首页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邓从会先进事迹材料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24-550551 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 2023-06-30 06:57: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邓从会先进事迹材料

邓从会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增强支部凝聚力;能否在工作中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办事公开。为了搞好团结,邓从会同志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日常工作中维护班子团结,遇到问题都会征求支委会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避免了过去那种“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大事小事支部说了算”的现象。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原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外,他还高度重视党员的发展工作,不段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其中通过多年的培养,使吴开军、邓从福从党员同志分别成长为梧桐村、湾里村党支部书记,为梧桐、湾里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心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取得光辉业绩的法宝。人民群众是时代和历史的缔造者,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完成各项事业的最主要的动力和源泉。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我们的事业才无往不胜。作为一名老党员、农村基层干部,邓从会同志真正做到了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深知今天的农村虽然生产经营变了,农民的自主权扩大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农民实惠多了;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了,但团结、教育、引领的职能不能丢;农村干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变了,但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不能丢。所以,30年以来,他经常深入群众,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调查,听名声、查民情、解民难。在他眼里群众利于无小事,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无论大小,只要是政策允许的他都会敬心敬责去解决,让群众有话可说、有冤可申、有难可帮、从不怠慢。他为人低调,不带官腔,放下锄头是村干部,扛起锄头是农民。他从不因为有了现代工具而拉开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了现代通信工具而疏远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从不只要群众听话,不要群众说话,把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他喜欢跟老百姓拉家常,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快捷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任村干部以来,他走遍了方圆6公里的所有的自然村,对于他任职的梧桐村家家户户有什么实际情况他都弄得一清二楚。并且把自己走访来的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愿因,写出专题调研文章,报乡有关主管部门,寻求解决的办法。通过他的积极反映,直接关系群众交通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得到了解决。由于邓从会同志对待群众坦诚相待、宽宏大量、春雨般“润物细物声”所有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也因为他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实事求是,不搞特殊化、不弄虚作假,真正树立起了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因为他心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所以他对上级分配的任务如计生工作、低保工作、心、新农保等工作完成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真正把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让老百姓受益。让梧桐村呈现出经济发展、邻里和睦、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的美好局面。

二、关注民生、促进发展、共享和谐

邓从会所任职的梧桐村,地处天桥、塘头、邵家桥、大坝场的交汇处。前些年由于土地贫瘠,人口众多、交通不变、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所以几代人都靠天吃饭,人民生活困难。自1984年邓从会当上村干部后,就一直为梧桐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寻求出路。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农村基层干部,邓从会深知在职一天就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为了全村的发展,把全村的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使人民共享和谐、美好、幸福、安康的生活,他同梧桐村几届村委领导人一起,共同探索,共同出谋划策,从村情出发,寻求出一条适合梧桐发展的道路,使民生得到了大大改善。为村民做了几件好事善事。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落后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2011年他发现群众要求解决行路难、交通运输难的呼声强烈,于是在村之两会上讨论通过决定修通梧桐片区公路。通过群众投工投劳在以年之内修成了20公里左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交通运输难的困难。2007年小村并大村后,梧桐村党支部,村委又多方筹集资金,对原有公路,进行翻修,截至2011年已基本建成(黄河至梧桐老街、黄河至湾里、鸡爬杆至塘坳口、塘坳口至塘头、塘坳口至甘溪)共计20公里左右的像样的公路。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今天的梧桐已经呈现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局面。所有的一切都跟老支书邓从会的高瞻远瞩,呕心沥血是分不开的。

个别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目标,邓从会在每次的村民会议上总是鼓励大家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困难户、总是给予格外的帮助,他努力改善村民的生存条件。在2008年对湾里、梧桐、张家寨进行农电改造,结束了村民“黑暗中摸索”的日子。2009年,为了解决人畜用水难的问题,在张家寨、甘溪、老木林各修建水池一个、下堰塘两个,生产道两条。近两年,危房改造十座,沼气池26口,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生产,梧桐村以前没有人种植烤烟,邓支书看到烤烟收购价格好,就动员20多户群众种植烤烟200多亩,并请农技人员对烤烟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使烤烟种植户获得了大大的收益,同时也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扩宽了就业面。

调整就业结构,鼓励村里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邓支书的鼓励下,今天梧桐外出务工人员逐年攀升,他们遍布东南沿海城市,到那里学到了新技术,赚到了钱。富了自己同时也活跃了地方经济。

关系教育,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针对梧桐村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较多的现象、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是村委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几年来,在邓支书的倡导下,梧桐村支部、村委成立了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弄清留守儿童去向。确立村委留守儿童帮扶对象,并和梧桐小学相互配合,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使留守儿童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58岁高年的邓支书,本可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奋斗30多年的职位上退下来安享晚年,可他还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在支部书记这个职位上奋斗着,还在继续为梧桐村民服务。老百姓非常信赖他,在2011年大村划小村的换届选举中,邓支书又顺利地当上了甘溪村支部书记。邓支书常说:“我更老百姓打了半辈子交道,跟农民很又感情,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就是这发自内心的朴实的想法,使他的心永远与老百姓是紧紧地贴到一起,使他毫不保留地把他晚年余热献给他心爱的农村,献给他深爱的农民,也兑现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第二篇:邓志成先进事迹

邓志成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该同志2007年7月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怀化移动通道县分公司工作,2014年11月定向招聘转为正式员工,入司7年来一直担任综合事务一职。在这个岗位上,他认真做到了爱岗敬业、工作负责、团结同事、乐于奉献,尤其是入职中国移动以来,深感“移动人”责任重大,认准了中国移动就是能让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所以,他无时无刻,倾尽全力、竭尽所能地做好每一天的每项工作。

一、他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在刚刚接触到移动通信这个新的行业时,对许多技术性的东西摸不着头脑,在工作之余他从不忘为自己“充电”,学习与通信有关的知识,常为自己“加油”,他不仅重视本岗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新,还努力钻研实用公文写作和公共关系学,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除此之外他还十分注重市场营销、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知识结构,努力做到全面发展。

二、综合事务的岗位,事情繁多而复杂,平时工作难见成绩,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粗中带细、杂而不乱。所负责的合同管理工作,能做到严肃认真、用心细致,通过细心工作,县分公司从来没有发生一起合同纠纷,合同管理工作评比多次被评为先进;所负责的新闻宣传工作一直名列前茅,每年在省市公司内刊和党报党刊发表的稿件相对最多,所在单位多次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所负责的文明创建工作成果显著,通过积极申报、完善公司软硬件设施建设,整理好创建工作基础资料,先后成功创建并获得“青年文明号”、“文明单位”、“文明红旗单位”、“模范职工小家”等多项市级荣誉。同时他还着手成立了通道移动分公司团支部并成为第一任支部书记,通过积极工作、创先争优,支部成立仅四年便连续两次被团省委授予“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为他年终绩效加分,个人也因此被团省委授予“湖南省优秀团干”荣誉称号;认真做好仓储物流管理工作,面对公司物质多、仓库小的现状,他克服困难,采用物料分类混合堆积法,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利用,同时建好台账,做到了规范有效的管理,减少了物料损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所负责的班组建设工作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改观,他积极引导各班组创新活动形式,变被动为主动,争创一流班组,在其推动下,县分公司取得1个班组名列全省前

十、1个班组全市前十的骄人成绩;认真督导好县分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好各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省市公司要求发挥职能、做好预案,定期排查隐患并及时整改,认真抓好各个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通过有效的工作,全县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为企业高效、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用心处理好公司内外部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协调好与地方党政的关系,认真抓好了综治、计生、维稳、综合绩效考核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及时收集资料,建好工作台账,细致扎实的工作得到了地方各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使县分公司年终考评始终位于全县先进行列,单位和个人也多次得到地方政府表彰。

另外,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不忘积极投身到公司业务发展中,在他的推动下,公司成立了第一支员工直销团队,深入偏远乡镇宣传移动优惠政策、产品促销等便民惠民活动,以另一个角色投入到市场营销中,协同业务部门的同事把握每次契机,促进业务发展。

经过几年的磨练,他对待自己的工作已经游刃有余,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让他渐渐成为了公司里大家公认的、学习的榜样。

第三篇:邓影先进事迹

邓影个人先进事迹

我叫邓影,女,现年51岁,1986年参加工作,陈大学区中心学校小学英语教师,从教三十年来,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正直善良,坚强,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的角色。

2012年我的婆婆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我的丈夫也在陈大中心校工作担任学校教导主任,他每天工作繁忙,总是早出晚归,我不忍心看他为家事发愁,作为儿媳妇的我义不容辞的地挑起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为了方便照顾婆婆,单位领导特别给予了两室一厅的房子,我一边上课,一边照顾婆婆,婆婆的大小便失禁,不知每天要给她换洗多少次脏衣服、尿湿的床单及被子,我毫无怨言,我的婆婆失去进食的能力,我做她喜欢吃的饭菜,一口一口喂她吃饭,2013年我的婆婆瘫痪在床我怕她长期卧床得褥疮,我每天勤于护理,给她翻身擦洗,2013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的丈夫被确诊为腮腺肿瘤,急需住院手术,我应坚强的支撑下去,还好丈夫患的是良性肿瘤,丈夫手术没完全康复就急急忙忙的出院了,在学校十来平米的卧室里,左边躺的是婆婆,右边躺的是丈夫,我的丈夫拆了线就急不可待的的上班了,因为他带的是九年级毕业班,他深知责任的重大,2014年秋天,我的婆婆去世了,她欣慰地走了,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在相邻、同事眼里我是一位孝顺的人,在丈夫眼里我是一位贤妻良母,我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孩子将来怎样做人,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中年一代,我们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应该把尊老爱幼中华美德更好地继承、发扬!

第四篇:邓玉娟先进事迹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 南浦路社区邓玉娟

邓玉娟同志,女,中共党员,1997年12月由南昌市床单厂下岗,同年参加街办组织的笔试、面试,并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担任筷子巷居委会副主任。2002年10月居委会体制改革,参加社区干部任聘考试,并顺利通过了,担任南浦路社区副主任。2006年10月经南浦街道党工委推荐任南浦街道南浦路社区主任、社区工作站站长。在社区工作几年间里,邓玉娟同志以高标准、严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逐步适应了由企业转为社区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要求,努力做好一个共产党员,使社区广大居民中对她有信任感、亲切感。

一、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针对辖区党员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和开展各项活动,全社区直属党员65人,成立6个党员活动小组,定期组织活动,使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居民李根妹老人独居生活,年老体弱,生活上多有不便,比较困难,邓玉娟同志就定期给他购买生活必需品。并组织党员活动小组,经常看望老人,同老人拉拉家常。使老人得到党的关爱,让她感觉到党的温暖。凡有困难的群众发生的大事小情,她都会亲临现场,组

织党员给予帮助,解决困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因为邓玉娟同志经常引用英雄局长共产党员任长霞的一句话:“群众的事无小事”。

2、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为了更好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邓玉娟同志经常组织党员开展电教活动,自备党课教材,对社区党员分期分批进行党课教育,使社区党员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明确、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3、加强对社区党员管理,加强教育。

大家都知道,社区党员大都是年岁偏大、身体多病、有部分人还居无定所,处于流动状态管理上比较困难,为了使这些党员不能脱离组织、不能涣散党员队伍,尽力和党员保持联系,为了管理好这支党员队伍,他费尽了苦心,经常用谈心的方式找党员谈话,到党员家中去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狠抓党员的思想教育和自身学习,常年坚持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切实的加强团结了党员思想素质的提高。把部分党员从思想低落,不问政治,无所是事的低谷中引导出来,变成了社区工作的组织者、建设者、参与者,从而影响带动了社区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二、掌握动态,及时调解,消除隔阂,化解矛盾

南浦路社区属老城区,辖区内平房多,壁板房多,危旧房多,外来人员多,流动性大,民事纠纷也相对较多。针对这一点,邓玉娟同志经常到居民中走访了解社区治安状况,掌握居民矛盾纠纷引发原因。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各类民事纠纷做到心中有数,对双方当事人本着高度负责,平等相待的原则,进行及时地疏导和耐心教育,最终达到了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避免了小事酿大祸的案件发生。南浦路11号居民与租用在此地做仓库的个体经营户发生口角,因个体户用货车装卸货物,把此栋房子的下水道盖给压坏了,造成此栋房子下水道堵塞,给居民生活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居民叫他维修,个体户还动粗打人,她听到后与社区调解员立即到现场了解情况,公平调解,让个体户出钱维修下水道,并疏通下水道,使双方都满意地接受调解结果。还有一次,居住在都司前50号居民,因化粪池堵塞,粪水外溢,下面的诊所,几乎无法继续经营,诊所朱医师多次与楼上居民进行协商,却无效果,还和一家住户发生口角,争斗,影响也很不好。得到这一消息后,邓玉娟同志亲自到居民家中,进行调解,耐心做工作,可是人家就是不肯出钱疏通,眼看矛盾日趋激化,为了防止矛盾激化,她主动从自己腰包拿出钱购买材料,找来社区志愿者来疏通化粪池,避免一场民事纠纷的战争,这家居民也受到了感动,楼上几户人家更是激动万分,连声说:“谢谢邓主任!谢谢邓主任!”

三、抓好社区综治工作,使社区百姓安居乐业,实现和谐社区

社区百姓的安稳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强化社区治安与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制

观念,促进居民懂法、知法、不违法,促进了社区稳定、社会稳定。邓玉娟同志经常组织社区居民、党员开展“六进”社区、争创“无毒”社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的发展。普贤寺17号居民蔡建球夫妻双下岗,儿子读大学,没有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困难。邓玉娟同志了解情况后主动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蔡建球在扬子巷菜场找到了一个卫生管理员的工作,给他爱人介绍了在桃园做钟点工的工作,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邓玉娟同志几年在社区工作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为社区建设奋斗,扎实勤奋地工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居民的心中树立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形象。

第五篇:邓平寿先进事迹

邓平寿事迹

重庆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他的办公室永远都向群众敞开,他让虎城镇从一个山区穷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镇,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佩戴白花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邓平寿喜欢下乡,除了镇上开会和赶场,他都要往下跑,不坐车,用脚走。早些年,路不好,农民天晴下雨一双草鞋,泥巴裹腿。当了书记的邓平寿也穿上了草鞋,他发誓:“虎城农民不脱草鞋,我就不脱!”人们喜欢称他“草鞋书记”。

后来他和生活好起来的农民一样,不穿草鞋了,可走路这条没变。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帆布挎包,包里装着笔记本、桑剪、蚕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虎城17个村的77平方公里,哪块地的秧子长得不好,哪棵桑树没刷白,谁家的茧子生病了,他都清清楚楚。路上,遇见哪个老伯挑着担子,他会接过来挑上一程;赶上在农户家吃饭,一碗泡菜、二两老白干他最喜欢。虎城的老百姓都说他“不架势”(没架子),给他编了一个“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戴(草)帽子,不摇扇子,手上有块汗帕子。

邓平寿最快乐的日子,是每月二、五、八赶场,这几个日子他一准坐在办公室,从一清早开始,提着扁担的,背着娃儿的,抽着旱烟袋的……一拨一拨的农民往他屋里跑,有来打听电话号码的,有托他帮助买良种的,还有托他代取汇款的。那些没啥事的人,就来为歇歇脚,和他唠唠嗑,喝口茶。他桌上那个泡着老荫茶的大

茶杯,谁渴了谁抱过来喝,靠墙边能挤下10个人的长沙发,一整天都是满满当当的,天长日久,沙发被磨掉了一层皮。

为了虎城百姓能尽早过上好日子,邓平寿每天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马达。人们常常看到,白天跑了一天的邓书记,夜晚他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到很晚。这时的他总在做两件事:一是打电话,17个村的村主任挨个打一遍,询问各村的情况,交流他白天看到的问题。由于他天天晚上打,以至于全镇村干部的电话号码烂熟于心,有谁打电话找不到号码就问邓书记,久而久之,人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活电话簿”。第二件事就是读书,特别是农业技术书籍。他说:“给群众办事,不懂技术,就会说外行话。”2006年,《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为干者呼”的文章,他组织全镇干部学习,手拍着桌子激动地说:“干部,干部,就是要干!不干,你是哪个部?”他把这篇文章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邓平寿的节省出了名。他在县里开会,总是当天赶回,一年三四十次会,最多住宿两三晚。1999年,他带领镇干部职工10多人到宜昌、武汉考察企业和集镇发展,全部利用晚上乘车坐船,还舍不得买卧铺,大家挤在过道上打盹。原计划6天的行程仅用了3天,节省开支5000多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邓平寿,在另外的时刻却是出手大方。镇里有块“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榜上公布的都是捐款人员及数目,邓平寿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每年不少于5000元。而到他去世为止,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900多元。

谈起父亲,女儿邓巧娟总是忍不住泪水涟涟。为了让虎城这个梁平县最边远的乡镇每村、每组都通水泥公路,父亲没日没夜地工作,拿着不高的工资每年都要捐款上千元,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贵的一件衣服是她为父亲花90元买的风衣,而只有在重要的场合父亲才穿。

巧娟工作后,宿舍和父亲同在镇办公楼里。每天早上,邓平寿都会早早起床为女儿做好面条,还让女儿对自己的 “厨艺”多提意见。巧娟忘不了父亲的话,“现在我把手艺练好了,等退休之后我就在街上开个面馆,煮面卖”。

邓从会先进事迹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