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10-714146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5 13:04: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突出强调了其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重点内容,深刻阐明了思路方法,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

一、三个深刻认识,揭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书记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三个深刻认识”的重要论断,揭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这就是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概括的“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可以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四自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首先,它具有教育功能,是锻炼党性的熔炉。其次,它具有净化功能,是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钥匙。再次,它具有凝聚功能,是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的法宝。

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会使党的自身发展和党的事业遭受挫折。在这方面,我们党有过十分惨痛的教训,在党的历史上出现过两段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时期。一次是在大革命后期至遵义会议之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家长制”“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等问题,使党和革命事业蒙受严重损失;另一次是在反右斗争扩大化到“文革”结束,特别是十年“文革”,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党的组织、优良作风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党内政治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主流。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严肃的现象比较普遍,形式化庸俗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出现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给党的事业、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个人带来严重危害。

二、明确重点内容,把握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环节

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指向,总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要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

坚持党的“四条路线”是根本。1980年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下称《准则》)规定,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三十六年后,总书记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坚持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同样要坚持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之所以强调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一方面,是因为组织路线是实现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组织保证,只有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扎实推进组织建设、用好选人用人导向标,党内政治生活才会有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保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实现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激发活力,坚持开门评议,使普通党员群众参与进来,才能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群众基础,孕育健康政治生活的深厚土壤。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脱离群众等问题,党内政治生活失去了组织保障和群众根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坚持“两条路线”,到坚持“四条路线”,反映了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思考、继承创新和丰富发展。

完善民主集中制是重点。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保障。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等问题。党的实践历程表明,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健康,党就团结统一、充满活力;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党内矛盾和问题就会滋生蔓延。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基础。组织生活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和经常手段。严格党的组织生活,重点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关键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当前,有的地方党的组织生活形式化、随意化、边缘化,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变成“钝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加强”“创新”要求,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用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着力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党员实际、紧扣突出问题,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

三、保持原则性战斗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决定政治生态。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

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党内政治生活”这个词共出现了14次,不仅在工作体会中首次单独“列项”,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在工作部署中也首次以“黑体字”的形式出现,提纲挈领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要求。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去年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抓手。六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提出“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等要求。实践亦充分证明,没有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不良风气就会滋长,不守规矩、任人唯亲甚至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的严重问题就会发生,管党治党就会失之于宽松软。可以说,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是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提高政治站位、纠正政治偏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内政治生活最为重要的遵循。总书记明确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工作报告亦指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原则性和战斗性”。

四、以准则和条例为尺,履行党内监督职责

除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外,十八届六中全会还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作出明确部署。中央纪委七次全会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在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切实履行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职责”,要求“以准则和条例为尺子,加强对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执行准则、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党内监督,离不开制度笼子的约束作用。准则和条例尊崇党章,总结经验,直面问题,是管党治党的“金钥匙”。工作报告指出,“把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同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贯通起来,把制度蕴含的力量释放出来”,彰显了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重要地位。

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无论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还是加强党内监督,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聚焦在讲政治、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上来。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同违反党的纪律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坚定不移正风肃纪、惩治腐败,治标为治本争取了时间、赢得了民心。特别是推进管党治党责任全覆盖、巡视监督全覆盖、派驻监督全覆盖,使党内监督的作用和威力得到有效发挥。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有利于不断增强党的生命力和活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路提供重要保证。

第二篇: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要清醒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和领域政治生态污染严重的现象仍然存在,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就能使我们党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首要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遵循和具体体现。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真正把“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诸效果。

(一)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中央是最高权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要时时处处事事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始终跟随。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握“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形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政治局面。

(三)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地方和部门的权威来自于党中央权威,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必须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自觉把地方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使各项工作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四)正确处理好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关系。

党中央权威来自于民主基础上的正确集中,形成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实践,有赖于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坚持。党中央决策是从全局出发,集中各方面智慧,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作出的。在酝酿和讨论过程中,各方面可以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一旦党中央作出决定,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决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

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目的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现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严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问题导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要把自身摆进去,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以解决问题的成效取信于民。

(二)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过程。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制定更加科学完备、切实可行、具体实在的规章守则,继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健全保证规章守则贯彻实施的组织体系,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三)持续强化党内监督。

监督缺失,党内政治生态就会恶化。要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聚焦党内监督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党内监督合力,精准运用党内监督方法抓手,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注重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党的自我监督同人民群众监督相统一,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四)保持正风反腐的战略定力。

腐败的“病灶”不除,腐败的行为不绝,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就难以形成。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惩治腐败的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的态度决不改变、猛药去疴的决心决不动摇、刮骨疗毒的勇气决不懈怠、严厉惩处的尺度决不放宽,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精准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关键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必要手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烧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真正让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

(一)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

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决定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要坚持党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要提高政治能力,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坚决防止和克服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削弱政治的倾向。

(二)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

时代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离开时代性,党内政治生活就失去生机活力。要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根据时代特点和党的队伍新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适应大数据、互联网等带来的新挑战,与时俱进地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创新,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吸引力、感召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让“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

原则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准绳。在原则问题上退一寸,党内政治生活就松一尺,党员队伍就散一丈。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每一条都是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要切实按照准则要求,始终坚持党的思想原则、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工作原则,按原则开展党的工作和活动,按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按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

(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

战斗性是检验党作为一个战斗组织的重要标准,没有战斗性就没有战斗力。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在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敢于碰硬,坚决同一切错误倾向作斗争,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

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基础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党内政治文化出了问题,政治生态必然受到污染。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一)大力倡导和弘扬正确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涵养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二)深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精神力量的“根”和“源”。要坚定文化自信,始终自觉学习、感悟、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时常接受文化熏陶,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结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来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做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

(三)坚决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正面引导,又要祛除沉疴毒瘤。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做派,反对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反对明哲保身的“官场哲学”,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不断涤荡歪风邪气。

五、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前提是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

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觉尊崇党章,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一)强化责任担当。

强化责任担当不是一句空话,而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的健康成长负责。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管党治党工作,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以上率下。

领导干部既有领导责任,还有示范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清醒认识自己岗位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氛围。

(三)始终严格自律。

慎独慎微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境界。要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要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方向、守住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坚决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保持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正确对待、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第三篇: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三清”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治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在多个场合对政治生态问题进行阐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抓,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巩固扩大作风建设成果

好作风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标志,不良作风是滋生歪风邪气的病原体。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巩固成果、防止反弹的任务尤为艰巨,必须深入持久地抓下去。

坚持融入日常工作。牢固树立经常抓、长期抓的思想,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重要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坚持抓细抓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办一件成一件。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抓住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又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定政策、立规矩,画出红线、定好杠杠,集中歼灭,务求实效。

严查顶风违纪行为。紧盯一个个时间节点、抓住一个个具体问题,坚决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等问题,让我行我素、依然故我的人付出代价。加大执纪监督、公开曝光力度,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的顶风违纪行为,越往后执纪越严。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为政治生态优化正本清源

腐败是侵害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是污染良好政治生态的毒素。只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不断清除影响政治生态的污染源,才能惠风和畅、天朗气清。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的纪律是保证政治生态免受各种不良风气侵扰的重要屏障。总书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因此,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教育,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对不守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保持高压反腐的基本态势和战略定力不动摇。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这个目标,治病树、拔烂树,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达到“诛一恶则众恶惧”的效果。加强对新型腐败行为的研究,掌握其作案特点及规律,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巡视和组织部门、执法和司法机关、重点行业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及办案的协作配合,完善腐败问题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

增强惩治腐败实效。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结合“四个着力”,细化具体项目和检查点,全面掌握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为精确惩治腐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注重快查快结,尽力缩短办案周期,提高案件查办率。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加强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调查分析,运用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这个活教材,警示教育党员干部,起到惩治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大力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纠治不良风气、优化政治生态,必须在选准人、用好人上下功夫。

规范选人用人程序。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初始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任用程序,尽量挤压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力和自由裁量空间。特别是要规范动议这个选人用人首要环节,进一步明确动议环节操作程序、酝酿范围、方案确定和责任担当。落实干部交流规定,加大交流力度,这既是对干部本人的保护,也能有效防止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滋生“小圈子”,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

改进干部考察方法。干部考察知人不深、识人不准是导致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在改进干部考察方法上下功夫,重点是延长考察线,扩大考察面,力求客观准确掌握干部实际情况,并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适当延长考察公示、考察过程、任前公示的周期,尽量让干部群众全面反映情况、充分表达意见。

坚持查纠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和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相统一。一方面,要认真汲取相关典型案件给干部人事工作带来的沉痛教训。如针对苏荣大肆卖官鬻爵所导致的选人用人导向扭曲的问题,江西省委狠抓中央巡视组和中央组织部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另一方面,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干部,看主流,看本质,既看是否“守规矩”,也看能否“干事业”,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让他们受到肯定、得到激励,心无旁骛地干工作。

培育清正廉洁的社风民风,为政治生态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好比是两股气流,在开放多元的大环境中,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们既要重视发挥党风对政风建设和社风民风塑造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又要重视外部环境对党风政风的影响和渗透作用,着力培育良好的社风民风。

坚持法治德治有机统一、党风民风良性互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发挥法治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社会功能,促进清风正气的弘扬,增强人们道德自觉和道德自律。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重视发挥德治礼序、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和社会典型的带动作用,以小见大、因势利导、蔚成风气。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社风民风,关键是人民有信仰,内心有约束,行为有规矩。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来、弘扬开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发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优势。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文化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历史传统文化,寻根溯源、固本开新,着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廉政文化产品,让崇尚清廉、鞭挞贪腐成为社会主流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利益观,形成优良党风、清廉政风与清新社风、淳朴民风多元共生、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社会政治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起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强大合力

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全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凝聚整体合力。

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主体责任。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委。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要以党的建设统筹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切实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级纪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及上级党委、纪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向党委提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净化政治生态的意见建议。强化纪律监督,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严肃查处违反党纪行为。加强监督问责,严肃查办案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内职务和领导职责,牢固树立非义不取的名利观、健康文明的交往观、实干立身的进步观,做到既要廉政更要勤政,既要干净更要干事,既要谨慎更要担当,实现言传与身教的统一、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以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不良风气潜伏再深也无所遁形,潜规则再灵也将失去作用。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党风政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汇聚起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强大正能量。

第四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 王文涛 2013年09月17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关键在干部的心态。干部心态决定工作姿态,进而决定工作状态,最终影响政治生态。概括起来讲,就是三句话,“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生态”。

首先,心态决定姿态。当前,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存在着心态上的“亚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三种心态”。一是争权逐利的心态。突出表现为,少数干部对权力顶礼膜拜,一心钻营职务升迁,上蹿下跳,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窝就想去活动。特别是少数年轻干部,心态浮躁,刚刚提拔不久,位子还没坐热,又想着上台阶。二是嫉贤妒能的心态。突出表现为,少数干部心胸狭隘,看不得别人能力强、提拔快,害怕自己坐了“冷板凳”,习惯于用“显微镜”找别人的缺点,用“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自己不想干事、干不成事,也容不得别人干事、干成事,甚至一有机会就使绊子、下套子,特别是在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关口,少数干部告黑状、放暗箭,搬弄是非、无事生非。三是得过且过的心态。突出表现为,少数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工作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人信奉“不退则进”,甘于平庸做太平官;有的人信奉“差不多就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还有极少数干部“和尚”做得连“钟”都不撞了。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有这些“亚健康”的心态,说到底是因为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这些“亚健康”的心态如不及时治疗,就可能会“病入膏肓”。所以,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努力做一个“健康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先立德、再立身。

其次,姿态决定状态。当前,党员干部总体上是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状态,但现实中也必须着力防止“三种状态”。一是热衷于经营关系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少数干部把工作能力视为细枝末节,把经营关系奉为金科玉律,搞“圈子”,结团体。二是沉迷于灯红酒绿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少数干部情趣低俗,对于八项规定还存在“只要不出事,就是没犯事”的侥幸心理和“一阵风,避风头”的观望心理。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认真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工作之余多锻炼、多读书、多陪家人,珍惜自由、珍惜生命、珍惜阳光,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三是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少数干部奉行天天“到点”不如关键时刻“应点”,功夫不下在平时,深信“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管发展行不行,只要数字漂亮就行。我们不能唯数字论英雄,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宁可发展速度慢,也要发展质量好。上述这些状态虽然只是“小气候”,但若任其蔓延终会影响“大气候”。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这些“小气候”成不了气候,始终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真正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

最后,状态决定生态。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环境,主要是营造“三个环境”。一是干事创业的环境。邓小平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大力弘扬“实在实干”的精神,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追究诬告者、宽容失误者,鼓励干事、支持干事,严肃处理那些不想干事、干不成事、误事坏事的干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二是求真务实的环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做真抓实干的表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三是团结和谐的环境。团结和谐是良好政治生态最重要的标准。营造团结和谐的环境,领导班子很关键,一个班子能够在一起是缘分,一定要团结合作,把缘分修炼成情分。各级党组织的“班长”,都应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做到有主见而不主观、统揽而不包揽、善断而不武断,做团结和谐的领军人、带头人。

第五篇:营造风清气正

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全委会汇报廉洁从政情况,是扬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受到中纪委、省纪委充分肯定。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制度坚持好、落实好、完善好,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在全市进一步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努力将广大党员干部的全部热情和注意力,引导到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大步踏上“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征程。

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关键在于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好“四个表率”。一要做学习的表率。通过学习,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为自己筑起防御低级趣味的道德屏障。

二要做为民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权力就是一种责任、就是一种负担。干部就是公仆、就是服务、就是奉献、就是付出,要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要做公正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公平、公正、公开行使权力,以公开促公正、保廉洁。四要做廉洁的表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亲自抓、作表率,发挥“一把手”最强示范效应。就是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不断提高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现在扬州正处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扬州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过去五年,扬州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人民共同奋斗,也得益于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带来的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今后五年,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法纪要求和道德要求,自觉做到不谋私、淡名利、重团结、讲奉献,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