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引思学习总结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学引思学习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1我们很有必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需求,研发出一系列能丰富符合孩子特点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成为真正的主人。因此,为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区提出来“让学引思”课堂教学大改革。
那什么是“让学引思”?“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引思”的一些感触。
1、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效应”,把课堂还给孩子。
正如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祁静老师在教学《时代广场的蟋蟀》时让孩子观察封面,想象蟋蟀为什么来到广场?来干什么?以猜一猜的方式,激发阅读期待。并借助书中的目录,让孩子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章节去阅读,使得这些乐此不疲的孩子们主动、自愿地去读。又如神州路小学的朱晓芳老师在教学《我永远爱你》时,充分发挥故事的魅力,从只讲一半的故事的开头入手,让学生猜故事情节:阿力跑下楼干什么?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然后再让孩子一起主动去阅读。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当孩子满怀着阅读期待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最终让学生自己去借阅有关书籍,从而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投入阅读活动,使孩子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召开交流会,让收获的喜悦陪伴孩子。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每周做“阅读摘记”,让孩子在摘记本上写上书名、出版、作者,可以摘好词好句,也可以摘抄好段。然后,鼓励他们慢慢地写上自己的感想,读书后的收获,对这本书的评价。每两周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把自己看过的书用比较优美的语言介绍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这样会促使他去阅读。使他们感受到获得成绩的喜悦,激发他们去阅读,激发他们在阅读中思考。
3、利用活动,让兴趣引领孩子的成长。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甚至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项奖励都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幸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
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须先行,这次“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仪式,让老师们的思想发生碰撞、理念形成更新、成果得到分享。今后,每一名语文老师都应该坚守本真的自我,怀揣静待花开的情怀,做好先锋,为新课程的课堂改革开辟一条新路,不断完善我们的范式,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快乐的学园,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智慧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乐学的学生!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2“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基于尊重儿童的美好天性,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有益改革。“五让三引”课堂教学范式: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设教、顺学而引的实施原则,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课前引导主动学、课上引领互动学、课后引发灵动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为了每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走近儿童,研究儿童,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研究儿童的成长需求,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重视回归童心、回应童心、引领童心,探索和设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充满童趣,荡漾童心,丰盈儿童心灵,触动儿童灵魂,满足儿童成长需要,促进儿童自主发展、健康向上,享受成长,促进儿童由好学转变到乐学的理想教育境界。
二、理念解读
1、“让学”:“让”是位置的变化,是重心的转移,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享受成长的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2、“引思”:即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3、“让”与“引”的关系:“让”与“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实施原则
1、以学定教:基于儿童,把课堂还给孩子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方法,把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为学设教:回归儿童,把学习还给孩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课堂应确立以学生学习为“轴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教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为学设教的要求,落到实处就是“设教为学”。教学的设计核心要素是设计学生的学,所以备课的要素之一是备学法而不是仅仅是备教法。备学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五让”,课堂教学设计的一切出发点都应归结于这五个让。
为学设教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让学生学什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什么,但又有所不同。研究学生学什么,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开始,要从学生学习的规律出发,研究文本解读,研究习题取舍,设计学生活动。只有学什么(教什么)考虑清楚了,研究怎么学、怎么教才真正有意义,如果要让学生最终学会什么都没有搞清楚,甚至弄错了,怎么教越精致可能情况越糟糕。从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研究让学生学什么比研究老师怎么教更重要”。
3、顺学而引:放飞儿童,把成功还给孩子
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生成,教师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教学设计的超越。
如果说第1、第2分别是内容和方法层面的确立原则,那么第3顺学而引,就是策略层面的原则。这一原则更注重的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创设和利用,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科学处理。
四、基本要求——“五让”
1、目标让学生定
目标让学生定是推进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学习目标是以学情为基点的,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有差异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上的基础性学习目标(共同目标),更应通过科学的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自己在课堂达成的发展性努力目标(个体目标)以及阶段性发展目标。教师无视学情,主观代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会极大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目标让学生定,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归属感。
教学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认知水平,给足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的时间、空间;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课前考虑,多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多组织讨2
论;学习目标的呈现可以有基本统一的表达方式,也可以针对文本、生本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2、问题让学生提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任务。传统课堂的弊端正在于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能产生新知识的有价值的问题。提问权还给学生,可以改善课堂对话文化,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课堂活力将不断增强。
无论是对课堂学习有导向作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课堂细节中生成的即时性、零散式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学生提问要力求做到言之有物,不提空洞的问题;提问应与课堂学习紧密相关,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包容提问的个性化。
3、活动让学生做
课堂上的各种学生活动(包括实验)是课堂不断生成的有效催化剂。活动缺失的课堂缺少真正的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合作、探究、实践、体验才成为可能。
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活动的发生要有预设;要突出主题,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的评价要及时、适切。
4、规律让学生找
规律让学生找实质上就是要重视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各门学科都有自身内在的学习规律,这一规律并非等同于教材或教学资料已经归纳形成的`知识分类、公式、概念等,而应是一个动态、渐进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给足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保证学生良好的探究心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予以必要的示范及指点;开展伙伴互助,合作学习,为找规律提供团队支撑。
5、收获让学生讲
学习收获的小结对于学习本身具有深化作用,教师包办代替会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小结课堂学习所得,对梳理、概括、表达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引导人人在小组内讲学习收获,注重对典型发言的分析点评;学生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力求使用具体可感的语言,切忌空洞无物;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收获,教师应予以积极鼓励。
五、基本模块——“三引”
1、课前引导主动学——学生小研究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
课前,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引学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小研究学习”。给学生提供先想、先做、先学的空间与时间,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
计引学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避免无效、低效的学习。要对学生课前小研究学习情况及时检查、反馈,准确把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和自主发展水平,以便在课堂上实施差异性教学。
2、课上引领互动学——学生小合作学习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和同伴的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不仅要与学生个体交往(个别提问)及全班学生交往(集体回答),还要重视与学生小组的交往。生生互动则是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
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荣辱与共”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任务分工,既要发挥个人才智,又要相互交流和帮助,只有大家都进步才算是共同学习;要制定措施保证课堂学习秩序;要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主动交流的习惯。要给予充足的交流时间,合作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要欣赏学生的成功,让他感受成就;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保住尊严;唤醒自卑的学生,让他发现自己;爱护出错的学生,让他多受启发。
3。课后引发灵动学——学生小探索学习
课后学习不仅仅是有巩固性、检测性作业,更应该是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从学习程序看,课后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学习内容看,探究性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从学习资源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3根据《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xx—20xx年)》,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以“生本课堂”的构建为基础,本学期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让学引思”课改热潮。并于10月20日晚学校初中部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召开了“让学引思”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会议。校长孙美蓉,副校长许峥嵘、戴同圣一同参加了会议,许峥嵘副校长主持了会议。
首先,初中部各级部根据近阶段本年级“让学引思”教改工作的开展情况,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专题分析汇报,并对下阶段的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紧接着,教务处董明主任又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全市其他兄弟学校在“让学引思”课改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和我校进行了逐一对比,同时指出了我校下阶段课改努力的方向。
最后,校长孙美蓉同志在充分肯定了各年级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又详细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她强调:每位老师要将“让学引思”的教学思想认真地贯彻到每堂课中,并要和我校的“生本课堂”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教学,注重文本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学会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让学引思”思想。另外,在“让学引思”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同学,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多鼓励,多谈心,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让“让学引思”教改工作能在我校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4【一】让学引思学习总结教师个人我有幸成为盐城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中的一员,通过这几个月的培训与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让学引思”这一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引思”就是引发、引领、引导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
在实施“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的路上,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的想法
比如,针对“疑似学习”的学生,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关注他,对他多提问,多一些表扬,让他获得成功感,这样以后上课肯定会认真听讲,针对“学困生”,我们要更多地关心与爱心。
二、尊重学生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让学生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找出进步,指出亮点,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树立自信心。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以利于学生自我进步。
三、小组合作,共同发展
我觉得“让学引思”更需要小组合作,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尤其需要小组合作,因为乡村这一块家庭教育比较薄弱,留守儿童居多,所以更多的学习是在学校,需要学校做这个大家庭来帮助他,所以我认为要想“让学引思”理念很好地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尤为重要。
【二】让学引思学习总结教师个人20xx年4月28日,我怀揣梦想走进了响水县第一小学,参加了“20xx年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以生定教,关注常态课堂;让学引思,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12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其感想如下三个方面:
1、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体现了生本课堂。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教学”,这就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因此,12位参赛选手凭借对新课标理念及“让学引思”内涵的独特理解,他们深厚的功底、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精炼的语言,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更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例如,盐城市第二小学王琴老师的“相遇问题”一课,学生初步尝试列式后,老师并没急着对学生的答案下定论,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芳两家相距多远”,通过独立思考,画图整理和列表整理,小组交流后,学生找到了“数量”关系,总结出了画图和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再如射阳县解放路小学徐兆洋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留足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与讨论“数对”,并通过规律淮确地找到用“数对”表示出物体的位置方法,在展示交流中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徐老师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听课过程中,确实感到教师的课堂组织水平、普通话水平、应用多媒体上课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充分展示出执教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课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数学知识的话,其学习的意义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如响水县实验小学王苏娅老师的“确定位置”,创设了生活情景,让学生从班级的同学中提取出了数学信息,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学习研究,掌握了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此类问题。再如响水县第一小学夏琪老师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至始至终都是联系身边的实例进行学习研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着力渗透数学思想,体现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什么,怎么教?也许是赛课,似乎偏重于怎么教了,而对教什么的考量总有些遗憾。有的课,老师注重多媒体的华美与精巧,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学什么,怎么教?因为是借班,所以更偏重于怎么教了,而对于什么是学生预习时可知的,什么是学生不知或知之不深不透的把握不够,学生可知的已知的课堂重复演绎的过多,都值得我们反思,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锤炼我们的教学技术,灵动我们的教学艺术,积淀理论,激动智慧。最新修订的新课标中把“双基”扩展成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基本思想”,不仅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更加突出了数学的学科性质。涵盖了丰富数学思想的课,是有蓬勃生命力的数学课,它给人以启迪和深思。如盐城市实验小学嵇瑶老师的“确定位置”和大丰区幸福路小学茅娟老师的“相遇问题”,都注入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都让学生经历了遇到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的思路,通过研究简单问题找到规律,得出结论,再来解决复杂问题。嵇谣老师还提炼出了“知难而退”的解题观点,以退为进找寻解题方法,理解“列”和“行”的含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总之,12位数学老师向大家展示了12节异彩纷呈的“让学引思”数学课,老师们成熟与精湛的教学技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踊跃的发言,使学生主体地位在精彩的“让学引思”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淋漓的体现,可谓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他们的课堂有诸多值得我学习、深思的地方。同时,聆听了江苏省优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周淑娟主任对“让学引思”的12节课一一作了精彩而客观的点评,市教科院游基宏老师对本次“让学引思”研讨活动的总结,感觉受益匪浅。
【三】让学引思学习总结教师个人数学的历史就是数学思想的发展史,抽象、推理、建模等数学基本思想原本就是和“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基于数学基本思想来规划教学流程,引领学生经历探索性的学习过程,用“再发现”的方式习得数学基本思想,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向。向这个方向努力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以“思”引“思”,以“学”促“学”是理想的选择。
一、以“思”引“思”
以“思”引“思”,就是以“数学基本思想”为主导来谋划教学,重在改变课堂形态,让教学彰显数学基本思想的力量。
1.以“基本思想”引导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是整体的,也是流动的。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施,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前,我们比较多地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确定教学思路,如导入、新授、巩固、拓展、提升,其核心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当我们将视角转换到数学基本思想后,我们更多地要考虑如何来抽象、如何来推理、如何来建模、如何来应用等。而要落实到这些点上,或许流程不必有多大改变,但是目光要聚焦到过程、聚焦到学生、聚焦到如何将数学基本思想蕴含在教学内容之中,以及如何通过过程性的学习来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提高学习水平。
2.以“基本思想”引领数学“思维”。
孙晓天教授指出,学生在探索、挖掘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维活动,就是数学基本思想的再现。而数学的思维活动往往都是面对问题解决的,可以是从现实情境中产生问题,再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而扩展运用,也可以是数学的逻辑推演。但不管怎样,要让思维活动具有“含金量”,就要有意识地围绕数学基本思想来展开,并让隐性的思想逐步浮出水面,鲜亮起来。
3.以“基本思想”引发评价“思考”。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是当前比较盛行的口号。然而,教学不是喊口号。一堂数学课到底“新”在何处?它和先前的教学到底有哪些不同?具体到每一节课,这些问题都是由实实在在的内容来回答的。如果我们认同史宁中教授所讲的,“数学基本思想是学习过数学的人所具有的思维特征”,那么,毫无疑问,“基本思想”应该是一节好课、“新”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只有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才会从根本上让我们的教学出“新”、出奇、出彩。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5三月窗外春寒料峭,实验初中录播教室内却春意浓浓,经过精心准备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四射,妙语连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运筹帷幄,熟练驾驭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热火朝天:时而热烈讨论、时而静心思考、时而奋笔疾书。这只是县实验初中初一年级录播课堂的一个场景,是该校全面落实市教育局“让学引思,以学论教”活动,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
开学以来,该校教科处精心组织初一年级语数外老师逐一进行课堂录播展示,在去年推行的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让学引思,以学论教”的理念,要求所有老师在课堂中,必须以小组活动为载体,以导学案为抓手,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引思、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已经融入到实验初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实践中,该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脚步会更加坚定。我们坚信:春天到了,秋天还会远吗!
第二篇: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 高效课堂,教师你该做什么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丰厚的知识功底
丰厚的知识功底是教师征服学生的制胜法宝,是决定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方面要有纯熟的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知识基础,有的学者称之为“本体性知识”。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基本原则,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方面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把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一般说来,教师要具备如下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第三方面要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一般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新课改理论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新课改理论是把握教育方向问题;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都是教学必须的辅助知识。
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传授高中知识,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对各种实物、模型、图像等的阐释来进行的。俗话说:教师是靠嘴皮子吃饭的。因而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作用。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媒体,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书本上比较“死”的书面语言转化成具体的、直观的、易于学生接受内容。直观性强的教学语言,能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勾画成一幅鲜明图案,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地概念,从而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具有感染作用。教师不仅用语言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用富有表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所谓“以声传情,以言动心”就是这个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使用激情化的语言,恰如其氛地进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述,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效果; 教师语言表达在教学中起到诱导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所谓“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就说明了教师语言表达力的重要诱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好,学生听起课来兴致盎然,津津有味,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不好,学生听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势必不好。
游刃有余的掌控课堂的能力
一节课若要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对自己的阵地——课堂必须要做到全面的掌控。
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合理。教学过程节奏必须紧凑,做到收放自如,不能出现任何脱节或者停顿的情形;
教师对课堂必须驾轻就熟。对于讲课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能够恰当处理,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和引导。
全面了解班里的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了如指掌,同时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课堂中学生的一点点动作,以及细微的变化老师都应该看的很清楚。第四方面,教师还要有娴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因为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教师的对于知识传授情况。
总之,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
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正。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三篇:让学引思发言稿
感 动 改 变 思 考 面 对
22号 王 彬
感动:在学习中有幸聆听了顾院长、游科长、孙教授、董主任和戚主任等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听了杨红干老师讲述的自己成长的故事《在一起 飞更远》,引发我们的思考,坚信我的信念,更引领着我们成长的方向。在今后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她学习,学会努力、坚持、创新和感恩。在几天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感动,戚主任对我们学习活动作了精心筹划与安排,悉心关照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改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把“让学引思”的新思想、新理念自觉地与实际教学相融合,并努力带领学校其他教师一起改变。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思考:针对“在农村小学实施‘让学引思’存在哪些障碍因素?”这个话题,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目前呈现出城里的家长难缠,农村的孩子难教的现象,在这一状态下,如果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最低层(农村小学)进行教学改革,让“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进行渗透实施,发展改进,并能有所成效,那定会给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新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之前,我个人认为只有解决部分学生是否“愿学想思”的这一根本问题,才是“让学引思”理念得以更好地实施与发展。还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与研究,迫切需要我们去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状态,真正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先做好他们心灵的向导,逐步引领他们想学习、愿思考。
面对:在转型前我们必须要冷静地思考,敢于面对前行道路上的障碍。目前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思想与理念陈旧,教与学依旧是灌输重复······但我们要启发与带领其他教师一起正视这些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让“让学引思”的理念引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机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力。这也许就是“让学引思”这一理念的“初心”!
第四篇:让学引思单位
江苏省滨海中学被确定为“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学校
根据盐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年)〉通知》(盐教科【2016】7号)的精神,盐城市教科院在学校自荐、县区推荐、大市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滨海中学为盐城市”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试点学校。同时,江苏省滨海中学被县教师发展中心确认为全县”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学校。
第五篇:让学引思学习材料
让学引思 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
前言:“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基于尊重儿童的美好天性,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有益改革。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我在近年提出了“让学引思”的教学主张,并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基于儿童立场的让学引思教学实践研究”并成功申报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立项课题(2015JK11-L152号),着力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课堂教学范式,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设教、顺学而引的实施原则,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课前引导主动学、课上引领互动学、课后引发灵动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让学引思;儿童立场;五让三引;生本课堂
“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基于尊重儿童的美好天性,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有益改革。为此,我们在“十五”期间,开展了“苏北农村小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着眼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基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文化再造的实践策略研究”,建设“努力文化”,实施全面育人;“十二五”期间,我们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儿童立场的让学引思教学实践研究”,努力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
在多年来的实践研究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基于儿童立场的“让学引思”的教学主张,并结合我校实际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索构建了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课堂教学范式,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设教、顺学而引的实施原则,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课前引导主动学、课上引领互动学、课后引发灵动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指导思想
“基于儿童立场”是研究“五让三引”课堂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让学引思”是构建“五让三引”课堂教学范式的指导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基于儿童立场就是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领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儿童是基础教育的对象,“现实的儿童”是其对象,“可能的儿童”也是其对象。基础教育不仅要关注现实中儿童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怀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且要关怀儿童未来应该怎样活着,关怀其理想的可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基于儿童的教育不仅仅要观照儿童的情感、兴趣和学习状态,更要把儿童看作完整而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和精神发展,由内而外彰显儿童本质的、自然的文化意蕴。对于教育者来说,从作用于儿童的可能性出发,进行儿童教学实践的系统研究,体现了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性目标,体现了教育对儿童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的建构意义。
为了每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走近儿童,研究儿童,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研究儿童的成长需求,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重视回归童心、回应童心、引领童心,探索和设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充满童趣,荡漾童心,丰盈儿童心灵,触动儿童灵魂,满足儿童成长需要,促进儿童自主发展、健康向上,享受成长,促进儿童由好学转变到乐学的理想教育境界。
二、理念解读
1.“让学”:“让学” 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它直抵教学的核心和本质。“让”是位置的变化,是重心的转移,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享受成长的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2.“引思”:即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3.“让”与“引”的关系:“让”与“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实施原则 1.以学定教:基于儿童,把课堂还给孩子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方法,把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为学设教:回归儿童,把学习还给孩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课堂应确立以学生学习为“轴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教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为学设教的要求,落到实处就是“设教为学”。教学的设计核心要素是设计学生的学,所以备课的要素之一是备学法而不是仅仅是备教法。备学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五让”,课堂教学设计的一切出发点都应归结于这五个让。
为学设教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让学生学什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什么,但又有所不同。研究学生学什么,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开始,要从学生学习的规律出发,研究文本解读,研究习题取舍,设计学生活动。只有学什么(教什么)考虑清楚了,研究怎么学、怎么教才真正有意义,如果要让学生最终学会什么都没有搞清楚,甚至弄错了,怎么教越精致可能情况越糟糕。从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研究让学生学什么比研究老师怎么教更重要”。
3.顺学而引:放飞儿童,把成功还给孩子
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生成,教师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教学设计的超越。
如果说第1、第2分别是内容和方法层面的确立原则,那么第3顺学而引,就是策略层面的原则。这一原则更注重的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创设和利用,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科学处理。
四、基本要求——“五让” 1.目标让学生定
目标让学生定是推进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学习目标是以学情为基点的,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有差异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上的基础性学习目标(共同目标),更应通过科学的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自己在课堂达成的发展性努力目标(个体目标)以及阶段性发展目标。教师无视学情,主观代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会极大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目标让学生定,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归属感。
教学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认知水平,给足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的时间、空间;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课前考虑,多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多组织讨论;学习目标的呈现可以有基本统一的表达方式,也可以针对文本、生本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2.问题让学生提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任务。传统课堂的弊端正在于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能产生新知识的有价值的问题。提问权还给学生,可以改善课堂对话文化,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课堂活力将不断增强。
无论是对课堂学习有导向作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课堂细节中生成的即时性、零散式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学生提问要力求做到言之有物,不提空洞的问题;提问应与课堂学习紧密相关,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包容提问的个性化。
3.活动让学生做
课堂上的各种学生活动(包括实验)是课堂不断生成的有效催化剂。活动缺失的课堂缺少真正的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合作、探究、实践、体验才成为可能。
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活动的发生要有预设;要突出主题,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的评价要及时、适切。
4.规律让学生找
规律让学生找实质上就是要重视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各门学科都有自身内在的学习规律,这一规律并非等同于教材或教学资料已经归纳形成的知识分类、公式、概念等,而应是一个动态、渐进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足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保证学生良好的探究心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予以必要的示范及指点;开展伙伴互助,合作学习,为找规律提供团队支撑。
5.收获让学生讲
学习收获的小结对于学习本身具有深化作用,教师包办代替会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小结课堂学习所得,对梳理、概括、表达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引导人人在小组内讲学习收获,注重对典型发言的分析点评;学生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力求使用具体可感的语言,切忌空洞无物;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收获,教师应予以积极鼓励。
五、基本模块——“三引”
1.课前引导主动学——学生小研究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
课前,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引学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小研究学习”。给学生提供先想、先做、先学的空间与时间,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教师在设计引学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避免无效、低效的学习。要对学生课前小研究学习情况及时检查、反馈,准确把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和自主发展水平,以便在课堂上实施差异性教学。
2.课上引领互动学——学生小合作学习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和同伴的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不仅要与学生个体交往(个别提问)及全班学生交往(集体回答),还要重视与学生小组的交往。生生互动则是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
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荣辱与共”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任务分工,既要发挥个人才智,又要相互交流和帮助,只有大家都进步才算是共同学习;要制定措施保证课堂学习秩序;要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主动交流的习惯。要给予充足的交流时间,合作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要欣赏学生的成功,让他感受成就;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保住尊严;唤醒自卑的学生,让他发现自己;爱护出错的学生,让他多受启发。
3.课后引发灵动学——学生小探索学习
课后学习不仅仅是有巩固性、检测性作业,更应该是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从学习程序看,课后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学习内容看,探究性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从学习资源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实践感悟
我们倡导基于儿童的立场设计教学,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与“引学单”配合使用。引学单不同于以前一些教学模式中的导学单,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学案,也不是教材教案的替代,更不是习题练习的补充。它重点强调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引导,学习方法的提示,学生活动的补充,之所以印发出来,只是想给学生的学生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提示和参考,避免小学生过多的抄写作业要求本身,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同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支撑和研究研究素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实施策略,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引动态地融合在一起,辩证地实施“让学”与“引学”,共同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提升。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课堂教学范式是“让学引思”教学思想的具象化,是一系列教法、学法的科学衔接和有效组合。在具体实施时,既要基于范式,又不要囿于范式,应当根据学科课堂教学实情、学生发展需要有选择性地运用或创造性地重组,它既可以聚焦课堂某一模块的实施,也可指向教材某一内容的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切忌循规蹈矩或面面俱到,一切出发点都应该基于儿童、发展儿童。
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教学范式的实施还处于起始阶段,我们将且行且思,不断完善我们的范式,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快乐的学园,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乐学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向上,享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