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理学实验总结
生理学总结
本学期,我上了九次生理学实验课。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基本的人体解剖特征,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
第一次课,我们做了ABO血型测定。我们了解了ABO血型系统和抗体抗原的知识。从一开始的不敢扎到扎破。第二次课,我们观看了两个视频,分别是从腹部和背部解剖人,介绍了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及特点,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脂肪是微黄色的,胃上附着着脂肪网状囊,可以保护器官不受太大冲击。而且做实验的人精湛的技术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第三次课和第四次课,我们做了蟾蜍腓肠肌标本。看视频时,觉得做起来很简单,剥皮什么的都很快就可以完成。实际做的时候,发现首先剪断胸骨就很难,而且剥皮也很难,筋膜和肌肉有时也很难分清去,分离神经的时候还要扒开肌肉。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生理实验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最后我没有做成功,因为没有及时用任氏液保持神经、肌肉的活性,用锌铜弓刺激神经时,肌肉没有反应。我还学习了单收缩和完全收缩的区别,强直收缩等。第五次课时,我们做了蛙心提前收缩与代偿间隙的实验,这次蛙心是没有离体的,我们做得比较好。第六次实验,我做了离体蛙心灌流,插管很不容易插入,最后做的是仿真。第七次实验,我们测量了人的心电图,了解了自己的心率。第八次课,我们做了一只哺乳动物——兔,它比我想象的大很多,体温度比较高。静脉注射麻醉剂很艰难,兔子挣扎地很厉害。我们忘记在做动脉插管之前夹上止血钳,导致了大出血,溅了同学一身。第九次课,仿真实验。
我觉得生理学实验难度适中,动手较多,很有意思,希望以后自己能更好地完成这类实验。
第二篇:动物生理学实验期末复习总结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且其离体组织器官的生活条件较为简单,易于掌握,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肌肉收缩特点。
双毁髓成功的标志: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动物的后肢突然蹬直,而后瘫软如棉,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毁髓
任氏液是0.65%的生理盐水。
制备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应包括:连有坐骨神经的脊椎、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四部分。
直流电刺激可兴奋细胞时之所以使细胞产生兴奋,从根本上讲是电刺激改变了细胞原来膜内外之间的电位差。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如果刺激使膜电位差值减小,即去极化,细胞则兴奋;如果使膜电位差值增大(超级化),细胞则兴奋性降低(抑制)。因此在细胞膜外使用直流电刺激细胞,通电时兴奋只发生在负极,正极的兴奋性下降,在持续通电期间不形成刺激;断电时产生反向电流,兴奋只发生在正极;通电的刺激强度大于断电。
实验步骤:
1、破坏脑和脊髓 将头部抬起,在离吻端约1.5cm 处的背部皮肤会形成V 形皱褶,V 形皱褶中心的皮肤下方为枕骨大孔。
2、剪去躯干上部及内脏,分离后肢。
3、剥皮。
4、分离两腿。
5、分离坐骨神经。
从肱二头肌和半膜肌中间分离坐骨神经,剪断细小神经。
6、分离腓肠肌。
7、分离股骨。
刮净股骨上的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8、分离膝关节以下部分。
9、检查标本兴奋性。
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椎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再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将其两级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
注意事项:
1、双毁髓时应注意使蟾蜍头部前俯,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实验者眼内,如被射入,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
2、尽量减少神经与金属器械及污染物接触。(?)金属因为有电子的移动会刺激神经。
3、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神经。
4、分离神经时一定要将周围组织剥离干净。
5、要常用任氏液浸润标本,防止干燥,勿用清水冲洗。
6、分离肌肉时要按层进行,不要乱剪。
思考题:
为何锌铜弓刺激神经会引起肌肉收缩?
锌铜弓在溶液中沾湿以后,锌的表面电离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而铜的表明电离出负离子,里面形成正离子。当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电流便沿着锌片→活组织→铜片的方向流动而产生刺激效应。所以锌相当于正极,而铜相当于负极发挥刺激作用。当断开时,则发生相反的效应。
实验二 刺激强度与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实验目的:
1、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记录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基本原理非常重要!!
阈强度/阈值/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反应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阈下刺激: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阈上刺激: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最适刺激: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名词解释!!)
单收缩: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一般经过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时期。
从刺激开始到收缩开始这一段无明显外部表现的时间,即为潜伏期。这是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以及兴奋-收缩耦联所耗费的时间。
由潜伏期末到肌肉开始收缩到收缩达到高峰,是肌肉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的时间,曲线较陡,称为收缩期。
从收缩高峰开始,曲线较缓慢地下降至基线,是长度或张力恢复过程,称为舒张期。
受到连续单刺激时,肌肉能够发生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
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内,各收缩不能分开,肌肉维持稳定的收缩状态。
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即收缩的总和;但如果第二个刺激在第一个收缩反应的不应期内,则第二个刺激不产生收缩反应。
实验步骤: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将标本置于屏蔽盒内,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结扎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此连线不宜太紧或太松,并应与桌面垂直。
3、连接装置和计算机采集系统;
4、刺激观察。
①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幅度的影响
1)刺激方式用单刺激,刺激强度初始值设为0.01-0.05V,增量0.005V,然后采样;
2)将刺激强度逐步增大,记录阈刺激和最适刺激强度数值。②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形式的影响
1)选用单刺激,用刚能引起最大收缩的刺激强度采样,刺激间隔时间大于肌肉收缩时程,记录肌肉的单收缩张力曲线;
2)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变化,记录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时的刺激频率。
注意事项:
1.分离坐骨神经时,避免过度牵拉神经,绝对不允许用手或镊子夹神经。2.股骨要牢固地固定在肌槽的小孔中。
3.坐骨神经要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紧密接触,但不要损伤神经。4.防止神经、肌肉标本干燥,需经常在神经和肌肉上以任氏液润湿。
5.长时间刺激标本可能使骨骼肌的收缩能力下降,因此每个步骤后应让肌肉休息片刻。6.把腓肠肌悬挂在换能器上的棉线应松紧适中,不要过长,并和换能器平面保持垂直。7.实验的采样速度较快,为避免过度消耗硬盘和内存,不要长时间记录。
实验三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神经干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
分离蟾蜍的坐骨神经,细胞外记录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和双相复合动作电位; 测定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的传导速度 神经兴奋不应期的观察
神经细胞(纤维)在受到有效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后,产生了动作电位,即兴奋,它是“全或无”的;
神经干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许多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综合成的复合性的电位变化,其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神经纤维是“全或无”的但神经干不是,因为神经干是有很多的神经纤维组成的)
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复合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神经每兴奋一次及其在兴奋以后的恢复过程中,其兴奋性都要经历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其全过程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4个时期。
为了测定神经发生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的变化,首先给神经施加一个条件性刺激(S1)引起神经兴奋,然后在前一兴奋及其恢复过程的不同时期再施加一个测试性刺激(S2),检查神经的兴奋阈值以及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幅值,以判定神经兴奋性的变化。
如果两引导电极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干表面,当神经干一端兴奋后,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处,可以记录到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如果两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组织有损伤,兴奋波只通过第一个引导电极,不能传导至第二个引导电极,则只能记录到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单相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一定的速度。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其传导速度各不相同,取决于其直径、环境温度等。
测定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距离(d)与通过这些距离所需的时间(t),即可根据 V = d / t 求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m/s)。刺激伪迹(Stimulus artifact): 是刺激电流通过导电介质扩散至两引导电极而形成的电位差信号。
测量刺激伪迹到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求出t2t1)。
在同样的刺激强度下,缩短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当第二个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开始降低时,说明第二个刺激落入第一次兴奋的相对不应期,此时两刺激的间隔时间为t1。继续缩短两刺激的时间间隔,当第二个动作电位完全消失,表明此时第二个刺激开始落入第一次兴奋后的绝对不应期,此时两刺激的间隔时间为t2,即为该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t1减去t2的差值,则为该神经干的相对不应期。
实验步骤:
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
①记录随刺激强度增强而改变的双相复合动作电位(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②测量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③不应期观察,用刚能使神经干产生最大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 ④观察单相动作电位 实验四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
了解反射弧的组成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称反射时。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脊蟾蜍-半毁髓)
实验步骤:
标本制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从蛙背侧捏住腹部脊柱,右手用剪刀伸入蛙口中,在鼓膜的后面剪去头部,即为脊蟾蜍。
用蛙嘴夹夹住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实验项目:
1、反射时的测定:将蟾蜍一侧后肢的最长趾趾尖浸入盛有0.1%硫酸溶液的平皿内(深入的范围一致),立即记下时间(秒),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重复测定3次。再以0.3%、0.5%硫酸溶液测定同一侧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2、搔扒反射: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反射时。
3、破坏皮肤感受器: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除(剥除干净!),1%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以上各步反应后,清水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纱布擦干。
4、阻断坐骨神经: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部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并在神经干下放一小块浸蜡纸片。再将动物悬挂在支架上。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用浸泡过2%普鲁卡因麻醉剂的棉条压在神经干下面(在浸蜡纸片上,以免麻醉剂渗透至周围组织)。每隔15秒,用硫酸刺激右侧趾端皮肤,记录加药至屈反射消失的时间。
5、破坏中枢:捣毁脊髓,硫酸刺激观察有无屈肌反射。
注意事项:
制备脊蛙时,颅脑离断的部位要适当,太高因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可能出现自主活动,太低又可能影响反射的产生。
用硫酸溶液或浸有硫酸的纸片处理蛙的皮肤后,应迅速用自来水清洗,以清除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浸入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泡范围也应一致,切勿浸入太多。
实验五 视野的测定;毁鸽一侧半规管效应 视野测定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由于受面部结构和各类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的影响,在同一光照条件下,正常人的视野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小,颞侧与下方视野较大。
实验步骤:
(1)弧架水平。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节高低,使眼与弧架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注视弧架的中心点。检查者持白色视标,沿弧架内面从外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看到时记下度数;再将白色视标从中央向外周边移动,当看不到时再记下度数。求两次度数的平均值,并在视野图纸相应的方位和度数上点出。
(2)将弧架转动45度角,重复上述操作,共4次,得出8个点。将视野图纸上的这8个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出大致的白色视野图。
(3)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受试者最好背对光源,且上下左右光照亮度要一致。
2、测定视野过程中,受试者被测眼应始终凝视弧架中心点,眼球不能移动。
3、测试时,视标移动速度要慢。
4、实验过程中可让受试者稍作休息,以免眼睛疲劳而影响结果。
家鸽一侧半规管损毁效应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毁坏鸽一侧半规管后行为的改变,掌握半规管的功能。
实验步骤:
1、将鸽子用纱布包好
2、剪去头部羽毛,在顶部切开皮肤,用手术刀将皮肤分向两侧,可见两块肌肉附着于颅骨上。
3、用手术刀小心从肌肉附着处紧贴颅骨将肌肉往下刮(不应将肌肉切断),暴露其下的颅骨。
4、小心将骨膜刮干净,用棉花吸去渗出的血液,在颅骨下隐约可见半规管。用刺蛙针穿过颅骨小心将半规管刺破(不要刺得太深,以免损伤其它的脑组织)。
5、将头皮缝合,待动物清醒后,观察其在静止时的姿势以及行走和飞翔时的状态,注意与正常各自加以比较。如果将鸽子的眼睛蒙上,现象会更明显。(手术中尽量避免出血。如果出血,可用棉花或止血海绵压迫止血)
半规管的作用是维持姿势和平衡,当毁坏鸽子左侧的半规管后,鸽子会逆时针方向向左歪斜行走,当飞行时会逆时针方向飞行,并且身体朝左歪。
实验六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心音听诊;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正常参考值(在我国平原地带)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儿童:
110~160g/L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则为贫血。
掌握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血红蛋白本身的色泽,常随所结合氧量的多少而变化,不宜比色。但在一定量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经少量盐酸作用,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呈现较稳定的棕色。用水稀释后与标准色比较,从而测定出血红蛋白的含量。
血红蛋白计包括:标准比色架、血红蛋白稀释管和血红蛋白吸管。此外还有搅拌用的玻璃棒和添加蒸馏水的滴管。(5个东西!)
实验步骤:
1、用滴管将0.1mol/L盐酸加入血红蛋白稀释管中至刻度“10%”或“2”处。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刻度20mm3处(0.02mL),拭净外壁,将血液立即吹入血红蛋白稀释管的盐酸中。反复吸吹,使血红蛋白吸管中血液全部进入盐酸液中(避免起气泡)。混匀,静置10min。
3、将血红蛋白稀释管插入标准比色架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使无刻度的两侧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便于透光和比色。
4、用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使液体颜色变浅,边加边混匀并与标准比色板比较,至二者颜色相同止。
5、读出测定管内液体凹面最低处所在克数,即为每100mL血液中含血红蛋白的克数。另一面刻度表示百分率,可参照血红蛋白计的说明换成克数以核对读数。
注意事项:
1、滴加蒸馏水时,宜逐滴加入,搅拌均匀。
2、比色应在自然光下进行,避免在阴暗或有色灯光下比色。
人的心音听诊
实验目的: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一般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42s),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音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实验步骤:
1.受试者安静端坐,胸部裸露。
2.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端紧贴于受试者胸部皮肤上,依次由左房室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右房室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是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血管音:
当外压大于收缩压时:血管被压闭,无血流,无血管音; 当外压小于收缩压而大于舒张压时:血管时断时续,出现血管音; 当外压小于舒张压时:血流通畅,无血管音。
正常人的血压
收缩压:90毫米~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0毫米~90毫米汞柱。
血压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老年人血压比正常人血压偏高。
实验步骤:
1.受试者脱左臂衣袖,静坐5min。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3.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方约3cm处,松紧应适宜。受试者手掌向上平放于台上,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4.在肘窝部找到动脉搏动处,左手持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其上。注意:不可用力下压。5.听取血管音变化。右手持打气球,向压脉带打气加压,此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20mmHg,然后扭松打气球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然后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反复听取声音变化2~3次。
6.测量动脉血压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在徐徐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记下测定数值后,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测2~3次,每次间隔2~3min。
注意事项:
1.测压时室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戴听诊器时,务使耳具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端向前。3.压脉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一水平。
4.重复测压时,须将压脉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而后再加压测量。5.切勿将听诊器放入袖带内。
6.开始打气时打开水银柱根部的开关,使用完毕后应关上开关,以免水银溢漏。
实验七 离体蛙心灌流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观察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故离体的蛙心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产生节律性收缩。离体心脏的自动节律性活动依赖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所以改变灌流的成分,即可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
心肌的舒缩活动是由Ca2+触发的,而心肌细胞舒缩活动所需的钙主要依赖于细胞外液。
5%NaCl溶液:
[Na+]o↑→Na+内流↑→ Na+-Ca2+交换↑ → [Ca2+]i↓
→兴奋—收缩耦联↓ →收缩力↓。
2%CaCl2溶液:
[Ca2+]o ↑ → Ca2+内流↑ → [Ca2+]i↑ →兴奋—收缩耦联↑
→收缩力↑。
舒张期Ca2+与肌钙蛋白不完全解离,舒张不完全,表现为基线上移产生Ca2+强直。
1%KCl溶液
[K+]o ↑ → Ca2+内流↓→ 收缩力↓。
K+与Ca2+在心肌细胞膜上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实验步骤:
一、离体蟾蜍心脏制备
1.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
2.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3.蛙心插管
• 右主动脉结扎。
• 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打一松结;在左主动脉下再穿一线,在距离主动脉干0.5cm处结扎。
• 在左主动脉近根部剪口,将蛙心插管(盛有2~3cm高度的任氏液,内加入1滴肝素溶液)插入心室内。
• 插管插入心室标志: 见血液涌入插管内,并随心跳上下波动。4.将松结线扎紧,并固定在插管的侧管上。
5.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
6.用任氏液反复换洗心室内余血,直至蛙心套管内无血液残留。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1.5~2cm即可进行实验。
二、连接实验装置
1.用试管夹将蛙心套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2.将与张力换能器有连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在心尖肌肉上。张力换能器固定在铁架台上,调节线的松紧并使其垂直。
3.张力换能器与计算机生理机能实验系统的通道1输入端口相连。
三、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心搏曲线
2、离子和药物的影响
注意事项:
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纪录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的一致。插套管时要特别小心,应逐渐试探插入,以免损伤心肌。随时滴加任氏液于心脏表面使之保持湿润;
如果其深度和位置合适,则套管中的液面随心脏的跳动而上升和下降。须待心跳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下一实验项目。
实验八 肾上腺摘除小鼠的观察
实验目的:学习和研究摘除小白鼠肾上腺造成内分泌功能缺损对机体水盐代谢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分泌的激素为维持机体生命和正常的物质代谢所必需。肾上腺皮质释放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少量性激素。髓质分泌的激素与交感神经功能类似,摘除后并不影响生命。糖皮质激素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调节,并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盐皮质激素则参与水盐代谢的调节。故摘除两侧肾上腺后,皮质功能失调现象迅速出现,表现出食欲下降、低血压、肌无力和肾衰竭等,同时也表现出抗炎症、抗过敏能力下降及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下降。实验步骤:
1、小鼠用浸有乙醚的棉球将其麻醉,勿麻醉过深;
2、俯卧固定于解剖台上;
3、最后肋骨至骨盆区之间背部剪去被毛,用酒精擦拭;
4、从最后胸椎处向后沿背部正中线切开皮肤1.0~2.0 cm,在一侧背最长肌外缘分离肌肉,剪开腹腔,扩创,略将肝脏前推,暴露脂肪囊,找到暗红色肾脏,在肾脏的前方即可找到由脂肪组织包埋的粉色半个大米粒大小的肾上腺,用小镊子轻轻摘除肾上腺(与肾脏之间的血管和组织可用镊子夹住片刻)。然后将皮肤切口向另一侧牵拉,用同样的方法摘除另一侧肾上腺。最后缝合肌层和皮肤,缝合后用酒精擦拭消毒。注意:勿伤腹腔膜及脏器。
5、最后缝合肌层和皮肤。
6、实验观察: 应激反应:游泳。
按组将实验、对照组投入冰水,比较各组动物的游泳姿势与速度。动物下沉后立即捞出,待其恢复放笼中观察饮水。饮水和盐水量。
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而保留水,并排泄钾。它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所以摘除肾上腺后小鼠肾小管重吸收钠会减少,理论上应该是饮盐水更多。
实验九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相对稳定,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各种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而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反射即减压反射。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药物能通过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通过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erine,NE)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1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迷走神经兴奋通过其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升高,其机制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导致颈动脉窦血压下降,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冲动减少,经窦神经上传中枢的冲动减少,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心血管中枢活动发生改变,表现为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兴奋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从而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而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结果导致血压升高。
两侧心迷走神经对心脏不同部位的支配有所侧重。一般说,右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因而对心率影响较大;左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所以对房室传导的影响较大。在实验中,刺激兔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心脏活动受抑制,心搏减慢甚至停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迅速下降。如长时间刺激迷走神经还可出现“迷走脱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窦房结活动停止,对心室内起搏点的超速抑制解除,心室内起搏点发放冲动,心脏以较慢节律恢复跳动;或由于血压下降,降压反射减弱,心交感神经中枢活动增强;以及长时间迷走神经兴奋,加强了心室对交感神经的敏感性,引起心脏复跳。刺激左侧心迷走神经外周端也可以使血压下降,但主要是由于减慢房室间兴奋传到而使心率减慢,进而使血压下降。故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出现的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均不如刺激右侧时明显。
兔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冲动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
迷走神经为传出神经 刺激迷走神经的外周端会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变慢。
减压神经为传入神经 刺激减压神经的外周端对血压和心率没有影响;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会引起血压降低。
在动物生理实验中,在相同的刺激频率下,刺激减压神经引起血压降低的时间短于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压降低的时间。(因为神经传导过程中有损失?)
实验基本程序:
麻醉-气管插管-颈部神经分离术-动脉插管术-连接实验装置-实验观察
实验步骤:
1、家兔称重,按5 ml/kg体重由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药名乌拉坦)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四肢和头。
2、颈部手术,颈正中切口5~7cm左右皮肤,用止血钳钝性分离,暴露气管并穿棉线备用。气管插管,喉头下2-3cm处切一倒T形口,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一侧减压神经(最细)和迷走神经(最粗)和两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
3、动脉插管 用备用的丝线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远心端,动脉夹夹住近心端,在靠近动脉结扎线的近心端用眼科剪作一45度切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结扎固定。
4、全身抗凝,注射肝素溶液,使家兔全身肝素化。
(如果漏液——续灌传导液。先用注射器堵住,再打开开关;用力缓慢、匀力,将血液赶回血管)松开动脉夹:
血液仅倒流少许,且分界面搏动——插管成功 不搏动——血液凝固;未插入血管腔 一直倒流——换能器接点漏液 专人照看
5、实验观察:
1.观察正常血压曲线;
2.夹闭另一侧颈总动脉(未插管的一侧); 3.刺激另一侧减压神经;
4.剪断减压神经,分别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 5.刺激另一侧迷走神经;
6.剪断迷走神经,分别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 7.注射肾上腺素0.2~0.3ml,不能过量; 8.注射乙酰胆碱0.2~0.3ml。
注意事项:
1.一项实验后,须待血压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项实验。
2.随时注意动脉套管的位置,特别是动物挣扎时,避免扭转插管阻塞血流或戳穿血管。3.神经需刺激时才拉出,不要一直由保护电极勾住,防止神经干燥。
实验十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
观察并分析肺的牵张反射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保持有节律的活动,当体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时,由于体内完善的调节机制的作用,呼吸运动将会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改变了的机体代谢的需要。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
实验步骤:
1、家兔称重,按5 ml/kg体重由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四肢和头。
2、用剪毛剪剪掉颈部手术部位的兔毛,颈前正中作6~8cm左右皮肤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离暴露气管。分离气管,并在气管底下穿一根棉线备用。用手术剪在甲状软骨下1cm处剪一“⊥”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3、分离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cm的切口,打开腹腔,小心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暴露剑突软骨和胸骨柄,剪去一段剑突软骨的骨柄,使剑突变游离。提起剑突,可见剑突随膈肌的收缩而自由运动。
5、将缚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住剑突中间部分,线的另一端垂直系于张力换能器上,后者与计算机第1通道插孔相连。
6、启动计算机,进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与处理系统的主界面,选择呼吸实验的呼吸运动调节项,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并记录:(1)正常的呼吸运动曲线;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气管插管的一侧开口与长的橡皮管相连,另一侧用止血钳夹闭。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曲线;
(3)肺牵张反射 于吸气之末,通过气管插管的一侧管注射约20ml空气,并在推注空气的同时,夹闭气管插管的另一侧管。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待呼吸运动恢复后,于呼气之末,用注射器由肺内抽取气体,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4)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5)分别刺激一侧迷走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再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1.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到达肺泡进入气体交换。
2.增大无效腔,减少了肺泡通气量,降低了气体更新率,导致血中二氧化碳增加、氧分压下降。
3.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
迷走神经在呼吸中的作用:
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射)的生理作用,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加速吸气和呼气运动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当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的生理作用被消除,因此呈现出慢而深呼吸运动。
麻醉剂总结:实验四,2%普鲁卡因;实验八,乙醚;实验九、十,20%氨基甲酸乙酯。
缝合方法类型:
1、连续缝合,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2、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3、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4、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5、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6、内翻缝合法。
7、外翻缝合法。
8、减张缝合法。
9、皮内缝合法。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层次对合有关。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不应采用此法。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
第三篇:《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总结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总结
微生物生理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与发生、结构与功能、生长与繁殖、代谢与调等的作用机理节。本课程主要从微生物生理学角度阐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进行情况,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一体,利求反映微生物学最新发展动态及趋势。学生学习该课程,不但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也可为毕业后在农林业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微生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2)学会微生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并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独立科研能力等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3)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有关微生物生理学的一般问题。
改革实验成果:
本着注重实验与理论课的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的方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原则,对原有的实验内容的教学大纲重新修订。针对16学时的课时要求,选取了“CTAB NaCl法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大肠杆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电泳”、“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合成实验”和“酵母菌原始形态观察、细胞壁破碎及其形态观察”四个大实验作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CTAB NaCl法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能够以提取细菌DNA为目的,从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破碎入手,理解原核微生物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使用溶菌酶、碱性物质达到降解细菌肽聚糖等细胞壁物质的目的,进一步使用苯酚-氯仿试剂去除蛋白质,使学生理解如何分离蛋白质与DNA,最后通过借助乙醇沉淀DNA的原理最终获取纯化的DNA。通过实验,使学生不仅理解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组成,通过各种试剂去除不同物质,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其有关的微生物生理学知识。
学生实验报告中的结果:
(2)大肠杆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电泳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从蛋白质角度,理解微生物中一种重要大分子复合物的提取及其有关的检测方法。锻炼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因为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科创研究中,提取蛋白质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该实验的实施,可以使得学生真正熟悉有关蛋白质的初步分离纯化以及鉴定的有关实验步骤及其原理,再有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超声波破碎仪的使用方法、SDS-PAGE的凝胶制备与蛋白电泳等知识。
学生实验报告中的结果:
(3)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合成
通过本实验的开设,着重让学生掌握“酶学鉴定方法”、“酶活调控”等有关微生物生理学知识以及“乳糖操纵子”和“葡萄糖效应”等经典的分子遗传学知识。了解到乳糖是如何调控β-半乳糖苷酶的合成,以及为什么葡萄糖对该酶合成抑制的知识。启发学生对微生物生理学与微生物遗传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增进学生对本课程实验及其理论课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报告中的结果:
(4)酵母菌原始形态观察、细胞壁破碎及其形态观察 通过本实验的开设,使学生在了解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组成。通过蜗牛酶降解酵母菌的细胞壁,让学生体会到真核微生物细胞壁是由葡聚糖等物质组成,进一步通过显微镜的观察,理解真核微生物细胞在没有细胞壁保护的情况下变为圆形,更深入地理解细胞壁的保护细胞以及维持细胞正常生理结构的作用。
学生实验报告中的结果:
第四篇:解剖学与生理学实验总结
解剖学与生理学实验总结
与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课程相对应的,在这学期我们也做了一些解剖生理学的相关实验。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学医的,但这个实验也是要自己动手真的去解剖蟾蜍和家兔。通过对每一个解剖实验的预习,操作,对结果的分析,很好的巩固了生理学繁琐的知识点,这一学期,主要是对蟾蜍的实验,通过对蟾蜍的解剖,学会了对于简单标本的制作,影响骨骼肌的因素,离体蛙心的灌流和对心动周期的观察。通过对蟾蜍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是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不仅是女生男生也如是。其实对于实际操作来讲,难度不是很大,我们组的操作一直都还算顺利,当然也有一些磕磕绊绊,其中比较让我们纠结就是结扎问题,尤其是在进行离体蛙心灌流时,线很容易扎不紧,插管就会容易脱落,然后插管部分又要重新做,每次实验扎线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庆幸的是,没有在蛙心离体之后插管才掉,那样的话整个实验都要重新做了,我们基本上每次实验都只用了一只青蛙。在解剖实验中,对于一些较困难的实验,我们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像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离体蛙心灌流,还有后面的家兔实验,我们在看相关录像的时候,觉得操作也不是很难,但是操作中也需要操作者之间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也因为配合的不是很好,在实验中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了之前对蟾蜍的解剖的基础,在对家兔实验时,对于实际操作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由于两个的身体结构有很大不同,在对于神经的分辨和血管的确定时还是花费了很多时间。
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还记得在第一次实验时,面对蟾蜍,班上的每个人都是满心的惊恐,但在几次试验后,已经完全没有当时的胆小,都很认真的去做实验,去分析。在这个过程,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了解了对于实验的分析,不是简单的罗列结果,而是需要根据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结果,并且通过这些分析,对生理和解剖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就我个人来讲,这样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很深入起到了很大的巩固效果,此次生理学实验对于我来说,更加珍贵的事这个过程,除了学医的学生,应该很少有专业会安排学生进行解剖实验,解剖实验让我了解了更多医学的知识,我觉得这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的。
第五篇:动物生理学实验
• 麻醉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正确选用麻醉药品、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2、密切观察动物麻醉状态及反应,以便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如麻醉较浅,动物出现挣扎或呼吸急促等,需补充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一次补充药量不宜超过原总用药量的五分之一。
4、麻醉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温。
5、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实验时间较长或麻醉深度不理想等情况下,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
6、实验中注意液体的输入量及排出量,维持体液平衡,防止酸中毒及肺水肿的发生。
实验一
血液的组成
[实验原理]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 成。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称为红细胞 压积,又叫红细胞比容。要求与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哪些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释放因子
实验二
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常随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因而不利于比 色,但血红蛋白与稀盐酸作用后,能使亚铁血红素变成不易变色的棕色 的高铁血红蛋白,用水稀释后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 含量。[注意事项]
1.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不可少于10分钟,否则,血红蛋白 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2.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稍多加几滴,随后则不能过快,以 防稀释过头。
3.比色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 响结果。
4.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应注意避免起泡
实验三
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 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凡上层溶液开始微呈淡红色,而极大部分红细胞下沉,称开始溶血或最小 抗力(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凡液体呈均匀红色,管底无红细胞下沉,则称完全溶血或最大抗力(红细 胞的最大抵抗力)[注意事项] 1.小试管要干燥,加血的量要一致,只加一滴。
2.混匀时,轻轻倾倒1~2次,减少机械震动,避免人为溶血。
3.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时应力求准确、无误。
实验四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的测定 [实验原理]
经重力作用,红细胞下降的距离,作为沉降率的指标,简称为血沉。沉降的红细胞上面的血浆柱的高度,即表示红细胞的沉降率。[注意事项]
1.采血后实验应在2小时内完毕,否则血液放置过久,会影 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沉降管应垂直竖立,不能稍有倾斜,不得有气泡和漏血。3.沉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故应在室温18—27℃时测定 为宜。
4.血沉管必须清洁,如内壁不清洁可使血沉显著变慢
实验
ABO血型的鉴定 [实验原理]
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 [注意事项]
1.指端、采血针和尖头滴管务必做好消毒准备。做到一人一针,不能混用。使用过的物品(包括竹签)均应放入污物桶,不得再到采血部位采血。2.消毒部位自然风干后再采血,血液容易聚集成滴,便于取血。取血不宜过少,以免影响观察。
3.采血后要迅速与标准血清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4.在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时,一定要防止将主侧配血和次侧配血搞混了。
实验五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
实验步骤:先结扎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然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结扎 [注意事项]
1.结扎前要认真识别心脏各部分的界线。
2.结扎的部位要准确地落在相邻部位的交界处,结扎时用力逐渐增加,直至心房、心室搏动停止。
3.蛙心正常起搏点在静脉窦,潜在起搏点在心房。回答问题:
1.正常蛙心起搏点是什么?传导顺序如何?
静脉窦,由静脉窦发出,沿心房传至房室结,再由房室结经房室束传至心室肌 肉。
2.结扎后静脉窦、心房、心室的搏动次数是多少?
实验六
离体蛙心灌流 【注意事项】
1.成功插管:注意勿剪破心脏血管、勿结扎静脉窦。
2.及 时 抢 救 : 如 加 入KCl 和Ach
后,要 及 时 冲 洗 避免过度抑制而死亡。3.前后对照:每步加药前均应设有药前“对照”。
4.液面相同 :末次冲洗时应调整液面相同,才具有可比性。5.避免污染 :吸干净液与脏液的两吸管不要混用避免残液影响。6.量效关系:先加1~2滴,观察效应,不明显可再 补加。
7.冲洗湿润 :冲洗3次以上,常滴液于心脏表面使 之湿润。
8.指标标记:观察指标为心率和心收缩力;每步骤均 应标记。[讨论]
上述各种因素对心脏活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钠离子。氯化钙、氯化钾、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抑制,加强,抑制,加强,抑制
实验七胸内负压测定
[实验原理] 胸内压系指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低于大气压,故也称为 胸内负压。吸气时负压增大,呼气时负压减小。胸腔内负压的存在是保持持呼 吸运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穿刺胸腔,破坏胸膜腔的密闭性,则胸内 负压消失,肺组织萎缩。回答问题:
1.胸内压是正压还是负压? 负压 2.家兔吸气和呼气胸内负压如何变化? 吸气负压增大,呼气负压减小 3.捏住家兔鼻孔,胸内负压怎样变化 4.刺穿胸腔家兔出现什么变化? 胸内负压消失,肺组织萎缩
实验八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实验原理]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及摆动。[注意事项]
1.胃肠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时,会导致腹腔温度下降。为了避免胃肠 表面干燥,应随时用温生理盐水湿润胃肠,防止降温和干燥。2.实验前2~3 h将兔喂饱,实验结果较好。[思考题]
1.胃肠上滴加乙酰胆碱或肾上腺素,胃肠 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增强,抑制
2.正常情况下胃、小肠有哪些运动形式? 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及摆动
实验九
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实验原理] 肠内容物的渗透压为制约肠吸收的重要因素。同种溶液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愈大,吸收愈慢;浓度过高时,反而会出现反渗 透现象,使内容物的渗透压降低至一定程度后,再被吸收。
实验十
小白鼠能量代谢的测定
[实验原理] 动物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总伴有能量的转换。它的代谢强 度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或耗氧量以及呼吸商来间 接推算
小白鼠能量代谢的量为:
(1升氧的热价×1小时耗氧量)÷(小白鼠的体表面积)
=产热量(千卡)/平方米/小时 附
假定小白鼠年食为混合食物,其呼吸商为0.82,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为4.825千卡,计算小白鼠能量代谢
小白鼠的体表面积(平方米)=0.09133
(Rubner公式)或:体表面积=体重0.425×(公斤)×体长0.725(厘米)×0.007184 Log面积=0.425Log(公斤)+0.725Iog(厘米)+Log0.007184 小白鼠体长:从鼻尖至尾根的长度。
实验十一
去大脑僵直
[实验原理] 动物表现出四肢伸直,头部后仰,尾巴竖立等现 象,这种症状称去大脑僵直。
实验十二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的影响
[实验原理]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通过促进易化扩散作用从 而增强多种组织摄取糖的机能;同时它不但激活肝细胞内葡萄糖激酶和 使糖原合成酶的浓度增高,而且还使肝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减 少;肾上腺素能使cAMP增加,从而增加磷酸化酶的活性,促进糖原分 解,增加血糖的浓度。
实验十三 反射弧的分析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反射弧是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弧完整是引发反射的必要条件 【思考题】
1.反射弧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什么作用?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实验14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注意事项] 1.避免蟾蜍体表毒液和血液污染标本,压挤、损伤和用力牵拉标本,不可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2.在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防止表面干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3.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分钟,使标本兴奋性稳定,再开始实验效果会较好。实验 15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原理] 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或肌纤维来说,对刺激的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神经-肌肉标本是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细胞)-肌纤维(细胞)组成,在保持足够的刺激时间(脉冲波宽)不变时,刺激强度过小,不能引起任何反应;随着刺激强度增加到某一定值,可引起少数兴奋性较高的运动单位兴奋,引起少数肌纤维收缩,表现出较小的张力变化。该刺激强度为阈强度,具有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此后随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加,会有较多的运动单位兴奋,肌肉收缩幅度、产生的张力也不断增加,此时的刺激均称为阈上刺激。但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所有的运动单位都被兴奋,引起肌肉最大幅度的收缩,产生的张力也最大,此后再增加刺激强度,不会再引起反应的继续增加。可引起神经、肌肉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该刺激叫最大刺激或最适刺激。[思考题] • 1.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 2.何为阈下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适刺激?在阈刺激和最适刺激之间为什么肌肉的收缩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
• 3.实验过程中标本的阈值是否会改变?为什么?
实验16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