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0-945015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2 22:21: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类别:德育案例

题目 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单位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

姓名 李 建 军

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我班有一位学生嬴某,自由散漫,对学习的兴趣低下。开学一周后,就有多路“人马”要殴打他,并有一路“人马”实现目的。经过这件事件后,该生虽然在行为上有一些收敛,但在课堂上仍然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而对他的交友圈进行评价时更是觉得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对友情的践踏。

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家校的沟通出现了漏洞,让学生在漏洞中生存过久,而产生了许多的侥幸心理和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识,当然也还包括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举止误导了学生。该生的父母工作在“三州”,该生则从小学开始就和外公外婆居住在成都,并在成都上学。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很少,主要由外公全权负责学习、心理等所有事项,在无意当中形成了“皇帝”心理。初二下期,外公不幸去世,让该生突然失去了压力,而在初三将陋习逐渐暴露出来。学校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没有和价值及时联系交流,使该生的恶习逐渐成形,抽烟喝酒、拉帮结队、逃学斗殴等,无所不极。等到事态严重到不易挽回的时候,才得知孩子的状况,只好在初三结束就转学到我们学校。但学坏容易学好难,陋习已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改观。对于学习的兴趣,由于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透露太多的家庭经济实力,并让学生的周花费基本在数百元以上,使学生出现了无压状况,认为反正都能温饱无忧。从初三的大手大脚、自由散漫到现在的经济紧缩、学业加压,让该生也一时无法接受,烦躁、厌学等情绪接踵而来。

方法

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和以往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利用被打事件,从起因、结果等多角度教育:事件的起因实际就是个人的言行举止过于张扬,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打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两方面都受伤,谁也没有好处可得。

3、因为该生的特别姓氏,我利用了一次班会课,开展了一个主题叫《姓氏知多少》的班会,让所有的学生在周末先了解自己的姓氏背后的故事,加强了学生爱姓氏、爱家族、爱民族、爱国家的高尚情操。当然,我特别的查阅了该生的姓氏“嬴”的由来:据说是少昊帝。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汉书地理志注》和《说文解字》记少皞氏为嬴姓。嬴即燕的异字,且又同音,故嬴即燕。少皞氏初以燕(玄鸟)为图腾,故成为嬴姓的始祖。这样的主题班会,大大的鼓舞了作为班级中唯一一个姓氏的他,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了所有同学谈论的主题都是有了解姓氏多少故事以及如何“为家族争光”。

4、开学第三周的某天,学生在总结当天的学习纪律情况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该生的加分情况,我无意间发现他在那里无比的自豪,一扫以往的霜打样,挺直了身板,那种“成熟”、低迷、目空一切的味道一扫而空,我敏锐的感觉到该生的童真并没有消失,对荣誉的向往依旧很强烈,只不过过去的陋习太多而被埋藏了。于是,我赶紧在那节课后向我所有的科任老师群发了短信,告诉他对该生的教育措施:找一切可找的理由表扬该生,即便是他有什么不对也坚决不在公众面前批评,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与他个别交谈时多以友情打比喻,每次交谈之后,务必让他感觉到他的犯错就是在对我们老师这个“大朋友”的背叛,就是不顾及友情的“小人”。

5、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无意中听到家长在这个暑假中,为了让他有吃苦的经历,于是利用自己的关系找到了一个矿场,让该生去帮忙搬运矿石,每车5元。结果该生到场后,估算出从矿场打车回城的的士价钱,然后计算着工作,让自己回城刚好有100元的剩余,好请朋友一起到肯德基去美餐一顿。听了这件事后,我感觉到该生对经济的感觉是比较好的,于是,我利用一次班会的机会,了解了同学的周花费情况后,做出成立一个“爱心银行”的想法。然后我单独的找到了该生,大方的表扬了他一顿,肯定了他在经济上的敏感(暗示他在矿场上准确的计算出收支,保证自己的收入)和管理(周花费数百元而条目清楚,该生在这个学期开始,周花费必须向家长汇报清楚后才能获得下周的零花钱),然后要求他担任我班爱心银行首席行长一职,并要求他在一个周末内查阅清楚简单的银行运行模式,向全班通报,并招聘必要的银行职员。周日返校的思品课上,该生果然准确有效的汇报了银行的运行模式,并选任好相关的人员。银行随即开始运作。目前一个月已过去,学生的反应良好,该生更是士气高涨,时刻以行长的身份到处炫耀,习惯和学习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注:爱心银行简介:要求每位同学每周在自己的零花钱中至少存5元,可以多存。存储的钱只能用于班级的各种爱心事务,如各个感恩时节对父母长辈的感恩,学校组织的各种爱心捐款等,毕业或离校方可取出剩余的金额。个别同学如果因为特别事件需要借钱,可以向银行提出借贷申请。这个爱心银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并且切身感觉到积小流以汇江河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家长节约了一笔不小的数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最后还能让学生提前感知社会的一个角度。)

效果

通过对该生一系列的措施辅导下来,该生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工作、学习的责任心增强了,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竞争意识强,为班级工作积极。与同学之间的矛盾逐渐消除,同学们一致反映他的进步很大,表现良好,是一名负责的“行长”。

反思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学会用显微镜去寻找,用放大镜去看待他的进步,用哈哈镜去对待他的不足(起码在公众面前)。我充分的利用了他的家庭教育,姓氏教育,并从各个细节中寻找突破点,逐渐地将他的正义一面显露了出来,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让该生逐渐成为了班级的积极分子、公众形象,然后以“公众”来管理,在管理、露脸中逐渐的反思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这件事,我相信只要有静心、精心、正心、真心这“四心”,找出原因,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用心对待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所谓的“问题学生”,都不成问题。

第二篇:让心去感受

用心去感受

杭州建兰中学109班李雨陶

遇到什么人,交到什么朋友,都要看缘分,让心去感受---《青铜葵花》读后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三生有幸——读到了《青铜葵花》这本好书。这本书很美,很朴实。文中葵花那个以用青铜为原材料雕塑葵花出名的爸爸,还有大麦地的那片葵花田,名叫葵花的小女孩,叫青铜的男孩,都与题目相映成趣。

曹文轩写《青铜葵花》,写出了两种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曹文轩写的所有小说都有一个特点:有唯美的意境。“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盆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的那轮金色的天体。”寥寥几笔,将读者带进一片美丽的葵花田。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其中“阳光倾盆”、“滚动”等词语,和作者有意将太阳描写成“滚动的天体”,让这种美丽更加难以忘怀。除了葵花田之外的,还有芦苇荡:“葵花骑在牛背上,看到芦苇在风中起伏不定地摇动着,看到芦苇中间,这儿一处,那儿一处的水泊。水泊或大或小,在阳光下,反射着水银一般的亮光。看到了水泊上空飞行的鸟,有野鸭,有鹤,有叫不出名字的鸟。”一段话,将大麦地的芦苇荡之美毫无剩余地写了出来,让人陶醉其中。

青铜,主人公之一,标准的好哥哥,读后感《让心去感受---《青铜葵花》读后感》。每天上下学接送葵花;做葵花萤火虫灯让葵花看书做作业;做冰粒项链给葵花做主持人时戴,为此冻伤了手也不顾;看马戏时为了葵花抢位置,不惜和人打架,后又驮着葵花看马戏;蝗灾过后挖芦根,他总让葵花先吃......青铜为葵花做的太多了!他和葵花感情太深,以至于葵花要被接回城里时,他妈妈只好把他支开;以至于葵花走后,他天天坐在草坨上思念葵花。这种在心里的默默但绵绵的思念,冲破了喉咙的障碍,在多年哑巴以后,让他喊出了“葵——花!”的声音。

哑巴哥哥,才是哥哥咧!

葵花从被领养开始,就仿佛本来就是青铜家的人一般。完全不用磨合,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一起生活了。葵花也不简单,自己念书后,也叫青铜识字,让青铜把大麦地的人们吓了一跳;她为了治奶奶的病,只身去外地摘银杏,拿了钱回到家里知道奶奶已经不行了,痛哭不已。知道家里负担不起自己的学费,故意把成绩考坏,好让家里不在为她花钱。葵花是个美丽的女孩,无论是外表还是心灵。

青铜奶奶为了家庭当掉了她的金戒指;为了让青铜葵花穿上厚棉袄棉裤,去外地摘了两大包棉花,以致卧病在床,临终时还留下手镯给葵花出嫁时用......妈妈为了让葵花穿得好,把自己的衣服改了给葵花。这个家完全没有把葵花看待,而是把她当最亲的亲人,以至于葵花根本不想回城里去......至于爸爸妈妈,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乐观主义,维系这这个家庭基本但是快乐的生活。连一开始形象有点反面的嘎鱼,其实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在青铜家起火时,是他呼叫乡亲们来扑救;在青铜和葵花的奶奶生病时,是他送来了两只鸭子,希望帮上一点忙。

《青铜葵花》还描述了那个年代苦难的生活。通过人们和苦难作斗争的描写,介绍了一种精神:人坚强不屈的心灵之美,人性之美。青铜家,先是家被火烧了,再遇上大水冲垮了茅屋,还赶上了蝗灾。在这一次次的劫难里,青铜家的人也好,大麦地的人也好,都没有屈服。而是一次次地振作起来,携手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没错,青铜家的人是这么做的,大麦地的人是这么做的。他们从不依赖外界的帮助,靠自己,熬过了一个个苦难,正因为他们有坚贞不屈的心灵和精神。而芦花鞋、萤火虫南瓜灯和冰项链的描述,又是那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通过这样的描写,反衬出在美丽的自然和美丽的人性面前,苦难也显得那么渺小。

扉页上有一段题词:“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谊。”没错,这就是《青铜葵花》,这就是青铜葵花!

用心去感受书中的美吧,等待你的将是一场洗礼!

第三篇:让学生懂得去感恩

让学生懂得去感恩

(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 安定区743027)

一 案例背景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于索取,习惯于“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他们对父母要求多,分忧担待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考虑自己多,关心他人少;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导致孩子们“感恩”意识严重缺失,稍有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面对一点点挫折,他们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醒他们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二 具体案例

星期一上午,学校举办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报告会。伴随着凄美的音乐,主讲人王老师用他那深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表情,慢慢地将全场之人带入一个沉思的境界。听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任热泪流下自己的脸颊。报告会结束了,孩子们波动的情绪仍难以平息。见此情景,我立即布置了任务:咱们本周班会的主题就定为“感恩,我们要行动”,大家课外再多搜集一些有关“感恩”的故事,明天班会上要给全班同学展示。

第二天班会课,当我刚刚踏进教室的门槛,王乾东就跑过来:“老师,您看行吗?”我朝黑板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黑板中间是用黄色粉笔书写的醒目主题:“感恩,我们要行动”,周围是用彩色粉笔精心设计的板画,有太阳、有星星、有红花、有绿叶„„看着同学们激动的心情,我对上好这节课的信心更足了。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讲故事,悟人生,知感恩。

首先上台的是赵慧琴同学,他给大家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比的美味啊。有一天,屋外下起大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用手语做起《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她站在雨中一遍又一遍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教室里寂然无声,孩子们沉默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忽然,我听到嘤嘤的哭声,一些女生已趴在桌子上抽泣,大多数同学低下了头。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不要因为你在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踏伤那颗爱你的心。你知道吗?你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却是父母一生等待的内容。”

接着我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外读书的大学生,放寒假回家。那天他乘坐的火车将于下午到达A市, 然后转乘开往他家所在B县城的班车, 估计晚上7点之前就可以赶回家。临行前,他的母亲在电话里千遍万遍地叮嘱:“路上小心,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车行不久 ,窗外就开始飘雪 ,气温也骤然下降。火车到了A市,他下车的时候 ,地上的积雪即将淹没膝盖,几乎所有开往B县的班车都停驶了。万般无奈之下,他拨通了A市一个同学的电话,几分钟后 ,同学把他接走。在路上,同学说,给家里打个电话吧,他犹豫了一下,想着电话卡上的钱刚刚打完 ,附近的电话亭也因天气的缘故早早地关了门,就说:“算了吧,反正明天就回去了”。电话终是没打。就在那晚 ,一辆开往B县的班车因风雪和超载,在距B县20公里的地方翻入河里, 其中18人死亡,5名重伤。这些人大都是外地求学归来的学生,不幸的消息,马上传遍B县的角角落落,他的父亲很快听到噩耗,顶风冒雪立即赶往出事地点,风狂雪骤 ,父亲终于一步步挪到出事的地点,看到残留在桥栏上的血迹已经凝固,他断定那凝固的血迹中定有自己孩子的气息,昏倒在冰天雪地里。后来,妹妹告诉他,那一夜母亲燃了12柱香,对着神像跪了整整一夜,也祈祷了一夜。母亲的白发就从那夜开始出现的„„

“听完故事,我想对大家说 ,打一个电话,道一声平安,就足已安慰那两双盛满关爱和担忧的眼睛。请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

此后,还有几个学生讲了“洗脚”、“寻人启事”等内容鲜活、生动感人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将大家带入了沉思。

第二个环节:做游戏,答问题,懂感恩。我设计的游戏是这样的:

第一步,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按①②③的顺序写出自己最想感谢的人(①为最想感谢的人,②次之,③再次之),并写出想感谢他们的原因。

第二步,请回答“为什么要把他放在这一个位置?”

第三步,请回答“如果③这个人不存在了,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改变呢?如果②呢?如果①呢?” 第四步,请你如实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父母亲的生日各在几月几日? 2.你父母亲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 3.你父母亲的身高各是多少厘米? 4.你父母亲各穿多少尺码的鞋? 5.你父母亲最喜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6.你父母亲最喜欢的食物分别是什么? 7.你父母亲最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分别是什么? 8.你父母亲喜欢做的运动是分别是什么? 9.你妈妈经常用来教育你的口头禅是分别是什么?

(请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带回家让你父母给你评分。如答对6题以下,请你以后多与父母沟通。)

大家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经过统计,孩子们最想感谢的人是父母,其次是老师,再次是朋友。

张博同学说:“如果没有父母,我们根本不存在;如果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如果没有朋友,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了很多乐趣。”

我说:“其实,我们应该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尤其是身边的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并感谢他们。”

第三个环节:谈体会,发倡议,施感恩。

“现在,大家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想法,可以尽情的说,尽情的写,尽情的唱,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对父母做些什么呢?”我说道。

孩子们有的在相互交流,有的在本子上写着什么,还有的哼起了《感恩的心》。

张亚红说道:“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现在我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我想,只有好好学习才是能给他们的惟一的回报,取得优异成绩是能给他们的最好的精神慰藉。看到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父母才会感到他们的付出值得,他们的辛苦没有白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此刻做起,让父母感到丝丝温暖,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张潘写道:“我揩一把泪水,串成感恩的珍珠。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我生命,让我健康成长;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我教诲,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对弟弟心存感恩,因为他让我在这世上不再孤单,让我知道有人与我血脉相连;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寂寞无助时可以倾诉和依赖„„”

这时,班长站起来提议,我们应该发一个倡议,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来珍惜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酝酿倡议书的内容。有的说:“作为学生,首先要勤奋刻苦,学业有成,才能力报答父母,社会和国家。”有的说:“我们是依靠父母给予经济来源的消费阶层,应体谅父母的艰辛,尊重父母的劳动,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到不浪费,不乱花钱。”有的说:“我们要关心体贴父母,并试着主动接近父母。生活中难免与父母有一定的摩擦,当意见有分歧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有的说:“我们要珍惜自己和同学相处的每分每秒,不要因为自己的鲁莽和任性给对方造成伤害。”„„

一份倡议书很快写成,我让大家课后在上面签名。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在心中培植感恩的思想吧,因为只有心存感恩,我们才能够拥有快乐,才能够享受到美好的人生!让我们共唱《感恩的心》。感恩,我们在行动!感恩,我们一定要行动!”

教室里已唱起《感恩的心》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一缕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暖洋洋的。我不禁陶醉在这诗情画意之中。伴着悦耳的歌声,我环顾教室,几十双明亮的眼睛正对着我微笑。

三 案例分析及对策

(一)认知---识恩是基础

通过开展班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如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收听感恩新闻等到一系列活动,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提高对感恩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知恩是内化 通过反思在自己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还可以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母亲》等歌曲,诗歌朗诵《父母爱》、《爱》等,排练课本剧《爱在我们身边》等活动,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三)实践---施恩是途径

通过与家长联合,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感恩行为发生的环境。如要求学生写完家庭作业主动递给父母检查;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劳累时,端上一杯热茶;在他们失落时,说上一句安慰的话语,父母要给孩子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老师也要多表扬体悟父母哺育和培养之恩的学生。这样的教育会迎来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教育活动,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恩人、回馈社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

有了关爱和感恩的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温馨和美丽。

第四篇: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计算工具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桥口区安徽街小学

赵静

在《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有一些对计算工具的了解。于是,我把此节课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阶段:

(一)导入

同学们,咱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那从古至今,人类都有哪些计算的工具呢?它们发展的进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板书: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

我问道: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积极的汇报自己了解的内容,但知识还远不止这些,于是我又说道: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老师也搜集制作了一个网页,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去了解计算工具。学生立刻来了兴趣,4人一组在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浏览,查找有关资料,还不时的做下了记录。过了约十分钟,我又进一步追问:同学们,通过在网上学习,你又对计算工具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进一步结合网页内容进行汇报,我则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第二部分:了解应用阶段: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你会使用计算器吗?学生一听介绍计算器,自己十分熟悉,立刻兴趣盎然的介绍起来。之后,就该进行相应的计算了。我没有自己去出题,而是说道:哪位同学出一题大家帮忙算一算?两题过后,我发现学生基本题掌握的还不错,怎样深入的练习呢?于是我灵机一动,神秘的对同学们说道: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闯关游戏好不好?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游戏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

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3、遇到困难可使用求助热线进行帮助。同学们认真的听着规则,生怕落下点什么„„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阶段:

在最后,我们一起进行了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从老师制作的网页中继续去了解,或者从互联网中查找资料进行下载,我们来办一个相关的展览。教学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按照预先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往往造成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

《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并培养一种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获取知识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来源于教师和书本:教师讲什么,书本中教什么,学生就接受到什么。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在本节教学的第一部分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报,之后根据自身情况继续查阅的环节。这种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太多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

在这一过程之中,网络的信息量大、选择性强等特点体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知识的容量,并且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自身差异,彻底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地位,掌握学习的绝对主动权,自己驾驭学习的进程,与此同时也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探索实践转变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先由教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按键功能,在逐步的通过一道一道的题目计算来巩固。然而,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环境注定,学生已不再是、也绝不可能是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

而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 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使用计算器的经验,就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在游戏的进程中去解决计算器使用的一些重点,如:按顺序的两步计算、不按顺序的两步计算等,并在其中贯穿所谓的“求助热线”,加强对有困难学生的引导。

整个探究实践活动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的态度始终是积极主动的,知识在自主的运用,其思维也在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被深化。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已不是指令性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是“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在教学中,“通过网页搜集整理资料”和计算机设计“闯关游戏”这两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价值,特别是后一环节,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加强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的同时,学生将主动承担任务,如:读题、计算、键盘输入等,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可贵的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成功的体验。

总之,网络化的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 师的中心地位;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成功的体验。

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其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为学生积极创设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朝着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建立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努力!

第五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体育技术

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再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所学体育技术的特点设置一些问题,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主动寻求问题答案,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动技术,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方法。

比如:在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教学中,我先问学生,怎样才能投得远?学生都说要力气用的大,但在尝试中发现还于高度有关,解决了高度与用力大的问题后,顾老师又问学生,怎样才能让你在投掷时用到最大的力,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得出了要用上手指、手腕、上肢、腰腹、下肢的力量,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地方的力量都用上呢?”我做了一个示范:坐在垫子上,将球掷出,学生看了似乎都懂了,他们开始将各个用力部位进行分解练习。有的练用手指手腕将球掷出、有的坐在垫子上将球掷出、有的跪在垫子上将球掷出、还有的干脆躺着将球掷出,最后,老师按照从下肢到上肢顺序,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最后学生的用力顺序正确了、方向正确了、投的更远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智能水平等)特点创设问题,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把运动技术的学习内化为自我需要,让学生体验探究,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师生的教与学更加有效。

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