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XX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施方案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0-834598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2 21:45:47 来源:网络

XX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XX省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全市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化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转变教育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事业发展,共同担负起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责任,形成关心、支持基础教育的良好氛围。严禁炒作升学率和中考、高考状元。

二、目标任务

(一)优化教育结构体系

1.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原有园舍等因素,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合理制定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做好学前教育优质扩容计划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在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3.0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4.73%基础上逐年提升;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完善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和新兴人口聚集区学校建设,做好城镇小规模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加快推进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探索城乡教育联合体,确保全市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市区到2025年不少于2个,到2035年力争达到100%。

3.合理调整普通高中布局。加快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大力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扩大高中教育资源。着力解决规划建设滞后、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全面推进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教学需求,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实施。合理调整普通高中布局,办好必要的乡镇高中,确保到2022年,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4.扎实推进特殊教育全面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将特殊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做到与基础教育整体工作一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加快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创新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形成以特教学校办学为主、随班就读为辅、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在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6.5%的基础上逐年提升,到2035年,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

1.突出德育实效。建设德育工作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

2.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核心素养。

3.强化体育与健康。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实施市、县、校三级监测体系。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切实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运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健全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共同参与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建设一批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

5.加强劳动教育。建立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评价标准,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培育教研支撑体系

1.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市县校教研体系,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完善区域、校本、网络、综合等教研制度,建立区域内校际联合集体备课机制,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

2.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应配齐国家开设课程的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推进学科特级教师工作站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力争产出更多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3.深化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优质学校交流合作,推动先进教育理念、模式复制融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校外实践资源相互开放。

(四)健全家校共育体系

1.推进家校协同育人。认真贯彻落实《XX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2.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构建组织管理、指导服务、队伍培养、引领评价于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

(五)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1.严格教育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源头监管,完善过程监管,强化安全监管,严格依法监管,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2.规范课程教材管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出版教材,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制定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建立审议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3.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尤其要关注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普通高中要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

4.加强智慧学校建设。根据省政府总体规划要求,分步骤实施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到2021年,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覆盖率提高到85%,到2022年,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依托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基本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5.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县市区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形成教学管理特色,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坚决克服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学校要因地制宜,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创新备课形式,提高备课质量,认真制定教案,切实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规范常规教学行为。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六)实施教育减负行动

1.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零起点”教学。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优化考试内容,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和排名。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时间,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批改、讲评的常态监管,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严禁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

2.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和教师负担。

(七)优化教育评价机制

1.建立教育质量评价监测机制。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落实国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落实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落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

2.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利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省级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3.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阳光招生”,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中考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公办民办中小学同步招生入学的具体实施办法。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避免因贫失学辍学。

(八)实施教师队伍提升行动

1.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培训内容列入新任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增加乡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机会。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大力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2.全面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三权统一”改革。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在县域范围内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年度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落实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公开招聘政策,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完善教师岗位分级认定办法。做好思政、体育、艺术、劳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教师配备和培养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3.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落实教师优待办法,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与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落实挂钩,完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指导学校完善分配办法。落实幼儿园教职工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和职称评聘政策。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幼儿园教师高级职称、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比例。

4.全面提升校长队伍水平。按照校长岗位特点,完善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任期制管理。实施中小学校长领航工程,构建选拔、培养、使用与管理于一体的中小学名校长持续发展梯级建设体系。加大中小学校长培训力度,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建立市级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开展校长国内外研修。倡导教育家办学,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九)实施优先发展保障行动

1.坚持教育规划先行。以县市区为单位科学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并将公办中小学、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列入本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努力增加学位供给,逐步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控制和消除中小学“大班额”,严禁新增“大班额”。

2.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健全基础教育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制定企事业单位、部队、街道、村集体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政策。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和非营利性民办园收费具体办法,建立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落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寄宿制学校提供生活服务的实施办法。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办法。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各地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可延至2022年前。完善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明确市县分担责任。

3.着力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制定小规模学校编制核定标准,做好编制核定工作。统一管理、统筹调配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园教职工编制。确保于2021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办学标准,落实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省定办学标准,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制订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学校建设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基础教育提高育人质量作为重要任务,切实履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每年要至少听取一次基础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要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发展优势。

(二)落实部门职责。

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健全部门协作机制,解决编制、经费、规划、土地、安全监管、环境治理、教师待遇、宣传氛围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内容,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积极推进校园安全“前哨”系统建设应用,切实维护学生人身安全。坚决打击“校闹”行为,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教师矛盾纠纷。

(三)强化督导考核。

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把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将其作为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导机制。完善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建立专项督导与常规督导相结合的督导体系。

(四)营造良好生态。

各级党委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报道。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大力营造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在服务于全面建设新阶段XX、现代化大美XX中,更好地发挥奠基作用。

(五)抓好学习贯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及《XX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方案》《XX省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实际贯彻实施方案。市教育局要加强政策培训。重大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XX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施方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