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2021年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任职讲话
在2021年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任职讲话
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对X有深厚的感情,少年时期曾在X求学,当年X人民给了我知识、力量和关怀,这些一直都是我前进的动力,今天尤其感到这种动力的强劲。去年我来到X工作,虽然还只有短短X个月时间,但X人民公诚勤俭、敢为人先的精神令我备受感动和鼓舞。今天,大家选举我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这是全体代表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此,我向各位代表,向X万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X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发展,依法治市工作开创了新局面。特别是20XX年,X项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X项工作获得全省先进,这是前所未有的成绩。当前,我们正在决胜全面小康,“十四五”规划发展也即将起步,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市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人大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新的更大平台。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夙兴夜寐、奋发勇为,才不负大家的支持与信任。
刚才我手抚宪法面对国徽进行了庄严的宣誓,在此我向各位代表和全体市民作出庄重承诺:
一是把信念融进血脉。习近平总书记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信念理想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我认为,有了伟大的理想信念,才会站得直、立得稳、行得远。我将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融进血脉,任何时候都不动摇。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远x想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刻牢记入党初衷,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市委核心地位,做到人大工作与市委的要求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把人民放在心中。人大的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作为一名为人民群众代言的人,我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在工作上为人民群众当“仆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衡量工作的标准。切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官避事平生耻”,我将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担当作为,和人大的同事们一道,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市委确立的“文化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聚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及时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工作机制。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不断增强刚性监督,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使人大机关成为代表真正的“娘家”。进一步丰富代表活动,保持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断増强人大工作成效,以民主凝聚民心民力,以法治保障改革发展,以监督促进政策落实。
四是把纪律挺在前头。作为人民的代表和党的干部,我将时刻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公正用权,心中有戒。自觉做到永葆学习动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章、准则、条例等,时常自省自警自励。将党纪党规深植于心,践之以行。带头遵守法律和纪律,带头遵守党内的规矩,带头遵守各项制度。干干净净为官、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抓好人大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建设人大机关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今天的X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美好的未来仍然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肩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待,我必将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奋勇担当、严守纪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常委会同志们一道,依靠全体代表,为建设“实力X、幸福X”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讲话
在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X镇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三五”,谋篇布局“十四五”,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奋力开创X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2016年来,X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促和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连续五年综合考评为优秀等次,2016年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生态建设镇,2017年被住建部等六部委再次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镇,2019年被市政府授予“平安乡镇”,2020年创成省级森林城镇。
(一)扩总量,提质量,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果断关闭11家黏土砖窑厂和禁养区28家畜禽养殖场。积极招商引资,借力发展。隆升商砼、明盛商砼、田农生物质、徽合农业、新希望六和等规上企业顺利落户。五年全镇新增各类民营企业168家,个体工商户763家,规上企业5家,限上企业4家,2020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66亿元。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有序推进,50亩以上规模流转突破10000亩。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合作组织75家,带动全镇规模种养不断取得新突破,稻虾(蟹)综合种养5000亩,辣椒种植2700亩。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5个规上企业中有3个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科技服务和示范带动广泛开展,新增大型农机具261台(套),无人机6台,农业机械化率达100%。202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 6.2亿元,年均增长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000元,年均增长8.4%;2020年财政收入2312万元,年均增长11.3%。
(二)绘蓝图,强功能,镇区承载力不断提升
镇政府以规划为先导,编制完成镇区中长期建设规划和镇南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确立了“三轴、两核心、三区、多带”的发展框架和主街道建筑外观的“汉唐风格”。完成104国道拓宽和两侧建筑立面改造,镇区主次街道全面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以“忠义文化”为主题的双忠公园建成使用,公园里小区建成入住,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管理外包。訾湖地表水厂顺利回收,孙湖地表水厂建成使用,全镇1.2万余户居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镇区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街道实现雨污分流。供电、邮政、电信、数字电视、金融、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满足居民需求。
(三)建设施,治脏乱,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以项目资金为依托,以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2016年以来,相继建成陈胡、张滩、双庙、白墩等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柳湖、訾湖、荣渡、三周等4个市县级美丽乡村,新建改造党群服务中心17个,19个村全面达标。“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农村四好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镇铺设(改造)水泥路168.3公里,污水管道3245米,安装路灯1469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大革命”和环境保护“三大保卫战”全面打响。陈年垃圾和淤塞沟塘、黑臭水体得到全面治理。镇村卫生保洁实现整体外包,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新建村级污水处理厂9座,改建卫生厕所3890户。散乱污企业全面关停,11家黏土砖窑厂全部爆破拆除。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秸秆禁烧连续5年全域全年零火点。河长制、林长制改革深入推进,沱湖、天井湖和怀洪新河全面退网还湖(河),沿岸畜禽养殖和违章建筑基本清理。五年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9万余亩,完成造林3670亩,创成省级森林城镇。耕地保护更加严格,农民建房规范有序。
(四)惠民生,促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大步前进
教育优先发展得到落实,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实行了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新建改建村卫生室8个,维修4个,村级卫生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全面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和股份合作社组建。村集体“三资”专项清查有效开展,累计追回村集体资金70余万元,资产200余万元,土地水面等资源3000余亩,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合计848.72万元,村均收入达44.67万元,其中收入突破50万元的村有6个,收入在30-50万元之间的有5个村。14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动态管理规范有序。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达96.93%。不断强化人口和计生基础工作,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综合考评稳居全县前列。兵役登记和民兵训练有序开展,民兵整组和征兵任务高质量完成,获“全县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组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站,积极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政策,双拥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以李小虎、李军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被一举铲除,丁持久、刘井胜等乱势力受到依法严惩。重视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立镇综合文化站和19个村农家书屋,新建农民文化健身广场5处。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和体育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规范建立镇综治工作中心和村综治工作站,健全镇、村两级信访网络,矛盾纠纷排查和重大信访隐患领导包案制度得到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良好,连续四年获“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全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五)重精准,强弱项,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为基本目标,精锐出战,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措施。五年累计发放特色种养补贴资金500余万元,教育资助344万元,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05.3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16.5万元,技能培训补助13.5万元,生猪代养补贴资金5万元。着力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省督查暗访、市际交叉互查反馈问题和市县督查问题的立行立改,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逐项整改、逐条落实,切实做到“四确保四不放过”,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以“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对标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担当”“转作风、补短板、解难题、提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2016年柳湖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十三五”期间,全镇累计减贫997户2521人。2020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410户3870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六)严规矩,实管理,党风政风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委有关规定,持续开展“四风”整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按照“四重一大”和村级财务“四议两公开”要求,完善机关内部管理九项制度和镇村财务管理制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压缩一般性开支,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得到保证。规范所有建设项目招投标和审计验收程序,成立重点项目管理小组,对施工过程和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投身脱贫攻坚战场挥洒汗水、推动经济发展破浪前进、鏖战新冠疫情无畏逆行、情系人民福祉倾心竭力。五年的奋斗充满艰辛,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付出值得铭记。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获得的每一项荣誉,迈上的每一个台阶,都凝聚着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社会各界的深情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X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X镇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前进道路上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镇经济总量仍然不大,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加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三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多,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四是镇村少数工作人员担当作为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此,我们要积极面对,奋力攻坚,创新作为,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克服困难,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二、经济社会“十四五”规划纲要
(一)未来五年工作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二)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实现经济发展更高效、社会进步更全面、集镇功能更完善、居民生活更宽裕、生态环境更优美、体制机制更健全,把X镇建成全县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镇和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46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1.5%以上。
(三)未来五年主要工作任务
1.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到2025年,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本镇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特点,有选择地在企业间构筑循环产业链条,发展中心镇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镇南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孵化本地中小企业的能力。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吸引镇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建材、粮食加工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原料来源广、附加值高的新型加工产业。把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重点培育4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即万亩辣椒生产加工基地、3000亩籽用吊瓜种植加工基地,1万头肉牛和2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引导和鼓励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流转,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实施农田治理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力争2021年新增邓圩-白墩片高标准农田治理2万亩以上,实现高标准农田治理全覆盖。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游、文化游、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仓储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到2025年,全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以上。
大力提升生态城镇建设水平。加快低产村片林改造和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每年创成2个以上省级森林村庄,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0.8%以上。
2.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品位,打造县域副中心
到2025年,镇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人口集聚率40%以上,镇区常住人口达2.5万人,五年建成五河县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
完善城镇规划布局。树立“规划立镇”理念,突出规划刚性约束,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按照“三轴、两核心、三区、多带”的总架构,不断充实和完善镇区功能布局。按照“汉唐风格”建筑总格调,不断丰富和提升镇区文化品位,争取投资恢复重建忠臣庙和玄帝庙。抢抓全国重点镇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新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进度,着力打造核心区,拓展新镇区,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启动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和组织协调,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
突出抓好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项目。全力以赴推进镇区道路拓展工程、管网建设工程、商住区开发工程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工程。
3.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镇村
按照“全面提升,重点打造,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总思路,全力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目标任务。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为依托,以规划中心村为重点,整合一事一议、农村四好公路等其他财政项目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到2025年,所有中心村达到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4.着力优化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加快推进X镇现代化建设。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共同进步,全面提升X镇的文明程度。
加强依法行政。虚心接受人大监督,严格依法依规行政。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公开,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加强和改善对工会、残联、宗教、妇女儿童、老干部等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发挥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把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逐步纳入依法管理轨道。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各类应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镇村两级。深入开展平安X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积极推动安全示范村企创建活动,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努力提高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大力推进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技能培训为重点的教育工程,形成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教育体系。继续加强素质教育和人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继续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增加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村村建有文化休闲广场,全民健身工程达到全覆盖。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广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蓬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以公共卫生为重点的社会民生工程。新建五河县人民医院X分院,加大卫生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完善镇院村室规范化建设和一体化管理的新机制,丰富居民健康签约服务新内涵,办群众满意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巩固提升“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村”医疗模式。全面落实两孩政策,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之年。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目标要求,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汇集各方资源,争取各方支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为把X镇建成县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副中心和皖北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今年我们要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重点做好境外、疫情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我镇人员摸排登记、管控,切实做到“四早四集中”。抓好公共场所和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管理。精准做好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关键部位防控,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消杀整治,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堵住一切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
(二)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加大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力度,克服疫情影响,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措施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1410户3870人的贫困人口坚决不返贫。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持续强化责任落实,落实“两个包保”责任,对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和老弱病残困难群体保持关注,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落实相关续接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定有效。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保持在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社会帮扶等方面政策上总体稳定。
(三)强化“双招双引”和项目推进
灵活运用国家对重点镇的利好政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重点围绕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积极争取镇南工业集中区扩规,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加快南京史丹利家居、上海咏嫣金属制品、鑫旺新型建材、苏州创杰消防配件、台州赛金机械等意向性项目、在谈项目进程,力争尽快签约落地。盘活闲置的国有建设用地如白墩道班、供销社等,以及陆圩、大杨、西尤村内原5家窑厂拆除后的180余亩闲置工矿用地,供引进企业选址,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同时鼓励各村利用盘活村内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采取争取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或自建等方式,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争取实现每个村都有1个以上工业企业。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继续实行领导包保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全力做好蚌埠明盛商砼(二期)、亮路农副产品加工、广州冠渔食品、耀洋光伏发电、五河广蓄秸秆综合利用等落地项目跟踪服务,鼓励原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坚持招外与扶内并举,深入开展“四送一扶”,及时掌握和帮助解决在镇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招才引智上,更加注重内引外联,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对接合作,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参与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沱湖-天井湖水系连通、344国道、蚌五泗高速二期、五河-蒙城高速、合青高铁等项目征迁补偿和施工环境保障工作。
(四)全面提升镇村建设水平
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行动,对违反“八不准”规定新增的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实行“零容忍”。组织实施好西尤、訾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配合实施好孙湖片、荣渡片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和农村四好公路拓面延伸工程。新建单滩、张滩、西尤、刘蔡、孙湖、岳庙、双庙等七个村卫生室,扩建陈胡、柳湖两个村卫生室。以村片林改造和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继续提升森林城镇建设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巩固扩大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成果,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净起来”向“绿起来”“美起来”的目标迈进。整镇推进旱厕改造,2021年完成改厕1650户以上,所有村实现无旱厕村,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创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全面推行 “一组一会”制度,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高质量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阳光操作、群众满意的原则,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坚持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范控制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六)全力指导好村委会换届工作
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配强村级带头人,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培育村级后备干部,引领乡村振兴,打造一批高质量示范点。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坚持既有措施同时,不断发掘新动力。规范“三资”管理,全面收回被侵占集体资源资产并高效利用;培育驱动项目,鼓励村企合作,发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等作用。
(七)持之以恒抓好政风建设
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紧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深化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推动作风长效机制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精准运用好“四种形态”,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的有机统一。继续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打好作风建设系列“组合拳”,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做到每月有主题、每月有典型、每月有通报,持续释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干赢得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推进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开创新时代X镇发展美好新局面而奋斗!
第三篇:在某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定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本次市人代会上,某市第五届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在全市人民的密切关注下,通过代表们的郑重表决产生了。在此,我代表新产生的第五届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对各位代表的充分信任表示深深的谢意!本届政府的任期处于本世纪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新一届政府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坚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和全市人民的关心与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实现本次人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落实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保证政府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各项决策的实施。自觉做到“五个统筹”,以人为本,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乘胜前进,奋力跨越,努力实现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坚持执政为民。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要求,履行公仆职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加强政府工作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踏踏实实做人,把人心凝聚到发展上,把心思花在抓落实上,把时间用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清清白白为官,为官一任,造富一方。认认真真办事,勤奋工作,作风扎实,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某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切实肩负起加快某发展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把某建设成为四川经济文化强市、国际旅游城市”这个总目标,认真研究本世纪战略机遇期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积极因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夺取某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我们将继续保持知难而进的勇气,继续保持乘势而上的锐气,继续保持敢为人先的豪气,一心一意谋发展,励精图治促跨越,力争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努力建设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一届人民政府。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庄重地接过某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棒。历届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作出了艰苦努力,为某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为加快某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最后,请允许我借此机会,代表新当选的市政府领导班子,向上一届政府为了今天某的发展所做的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离开市政府工作岗位、并为推进某发展新跨越做出了贡献的黄明全同志、李盛根同志、余正华同志、范金绶同志、徐明忠同志、刘强同志,表示由衷的敬意!向兰树堂同志、林蓉同志等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老领导过去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某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
在本次市人代会上,某市第五届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在全市人民的密切关注下,通过代表们的郑重表决产生了。在此,我代表新产生的第五届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对各位代表的充分信任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届政府的任期处于本世纪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新一届政府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坚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和全市人民的关心与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胜利实现本次人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落实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保证政府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各项决策的实施。自觉做到“五个统筹”,以人为本,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乘胜前进,奋力跨越,努力实现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坚持执政为民。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要求,履行公仆职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加强政府工作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踏踏实实做人,把人心凝聚到发展上,把心思花在抓落实上,把时间用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清清白白为官,为官一任,造富一方。认认真真办事,勤奋工作,作风扎实,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某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切实肩负起加快某发展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把某建设成为四川经济文化强市、国际旅游城市”这个总目标,认真研究本世纪战略机遇期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积极因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夺取某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我们将继续保持知难而进的勇气,继续保持乘势而上的锐气,继续保持敢为人先的豪气,一心一意谋发展,励精图治促跨越,力争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努力建设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一届人民政府。
为了人民的重托,我们将庄重地接过某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棒。历届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作出了艰苦努力,为某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为加快某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最后,请允许我借此机会,代表新当选的市政府领导班子,向上一届政府为了今天某的发展所做的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离开市政府工作岗位、并为推进某发展新跨越做出了贡献的黄明全同志、李盛根同志、余正华同志、范金绶同志、徐明忠同志、刘强同志,表示由衷的敬意!向兰树堂同志、林蓉同志等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老领导过去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讲话
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大家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实施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战略,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成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步跨越,“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十五”成为永州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迅速增加,2005年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61.47亿元,同比增长11.珊,按原口径,“十五”年递增10.5%,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2%、15.8%、1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6:26.2:43.2;与200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7.3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4.6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2.7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市规模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到17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99万亩,“三品”认证101个,14家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2005年永州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工业初步形成了汽车、卷烟、制药、食品、建材、冶金、造纸等支柱产业,新建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去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4.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十五”分别年递增11.8%和18.7%,产值过亿元企业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26家,长丰、零烟、湘纸成为全省十大标志性工程的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亿元,“十五”年递增10.4%,旅游、房地产业来势看好,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提升。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十五”同口径年递增14.9%,财政过亿元县区由3个增加到8个,市本级财政收入达到6.67亿元,比2000年增加4.33亿元,年均增长2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9.3亿元、贷款余额152,3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173亿元和50亿元。全市保费收入6,2亿元,比2000年增长2.5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现。固定资产投入加大,2005年完成投资145.3亿元,五年累计467亿元,年递增21.8%。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全市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421公里,新增72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397个行政村通公路。衡昆高速永州段、永连公路、洛湛铁路永州北段建成通车,零陵机场正式通航,结束了永州没有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历史。电源和电网建设成效显著,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超过前50年的装机总量,祁阳、宁远、零陵3个220千伏和东安青土坪等5个110干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一、二期农网改造顺利完成。信息主光缆总长达到2.53万芯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完成病险水库治理600座,双牌、涔天河水库灌渠防渗配套取得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到43.7万台,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总投入4亿元。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中心城市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建成区面积达到4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39万,城市整体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城市道路,推进了城市功能配套和亮化、绿化、美化,打造了新火车站广场、滨江风光带、南津路等城市景观工程,2005年启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容市貌有所改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实施“十个一”工程,提质扩容取得新成效,九县县城五年大变样,8个镇进入全省“百强镇”。2005年全市城镇化率为27.6%,比“九五”末提高6.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建设得到重视,开展潇湘-母亲河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全市完成市县区属企业改制386家,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直供销、粮食、商业企业改革户县区属企业改制基本结束,通过改制嫁接、兼并重组,一批企业焕发生机。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取消烤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额免征农业税,落实各项农业政策直补资金1.95亿元,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开始启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和土地招拍挂进展顺利。行政审批、政府机构、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及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看好,五年累计审批外资企业225家,利用外资3,7亿美元,到位内资120亿元,利用外资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竞相发展,占全市经济比重由41.6%提高到54.9%。劳务经济呈现出“百万打工人员、十万能人、两万老板、六十亿收入”的格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施教育优先的各项措施,落实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普九”成果得到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10所中学列入省示范性高中,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湖南科技学院成为综合性本科院校。推动科技进步,五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5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97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9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6%提高到43%。以疾病预防控制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为重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市县区疾控中心、传染病区相继建成,95所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效防控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成功承办,奥运奖牌实现零的突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五年减少出生人口9万人。文化事业日渐繁荣,成功举办全省公祭舜帝和祁剧诞生500年活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2家增加到4家,江永女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2%。城乡居民入增长较快,2005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8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2848元和791元。高度关注民本民生,连续两年圆满完成8件实事,解决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农村救助体系,五年累计投入救灾资金8532万元;扶贫攻坚初见成效,五年减少贫困人口6.5万人。民族、宗教、人才、审计、统计、工商、物价、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水文、人防、老龄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永州形象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进行,广泛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体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打造“诚信永州”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四五”普法顺利完成,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进展。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五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998件,市政协委员提案935件,办复率为100%。实行依法信访,五年累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3万件次,有效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严肃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稳步开展;成功举办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典。社会洽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得到加强。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扎实苦干,在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加之对外交往联络增多,社会开放度和知名度提高,永州形象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