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中国近代史 总结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10-910977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5 10:11: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 总结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

中国近代史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更是一个混乱的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时期里当然出现了许多英雄。他们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有时我会常常在想一个题外话“到底是时代需要他们,还是他们需要时代”在我的思想中近代是一个令我感到沉重的时期。让我总想着无数人的死亡,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了今天。

我想首先说几个人物:

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17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广州成为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但是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洪秀全: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洪秀全作为金田起义的带头人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两次建立领导核心。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 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他尚致力确立天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力图建立起一个符合其阐释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的新型社会。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但是由于指挥失误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腐败严重等问题使其失败了。

孙中山1905年时大总统。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 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以上三人算是我看来的代表吧!下面是我对中国近现代的简要概括: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表面上是因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使得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了,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接着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曾国藩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的运动。提出了(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军(3)创办新式学堂。的眼界变得开阔。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从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带来了新的认识。失败是因为(1)具有封建性。(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管理具有腐朽性。

戊戌维新运动:为了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内,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

让人们知道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周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发生的条件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形成,骨干力量出现。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意义在于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乱了阵脚。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 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盱眙阿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探求新的出路。

五四运动:发生的条件是:新的社会力量在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特点在于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12日凌晨,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抗日战争:使得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巨大的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与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同时积累了经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 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总结

一)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魏源 :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林则徐

:1839 年 6 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

1、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

4、中国海关税应于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

火烧圆明园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争

《天津条约》 :1858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定《天津条约》.内容如下: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 10 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 200 万两白银 ,赔偿英商损失 200 万两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是 1860 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

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近代沙俄共侵略中国领土约 150 多万平方千米,其中:

1858 年《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多 60 万平方千米; 1860 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40 万平方千米; 1860 年,1864 年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千米; 1881 年,《伊犁条约》中国西北部 7 万多平方米。

(二)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衰

金田起义:1851 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农民起义,从此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拉开序幕。

洪秀全 :

天京变乱: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军事上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原因:主要原因是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弱,腐朽思想日

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经过:韦杀杨;洪杀韦;石出走 影响

(1)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2)清军乘机反扑,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1853 年冬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三)洋务运动: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总理衙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四)民族危急的加深

1.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的战役。冯子材

台湾行省的建立:1885 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 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省第一任巡抚。

2.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分别是驾驶致远舰和经远舰的邓世昌和林永升。

《马关条约》: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 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为偿付赔款,清政 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

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

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

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

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

合军队,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

《辛丑条约》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 9.8 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

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五)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康有为:1895 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天演论》《天演论》是清末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最著名的译作

2.百日维新:1898 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六)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同盟会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到 1905 年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为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于 1905 年 8 月 20 日在日本东京成立。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1911 年(农历辛亥年)10 月 10 日在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七)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白话文: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新文化运动时

期,胡适首次提出推广用白话文,著有《文学改良刍议》,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相应。狂

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作者鲁迅。

2.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意第一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八)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2.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 1924 年至 1927 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动用军队、武装流氓屠杀中共党员和共产党领导的工 会等组织,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九)国共对峙的十年

1.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 1927 年 8 月 1 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革命根据地: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

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1934 年 10 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2.日本侵占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1935 年的 12 月 9 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 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张扬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理训斥。他们于 12 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西

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十)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八一三事变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大屠杀: 1937 至 1945 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 1937 年 12 月 13 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2.国共合作抗日

正面战场:抗日正面战场主要包括三场大的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其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正面战场第一次胜利,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胜利。

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3.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1945 年 8 月 15 日抗战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 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

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

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 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

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抗战胜利的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

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

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

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

抗战初期,中共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全国性的统一战线,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 因。

(十一)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1945 年 8 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为

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

协定》。然而,国民政府派出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侵占区后,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

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

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竟然不顾全国人民和平、民主的要求,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中国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争取最后的和平,民主,同国民党反动派又展开了伟大的解放战争。

2.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3.国民党政府覆灭:人 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 20 多年的统治结 束。

第三篇:高考中国近代史总结

晚清时期

时代特征

1、政治上

(1)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沦丧。

(2)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发展现代化的阻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2、经济上

(1)列强通过武力获得特权,并依此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冲击着中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甲午战争后,更是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这些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以及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中国产生新的经济成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3、思想文化上

(1)从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到维新思想、民主共和的传播,从学“器物”发展到学“制度变革”,这是晚清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2)先进中国人将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结合,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现代化的进程。

4、社会生活:西方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影响中国,在衣食住行、交通运输、社会观念、大众传媒等领域出现了中西并存、中西融合的趋势。

知识梳理

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掌握好每次战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

二、政治上:民主化的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减轻现代化阻力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

影响: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廷统治的崩溃,减轻了发展现代化的阻力;

客观上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2.戊戌变法(1895年~1895年)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渐壮大;

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维新思想的传播。

影响: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标志着中国开始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促使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3.辛亥革命(1911年)

背景:经济上,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坚持专制独裁,预备立宪的骗局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

思想上,三民主义等革命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过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颁布《中华民

中国近代史突破 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

影响: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思想文化上,扩大了自由、平等思想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革新和社会风俗的变化。

三、经济上:工业化

1.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条件

两次鸦片战争

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困苦;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阶层;

中西文化的碰撞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2.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开启中国工业化进程 主要内容:创办军用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和建设近代海军 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洋务派为培养人才兴办近代教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未能使中国实行富强,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条件:外国资本的入侵逐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收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

4.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扩大了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提出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影响: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阶级基础;

促进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政治层面。

四、文化史

(一)新思潮——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从此,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和国家独立自强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西学广泛传播,刺激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质: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

评价:积极——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

中国近代史突破

洋务派组织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

局限性——对西学的认识停留在学习器物层面,由于 的局限性,无法在制度上有所超越。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思潮

2、康梁维新思潮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注意个人的思想主张)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四)民主共和思潮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影响:民主共和思想逐渐取代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指导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晚清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在中国传播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2.中国有有识之士的倡导,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逐渐中国化。3.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兴建,近代文明通商口岸向内地辐射。

(二)表现

社会生活(服饰)

特点:既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社会习俗(断发、放足)

特点:都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交通、通讯事业(铁路、轮船航运、电报)

影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带动闭塞地区经济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推动中国近代化;

改变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促进信息的传播,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使异地传输更加快捷,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大众传媒(近代报刊、电影)

(三)影响

1.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

2.政治上,有利于政治民主斗争的开展,促进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发展;

3.思想上,有利于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粹,又日趋顺应时代的变革。

重难点突破

1、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

(1)近代化的含义和标志:中国的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表现,其核心是工业化,另外还包含了思想自由化等。

(2)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的。现代化意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①初步发展阶段(1840年~1919年):这一阶段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集中在向西方学习,并试图运用西方模式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是进行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其次是学习西方“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次是学习西方的“精神”的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突破 ②曲折发展阶段(1919年~1949年):学习苏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摆脱帝国主义侵略;第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个阶段的曲折性主要表现在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民主党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是中国最终实行现代化的主要时期。③现代化与社会主义阶段(1949年至今),将现代化意识与社会主义事业统一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向苏联学习,建设新中国,经过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三大改造,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80年代以来,中国更是坚定不移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到今天已取得辉煌成就。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

(1)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深化。由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守旧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趋近。(2)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

(3)实质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中华文化特色。(4)有利于传统落后因素的消除,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 时代特征

1、政治上: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转型。它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并且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使中国朝着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表面上资产阶级已经打造了一座现代化的上层建筑,但由于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滞后,最终导致了袁世凯复辟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民主共和发生质变,人民没能真正享有宪政下的民主权力。

2、经济上:虽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仍然严重滞后,但不断积聚着向现代化变革的能量。民国政府积极倡导“振兴实业”,民间也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1914年~1919年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广泛传播,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仍根深蒂固。一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上的补课。然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

知识梳理

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启动和异化

1、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了责任内阁制;确认了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民主、平等的原则;明确提出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

(2)思想渊源:受到法国“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启蒙思想的影响。(3)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民国政府成立后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等陋习;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等礼仪。这些变革显示出平等、自由文明的新风。

3、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化——北洋军阀统治

1912年袁世凯废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1915年废除共和制,复辟帝制。孙中山等人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力争再造共和。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北洋

中国近代史突破 军阀混战时期,政治民主化进程受到阻碍。

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自由发展

1、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原因: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增加了对中国商品的采购。②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③北洋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倡导使用国货。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激发了他们兴办实业的热情。⑤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⑦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逐渐形成。

(2)影响:①使民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一步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②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④促进了工人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⑤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进程。

2、思想文化理想化与自由化——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加剧。②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复辟帝制做准备。③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⑤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政治革命的局限性和思想革命的重要性。

(2)实质:延续了救亡图存的主题,是一场资产阶级反专制、要求民主科学的思想文化运动。

(3)影响:①宣扬了民主科学思想,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等级思想和纲要礼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场影响巨大的民主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④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⑤一些新文化倡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非理性的态度。

三、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抉择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①原因: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队伍逐渐壮大;中国各阶层的救国主张纷纷失败。②概括: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和《庶民的胜利》鼓吹无产阶级革命,宣扬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背景:①国内:北洋政府的腐败统治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觉醒。②国际: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加剧;十月革命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意识;巴黎矛盾加剧;十月革命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意识;巴黎和会牺牲中国利益,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

(2)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进步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其文化启蒙作用极大地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创造条件。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中国近代史突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国后期的现代化历程

时代特征 1.政治上:①从民国党通过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②1937~1945年是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③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既不能联合共产党共建现代化事业,又不能制订一个符合大多数民众利益的建国方案。④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最终共产党获胜,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经济上:①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处于被扭曲的状态。②中国被完全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处在这个体系的边缘地位。中国的现代工业是以沿海通商口岸城市为中心的布局,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比较少,它们只能在外资企业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③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现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国共全面内战,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又使社会和人民继续处于**不安之中,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又一次遭受打击。

3.文化上: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知识整理

一、内战与危机 1.武装起义

⑴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事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⑵秋收起义:

①背景: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决定发动起义。②爆发: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③结果: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2.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⑴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⑵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3.红军长征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⑵过程(略)

⑶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4.遵义会议

⑴内容:纠正“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中国近代史突破 ⑵意义: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二、抗日战争

1.防御阶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南京国民政府的四次会战:淞沪、太原、徐州、武汉 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战 2.相持阶段

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1940年的百团大战 3.反攻阶段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原子弹轰炸,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对日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4.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战与和的变奏 1.国共重庆谈判

⑴时间:从1945年8月28日到1945年10月10日。⑵结果: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立了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军队国家化问题和解放区政权问题未能达成一致。2.政治协商会议

⑴时间:1946年1月。

⑵结果:各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经过激烈讨论,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四、国共全面内战 1.全面内战的烽火

⑴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1946年6月~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⑵国民党的重点军事进攻(1947年2月~1947年6月):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⑶国共两党进攻守态势的转换(1947年6月~1948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⑷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国共展开战略决战,中共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⑸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意义

⑴标志着中国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终结,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⑵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五、民国后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继续发展(1928年~1936年)国家的统一、国民政府的政策,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2.挫折(1937年~1949年)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的压制、美国的经济掠夺

六、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背景

中国近代史突破 ⑴时代需要:近代以来救国图强的探索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

⑵阶段基础:中国资本主义⑶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⑷国际条件:俄共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持。

⑸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2.形成发展

⑴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段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等问题。

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撰写《中共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⑶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⑷国共全面内战时期: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⑸过度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提出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等理论。

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文章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3.评论

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⑵是中共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⑷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重难点突破 1.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三大伟人、三大理论

⑴三次巨变:①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②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③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⑵三大伟人:①孙中山。②毛泽东.③邓小平。

⑶三大理论:①三民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⑴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

①背景:1927年国民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展的一系列城市武装起义均告失败。②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③意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⑵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①背景: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②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③意义:开辟了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的准备。

⑶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①背景: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②内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③意义: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突破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 历史总结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P44-46)

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承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时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还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教训:

太平天国一起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P49)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P72-74)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地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P98-99)历史意义: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第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历史局限: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第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5.在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P134)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6、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P155-156)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7.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P257)

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地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8、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P199-200)第一,完成民族革命的遗留任务。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9、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见六个为什么讲义)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五、论述题(1题,16分)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三:一是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三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及其历史启示。(P91-95)

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两种基本的选择,两种中国之命运: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历史启示:这个。我今天非常愚蠢地跑上去问老师,这个答案书上没的。老师说这个是你自己的启示呀!--然后我灰溜溜地走了。被一男一女嘲笑了。。。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P204-207)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总结

作为一个处在冲刺阶段的考研人来说,你的复习必须已经进行至少两轮了,对于一些知识点必须信手拈来。例如今天要总结的这个近代史的一些重大事件,大家必须掌握。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得分。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开放五个沿海口岸通商。

1844年,美国和法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后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对英赔款白银400万两,对法赔款白银200万两。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对英赔款白银400万两,对法赔款白银200万两。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对英赔款白银850万两,对法赔款白银820万两,俄国以“居中调停”为名分三次侵占中国土地150多万平方公里。

群众及政府的反抗斗争

1840年——1917年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7年——1937年

1917年,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但利用西南军阀与北京北洋军阀政府的矛盾未能成功。护法运动1918年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抗战全面打响。

1937年——1949年

1938年3月16日-4月15日,台儿庄战役,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

中国近代史 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