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机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市农机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市农机局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农机管理年度工作目标和部署,立足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办公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履行了文件起草、档案管理、信息编发、统计规划、综合协调等职能,为全局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一、强化服务意识,工作求实求效
办公室全体人员在工作中从树立农机部门良好形象、建立对外“窗口”的高度出发,严格按照“高标准、高效率”的要求,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是认真做好了文件、简报等资料的起草、印发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把握了文件文字、排版格式和印发程序等关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确保了市农机局各项工作部署和工作动态得到及时、有效地传达,促进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农机局来文、来电和相关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2011年,局办公室共起草印发文件40份、简报16期、内部明电6期、其它资料20余份。二是精心做好了会务服务工作。办公室人员主动发挥沟通协调作用,精心做好各种会议的筹备、组织和服务工作,保证了全局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三是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办公室围绕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全局重点工作和领导关注的焦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在《商丘农机化信息网》上编发信息1206条,上网信息数量较 上年增加451条。网上报送的信息分别被《河南省农机化信息网》、《中国农机化信息网》采用947条和471条,均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按照政务信息公开要求,向市政府办公室及时上报了领导班子分工、重要文件、重点工作动态等信息资料。坚持了信息采用情况季度通报制度,加强了对各县(市、区)农机局信息采编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了上报信息的质量,为领导掌握实情、科学决策、推动全局工作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料。同时,与市委办公室信息科、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和《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商丘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市农机局的重要工作动态和成效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关注和支持。2011年,共向市委、市政府信息科上报信息60条,采用40条,圆满完成了信息报送采用任务。四是认真做好了农机化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人员严肃谨慎地按时填报了季度报表和年终报表,对各县(市、区)上报数据结合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逐项审核,确保了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特别是今年农业部启用了全国农机化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各县局统计人员对其不熟悉、不适应,市农机局下功夫对县局操作人员开展了业务指导培训,基本实现了人人过关。五是做好了来文运转和档案管理工作。办公室严格按照来文登记、分档、报送、批转和传阅程序,加快公文运转速度,加强文件规范管理,保证了全局的政令畅通。同时,做好了文件资料的分类、造册和归档管理工作。按照市档案局要求,及时清 理移交了1986—1990年的全部文件资料。目前,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创建省二级档案规范化管理认证单位。由于保密意识强烈、措施有力,全年没有发生任何泄密事件。六是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市农机局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任务,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按季度及时报送了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确保了全年工作目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七是持续落实督查工作。市农机局办公室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政风行风热线”12期;配合“民意快线”和“市长热线”答复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3件;结合业务科室向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报送重点工作落实情况10次。通过这些工作让更多的领导和群众加深了对农机管理部门的了解,扩大了本单位影响。八是扎实做好各项后勤服务工作。办公室人员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踏踏实实承担了水电管理、报刊征订发放、办公用品管理、局域网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节能减排等多项工作,提高了局机关服务水平,确保了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规范意识,创新工作机制
市农机局办公室结合“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的开展,着眼于增强工作内在动力,不断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一是初步制定了办公室各项工作流程。根据办公室工作特点,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来文运转、文件制发、公章使用、会议服务等主要工作流程,划清了工作环节,明确了责任人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严格落 实责任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AB岗和跟踪问效制度,在接待来局机关办事的同志和接听来电时,做到了热情接待、详细解答、高效办理。三是不断提高文件制发水平。办公室人员坚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所拟文件资料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例如,年初制定的《2011年农机化工作要点》和《2011年重点工作分解落实意见》,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市农机局办公室采取不同的形式定期通报全局性工作进展、近期重点工作和后勤管理等情况,并对办公室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办公室全体人员能够看到成绩、明白不足、明确计划,从而使办公室形成了和谐共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强化协作意识,服务全局工作
市农机局办公室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意加强与其它科室的合作,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工作。与业务科室和二级机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三夏”、“三秋”农机工作快报的编发任务,同时,合作撰写印制了一些对外报送的文字材料。与人事科合作共同做好了离退休老干部的报刊发放和捐赠收集工作。与纪委监察室合作,做好了“党风廉政建设”、“依法行政”、“三治三提”专项活动等有关资料的撰写印发工作。
总之,2011年,局办公室全体人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局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但同时,也 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字处理、综合协调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文件起草、编发、运转程序还需进一步理顺;工作主动性、超前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2012年,我们将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局中心工作,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人员素质和能力建设,从五个方面继续努力,推动办公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当好参谋助手。提高文稿起草、信息调研、督促检查等工作的质量,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
二是提高协调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既要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又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横向沟通联系,将服务意识融入各项行动,为完成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本职工作精益求精,领导交办的任务圆满完成。
四是广开信息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明年将进一步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加大宣传、信息工作力度,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编发质量。
五是加强培训学习,提高素质能力。办公室人员将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形成一支素质过硬的办公室队伍。拟于明年适当时间举办一次 全市农机管理系统办公室工作培训班,进一步交流经验,补齐“短板”,推进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第二篇:市农机局党支部工作总结
市农机局党支部工作总结
上半年,局机关党支部在机关工委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力推进“两个率先”这个主题及“十五”农机发展目标,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勤廉型机关为主线,以机关作风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重点,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机党员队伍。现将半年来的机关党支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开展活动,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养
1、加强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支部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制订和落实党员学习制度,加强对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会、党小组会和民主生活会,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每季度组织一次党课,大力提倡领导干部讲党课,进一步增强了党课的生动性、感召力和实效性。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局机关支部坚持把“三会一课”党的生活制度落到实处,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学习、有记录、有总结”,使得支部党员组织观念强,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月按标准缴纳党费。
2、突出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党支部大力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支部成员分别率先到基层单位、农机大户、生活困难户了解生活状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3、开展“理想信念、廉政纪律”教育活动。
党支部集中时间开展了学习党性党风党纪知识、廉洁自律知识、思想道德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的“理想信念、廉政纪律”教育活动,例如上廉政课、课后进行廉政知识测试、观看《廉政教育系列片》、收看电视会议节目等,使每名党员接受廉政,产生思想上的震撼,极大地转变了思想作风,提高了廉政从政意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
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照先进行教育活动党员党员要求、测评意见找差距,自加压力促发展,解决了个别党员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实、为农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为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5、建设“学习型”机关
为创建“学习型” 机关,机关支部年初制定了全年学习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内容、有时间保证,并有详尽的记录。学习中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方法和手段。在机关党支部每位党员学习中,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中心发言、重点发言和集体讨论相结合,每月集中学习1至2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写学习心得笔记,学习中学风端正,学习认真,保证了学习的质量。
6、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2006年机关党支部以学习新党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两个“条例”、“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及市委、机关工委布置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进行认真学习、消化和领会。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讲解辅导与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使党员站在时代的高度,群众的前列,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7、强化业务知识学习。
相关党员各自认真学习科技、行政许可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新机具、新技术的业务知识,使得每名党员能运用新的知识、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8、开展各项活动
半年来,支部先后开展了党员进万家和社区活动、征求意见、结对帮扶、献爱心活动。先后建立帮扶联系单位2个,帮扶困难家庭12户,通过捐款捐物形式向帮扶单位和家庭共扶持5.13万元,以资金、技术方式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20件,向困难家庭提供无偿援助。
二、建设一支专业化“服务三农”的党员干部队伍,我支部现有党员8名,占在编人数的 90%。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的专业化党员队伍尤其重要。
我们以争创满意机关活动为契机,建立了一套能保证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有效做到责任到人;通过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党员自评自查、组内互评、支部总评的三级考核过程,树立典型、激励先进,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打下基础。
我们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为契机,通过教育、开展各项活动,使得每一名党员争创一面旗帜。上半年,支部的各项工作中党员也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每个党员年初确定了工作目标,半年有党员个人思想工作的总结。通过这些活动,我支部逐步建立起一支在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和服务“三农”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
农机局机关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农业、农民,每个人的言行都代表机关党员干部的形象,代表政策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开展“为民、高效、务实”、通过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处室活动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和干部的服务意识,强化了机关服务效能,使机关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效明显提高。为更好地做好服务,在农忙期间,局机关主动取消了节假日休息,并设立农机110电话,组织130多个各种农机服务小分队深入农村、田头服务,动员配件、油料供应和维修部门24小时服务;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农民、机手办实事、办好事。
三、深入开展保先教育取得实效 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第七督导组和局党组的指导下,我支部紧紧围绕全力推进“两个率先”这个主题,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周密安排,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各个阶段的任务,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在近半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支部紧紧把握党的先进性这个主题,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努力推进“两率先”这个主线,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每阶段部署的文件精神,认真仔细地研究每一阶段的贯彻落实意见和学习计划、活动安排,及时对每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总结工作成效和存在不足,从而确保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推进。
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中,突出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组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走群众路线,在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党员进万家”主题教育,走进困难乡村、社区、困难家庭,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群众得利益、党员受教育。在先教活动中党支部始终将长效机制贯穿于活动之中,从学习动员阶段到整改提高阶段,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必谈必访制度、告诫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党建工作制度等四大类二十多项制度。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深化了对新时期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认识,党员思想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明显振奋;继承和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提高了党员干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四、围绕农机工作目标,争创一流业绩
服务三农、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是我局工作职责,也是党支部重点工作。工作中全体党员在立“三农”、服务“三增”、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在农忙期间取消双休日,进入全天候工作,努力做好各项服务,成立农机救助110,随时抢修农机具;组织10万台套农机具抢收抢耕,确保农民到手的粮食不受损失。二是履行承诺服务制度,组织4台农机巡回服务车深入一线服务,千方百计帮助农民排忧解难。三是开发研制、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新门路,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攻关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新技术,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普及力度,以科普宣传周,召开现场会为契机,通过印发技术资料、现场答疑、机械演示、新闻报道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送科技下乡、入户。四是围绕跨区作业,促进农民增收,做好跨区作业各项组织服务工作。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农机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73个跨区作业接待站,通过无偿提供信息、发放跨区作业证、安全生产教育,优惠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为机手开展跨区作业在提高技能水平等方面提供了条件。同时,市农机局由一名副局长带队,组织各辖市(区)人员赴江西参加全国跨区作业协调会,帮助我市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开拓市场,落实收割面积,签订作业合同,为机手跨区作业稳定收获面积、保证经济收入提供了保障。据统计,上半年组织80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南北跨区作业,为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推广省工节本增效明显的水稻机插、机直播技术面积超60万亩,为农民节本增效达6000多万元。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促使农机化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在省里有位置,在市里有影响,得到领导的肯定,得到农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
第三篇:市农机局2011年工作总结
市农机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机局的业务指导下,市农机局党组带领全市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工作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机各项工作。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农业机械保有量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94.24万千瓦,较上年增长30.08万千瓦,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7%;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73.99亿元,较上年增长3.5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8%。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年机耕面积 1310.88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19.17%;机播面积1824.79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21.65%;完成小麦机收1084.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8.9%,超目标任务3.9个百分点。玉米秸秆还田525.14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75.05%。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圆满完成。2011年我市共争取到中央及省、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642万元,全市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467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76台,小麦、玉米收割机
械1274台,受益农民11248户。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实现新跨越。2011年新增各类大型、新型农业机械5392台,完成目标任务的269.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297台,联合收割机2095台。
——农机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农机源头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服务能力。全年核换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牌证分别达到8300台次、2300人次,年检两机18000台次,农机事故率控制在3‰以内。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圆满完成农机购置补贴任务。
2011年我市共争取到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1600万元。比去年增加2400万元,增长了26.8%,是实施农机补贴以来最多的一年。补贴范围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实施方案,严守工作纪律,坚持“十项制度”,严格遵守“三个禁止”、“八个不得”要求,与项目实施县签订“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书”,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圆满完成了补贴任务。两次共补贴各类农业机械1467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76台,小麦、玉米收割机械1274台,受益农户11248户。
农机补贴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农机补贴实施效果十分明显,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我市农机装备水平,促进了粮食的稳产、增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我市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以组织好跨区机收为重点,努力提高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
今年我市小麦生长后期由于多种原因,小麦成熟期比正常年份推迟了3天左右。由于南北小麦成熟期错开,缓解了对联合收割机需求的集中度,联合收割机供应相对充足,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得到有序推进,小麦适时收获率高于往年。全市共组织31973台联合收割机投入三夏麦收作业,日投入联合收割机最高峰达到19100台,共完成机械收获小麦面积1084.2万亩,占麦收面积的98.9%。
1、早部署、早行动,全面做好“三夏”农机生产准备工作。一是强化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以及发放明白纸、信息卡、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等措施,及时发布机车需求信息,为机手提供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引导机车有序流动,实现供需平衡。二是强化技术服务。组织技术人员728人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对40多万台(套)机具进行技术状态排查,提高了机械技术状态,消除了事故隐
患。三是强化后勤保障服务。加强与石油供应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柴油供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农机经营网点组织充足的农机货源、易损零配件及油料,满足三夏生产需要。协调农机生产经销厂商,抽派技术人员搞好“三包”服务和“售后”服务。
2、科学合理调配。一是搞好调研,制订完善的工作方案。在麦收前了解当地小麦种植情况、适宜联合机收的面积、小麦成熟时间、机具分布和需求等情况,及时掌握农机化生产进度,制定完善的生产工作方案。二是制定“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做好三夏农机生产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三是组织有机户和无机户签订好作业合同,特别是组织好与困难户和外出务工户的合同签订,帮助解决农民遇到的难题。全市成立帮扶队146个,对2335户进行了帮扶。
3、抓好措施落实,努力扩大跨区机收规模。一是搞好接待服务。各县市在进出本辖区的主要交通路口设立接待服务站,为过往联合收割机提供尽可能的服务。二是在三夏生产中,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均设立了农机服务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接受机手咨询。
4、加强部门协作,优化三夏农机作业环境。积极与公安、交通、气象、通讯、卫生、石油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互通信息,加强协作。努力为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了机收工作顺利进行。
(三)以提高玉米机收水平、扩大土地深松面积、种足种好小麦为重点,努力做好三秋农机化工作。
为做好三秋农机生产工作,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全力以赴组织农机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协调好农业机械投入三秋农业生产。一是搞好机具检修,努力提高机械的技术状态。二是组织好以扩大玉米机收面积为重点的秋收作业。一方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求各玉米收获机生产厂家和经营企业,备足零配件,认真落实好“三包”服务政策;要求技术人员组织到位,有故障及时排除;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发布玉米机收信息,促进玉米机收有序推进;积极与中石油联合推出三秋农机作业用油“优惠卡”活动,并确保农机作业用油供应。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地玉米收获机到我市作业,我市西华、商水、沈丘、项城、郸城、黄泛区农场等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玉米跨区机收作业工作,共引进玉米收获机1194台,完成玉米机收56.7万亩。由于服务到位、措施得力,我市玉米机收工作取得新突破,玉米机收面积达到333.85万亩。三是组织实施好土地深松整地作业项目。今年省财政厅、省农机局下达我市土地深松整地作业任务83万亩。为确保任务完成,各县市区成立由县主管领导为组长,财政、农机部门及有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采取整乡整村推进 的办法对任务进行了分解。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机手与农户搞好作业合同的签订,并组织深松机、深耕机搞好作业,要求深松深度必须达到25厘米以上,符合“深、平、细、实”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省里下达的深松作业任务。四是针对今年三秋雨水较多、秋作物成熟期推迟、三秋农机有效作业时间缩短的特点,为确保小麦适时播种,一方面抓紧加快秋作物腾茬进度,另一方面组织大中小机械开展好机耕作业,力争腾茬一块、耕整一块,努力提高土地耕整质量,同时大力推广小麦精播技术,鼓励机手积极做好适时、适墒播种,努力降低播量,扩大精少量播种面积,确保一播全苗,达到苗齐苗壮,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四)依法治机,加强管理,切实维护农机安全生产。
一是切实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工作。今年以来,核换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8300多台次,核换发驾驶人牌证2300多人次。免费发放农机安全法规及安全技术资料35000多份,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农机事故率不断下降,农机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按照“典型带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再创佳绩”的工作思路,围绕延伸辐射、提档升级的工作目标,新创建了1个国家级、1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场),创建25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2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312个“平安农机”示范村,超额完成了省站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年”、严厉打击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等专项活动,抽调600多人组成20多个农机安全执法队,突出抓好“三夏”、“三秋”重要农时季节、重点农具的安全检查工作,累计排查发现并消除农机事故隐患近20000起,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促使农机服务组织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省局《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见》,以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积极采取措施,按照“农民主办、政府扶持”的基本思路,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为目标,鼓励农民以农机大户为基础自愿结合,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全市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36个,全市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44个。今年共争取省财政扶持资金55万元,对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扶持,沈丘县手牵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省局命名为先进农机合作社。
(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保护性耕作项目。在太康县、泛区农机局实
施省农机局下达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圆满完成了小麦免耕播种阶段的目标任务,大大调动了项目县农民发展保护性耕作机械的积极性。二是强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结合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根据农民需求,对大中小型玉米收获机给予优先补贴,结合生产厂家、农机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示会、推广会、观摩会28次,让农民群众亲眼目睹玉米收获效果,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机手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认识。
(七)措施得力,形式多样,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大行动。围绕农机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全市共培训43600人,其中培训新购机农民5800人。二是在市阳光办的具体指导下,结合各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全年承担转移培训任务4800人次,圆满完成阳光培训工作任务。三是对2005获得教员和教练员的104名农机校教师进行了换证工作。对符合换发《准教证》的人员,通过严格审验,经核实无误后签署意见上报省农机局。
(八)认真开展农机职业鉴定和农机质量调查监督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抓好农机维修点的等级技术检验和修理工行业准入为重点,加大对农机维修点的监督管理力度,全市两次共核发农机职业资格证260个。同时,针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人员缺少的现象,我们组织7人参
加农业部举办的农机职业技能考评员培训,壮大了考评员队伍,提高了职业鉴定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按照省局做好补贴机具质量调查监督工作的要求,我们积极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质量调查责任制,进行专门研究部署。在“三秋”农业生产期间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了解补贴机具的使用情况、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等情况,为加快玉米收获机械推广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第四篇:市农机局2012年工作总结
现把XX年市农机局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创新工作思路。
1、对全市农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重点考核。从今年开始,每年明确1—2项内容进行重点考核,领导督办,一票否决。XX年重点考核的项目是水稻机插秧工作。
2、建立农机化工作联系点制度。实行局领导、机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区域分片挂钩联系,工作项目和责任全包干。
3、实行重点农机企业列名联系制度。按照“农工双赢”的原则,积极在局企联合服务、联合指导产品用户生产经营活动、联合落实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联合开发、联合试验示范、联合质量跟踪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农机行业资源大整合、大联合的目标,共同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
4、主动跟进配套,大力发展淮安特色农机。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管理机械、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微型节能果蔬保鲜库、园艺、花卉机械、林业、畜禽和水产养殖机械、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花生起垄铺膜机械、山芋收获和清洗加工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力争从今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具有各区域优势、反映区域特色的农机化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机产业。
(二)创新机插秧工作加速发展的途径。
1、创新载体,解决基层的示范和发展集约化问题。从今年开始,每年确定和扶持20个水稻种植机械化重点乡镇,即拥有插秧机达60台以上的占40%。
2、注重发展机插秧大户。年初计划累计拥有2台以上插秧机大户100个,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努力实现水稻机插秧在全市范围内各个乡镇的全覆盖。
3、冷静思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户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大规模,盲目铺大摊子;二是处理好理论上的计划性与实战中的应变性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计划周密、合理安排,又留有余地,实施应急预案,以应对紧急情况(如秧苗死亡、数量不够)的发生;三是处理好执行操作规范和降本增效的关系,防止因随意改变技术规范要求、降低用种、用肥和基本苗的数量而形成的技术推广中“夹生饭”现象的发生;四是处理好“大而全”与“小而专”的关系,改变目前许多大户从整田、耕地到育秧、栽插直至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参与的局面,注重将育秧与插秧分离(即使是大公司,也要合理分工);五要处理好推广插秧机和推广机插秧之间的关系。
XX年,全市新增插秧机1080台,落实机插面积46.3万亩,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39倍和1.56倍;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已达15。
(三)创新农机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组建基层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引导分散的农机手之间、农机手与农机大户之间通过机械联合、人机联合等方式,创办各类合作组织、协会、专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大力培育跨区作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推进农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以农机 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农机经营户和其他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鼓励扶持农机手、农文秘杂烩网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承包式、定单式等形式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
2、拓展农机服务新领域。推动农机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在水稻机插秧、机耕地、畜牧业、渔业、运输业、水利工程等机械化作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优化农机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办法,实现农机跨区作业组织主体的新转变。积极探索跨区作业证由主管局委托给既是农机作业协会的会员又经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培训发证的具有资质的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来发放,努力使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成为县区农机主管局委托的、在基层履行农机跨区作业管理服务等职能的代理人之一。
XX年,组建了全省首家全市性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协会;改选了农机作业协会会员,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农机作业协会的功能;到目前为止,新增“双户”(既是农机大户,又是农业大户)50户;扶持“四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15个;组织跨区作业机具4800台次,实现创收1.2亿元;涌现出了20个水稻机插秧重点乡镇、30个重点村,新发展插秧机大户41户,大户总数已达129户,其中:拥有2-5台的大户有112户,拥有插秧机274台;拥有5-10台的大户有13户,拥有插秧机70台;拥有10台以上的大户有4户,拥有插秧机40台;大户共拥有插秧机384台。目前,全市共有水稻机插秧专业服务组织16个,其中:拥有5-10台插秧机的有2个,拥有插秧机14台;拥有10-20台插秧机的有6个,拥有插秧机77台;拥有20台以上插秧机的有4个,拥有插秧机131台;专业服务组织共有插秧机222台,(四)创新农机行政审批制度。按照“方便机手、简化手续、行政提速”的要求,以市农机行政服务大厅为载体,将所有农机化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进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的管理服务运行模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开展“阳光政务”,努力做到农机行政审批达到“程序最简、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的目标。目前,全市农机系统所有行政审批和核准的项目,包括农机检审、牌证核发、跨区作业证免费发放、农机优先供油卡免费发放等工作全部在市、县(区)的农机行政服务大厅或农机监理大厅进行。
第五篇:市农机局2009年工作总结
现把2009年市农机局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创新工作思路。
1、对全市农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重点考核。从今年开始,每年明确1—2项内容进行重点考核,领导督办,一票否决。2009年重点考核的项目是水稻机插秧工作。
2、建立农机化工作联系点制度。实行局领导、机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区域分片挂钩联系,工作项目和
责任全包干。
3、实行重点农机企业列名联系制度。按照“农工双赢”的原则,积极在局企联合服务、联合指导产品用户生产经营活动、联合落实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联合开发、联合试验示范、联合质量跟踪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农机行业资源大整合、大联合的目标,共同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
4、主动跟进配套,大力发展淮安特色农机。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管理机械、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微型节能果蔬保鲜库、园艺、花卉机械、林业、畜禽和水产养殖机械、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花生起垄铺膜机械、山芋收获和清洗加工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力争从今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具有各区域优势、反映区域特色的农机化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特色农机产业。
(二)创新机插秧工作加速发展的途径。
1、创新载体,解决基层的示范和发展集约化问题。从今年开始,每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teniu.cc年确定和扶持20个水稻种植机械化重点乡镇,即拥有插秧机达60台以上的占40%。
2、注重发展机插秧大户。年初计划累计拥有2台以上插秧机大户100个,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努力实现水稻机插秧在全市范围内各个乡镇的全覆盖。
3、冷静思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户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大规模,盲目铺大摊子;二是处理好理论上的计划性与实战中的应变性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计划周密、合理安排,又留有余地,实施应急预案,以应对紧急情况(如秧苗死亡、数量不够)的发生;三是处理好执行操作规范和降本增效的关系,防止因随意改变技术规范要求、降低用种、用肥和基本苗的数量而形成的技术推广中“夹生饭”现象的发生;四是处理好“大而全”与“小而专”的关系,改变目前许多大户从整田、耕地到育秧、栽插直至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参与的局面,注重将育秧与插秧分离(即使是大公司,也要合理分工);五要处理好推广插秧机和推广机插秧之间的关系。
2009年,全市新增插秧机1080台,落实机插面积46.3万亩,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39倍和1.56倍;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已达15。
(三)创新农机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组建基层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引导分散的农机手之间、农机手与农机大户之间通过机械联合、人机联合等方式,创办各类合作组织、协会、专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大力培育跨区作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推进农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以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农机经营户和其他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鼓励扶持农机手、农文秘杂烩网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承包式、定单式等形式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
2、拓展农机服务新领域。推动农机作业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在水稻机插秧、机耕地、畜牧业、渔业、运输业、水利工程等机械化作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优化农机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办法,实现农机跨区作业组织主体的新转变。积极探索跨区作业证由主管局委托给既是农机作业协会的会员又经市县农机主管部门培训发证的具有资质的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来发放,努力使跨区作业经纪人和作业队长成为县区农机主管局委托的、在基层履行农机跨区作业管理服务等职能的代理人之一。
2009年,组建了全省首家全市性的水稻机械化生产协会;改选了农机作业协会会员,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农机作业协会的功能;到目前为止,新增“双户”(既是农机大户,又是农业大户)50户;扶持“四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15个;组织跨区作业机具4800台次,实现创收1.2亿元;涌现出了20个水稻机插秧重点乡镇、30个重点村,新发展插秧机大户41户,大户总数已达129户,其中:拥有2-5台的大户有112户,拥有插秧机274台;拥有5-10台的大户有13户,拥有插秧机70台;拥有10台以上的大户有4户,拥有插秧机40台;大户共拥有插秧机384台。目前,全市共有水稻机插秧专业服务组织16个,其中:拥有5-10台插秧机的有2个,拥有插秧机14台;拥有10-20台插秧机的有6个,拥有插秧机77台;拥有20台以上插秧机的有4个,拥有插秧机131台;专业服务组织共有插秧机222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