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李培芳老师讲座的几点感受
听李培芳老师讲座的几点感受
9月27日,我应学校要求去北辰区普育学校学习,先是听了李培英老师的一堂数学课,然后听他做了一个讲座。
先简介一下李培英老师,男,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泉州市首批名师培养对象。现在在厦门市华昌小学任教。
对于他做的讲座,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三点感受:
1、放慢教学的节奏。
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节拍,让绝大多数孩子快乐学数学,给孩子多一些等待时间,特别是对于反应相对慢的学生,让他们呈现的问题多一点儿,我们的教学可能也更深入、扎实一点。唤醒每个孩子学习成功的幸福感,让学生有参与的归属感。
2、怎么突破教学设计,我个人认为探索、体验很重要。
李培英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他用35钟让学生探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另一位老师用15钟就让学生得出结论,然后就是大量练习,大家思考一下,哪个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呢?最后李培英老师说,探索过程比最后的练习更重要!
再比如,比如我在教100米,和1千米的认识时,我都让学生到操场亲自走一走100米和1千米,让他们有一个亲身的感受。
3、问题情境的设计一定要有吸引力。
在课前他先和学生做了这样的一个互动,他让学生猜一猜他兜里有几块糖,说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兜里的2块糖送给他。结果有的学生就猜出来了,有的学生猜不出来,然后他强调注意听讲很重要,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认真听讲,同时也很快的和同学们拉近了距离。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课前他先来一个“10秒钟挑战极限”,学生在10秒钟是肯定做不出来的,可是老师就能很快说出结果,学生自然很好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他平时还用“读心术”、“魔术”这样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谢谢各位老师聆听!
第二篇:听 丛智芳讲座感受
明确方向,回归教育的本真
------听丛智芳老师讲座有感
202_年6月28日下午,我和学校的董晓雪、郭慧玲、白玲等老师到实验小学聆听来自赤峰教研室丛智芳老师的语文教学讲座,丛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来自当前阅读教学课堂的观察与思考》。区教研室曹龙主任主持,各申请申报课题的实验校长以及全体语文科组的教师聆听了此次讲座。
丛老师从“坐井观天”的老故事导入今天的演讲,开头就非常吸引人。
讲座一开始,丛老师便抛出了许多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语文阅读教学怎么走?阅读课应该怎么上?当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接着,丛老师从“观察与发现”、“思考与启示”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在“观察与发现”部分,丛老师结合小学语文各年段的教材,以及她在教研活动中搜集到的典型课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她的两个发现:
一、语文阅读课对教师阅读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于第一个“发现”,丛老师认为有三个原因:㈠是教师与文本、教科书对话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个问题丛老师从五个例子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说明,其中之一就是“可以什么都不想”她从《一次成功的实验》《穷人》举例告诉我们,不良的问法阻碍了我们的教学。另外教师的偏见学识都直接影响对文本的解读。有
仔细推敲真是不简单哪。如果我们解读文本时,习惯性的把语文教学的目光引到品德课中,就会有失偏驳,忘记了语文的课的实质。一语惊醒梦中人哪语文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
㈡是教师的朗读能力(普通话和语感)还困扰着教学; ㈢是教师语文知识的储备,还显不足。
二、当前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收获微薄。对于第二个“发现”,丛老师认为是由于“阅读教学在得意方面用力过猛”和“教师对教学目标少有清醒的认识”造成的。
在“思考与启示”部分,丛老师向语文教师提出努力的目标:要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要尽量摆脱人文主题对教学的强力束缚;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素,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要力求打破教学的模式化,一课一得,一课两得;要让语文课,不光有听说读写,还要有一定强度和深度的“思”;要积极探索“课内阅读”如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丛老师还特别强调,语文教师不仅要多读书,多动笔,涵养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而且要多思考,对一般教学做法再问个为什么。
丛智芳老师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语言真诚质朴,情感真挚自然,案例真实典型。我深深感受到丛老师作为一个语文教育思考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语言的美和思想的美,同时也让大
家感受到她对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理解和独到见解。丛老师的讲座将更好地引导我校语文教师去更好地深入教材,读懂教材,使用好教材,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从而促进我校语文教师文化底蕴不断加深,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讲座结束之后曹龙主任进行了总结。我将把聆听丛老师讲座后的感悟和思考转化成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我们坚信,只要充满信心、明确方向,撇去表面的浮华,回归教育的本真,并且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每一位语文教师就能在愉悦地追寻中,成长在的本真的语文课堂。
杨俊连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听于芳老师讲座感想
听于芳老师讲座感想
我是小二班朱邓洁家长,父亲朱兴辉,母亲阮红雁,关于对于芳老师教育讲座,我们做父母的听后深深被于芳老师富于哲理,深情,生动的话语触动现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爷奶、父母都会情不自禁的溺爱,这也是通病,但我们家长会尽力在今后对孩子的教育中按照科学的教育思路,配合学校各位辛勤的老师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本着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校对社会负责,使孩子朝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成为一个品学兼优、讲文明、讲礼貌、热爱生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将合老师把自己的孩子引领上一个良性的轨道,使之今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国家、家庭、集体中有用的可造之才,亦或成为一个诚实、诚信、守时守法的学生,在此我们会不遗余力,坚持从我们做起,以便给孩子做一些示范、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当然还有很多好的方式,我们也以学习的态度,边学边做,我们的孩子交给你们,我们心理很欣慰踏实,在此我们夫妻由衷的说一句,各位领导老师今后的日子里,多多辛苦你们了。
父:朱兴辉
朱邓洁
母:阮红雁
于202_年9月23日
第四篇:国培心得--听李学红老师讲座有感
国培心得--听李学红老师讲座有感
听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学红老师的讲座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新课改有很多地方让我茫然,正是李老师的讲座让我在一次次中感悟中豁然开朗.
李老师很明确的指出了语文课的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应该交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首先是明确大目标,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让人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幸福,教育必须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所以教育要以现实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要开发现实的智慧和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让人变得更聪明,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那么就需要注意以下四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本 避免“无人”教育,不要把课堂与生活割裂开来,把课改与实际结合起来.
其次是中目标,也就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当然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是注重教给孩子终身受益的方法。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政治课
还有是小目标,即每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要根据课型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朗读欣赏法,语言品析鉴赏法,比较阅读法等.关于读有时太繁琐、太沉重,以致学生不会常态读了。所以内容都寓一种过于饱满的感情在里面,带有的、表演的性质。有许多名师的课贻害无穷,往往使老师们在刻意模仿中迷失了自我。所以我们教师要把心态沉下来,想怎样实际交流,想给孩子什么。
李学红--这位身材不算高大却充满气质与魅力的专家形象以及深深的印在我心里对我以后的教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并用于实践。这一次,我真的不虚此行。
第五篇:听曹培英老师讲座有感》
听曹培英老师讲座有感
202_年2月16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202_年运城市小学教师教学交流活动”,我与各位同事一起在学校的在安排下于13时到达盐化中学,我们找到自己的座位一一落坐,很快交流活动就开始了。这次给我们讲演的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曹培英老师,他讲的主题是“跨越断层走出误区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词的实践”,曹老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教学案例,作出了生动的阐述和深刻的分析,引领着我们再一次分析和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若干核心词,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在此次学习中我学到了:
一、解读引言。新课标最大的改变: “双基”→“四基”
“六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
四基: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十个核心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二、分析核心词。
一是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过于依赖量,过于特殊的量。如何培养数感?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2.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二是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对于小学数学来说: 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
三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怎样发展空间观念?(1)观察:有序观察,选择对象,变换角度(2)操作:学会画图,动手操作,自我释疑(3)变式: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大小(4)辨析:同中见异,异中求同,精确分化(5)结合:形象与语言结合,数与形结合。
四是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三、学习总结。
最后,市教育局李瑞江主任还给我们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应由改变理念到改革教学习惯。由建立课程结构到操作系统。由观注外在形式到内在文化。由外内驱动到内力自觉。由底层设计到顶层设计。
另外,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总之,曹培英老师结合教学案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讲的活灵活现,犹如品一杯浓浓的茶,越品越香,虽然活动仅有3个小时就结束了,我却依依不舍,它将对我的教学起了非常大的鼓舞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入研究课标,在新课的指引下一步步改进我的课堂,想办法把知识讲活,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快乐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