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浅议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0-236698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9 00:09: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议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就已经出现萌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思想的,他经常和学生一起切磋学艺,交流理想、志向,并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对合作学习的阐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是,自班级授课制盛行以来,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就所剩无几,学习被理解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靠自己去努力。

今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其中一项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经历了实验教师的摸索、实践后,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探索,正是从失败中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在现代的兴起,发自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提出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谓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性的学习,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在这种学习模式下,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更多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获得的。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而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去获得知识。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能对数学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对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十分有利,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

除上文所论述的学科教学意义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至少包括:

一是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小组或团队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助互动之中会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样会在无形中要求每个成员同其他伙伴配合,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要求每个学生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中,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同时,还可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竞争的能力和水平更为提高。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

二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中小学得到系统训练。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认为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方式应当是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联系与合作。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教学是提高交往技能的好形式。

三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往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个别学生接受提问或上台板演,其余大多数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活动。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可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及评价,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应该看到,不同的学生在心理现象、知识能力、思维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教师而言,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不足。教师可将全班同步划一的教学活动细化为小组中少数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为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较多的机会。老师由泛泛地关注整个班级变成关注每个小组,进而深入到小组中的个人,为因材施教创造较好条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因此,进入课改实验后,我们越来越多地把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运用于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并在课改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课改实践中,笔者观摩过不少实验教师的示范课或公开课,发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都是喜欢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的方式,但我也发现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笔者尝试着将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问题1]

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它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困生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问题2]

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

[问题3]

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问题确有合作的必要,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时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问题4]

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我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三、实施策略

策略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1、合理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探究问题的效果。因此一般按照组内有差异、组间相类似的原则分组,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组成小组。比如可把成绩优异,能力强的学生与那些成绩不够稳定,性格内向的学生编排在一组,这样后者可得到更多关心与爱护,让全班学生主动接近他们,增加他们交往的频率,协调小组间和谐的关系。总之,组内差异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创造了条件,而组间类似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使每个成员都有一个身份,有一项特定的工作,可根据合作需要、学生特长,将学生进行分工:有负责纠正别人出现错误的监督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间的联系和协调的联络员,负责记录的记录员,负责总结的发言人等。在不同的活动中,角色还要进行互换,但要做到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从而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策略二: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制定好开展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分小组学习时不能讨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一般为四人一小组;

2、先做后说,先思考后交流,作有准备的发言,小组发言时音量要低,不能影响其它小组的学习;

3、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记住别人发言要点,对他人的发言作评价,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学会如何主持小组学习,并学会作总结性的发言。

只有遵守以上几点规则,在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策略三:适时进行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在一堂课中,要找准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短时间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让学生数一下各种车辆的数目。因为车辆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教师又放一遍,学生还没有数清楚。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轿车数目的;有数公共汽车数目的;还有数面包车、大卡车等数目的。又放录像一分钟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

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自己设计方法来验证。学生如果独立探究的话,学有困难的就无所适从了,其他同学也很难把性质探究完整。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分组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3.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当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让他们在争论中达到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例如:“角的度量”一节课,某教师在学生学过角的特征后,老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角。谁知,一些学生说出课桌、椅子、黑板上有角时,却有学生漫无边际地说:眼睛有角叫眼角,牛有角叫牛角,羊有角叫羊角。这时,学生间开始了争论:

生1:黑板、椅子、课桌上的角是角,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的边。

生2:羊角、牛角、眼角也称为角,但不是我们今天所谈的数学上严格的角。

生3:对,羊角、牛角、眼角是单指的动物身体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角。

……

学生在争辩中使问题越辩越明,达到了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

策略四、教会合作技能,培养合作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应教会学生以下基本的合作技能:

1.“善于倾听”。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所谓“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去听,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不随便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2.“述说技能”。同样一件事情,表达方式不同,效果就会不同。“一句话可以说得让人笑,也可以说得让人跳”。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阐述问题时要条理清晰、不夸张、不缩小,并争取做到风趣幽默,使人乐意接受。

3.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

4.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的见解和看法与自己不同却更合理时,要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修正自己的观点。

5.组织管理技能。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能根据不同意见作总结性发言。

策略五、适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引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冷场和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4、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层次性的点拨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完“平行线的性质”之后,为了巩固这一内容,我先出示一道例题:如图①,直线l∥m,求角x的度数。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我到各组巡视,询问讨论情况,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了几分钟后,没有小组能作解答,于是我就提示:此图有没有内错角?有没有同旁内角?(进一步提示学生解答此题可能要添加辅助线)再过几分钟,要求学生展示成果,结果有三种不同的添辅助线的方法,还有一名学生直接度量求得。我对他们的方法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接着,我给出类似上题但比较复杂的题目“如图②、③、④,已知AB∥CD,根据点E的不同位置,∠E与∠D,∠B有什么数量关系?你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而后讨论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各小组就推出代表发言,探索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策略六、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实行合理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良性制约机制,以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要个人努力上进,还要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和激励个人竞争达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时要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还要体现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评价时要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面对各式各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如何制订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问题研究的贡献,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观察视角。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制度,促进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使一些原来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在小组内经常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的还能得到同班同学的掌声,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结语

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地实施,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时“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变成朋友,学校立刻变成乐园。”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首要选择。由于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而这时的学生已经对数学的学习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因此,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发扬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之间对知识的交流与探索。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导入;重难点解析;知识拓展;课堂评价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所谓“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就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的方法。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重科学分配,要将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才能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使同一小组的学生可以在互补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小组合作+课堂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将这句话同样应用于数学课堂当中,其实就是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数学课成功的关键。采用小组讨论法来进行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也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学生之间共同的疑难点,对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新课《全等三角形》的课堂导入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有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我选择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导入。首先,为了方便互相配合操作,我们以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中每2人组成对学搭档。其次,在对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负责在课桌上铺一张比较大的纸,另一个学生负责制作一个小三角形。然后,制作三角形的学生将制作好的三角形在大纸上平移和翻转,另一位学生拿剪刀在大纸上剪下平移翻转后的三角形,得到一个与之前制作的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最后,在群学过程中小组长对小组合作探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引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个概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还能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是初中数学课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小组讨论法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讲解重难点内容时采用小组讨论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重难点的讨论当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思考、交流合作的意识,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解析环节,为了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我依然采用了合作学习来对课程进行重难点解析。首先,我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以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为:小红本子上的三角形不小心被墨水给染了,你能帮他画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吗?其次,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对讨论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每一小组选一个代表来对自己小组选择的判定方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每个小组都会积极地去思考如何才能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重难点进行解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对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有重要作用。

三、小组合作+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是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眼界,开阔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合作学习是进行知识拓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知识拓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灵感,形成学生对问题独特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拓展时,为了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拓展。首先,我出了一道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数学题目来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其次,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具体的解题方法,然后,我发现解不出答案的小组大多都是卡在了拓展的辅助线这一点上的问题,最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我可以发现学生对上一节讲的判定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我只需要?c拨学生加一条辅助线来证明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加了辅助线还不会,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是开阔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小组之间对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四、小组合作+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程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发表课程感悟的环节。在课堂评价环节运用小组讨论法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对解决课堂遗留问题,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反馈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一节的最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在这节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对哪个知识点还有所欠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还在请教学习好的学生重难点解析的问题,学习好的学生也充当小老师给不会的学生做讲解。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课堂评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当中遗留的疑难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数学课程当中,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殷菊巧.浅析讨论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华少年,2016.[2]陈世章.初中数学如何开展问题讨论教学法[J].新课程(上),2016.作者简介:

陈世麒,广东省肇庆市,何楮铭纪念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 运用

摘要:合作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初兴于美国,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教育学家噶斯基说:本质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从浙江大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到山东教育研究所组织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到近年来,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对合作学习的深入推广和运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现状

新课程要求下,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认知,造成操作不当,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现状弊端内容讨论和掌握的大多是教师交给的知识性问题或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性答案。形式小组参与以前后桌划分,并且仅以学习成绩作为是否有效的参考,呆板,单一。分工即时性组合,没有合作习惯;“独唱”现象较多;任务分工不明确。目标基于结果的得出,缺少合作精神、合作需要和合作交流等目标的落实。

二、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初中数学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个人思维活动,依靠自身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个人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独立的思考与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学习方式,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学习重在“领悟”,合作学习应以思维的交流和深入为主。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合作过程,结果评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内容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选择:一是需要合作、操作、观察、探究的。比如:统计,实验,课题学习等;二是在解题策略和结论上需要辩论或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三是有一定的挑战性,交流后能够得到一定的启迪的内容,问题难度较大,个人独立思考容易有疏漏的问题。在把小组合作学习由形式向实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组织策略:

1.合理分工,科学分组

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的开展并充分发挥其学习功能的前提是合理分工,科学分组。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的生的掌握程度,认知能力、基础素质等进行分组,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智力水平等进行合理分工。比如:一些结论比较难归纳,并且需要大量的动手操作进行尝试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将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和基础较弱或者操作能力较低的学生搭配划分小组,这样在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能解决合作学习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之间找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差距,强优补弱。

2.精心设计,适时引导

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的针对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进行引导并善于启发,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开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根据普遍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分析和解答。

3.信息反馈,综合评价

及时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有利于合作成果的充分展示,教师根据小组阐述的观点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让小组之间互相倾听,取长补短,让小组之间互助、互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评价中不仅要包括每个学生参与的情况,更要关注整个小组的情况。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可以采用抽取小组进行提问的方式评价小组的学习质量,可以有效的促进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还可以采取独立完成测验的方法,小组先行讨论交流。测验时,需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测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耐心的培养和长期的训练。教师自身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数学学习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志娥.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

[2]唐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3]申忠军.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七个问题[J].教师,2009(17).

[4]叶玉珠.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

[5]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学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同步的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新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要改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比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位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中获得其它意见或看法,从而不断受到启发,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此外,有的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或者每个人都是带有片面的看法,而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教学内容,才算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每位组员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可以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

(1)按座次就近组合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任课教师可以在开学初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学习活动。

异质就近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和内容的不同在课前、可中和课后进行。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来进行,包括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课前预习所不同的是,应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预习要求,例如:让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文并找出重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报告活动,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讲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一般以4个人左右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2 Our daily life的时候,我布置他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好朋友的日常生活,然后互相交流;又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4 Electricity 的时候,我把我班上的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二组上网查找深圳市的居民用电情况;第三、四组查找一些常用电器的相关知识;第五、六组查找如何安全用电;第七、八组调查周围的同学或家人的用电情况;第九、十组负责讨论如何节约用电,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教师扮演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学习,老师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而老师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会变得主观,封闭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做出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一起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

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因此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学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同步的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新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要改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比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位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中获得其它意见或看法,从而不断受到启发,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此外,有的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或者每个人都是带有片面的看法,而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教学内容,才算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每位组员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可以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

(1)按座次就近组合

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任课教师可以在开学初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学习活动。

异质就近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和内容的不同在课前、可中和课后进行。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来进行,包括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课前预习所不同的是,应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预习要求,例如:让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文并找出重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报告活动,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讲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一般以4个人左右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2 Our daily life的时候,我布置他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好朋友的日常生活,然后互相交流;又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4 Electricity 的时候,我把我班上的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二组上网查找深圳市的居民用电情况;第三、四组查找一些常用电器的相关知识;第五、六组查找如何安全用电;第七、八组调查周围的同学或家人的用电情况;第九、十组负责讨论如何节约用电,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教师扮演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学习,老师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而老师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会变得主观,封闭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做出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一起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因此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首先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则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多角度去探讨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出现的“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现象。

2.注意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一些小组为了让本组有最充分的表现,都派出优等生发言,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优等生的发言代替了全组成员的意见。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发言的机会,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老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作一个说明、安排,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清楚了,责任明确了,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不至于有的没事可干,无话可说。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一人也不落下。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

合作技能的培养,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特别是合作技能的指导,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小组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这一课改背景下,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关键问题。合作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28)2.《外语教育学》(章兼中,浙江教育出版社)

3.《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王坦,《教育研究》2002.2)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5.《外语教育学》(章兼中,浙江教育出版社)

6.《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龚凡履---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