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与小结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36-631646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8-12 13:46:54 来源:网络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总览

1.单元概览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

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单元重点

(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现了单元编排上的整体性。

(2)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习作要求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体现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有序过渡。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可能不能准确把握,这就给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抓住重点阅读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抓住重点,写作时突出特点。另外,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的能力,但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教师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法建议

1.要把握好本单元人文主题的适切度,不要拔高要求。本单元的学习,重在了解民俗现象,对各地民俗有初步的感受,能从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事物中,发现民俗之美,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

之情。教学时,既要注意避免对民俗的意义与价值进行过度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北京的春节

2.腊八粥

3.古诗三首

4.*

藏戏

习作

家乡的风俗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合计

挖掘,也要注意甄别、筛选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民俗文化。

2.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注意适当拓展教学资源。本单元的课文,涉及春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还有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有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如寒食节、藏戏,学生可能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拓展相关的图文资料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可以适当拓展与本单元课文主题、题材相同的阅读资源。

如关于春节,除了课后的“阅读链接”,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肖复兴的《花边饺》;关于腊八粥,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腊八蒜(suàn)

陈醋(cù)

摆摊儿(tān)

杂拌儿(bàn)

眨眼(zhǎ)

燃放(rán)

腊八粥(zhōu)

咽下(yàn)

汤匙(chí)

浓稠(chóu)

肿胀(zhǒng)

染缸(gāng)

脏水(zāng)

文章(zhāng)笑盈盈(yíng)

侯门(hóu)

哭泣(qì)

二、易写错的字

醋:左边是“酉”不是“西”。

眨:部首是“目”不是“日”。

燃:右边的“然”的左上角是“

”不是“夕”。

褐:左边是“衤”。

匙:“匕”的撇不出头。

腻:“贰”的“贝”上面有两横。

侯:两部分中间没有短竖,注意和“候”区分。

栖:右边是“西”不是“酉”。

三、会写词语

陈醋

饺子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

热情

自傲

鞭炮

间断

截然

一律

彩绘

分外

腊八蒜

油腻

咽下

汤匙

搅和

浓稠

肿胀

熬粥

褐色

染缸

脏水

感觉

沸腾

何况

资格

可靠

罢了

猜想

惊异

粉碎

总之

解释

浪漫

奈何

王侯

文章

哭泣

盈盈

脉脉

栖息

乌鸦

腊八粥

要不然

摆摊儿

杂拌儿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间断—中断

规矩—规定

充足—充分

娴熟—熟练

淘气—顽皮

热闹—喧闹

预备—准备

沸腾—鼎沸

搅和—搅拌

猜想—猜测

资格—资历

可靠—牢靠

好奇—新奇

浓稠—黏稠

日暮—黄昏

终日—整日

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七、反义词

充足—短缺

间断—持续

高潮—低潮

美好—丑陋

娴熟—生疏

热闹—冷清

浓稠—稀薄

松劲—鼓劲

反抗—顺从

清楚—模糊

可靠—可疑

承认—否认

粉碎—完好

沸腾—平静

暮—朝

斜—正

浅—深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

八、词语搭配

(万象更新)的气象

(红红)的对联

(有名)的老铺

(各形各色)的纸灯

(碧绿)的长龙

(各样)的冰灯

(美好快乐)的日子

(各色)的年画

(有声有光)地玩耍

(腻腻)的感觉

(有声无力)的叹气

(喜)得快要发疯

(一面)小鼓

(大碗大碗)地装着

(惊异)得喊起来

(煮)得浑身肿胀

(两支)筷子

九、词语归类

描写欢乐喜庆气氛的四字词语:悬灯结彩

载歌载舞

普天同庆

喜气洋洋

欢声雷动

举国欢庆

欢呼雀跃

描写食物美味的四字词语:口齿留香

色味俱全

芳香四溢

酸甜可口

甜而不腻

大快朵颐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2.排比句: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3)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3.拟人句: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4.反问句: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十一、考点提示

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按要求写句子。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参考答案:两只麻雀站在树枝上谈论着今天的天气。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参考答案: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写一写家乡的风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与小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