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某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合编
0 2020 年 煤炭工业“十四五”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和 某 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 四 五工作规划 合编
0 2020 年 煤炭工业“十四五”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加强煤炭文化建设是构建现代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为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发展总体部署和要求,增强煤炭文化的支撑力、凝聚力、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十四五”煤炭文化繁荣兴盛,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环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对文化建设、对文艺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文艺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重要论述,尤其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战略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煤炭文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态势好,成效显著,在全国产(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煤炭文化蓬勃发展,呈现出队伍壮大、创作繁荣、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为煤炭文化长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煤炭文化发展不平衡,投入
不够等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煤炭文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足矿区,服务矿工”为宗旨,以满足矿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煤矿职工广泛参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煤炭文化阵地,促进煤炭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新发展,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 先进性原则。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贯彻党在文化工作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增强职工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为目标,加强煤炭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让煤炭行业广大职工群众获得切实的文化成果。体现煤炭文化特色,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煤炭工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坚持 围绕中心原则。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文化引领经济发展。建设煤炭文化必须与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着力
于促进煤炭生产力的提高,发挥煤炭文化工作在煤炭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教育、整合、激励和服务功能。
3、坚持 以人为本原则。把文化建设与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始终把“立足矿区,服务矿工”作为煤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煤炭战线广大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4、坚持 重在建设原则。文化建设有着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煤炭文化必须抓积累、促发展,抓创新、促繁荣。按照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围绕提升区域环境竞争力,完善厂矿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培育,进一步发挥基础文化设施的综合服务作用。利用煤炭文化资源优势,实施重点建设工程。
5、坚持 统筹协调原则。从煤炭工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统筹发展煤炭基层文化、班组文化、安全文化、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企业办文化和民办文化,把握好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文化资源的存量改革和增量发展,将煤炭文化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整体文化建设之中,整体推进煤炭文化建设。
6、坚持 开拓创新原则。依赖煤炭厚实的文化积淀和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煤炭文化活动的方式、方法,在保持文化活动的经常化、普遍化的基础上,注重实效和特色,以出精品出人才为重点,构建激励煤炭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煤炭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培养有影响的煤炭文化拔尖人才和煤炭文化精品力作。
(三)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总体部署,打造内容丰富、魅力独特,适合煤炭工业发展的煤炭文化。以“立足矿区,服务矿工”为宗旨,健全煤炭文化工作机制,丰富矿区文化艺术生活,提高矿工文化艺术活动质量,提升煤炭职工综合文化艺术素质,为煤炭工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煤炭文化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创建出一大批独具社会影响力、体现煤炭行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培养和造就一支德艺双馨、品艺兼优的煤炭文化艺术大军。
——创作生产出一大批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市场价值、深受矿工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和安全文艺产品。
——将文化产业引入煤炭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煤炭文化工作在全国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三、主要任务
(四)建立强有力的文化工作机制。
加强文化建设规划。在全面掌握各类信息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策划理论为指导,搞好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建立反馈评估系统,确保创建效果。把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干部任期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任务一道部署,一起实施,一并检查,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收入相挂钩,作为考察政绩得失、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从而使管人、管事、管思想、管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保证文化建设工作流程的全过程优化控制。
(五)
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发展煤矿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广大职工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不同类型的文化基地,不断改善职工文化活动条件,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的组织功能、管理功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煤炭文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让职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煤炭文化成果。
(六)
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用安全文化筑牢安全防线,传递行为有度、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为煤炭工业持
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安全文化系统推进,全力打造出行为即安全、“本质型安全人”。加大煤炭安全文化宣传力度。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安全文艺汇演,向全社会宣传、唱响煤炭安全发展主旋律,推出呼吁关注安全、讴歌生命至上的优秀文艺作品。配合安全生产月,举办全国煤炭安全书画展览、安全摄影大赛。紧扣
安全主题,利用歌舞、小品、曲艺、戏曲等文艺形式,开展“安全文艺下基层”活动。重点做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培育和养成,加强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育想安全、能安全、会安全的高素质安全人。
(七)
积极开展文明矿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贯穿到企业规章制度之中。弘扬煤炭行业优良文化传统,加强“特别能战斗”和“石圪节精神”的教育和传承,积极开展“爱矿山、做主人、献身煤炭事业”教育,搞好“全民阅读〃书香煤海”读书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创建,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在矿区形成“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提高矿区的文明程度,铸造新时代煤炭工人新形象。
(八)
造就 一支优秀的煤炭文艺队伍。树立文化人才、艺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同样都是企业宝贵财富的观念。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高素质的煤炭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煤炭事业、德艺双馨的文艺创作队伍;一支煤炭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增强煤炭文化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继续做好“百矿千名”煤炭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形成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专业培训与基层培训相结合的新格局,增强培训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造就一批在行业文化研究、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领域有影响的领军人物。
(九)着力打造煤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以大型煤炭文化体育活动为龙头,以煤炭企业具有区域特色的矿区文艺活动为基础,逐步打造具有鲜明煤矿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开展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做大做好中国煤矿艺术节,做实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论坛,全方位、多角度探讨文化艺术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煤炭文化艺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打造煤炭文化艺术“乌金奖”品牌,巩固和完善中国文艺家看煤矿、6S 管理文化、乌金杯体育赛事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文体活动。提高春节、五一、国庆、中秋节等节庆文体活动的水平。研究开发新的具有鲜明煤矿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文化品牌的策划、运营和推广工作,形成煤矿文化品牌集群,提升煤炭行业的文化品位。
(十)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讲好煤矿故事。扶持原创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代表煤炭工业形象、具有煤矿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具有煤炭工业文化标识意义的艺术精品。培育一批体现煤矿文化水准、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创作出一批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影视戏剧、曲艺、舞蹈、集邮等文艺门类的作品,力争获得国家级奖项。
(十一)
提升 煤炭文化新传媒影响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推动矿区网络数字文化服务,拓展互联网空间,促进煤炭文化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以国家煤炭工业网、中国煤矿文化网、《阳光》杂志为核心的覆盖全行业的新闻舆论艺术传媒信息平台,修改和完善
煤矿文化网的各项功能,建立和培养煤矿文化网络通讯员队伍,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煤炭企业集团报纸、电视、网络和文艺团体等资源,努力打造全国煤炭行业最大、最全的文化艺术资讯平台。使其成为煤矿文化艺术重要的服务窗口和阵地。提高《阳光》杂志的品牌意识,提高办刊质量。要联手全国煤炭企业文艺期刊,形成合力,使之成为培养文艺创作人才、推出优秀文学作品的园地。
(十二)
加快文化产业建设。提高对在煤炭行业内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确立煤炭生产与文化产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新观念。同时积极探索生产经营与文化
产业共赢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加快企业文化产业市场的培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煤炭行业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注重对矿山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深挖资源,拓展范围,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延伸,构建一批富有现代煤矿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四、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党对煤炭文化工作的领导。煤炭系统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对煤炭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文化自信。自觉将煤炭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明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企业文化工作组织机构,密切文化组织机构和工团组织等有关部门合作,形成上下合作的煤炭文化工作网络。
(十四)构建完善的煤炭文化服务体系。各单位将煤炭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单位的年度财务计划,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起完善、固定的煤炭文化建设资金。对于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代表煤炭行业水平的文化艺术产品,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并探索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和资金增长机制。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要建立文化艺术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文化艺术活动经费的募集和投入力度,逐步设立“文艺创作基金”,为煤炭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奖励在煤炭文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和组织者。设立“乌金奖”和“乌金大奖”,奖励在全国煤炭文化活动和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的煤炭文化工作者和文化艺术作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设立“乌金文化群星谱”,重点推出百名文化之星。设立“乌金文库”和“乌金艺苑”,收录文学精品、艺术精品、理论精品,建设煤炭文化精品宝库。评选煤炭文化工作十大阵地,设立百佳文艺工作者、十佳煤矿文联组织、十佳煤炭文化工作领导干部。组织煤炭文化考察团出国考察,扩大视野,加强对外煤炭文化交流。
(十五)完善制度 体系。加强煤炭文化艺术管理、考核评级、培训、评奖、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等制度建设。完善各专业协会管理和活动制度。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按期对文化艺术工作和文艺活动进行考核,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增强文艺评奖的权威性、科学性、导向性,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舆论环境。
(十 六)
加强组织协调。煤矿文联要深刻理解文联工作“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新职能新定位,充分认识文联在煤炭文化运行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化煤矿文联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宣传推广、团结服务等功能,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组织作用,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发挥协调组织功能、业务辅导功能、艺术培训功能、活动示范功能。支持与帮助各专业协会发挥应有的职责和作 用,探索新时代煤炭文化工作新途径。
0 2020 年某 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 四 五”工作规划 0 5500 字文稿
近五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项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纠正安全生产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将我局“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
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细抓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与落实。通过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县、镇、村、组等四级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全社会人人有安全生产责任,人人参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氛围。
二是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推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镇等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9年**镇居委会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县 7 镇都完成创建州级安全生产示范镇工作任务;各行政村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机构改革前,加大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镇安全生产服务站人员配齐配强,根据委托执法权限能全面胜任各镇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逐步形成应急系统选贤任能干部提拔机制。解决了办公场所,新增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局二级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
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工作,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消防、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常打常治,确保高危行业安全有序运转。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通过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有效防范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全面落实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开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整治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防控事故的工作目标。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教育视频“七进”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警示教育案例送入机关、村寨、企业、学校等单位,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上“安全生产第一课”、系统执法人员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四主两员”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系统执法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争项目,打基础,逐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2018 年底完成县应急管控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省应急管理厅、州应急管理局对接工作。完成网上监管执法系统、OA 办公系统、高清会议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要求系统执法人员人人能够进入全省应急管理执法系统进行网上执法信息录入,确保监管执法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加强 OA 办公系统培训和使用,确保局机关干部人人都能使用 OA 办公系统;目前高清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行(与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和州应急管理局对接)。
六是进一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和“强执法防事
故”工作,认真落实隐患整改“一单四制”要求,强化综合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完成《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6 个专项预案编制工作,按照要求,每年在直管行业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机构改革后,多职能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新职责、新工作全面理解不透;“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的服务本领、知识欠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扎实工作,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做细做实,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十四五”规划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持续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和“强执法防事故”活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着力控制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是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1.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 2.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3.持续深化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坚决提请县政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完成尾矿库闭库治理;4.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
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继续推进重大风险“一单四制”,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等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教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早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3.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加紧编制我县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
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早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治理和险移民粮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七项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
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道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应急物资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合资源,努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三级带班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日常调度机制,平时加强联络,战时加强调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强化应急机构建设。认真贯落实《中共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以“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各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以“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制村(社区、居委会)应急服务站点和村志愿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责任,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州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视频畅
通无阻;3.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县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七进”“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11.9 消防宣传日”活动。七是着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州和县委要求,抓政治建局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并以之为根本遵循,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局机关支部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委九项规定、州委七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制定全县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全系统干部队伍参加省、州开展的应急管理知识集中轮训。
(四)重点项目。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党组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工作思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如下:
一是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计划在 2020年至 2022 年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 20 亩,建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做好储备库内辅助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物资运输、消防通道建设等。用于存放救灾物资,投资估算**万元。
二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林场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该尾矿库面积 20000平方米,已停运,设计坝高 57 米,现状坝高 34 米,总库容 68.63 万立方米,现状堆积尾矿 20 万立方米,四等库。向上申报资金 510 万元,预计在 2020 年完成闭库工作。
三是县烂泥田锰矿区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烂泥田锰矿区有张氏锰业、宏泰锰业和恒源锰业,经十几年开采,总计大约 18 万立方米采空区需治理。向上申报资金 1200 万元,预计在2021 年底完成该采空区治理。
四是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还未申报)。准备向上级部门积极申报修建县应急救援中心业务用房、训练场地、救援器材及仓库等建设项目(目前未规划),预计投入资金 2000 万元,计划在 2024 年完成项目建设。
第二篇:2020年某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和煤炭工业“十四五”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合编
0 2020 年某 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和 煤炭工业“十四五”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合编
0 2020 年某 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范文
2016 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X 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 X 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类蔬菜 X 多亩,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 X 多亩,小麦良种繁育 X 多亩,牲畜存栏 X 万头,渔业养殖水面 X 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制定实施了《X 镇工业发展实施方案》《X 镇工业发展奖补细则》;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 X 镇进驻规模企业有 X 水泥制品有限公司、X 纺织品有限公司、X 纺织品有限公司、X 有限公司、X 县 X 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值近X 亿元。二是积极打造 X 高速出入口轻工业板块,大力发展以“X 纺织”“X 纺织”“X 纺织”为核心的纺织制造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近X 亿元,其 X 塑业投资 X 万元正在有序建设;投资 X 余万元的 X 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 2014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X 户 X 人,2015 年,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 X 户,贫困人口 X 人。2014 年脱贫 X 户 X 人;2015 年脱贫 X 户 X人;2016 年脱贫 X 户 X 人,X 村、X 村出列;2017 年脱贫 X 户,X 人;2018 年脱贫 X 户 X 人,贫困村 X 村顺利出列。2019 年拟脱贫 X 人,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X 镇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计划生育自 2016 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在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年出生率达 X‰;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婚检、孕检、基因检测等各项工作均都能按照县要求的如期完成。卫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争创“群众满意医院”,基本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X 人,家庭签约人次 X 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 X 人,办理慢性病本 X 人,全部进行了管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在 X%以上,全面实现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 X 余万元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师 X 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 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 100%,全民参保任务达 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 X 次,培训人数达 X 人,X 人实现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 X 人,共计 X 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 X 处,建成 X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 X 余人,并且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 X 户,X 人,其中扶贫户有 X 户 X 人,城市低保 X 户,X 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 X 人,享受 60 周岁退役士兵补贴的 X 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成因病因灾人员 X 户,给予每户 X-X 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镇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 X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 X 元高龄补贴已发放到位。X 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 X 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 X位特困供养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 X 个镇级、X 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2019 年 4 月 3 日,X 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X 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镇村完善 X 个便民服务中心,严格落实《X 镇关于加强村室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工作水平实施意见》,实行全程代理,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站东村、洪河村成功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其余 X 村均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三是做好镇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脱贫攻坚、扫 H 除 E 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2021 至 2025 年,X 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X 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 2025 年,将 X 镇建设成为“生态 X、文明 X、和谐 X”。
一、指导思想 X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 X 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 GDP 达到 X 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X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X 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 位,提质增效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 X、文明 X、和谐 X”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 X 省道至工业园区 10 米大道,加快园区绿化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同时,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主,做大做强工业聚集区,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锁定医主打产业,将聚集区规划用地划分功能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规范入园企业投资量,推动聚集区产业全面升级。三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再提高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将严格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高,以实
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实效。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三个不变”,推动“三个转变”,确保“三个到位”。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以创建等级卫生院为契机,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争取 2020 年创建二级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继续推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提高群众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我镇将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申报新建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实景展览,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五)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 X 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
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六)科学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 X 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 X 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大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乡风文明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七)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政府自身建设
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 X 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0 2020 年 煤炭工业“十四五”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 范文 0 4990 字 稿)
加强煤炭文化建设是构建现代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为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发展总体部署和要求,增强煤炭文化的支撑力、凝聚力、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十四五”煤炭文化繁荣兴盛,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环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对文化建设、对文艺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文艺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重要论述,尤其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战略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煤炭文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态势好,成效显著,在全国产(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煤炭文化蓬勃发展,呈现出队伍壮大、创作繁荣、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为煤炭文化长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煤炭文化发展不平衡,投入不够等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煤炭文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足矿区,服务矿工”为宗旨,以满足矿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煤矿职工广泛参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煤炭文化阵地,促进煤炭文化建设
实现新跨越、新发展,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 先进性原则。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贯彻党在文化工作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增强职工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为目标,加强煤炭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让煤炭行业广大职工群众获得切实的文化成果。体现煤炭文化特色,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煤炭工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坚持 围绕中心原则。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文化引领经济发展。建设煤炭文化必须与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着力于促进煤炭生产力的提高,发挥煤炭文化工作在煤炭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教育、整合、激励和服务功能。
3、坚持 以人为本原则。把文化建设与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始终把“立足矿区,服务矿工”作为煤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煤炭战线广大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4、坚持 重在建设原则。文化建设有着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煤炭文化必须抓积累、促发展,抓创新、促繁荣。按照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围绕提升区域环境竞争力,完善厂矿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培育,进一步发挥基础文化设施的综合服务作用。利用煤炭文化资源优势,实施重点建设工程。、坚持 统筹协调原则。从煤炭工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统筹发展煤炭基层文化、班组文化、安全文化、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企业办文化和民办文化,把握好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文化资源的存量改革和增量发展,将煤炭文化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整体文化建设之中,整体推进煤炭文化建设。
6、坚持 开拓创新原则。依赖煤炭厚实的文化积淀和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煤炭文化活动的方式、方法,在保持文化活动的经常化、普遍化的基础上,注重实效和特色,以出精品出人才为重点,构建激励煤炭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煤炭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培养有影响的煤炭文化拔尖人才和煤炭文化精品力作。
(三)
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总体部署,打造内容丰富、魅力独特,适合煤炭工业发展的煤炭文化。以“立足矿区,服务矿工”为宗旨,健全煤炭文化工作机制,丰富矿区文化艺术生活,提高矿工文化艺术活动质量,提升煤炭职工综合文化艺术素质,为煤炭工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煤炭文化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创建出一大批独具社会影响力、体现煤炭行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培养和造就一支德艺双馨、品艺兼优的煤炭文化艺术大军。
——创作生产出一大批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市场价值、深受矿工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和安全文艺产品。
——将文化产业引入煤炭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煤炭文化工作在全国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三、主要任务
(四)建立强有力的文化工作机制。
加强文化建设规划。在全面掌握各类信息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策划理论为指导,搞好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建立反馈评估系统,确保创建效果。把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干部任期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任务一道部署,一起实施,一并检查,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收入相挂钩,作为考察政绩得失、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从而使管人、管事、管思想、管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保证文化建设工作流程的全过程优化控制。
(五)
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发展煤矿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广大职工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不同类型的文化基地,不断改善职工文化活动条件,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的组织功能、管理功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煤炭文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让职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煤炭文化成果。
(六)
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用安全文化筑牢安全防线,传递行为有度、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为煤炭工业持
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安全文化系统推进,全力打造出行为即安全、“本质型安全人”。加大煤炭安全文化宣传力度。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安全文艺汇演,向全社会宣传、唱响煤炭安全发展主旋律,推出呼吁关注安全、讴歌生命至上的优秀文艺作品。配合安全生产月,举办全国煤炭安全书画展览、安全摄影大赛。紧扣安全主题,利用歌舞、小品、曲艺、戏曲等文艺形式,开展“安全文艺下基层”活动。重点做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培育和养成,加强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育想安全、能安全、会安全的高素质安全人。
(七)
积极开展文明矿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贯穿到企业规章制度之中。弘扬煤炭行业优良文化传统,加强“特别能战斗”和“石圪节精神”的教育和传承,积极开展“爱矿山、做主人、献身煤炭事业”教育,搞好“全民阅读〃书香煤海”读书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创建,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在矿区形成“知
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提高矿区的文明程度,铸造新时代煤炭工人新形象。
(八)
造就 一支优秀的煤炭文艺队伍。树立文化人才、艺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同样都是企业宝贵财富的观念。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高素质的煤炭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煤炭事业、德艺双馨的文艺创作队伍;一支煤炭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增强煤炭文化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继续做好“百矿千名”煤炭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形成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专业培训与基层培训相结合的新格局,增强培训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造就一批在行业文化研究、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领域有影响的领军人物。
(九)着力打造煤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 。以大型煤炭文化体育活动为龙头,以煤炭企业具有区域特色的矿区文艺活动为基础,逐步打造具有鲜明煤矿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开展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做大做好中国煤矿艺术节,做实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论坛,全方位、多角度探讨文化艺术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煤炭文化艺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打造煤炭文化艺术“乌金奖”品牌,巩固和完善中国文艺家看煤矿、6S 管理文化、乌金杯体育赛事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文体活动。提高春节、五一、国庆、中秋节等节庆文体活动的水平。研究开发新的具有鲜明煤矿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
活动品牌。加强文化品牌的策划、运营和推广工作,形成煤矿文化品牌集群,提升煤炭行业的文化品位。
(十)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讲好煤矿故事。扶持原创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代表煤炭工业形象、具有煤矿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具有煤炭工业文化标识意义的艺术精品。培育一批体现煤矿文化水准、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创作出一批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影视戏剧、曲艺、舞蹈、集邮等文艺门类的作品,力争获得国家级奖项。
(十一)
提升 煤炭文化新传媒影响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推动矿区网络数字文化服务,拓展互联网空间,促进煤炭文化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以国家煤炭工业网、中国煤矿文化网、《阳光》杂志为核心的覆盖全行业的新闻舆论艺术传媒信息平台,修改和完善煤矿文化网的各项功能,建立和培养煤矿文化网络通讯员队伍,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煤炭企业集团报纸、电视、网络和文艺团体等资源,努力打造全国煤炭行业最大、最全的文化艺术资讯平台。使其成为煤矿文化艺术重要的服务窗口和阵地。提高《阳光》杂志的品牌意识,提高办刊质量。要联手全国煤炭企业文艺期刊,形成合力,使之成为培养文艺创作人才、推出优秀文学作品的园地。
(十二)
加快文化产业建设。提高对在煤炭行业内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确立煤炭生产与文化产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新观念。同时积极探索生产经营与文化
产业共赢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加快企业文化产业市场的培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煤炭行业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注重对矿山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深挖资源,拓展范围,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延伸,构建一批富有现代煤矿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
四、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党对煤炭文化工作的领导。煤炭系统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对煤炭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文化自信。自觉将煤炭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明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企业文化工作组织机构,密切文化组织机构和工团组织等有关部门合作,形成上下合作的煤炭文化工作网络。
(十四)构建完善的煤炭文化服务体系。各单位将煤炭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单位的财务计划,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起完善、固定的煤炭文化建设资金。对于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代表煤炭行业水平的文化艺术产品,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并探索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和资金增长机制。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要建立文化艺术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文化艺术活动经费的募集和投入力度,逐步设立“文艺创作基金”,为煤炭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奖励在煤炭文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和组织者。设立“乌金奖”和“乌金大奖”,奖励在全国煤炭文化活动和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的煤炭
文化工作者和文化艺术作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设立“乌金文化群星谱”,重点推出百名文化之星。设立“乌金文库”和“乌金艺苑”,收录文学精品、艺术精品、理论精品,建设煤炭文化精品宝库。评选煤炭文化工作十大阵地,设立百佳文艺工作者、十佳煤矿文联组织、十佳煤炭文化工作领导干部。组织煤炭文化考察团出国考察,扩大视野,加强对外煤炭文化交流。
(十五)完善制度 体系。加强煤炭文化艺术管理、考核评级、培训、评奖、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等制度建设。完善各专业协会管理和活动制度。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按期对文化艺术工作和文艺活动进行考核,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增强文艺评奖的权威性、科学性、导向性,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舆论环境。
(十 六)
加强组织协调。煤矿文联要深刻理解文联工作“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新职能新定位,充分认识文联在煤炭文化运行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化煤矿文联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宣传推广、团结服务等功能,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组织作用,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发挥协调组织功能、业务辅导功能、艺术培训功能、活动示范功能。支持与帮助各专业协会发挥应有的职责和作 用,探索新时代煤炭文化工作新途径。
第三篇:最新2020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近五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项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纠正安全生产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将我局“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
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细抓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与落实。
通过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县、镇、村、组等四级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全社会人人有安全生产责任,人人参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氛围。二是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推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镇等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9年**镇居委会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县7镇都完成创建州级安全生产示范镇工作任务;各行政村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机构改革前,加大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镇安全生产服务站人员配齐配强,根据委托执法权限能全面胜任各镇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逐步形成应急系统选贤任能干部提拔机制。解决了办公场所,新增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局二级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
完善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工作,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消防、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常打常治,确保高危行业安全有序运转。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通过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有效防范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开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整治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防控事故的工作目标。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教育视频“七进”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警示教育案例送入机关、村寨、企业、学校等单位,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上“安全生产第一课”、系统执法人员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四主两员”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系统执法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监管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通过争项目,打基础,逐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2018年底完成县应急管控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省应急管理厅、州应急管理局对接工作。完成网上监管执法系统、OA办公系统、高清会议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要求系统执法人员人人能够进入全省应急管理执法系统进行网上执法信息录入,确保监管执法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加强OA办公系统培训和使用,确保局机关干部人人都能使用OA办公系统;目前高清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行(与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和州应急管理局对接)。六是进一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能力。
“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和“强执法防事故”工作,认真落实隐患整改“一单四制”要求,强化综合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完成《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6个专项预案编制工作,按照要求,每年在直管行业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机构改革后,多职能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新职责、新工作全面理解不透;“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的服务本领、知识欠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扎实工作,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做细做实,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十四五”规划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持续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和“强执法防事故”活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着力控制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是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1.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
2.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
3.持续深化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坚决提请县政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完成尾矿库闭库治理;
4.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继续推进重大风险“一单四制”,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1.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等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教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早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
3.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加紧编制我县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早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治理和险移民粮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七项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
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道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应急物资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合资源,努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三级带班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日常调度机制,平时加强联络,战时加强调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强化应急机构建设。认真贯落实《中共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以“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各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以“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制村(社区、居委会)应急服务站点和村志愿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责任,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州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视频畅通无阻;
3.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县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七进”“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活动。七是着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州和县委要求,抓政治建局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并以之为根本遵循,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局机关支部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委九项规定、州委七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制定全县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全系统干部队伍参加省、州开展的应急管理知识集中轮训。
(四)重点项目。
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党组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工作思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如下:一是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
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做好储备库内辅助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物资运输、消防通道建设等。用于存放救灾物资,投资估算**万元。二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林场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
该尾矿库面积20000平方米,已停运,设计坝高57米,现状坝高34米,总库容68.63万立方米,现状堆积尾矿20万立方米,四等库。向上申报资金510万元,预计在2020年完成闭库工作。三是县烂泥田锰矿区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
烂泥田锰矿区有张氏锰业、宏泰锰业和恒源锰业,经十几年开采,总计大约18万立方米采空区需治理。向上申报资金1200万元,预计在2021年底完成该采空区治理。四是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还未申报)。
准备向上级部门积极申报修建县应急救援中心业务用房、训练场地、救援器材及仓库等建设项目(目前未规划),预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计划在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第四篇:2020年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和煤炭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合编
0 2020 年 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 四 五工作规划 和煤炭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合编
0 2020 年某 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 四 五”工作规划 稿
近五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项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纠正安全生产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将我局“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
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细抓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与落实。通过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县、镇、村、组等四级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全社会人人有安全生产责任,人人参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氛围。
二是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推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镇等
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9年**镇居委会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县 7 镇都完成创建州级安全生产示范镇工作任务;各行政村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机构改革前,加大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镇安全生产服务站人员配齐配强,根据委托执法权限能全面胜任各镇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逐步形成应急系统选贤任能干部提拔机制。解决了办公场所,新增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局二级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
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工作,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消防、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常打常治,确保高危行业安全有序运转。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通过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有效防范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开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整治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防控事故的工作目标。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教育视频“七进”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警示教育案例送入机关、村寨、企业、学校等单位,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
厚的安全发展氛围。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上“安全生产第一课”、系统执法人员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四主两员”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系统执法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争项目,打基础,逐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2018 年底完成县应急管控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省应急管理厅、州应急管理局对接工作。完成网上监管执法系统、OA 办公系统、高清会议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要求系统执法人员人人能够进入全省应急管理执法系统进行网上执法信息录入,确保监管执法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加强 OA 办公系统培训和使用,确保局机关干部人人都能使用 OA 办公系统;目前高清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行(与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和州应急管理局对接)。
六是进一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和“强执法防事故”工作,认真落实隐患整改“一单四制”要求,强化综合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完成《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6 个专项预案编制工作,按照要求,每年在直管行业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机构改革后,多职能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是
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新职责、新工作全面理解不透;“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的服务本领、知识欠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扎实工作,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做细做实,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十四五”规划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持续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和“强执法防事故”活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着力控制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是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1.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 2.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3.持续深化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坚决提请县政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完成尾矿库闭库治理;4.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继续推进重大风险“一单四制”,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等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教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早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3.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加紧编制我县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早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治理和险移民粮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七项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
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道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应急物资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合资源,努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三级带班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 24 小时值班值守
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日常调度机制,平时加强联络,战时加强调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强化应急机构建设。认真贯落实《中共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以“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各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以“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制村(社区、居委会)应急服务站点和村志愿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责任,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州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视频畅通无阻;3.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县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七进”“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11.9 消防宣传日”活动。七是着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州和县委要求,抓政治建局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并以之为根本遵循,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局机关支部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委九项规定、州委七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制定全县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全系统干部队伍参加省、州开展的应急管理知识集中轮训。
(四)重点项目。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党组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工作思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如下:
一是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计划在 2020年至 2022 年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 20 亩,建筑面积 12000平方米,做好储备库内辅助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物资运输、消防通道建设等。用于存放救灾物资,投资估算**万元。
二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林场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该尾矿库面积 20000平方米,已停运,设计坝高 57 米,现状坝高 34 米,总库容 68.63 万立方米,现状堆积尾矿 20 万立方米,四等库。向上申报资金 510 万元,预计在 2020 年完成闭库工作。
三是县烂泥田锰矿区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烂泥田锰矿区有张氏锰业、宏泰锰业和恒源锰业,经十几年开采,总计
大约 18 万立方米采空区需治理。向上申报资金 1200 万元,预计在2021 年底完成该采空区治理。
四是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还未申报)。准备向上级部门积极申报修建县应急救援中心业务用房、训练场地、救援器材及仓库等建设项目(目前未规划),预计投入资金 2000 万元,计划在 2024 年完成项目建设。
0 2020 年 煤炭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范文(征求意见 0 10000 字 稿)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化能源体系的攻坚期,也是煤炭工业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撑。煤炭科技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主动适应我国能源革命新要求,充分考虑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以支撑引领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推动煤炭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按照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谋划了“十四五”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的布局和路径,提出了“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3111”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三大基础理论研究、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十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百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为“十四五”煤炭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发展环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技术迭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逐步演化为创新体系之间的竞争。新一代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科技发展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科技创新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
“十三五”以来,煤炭行业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功能互补、导向明确的行业研发平台和创新基地合理布局,国家、省部和行业级研发机构达 150余家,培育了一批从事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打造了开放共享、创新活跃的行业“双创”新模式新业态,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培养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全行业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中国专利奖共 60 余项,“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矿井建设、特厚煤
层综放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燃煤超低排放发电、高效煤粉型和水煤浆浆体化工业锅炉、现代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煤机装备和大型粉煤气化技术实现了国产化,装备制造水平位于世界先列,引领了国际煤炭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转化的发展方向。
“十三五”以来,煤炭地质勘查与建井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地质学新理论与综合勘查技术体系,将以煤为主的地质勘查发展为煤系多能源、多资源的协同勘查。完善了以冻结、钻井、注浆为主的建井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出超大直径深立井建井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
“十三五”以来,煤炭绿色安全智能开采格局初步形成,煤炭绿色开发与智能精准开采技术体系逐步建立。提出了采煤区地质环境保护的核心就是保护地下水位的新理念以及不同分区保护水位的开采方法。矿井复杂地质构造与灾害源探测、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防治、大空间采空区防灭火、井下瓦斯高效抽采等技术取得突破,井下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最大成孔深度达 3353m。目前全国已建成 280 余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形成了“有人巡视、无人操作”的智能开采工作面新模式,大断面快速掘锚系统、岩巷全断面掘进装备、大倾角矿用盾构机等在井下试验应用,8.8m 一次采全高、7.0m 超大采高智能综放系列成套装备成功投用,纯水液压支架示范应用。
“十三五”以来,形成了包含煤炭洗选、提质加工、清洁转化与污染物控制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体系。千万吨级湿法全重介选煤技术、大型复合干法和块煤干法分选技术、大型井下选煤排矸技术和新一代空气重介干法选煤技术成功应用。中小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水煤浆浆体化 CFB 供热供暖锅炉、民用固硫抑尘型煤和烟煤解耦新型炉具、大型低阶煤热解分质分级利用等技术取得突破。现代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自主化取得重大突破,攻克大型、超大型水煤浆气化和干煤粉气流床高压气化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建成单炉日处理 3000 吨级、4000 吨级煤气化示范工程;以低温浆态床 F-T 合成技术为核心的 100 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成功投产,大型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制汽油和高含氧燃油添加剂、大型煤焦油加氢制油等示范和升级示范项目全面取得成功,转入安稳长满优商业化运行,污废水实现循环利用和“近零”排放;煤制芳烃、煤制乙醇示范取得成功。
“十三五”以来,建立了煤矿区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技术体系,矿区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改善。成功研发了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损害监测与构造土壤介质和恢复植被相结合的综合复垦技术,中东部煤矿井下煤矸石固废充填开采减沉置换技术,地面沉陷区水域景观、养殖、果蔬、旅游、光伏立体生态复垦技术,西部煤矿区采煤塌陷地和矸石山的微生物修复植被绿化技术,以“导储用”为特征的地下水库技术。
然而,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行业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分散,关键技术原创性突破、颠覆性创新仍然较少,高端装备未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
技能人才大量缺乏,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不到全社会平均水平,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标准引领水平滞后。因此,煤炭行业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现代化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技术体系,引领煤炭行业步入具有高科技特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支撑引领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开展“3111”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加强煤炭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新一代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引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构建开放型合作创新生态,支撑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 自主创新、安全可控。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引领行业发展,将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安全可控作为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推动行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路径。
—— 企业主体、融合创新。坚持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联合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和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行业科技创新。
—— 凝聚目标、重点突破。聚焦完善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关系全局的重点技术领域为主开展技术攻关,在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 搭建平台、系统推广。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创新行业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积极培育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引导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规模化推广应用。
—— 健全机制、人才保障。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和人才培育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和布局,大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人才效能和能力素质。
----着眼长远、低碳发展。加强低碳和减碳技术创新,积极研发高碳能源减碳化、绿色化新技术,探索碳资源循环利用、碳高效低能耗捕集和永久性碳封存技术,顺应全球低碳发展趋势。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煤炭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明显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特色鲜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一批煤炭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5%左右,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达到 2.5%;积极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建成包括国家、省部、行业级科研平台和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布局优化的研发体系,开展行业重点联合实验室建设,培育一支知识型、技能型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开放型合作创新生态。
——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完善形成生态环境低扰动绿色开采技术体系、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体系、煤矿智能化技术体系、煤炭智能化洗选加工技术体系、煤炭清洁高效减碳转化技术体系、煤系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废弃矿井空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实现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建立煤矿智能化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
——煤矿安全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冒顶、火灾、爆炸、冲击地压、水害、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作面粉尘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煤矿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与职业健康保障更加完备,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与技术更加完善。
——大型煤机装备、露天开采装备、煤炭洗选装备与煤化工装备的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控制系统与软件实现自主化。
——现代煤化工实现高效、环保、低耗发展。突破煤油共转化制清洁燃料与化学品、煤制芳烃、煤制乙醇等关键工艺技术;煤转化有机
固废和污废水、矿井水低成本资源化利用技术,千万吨级煤炭分质分级利用技术取得积极进展。
——矿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采煤沉陷区土体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不断完善,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三、主要
任务
组织开展“3111”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三大基础理论研究,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十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和百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一)煤炭基础理论研究 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安全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1.煤炭绿色智能开采 重点研究煤系矿产资源精细勘查与生态地质理论,时空变化条件下的矿井地质精准探测及建模理论,面向矿井复杂环境的自适应感知理论,矿山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及信息动态关联理论,复杂条件下采掘设备群的协同控制理论,面向复杂矿井环境的动态协同控制与数据驱动决策理论,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煤炭开发生态大尺度演变规律与生态修复方法等;探索深部原位流态化开采的采动岩体力学理论和采矿方法。
2.煤矿重大灾害防控
重点研究深部矿井多灾种一体化智能防控理论,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发生机制,煤矿冲击地压主控地质因素及发生机理,冲击地压风险判识理论与防控方法,复杂地质条件下顶板水害形成机理,大采深矿井煤层底板岩溶发育规律,高地应力及高水压条件下深部煤层底板突水机理,采空区遗煤自燃引爆机理,露天开采与生态环境动态响应耦合机理,露天矿滑坡灾害精准化预警理论,矿井粉尘产生机理,风流—水雾—粉尘多相流多场耦合机理,职业危害接触限值与致病机制等。
3.煤炭清洁高效转化
重点研究原煤多尺度精细化深度分离与高效提质基础理论,微细粒难选煤分选过程强化基础理论,煤系稀贵矿产和关键元素、有毒有害物质资源高效分选加工理论,煤炭智能分选加工基础理论,煤基原料协同制备功能化材料基础理论,煤制大宗清洁燃料与化学品新工艺及催化基础理论,煤炭气化、液化在原料、工艺过程匹配和产品灵活性调控理论,煤炭利用多点源、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等;探索煤制氢理论与方法。
(二)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开展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炭高效转化利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应急救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 10 个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
1.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
研究煤系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空天地一体化协同勘查方法,侏罗纪煤田地层沉积相与构造控水机理,华北型煤田深部煤层底板岩溶水精准探查与防控方法,西南地区岩溶复杂地形条件下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等;研发全数字高密度三维三分量地震技术、矿区地质灾害精准监测预警技术、水文地质三维高精度动态表征技术,采掘工作面地质异常体高精度超前探查技术等。
2.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
研发千米深井地层冻结及地面预注浆改性技术,大型矿井井巷工程机械破岩全断面钻进技术,超长定向钻孔为基础的斜井沿轴线冻结技术,复杂地层大断面斜井盾构机掘进技术,韧性为基础材料的地层加固和薄喷支护技术等;研制千米竖井掘进机、千米反井钻机、变径巷道全断面掘进机及掘进机机器人;构建矿井构筑物智能建设及全生命周期智能检测控制体系。
3.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
深入研究充填开采、无煤柱开采、保水开采、采动围岩大范围超前控制等绿色安全开采技术;研发遗留煤炭资源安全复采技术,急倾斜煤层“双俯伪斜”综采技术,大型露天煤矿强化内排开采技术,煤与油、气、稀贵关键元素等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技术,碎软低渗煤层区
地质条件和产能预测评价方法,地面水平井工厂化抽采技术,复杂储层煤层气高效立体抽采技术,深部煤系气一体化共采技术。
4.煤矿灾害防治
研发矿井通风系统灾变状态识别及控制技术,突出矿井分级预警及高效防控减灾技术,高瓦斯矿井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采空区自燃诱发瓦斯爆炸灾害预测预警预控技术,近距离煤层群防灭火技术,矿井爆炸灾区残存火源、顶板垮塌或突出瓦斯逆流等继发性灾害特征识别技术,火区惰化短期有效性判别技术,火灾、突出、冒顶、冲击地压、瓦斯(煤尘)爆炸等多灾害协同防治技术,冲击地压智能预警与共性关键因素防控技术,采掘工作面顶板水害精细控制疏水治理技术,全空间水情水害智能精准监测预警技术,烧变岩区等特殊区域水害防治技术,滑坡灾害智能感知与早期识别技术等。
5.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
研发复杂地质条件的工作面智能开采技术,4D-GIS 透明地质技术,煤矿 5G 无线通信技术,井下视频高效处理及 AR/VR 技术,井下精确定位与设备导航技术,辅助运输系统连续化和无人化技术,智能化无人快速掘进技术,重大危险源智能感知与预警预报技术,高可靠性智能装备(终端)技术,煤矿机器人路径规划与长时供电技术,露天开采无人化连续作业技术,煤炭智能化采样检测技术,矿井机电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维护技术等。
6.煤炭清洁高效加工
研发高硫、高氯、高氟煤分选新技术与新工艺,湿法全重介选煤设备智能控制技术,干法选煤智能化工艺技术,微细粒难选煤泥强化重力场高效分级分选技术,煤岩深度解离与高效富集技术装备,煤矿井下大型智能分选排矸装备,大型智能选煤厂关键传感、闭环控制和辅助决策技术与系统等。
7.煤炭高效转化利用
研发低阶煤大型分质分级转化技术及装备,超临界煤气化、加氢煤气化、催化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煤炭温和加氢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耦合新工艺及催化剂技术,煤炭液化制取特种油品、富氧油品添加剂技术,高可靠性余热回收技术,高温煤气深度除尘净化技术,液化残渣综合利用技术,煤耦合甲烷等离子体合成乙烯、乙炔技术,高效高选择性乙烯丙烯灵活调控的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反应器及工艺,多污染物联合精确控制和脱除技术,低能耗 CO2 捕集、封存及碳循环利用技术。
8.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研发粉尘在线高精度感知技术,高通量气水两相流云雾产生与喷嘴布控技术,采掘工作面产尘源有效控制技术,矿井高温热害高性价比防治技术及个人防护装备,作业现场噪声消除技术,职业危害研判与
快速筛查技术,职业危害分级防护技术,职业病危害信息化监管云平台技术等。
9.煤矿应急救援
研发矿山灾害救援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决策系统,矿山应急救援通讯技术装备,灾后救援快速自组网技术装备,矿灾应急救援智能专业服务机器人,复杂环境水陆两栖侦检机器人,灾后多维度生命保障技术装备,井下坍塌松散体快速构建救援通道技术,地面快速构建救援通道技术,矿山应急救援综合培训演练系统等。
10.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
研发矿区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一体化利用技术,高矿化度矿井水净化和利用技术,矿区煤矸石等固废资源化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矸石山综合治理技术,采煤沉陷区治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矿区土壤改良技术,低浓度瓦斯高效提浓技术,超低浓度乏风瓦斯销毁和余热利用技术,闭坑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维护技术,共伴生矿产资源和稀贵关键元素无害化利用技术,矿区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技术等。
(三)重大技术创新示范 积极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点推进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露天煤矿智能高效开采、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煤炭分质利用、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等 10 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
1.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示范
针对特大型矿井竖井、斜井和巷道的快速非爆破建设,研制煤矿防爆型竖井掘进机、竖井钻机、全断面岩巷掘进机与后配套运输及支护装备,形成井巷结构设计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开发远程可视化掘锚支监控平台,满足掘进直径 5.0~10.0m 竖井、斜井、巷道需求,综合掘进速度达到 200~300m/月、作业人员减少 40%的目标,构建煤矿硬岩井巷智能快速掘进示范工程。
2.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示范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煤层(大倾角、薄煤层、高瓦斯、多构造),因地制宜研发配套智能综采技术及成套装备,建设智能综采示范工程;针对西部矿区特厚硬煤层资源不宜采用放顶煤开采方式,研发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智能化综采技术与成套装备,设计生产能力 5000 吨/小时,倾角≤15°,年产能力 10Mt。
3.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示范
建设以采掘生产为核心,融人员、设备、环境为一体的智能化煤矿示范工程。关键技术包括矿井 GIS 可视化平台,不同地质条件的智能综采工作系统,掘进工作面远程控制系统,主煤流智能运输系统,连续化辅助运输系统,智能供配电系统,煤与瓦斯突出感知与报警系
统,矿井安全监测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矿井机电装备物联网系统,矿井海量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矿井巡检机器人,矿井综合管控信息平台等。
4.露天煤矿智能高效开采示范
依托西部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研制 8000t/h 半固定式/移置式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组、3000m3 /h 自移式破碎站、自动穿孔爆破设备、3000m3 /h 轮斗挖掘机和 200~300 吨柴油发动机重型运输卡车;研发基于 GIS 的露天矿采场、边坡及倒堆场地表地形监测系统,矿用卡车无人驾驶系统,智能生产调度系统,开发基于大数据的露天矿设备、环境、能耗等实时数据处理软件,建设大型露天煤矿智能化高效开采示范工程。
5.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示范
研制千万吨级特大型湿法智能选煤厂的关键设备和在线检测仪器,包括大型破碎机、跳汰机、旋流器、振动筛、浮选机、渣浆泵和高效脱介、脱水设备,原煤和产品质量在线检测仪器等;研发重介、浮选分选过程大数据平台,建立煤炭洗选工艺智能化控制平台;研制千万吨级干法分选智能化装备,研究干湿混合流程新工艺,建立千万吨级智能选煤厂示范工程。
6.煤炭 分质利用技术 示范
研发单炉 50 万吨级块煤热解和单线 100 万吨级粉煤热解新技术,完善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多产中间馏分油(FTH)、中低温煤焦油制取轻质化燃料工艺,以及煤气无变换提浓制氢、煤化工多联产废水分质利用处理、煤焦油加氢废气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建成 200 万吨级兰炭示范厂和千万吨级粉煤热解低阶煤(富油长焰煤)煤炭分质利用工业化示范工程。
7.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示范
完善日投煤量 3000~4000t/d 的大型高效气化炉和大型高效空分装置、大型甲醇合成塔、甲烷化反应器、大型高压压缩机等关键技术装备,建立百万吨级及以上煤炭间接液化及高端化工产品(如 α-烯烃、高档润滑油、茂金属聚乙烯等)工业化生产示范工程。
8.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
系统评价井工煤矿地下空间开展地质存储的适应性和可改造性,开展关闭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估;选择地热资源丰富的废弃矿井,研究地热资源反季节循环利用技术和关键装备、设计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地热资源利用;推进废弃矿井地下仓储、煤层气抽采等其它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建设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示范工程。
9.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示范
以煤矸石、尾煤、粉煤灰等大宗固废资源多元化利用为对象,建设矿区固废资源利用示范工程。主要研究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化及协同处
置技术,高效低成本煤矸石充填置换技术,高渗量高强度粉煤灰水泥制备技术,煤矸石和粉煤灰制备陶粒、加气混凝土技术,粉煤灰中有价元素提取技术等,推动建筑垃圾、尾矿等大宗固废与矿井充填协同处置技术发展,扩大矿井充填材料来源,拓宽其它大宗固废的处置途径。
10.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示范
以华北、华东、西北等大型矿区采煤沉陷区土地损毁与生态修复
为主,创建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研究应用采煤沉陷区建筑群建设技术,复垦土壤重构与区域农业、景观、林果、养殖、光伏协同技术,人工湿地构建及城市功能开发技术等,形成东部矿区以土地复垦、沉陷地建筑利用和人工湿地构建为主,西部生态环境薄弱矿区以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绿化固沙抑尘、特色无公害绿色林果产业和荒漠化治理为主的生态修复模式。
(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十四五”期间,大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应用。
煤矿地质保障方面,重点推广高精度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复杂地质构造槽波地震探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遥测资源勘测、掘进巷道超前定向长钻孔探查等先进适用技术。现代化矿井建设方面,重点推广“一扩成井”软岩地层钻井法凿井、导井竖井掘进机凿井、定向控斜大直径反井钻井凿井、多圈孔深厚冲积层控制冻结等先进适
用技术。
煤炭绿色高效开采方面,重点推广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岩巷掘进、无煤柱自成巷 110/N00 工法、直角拐弯大功率重型刮板输送机、矿用新能源防爆无轨胶轮辅助运输等先进适用技术。
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推广煤层气抽采地面远距离自动控制钻进、煤矿井下大功率定向钻进、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低浓度瓦斯发电等先进适用技术。
煤矿安全方面,重点推广煤矿水害区域治理地面超前注浆加固、矿井通风智能决策与远程控制、煤层可变径造穴卸压增透一体化、露天煤矿边坡合成孔径雷达监测预警等先进适用技术。
煤炭加工与清洁利用方面,重点推广干法矿物高效分离、高硫煤矸石高密度重介分选硫精砂、煤泥循环流化床洁净燃烧利用、工业和民用兰炭清洁替代等先进适用技术。
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推广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微生物修复、煤矿矿井水深度处理、矿井乏风源和矿井水源余热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
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方面,重点推广智能无人综采工作面、井下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煤矸分选机器人、基于 UWB 的井下精确定位等先进适用技术。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动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和科研设施布局;积极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培育行业“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面向市场的多模式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专业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大中型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研究设立“联合基金”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利用好国家和政府专项资金,用足创新优惠政策。
(二)强化标准规范引领 推进煤炭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煤矿智能化、生态矿山等重点领域关键标准研制,强化基础性、关键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修订,推动行业优势技术与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积极推进煤炭领域团体标准制定,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和创新需要,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建立煤炭标准一致性、符合性检测体系和行业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形成标准制修订、宣贯应用、咨询服务和执行监督的闭环管理体系。
(三)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专业化服务,引导行业科技中介机构向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运行规范化方向发展;积极推广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和创业创新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搭建煤矿总工程师论坛等技术交流平台,组织新兴技术行业应用论坛,促进技术转化应用落地。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行业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机制,推动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培育行业技术交易市场;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加快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领军人才培养,定期发布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报告;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优势的煤炭企业。
(五)健全人才发展机制 继续实施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高校和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新工科示范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面向产业急需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培训,优化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发展体系;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人员分类评价。
(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加强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建设,组织开展技术咨询,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建立行业科技创新调查机制,完善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行业科技创新评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行业科技创新进展成效和先进经验,形成崇尚创新、尊重知识的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2020年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某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合编
0 2020 年 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和 某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合编
0 2020 年 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2016 年以来,在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指导下,主要产煤省区政府和大型煤炭企业主动作为,经过 5 年的不懈努力,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剩产能得到了有效化解,煤炭生产结构优化,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行业效益回升,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引导煤炭企业深化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构建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煤炭企业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实现了煤炭市场由严重供大于求向供需基本平衡的转变,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产能比重大幅提高,以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为引领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行业效益回升,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稳定好
转。展望“十四五”,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受中美摩擦升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及我国碳减排约束强化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更为复杂严峻。“十四五”时期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的关键时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继续下降,倒逼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煤炭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围绕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市场化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和一系列成果。
一是煤炭开发布局持续优化。煤炭产能进一步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优、生产成本低的区域集中。煤炭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中西部产煤区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越发凸显,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经超过 70%。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企业产业形态更加多元,主要耗煤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并逐步实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
三是煤炭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两化融合成果丰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装备制造水平位于国际前列,引领世界煤炭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
四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煤炭市场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深化,价格指数体系不断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为煤炭行业平稳运行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五是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行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原煤入洗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处理率及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持续增加。土地复垦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煤矿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煤矿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安全投入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2019 年全国煤矿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 0.083,比 2015 年下降 47.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煤炭行业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矿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尽管我国已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煤矿,发展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但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企业特点和区域性差异的影响,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差、开采历史长的老矿区和资源枯竭型企业,经济效益差、人才流失严重、转型发展困难。
二是全国煤炭产能总体宽松与结构性供应紧张并存。传统的东北、京津冀、华东、中南、西南等主要产煤地区,产量大幅下降,全国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地区集中,全国煤炭产能总体宽松与区域性、品种性和时段性供应紧张的问题并存。
三是去产能煤矿资产、债务处置与职工安置难度大。2016 年以来,全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近9 亿吨,淘汰关闭了大批煤矿,关闭煤矿资产债务处置缺乏可操作的政策依据,资产债务处置难、企业融资难;老矿区职工安置任务重、难度大。
四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亟待政策支持。煤炭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以及煤炭高效洗选、煤炭高效燃烧与清洁转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相关支持性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不明晰、落实难。
五是促进煤炭行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仍面临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煤炭消费增速放缓并逐渐进入峰值平台期,行业发展模式必须由依靠规模扩张、总量增加向提高质量、增加服务转变。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在探索煤矿专业化服务模式,但相关法律法规依然存在障碍,亟待研
究推动煤炭行业由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配套体制机制。
(三)“ 十四五” 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能源工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我国能源工业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传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向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煤炭行业即将迈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需求侧变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煤炭行业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创新发展的转型时期。煤炭科技发展将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统领,以大数据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以 5G、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进入加速腾飞、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时期。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将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模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加深刻地影响黄河流域大型煤炭基地的开发利用模式。
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技术革命加速演进,非化石能源替代步伐加快,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煤炭行业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
一是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压舱石作用不会改变。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增幅回落,总量还将增加,综合考虑我国油气资源进口与国际经济、地缘政治等复杂关系,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不会改变。
二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下降。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力提高,对煤炭的替代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与新能源替代的双重因素,推动煤炭消费增速继续回落。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煤炭消费年均增速回落到 1%左右。
三是煤矿智能化和煤炭智慧物流将成为行业发展亮点。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煤矿生产智能化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深化行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煤炭智慧物流发展是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时期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调整和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的需要。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必将在“十四五”时期得到强化和落实。煤炭发展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必须走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
五是传统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为支撑,共同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进一
步提高,随着储能技术发展,将逐步形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为补充、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格局,这将是我国能源结构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发展变革的必经之路。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
(四)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升级、质量升级、管理升级,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同、煤炭与多能源品种协同发展,培育新模式、发展新业态、提升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型能源企业,推动矿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矿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五)发展原则
1。优化布局与保障供应相结合。根据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和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对 14 个大型煤炭基地功能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推动晋陕蒙建设大型智能化煤矿,增加优质煤炭外运保障能力;改造提升一批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煤矿,提
高服务年限;科学规划新疆煤炭生产基地,实现煤炭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推动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能力。
2。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煤炭生产、产品和组织结构,推动建立煤炭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发展质量。
3。产业升级与老矿区转型相结合。以煤矿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组织专业化、上下游协同大数据化为引领,着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以煤炭生产型向生产服务转变为抓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材料、新产品,促进老矿区转型发展,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相结合。推动绿色开采,增强矿区生态功能;统筹煤与非煤能源,促进煤与清洁能源优势互补;推动清洁利用,拓展煤炭消费空间;统筹煤炭生产、加工与消费全过程,促进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立足国内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优化煤炭进出口结构,鼓励优质煤炭进口,扩大煤机装备出口。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全方位推进资源、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国际合作。
6。以人为本与矿区文化相结合。构建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加强煤炭行业精神文明、物质文化、安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建设煤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各类煤炭文化工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自豪感;构建以人为本的行为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煤矿安全文化。
(六)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 41 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 42 亿吨左右。
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 4000 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生产煤矿数量 1000 处以上;建成千万吨级矿井(露天)数量 65 处、产能近10 亿吨/年。培育 3~5 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 10 家亿吨级煤炭企业。
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 90%,掘进机械化程度 75%以上;原煤入选(洗)率 85%以上;煤矸石、矿井水利用与达标排放率 100%。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比重显著提升,其中具有技术职称(含技师、技工系列)的员工占比达到 40%以上。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煤矿职工人均年收入比“十三五”末提高 20 个百分点。
三、重点任务
(七)提高矿区地质保障程度。加大大型整装煤田地
质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为资源枯竭矿区产能转移和矿井接续提供基础。加大生产煤矿深部区勘探力度,为矿井水平延伸、提高矿井服务年限提供支持。为适应煤矿智能化开采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加大煤矿采区综合地质与精细化勘探力度,应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地质雷达等先进煤田地质勘探技术,重点探明采区隐伏构造、小断层和主要含水构造,为煤矿智能化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八)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根据我国煤矿区开发历史、资源潜力、区域经济特征,结合 14 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实际,科学评价 14 个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禀赋、先进产能建设、环境容量等,合理分类确定大基地功能,研究提出大基地产能建设规模,优化开发布局,提高保障能力。内蒙古东部(东北)、云贵基地:稳定规模、安全生产,区域保障。煤炭产量分别稳定在 5 亿吨/年、2.5 亿吨/年左右,提高区域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
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控制规模,提升水平,基本保障。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及周边省市是我国主要煤炭消费区,煤炭需求主要依靠外部调入。基地内煤炭产量分别稳定在 0.6 亿吨/年、1.2 亿吨/年、1.2 亿吨/年、1.3 亿吨/年左右。
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基地:控制节奏,高产高效,兜底保障。控制煤炭总产能,建设一批大型智能化煤矿,提高基地长期稳定供应能力。山西、陕西、蒙西地区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调出地区,担负着全国煤炭供应保障的责任。晋
北、晋中、晋东基地煤炭产量控制在 9 亿吨/年左右,神东基地控制在 9 亿吨/年左右,陕北和黄陇基地控制在 6 亿吨/年左右。
新疆基地:科学规划,把握节奏,梯级利用。超前做好矿区总体规划,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和建设时序,就地转化与外运结合,实现煤炭梯级开发、梯级利用。“十四五”期间煤炭产量稳定在 3 亿吨/年左右。宁东基地:稳定规模,就地转化,区内平衡。煤炭产量稳定在 0.8 亿吨/年左右。
(九)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煤矿,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为抓手,建设和改造一大批智能化煤矿,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全国煤矿数量由 5300 处左右减少到 4000 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煤矿 1000 处以上。促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销协同,促进煤炭定制化生产。推动煤炭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以煤炭品种、区域和产业链为主导,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提升煤炭产业链协同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十)推动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加强对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等基础理论研究,强化煤炭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以煤炭安全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技术升级示范为主线,以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为重点,深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智能
化成套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研发;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用体制机制;推进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
(十一)促进煤炭市场 平稳运行。推动煤炭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煤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消费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煤炭生产与消费市场主体的战略合作,发挥“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的压舱石作用。推动建立完善煤炭市场化价格发现机制与监管机制,健全煤炭主产地、主要中转地、主要消费地有机衔接、系统完善的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煤炭产供需企业社会诚信发布制度。推动煤炭产融结合,提高金融服务煤炭经济能力。加强全国煤炭市场交易机制建设,推动煤炭中长期战略合作与现货交易相结合。
(十二)着力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开发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实现总体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实施。充分发挥老矿区土地、厂房、资源等优势,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推动老矿区及企业转型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组建专业化煤炭生产服务型队伍,参与主要产煤省区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和生产运营,促进煤炭生产方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建立老矿区振兴发展基金,支持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稳妥解决老矿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十三)推动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井下洗选等绿色开采技术,鼓励原煤全部入选(洗)。做好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矿区规划,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提高矿区生态功能,建设绿色矿山。统筹考虑煤炭矿区建设历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生态功能区范围设计,对生态功能区与煤炭矿区重叠区域的保护性开发与关闭退出进行科学评价,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十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商品煤质量标准,严格控制限制硫分、灰分、有害元素等指标,严格限制劣质煤销售和使用。健全商品煤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煤炭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质量跟踪监测和管理机制。支持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价值。根据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生态环境容量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发挥煤炭的工业原料功能,有效替代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持富油煤资源勘查和评价,研究富油煤矿区资源科学开发、综合利用规划,打通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拓展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空间。
(十五)推动煤炭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发挥 5G、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煤炭现代物流和智慧物流,推动现代化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煤炭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动煤炭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煤炭物流专业化管理
和服务能力。推动煤炭行业大数据体系建设,促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与行业大数据融合,构建全国煤炭产供需与主要产煤省区、主要中转地、大型企业有机结合的煤炭智慧物流网络系统。研究适合煤炭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参数化的运输方式和数据化管理模式,提高煤炭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创新煤炭封闭运输方式,发展煤炭绿色物流。
(十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遵循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原则,鼓励煤炭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煤炭跨国公司。建立国际贸 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与机制,积极开展煤炭加工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进口优质煤炭,严格控制低热值煤、高硫煤等劣质煤进口。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多渠道开展国际业务。鼓励煤炭生产、煤机制造、煤矿建设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境外煤矿建设、技术服务以及运营管理,带动先进工艺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提升我国煤炭工业国际竞争力。
(十七)强化煤矿安全与职业健康。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管机制建设;加强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防治,全面提高灾害预防和综合治理水平。围绕尘肺病等职业危害防治,开
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机制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健全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支撑体系。
(十八)促进煤炭文化繁荣发展。发挥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推动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发挥新型媒体优势,扩大煤炭文化社会影响力,创新发展文化载体,把煤炭文化融入煤炭生产和矿区生活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煤炭文化内涵,传承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树立新时代煤 矿工人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新形象,展示煤炭行业的集体精神价值,为煤炭工业深化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精神力量。
(十九)建设八大示范工程。按照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建设引领作用大、技术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八大示范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在煤炭行业的广泛应用。
1.智能化煤矿建设示范工程 2.煤矿智能化成套装备制造示范工程 3.煤矿智能化工业软件开发示范工程 4.煤炭分质分级高效利用示范工程 5.矿井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6.矿区生态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 7.大数据平台建设示范工程 8.煤炭文化建设示范工程 四、保障措施(二十)做好规划研究与实施管理。煤炭企业要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区域、基地等相关规划要求,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规划目标和实施重点。强化规划
引领和指导作用,制定企业实施计划,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二十一)加强企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等作用,推进煤炭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业氛围。企业在煤矿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诚信经营、信守合同等方面,建立信用记录,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煤炭行业建立企业社会诚信体系评价机制,对列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二十二)加强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建立企业人才选拔、培育、使用和激励长效机制,探索实施“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才并重战略”,着力加强煤炭行业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大师三支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利用行业特色学校、专业优势,培养煤炭行业应用新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二十三)营造宽松的金融环境。加大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煤炭金融产品,促进煤炭行业产融结合。建立由政府财政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煤炭企业为主的产业转型发展基金,支持矿区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煤炭企业重大项目投资。盘活关闭退出煤矿闲置土地、设备、厂房等资产,支持矿区转型发展。煤炭企业结合债务处置需要,利用债务重组、债务置换、债转股等金融工具,推动债务处置工作,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0 2020 年 某 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0 6800 字范文稿
第一部分:“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x 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 xx 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 x 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类蔬菜 x 多亩,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 x 多亩,小麦良种繁育 x 多亩,牲畜存栏 x万头,渔业养殖水面 x 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制定实施了《x镇工业发展实施方案》《x 镇工业发展奖补细则》;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 x 镇进驻规模企业有 x 水泥制品有限公司、x 纺织品有限公司、x 纺织品有限公司、x 有限公司、x 县
x 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值近x 亿元。二是积极打造 x 高速出入口轻工业板块,大力发展以“x 纺织”“x 纺织”“x 纺织”为核心的纺织制造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近x 亿元,其 x 塑业投资 x 万元正在有序建设;投资 x 余万元的 x 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 2014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x 户 x 人,2015 年,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 x 户,贫困人口 x 人。2014 年脱贫 x 户 x 人;2015 年脱贫 x 户 x人;2016 年脱贫 x 户 x 人,x 村、x 村出列;2017 年脱贫 x 户,x 人;2018年脱贫 x 户 x 人,贫困村 x 村顺利出列。2019 年拟脱贫 x 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X 镇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计划生育自 2016 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在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年出生率达 X‰;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婚检、孕检、基因检测等各项工作均都能按
照县要求的如期完成。卫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争创“群众满意医院”,基本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X 人,家庭签约人次 X 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 X 人,办理慢性病本 X 人,全部进行了管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在 X%以上,全面实现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 X 余万元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师 X 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 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 100%,全民参保任务达 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 X 次,培训人数达 X 人,X 人实现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 X 人,共计 X 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 X 处,建成 X 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 X 余人,并且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 X 户,X 人,其中扶贫户有 X 户 X 人,城市低保 X 户,X 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 X 人,享受 60 周岁退役士兵补
贴的 X 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成因病因灾人员 X 户,给予每户 X-X 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镇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 X 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 X 元高龄补贴已发放到位。X 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 X 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 X 位特困供养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 X 个镇级、X 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2019 年 x 月 x 日,X 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X 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以十九大精神和 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镇村完善 X 个便民服务中心,严格落
实《X 镇关于加强村室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工作水平实施意见》,实行全程代理,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xx村成功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其余 X 村均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三是做好镇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第二部分:“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2021 至 2025 年,X 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X 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 2025 年,将 X 镇建设成为“生态 X、文明 X、和谐 X”。
一、指导思想
X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 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 X 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 GDP 达到 X 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X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X%,到 2025 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X 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 X、文明 X、和谐 X”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 X 省道至工业园区 10米大道,加快园区绿化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同时,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主,做大做强工业聚集区,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锁定医主打产业,将聚集区规划用地划分功能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规范入园企业投资量,推动聚集区产业全面升级。
三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 XX 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再提高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将严格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高,以
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实效。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三个不变”,推动“三个转变”,确保“三个到位”。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以创建等级卫生院为契机,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争取 2020 年创建二级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继续推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提高群众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我镇将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申报新建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实景展览,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五)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 X 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六)科学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习贯彻落实 XX 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X 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 X 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大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
乡风文明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
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七)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政府自身建设
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 X 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