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36-307297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4-04 03:15: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为切实加快我镇扶贫攻坚步伐,确保 2020 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2014-2020 年脱贫攻坚期内,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安排,迅速开展工作,把产业扶贫作为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主推“造血式”产业扶贫,确保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受益。现将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镇地处东部,距市区 7.5km,S105 省道贯穿全境,幅员面积 70.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5000 余亩,土壤 80%属于沙石薄土,水系属红岩渠、官、宋、硼尾水段。全镇辖 15 个村,3 个社区,224 个村民小组,共 24784 户 50038人。2014 年以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 1251 户 2085 人。我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 596 人,因病致贫 459 户,占比 36.7%;持证残疾人 379 人,因残致贫 269 户,占比 21.5%;因病因残致贫总占比 58.2%。年龄分布:60 岁以上 1243 人,占比 59.6%,16 岁以下 97 人。劳动力分布:具备普通劳动力的 492 人,因病残或年老体弱劳动力 947 人,不具备劳动力的646 人。2014 年农业产业现状:种植业以种粮食为主,养殖业以养猪为主,产业较为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16 个,全镇有耕地 54000 余亩,土地流转 10800 亩。

二、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情况 (一)研究安排部署情况 为确保我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下发了《2017—2020 年镇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成立《2017-2020 年市级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和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成员的通知》,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确保工作安排部署到位。为了提高认识,做到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全力把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做好、做实,坚决如期打赢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攻坚战,明确了责任分工,我镇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纳入了年末综合 2 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形成“要求严格、责任落地、行动统一、合力共为”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局面。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情况 2017 年以来,我镇多次组织召开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组织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部分重要论述,镇主要领导在会上指出,要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上下更大功夫。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严防松懈,保持攻坚状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切实做到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标准不降。要严防急躁,务求稳扎稳打,防止和克服超越实际、急于求成的倾向,一步一步走、一针一线“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节奏、有步骤、高质量地推进。要严防厌战,坚定必胜信心,既要为基层扶贫干部鼓劲鼓励,也要为他们减压减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着力攻克薄弱环节,在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下更大功夫。认真落实省市相关政策要求,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集中火力攻坚,加快补齐短板,做到标准要严把,既不拔高,也不降低;举措要过硬,统筹整合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实施进度;解决要彻底,加强数据比对,严格销号管理,确保 2020 年总体解决我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三)农技巡回小组成员、贫困村农技员和产业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升贫困户致富发展农业产业水平。

根据各村的实际主导产业情况协助村上完善产业扶贫规划,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帮扶措施。重点走访有劳动能力、产业需求的建档贫困户,准确掌握贫困户现状及贫困原因,为他们量身制定扶贫技术方案。2014 年以来,报送信息简报 300 余篇,农业产业帮扶培训 100 期 6000 人次,巡回小组进村时间开展技术指导 400 余次,发放技术资料 5 万余份,推广新技术 20 余项,新品种 30 余个,建立种植示范基地 2 个,示范面积 500 亩,养殖基地 2 个,示范

养猪 2000 头,养兔 20000 只。建立了工作台账,详细记录了进村技术服务内容。2020 年年初,农技人员入户结合贫困户自身产业现状,帮助制定种养规划,平时加强技术指导,协助农产品销售,主要种植粮食、蔬菜、养殖鸡、猪等。一年来,45 户贫困户实现种养殖收入 37 万元,通过种养殖收入,人均增收达到 3000 元。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流转贫困户土地达到 980 亩,5 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流转土地租金达到 200 万元,务工收入达到 110 万元,同时带动部分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解决贫困人员务工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依靠农业产业增收,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合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从 2014 年到 2020 年,新增种植大户 80 余户,现种植大户达到 130 户,新增养殖大户 30 余户,现养殖大户达到 116 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联合体 3 个,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产品销售等方面服务,采取“订单收购+溢价带动”模式,收购贫困户农副产品,确保贫困户农产品不积压,在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 122 人。通过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吸收贫困户参与流转贫困户土地 78 亩,一年租金 6.24 万元,贫困户通过务工,一年务工收入达到 4.34 万元,还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带动贫困户增收。

(3)用好项目资金,助推农业产业扶贫 为精准到户到人,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因劳动力施策,规划到户到人,对有种养殖条件的贫困户,给予必要的农业生产物质支持,通过发放肥料、鸡苗、猪苗、兔苗等农业生产资料,帮扶种养殖业 773 户,并分村派驻农业巡回服务小组人员,加强技术指导跟进。

市级贫困村文永村利用项目资金建设光伏发电站,发电收入用于本村贫困户生产发电,项目资金还投资华胜农业,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

三、创新工作及特色亮点 2014 年以来,我镇始终把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扎实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一)因地制宜,集约规模发展。结合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习惯,确定产业发展项目,项目突出一村一品,依托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集约化规模发展,抵御市场风险。

(二)长短结合,培养脱贫能力。以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培训脱贫增收和培养脱贫致富能力为根本,做到既要注重当年增收脱贫,更要注重长期致富增收。

(三)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我镇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发展生猪养殖及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当地 120 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生态种植业就近务工或土地流转,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增收超过 4000 元。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确保扶贫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

(四)2020 年,因受疫情影响,我镇农技巡回小组成员主要通过电话、微信、广播等多种形式对我镇贫困户和种养大户进行疫情防控和技术指导,引导种养大户有序复工复产。以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鼓励发展专业大户,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农业辐射带动作用。

(五)勤劳致富,自力更生脱贫。贫困户是产业发展主体,要激发贫困户增收的决心,坚定增收脱贫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我镇永中村 7 组贫困户冯建林,原来家庭十分困难,经镇上巡回指导小组技术指导,流转土地 215 亩,种粮经作物,发展特色经营作物羊肚菌、土豆等,2017 年以来,经济纯收入达到 3.5 万元,提升了满满地幸福感,实现了幸福生活的梦想。

为进一步落实“五个一”帮扶工作,全面完成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农业巡回服务小组对全镇所有产业帮扶户进行大培

训、大消毒、大宣传,制定一场一策防控措施。为了提高帮扶户养殖积极性,农业巡回服务小组在帮扶户中遴选文永村贫困户李文兴(现存栏肉鸡 20 只,荷兰小香猪 50 只、实现 2018 年至 2020 出栏荷兰小香猪 1080 头,养殖业创收致富 16200 元。黄正富(现存栏肉鸡 35 只,肉兔 15 只、种兔 12 只)实现2018 年至 2020 出栏肉兔 1080 只,养殖业创收致富 37800 元,为科技示范户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六)农旅结合,助推产业扶贫。我镇文永村,耕地面积 3190 亩,人口 2961人,有 14 个村民小组,曾一度是市级贫困村,因处于红岩渠尾水段,地势低洼,十分缺水,村民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生活。经党委政府想法子,通过土地流转,文永村从传统模式向种植经济观赏作物转变,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时机,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出自主采摘、田园观光、农家乐休闲模式,带动周边农户 30 余户,户年均收入达到四、五万元以上,如今的文永村,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百姓安居乐业,游客络绎不绝。镇农业技术巡回小组还专门传授农技知识,教他们将产业做大做强,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助力产业扶贫,让农户的口袋鼓起来。

四、农业产业扶贫成效 为确保帮扶成效,从贫困户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将以产业扶贫工作为抓手,加快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推动粮经统筹、种养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接联系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扶优育强粮油产业、设施农业和畜牧产业等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思路,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菜-稻-菜”模式,种养结合,农旅结合,形成了优质粮油基地、蔬菜基地、生猪、小家禽等养殖基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土地生产效益增加,截至 2020 年现有 1214 户 2008 人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 8858 元,其中,依靠农业产业扶贫人均增收 1500 元。

五、下阶段工作计划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动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实现农业生产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粮食稳定生产,守住安全底线,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走出一条粮食核心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

二是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优质、高端、特色养殖。

三是继续加大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四是继续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五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

第二篇:政协人大关于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情况调研报告

政协人大关于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情况调研报告

X县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X等乡镇,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对该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是蔬菜茶叶产业不断壮大。

全县有无公害蔬菜基地X个,现有相对集中连片X-X亩蔬菜基地X个,X亩以上有X个。蔬菜复种播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产值X.X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X.X%、X.X%和X.X%,茶叶种植面积达到X亩。X等龙头企业,引领着我县蔬菜产业朝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X.X万亩,X年粮食总产量为X.X万吨,比市级下达该县全年粮食作物目标任务数增产X.X万吨,增长X.X%;

三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X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X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同时X有限公司还被X省农业厅评定为X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X小镇跻身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四是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X)渔业产业。水产养殖面积达到X亩,水产品产量为X吨,同比增长X.X%,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为X吨,同比增长X.X%。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X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X县水产品养殖设施改扩建项目”、“X年渔业标准化养殖项目”等多个渔业项目。

(X)畜牧业。X年生猪饲养量、存栏和出栏数分别为X.X万头、X.X万头和X.X万头,分别同比增长X.X%、X.X%和X.X%;家禽饲养量、存笼和出笼数分别为X万羽、X万羽和X万羽,分别同比增长X.X%、X.X%和X.X%;牛饲养量X.X万头,羊饲养量X.X万只,分别同比去年增长X.X%和X.X%。发展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X家,年出栏X头以上猪场X家,规模养殖占总养殖户的X%以上。

二、主要措施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县始终坚持“五个一”产业扶贫思路,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实效。

X.创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带动农民创业。

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全县形成了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一是经营范围多元化。

全县农业经营主体主营经营范围遍及粮食生产,生猪、牛羊、水产、家禽等传统产业,果蔬、茶叶等有机产业,油茶、花卉苗木等相关行业,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扩展到休闲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农旅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使县域特色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目前,全县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贫困户X户实现增收X人;

二是培育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载体特色、经营产业、服务全面、管理规范的特点。一方面注重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贫困户只管简单的种或养,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全部由企业负责,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共赢;另一方面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与合作社经营、入园进厂务工,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示范带领作用,让贫困户“跟着看,跟着干,共同富”。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既有种植养殖大户、经营能手牵头,又有龙头企业带动;既有村组干部、基层农技人员领办,又有私营业主创办;

三是利益联接多元化。

实行“整体经营、带动发展、保底分红”等方式,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文件激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以采取土地、贷款资金等要素入股,以及返租倒包、基地共建、阶段就业等方式,建立保底分红、劳务增收、订单生产等联结机制,让懂市场、懂经营的能人带动贫困户增加收益,形成了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目前,全县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带动贫困户数X多户,其中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X多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创收的贫困户共有X多户。

X.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大格局引领,各部门形成合力,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销售农特产品为主的农村电商扶贫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等项目。

目前,累计带动贫困户X户X人次,覆盖全县所有省、市贫困村。传统农业稳步发展。采取“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委托养殖、合作社联结、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为贫困户合理选择和布局特色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脐橙、油茶、茶叶、生猪、水稻、肉牛、肉羊、水产养殖和其他农业产业等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目前,该县通过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年覆盖带动贫困户X户X名人次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增收,户均月收入至少可达X元。

电商农业蓄势待发。通过出台政策、龙头企业引领、电商知识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作,积极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及电商服务站点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通过电商增收。

休闲产业初露荷尖。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贫困户)主体”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X家,其中农家乐

X家,休闲农庄X家,休闲农业园X家,农民就业人数达X人次,其中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农家乐X家、观光采摘园X家,带动贫困户X户X人,实现贫困户收入X元。

据统计,全县X个乡(镇、场、管委会)均设立了电商服务站点,其中“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点已完成X个脱贫站点建设,此外X镇还设立了农村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覆盖全县省、市级贫困村X个,建设电商服务站点X个,建设“益农信息社”X家,X户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培训,培训后通过电商创业就业X户,电商服务站帮助X户贫困户销售了农产品。

X.典型引路,全面孵化产业基地,拓宽辐射力度。

一是多模式齐驱并驾。

产业基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发展,实现产业扶贫示范带动推进。如X采取阶段就业、倒包返租、自我发展、基地共建等方式,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带动了X户贫困家庭走向增收之路;X镇和宏昌商贸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扶贫模式,该镇X户贷款贫困户可从中连续三年按每季度X元进行股权分红,同时,公司还优先吸纳贷款贫困农户到基地务工,贷款贫困户也可以承包公司基地的蔬菜大棚自己种菜,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有力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

二是强措施解决难题。坚持点面兼顾、平衡推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着力解决资金和土地的瓶颈难题,加快建立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X年,全县有X户贫困户发展了农业产业,其中申请产业奖补的贫困户有X户,涉及X个行政村,全面覆盖省级、市级贫困村,共下拨农业产业奖补资金共计X多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X万元,惠及贫困农户X户。

三是大力度建设基地。目前,全县共建设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X个,X个乡(镇、场、管委会)均建设一个百亩以上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积极打造了XX等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X旅游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

据统计,我县产业扶贫基地面积X多亩,涉及产业扶贫基地X个,计划投资X亿X千多万,已完成投资X多万元。目前,扶贫产业基地已基本全面建成,累计带动贫困户X多户,带动人口X人次,户均收入X元左右。

三、存在问题

该县农业产业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帮扶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X.贫困户自身素质低影响就业。

贫困户缺乏种养专业技能和启动资金,个体规模又较小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由于贫困户自身素质比较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在提供相同报酬的基础上,肯定是优先选择劳动力更强的,因此,选择贫困户,实际上是牺牲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X.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地辐射带动人数有限。

全县脐橙、生猪、蔬菜三个主导产业的规模较大,尤其是以脐橙为主的果业,有X.X万多亩面积,并且有三家果品加工厂,但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有时农产品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

同时,一些生产基地缺少特色,规模不大,基地建设不成熟、不稳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基地辐射力弱,难以拉动市场,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企业经营现状不佳,利润薄,对贫困户带动能力也较弱。

X.土地、资金等问题瓶颈日显。

土地不集中,滞后的农民小农意识影响土地流转与经营主体的发展,现有的连片集中土地满足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即使有“产业扶贫信贷通”等贷款政策,农户也是裹步不前,真正贷款用来自己发展创业的不多。

目前,全县贫困户主要是通过借助“扶贫信贷通”政策进行转贷赚取利息,大部分信贷资金放在旅投、城投等企业,因为有政府背书,贫困户感到完全无风险;而私人企业,存在破产、资不抵债等风险,贫困户不能精准识别;转贷利息太低,只有X.X厘的月息,风险与收入不成正比,低于市场行情,农户获益不大。

四、意见建议

按照“产业支持、龙头带动、加工流通、特色高效”的原则,政协委员在推动深层次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全面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X.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经营主体发展订单种植、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投资新建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

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重点支持“XX等农产品地理标识的企业发展,以龙头为引领,带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产业扶贫。

X.加大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探索财政性投入形成资产民用、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可优先安排符合实施条件的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装备能力建设等方面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证、农业政策性补贴等方式,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资源变资金,让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民,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X.引进科技人员,提高服务能力。

完善农业人才引进制度,吸引专业化人员前来X投资创业,全面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实验、示范和推广等合作。

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X.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

不断破解用地的难题,以X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充分利用园区秀美的田野和村庄等自然条件,建设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园,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公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发展“接二连三”,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标杆。

打造一批“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等农业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XX深加工项目、总投资X亿的X公司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X.X亿XX科技农业特色小镇项目等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农业集群式发展。

X.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

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

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三篇: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精选励志名言 工作总结计划范文

2016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xx镇xx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xx镇xx村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荣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刘世银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尹世富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尹贤双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陈守信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陈安福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xx镇xx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xx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陈静、王永芳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2016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根据《xx镇xx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xx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加强与xx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xx村的联系帮扶工作。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刘德荣家和尹世富家已于2014年脱贫,尹贤双家和陈守信家已于2015年脱贫,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计划于2016年脱贫。所以,我2016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刘世银家共有3 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陈安福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刘世银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为了帮助陈安福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陈道均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四是联系xx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陈安福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息县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16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 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00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15年底,息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选自:范文大全 http://www.teniu.cc/fanwen/

第四篇: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精选励志名言 工作总结计划范文

2016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xx镇xx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xx镇xx村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荣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刘世银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尹世富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尹贤双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陈守信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陈安福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xx镇xx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xx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陈静、王永芳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2016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根据《xx镇xx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xx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加强与xx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xx村的联系帮扶工作。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刘德荣家和尹世富家已于2014年脱贫,尹贤双家和陈守信家已于2015年脱贫,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计划于2016年脱贫。所以,我2016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刘世银家共有3 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陈安福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刘世银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为了帮助陈安福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陈道均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四是联系xx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陈安福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息县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16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 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00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15年底,息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选自:范文大全 http://www.teniu.cc/fanwen/

第五篇: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精选励志名言 工作总结计划范文

2016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xx镇xx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xx镇xx村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荣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刘世银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尹世富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尹贤双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陈守信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陈安福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xx镇xx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xx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陈静、王永芳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2016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根据《xx镇xx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xx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一是加强与xx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xx村的联系帮扶工作。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刘德荣家、2社的刘世银家、3社的尹世富家和尹贤双家、7社的陈守信家和陈安福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刘德荣家和尹世富家已于2014年脱贫,尹贤双家和陈守信家已于2015年脱贫,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计划于2016年脱贫。所以,我2016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刘世银家和陈安福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刘世银家共有3 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陈安福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刘世银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为了帮助陈安福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陈道均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四是联系xx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陈安福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个人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息县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16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息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息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息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6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息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息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 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息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00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息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息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息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息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息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息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息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息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息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息县发改委结合息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息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息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息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15年底,息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息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息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选自:范文大全 http://www.teniu.cc/fanwen/

脱贫攻坚期内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