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派驻第一书记先进个人事迹
*派驻*村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她身上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身边的人亲眼目睹了她的务实与奉献,也亲身感受了她的坚守与担当。
走村入户了解民情
正值*年秋剥皮的季节。*一位柔弱的女子,在烈日炎炎下走村串户,总能看到村民热切地跟她打招呼:“*书记,这么热的天,进屋喝杯茶来!”她不仅深受村民欢迎,而且对村民的情况十分熟悉。每走到一户贫困户家里,她都能如数家珍,跟同事介绍其详细情况、致贫原因等,全村“四类对象”的家庭情况,她都了然于心。
*的手提包总是大而沉重的,里面随身携带着工作日志本,每天的工作内容和问题都记录得整洁而详细;还要装一个大大的茶杯,随时补充水分和能量。她的脚步在这个乡村穿行了多少次,她的小身板为这个村里付出过多少汗水,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得如此细致,赢得群众对她如此信任,扛起扶贫的责任和重担。
发展生产摆脱贫困
驻村帮扶是艰苦的,风里雨里,寒来暑往地走村入户,这种外在条件的艰苦是可以克服的,难的就是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扶贫需扶志,必须摆脱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桎梏。
驻村期间,偶尔会听到一些村民抱怨,说扶贫没有实在的成效。而*坚定不移,没有退缩,而是聚精会神为村里谋发展,指导村里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思路,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
*多次带领同事们翻山越岭,进行实地考察。*村自然条件差,土壤较为贫瘠,无经济林木,土石山多,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大,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这是导致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决定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突破口,她努力思考发展对策,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深入探讨*村脱贫致富办法,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可行性方案。
*年,*指导该村拓宽马扎营村*米通村公路,为村级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年,*指导该村因地制宜把闲置的荒山荒岭利用起来,开发种植了*亩油茶基地,结合乡村旅游模式,链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同时,*组织村民清泥清淤,疏通水渠,兴修水库储水坝,大力解决农田水利灌溉难题。根据村里的实际需要,将扶贫项目资金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上,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心系贫困对症施策
*,今年*岁,全家*口人,妻子是先天精神残疾患者,不说简单的家务活不会干,就连洗澡都不会自己完成,大部分时间坐在那里傻笑。夫妻俩育有一儿,尚在读初中,因家庭环境特殊,托由姑姑家抚养长大。*常年患有腿疾,久治不愈,腿上的肉腐烂到能看到筋骨。这样的家庭,没有劳动能力,更谈不上有其他的经济收入了。
第一次入户到*家,*坐到他们跟前,详细询问家庭近况,耐心宣讲扶贫政策。而其他同事已经被他们身上的异臭熏得无法呼吸。
扶贫无盲区,对症需精准。*家属于典型的支出型贫困,自身没有发展能力,家庭增收困难,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最低生活保障、“两项补贴”等转移性收入。根据*家庭的特殊情况,*跟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一起商量,研究对策,为他制定了精准的帮扶计划。
首先,通过旧房修缮,使其住房问题得到保障;依靠国家政策和残疾补贴等,解决其吃、穿问题;发动各项互助脱贫帮扶活动,针对他家的实际困难,尽力予以帮助和解决;关切其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落实教育扶贫帮扶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后来,*带领同事多次踏进*的家,嘘寒问暖。不仅看到他们全家人热切的笑容、满颜的感激之情,同时也看到*满脸灿烂、欣慰的样子。在她眼里,走访贫困户就像回家一样,群众就是亲人。让群众过上脱贫致富的好日子,就是她发自内心的愿望。
扶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她扎根基层,坚守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背负起肩上的重任,在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上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