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近代史纲要总结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0-1006925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3 22:43: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近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受压迫严重,斗争性强;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征:软弱性,妥协性,斗争性,革命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四、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名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高山族人民的斗争,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和商人的罢工斗争,刘永福黑旗军的斗争,义和团运动;台湾刘铭传击退法舰队,冯子才镇南关大捷,关天培,邓世昌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英西藏,法广西,日台湾,俄新疆;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2.民族意识的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四洲志》编译和惟愿《海国图志》反映中国独立自强的爱国思想;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严复《天演论》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51年1月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经济方面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文化方面建立新闻馆破除陋习,兴办学校”;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专权,内部矛盾激化,信天不信人思想)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提出科学的制度纲领;拜上帝会的负面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兴办近代企业;筹设海防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抛弃了“华夷之辩”,提倡自强御侮;促进了中国的国防和教育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前提: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心的民族危机。行动方式: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冲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具有先锋桥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守旧势力的反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发动群众。

5.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革命的旗帜

6.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目的是为了延续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学习日本立宪:皇位永固,外患减轻,内乱可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留洋青年知识分子为中坚力量)7.三民主义学说:

①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回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②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难以发动群众)

8.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弱点:未考虑到帝国主义会干涉;局限于知识分子而没有深入到广大群众)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封建帝制的覆灭:武装起义(19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与保路风潮;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南京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辨析: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全国性的革命政党领导;有完备的革命纲领;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颁布了约法)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结束了统治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签订不平等条约;接受“二十一条”复辟帝制;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文化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1918年5月21日护发战争失败)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上讲,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本身的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北洋军阀是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组成的封建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袁世凯死后,形成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

2.新文化运动

①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陈独秀上海创办《新青年》,鲁迅、李大钊、胡适主要撰稿人)

②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用自然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老研究社会)。

③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第一次深入到文化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反思。

④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运动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没有深入到群众;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采取极端形式主义的方法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内部分裂,影响了深入发展。

3.十月革命的启示:a、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解放之路

b、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十月革命的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革命方法的指示。

4.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5.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6.五四运动的意义:a、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和新旧民主主义的分界点(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于一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干部上)做了准备)

c、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等);部分中国同盟会的成员(董必武等)

2.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a、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的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b、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c、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3.共产党早起组织的活动: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到工人中去宣传和组织工作;

c、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世纪组织工作

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21年7月23日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工作计划为“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给灾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代表着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a、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和统一中国”

b、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解释: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对外实行独立;

b、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实际上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四)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为革命准备军事力量的骨干;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大革命的高潮;1926年7月北伐战争使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五)中共在大革命中的贡献:a、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这是由中共提出的)b、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中共是群众的组织者)c、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是革命战争(叶挺“铁军”)

(六)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7月15日汪精卫叛变。

(七)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汪蒋集团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买办阶级拉拢到反革命营垒里;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中共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农民群众、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武装力量领导权。

(八)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领到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共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8年宁(蒋)汉(汪)合流,继续北伐,张学良改旗易帜,国民党建立全国范围内形式上的统治、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变成了由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1928年至1929年中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繁荣。

2.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的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来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的特务系统;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来控制人民;厉行文化专制主义控制舆论和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

3.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在白色恐怖中许多共产党人牺牲;

4.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

意义:使中共在政治上大大迈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5.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秋收起义(毛泽东),12月11日广州起义(叶挺、张太雷、叶剑英)。

屠杀政策下的反抗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依靠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7.毛泽东在理论上阐述武装斗争的思想:1928年10月和11月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1930年5月《反对资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8.反围剿的战争与土地革命:1930年10月起反围剿的胜利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土地革命分不开。(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第一部土地法,1929年4月第二个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在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左翼文化运动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三次左倾错误:a、1927年11月到次年4月的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创造总暴动的局面);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举行总暴动攻打中心城市);c、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的打击排斥中间势力)

2.左倾错误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红军不得不退出南方战略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3.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黔北遵义a、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和中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红军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于1936年在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精神: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风险,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它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端正思想路线,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渐成为军国主义国家,一战后为扩张势力,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1927年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大陆政策:政府中国得先征服东北,政府世界得先征服中国)

①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路,反诬中国驻军,当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② 华北事变:蒋介石在7月发表“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中共进行“围剿”,而国联和英美的姑息纵容,使日本入侵华北,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成为日本自由进入的“真空地带”。之后日本又策动华北五省二市的“防共自制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③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炮轰宛平城,侵华战争全面开始。最初“速战速决”后改为“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扶植傀儡政权,发展汉奸组织,对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至1945年8月15日彻底失败告终。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① 建立伪满洲国,策动反动政权(汪精卫伪政府)

②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包括: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c、强制进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① 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冯玉祥,吉鸿昌,蔡廷锴,李济深等。

②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了“反将抗日”,提出“逼蒋抗日”。

③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④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① 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主观上,a、片面抗战的路线,不敢发动和武装人民群众,b、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c、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② 战略相持阶段到正面战场:1939年1月国民党决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四、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 全面抗战的路线: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② 持久战的方针:毛泽东《论持久战》系统的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a、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b、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

③ 敌后战场的开品和发展: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一二〇师雁门关大捷;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机场。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的人民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

④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a、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b、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争是成为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⑤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反战进步实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⑥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a、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南泥湾开荒);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⑦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a、毛泽东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c、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大工业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⑧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⑨ 整风运动是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解放运动。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① 抗日战争的意义:a、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组织上和精神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a、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③ 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a、全国人民大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与直接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e、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才能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a、确立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即不走国民党的道路,也不走共产党的路线

3、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① 政治上,独裁专制,残酷的特务统治;

② 经济上,把抗战接收变劫收,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苛捐杂税多,抓定拉夫; ③ 军事上,不顾全国人民和平的期待,冒然发动内战(倒行逆施,兵败如山倒)

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共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①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5、1949年9月21日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它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二篇:近代史纲要总结

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3.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4..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①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①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②两大历史任务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主体、内容不同。前者要求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求解决生产力问题。联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②经济技术的落后。③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6.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③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7.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它承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③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思想予以严厉批判,洪秀全设立“删书衙”;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在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回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通知。

8、(简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②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③对国外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⑵教训:在两半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他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9.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③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④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③管理上的腐朽性

10.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①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②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③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④它改革了社会风气。11.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极其历史意义(37-38)

⑴原因: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②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⑵教训:要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⑶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戊戌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③戊戌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④戊戌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意义;1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⑴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②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③辛亥革民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④辛亥革民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⑤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⑵局限性: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②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③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13.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革命果实的捍卫

①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对民主制度的摧残。②组织中华革命党,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③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④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⑤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4.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①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④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②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③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⑴特点①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②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⑵意义①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②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连接并成为其中一部分,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提。

1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兴起--中共西湖特别会议和中共三大的召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民革命由此兴起。工农群众运动的恢复和发展,黄埔军校的创办,冯玉祥的北京政变及孙中山的北上。中共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问题。五卅运动开始的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省港工人大罢工。

1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他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②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一直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④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力低;⑤民族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①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第二,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三,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②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20.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③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④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21.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①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根本原因)②国民革命的影响。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和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④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22.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危害

①表现: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和夺取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②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③危害:六届四中全会后,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混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左”倾错误;白区党的工作遭到破坏,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23.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①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②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③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24.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93-94)①他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②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③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④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⑤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及其基本经验(117-119)

⑴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争议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⑵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⑶意义①抗战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抗战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③抗战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④抗战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实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国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6.中国共产党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①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②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③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④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对他们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27.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其基本经验

⑴原因①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③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⑵经验①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28.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④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3)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③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③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②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③军阀混战、战乱频繁、匪患不断地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30.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解放区出现了新面貌: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31.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①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②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③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④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32.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历史性的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人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共歼敌47.2万人。(2)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地方武装共60万人,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下,共歼敌55.5万人。(3)平津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入关作战的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主力与地方武装共100万人,在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2.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蒋介石的“求和”声明。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及其破裂。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解放军向全国挺进。3.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33.五反的内容: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4.(简答)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3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起来; ②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6.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173)

⑴内容①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②在政治建设上,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③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斯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⑵意义大会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指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37.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的制定。(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4)全面整党。(5)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

38.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 ①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②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③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3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2)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3)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贯彻全面推进。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业。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 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史纲要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队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又签订了《虎门条约》,《望夏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发生根本变化,1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中国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他们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如前所述,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又一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① 社会制度的腐败: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总和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合作战能力的落后。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手; 教训:要努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 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增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原因:(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不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太平天国的领袖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是针对一切满人。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民族主义有明显的反满倾向,但其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不管是什么忍的专制,都是革命的对象。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没有参加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刚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地影响。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中国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为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1924—1927年)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没有改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受了严厉镇压。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严峻的考研前面,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持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但是,怎样坚持革命,即坚持革命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大革命失败,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的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实践上)这些事实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区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从农村包围城市与城市为中心有什么根本区别(分歧、实质)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依据是: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自身建设形成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比较完整的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伟哥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2)土地政策:减租减息,发展生产(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为了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2、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

3、在全党确立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以毛泽东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第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同意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为了促进两党合作,1937年2月,中共要求如果国民党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1、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2、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3、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4、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的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毛泽东还科学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争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解释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日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影响。

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这样做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独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第三,实际功绩: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他们已经抗击着全部侵华日军的64%。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升到战略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争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了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四,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对反法西斯的胜利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开辟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抗击牵制日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对国内的意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地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抗日战胜后的时局 国际上趋于和平发展,国内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主张和平与民主,国民党力主内战,主张抢占胜利果实。内战一触即发。

抗战胜利后的国内斗争焦点在于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新民主主义国家,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国民党主张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半封建半民主的资产主义国家。

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五项协议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即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失败原因: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国际、国内各种力量不允许,关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新中国的成立

“三反”和“五反”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951年到1952年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针对的是党内人员。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针对的是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共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的,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的,是中共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的社会。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在这里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是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二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两种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过渡:

主要表现:1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民主革命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和命的性质。2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三 对其过渡性认识的深入:

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已经占据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由此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其基本原则和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民主主义革命市区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民族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加快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中共八大会议

意义: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突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 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第四篇:近代史纲要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割港 赔款2100万银元 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领事裁判权范围,明确规定关税协定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实际上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一方面因平均分配土地根本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进步,一方面因绝对平均和取消交易而沦为空想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驻京 十口通商 势力进入内陆

1859年 洪仁玕呈《资政新篇》,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领域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设新闻破陈规,办学校建医院,外交上主张平等交往自由通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1860年 火烧圆明园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准许华工出国,割地九龙司库页岛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一方面沉重打击清王朝加速其衰亡,冲击儒家经典正统,打击外国侵略势力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而意义深远,一方面因局限提不出完整正确的正确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自身腐败与保持团结,也不能正确对待儒学和科学发动群众,正确区分侵略者和人民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潜力巨大但不能担负自身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办企业,建海军,办新学堂,派留学生。一方面维护封建统治并争取部分经济利益,也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才,一方面也使新技术和新器物不再被排斥而冲击传统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但因其封建思想指导新技术、企图依靠外国富强和腐朽的管理而失败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签定 赔款2亿加赎辽费守备威海卫费 外国在中国办厂割台湾

1898年 戊戌变法 又称百日维新 背景:在维新派宣传改良社会制度中,与守旧派进行了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学西学的辩论,随即胜利并开始变法。变法主要内容有:政治上,简行政裁冗员,取消旗人供养特权;经济上,扶持农工交通业,办邮政,修铁路,编预算;军事上,练新兵,习洋操;文化上,办大中小学堂,废八股,行策论,奖新著,励报刊,译外文,开留学。失败原因有三:不能也不敢否定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制度,而以圣贤之名托古改制为其一,惧怕人民群众的力量,无力对付封建势力的反扑为其二;对帝国主义抱有美好幻想为其三,其失败充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行不通。其意义在于:维新派的活动贯穿着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了民族觉醒;其政治改良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思想启蒙上传播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平等,同时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1900年 清政府与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侵华失败帝国主义瓜分破产,次年《辛丑条约》(对惩办不力者,一经革职永不叙用,帝国主义有权留兵驻守,并赔款4.5亿两白银)签定,反侵略战争因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失败,但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民族意识觉醒

资本主义帝国侵略特征:军事上侵略屠杀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劫财富 政治上控制外交内政扶植收买代理人 镇压人民反抗 经济上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操控经济命脉 文化上借传教士侵略和制造舆论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1月,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初步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 至1907年革命与改良辩论三个要不要,即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权,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土地国有,完成革命准备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0月10日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破产,满清统治失去人心;民族资产阶级壮大,青年知识分子成为骨干力量。内容 :1912年(民国元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 二月清帝退位 三月参议院颁布临时约法规定;民国国主权归全体国民所有,设立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体制,国民一律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八月 刺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科学 其局限是:宣传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一直行不通,提出的改造国民性不符合封建思想下的社会革命,其领导人缺乏批判精锐批判力原因: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以尖锐的战争形式表现了出来,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被先驱者疑虑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8年 护法运动失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辛亥革命失败并结束。失败原因:根本上,资本主义建国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具体的,没有明确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党。意义:打倒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使帝国主义再也无法维持在中国的稳定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开始深入人心;打倒了皇帝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民族觉醒,激发了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匣门;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积极变化;不仅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也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教训在原因上找。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进一步成长,新文国十月革命传播,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广泛而深入的群众性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明确党纲为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用专政消灭阶级,废除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提出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参加国共合作意义: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了明确奋斗目标,采取了新的群众路线的办法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阐释三民主义为:中华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反帝民族独立,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为原则的民生主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征讨广东陈炯明,次年北伐吴佩孚孙传芳,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起义1926年中山舰事件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严重动摇,反革命力量强大,中共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8月7日 八七会议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转折 9月9日 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10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

山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科学阐述土地革命(土地私有税后个有,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人均分配土地。简言之,打土豪分田地)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12月东北易帜 1930年 毛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1年第一个土地革命纲领路线 九一八事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左的错误结束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毛反对本本主义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瓦窑堡会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2月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2月12日 西安事变,十年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日本的残暴殖民:从大屠杀到三光政策,从731部队到慰安妇,从掠夺矿产到经济统制,从思想战到奴化教育。

1937年 2月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五项主张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八一三事变8月洛川会议 改编红军为八路军9月 陕甘宁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凇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2月 南京大屠杀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原因:客观上日军占很大优势,主观上国民党战略方针错误,即策略上片面抗战,战术上单纯阵地防御战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9年7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制定了发展工农小资等进步势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军阀等中间势力,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顽固派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百团大战

1941年 5月毛陕甘宁施政纲领 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包括中共党员、非党左派、中间派三三制,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组交息,发展生产精兵简政,开展文化建设和教育建设10月皖南事变

1942年2月 整风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深入贯彻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

1945年 中共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原因: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民族觉醒下的民族抗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经验:民族团结是战胜困难和实现目标的奋斗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是抗战得以坚持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意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避免了被殖民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民族团结意识,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5月4日,中共改减租减息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6—9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指出,全国土地革命胜利后,存在两大基本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当在全国范围胜利后务必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糖衣炮弹袭击,进京赶考考个好成绩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6月 毛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坚持依靠工人和农民联盟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颁布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集中制,民族平等区域自治。经济上各得其所分工合作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新中国外交原则是本国本国独立自由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原因: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完善与进步 1949年 开国大典在京举行 新中国成立,意义:

1、帝国主义压迫奴役的时代结束,中国以新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2、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压榨,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3、军阀战乱匪患得以消除,为建设提供了基本环境

4、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政治基础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执政党,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从争取经济独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政治独立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小米加步枪到国防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科技事业得到发展;3国际地位提高和国际环境得到改善;4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控制经济政治命脉,以剥削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障碍

近代中国的两大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族独立与解放 改变落后实现国民富强的历史任务 两个中国之命运 :资产阶级民主和共产主义民主的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处境:外国资本绝对优势地位,官僚资本权力垄断地位,封建地主所有制关系束缚,军阀官僚掠夺

特点:占总体国民经济比重小(力量弱),商业金融比重大工业资本小(地位不高),是缺乏重工业为基础的轻纺食品工业(缺乏独立性),规模市场技术先天不足(害怕工人革命),兼经营土地利润(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景。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论十大关系:1956年2月到4月,毛泽东等先后听取了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听取汇报基础上,毛泽东逐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内容。《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面对的困难:1保卫并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4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措施:

1、1949年到1952年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继续推行土地改革和婚姻改革,剿清匪患,2建国头三年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取得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4开展整风整党运动,1951年进行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1952年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1953年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腾飞基础,对个体农业的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备条件,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导方针:1先合作化后工业化2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3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发展一批巩固一批4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合作社评价标准5把社会改造与技术改造相结合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54宪法”颁布

1955年 农业合作化高潮 7月一五计划通过决议:初步建设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基础,相应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发展交通运输业,保证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

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毛提出 第二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4月-5月论十大关系,指出其基本方针为: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因素,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我国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9月中共八大制定二五计划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上要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2月毛泽东提出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解决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解决4月整风运动:反官僚反宗派反主观主义6月反右斗争开始扩大化11月拉开大跃进序幕

1958年 5月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得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实际上偏快而忽略了省大跃进、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9月掀起人民公社化高潮11月初步纠左1959年 7月以左纠左 三面红旗三年严重困难 1961年 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2年 七千人大会恢复和发扬了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统一了全党认识,推动了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56-1966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75邓小平整顿1976年 粉碎四人帮 十年文革结束

第五篇:近代史纲要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观后感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二班

学号:110302219

姓名:赵艺子

很幸运我在五一假期来到了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当初在书本中学

到的那段荆棘的岁月只觉得悲愤,而当我真正的身临其境之时那满腔的爱国热情

被那一历历的遗迹一遍一遍的洗礼。这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它始建于1958年10月,在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纪念馆坐落在辽宁省

丹东市北部风景秀丽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

望。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纪念塔高53米,正面为

邓小平题写的塔名,背面刻有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光辉业绩的塔文。陈列馆通过

700余幅照片、1000多件文物以及图表、沙盘、绘画、模型、雕塑等,全面、真

实、客观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伟大史实。全景画馆陈列着长

132米、高18米的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人们在旋转看台上观看,犹如

身临其境,深为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所感佩。在室外场地上还陈列

有各种兵器、坦克、飞机等。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

兵朝鲜,在仁川登陆,并将战火引向中国边境,轰炸安东(今丹东市)等地。应

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发兵朝鲜,与朝鲜人民

军共同战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三年艰苦战斗,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

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鸭绿江畔,参观了位

于丹东市锦江山西麓,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和 “抗美援朝纪念塔”。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时,首先进入眼

帘的是高耸的纪念碑,庄严、肃穆。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

烈牺牲的英雄们,心中不禁肃严起敬。高大的纪念塔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的各

式武器展现面前,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进入庄严肃穆陈列馆的大厅,厅的正

面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浮雕群像为背景,正中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巨型雕像,两侧分别是志愿军战歌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

令。按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令,瞻仰者仿佛亲历象当年了志愿军的英勇

壮举。沿着旋转的楼梯,仿佛有隆隆枪炮声伴你步入当年硝烟弭漫的朝鲜战场,此时的我思绪万千,五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但留下是捍卫正

义,是不畏强暴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意志和精神。进入丹东市区的不远的地方,就

看到了抗美援朝纪念塔。经导游的介绍,抗美援朝纪念塔高53米,寓意为抗美

援朝战争于1953年取得伟大胜利。塔体为正方形空锥体,正面镶着邓小平同志

于1991年9月20日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7个高2.2米鎏金大字。背面裙围

上镌刻有记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功绩和对抗美援朝战争评价的塔文。纪念

塔整体造型严肃、壮观,气势雄伟。

顺着台阶向东走,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了自1950年10月至

1953年7月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

侵略者的英雄业绩,歌颂了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其中抗美援朝运动馆主要反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

美援朝运动;中朝人民友谊馆反映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英雄模范烈士馆记载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们的光辉业绩,缅怀英勇牺牲的烈

士。在这里,可以看到邱少云、黄继光等烈士的英雄事迹,也可以仿佛置身于上

甘岭的那场惊天动地的经典战役。特别是在全景画馆内看到《清川江畔围歼战》

图时,如身临其境般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深感我志愿军的英雄气概。丰富生动的陈列内容,独特新颖的艺术设计,赏心悦目的文物精品,优美高雅的参观环境,让人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凝炼的民族精神却代代传承。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对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后辈人更是一种激励,激励着我们去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

通过对整个纪念馆的参观,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升华、意志上的磨炼,决心以此次参观活动为契机,鼓足干劲,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我国贡献全部力量!

展馆里6个展厅共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台,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将其陆军的三分之

一、空军的五分之

一、海军近半数的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的现代化武器,然而却遭到失败。志愿军毙伤俘敌71万余人。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达830亿美元。志愿军伤亡、失踪36万余人,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为62亿元人民币。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中方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原因一是正义之战,二是精神武器。回想历史的天空,正视眼前壮烈的场面,只有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才是制胜的法宝。志愿军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我军的光荣传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我军指战员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我军打出了军威、国威,这是自元朝以后,中国对外最强硬的一次用兵,可以说是立国之战,中国军人、国人由受凌辱到铮铮铁骨,扬眉吐气,彻底结束了百年受尽外强欺辱的历史。以致于美国在以后的金门炮战、越南战争中一直持审慎态度。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有利于下一步国家建设。这种精神的铸就,体现了我军不畏艰险英勇善战,战胜一切的决心,更彰显了我军光荣的优良传统。国家的利益,民族的精神离不开牺牲和代价,想到此,既感自豪,又感悲壮:邱少云、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罗胜教、无数的我军英雄长眠于长白山脚下绵延的崇山峻岭,那冲锋的号角是一个民族觉醒后发出的怒吼,我军战士用生命在诠释军人的信念,用生命在缔造共和国的辉煌。战争的硝烟终纠散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学好专业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想想国家过去的种种困难。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士,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来为社会做贡献呢?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登上进馆台阶,首先看到的是抗美援朝纪念塔,塔体为方形中空式,灰白色花岗岩贴面。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塔内有十一层扶梯,可直达塔顶了望口,俯瞰中朝界河鸭绿江及其两岸的秀美风光。纪念塔塔高53米,寓意19

53年朝鲜战争停战实现,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纪念塔前的进馆大台阶宽10.25米,寓意10月25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台阶中部为牌楼,象征志愿军胜利凯旋。由牌楼到塔基设有五层缓步大台阶,象征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五次战役。整个进山台阶共用1014块条石,寓意志愿军从过江到停战共奋战了1014个日日夜夜。陈列馆是一座三层建筑,平面呈品字型。陈列馆由序厅、抗美援朝战争馆、抗美援朝运动馆、中朝人民友谊馆、志愿军英雄模范馆、空军专题馆和尾厅组成。整个陈列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体现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精选的600余幅珍贵的抗美援朝历史照片,1000多件文物,综合运用版面、景观、沙盘、模型、复原陈列等先进的展示手段,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展示形式,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历史。序厅中央有毛泽东主席与彭德怀司令员握手的铸铜雕像,反映的是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时,彭德怀临危受命的情节。体现出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伟大战略家气魄;反映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英雄胆识。抗美援朝战争馆中陈列着1950年10月1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内阁首相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致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亲笔信,是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从这封信中透视着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战斗友谊。在陈列馆里,我们认真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仔细看着一件件珍贵的照片和实物,无不令我们感动和震憾:在《上甘岭战役》电动沙盘前,看到志愿军打赢了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最为艰苦和残酷的上甘岭战役;在《奇袭白虎团》大型景箱前,看到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侦察班,直捣南朝鲜精锐部队“白虎团”团部,并缴获“优胜虎头旗”的实物;看到黄继光以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孔,掩护反击部队夺回阵地的铜铸雕像;看到邱少云严守战场纪律,忍受烈火烧身30多分钟,为了全局胜利而英勇献身的感人画面;看到被朝鲜人民誉为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将落入冰窟的朝鲜儿童崔莹抢救出来,自己光荣牺牲的动人画像。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珍贵的画面,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他们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作战,不畏牺牲,创造了辉煌战绩,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走进《清川江畔围歼战》全景画馆。里面是高16米,周长132.6米的圆周形全景画,并配以特殊灯光、立体音响,使人身临其境,无比震憾。清川江畔围歼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世界上强大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给敌军以沉重打击,使“联合国军”发动的总攻势变成总退却,而志愿军越战越强,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走出陈列馆与全景画馆,来到室外大型兵器陈列场。这里陈列着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使用的米格—15歼击机,卡秋沙火箭炮,1115号英雄机车,以及各种大炮、坦克等重型兵器。馆区广场右侧,是一座庄严的黑色大理石碑廊,上面镌刻的是魏巍同志手书的著名朝鲜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今天,我们要深切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激励我们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近代史纲要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