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201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36-304373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4-03 21:11: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201*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年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按照《关于印发2012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任务的通知》(xx[2012]59号)文件的要求,紧密结合“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工作部署。通过增添措施,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提升认识

结合前期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和今年的工作要求,调整了xxx市容管理局生态区建设领导班子成员,成立了生态区建设工作组领导小组,市容管理局局长为组长主要抓,分管环卫工作领导具体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组织全局班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分组讨论,全面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

二、健全制度、明确职责

进一步健全了任务目标的考核细则,制定了印发了《xxx镇村环卫工作意见》《xxx镇村环卫工作考核细则》,做到了任务准确,责任明确。指导各乡镇制定了自己的环卫工作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要求各乡镇细化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按照工作进度开始月考、季考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工作保障。局机关调整了对各乡镇的联系人员,同时抽出业务过硬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通过调整使该项工作从人力上得到保障;积极的争取资金,添置环卫设施,修建垃圾屋投入30万元,添置果皮箱投入5万元,环卫车辆投入50.79万元,通过几项的投入加大了财力保障;制定工作方案,与相关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任务,明确职责,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纪律保障。

(二)组建环卫队伍。在去年的环卫队伍基础上,按照《四川省城乡道路清扫保洁人员配置标准(试行)》进一步健全环卫队伍人员,环卫作业经费由乡镇按“社会融资、居民自筹”的原则自行解决。基本上做到每村每社都配备了保洁人员,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增强力量,提升了生活垃圾的收集率。

(三)建设垃圾屋。2012年对乡镇增建100座垃圾屋,重点是场镇和新村聚居点,主要交通干线进行了补充,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就近收集,便捷清运,现已经建设完成并全部投入作用。垃圾屋建设完成后部分城镇的生活垃圾收集率可达95%以上。

(四)果皮箱添置。结合今年江南片“高粱红了”旅游活动,对江南片果皮箱进行添置,共计123个,其余乡镇77个,共投入200个。主要设置在新村集居点,交通要道。为与高粱文化相结合,对果皮箱进行了美化,充分体现高粱文化特色。通过果皮箱的添置,增加了江南片的环卫设施,有利于环卫保洁人员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工作量,进一步便于垃圾的收集和清运。

(五)配备环卫车辆。对江南片三个乡镇配备了东风牌5吨垃圾清运车,其余各乡镇配备环卫正三轮。通过垃圾清运车辆的配备,改变过去人力三轮清运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垃圾的清运速度,使垃圾清运逐步走上了机械化作业的轨道。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举措,目前我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平均超过了92%,部分城镇生活无害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四、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在上半年工作中虽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也是按《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有效工程;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因为以前的一些原因,导致今年的工作进度相对滞后;整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商榷,环卫建设应该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按要地发展的长远规划要求。下一步的打算:一是进一步提升认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全面统一;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争取就地解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减少清运成本;三是与规划建设部门搞好对接,特别新村集居点,环卫设施真正实现“三同时”;四是加大对在建环卫设施的督促检查力度,在区政府组织初检时全面完成,对已建环卫设施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建好、用好。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2012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上传)

2012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2012年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按照《关于印发2012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任务的通知》(XX[2012]59号)文件的要求,紧密结合“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工作部署。通过增添措施,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提升认识

结合前期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和今年的工作要求,调整了XXX市容管理局生态区建设领导班子成员,成立了生态区建设工作组领导小组,市容管理局局长为组长主要抓,分管环卫工作领导具体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组织全局班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分组讨论,全面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

二、健全制度、明确职责

进一步健全了任务目标的考核细则,制定了印发了《XXX镇村环卫工作意见》《XXX镇村环卫工作考核细则》,做到了任务准确,责任明确。指导各乡镇制定了自己的环卫工作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要求各乡镇细化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人员,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按照工作进度开始月考、季考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工作保障。局机关调整了对各乡镇的联系人员,同时抽出业务过硬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通过调整使该项工作从人力上得到保障;积极的争取资金,添置环卫设施,修建垃圾屋投入30万元,添置果皮箱投入5万元,环卫车辆投入50.79万元,通过几项的投入加大了财力保障;制定工作方案,与相关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任务,明确职责,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纪律保障。

(二)组建环卫队伍。在去年的环卫队伍基础上,按照《四川省城乡道路清扫保洁人员配置标准(试行)》进一步健全环卫队伍人员,环卫作业经费由乡镇按“社会融资、居民自筹”的原则自行解决。基本上做到每村每社都配备了保洁人员,对生活垃圾的收集增强力量,提升了生活垃圾的收集率。

(三)建设垃圾屋。2012年对乡镇增建100座垃圾屋,重点是场镇和新村聚居点,主要交通干线进行了补充,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就近收集,便捷清运,现已经建设完成并全部投入作用。垃圾屋建设完成后部分城镇的生活垃圾收集率可达95%以上。

(四)果皮箱添置。结合今年江南片“高粱红了”旅游活动,对江南片果皮箱进行添置,共计123个,其余乡镇77个,共投入200个。主要设置在新村集居点,交通要道。为与高粱文化相结合,对果皮箱进行了美化,充分体现高粱文化特色。通过果皮箱的添置,增加了江南片的环卫设施,有利于环卫保洁人员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工作量,进一步便于垃圾的收集和清运。

(五)配备环卫车辆。对江南片三个乡镇配备了东风牌5吨垃圾清运车,其余各乡镇配备环卫正三轮。通过垃圾清运车辆的配备,改变过去人力三轮清运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垃圾的清运速度,使垃圾清运逐步走上了机械化作业的轨道。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举措,目前我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平均超过了92%,部分城镇生活无害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四、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上半年工作中虽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也是按《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有效工程;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因为以前的一些原因,导致今年的工作进度相对滞后;整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商榷,环卫建设应该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按要地发展的长远规划要求。

下一步的打算:一是进一步提升认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全面统一;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争取就地解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减少清运成本;三是与规划建设部门搞好对接,特别新村集居点,环卫设施真正实现“三同时”;四是加大对在建环卫设施的督促检查力度,在区政府组织初检时全面完成,对已建环卫设施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建好、用好。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是全面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城乡发展环境、提升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日产生活垃圾数量持续递增,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落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习性落后等突出问题,垃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随处可见,广大农村特别是国省道两旁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影响了全县环境面貌和对外形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开发开放步伐,更威胁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设文秘杂烩网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

我县辖21个乡镇,2600多个自然村,总人口7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县生活垃圾日产980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240吨,可回收利用50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740吨,可回收利用120吨。2008年,有90个自然村按照“户聚、村收、村填埋”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村镇为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简易文秘杂烩网填埋处理。

从垃圾分类来看,城区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高科技易污染类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破旧家具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果皮等)、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附属垃圾(蔬菜枝叶、瓜果皮、各类腐坏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类(碎砖瓦、渣土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人畜排泄物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城区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热值较高;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仅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全县只有90个自然村初步实现以村为单位的简易填埋,大部分自然村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2.填埋点设置不规范。多数简易填埋点都是利用废弃坑塘,与村庄距离不足500米,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

3.垃圾收集、存储、运输设施不配套。现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

4.专业保洁队伍不健全。全县大部分村街尚未建立保洁队伍,且现有人员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环卫作业效果;

5.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县、乡、镇、村街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全县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机制;

6.村容环卫意识亟待提高。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等生活陋习仍比较严重。

二、实施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系统建设的规划背景和有利条件

1.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4.71亿元,为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环境卫生工作,将垃圾处理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近年来,我县对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为全面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2008年,在全县90个新农村试点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为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意义。

4.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通过广泛深入、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较大提升,广大群众在环境建设中收获了实惠,体会到发展,对提升全县环境面貌的要求更加迫切,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5.为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央出台了10项宏观调控措施,市里也配套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根据省市要求,我县成立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进贤县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实施意见》,为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有利契机。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可供选择,具体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发电。两种模式特点对比如下:

(一)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卫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优点:一是适应用性广,广泛适用于各种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地区;二是对垃圾成分要求较低;三是垃圾处理量调整范围较大,承担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四是处理工艺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五是基础设施等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低。

缺点:环保“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一般。

(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焚烧发电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环保性更强,“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资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电能,更加符合“资源化”要求。

缺点:一是对垃圾供应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较高,每日需持续供应大量高热值生活垃圾,才能确保实现正常发电,实施难度较大;二是一次性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行经费较高;三是工艺技术流程相对复杂,对建设、运营人员要求较高;四是该模式多使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内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较少,多数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艰难。

四、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南昌市通过招商引资拟在我县泉岭乡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但其能利用的都是一些热值较高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部分生活垃圾无法焚烧发电,且建设周期至少需要2-3年,因此,采用无害化卫生填埋模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当前权宜之计。针对我县农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可分别采取户集村收村填埋、户集村收乡镇填埋、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县统一填埋等方式进行。乡村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经过规划、水利、卫生等部门参与,选择在村庄夏季风的下风向和不污染饮用水及地下水源的地方,距人畜居栖点800米以外,库容考虑10年左右,按照无害化设施要求建设。

(二)规范运作流程,强化分类减量措施,下大力做好垃圾减量化文章。垃圾分类减量环节是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对垃圾处理工作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和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发达地区垃圾减量模式,立足源头,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探索并建立“农户自觉分类会聚,村街入户收集分拣,乡镇区域压缩运输,全县分区无害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创新“两次分拣、双层减量”(农户源头分拣、村街二次分拣;村街分类减量、乡镇压缩减量)的垃圾减量机制,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一是农户利用统一配给的两个垃圾收集容器,自觉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集;二是村街保洁员要严格落实入户收垃圾机制,将农户日产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垃圾分拣场进行二次分拣减量;三是乡镇保洁队入村对分类减量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减量处理后,运往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

(三)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积极协调县直有关部门,争取将进贤作为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县,争取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次性投入由市、县两级财政各承担50%;日常运行费用市里补贴40%,县、乡、村共同承担60%。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采取财政补一点、乡镇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三是涉及农村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农项目,如农村改路、血防改厕、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要结合农村环卫保洁,给予项目倾斜支持。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逐级负责的管理机制。一是县里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农工部作为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相关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和督促推动;二是各乡镇要分别成立乡镇环卫管理站,明确责任领导和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本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组织推动;三是各村街要按照县统一要求,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选举出生活困难、珍惜岗位、责任心强的村民,组建环卫保洁队伍;四是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植政策和工程验收标准,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严格考核验收,确保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五)坚持统一规划、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建设思路。一是在全县建设一座占地150亩、日处理能力300吨以上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场,实施垃圾区域集中无害化填埋处理;二是继续选择全县部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作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村,2009年上半年完成这些村的生活垃圾无害化试点建设。接着,在充分总结试点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启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工作,年底前实现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规范推进,从而实现引导农民形成日常性的卫生清扫保洁习惯,形成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

第四篇: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定稿)

2010年泰宁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统计表

2009年泰宁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统计表

2008年泰宁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统计表

朱口镇2010年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统计

第五篇:《“十二五”山东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十二五”山东省城镇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3〕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十二五”山东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月15日

“十二五”山东省城镇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为提高我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23号)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强化政府责任,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保障,加快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提升运营水平,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基本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城乡统筹,区域共享;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原则,通过以城带乡、设施共享等形式,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要严格执行相关建设规范、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配备完善的污染控制及监控设施;科学选择垃圾处理工艺,控制项目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垃圾处理设施高效、可持续运行。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9450吨/日,基本形成与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无害化处理能力规模,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全省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处理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42%以上,垃圾焚烧处理量达到无害化处理总量的45%以上,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到2015年,全省新增生活垃圾转运能力32300吨/日(其中青岛5800吨/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新增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2500吨/日,设区市全部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和利用设施,建立餐厨废弃物单独收集运输体系,实现城市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

到2015年,实施存量垃圾治理和填埋场封场项目46个,治理存量垃圾2868万吨,同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处理工程建设,提高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

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着重提升大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标准,推进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前期重点督导和支持尚未建成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市(县)加快建设,缩小不同地区垃圾处理水平差距,促进协调发展。各设区市应规划建设区域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和宣传教育基地。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要坚持资源化优先,选择安全可靠、先进环保、省地节能、经济适用的处理技术。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的地区,要减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通过区域共建共享等方式采用焚烧处理技术。卫生填埋处理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式,是每个地区所必须具备的保障手段,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将卫生填埋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应集成多种处理技术统筹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坚持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交通相对便利地区采取集中建设处理设施模式,偏远地区采取就地无害化处理模式。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村镇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二)健全收集转运体系,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

加大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扩展收集覆盖范围,通过以城带乡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推进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加快建立“村收、镇(乡)运、县(市、区)处理”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市(县)规划区、水源补给区和风景旅游区生活垃圾率先实现全部收集,乡镇驻地建立起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收集转运体系。

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压缩式收集转运方式,统筹布局生活垃圾转运站,加强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与升级改造。推广密闭化收运,淘汰敞开式收转运,减少和避免生活垃圾在收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设区市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实现密闭化运输。

(三)加强存量垃圾治理,保护和修复周边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和临时堆放点,应结合垃圾堆体规模、场址地质构造和周边环境条件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在环境敏感地区,可采取鼓风、抽气、洒水等好氧消化技术,促进垃圾堆体快速降解稳定;在土地资源紧缺、附近具有垃圾焚烧设施的地区,可复挖、筛分已填埋垃圾,富含养分的筛下物做绿化用土,高热值的筛上物进行焚烧处理和余热利用,大粒径无机物垃圾重新回填。

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按照污染防治要求和污染控制标准改造提升相关设施。渗滤液处理不能达标的处理场尽快新建或改造渗滤液处理设施,减少水体和土壤污染。

服务期限和填埋库容已满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应按相关要求进行封场。封场覆盖系统设置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和植被层,确保填埋气体及时导出、降水不进入垃圾堆体。在垃圾堆体降解稳定前,渗滤液处理设施和填埋气体收集利用设施保持正常运行,并跟踪检测污染物排放和地下水、大气、垃圾堆体沉降指标。

(四)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促进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建立健全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餐厨废弃物从产生到收运、处理全过程的申报登记制度,有效监管餐厨废弃物及其资源化产品的流向。设区市要建立完善的餐厨废弃物收运系统,设置专用收集容器和运输车辆,实施单独收集与密闭运输。餐厨废弃物收运系统服务范围逐步向所辖县(市)延伸。

以适度规模、相对集中为原则,在设区市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推广成熟稳定的处理技术,确保设施运行稳定可靠、生产产品安全无害、成本效益经济可行、污染控制严格有效。重点发展餐厨废弃物高效制沼气技术、餐厨废油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深加工技术、餐厨废弃物源头油水分离技术、餐厨废弃物堆肥技术、餐厨废弃物生产饲料无害化处理技术,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根据各地上报的项目和投资规模,“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98.8亿元。其中: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投资126.3亿元,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投资29.1亿元,存量垃圾整治工程投资6.9亿元,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工程投资15.3亿元,“十一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续建工程、垃圾分类示范工程以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排放监管体系建设投资21.2亿元。

(二)资金筹措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支持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各地要制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统筹安排设施建设的规模、布局、方案和投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尽快办理相关手续,推进列入规划的项目建设进度。符合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以划拨方式供应建设用地,落实垃圾处理在税收、价格和用电等环节上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和行业发展。

(二)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各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完善价格机制,探索改进生活垃圾收费方式,降低收费成本、提高收缴率。在垃圾处理收费不足以补偿运行成本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适当补偿。

(三)规范市场准入。加强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严格实行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垃圾处理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生活垃圾运营单位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将不能合格运营以及不能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清出市场。垃圾处理工程应由政府责成环卫主管部门组建项目法人行使业主职责,也可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委托企业组建项目公司负责投资建设,项目法人和项目公司要认真实施政府批准的建设计划和工作方案,按照规定的建设时限和工作标准做好各项工作。

(四)加强监督管理。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审批垃圾处理项目立项、环评和初步设计,并督促建设单位依据批复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垃圾渗滤液、垃圾焚烧烟气和残渣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管控。加强对已建成运营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状况和处理效果的监管,根据国家发布的行业评价标准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并公开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对未通过考核的责令运营单位限期整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监察厅要按照省政府规定,继续对城镇垃圾处理工作进行调度、抽查、通报。

(五)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正确传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相关知识,全面客观报道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全民树立“垃圾处理、人人有责”的观念,形成有利于促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十二五”山东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规划

2.“十二五”山东省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规划

3.“十二五”山东省生活垃圾存量治理规划

4.“十二五”山东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月15日印发

201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