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2021年,×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
1、坚持高位推动。今年以来,××书记、××县长多次深入乡镇村组进行专题调研,成立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村振兴局),确保全县乡村振兴“一盘棋”。同时,各乡镇(园区)也相应组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今年先后4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会议,6次召开全县推进会,及时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精准选派××名机关干部、成立××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其中市派驻村工作队×支、×人)进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县脱贫退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等,做到工作不留空档、帮扶不断力量。注重从致富带头人中培育基层党组织书记,今年通过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着力提升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
2、优先保障投入。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2021年,×县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总量为××亿元,其中:用于产业振兴项目资金××万元,占比56.7%,高于去年比例。坚持绩效优先,不断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累计入库项目××个,已实施××个,涉及财政衔接资金××万元。同时,提早谋划2022年项目入库,截至目前已经入库项目××个,项目预算总投资×亿元。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统筹力度,将土地出让收益的68%优先用于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能量源”。
3、加强公共服务。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重点补齐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完成各类公路××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公里。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累计支出补助资金××万元,农村优良路率在70%以上。全面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实现“空白点”动态清零。加强中医药服务建设,全县25所乡镇卫生院都开设了中医馆,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累计投入资金××万元,改造小规模学校×所。加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覆盖率已达30%。
(二)完善“四项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方便群众”的工作要求,制订出台《××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县关于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建立
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早发现、早帮扶、早稳定。同时,组织各乡镇、行业部门贫困监测员参加省市县“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专题培训会,着力提升贫困监测员业务水平和系统运用能力。11月份,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反馈数据准确率为100%。坚持“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数据比对预警”三管齐下,排查确认监测对象249户529人,做到了应纳尽纳。坚持“一户一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100%落实产业帮扶后,还针对每户致贫原因采取对应的帮扶措施,实现结对帮扶率和针对性帮扶措施率两个100%。严格按照“村评议、乡(镇)审核、县审定”的程序,扎实做好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工作,坚决做到“一个程序都不能少、一个程序都不能乱、一个程序都不能错”。
2、健全“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机制。巩固产业发展成果。出台《关于做好2021年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扎实做好符合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贷款工作,做到“应贷尽贷”。全面落实重点产业帮扶,2018年至2020年累计实施重点产业项目××个,帮扶贫困人口×××人。稳妥防范化解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风险,截至12月底累计新增贷款701笔××××万元、收回到期贷款××笔××万元,小额信贷逾期率为2.7%。巩固义务教育保障成果。全面落实“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累计发放春秋补助资金××万元、惠及学生××人次,做到应补尽补。积极开展“三帮一”控辍保学和“五类”学生送教上门工作,累计劝返复学××人,送教上门××人,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少”。按照“学籍地资助原则”,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全年累计发放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助学资金××万元、××人次。其中县级财政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非寄宿生××人次补齐生活补助×万元、落实义务教育免教辅材料费政策×
万元、×人次,实现“应助尽助”。巩固基本医疗保障成果。全面推行家庭医生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累计签约脱贫人员×人,签约服务率达100%。扎实做好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脱贫人口、边缘户等困难群众参保工作,累计覆盖困难群众×人,参保率100%。全面落实参保资助,累计发放资助资金1284.1万元。落实大病保险等医疗保障政策,1至10月累计报销金额×万元,涉及特定人员×人。落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累计救助×人,发放救助金×万元。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完成改造×户,完成任务率100%,春节前可全部搬迁入住新房。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累计复核脱贫户×户、贫困监测对象722户,并已全部落实住房安全鉴定或消除安全风险。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新建水厂管网延伸或改扩建供水工程41处,受益人口达4000余人。扎实做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已完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61处,完成投资×万元。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排查工作,实行一月一监测,全面消除脱贫户(含监测户)饮水安全问题。制订出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运行管理办法》《关于制定××县农村集
中供水价格的通知》等文件,健全完善常态化供水保障管护机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配套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做好教育、卫生、户籍管理、不动产登记等公共服务,全部做到有办公场地、有人员、有制度。健全完善易地搬迁后扶措施,突出做好就业产业、兜底保障帮扶,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据统计,全县易地搬迁户年人均纯收入均达到6500元以上。
3、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扎实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户××人。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今年新增城乡低保对象××户××人,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户××人。扎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委托照护协议签订率达100%。稳步提高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今年我县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分别达到600元/月、360元/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达到405元/月、242元/月。严格落实低收入救助“凡进必核”制度,对申请纳入低收入救助范围的人员全面开展经济状况核查,实现核对率100%。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县城乡低保精准补差救助工作方案》《××县“党建+社会救助”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兜住兜牢基本生活保障网。
4、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到户类资产分类,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台账,明确管护运营单位、责任人、监管单位,做到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扶贫项目资产确权、信息录入工作,共登记各类资产×××个,确权资产总额××亿,并在我县党政门户网上长期进行公示。
(三)突出“五个重点”,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开局
1、编制完善村庄规划。扎实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2019年累计开展两轮村庄规划编制,完成××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完成10个省级试点村村庄规划编制;2021年把××个各类示范村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纳入年度村庄规划编制范围,取得阶段性成效。
2、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坚持以粮、猪、油、菜四大基础产业为主导,初步建成100万亩优质稻、100万亩优质油(含油菜、油茶)、年出栏100万头生猪、20万亩精品蔬菜等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其中,县优质稻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粮油+生猪”产业园正在申报国家级现代产业园。据统计,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万亩(其中水稻××万亩、旱粮××万亩),粮食总产达××万吨;生猪存栏××万,出栏××万,母猪存栏××万,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万亩。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全县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体系的通知》,全力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六大强农行动”实施和千亿产业打造为抓手,制定出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建成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
7个(其中今年新增3个)、市级37个、县级65个,净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个,新增认定省级联合体5家。成功申报××台源乌莲、××湘黄鸡、寺门前土猪等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长永甲鱼”已通过国家地标品牌省级评审,“台源乌莲”被收入“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名录,“角山”“天天见”等中国驰名商标名扬海外。其中,湘黄鸡产业园获批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片。推进三产融合。以环新西界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核心示范圈为重点,打造乡村振兴“五朵金花”“农业+旅游”产业新增长极。××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乌莲小镇等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初具规模。“清花湾”“田园沐歌”“白石园稻田公园”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来势看好。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互联网+”新业态探索卓有成效。12月1日,×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3、促进农村转移就业和就近稳岗就业。扎实推进行政村就业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县城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社区)有服务点的就业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修订出台《××县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专干(劳务经纪人)管理方案》,选任调整充实劳务经纪人180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扎实做好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截至11月30日累计培训324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0.5%。突出抓好脱贫人口就业工作,累计完成脱贫人口务工数×××人,为2020年的101.3%。同时,大力推进帮扶基地、帮扶车间和挖掘公益性岗位;今年,全县共有就业帮扶基地21家,吸纳脱贫人口319人就业;有就业帮扶车间45家,吸纳脱贫劳动力
217人就业;县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其中安置脱贫人口322人;县乡村振兴局督促各乡镇安排脱贫劳动力就业村级公益性岗位765人。
4、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及“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村庄清洁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处理乡村垃圾,现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7个,开展污水治理村443个。积极探索推行“首厕过关制”,完成户厕改造15600户,公厕改造15座。建立管护队伍及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群众满意度100%。7月22日至23日,全国农村改厕现场会在××市召开,×县作为主要参观现场,得到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的高度肯定。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率先探索导入银行管理模式,建设“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广泛开展“优秀家训、家规进万家”活动、“三好系列”评选活动、“寻找最美系列”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截至目前,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30%以上、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35%以上。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省规定的免费开放项目和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要求,大大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和精神生活;组织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70余场,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增强乡村治理效能。积极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在中央、省市媒体广泛开展乡村治理模式经验典型宣传。选取“屋场”这个最小基层治理单元,按照“宣传宣讲、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凝心聚力”十六字原则,推行屋场恳谈会制度,努力实现“民感党恩、党聚民心”,打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共召开屋场恳谈会
150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
1200余条,解决各类问题1800余个,实现政策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民意在群众家门口听取、矛盾在群众家门口化解、问题在群众家门口解决。强力推进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各村(社区)按要求成立了应急管理服务站和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配备了装备物资,制定了工作制度。着力落实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个清单”(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减负工作事项清单),提升村(社区)自治能力,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5、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及成果巩固,全县46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和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完成率10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登记赋码及颁证率达到100%;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任务完成率100%。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1年累计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63个,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大力促进农民创收增收,前三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165元,增长12.0%,增速居全市第一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个百分点。
(四)强化“三个保障”,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1、强化基层组织保障。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组织-党员联系户”体系,全面推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服务力。严格实施“一村一策”和“六个一”工作方法,扎实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成功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25个。扎实开展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班子集中轮训,累计培训乡镇班子成员26人,村(社区)“两委”干部519人。严格执行乡镇编制专编专用,2020年至2021年累计招录乡镇公务员××人,补齐当年乡镇空编缺员分别达50.23%、50%。深化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建设,所有村(社区)全部设立便民服务中心,高频服务事项在村(社区)实现一门受理、一站办结。
2、强化人才科技保障。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累计培训乡村致富带头人89人,任务完成率100%。全力打造科技专家服务团,选强配齐科技专家团成员82人,累计帮助企业申报市级技术研发中心6个,引导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9家。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平台,鼓励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截至目前,累计成功创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2个(安邦、耀泓),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1个;创建部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星创天地3个,市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
3、强化作风纪律保障。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第十三届县委首轮巡察(专项),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持续开展乡村振兴腐败问题、脱贫攻坚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集中督查通报×期,通报和约谈××余人。制定出台《××县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清单暨“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分工方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累计发现问题线索××件,党纪政务处分×人,组织处理×人,追缴资金××万元,退还群众资金××万元。常态化开展驻村干部督查,确保驻村干部在岗在干在行。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二)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县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三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积极推行“首厕过关制”,不断探索“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办法,改厕工作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注重实效,确保改一个成功一个;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垃圾,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船山、玉麟故居等一批特色文化名镇,努力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抓好产业兴旺。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人才振兴工程,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活动,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