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的出现,形成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1、春秋战国,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士的活跃,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家各派纷纷著述收徒,相互批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来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政治上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教育上首倡私学,有教无类,总结了许多教育方法,例如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编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孟子与荀子的思想:
思想家
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孟子与荀子对孔子的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其他一些学派的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4、墨家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任人唯贤、天志明鬼、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崇尚艰苦实践,摩顶放踵,胼手胝足,达到“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的目的;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贡献,如在力学机械方面曾打败公输班、光学小孔成像、利用声学侦察、几何学的圆。
5、道家老庄思想
老子的思想:
唯心论: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是道。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一种支配自然与社会的规律、真理。人应该向天地、自然学习。
辩证法:万物在不停的运动,矛盾双方相互转换。阴阳长短老少难易都是相互依存、转换。
政治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庄子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观念发展到极端,人类文明进步是伴随着对人性的压迫;主张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上的逍遥。
6、法家思想:主张依法治国。韩非子融合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商鞅的法,形成系统的法治理论,李斯把法治思想推向实践。
二、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大一统、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主流;董仲舒把法、道、阴阳家思想融入儒家,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学说;春秋大一统主张;
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
后期推广:启用儒生参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规定儒家五经为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中央兴办太学,提高儒学地位,儒学在民间取得独尊地位。
董仲舒的措施为君权至上提供理论依据,加强了君权,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但实质上是文化专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让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魏晋隋唐的三教合一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就是形容南朝寺院林立的盛况。由于社会**,朝代更替频繁,许多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所以思想变得自由洒脱、放荡不羁,尚空谈,喜好虚无缥缈的玄学。
隋朝三教合归儒,唐朝三教并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但并没有失去主流地位。儒学大家韩愈主张复兴儒学,但儒学未形成新的体系。
四、宋明理学与陆王心学
佛道的盛行让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宋朝的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所以后代评价理学从哲学层面发展了儒学。
陆九渊对当时的士风不满,认为学习不是为了科举,而在于日用与指导人生,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思想受到启发,创立心学。明朝中后期,阶级矛盾尖锐,专治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思想
人物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南宋陆九渊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穷理不必向外探索,发明本心就可得到天理
明朝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良知为人心固有的善恶标准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异
认识论
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通过反省内心、致良知把握“理”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知行合一
哲学观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同
都是宋明理学的范畴,都认为“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评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心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与伦理道德都产生重要影响。但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五、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尖锐;江南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领域
人物
思想
代表作
李贽
反对将儒家经典与圣人道德标准神圣化,是非标准要与时俱进;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欲望;提倡男女平等。
藏书、焚书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公其是非于学校;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
经世致用思想;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弊书
王夫之
世界是客观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物质引起的。
船山遗书
评价:提出进步思想,如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冲击君主专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但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