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计划,落实党的十九大、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教育现代化2035》《**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工作成效与不足
(一)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全区信息
化应用研究水平。
本学期我区继续将**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与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融合推进,根据项目方案,对照拟定目标、工作进度,有序开展项目的应用研究工作。本学期重点完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各学科研训员牵头,汇同互+名师工作室、示范校等开展区域性学科研讨活动,发挥引领辐射作用;2.参加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中小实验项目启动会;3.开展第一批**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结项,并组织学校申报第二批项目。
成效:1.“互+”项目推进时,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学科研训员、互+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和指导下不断推陈出新,以新教学的理念来规划教学内容,进行大单元化的设计,创设基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符合范式课堂教学形态、设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实时性、阶段性、过程性评价,开展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让研究主题更聚焦,让研究效果更明显。12次学科区域研讨活动,25次互+教师发展工作室活动,近200次校级研究活动,为各校发展与应用学科教学范式,开展常态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各学校常态教学的“3+1”推进模式逐步稳定,围绕资源应用、资源开发、资源优化、成果梳理4个序列循序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6月份,各校共有各级各类公开课120余节,研究课200余节,开发资源包143个,形成论文50余篇。3.在5月南京的举行的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启动会上,**代表**区向**、**、**等兄弟区域展示了我区的做法和经验。4.我区根据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和**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要求下进行了第一批项目结项和第二批项目申报的工作。我区第一批16个项目全部顺利结项,其中《“‘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诊断与优化研究》在终评活动被评为一等奖,光华学校的《区域特殊需求儿童远程送教直播课程的实践研究》被评为二等奖。第二批入选14个项目和一个网络名师工作室,其中2个被列为重点项目。同时,我区也成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的重点项目培育基地。
存在问题:1.常态实施还需进一步落实。项目实施一学期以来,尽管有学科区域性研讨活动、有工作室成员研讨活动、有校级研讨交流活动的等丰富多彩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但距离项目组要求的常态化实施仍有距离。资源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一学期以来,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形成了一些可供使用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并未发挥其作用,原因在于一是未形成系列化,二是资源平台和在线培训平台还未开发完成。2.教育信息化工作尤其是信息化项目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学校一部分人身上,大部分学校没有进入到学校层面的上,学校要继续转变思路,把信息化工作贯穿到整个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
(二)以课堂为抓手,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根据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针对纲要提出的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等,本学期先后组织了各类学习、教研活动,具体有:1.先后举办了新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计算思维观摩课活动;2.举办了**区第三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3.组织进行**区信息技术学科评优课比赛;4.开展信息技术学科质量检测。
成效:1.第三届**区中小学机器人大赛在**小学举行,16个学校,182支队伍,287位选手参加十二个项目的竞赛,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身手不凡、思维敏捷,通过操控机器人完成一项项高难度任务,展开了一场机器人技能的激烈比拼,充分体现了**区学生的科技创新力和动手实践力。**区历来重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学生经常能在省、市区机器人竞赛中获奖。机器人比赛是一个竞技场,但更是展示、交流的平台。2.本学期为信息技术教师搭建了更多的展示平台,新教师展示活动、评优课活动、课题研讨等等,参与活动教师的课堂也是各有特色:有的工整严谨,有的风趣活泼,有的大刀阔斧,有的细致深入。既充分体现了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成熟型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和强大的学科综合研究能力,同时7位新教师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活力四射的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1.从本学期多次教研活动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仍需进一步深入研读教材,联系前后,贯通上下,也不仅仅是完整的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而是要深入地站在教材编写者的视野看问题;信息技术课堂仍需进一步落实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按照信息技术目前发展的规律看,技术更新迭代的频率会几何级数增长,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具备——“以技术为代表的知识和技能,其实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这一理念,因此我们在关注技术本身的同时,更要关注技术背后的意义;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打磨课堂细节,提升教学设计的品质,如:课堂相关术语使用还不够规范,课堂教学设备运用细节考虑不周到,学案如何发挥更有效价值没有深入研究,成果提炼的方式方法没有细化等。2.必修课程、创客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等学校特色课程的器材成本尚无政策与机制支持,制约课程落地。
(三)以能力提升工程2.0为契机,提升学校信息管理水平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20〕5
号)精神,从本学期开始,我区扎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要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成效:1.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要求我区教师分两期全员参加培训100%完成第一期线上课程的学习;2.在学校管理、课程中引进一些新技术、新项目,支持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同时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2.学校信息技术投入进一步加大,数字化环境得到改善;3.今年上半年,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政务和公共服务网站安全监测中,特别是在省、市、区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我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基础技术防护,开展主动防御,基本安全过关,区教育局被评为“2021年网络安全实战演练优胜单位”。
存在问题:1.学校信息化工作骨干力量相对薄弱,学校领导、中层顶层设计能力欠缺,对信息化的认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2.学校内部网络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软件存在系统漏洞,不及时升级系统,更新补丁;网管系统存在各种弱口令问题;私自打开远程控制端口,并且不及时关闭;除集约化网站之外,学校仍开设其他系统,并且改系统本身存在安全漏洞。建议:所有的学校内部业务系统都设置成内网访问,不要暴露在互联网上;所有的路由器等上网设备都关闭远程web界面;加强电信移动设备管理,关闭Telnet服务和弱口令问题;及时升级系统,更新漏洞补丁。
二、下学期工作思路
下学期将围绕深入应用、发展、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和“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的展开,针对前期暴露的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问题与瓶颈,探索**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
1.建设好服务平台。基于**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区学校网站集约化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水平。区域采用委托开发、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建设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彰显特色、符合规范的各类教育教学应用。
2.实施好全员培训。《**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第一阶段教师线上培训的基础上,做好第二阶段线下培训的工作。
3.落实好常态课堂。各学科、工作室、学校制定好下学期实施计划,实行“3+1”模式和月报制度,全力打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个性创造的课堂生态,形成学生中心、学习中心、线上线下融合、交互探究的智慧课堂。
4.完善好评价方式。一方面,针对范式应用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评价框架、数据分析等进行论证和改良,使之更加符合项目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对学校的项目研究工作,以及以课堂教学范式为基础开展的课题研究、信息化建设项目等进行督导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
5.推广好教学范式。利用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工作室、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加强结对共建,在强化好自身发展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应用指南,着力辐射范式应用。
6.发展好青年教师。以四个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为抓手,针对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信息化表达等方面,尝试建立**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