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中医师承是机遇,如何选择很重要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10-1060162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3 22:19: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医师承是机遇,如何选择很重要

中医师承是机遇,如何选择很重要

在中医药界的强烈呼吁下,关于“中医药”的第一部法律《中医药法》,已经正式问世并得以实施。由此,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时间医术确有专长人员也迎来了执业资格获取的“捷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征求《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意见的通知”,民间中医人的医师转正问题也得以初见端倪。至于具体变化,便听听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的分析。

在目前的政策中,中医零基础人员想要通过师承教育走上中医之路,需要连续跟师学习三年,而在《暂行办法》中连续跟师学习的时间会延长至五年。这一点变化,对没有中医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稳固的基础对以后的中医执业会有莫大的帮助。

至于多付出两年而换来的好处还有一点,那便是无需经历出师考试、执业助理考试等中间过程,只要跟师满五年得到老师的认可,并得到两名以上中医类执业医师的推荐,便可以直接申请参加执业资格的考核,通过后便可从事中医活动,包括开办私人中医诊所。

但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跟师五年直接考取的执业资格与传统的执业资格有所不同。由其名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能够看出,其对中医医术有着特殊要求,再进一步引申至执业范围,因而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的中医人仅能在掌握的医术领域内从事中医活动。

至于中医确有专长人员的报名要求,变化并不大,依旧要求需要具有五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掌握独具特色且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只是《暂行办法》要求,中医专长人员掌握的医术需要具备历史渊源,并且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对于这一点要求,相信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由此可以看出,《暂行办法》适用的中医人群是中医确有专长人员以及想要尽早开办私人中医诊所人员。所以,如果想在中医方面有所发展或者没有硬性要求的中医爱好者们,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仍旧建议大家按照卫生部52号令的要求,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这对大家未来的中医发展会有莫大的好处。

看过分析之后,相信大家对新旧政策已经心中有数,如果对中医师承、中医确有专长,中医医师资格获取还有其他问题,或者在中医师承、资格考核考试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需要寻求帮助,那拥有十年师承专长医师资格培训的中域教育,相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篇:中医师承是机遇,把握需要费工夫

中医师承是机遇,把握需要费工夫

《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让中医事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与之而来的机遇,也在众人的期盼中日渐显现。可如何去把握迎之即来的机遇,却是需要费一番苦功夫,毕竟机会永远是更青睐有准备的人。

针对于此,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本着专业严谨的态度,进行一番分析指导,只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有心助力中医发展的中医爱好者走上中医执业道路。当然,也算是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吧!

说起中医爱好者的机遇,便不得不提陪伴中医传承发展数千年的师承教育。作为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作用可远不止培养中医人才这么简单,它还承载的中医传承的重任,以及助力中医发展的使命。而这一切在如今看来,都完成的十分完美。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好奇,难道中医爱好者的机遇与师承教育的作用有关吗?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的回答是肯定的。师承教育能够实现这些作用,全然是因为师承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遵循了中医的规律与特点,进而依靠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中医传承与发展的目标。因此,师承教育便是中医爱好者走势中医执业道路的关键。

对于师承教育,可能很多人还不够了解,更不要说凭借师承教育火气执业资格。因而,在此先简答地说说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正如字面所言,是一种跟师学习的方式,而这种跟师学习的方式与院校教育最大的不同,便是更加注重实践带来的经验学习。要知道,中医便是一门经验医学,所以这种注重经验的学习方式,对中医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好了,在了解了师承教育之后,便说说如何通过中医师承的方式获取执业资格。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通过中医师承走上执业道路的途径仍然只有一条:跟师学满三年,出师;医疗机构实习一年,考执业助理医师;医疗机构实习五年,考取执业医师。

整个过程看起来,除了时间周期长了一点,貌似没有什么难度。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不得不点醒一下,跟师与实习确实没什么难度,但是三次考核可没那么容易。另外,找老师也是整个过程的一个难点,没经历是不会懂的。所以,轻视中医师承的每一个过程,势必要承受相应的后果的。

当然,既然在此提到了中医师承的难点,也不会置大家于不顾。无论大家是在最初的找老师,还是面对每一次的考核,如果自身难以解决,那么拥有十年师承专长培训经验的中域教育愿为各位提供助力,而数万名的成功案例也将会是这份选择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中医师承

第四批师承工作结业考核实行积分制

为加强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评估和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相关办法要求,结业考核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行积分制,其中继承实绩的权重是30%,和论文与答辩的权重相同。

通知要求,不申请专业学位的继承人结业考核工作,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成立专家考核组考核;申请专业学位者,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共同组织专家考核组考核。其中日常继承表现占15%,继承实绩占30%,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占25%,论文与答辩占30%。根据学生在继承学习期间,对指导老师独特经验、学术思想或特色实践操作技能的整理、总结和研究情况,可酌情加分。

不申请专业学位的继承人,要求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进岗后跟师学习满三年;完成跟师时间不少于18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250个工作日,平时考核和考核合格;跟师三年中参加累计不少于5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并考核合格;提交1篇结业论文。

具有申请专业学位资格并申请专业学位的继承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与要求:结业考核合格;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课程成绩合格;提交1篇以上(申请博士学位须提交2篇以上)在ISSN或CN上发表的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学术论文。同时应有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通过结业考核者,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出师证书,同时对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通过结业考核和专业学位论文答辩者,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 基本概况

为继承和发扬李可老中医学术流派的思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_年3月9日正式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设立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李可教授率领包括原凤凰卫视名嘴梁冬在内的国内多名弟子出席揭幕仪式。目前基地共有60余名学徒,其中包括中医科学生、教授、中医爱好者,甚至有对中医感兴趣的西医。[1]

意义作用

国家在南方医院首设传承基地,将以系统总结、整理、研究和传承李可老中医学术经验、诊疗技术为核心,形成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行之有效诊疗方案和学术理论,促进中医药学术流派的发展和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师承教育的方式,培养一批批传承有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优秀纯中医临床型人才。[1]

人物简介

李可是我国著名老中医、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先生称为“中医的脊梁”,是用纯中医治疗疑难杂病和急危重症的临床大家。李可从事中医临床探索50余年,诊脉10余万人次,被许多人称为“现代张仲景”。他以中国古代《易经》《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作为理论基础和依据,系统领悟古医精髓并形成了极具“古中医”特色的学术流派。[

第四篇:中医师承

1.医术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运用内复方药治疗泄泻病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疾病。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和秋季较为多见。目前以本人经验来看,中医药治疗本病较之于西医西药有着更加理想的疗效。

导致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本人多年行医经验,主要包括: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绪失调、脾胃虚弱、肾虚等,饮食不当又包括暴饮暴食、食品不卫生、过食生冷或过量饮酒等。

(1)感受外邪以寒、湿、暑、热较为常见,其中寒、湿最为多见。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困阻脾土,以致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病。

(2)暴饮暴食、食品不卫生、过食生冷或过量饮酒,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病。

(3)情志失调烦恼郁怒,肝气不舒,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或忧郁思虑,脾气不运,土虚木乘,升降失职;或素体脾虚,逢怒进食,更伤脾土,引起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病。

(4)脾胃虚弱,胃肠功能减退,受纳失司,运化失职,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发病。

(5)肾气、肾阳可助脾胃之运化以腐熟水谷。肾虚则可发生泄泻。

泄泻的临床表现以大便清稀为主要表现,大便量或多或少,泄泻之势或缓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肠鸣;食欲减退,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出现小便量少、口干等症状。起病或缓或急,经常有患者反复发作。

中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辨证论治,故而正确的辩证最为重要。(1)粪质清稀如水,或稀薄清冷,完谷不化,腹中冷痛,肠鸣,畏寒喜温,常因饮食生冷而诱发者,多属寒证;粪便黄褐,臭味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常因进食辛辣燥热食物而诱发者,多属热证;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稍进油腻或饮食稍多即泻者,多属虚证;起病急,病程短,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泻下物臭秽者,多属实证。

(2)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泻物腥秽者,多属寒湿之证;大便稀溏,其色黄褐,泻物臭秽者,多系湿热之证;大便溏垢,完谷不化,臭如败卵,多为伤食之证。

(3)泄泻而饮食如常为轻证;泄泻而不能食,消瘦,或暴泻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为重证;急性起病,病程短为急性泄泻;病程长,病势缓为慢性泄泻。

(4)稍有饮食不慎或劳倦过度泄泻即作或复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多属病在脾;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因素使泄泻发作或加重,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者,多属病在肝;五更泄泻,完谷不化,小腹冷痛,腰酸肢冷者,多属病在肾。

根据泄泻脾虚湿盛,脾失健运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兼夹表邪、暑邪、食滞者,又应分别佐以疏表、清暑、消导之剂。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同时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若病情处于寒热虚实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辨证论治 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药:藿香正气散。湿热泄泻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肠利湿。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伤食泄泻

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脾虚泄泻

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泄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药:参苓白术散。肾虚泄泻

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四神丸。肝郁泄泻

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调中止泻。方药:痛泻要方。

2.医术专长适应症或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医术安全性

首先,本人认真自学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相关书籍,所用方剂均为教材中所选,均为古代医籍之验方,其中无有毒药品,所用药材均为常用药物。

其次,本人始终对自己医学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行医过程中时时小心谨慎,治疗时常常注意患者是否有脱水症状、有较为严重的感染或者治疗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无法解释的症状,每当出现危急症状或治疗一两日后无效的往往建议病人前往上级医院救治。

4.医术有效性 根据本人多年行医经验,只要辩证准确,大多数病人往往一到三日内症状会出现明显缓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往往病愈。本人医术在同乡同村群众眼中有目共睹,希望能得到组织的信任

5.医术潜在的风险性及防范措施

由于本人医术的局限性及行医环境的局限,很多需要依靠检验或者检查的疾病无法得到明确的诊断,故而本人在行医过程中时时小心谨慎,治疗时常常注意患者是否有脱水症状、有较为严重的感染或者治疗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无法解释的症状,每当出现危急症状或治疗一两日后无效的往往建议病人前往上级医院救治。

第五篇:中医师承总结

中医师承总结

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最主要成分,而科技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于人才。中医要在竞争中与时俱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同样在于人才。我院在XXX院长数年来,清楚的认识到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断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新思路,不断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督管上严肃。营造中医氛围,在学习中强化;推动中医进步,在实践中深化。采取多种多样师承模式,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医,努力培养一批中医后继人才。

一、开展层次分明的师承培养模式

1、对不同的中医学术流派,有针对的进行相应的学术继承和发展研究,力争全面继承,重点突破,繁荣中医学术。从相关专业科室选拨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骨干医师,以学术继承人的身份学习中医。以学术继承人为骨干,以所在临床科室为依托,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继承工作,并进行中医相关学术经验的研究。人才梯队合理,专兼职人员分工合作,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目的是使专科中青年骨干医师的中医学术基础进一步巩固,方向进一步明确,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经验进一步丰富。并以此带动全院中医师承的学习热潮,对推动中医学术的繁荣昌盛起到积极作用。

2、根据市卫生局制定的规划要求,实施全市优秀左右两侧研修项目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思想的继承工作,我院积极响应,率先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职能部门专人管理,每年对学术经验的传授人和继承人进行相关考核,确保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真正的得以传承。

3、开展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在全省选拨中青年临床骨干进行重点培养,我院共有1人入选该项目学习。我院根据省中医药局对于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学院的跟师情况进行月查岗考勤,并进行季度考核和考核,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种中医理论培训班及网上学习等等。我院该项工作高质量的实施,对我市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起到一个带头示范的作用。

4、培养院优秀中医临床重点人才和青苗人才,通过全院范围公开考评,择优录取青年中医作为培养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培训教育考核,最终选取优秀人员作为院内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借此营造中医学术氛围,推动中医学术进步,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为确保方案实施,在院长领导下,院内成立考评专家组,成员由院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组成,院长任考评组组长。主要针对本院中热爱中医事业并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悟性,有志于为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贡献的中医医师。考评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内容为主的基础部分和以中医经典经文在本专业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诊法心得,遣方

用药心得,病案分析为主的临床应用。面试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文字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对中医传统古籍的涉猎程度及心得。

二、开展师承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探索

1、提高认识、培养人才

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医院各项工作中,人才培养始终是重中之重,上述各项工作的实施,给医院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方面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后继有人,年轻的中医力量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继承人员的带动作用,起到传承的作用,让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经验得以发扬光大。最终,中医药的本质将会被传续。

2、领导重视,强化组织

医院领导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医院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加强中医传承和发展,中医后继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分管院长全面负责,职能部门具体执行,互相协作,指定专人管理,组织继承人员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3、管理有力,互相促进

(1)严格管理过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工作规定和医院领导加强临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医院办公室,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定期进行过程管理,对培养人员和继承人员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了解培养和继承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

体问题,对该项工作实施以来的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从而督促专项人员认真自觉地完成既定计划;同时,也为职能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提供管理效率提供整改依据。

(2)合理使用经费:经费支持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依据相关规定,医院建立了各项工作的专项经费使用和审核登记制度,切实做到加强管理,专款专用,分配,经费由财务科统一管理。经费管理一方面保证了培养对象学习的经费的使用,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培养对象在学习期间从事和继承工作无关的其他开支,同时医院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3)认真督促实施:任何实践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和计划下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正是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支持下,各职能部门提供严密的组织保障,有效的制度保证和监管措施,我院开展的多样保持中医中姓本质的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绩。我院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组织制定各种工相应的制度规定及计划等。

4、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我院开展多样的中医传承实践来保持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见到了成效,但过程管理仍需进一步的规范,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通过不断的总结,来获得宝贵的经验,发现尚存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我院中医传承工作的不断前进,从而为推动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吴丽芳 新洲人民医院 202_年11月26日

中医师承是机遇,如何选择很重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