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5则范文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36-255337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3-30 15:02: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县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特色产业由点状、散状向带状、块状集聚,产业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转变,产业培育成效明显。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西部,幅员面积 73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3500 米以上,原有 22 个乡(镇)、219 个行政村、4 个居委会。乡级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有 21 个乡(镇)、194 个行政村、4 个居委会,总人口数 7.07 万人,藏族占 95%。县有可耕地 24 万亩,粮食及经济作物常年播面 16 万亩,为全州之首,粮食产量占全州的七分之一,历史上就是“粮仓”。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特别是 2016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核心任务,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县投入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2310.2 万元,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 363.5 万元,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2 个,在 129 个贫困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218 个,其中:建设新型经营主体且有 20 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村(建制调整后)26 个,带动贫困户增收总户数 2319 户,形成了“大中小、长中短”产业发展格局,勾勒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蓝图,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培育龙头企业,做实农牧产业。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全县具有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 2 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达 610 户。一是招商引进州级龙头企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投资 8000 万元,建成全州现阶段唯一集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园——生态牦牛产业园。自产业园运营以来,园区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与 40余家合作社或集体牧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实现了全县集体牧场与牦牛产业园的有效承接。目前,园区收购牦牛 34000 余头,带动农牧民出栏增收 1.9 亿元。二是县素有“粮仓”的美誉,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销售渠道窄,青稞不出仓、不销售的现象存在。为提高青稞产值,县引进了贝玛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呷拉乡投入资金 1.5 亿元,建成集科技培育、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创新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青稞文化园。青稞文化产业园于 2019 年 9 月试运营,青稞收购价从市场现行的每公斤 3.0 元调整为每公斤 4.5 元,目前,已收购青稞 50000 公斤,直接增加群众收入 22.5 万元。青稞文化产业园全面投产运营后,预计当地群众每年总增收将达到 3816.1万元,实现户均增收 7226.4 元,贫困户人均增收 1376.8 元。

(二)提高组织程度,做细小微产业。至 2016 年以来,依全县建设小微集体经济 146 个,截止 2019 年底集体经济收益达 450 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 10 元以上。涌现了一批如“军粮”、“东让然谷”等县耳熟能详的合作社产品,如:“东让然谷”合作社通过线上、线

下销售,年利润达 30 万元,真正将以往“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值得一提的是,县大力推进集体牧场建设,积极探索推广“1+6”(1 个核心:党建引领+6 个注重:注重龙头企业引领、注重集体牧场建设、注重牧户牲畜出栏、注重政策机制保障、注重金融机构支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畜牧业发展模式,规范化建设 84 个集体牧场,集体牧场存栏牦牛 9000 余头,牦牛年出栏达 1579 头,产生经济效益 789.5 万元。积极推进“四乡一镇”飞地产业发展,在拖坝乡移民新村投资 900 万元,建设集牦牛短期育肥、生猪养殖等养殖基地,四乡一镇 18 个非贫困村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40 万元。

(三)抱团取暖发展,做强文旅产业。县有山无矿产、有江无水电,土地贫瘠,旅游资源匮乏,县委、政府创新理念,审慎决策,以 129个贫困村抱团取暖的方式,投资 6.5 亿元,高标准定位、高效率建设,建成以森珠达孜王宫为中心,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的县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独具特色的藏文化体验城。基地采取“政府筹资统建+企业合作经营+村集体入股分红”的模式经营,目前,已有 300 余家商户成功签约入驻,接待游客 11 万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11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 1500 余万元。同时,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引入水淘糌粑、石刻、茶扎泥塑等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就业增收,带动就业 761 人,实现每月人均增收近2800 元。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承载着全县贫困村产业发展希望,托举着广大贫困群众致富梦想,大产业实现“零”突破。

(四)完善带贫机制,优化利益链接。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收益分配方案,健全农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益。集体经济取得可分配收益后,按照约定兑现贫困村和农户的收益,并优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县建立牦牛养殖、藏鸡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 218 家,带动贫困户 2319 户,实现农牧产业组织化经营,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度分红达到 10 元以上。目前,合作社产生分产生利润 500 余万元,有效促进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始终注重产业发展机制完善和保障,做好正向激励,重点对发展较好合作社给予 5 万元—15 万元不等的产业扶持基金奖励基金,出台了《县牦牛出栏管理办法》,《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按照“一本书(档案管理一本书)、两本账(实物账、财务账)的要求强化集体经济,规范集体经济账档管理,促进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发展,进一步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

(五)激发内生动力,巩固发展成果。围绕贫困群众,大力宣传各项技能、创业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采取“走出去、走下去”的方式,实施技术共建工程,组织开展青稞高产基地、蔬菜种植、果树种植、家政服务、摩托车维修等各类培训班达 15000 人次,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技能,邀请省、州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讲座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12000 余册,不仅激发了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而且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目前,贫困村实现 129 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至少 3 人以上,致富带头人共计达到 410 人。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活动、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活贫困群众自主性,提升了人们主动脱贫意识和脱贫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县产业扶贫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目前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 10 元以上,有力促进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但产业扶贫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主动发展能力差。受传统思想浸淫,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受到限制,一些消极的习俗惯例深入骨髓,求稳怕变,排斥变革、缺乏进取的小农意识,极大地抑制了其主动脱贫致富的自觉性。此外,长期与外界隔绝而难以理解幸福意义,难以理解现代生活的获得感,群众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落后。

(二)科学管理能力弱。全县懂市场、懂宣传、懂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没有自我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无法满足群众对种养、加工及市场销售方面的技术需求,从而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型主体对产业管理资金使用、账务管理、台账管理上还缺乏相应的经验,集体经济管理较为粗放。

(三)正向激励机制软。在充分挖掘脱贫致富典型上少,榜样的作用发挥的不够,未能通过身边人脱贫致富的典范来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和压力。针对到户的政策方面,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和评判机制少,群众自主培育发展产业愿望不强。

四、下步改进措施 立足县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综合运用道德、利益、制度等相关机制,同时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和巩固产业发展成果,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开展扶贫政策知识、产业发展、思想教育、扶贫案例等相关内容,加大就业、创业宣传,要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创造条件,搭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和“一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创业平台;继续落实信贷政策,在产业发展上给予资金方面支持;通过乡村的产业转型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就业。

(二)提升管理水平。“三分建、七分管”,围绕产业持续增收、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大力宣传各项技能、创业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抓好农技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完善激励机制。针对贫困户主动脱贫能力强,脱贫成效显著、有一定典型引导的农户给予奖励扶持,继续推行龙头企业+集体经济+专合组织+农牧民模式,对发展较好的合作社、龙头企业给予更多的扶持,切实把发展愿望强烈、增收能力强的合作社扶持起来,形成县特有的优势品牌。

县脱贫攻坚产业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稳定剂,我们将继续团结全县干部群众,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创新的工作举措,攻坚破难、砥砺前行,奋力谱写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篇:某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某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大家下午好!我是XX,下面,我就XX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相关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农业农村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按照省、市、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高质量脱贫目标,认真履行产业扶贫工作职责,始终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工作干劲,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抓组织领导。

“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农村科技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统一了人心,明确了目标、细化了职责,为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抓思想认识。

深刻认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始终牢牢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贯穿在了整个产业扶贫的具体工作实践,准确定位县农业农村科技局一类行业扶贫部门的重要作用,坚定脱贫攻坚战必胜的信心,鼓起了产业扶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工作干劲,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抓政策支撑。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XX县XX产业扶贫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支撑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我们具体的做法是:先由挂包帮责任人与档卡户商量决定发展什么产业,确定下来后,先申请扶持资金XX元,待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并经确认后,再申请XX元扶持资金,政策规定,每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不超过Xx元。目前,全县共兑现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覆盖农户XX万户。

兑现

XX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兑现XX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

四是抓产业发展。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坚持产业发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依托XX多样性的气候特征,打造全县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促进了群众增收的多样性。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产业发展项目XX个,投入资金XX万元,占全县财政涉农资X万元的X%。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五是抓主体带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特色产业,需要有一定经营规模,也需要有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的扶贫重要论述,我们研究制定了《XX县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和《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确保具有条件的档卡户与经营主体已实现了利益联结全覆盖。

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对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随迁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或定价收购产品发展种养殖业的,按每户销售收入的X%给予市场经营主体奖励。

我们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能力提升。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方式,实现脱贫攻坚产业培训共计X万人次,产业带动覆盖的贫困户

X万户X万人。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抓典型示范。

我们用好用活《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采取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运行机制,培育和引进了XXX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更加明显。如,X公司在XXXX等乡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试点推行“十个一批(土鸡养殖带动一批、代养小猪(商品猪)养殖带动一批、代养生态鸡带动一批、代种模式带动一批、代加工产品带动一批、务工创收带动一批、订单农业带动一批、扶贫车间带动一批、消费扶贫带动一批)”和“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把公司、村集体、企业、农民连成一个共同体,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样板。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农特产品打造和包装还需发力;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还需加大;三是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科技意识仍需提高。

三、下步努力方向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正视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农民素质,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某某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某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大家下午好!我来自XX县农业农村科技局,我是XX,下面,我就XX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相关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农业农村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按照省、市、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高质量脱贫目标,认真履行产业扶贫工作职责,始终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工作干劲,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抓组织领导。

“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农村科技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统一了人心,明确了目标、细化了职责,为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抓思想认识。

深刻认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始终牢牢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贯穿在了整个产业扶贫的具体工作实践,准确定位县农业农村科技局一类行业扶贫部门的重要作用,坚定脱贫攻坚战必胜的信心,鼓起了产业扶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工作干劲,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抓政策支撑。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XX县XX产业扶贫办法(试行)》《XX县贵龙5号刺梨及新贵1号李子XX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支撑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

—《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我们具体的做法是:先由挂包帮责任人与档卡户商量决定发展什么产业,确定下来后,先申请扶持资金XX元,待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并经确认后,再申请XX元扶持资金,政策规定,每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不超过Xx元。目前,全县共兑现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覆盖农户XX万户。

兑现

XX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兑现XX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

四是抓产业发展。

XX最高海拨XX米,最低海拨X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Xx℃,年日照时数1600—1900小时,年降雨量1264—2026mm,相对湿度84%,全年无霜期30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6.7%,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甚至局部地区还有“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坚持产业发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依托XX多样性的气候特征,打造全县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促进了群众增收的多样性。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产业发展项目XX个,投入资金XX万元,占全县财政涉农资X万元的X%。目前,全县共发展杉木X万亩、香蕉X万亩、草果X万亩、砂仁X万亩、甘蔗X万亩......,家禽出栏X万羽、生猪出栏X万头、肉牛出栏X万头。传统产业实现户均增收X元以上,巴西菇产业实现户均增收X万以上......,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五是抓主体带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特色产业,需要有一定经营规模,也需要有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的扶贫重要论述,我们研究制定了《XX县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和《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确保具有条件的档卡户与经营主体已实现了利益联结全覆盖。

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对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随迁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或定价收购产品发展种养殖业的,按每户销售收入的X%给予市场经营主体奖励。奖励资金每半年兑付一次,每带动1户半年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X元、全年最高奖金不超过X元。对企业的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X万元,对其他市场主体的奖励金额不超过X万元。目前,共兑现奖补资金X万元。

我们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能力提升。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方式,实现脱贫攻坚产业培训共计X万人次,产业带动覆盖的贫困户

X万户X万人。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抓典型示范。

我们用好用活《XX县鼓励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办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采取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运行机制,培育和引进了XXX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更加明显。如,X公司在XXXX等乡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试点推行“十个一批(土鸡养殖带动一批、代养小猪(商品猪)养殖带动一批、代养生态鸡带动一批、代种模式带动一批、代加工产品带动一批、务工创收带动一批、订单农业带动一批、扶贫车间带动一批、消费扶贫带动一批)”和“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把公司、村集体、企业、农民连成一个共同体,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样板。目前公司种植基地发展到X亩,饲养生态土鸡X万只,蛋鸡X万只,带动农户X余户,其中,建档立卡户X余户X余人脱贫,实现增X余万元。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农特产品打造和包装还需发力;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还需加大;三是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科技意识仍需提高。

三、下步努力方向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正视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农民素质,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精选励志名言 工作总结计划范文

2016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xx镇xx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xx镇xx村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荣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刘世银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尹世富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尹贤双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陈守信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陈安福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xx镇xx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xx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陈静、王永芳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2016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根据《xx镇xx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xx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加强与xx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xx村的联系帮扶工作。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刘德荣家和尹世富家已于2014年脱贫,尹贤双家和陈守信家已于2015年脱贫,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计划于2016年脱贫。所以,我2016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刘世银家共有3 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陈安福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刘世银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为了帮助陈安福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陈道均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四是联系xx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陈安福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息县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16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 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00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15年底,息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选自:范文大全 http://www.teniu.cc/fanwen/

第五篇: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精选励志名言 工作总结计划范文

2016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xx镇xx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xx镇xx村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荣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刘世银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尹世富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尹贤双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陈守信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陈安福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xx镇xx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xx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陈静、王永芳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2016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根据《xx镇xx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xx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加强与xx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xx村的联系帮扶工作。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刘德荣家和尹世富家已于2014年脱贫,尹贤双家和陈守信家已于2015年脱贫,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计划于2016年脱贫。所以,我2016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刘世银家共有3 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陈安福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刘世银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为了帮助陈安福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陈道均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四是联系xx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陈安福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息县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16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 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00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15年底,息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选自:范文大全 http://www.teniu.cc/fanwen/

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5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