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10-935029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4 21:43: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

被访谈者:史铁生

访谈者:张专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至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工作,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到现在为止共发表作品30余篇,约70余万字。其中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命若琴弦》等。

“活着不是为了写作,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张:史铁生先生,如果不是您这种特殊的命运,所谓“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您会不会走上写作这条道路呢? 史:我觉得这无法预料,只能说我的病促使我走上写作道路。至少在这之前我没想过会以写作为生。文化革命开始的时候我才初中二年级,刚满十五岁,根本没想过以后干什么,然后就参加文化大革命,稀里糊涂的,出身不好也不坏,没什么特别的骄傲也没什么特别的冲击,然后就去插队,那时候想得很现实,就是怎样在农村干点什么事。只是在病以后才想这件事。病了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还活不活,慢慢才想明白死是迟早要来临的节日,不必太着急,等决定活下去之后,自然要想怎么活,有一点很明白,就是:总得要做点事情。

张:能不能这么理解,写作是您自救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最佳的方式。史:可以这么理解。当然这个自救的意义是有所变化的,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生存自救.走着走着才想明白,其实这么些年来所追求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一个价值感。活着要有点价值,你就要干点什么。至于你问我如果没有病我会干什么,我说不出来。我想如果没有病,至少我不会那么早就动笔,可能会再搁一些年。没这么多东西逼着可能也就搁下了,以至成为一个爱好者、关注者和说三道四者。当时各种各样的状态逼迫你,必须要动手了。

张:您的一位病残朋友曾说:感谢命运给了我一份特殊的生活。您有这样的感受吗? 史:这就像什么呢。有一本书上写到玩牌,别人洗完了你还不放心,还得自己再洗一遍,你的期望是想比原来好,但你不知道是不是好,原来还没有呈现就消失了,只有一种可能性,如果说感谢命运是指两者比较而言我觉得很难说。如果我们从这个命运中走过来了,发现了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因而对命运有感激情绪的话,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心存感激,很好。

张:你有没有这种感激之心呢? 史:应该说是有,但这实际上是一个悖论。如果你真觉得它很好很圆满的话,那么这种感激可能会消失。恰恰是因为一种残缺的美。人的残疾怎么说都是一种遗憾,这种遗憾却有意外的收获,这可能就是它的美之所在。如果没有一个限制,没有一种残缺,一切都手到擒来,这个人可以说活得很顺利,但活得很傻。

张: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感激之心的对吗?那么你目前生活的支撑点是什么?是写作吗? 史:就像我写的一篇文章: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如果生命是一条河,职业就是一条船,为在这生命之河上漂泊总是得有一条船,所以船不是目的,目的是诚心诚意地活着。其实往大了说,人的支撑点就是活着,生的欲望。人要是有了绝对的死的愿望就什么都甭说了。生的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由此他去创造许多美好的东西。也可以说人活着是为了美好的东西,但这个美就没有一个标准,有的人在困难重重的逆境中会活得很好,而有的人一切皆顺却活得很糟糕甚至去死。其实这很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既然无可奈何,那么如果它是一个悲剧,你要表现出你的力量;如果它是一个骗局,一个幻觉,你要让这个幻觉很美。

在悲剧的背景上做喜剧的演出

张:具体到您的作品,从79年到现在,您是逐步地指向您的理念和意志,这其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您能不能把自己的作品分个类。

史:有人分过,我也比较同意。刚开始还是写一些社会问题,象《午餐半小时》,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文艺理论还是文艺要反映社会生活。这种观念是很顽固的,但很快我就变了,写残疾人,这可以归到人道主义范畴,比如《一个冬天的夜晚》,再到后来写人的残疾的时候,就不是人道主义能够概括的了,或者说它是更大的人道。人存在的根本处境有可能是社会的,或者人道的,但从根本上它是人本的。

张:一般人都认为《遥远的清平湾》是您早期的代表作,这应该是没有错的。那种调子:情绪比较饱满、调子比较明快、写法比较现实主义,这种东西到后来并没有延续下去,而实际上这种调子是比较正统也比较容易被肯定的。

史:某种东西确实没有延续下去,因为我觉得那时候还有一种比较虚假的乐观主义。我并不认为悲观是一个贬义词,在比较深层的意义上。但如果以自己的悲哀为座标的悲观主义是不好的,以自己的某种温馨为出发点的乐观主义也是虚假的、浅薄的。真正的乐观和悲观都是在一个更深的层面,它是人的处境的根本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悲观和乐观没有高低 优劣之分。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悲观,如果陷在里面,写作就会萎缩。《清平湾》写的是我生活中比较温情的东西,有些作品写的就是比较悲观的东西,但都没有指向人的根本处境,所以我必须超越它。事实上,《清平湾》的某种风格:某种对感情的重视,在《我与地坛》中又接上了,但它又不一样,它比《清平湾》要大了,它理解快乐和痛苦的视野要大多了。

张:我想大概是您的作品大多数都涉及到残疾人,使您必须要超越那种浅薄的悲观。您的作品有一个很明显的主题,就是关于残疾人,’’„

史:不„„不都是这样,这个话题需要说一说。首先我写东西的题材不限于残疾人,我也写过插队的、街道工厂的等其他不相干的。另外关于残疾我也有一些看法。我的残疾主题总是指向人的残疾,而不是残疾人。一切人都有残疾,这种残疾指的是生命的困境,生命的局限,每个人都有局限,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局限中试图去超越,这好象是生命最根本的东西,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到这里。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的作品,的确有一个残疾主题。

张:您的作品所展示的基本上是这种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基本困境之间的无法解决的冲突,有人评价你是“当代西绪福斯”,大概也是这个意思。所不同的是,你比西绪福斯更清醒地意识到人的困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以超越的,所谓《原罪·宿命》。

史:命运的力量相当大,人很根本的有一种宿命。所谓命运它不是人可以改变的,人只能在一个规定的条件下去发挥人自身的力量,这种规定的情境就是宿命。比如说你生来就是个女的而不是男的,你生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生在唐朝或宋朝,比如说我这腿,它就瘫了,你竟无办法,只能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人的主观力量只能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后做一些事情,你所谓接受的这个事实就是宿命。

原罪也是这样,并不是我们犯了什么罪,但是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使我们有罪感。我曾经说过人有三大根本困境: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而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欲望,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不想死,而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张:如此说来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原罪之中,人的力量又在哪里呢? 史:人的力量就是在这样一个悲剧的背景上做乐观的奋斗。我所说的三大困境又是人快乐的根源。

张: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很无奈的情绪。

史:是,是无奈。所谓宿命就是无奈,所以我说是在悲剧的背景上做喜剧的演出,你不承认这种悲剧的背景,你是个傻瓜;你不做这种喜剧的奋斗,你是个懦夫。

张:你信上帝吗? 史:信。但上帝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大话题,怎么证明上帝的存在又很有意思。它决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东西。在某个层面上你可以把它人格化,比如你劝人行善的时候。但在美的层面上它不是人格化的,它本身是一种祈祷。在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从根本上讲没有人能救助我们,而这种状态可以使我们的心境得到改变,对世界对生命有一种新的态度,这时候,上帝就显露了。

生命之路上纵情歌舞

张:悲剧的背景已经设定,那么这其中的演出何以又成了喜剧?这种演出的价值何在呢? 史:这就看你的活法了。面对悲剧的背景,必死的归宿,如果从此就灰溜溜地不思振作,除了抱怨和哀叹再无其他作为,这样的人真是惨透了。有悟性的人会想:既然只能走在这条路上,为什么不在这条路上纵情歌舞一番呢?于是一路上他不羁不绊,挥洒自如,把上帝赐予他的高山和深渊都笑着接过来玩了一回,玩得兴致盎然且回味无穷,那他就算活出来了,生命其实只是一个过程。

人一方面对威严而神秘的造物充满了敬畏,一方面又为人的不屈和神奇满怀骄傲,他在创造美的时候又欣赏到了美,他欣赏自己这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这就是艺术,这就是美,人活着的价值可能最终就是为了美的价值。这说来就长了。

比如说真善美这个话题,我觉得真善美不是平面的,而是递进的关系,真走向善,善走向美。美是最高层次的。所谓真就是指,在我讲到的那种必然、那种宿命里,你必须承认它,真诚地承认它,你给它加什么花活,加什么粉饰都离真越来越远。在这种真面前,什么是世界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爱,也就是善,只有在爱与善这个层次的引导下,真才能有价值。一个有爱心和善心的人,你才能相信他不说谎,才相信他真。那么这个善这个爱又有它的困境了,能全世界的人都相爱吗,能每个人都有一份爱心吗?退一万步说,人都一样了,这世界也就消竭了,这是一个悖论,那么怎么办,只有求得生命的美。你真、你善,并不要求实际的报答,只求美的价值,自我完善只有在这种美的引导下,你的美才有归宿,一个人带着欣赏美的心情行善,他的善才不虚假。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而这种递进关系恰又和文学相对应。文学是真的层次,如果文学中看到了人的处境问题,那就有了哲学的意味,也就到了善的层次,然而此时人们往往会陷入一种绝望,一种彻底的悲观,那么就要进入一种神学的层次,我觉得也就是一种美的层次。

张:据我的理解,您说的神学大概不是指某一种具体宗教,而是指一种宗教精神。

史:你说得很对,我不是指的真正上帝或者释迎牟尼。具体的宗教顶多引导人们向善,有时还起不了这种作用。我说的是一种宗教精神,就是在真和善的绝望处产生的一种感动。

说到宗教很多人会想到由愚昧无知而对某个事物的盲目崇拜,甚至想到迷信。所以我用宗教精神与他区分,宗教精神是清醒时依然保存的坚定信念,是人类知其不可为而决不放弃的理想,它根本源于对人的本原的向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所以我说它是美的层面的。这样它就能使人在知道自己生存的困境与局限之后,也依然不厌弃这个存在,依然不失信心和热情、敬畏与骄傲。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需要这样的宗教精神,就象婚姻需要爱情一样。

张: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粗知哲学而离弃的上帝,与精研哲学而阪依的那个上帝,不是同一个上帝。这心中的上帝不妨就说是我们精神的家园,不妨说就是理想与渴望,人们清醒地意识到理想是不能实现的,仍然赋予它牵引过程的力量。这本身就很有意思。

史:先说一句题外话:人们常说童心可爱,其实童心之所以可爱不在于它的干净,而在于它的好奇。

人只要想活下去,他几乎不可能不被理想牵引,人又同时镇静地看到它的必然逻辑,你就会既不失去奔向理想的力量,又不会太为得不到理想而焦灼。你很清楚得到的只能是过程,理想本身不是为了实现的,他只是用来牵引过程,使过程辉煌,使生命精彩。

人活着意味着生命力的存在,这个时候它不可能没有欲望,理想产生于欲望。欲望是上帝的设计,或者说是自然本身的存在,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无穷劫,方向即是欲望。所以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欲望,有欲望就会有理想,有理想生命就精彩。

张:你的小说和作品好像总在阐述这些意义。

史:有可能,我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可能就陷在里面了,我这个人有时候很顽固„„

我知道什么不是文学,但我不知道什么是文学

张:您的小说自我性比较强,要么有您自己的影子,要么就感觉你在叙述。

史:首先我接触的面比较窄,多数是自己坐在屋子里琢磨,想„„这是一个空间的问题,再有一个心理的问题。就是说,我面对的确实是一个个人的困境。我这个困境你找不到它的社会原因,你没招谁惹谁,你不是被迫害的,一上来我的位置就指向人的根本困境,这也可以说是对这个病的所要感激之处,很多人写作是因为社会上经历很多,有感慨、有想法,写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事和关系。我直接面对的是人的根本困境,生命存在以来它就有了这个问题,自打一出生,间题就存在了,所以我关注的也就是这些。你说它是个人的,但它实际上是人的,只不过较少是社会的。

张:写作只是要解决自身的问题。

史:我想从根本上是这样,首先写作解决不了别人的间题。它也不能直接解决社会问题。

张:看您的作品有一种感觉,前期作品叙事成份比较多,到后期则有了很浓厚的理念甚至玄想的色彩,更多是一种哲学和如你所说神学的东西在里面。但这个和文学好像有点冲突。

史:文学这种东西我觉得没有一个界限,我知道什么不是文学,但我不知道什么是文学,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它又确实区别于哲学的简单的逻辑的推论,艺术源于敬畏与骄傲,对生命的感悟。这很难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说不太好,我现在是信马由缰了„„不,不是信马由缀,我还没有达到那种自由境界,但我不太去限定它,我不太去管它是什么,我曾经写过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它只是写作,对别人来说它只是一篇作文,你看它感兴趣吗?感兴趣就看好了,你别问它是什么。

张:很多人评论您后期的作品是实验性小说。

史:这种说法就是他一旦没有办法归类的话,就说它是实验性的。某一个小说流派,或者说艺术流派,只有当它成了大潮流,有一定数量的追随者和认同者之后,人们才给他起一个名字。于是后来搞评论的人就有了一个一个的抽屉,把一些东西分门别类放进去,如果你的东西放不进去,他就说你不是东西,如果放不进去又有点意思,他就说你实验。其实我骨子里可能很传统,我可能是传统的存在方式加现代的思维方式。

张:您后期的作品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从标题看都与众不同《:原罪·宿命》、《一种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小说三篇》等等,你是否有意在技巧上创新或磨炼技巧? 史:我没有。但我感觉到技巧的重要是:当我有一个东西用已有的技巧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我就想怎么去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技巧就产生了。我会看到有些小说它的一些方式就很吸引我,象法国新小说派,我至今没有这样写过,但我很有欲望那样去写,在我的某些小说里有类似的片断。这个时候你说它没有纯技巧的东西也不是,但确实是它的方式吸引我,本身这种形式就能使我心里的东西掉出来。所以我写每篇东西都跟第一次写差不多,没有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感觉。

张:最近在写什么新小说吗? 史:在写一个长篇。这是我的第一个长篇,写了将近十年。里面有我所有的东西,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很费劲,因为我担心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不是我要说的,有的东西到了极致是不能说的。张:讲的什么样的故事? 史:不能说,说出来就变味了,等写出来自己看吧。(张专系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教师)

第二篇:浅谈史铁生散文的生命意识

浅谈史铁生散文的生命意识

姓名: 廖晨

学号: 12228135

班级: 122281 专业:工商管理 【摘要】:“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这是史铁生对生命过程的价值的总结,而这过程又必须是“残缺”的,因为苦难成为人生之必要,欲望成为人生之必需,抗争成为人生之必然。惟如此,生命才能由被动而主动,由痛苦而快乐,由磨难而幸福。史铁生的“残缺观”在对人类生命的考察和追问中凸显着生命的演变过程,生命的“残缺”正是生命过程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史铁生;散文;生命意识;

1.引言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独具个性的作家之一,发表的主要散文集有《我与地坛》、《自言自语》、《史铁生作品集》等。他的散文境界博大,触及到了人本的困境和人类生存的命脉;其作品既充满着强烈的悲天悯人的苦难意识,又激荡着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史铁生那沉湎而又执着的生命理念和生命哲思,给无数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以温馨的慰藉和积极的勉励。

2.对生命意识的思索

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艺术与哲学的发展过程可说是同步的。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曾说:“一个艺术家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玩乐的艺人”。[1]史铁生以其特有的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文风,敏感而博大的心胸闪耀出深邃而澄明的智慧之光,以最真诚的语言逼近哲学,成为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2]这也是对他作品最好的注释。

一、直面生与死“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3]这是人所具有的三种根本困境之一。求生避死是所有生物共同的本能,但动物没有死亡意识,惟有人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的意义。但当死亡离我们感觉很遥远时我们可能会淡化它,甚至漠视它。当“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残废了双腿,对于21岁的史铁生来说,是跌入了黑暗的地狱,生活将一个不容逃避的“生与死”的问题非常冷酷的摆在了他的面前,死亡向他展开了美丽的诱惑。那一年身体的残疾把他永远的送到了轮椅上。那时的他,正是血气方刚、生机勃勃的年龄,他对一切都充满了渴望与追求,想去创造、去追求他所喜欢的东西。可是命运却给他一个“特殊的安排与照顾”,他在延安清平湾插队的日子里,虽然感到腰腿疼,但并没有在意,仍然起早摸黑地给队里喂牛,精心照顾着老黑牛与红键牛。没想到,腰腿的疼痛竟成了他生命中永远的回忆。他在最爱动的时候,被困在了轮椅上,这是怎样的灾难,又是何等的残酷。在刚开始的日子里,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相信自己将要在轮椅上度过还命运真正开始的人生。他还存着一丝希望,积极配合治疗,甘愿忍受各种各样的痛苦,“洗、敷、熏、灸”,“最后一回,我的胯部被熏成了烫伤”。然而,无论指明努力,他都难逃厄运的魔爪,当科学的诊断无情的宣布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是徒劳的,他拼命捶打自己失去知觉的双腿,多么希望这是一场噩梦,但现实依旧是现实,他不得不离开那个游刃有余的世界,呆在一个他原本一无所知的世界中去。在突如其来的厄运的打击之后,人就会丧失思想的能力,他对这“特殊照顾”的回报就是强烈的诅咒,他自卑、伤感,“死”的问题连想都不用想,就自动弹了出来,将他紧紧的抓住。然而,生命是一种责任,生命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目的。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必须使生命具有更高的意义,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建立起一些永恒的东西。生命中最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用浓妆淡抹彩绘而成的,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足迹,但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史铁生用这种生命意识铸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这就是史铁生对生命意识思索的开始。

3.探索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史铁生对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的探索是有一个过程的,是随着思考上网发展而不断深入、不断变化的。最早思考生之意义当然是从致残后跌入命运的低谷时开始的。这在史铁生精神自传性小说《山顶上的传说》中有着详细的描述。作品主人公也是腿有残疾的小伙子,他致残后最受不了的不是肉体的折磨而是心灵的痛楚。世人的歧视、偏见像浓雾一样从四面八方压过来。他遇见的所有的人,所有的好人,在心底都对伤残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这让倔强自尊的心灵无法忍受,感到活着不如死了好:为什么一定要活着呢?这么难,这么苦,这么费劲,这么累,干嘛还一定要活着呢?在这静悄悄的深夜,死去,是一件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的事!他的心灵陷入了深渊,但他终于战胜了死亡的诱惑,走出了心灵的深渊。促使他完成这一转变的是他对与生死意义的领悟。他想,死反正是一件早晚必定会到的事,何必那么着急呢?等你实在熬不下的时候死神自然会来搭救你;但它还没来,说明你还有力气。有力气为何不活下来试试争取欢乐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试白不试,有力不用而让它浪费掉不等于傻瓜吗?在命运的航道上挥起你的双桨吧,这样至少可以在沉重的浆端感到抗争的快乐,比随意受摆布舒服,比闲着忍着多一些骄傲。从抗争中去得些快乐,欢乐不是挺多吗?真的,除去从抗争中得的快乐,活着还有别的事吗?人最终能得到什么呢?只能得到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专门会唉声叹气,谁的痛苦就更多些;谁最卖力气,谁就最自由、最骄傲、最多快乐。[2]于是,他找到了自我拯救的道路:活下来同命运作顽强的斗争,在抗争中争得人的尊严、人的骄傲,争取心灵的幸福。这就是那位残疾青年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也是当时的史铁生对生之意义的领悟。战胜了死的诱惑,同时也领悟了生之意义。从渴望死到勇于生,这是史铁生精神上的一次大解放。此后他的作品的调子就再也没有《山顶上的传说》那么沉重、压抑、痛苦,而转向了深沉、宁静和平和。但这只是史铁生精神的初步解放,这次解放使他从自身厄运的阴影中走出来,获得了直面人生的精神力量。随着他对人生思考的深入,他又有了新的发现,从而对生之意义有了新的见解,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更大解脱,进入更加恢宏、深远、澄明的境界。这就是他发现了不只是不幸的的自己有自身的局限,而是人人都有自身的局限;不只是自己身处人生困境之中,而是人人都身处各种各样的困境之中。这就是说,局限、困境不是哪个人独有的,而是人类都有的。于是,史铁生由对自身困境的思考转向了对人类共同困境的探讨。一经如思考,史铁生就发现了人的许多与生俱来的根本困境。如,人生来注定只能是他自己,人生来注定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人生来就有欲望,人的欲望无穷然而实现欲望的能力却有限,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就产生痛苦,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宇宙无穷无尽,人类不可能穷尽未知,不可能把矛盾认识完,因而就无法彻底根除灾难和痛苦,无法从根本上掌握自己的命运。困境与生俱来、与生俱存,困境永远困扰着人类,给人的生存带来痛苦,那么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困境呢?史铁生认为,困境是上帝,谁也不能把它消除,因而对待困境没有别的办法,唯有从精神上实现超越,从不断的精神超越中实现人的价值,获取人生的意义与人的尊严。

生与死对史铁生来说,仿佛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话题。没有人一出生就考虑怕不怕死的问题,可同时又很少有人能在遭遇重大疾病的时候坦然的丝毫不去想或生或死的问题。他用一生的时间对生与死的问题不断地追问和参悟,这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思考本身就很沉重,更何况是关乎生死的话题。可他早已不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变得宽容、坦然,变得心如止水、宠辱不惊,《我与地坛》里也常常透着乐天知命的态度。他跨过了最黑暗最生不如死的那段日子,一切便柳暗花明了。史铁生是顽强的,他深知生命存在的意义不是抱怨和顾影自怜,而是尽己所能去发挥他的价值,去维护生命的尊严。那些他在轮椅上完成的文字能给人激励,引人思考,说的都是我们每个人必将面对的问题;那些在疼痛中写下的文字,看不出怨怒和愤懑,却带着对命运的冷静思索、传递着宽广深厚的情怀,给我们真实的慰藉和激励。

4.史铁生的生命哲学及其意义

史铁生痛定思痛之后的思想是睿智的、冷静的、理性的、健全的。他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振作精神,接受了命运对他的不公,毅然向它发起挑战。正如他说:“上帝给你一条艰难的路,是因为觉得你行。如果注定有人要倒运,那么还是让我来吧,命运谁比我应付的更好了。”史铁生在苦难的生命体验里找到了自我救赎之路,这就是—信心和欲望。

他的生命意识即他的生命哲学。他用精辟、冷静、清晰、富有哲理的言语概括了生活的道理和生命的意义:“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3] “信心,既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时可以领受。” “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这是史铁生顽强生命力的体现,睿智思想的表达,宁静心灵的告白。这是他对生命和命运解读的结晶,他不仅悟出了生命的意义,更获得了新生,也为我们讲明了生活的道理和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5.结论

时事难料,波诡云谲。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史铁生不仅仅是属于文学的,也远远不只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在这个人们经常感到恐慌和无力的年代,内心强大的史铁生带给了我们许多精神的力量。正如那句颁奖词所说,“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我想,不管我们身体健全与否、心智有多成熟,读《我与地坛》,读史铁生,都会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思,这让我们学着去眺望、去窥视、去似是而非的思考,然后更勇敢地爱身边的人、更从容地活好每一天,等待天荒地老,最后完成生命最华丽的旅程。

6.参考文献:

[1] 《作家》202_年16期

[2]《史铁生作品集》第2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国当代文学》202_年06期;

第三篇:史铁生:用苦难言说生命的不朽

史铁生:用苦难言说生命的不朽

序言

有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的,谈死是矫情的”,好似我们通过史铁生就能参透生死。

初始史铁生是在高中的课本上。其实当时的我并不怎么热衷于课本上的文章,嫌它们要么太说教,要么太文学,始终不是我所喜爱的那一类。直到史铁生和《我与地坛》的出现。“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这开头几句,朴实却厚重。没有华丽的文字镶嵌其中,却又有一番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之感。他是在介绍地坛,却又不仅仅是在介绍地坛;他在道出这坐荒芜了很久了的园子的名字时,也道出了一场绝望和重生。

史铁生,1951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小弄堂里。童年小铁生是快乐的,他有很多要好的伙伴,比如八子。在史铁生的《记忆与印象》中,就有一篇文章叫《八子》,而在别的作品中也时常出现八子的身影。当然不只是八子,史铁生作品中的许多主角都是反复出现,贯穿始终的。读着他的那些童年故事,就好像在看自己的童年回忆录:有跟自己很要好的铁哥们儿,也有一个强势得令人害怕却又不得不去讨好的人精儿;有一个很疼爱自己的奶奶,还有一个总是责怪奶奶溺爱我的妈妈。不是史铁生的童年有多么与众不同,孩提时代的人们都会有共同的快乐。也正是如此,我们才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跟随史铁生回到那不识愁滋味的童年里。这便是托尔斯泰说得那样,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童年也总是相似的,却只有史铁生记得用文字去还原它。

走过那段充满希望和欢笑的童年,1969年,正值青春年少的史铁生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来到了陕北延安地区“插队”。那时的他还是一个热血青年,总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国家,是的,当时的年轻人就是这样心系民族,情怀国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被很多读者视为史铁生最优秀的作品,这些读者大都与史铁生一样,曾经也是上过山,下过乡的小知青。这是史铁生唯一一部描写文革时期知青下乡的作品。当然,它并不似刘心武、卢新华、王亚平这般的伤痕累累。脱离的政治和批判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却是站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以平实而浪漫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憧憬的插队生活的画卷,并从清平湾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中,发掘出了整个民族生存的底蕴。

1972年,一个算不上特别的年份,对于史铁生来说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命运的转折。21岁的史铁生突地一觉醒来,双腿却动弹不得了。他当时该有多绝望,多怨恨是不言而喻的。但谁又能想到,正是这一场浩劫成就了一位称得上伟大的作家。这里的伟大并不单单是指他的文学成就。《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等作品都描写的是史铁生双腿瘫痪之后的事。史铁生也曾清晰的描述自己的在得病之初的潦倒和迷惘,然而纵观全文却又读不出一丝一毫绝望轻生的念头。他常年坐在轮椅上,甚至卧于病榻中,但永不停歇的是思考,他在思考生与死,灵与肉。在那个等待了他四百年的地坛中,他悟出一个道理: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所以他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试着活下去了?当“活还是不活”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时,加在这个人的肩上的生存压力一定已经超过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在面对“活与不活”的两难选择时,人们往往陷入一种心理障碍“目前我过得如此痛苦,接下来的日子想必是会更加痛苦;到目前为止我的生命已经没有半点意义和价值,接下去就更不可能获得什么价值了。”所以,只有选择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只有拒绝继续接下去的人生,才能拒绝承担这一生命过程的不堪承受之重。因此,人们往往喜欢把一时的绝望当作是永恒的绝望。但是那个双腿瘫痪后又急性肾损伤的史铁生却自信自语道,“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于是人们松了一口气,由于儿子的苦难而令自己的苦难加倍的母亲也在天堂里送了一口气,他已经有了面对“死”的幽默感,又怎会一意孤行地急着与“生”说永别呢?

史铁生还在思考另一个深奥的命题——无缘无故地受苦是人生不得不接受的事实。难道真是这样吗?“即使人们超越了苦难的煎熬,是否依然要面对在生命的终点意义缺失的难题。”“人类是要灭亡的,地球是要毁灭的,宇宙正在走向热寂。我们的一切聪明和才智、奋斗和努力、好运和成功到底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我们在走向哪儿?我们再朝哪儿走?我们的目的地何在?我们的幸福何在?我们的救赎之路何在?”最后史铁生的回答是:转向过程。“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一个不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于是绝境溃败了,它必然溃败。”

直到现在,过去的日子已有将近六十个年头,心静如水的史铁生依然在用自己的作品与自身的行为来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直面惨淡的人生。

在一次采访中,他调侃着说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四十八年来,他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象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每看到此,想到他的身体也成了“病”的乐园,不禁哑然失笑。对待死亡,他总能平静地娓娓道来:“我轻轻的走,正如我轻轻的来,扫尽尘嚣。”

细读史铁生,我深感在他之后,我们谈生是奢侈的,论死是矫情的。对待生病,史铁生写到:“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史铁生在作《病隙碎笔》时,已是每三天透析一回,大部分时间在受病痛折磨和与疾病搏斗中,这本书是不折不扣的在那少的可怜的缝隙中的碎笔!然而,读这本书时,我却没有发现他一丝病的愁苦和阴影,那些断断续续记录下的思绪毫不给人细碎之感,他在文字中常把史铁生当作旁人来观察和谈论,使我觉得他已不在困在轮椅上的躯体里了,肉身所遭遇的接二连三的灾难也伤害不到他。

若要谈我对史铁生的喜爱,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开篇说到与他结缘是由于高一课本上的《我与地坛》,接着便零零总总看过史铁生一些文章,《合欢树》、《务虚笔记》、《命若琴弦》等等,其中最喜欢的当数《奶奶的星星》。在《奶奶的星星》里,我看到一位善良却倔强的老太太蹒跚地走向那个正在院子里奔跑嬉戏的小孙子。每每在脑中虚构这个形象跟场景时,我便会想起自己的外婆;也正是这种心灵上的契合,让我更加沉迷于史铁生的文字。

尾声

说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今人敬佩的作家之一,我想并不过分。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写作之夜”,史铁生便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一如既往地居住在自己的内心,苦苦地追寻着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命的明快;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第四篇:【精华】体验生命的作文

【精华】体验生命的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验生命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验生命的作文 篇1

生命,自古以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拥有着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挥霍;而当我们失去了它,自己已浑然不知。生命的意义,这就更是一个缥缈的词组。而直到那一天,我才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

那一日清晨,我早早起床,去附近的山上看日出。这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土山,弯曲延伸的石子小路拽着我一路向前,路两旁,林密树浓,摇曳着一方葱茏。晨雾漾着乳白的光辉,缠绕在林间,在脚下,沿着小路愈往上,这乳白越加醇厚,空气中也弥漫了些许冷意,渐渐侵入人的皮肤,直抵心脾。我走在雾中,就像走在云中,身边拢聚着柔软清凉,飘飘欲仙,只有脚下坚定的石块提醒着我还在人间。

不多时,我便登上了山顶,山不算高,但十分祥和安静,再加上昨夜小雨,更显清幽。只是这雾气也气势汹汹的涌了上来,眼前更像是蒙上了门帘,竟看不清远方几米的事物。我有些懊恼,恨这些该死的大雾吞噬了阳光。正当我欲转身返回时,一缕金光迟迟疑疑、摇摇晃晃地洒在了脚下,我抬头,看见大雾被硬生生撕开了一道缺口,这金光便从缺口源源不断地涌进,踮脚起舞,打破死寂。接着,乳白的雾色镀了一层金边,折射着灿烂的光辉。那缺口越来越大,成千上万缕阳光汇聚冲刺,吹响了冲锋号,势若破竹般将大雾撕个粉碎,残留的雾气慌忙逃散,退到山那边不敢再次侵犯。太阳出来了,大地瞬间蒸腾了暖意,天空再次闪耀了光明,万物欢欣鼓舞,欢庆阳光到来。

我浑身被裹进了阳光与温暖,之前的懊恼一扫而空。我忽然觉得,这阳光与雾气的斗争便是生命的意义。我们活在世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就像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永远不知道下一刻要面对什么: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波涛翻涌。人生亦是如此,困难和挫折或许潜伏在路边,当你不注意时给你当头一棒;亦或大摇大摆的挡在你前行的路上,挡住你头顶的阳光。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做着这样的斗争,或许会有外人看见,拉我们一把,但更多时候我们的挣扎不为人知,我们在密封的铁笼里与失败抗争,一次次跌倒,才会有一次次的爬起,才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勇气。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斗争。生,则继续,死,则消亡。

我默默沿着小路下山,身后,是那方净土,那片阳光,那次关于生命意义的体验。

体验生命的作文 篇2

今年的清明节真是破天荒——不是“雨纷纷”而是“雪飘飘”。

尽管寒风袭人,但绿化带里的小草依然一身嫩绿,昂首劲挺;满树的景,桃花绽放如初,迎风傲雪,与那斗雪寒梅绝无半点的逊色。这不禁引发了我对生命无限的感慨来。

是呀,生命是顽强的。一天捕捉动物的猎人把一只小野猪捉来关进一个畜栏里。它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苦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说:“捉你们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是要我的命啊!”这时那个猎人回来了,把小猪抓了出去。当猎人拿刀要杀小猪的时候,小猪拼命地要逃走,可是,即使它多么有力气,也逃不出命运。

生命是脆弱的。一弯湖水,平滑如镜。这时一条鱼跃出水面,它以为在这划过了一道美丽弧线。可是就在这一瞬间让岸上的'鸟儿捉去当食物了。生命真是脆弱的。

生命是伟大的。在我家的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落阴暗,潮湿,几乎得不到阳光的恩惠,就连积土也少得可怜。谁能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芽。没过几天它长出苗来,它那淡黄的茎儿是那样纤细,那样柔弱,好像一阵轻风就能把它吹折似的。上面顶着两片大大的瓣儿,“身体”小而“脑袋”大,显得很是营养不良。这个小生命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脆弱,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竟然能活下来。虽然淡黄的叶茎看起来只是那样纤细,那样柔弱。尽管这样,也是让我感到无比得惊讶了!

万物皆有兴有衰,有生有灭,从他们身上我深深地体验到了生命的内涵。那么,身为万物之灵的一分子,岂能不珍爱生命,保护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华呢!

体验生命的作文 篇3

那,是发生在20xx年8月20日早晨的事。而这一天,我永远记忆犹新。

——题记

晚上还是如往常一样和奶奶一起看完电视剧,喝完茶,上床睡觉。但谁会知道我早晨是被奶奶这样一句话叫醒的——“孙女,快起来,穿衣服去你姐姐家照看你弟,你姐说你哥出事了!”由于一下子被惊醒,脑子和眼睛都正在朦胧中,我揉了揉眼睛,保持清醒,赶紧穿衣服、鞋子。脸都没洗,头也没梳,直奔姐姐家。

只见姐姐还有另外几个人一起上了一辆出租车,准备走,我弟则在门口看着他们远去,没带上他而哭。我安慰着他,走进我姐家,给他放了CD。

自己则坐在沙发上想:哥,出什么事了?会不会受伤了?伤的是不是很严重?边想边不禁的害怕起来。

大概过了两三个小时,姐姐和另外一个阿姨(我哥哥的嫂子),他们便回来了,两人的眼睛都通红通红的,显然是出了什么事。我心慌着急地正想询问,我姐就大声地哭起来,边哭边说:“怎么办,我们失去了你哥哥了,呜呜……”我一下懵了,说:“什么?姐,你再说一遍!”此时,她开始放声嚎啕大哭,抱着我弟念叨着:“怎么办,我该怎么办,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命怎么那么苦呢?……”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只闪现着一句话:“怎么可能,哥哥怎么会突然、突然地、就这么……”由于我的不相信,平时一点小事就哭的我,那一刻没有掉下泪来。

后来随着街坊邻居的到来,姐姐的嚎啕大哭,阿姨的哭诉,我确认了,我明白了——我哥真的是去世了。

我尽量止住眼泪不要流出来,可是,还是没能止住,不但没止住,反而如潮水般一直涌来,往下淌。“我不相信,不,我不相信,老天爷怎么这么狠毒,我哥还不到四十岁呀,我弟也不到五岁呀,就要让他失去父亲。真是太残忍了,我姐姐、哥哥、弟弟,这幸福三口才刚刚开始他们快乐幸福的生活,日子也才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时,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我的心里,脑海中一直闪现着我去我姐家与弟弟玩时,和哥哥、姐姐一起聊天的情景,还有一起吃饭时哥哥的样子。

哥哥是个非常热心,孝顺,勤劳的人,也就是因为这些优点太突出,而成为了缺点——奋进全力,一心想着家人能过好,全力以赴的工作,他,就是在工作时,不幸失去生命的。

现在,哥哥走了快半年了,我只想着他曾经给我说过的话:“我的黑丫头,要好好学习哦,等我们住上楼房,我给你跟你弟买台电脑!”尽管我失去了我哥,但我一定要振作起来。

姐姐家里,就只剩姐姐和弟弟了,姐姐把我在我三个月大时就给了我爷爷奶奶,这十四年来我一直都在他们手中成长。如今,我奶奶跟我说:“我和你爷爷认真考虑过了,你以后就跟着你姐,不能让你姐孤独一人撑起家,好好照顾你弟弟,好好学习,好好做事,但以后还是要常来看看爷爷奶奶,你说这样好吗?”我重重地点点头。

生命真的是很脆弱,听了我亲身体验的经历,希望你们都要好好珍惜现在那些还没有失去的幸福。

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哥,请你相信我吧!

第五篇:【精华】体验生命的作文

【精华】体验生命的作文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验生命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验生命的作文 篇1

生命,自古以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拥有着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挥霍;而当我们失去了它,自己已浑然不知。生命的意义,这就更是一个缥缈的词组。而直到那一天,我才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

那一日清晨,我早早起床,去附近的山上看日出。这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土山,弯曲延伸的石子小路拽着我一路向前,路两旁,林密树浓,摇曳着一方葱茏。晨雾漾着乳白的光辉,缠绕在林间,在脚下,沿着小路愈往上,这乳白越加醇厚,空气中也弥漫了些许冷意,渐渐侵入人的皮肤,直抵心脾。我走在雾中,就像走在云中,身边拢聚着柔软清凉,飘飘欲仙,只有脚下坚定的石块提醒着我还在人间。

不多时,我便登上了山顶,山不算高,但十分祥和安静,再加上昨夜小雨,更显清幽。只是这雾气也气势汹汹的涌了上来,眼前更像是蒙上了门帘,竟看不清远方几米的事物。我有些懊恼,恨这些该死的大雾吞噬了阳光。正当我欲转身返回时,一缕金光迟迟疑疑、摇摇晃晃地洒在了脚下,我抬头,看见大雾被硬生生撕开了一道缺口,这金光便从缺口源源不断地涌进,踮脚起舞,打破死寂。接着,乳白的雾色镀了一层金边,折射着灿烂的光辉。那缺口越来越大,成千上万缕阳光汇聚冲刺,吹响了冲锋号,势若破竹般将大雾撕个粉碎,残留的雾气慌忙逃散,退到山那边不敢再次侵犯。太阳出来了,大地瞬间蒸腾了暖意,天空再次闪耀了光明,万物欢欣鼓舞,欢庆阳光到来。

我浑身被裹进了阳光与温暖,之前的懊恼一扫而空。我忽然觉得,这阳光与雾气的斗争便是生命的意义。我们活在世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就像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永远不知道下一刻要面对什么: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波涛翻涌。人生亦是如此,困难和挫折或许潜伏在路边,当你不注意时给你当头一棒;亦或大摇大摆的挡在你前行的路上,挡住你头顶的阳光。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做着这样的斗争,或许会有外人看见,拉我们一把,但更多时候我们的挣扎不为人知,我们在密封的铁笼里与失败抗争,一次次跌倒,才会有一次次的爬起,才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勇气。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斗争。生,则继续,死,则消亡。

我默默沿着小路下山,身后,是那方净土,那片阳光,那次关于生命意义的体验。

体验生命的作文 篇2

今年的清明节真是破天荒——不是“雨纷纷”而是“雪飘飘”。

尽管寒风袭人,但绿化带里的小草依然一身嫩绿,昂首劲挺;满树的景,桃花绽放如初,迎风傲雪,与那斗雪寒梅绝无半点的逊色。这不禁引发了我对生命无限的感慨来。

是呀,生命是顽强的。一天捕捉动物的猎人把一只小野猪捉来关进一个畜栏里。它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苦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说:“捉你们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是要我的命啊!”这时那个猎人回来了,把小猪抓了出去。当猎人拿刀要杀小猪的'时候,小猪拼命地要逃走,可是,即使它多么有力气,也逃不出命运。

生命是脆弱的。一弯湖水,平滑如镜。这时一条鱼跃出水面,它以为在这划过了一道美丽弧线。可是就在这一瞬间让岸上的鸟儿捉去当食物了。生命真是脆弱的。

生命是伟大的。在我家的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落阴暗,潮湿,几乎得不到阳光的恩惠,就连积土也少得可怜。谁能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芽。没过几天它长出苗来,它那淡黄的茎儿是那样纤细,那样柔弱,好像一阵轻风就能把它吹折似的。上面顶着两片大大的瓣儿,“身体”小而“脑袋”大,显得很是营养不良。这个小生命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脆弱,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竟然能活下来。虽然淡黄的叶茎看起来只是那样纤细,那样柔弱。尽管这样,也是让我感到无比得惊讶了!

万物皆有兴有衰,有生有灭,从他们身上我深深地体验到了生命的内涵。那么,身为万物之灵的一分子,岂能不珍爱生命,保护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华呢!

体验生命的作文 篇3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疼爱之中,从不会为他人考虑,也从未体验过生命消逝的滋味。而我却不一样,已经深刻地体验到了这种滋味。

开学两周,我都是快乐、艰苦地过着每一天,但是星期五放学后却改变了我以前的情绪。当我回到奶奶家,看到的是许多亲戚都在屋里,情绪好象很低落,我快速进屋,避开他们那低落的情绪。不一会儿,奶奶进来了。奶奶在告诉我这件事前,要我做好心理准备,从那时起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猜想可能是爸爸或妈妈受伤了,可是奶奶说的却是比这更严重的结果,奶奶说:“你爸爸和妈妈在下雪那天出车祸了,你妈妈抢救过来了,不过脊椎折了,可你爸爸没救过来,去世了。”在那一刹那,我感到自己四肢无力,眼神迷离,好象天塌下要把我砸死一样,非常痛苦,终于尝到了生命消逝的滋味,这种滋味很难受,很痛苦。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一个亲人从我身边离开过。老天太无情了,竟然把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夺走,难道这是我的错吗?

那天晚上,我看见了装有爸爸尸体的棺材,我的泪再次禁不住地往下流,我心里在想:“我居然连爸爸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我可能是爸爸最放心不下的亲人之一,爸爸可能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秒还在担心我的学习,以前爸爸是这个家的顶梁柱,现在他倒了,该由谁来撑呢……”想到这里,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对不起爸爸。

现在爸爸已经不在人间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我思考了许多,终于悟出了基中的人生哲理:老天从我身边夺走我的亲人,是为了激发我的斗志,我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管老天给我多少磨难,我都应该要坚强,要有一颗勇敢的心,用自己的付出和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进而撑起这个家。

最后,我要说:自己应该努力学习,完成爸爸的遗愿,我体验到了生命的消逝。

体验生命的作文 篇4

小时候的我有两次与死神交手,一次是溺水,另一次是车祸,不过,还好最后还是没事了,让父母松了口气,不然,他们肯定伤心死了,这大概是老天爷不舍得收走我,让我的父母难过吧!也是这两次的发生的事件,让我现在感慨了许多,体验到了生命的弥足珍贵。

溺水的前几个小时我呆在闷闷的屋子里感觉很无聊,于是活泼的我就在表姐的耳边使劲地苦诉着我这么爱动的人能在这个屋子里呆的住吗?表姐一脸鄙视和带着生无可恋的表情望着我,然后表姐她听的实在是不耐烦了,于是就提了个建议说,要不然我们就下坡去玩吧,你是在太烦了,我经受不住你的沉重的磨难,于是我决定带你出去,正处于无聊中的我当然不会不同意啊!

下坡的时候,我和表姐走进了一片茂密的竹林,一眼望去,满眼都是令人心情愉快的绿色,葱绿的竹竿上生长着成片成片的竹叶,一阵风吹过,依附在竹竿上的枯竹叶缓慢地飘落下来,直到到达地面。土地里刚冒出的小竹笋,蚂蚁们驮着食物正从它的身边经过,这看起来既滑稽又有趣,别有一番风味。经过了这片竹林,我们俩看到了一条不大不小河,河的上空正有着一群蛾经过,接着就听见表姐说,我们去河边的石头上玩吧,我回答说可以啊,于是我们迈着步伐走到了石头上,然后就坐在石头上,表姐让我在这别动,让我等她一下,不一会儿,表姐就摘来了野花和野草,准备编花圈戴在头上。

你永远不知道悲剧发生的开始,就在我准备伸手拿野花的时候,一个重心不稳,就掉到了河里,有求生欲望的我大声呼喊表姐救我这四个字,当时我们都还太小,表姐肯定没有这个能力能把我救上来,于是表姐就急忙飞奔地去找救兵去了,我依稀记得石头边围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要救我,突然一下,一道希望的曙光向我射来,我看见了一个身影跳了下来,然后就不记得了,再然后我知道我被救了上来,当我睁开眼时,只看见了那个人的背影,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心想如果没有他,我应该早死了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流着眼泪的妈妈。

然后就是出车祸的时候,那时妈妈牵着我正在和几位阿姨上街买东西,小时候有多动症的我就是不愿意被妈妈的大手束缚着,想要挣脱妈妈的手,然而就在我妈放手的那一瞬间,我就很不幸地被一辆摩托车给撞到了。听我爸说,当时我的头上流了好多血,正在处于昏迷状态,周围也围了许多人,足足围成了一个圈,当时他们都说这小孩肯定救不活了。我妈带我上街的时候,我爸正在别人家打扑克牌,听匆匆忙忙跑来的阿姨说了这件事,急忙赶过来把我送上了救护车,当时我老嚷嚷着要睡觉,我爸就一直在我耳边说让我千万不要睡觉,说以后爸爸不打牌了,你现在可不能睡觉啊!然后我听着爸爸的话痛苦地坚持了下来,接着就被送往医院治疗,感叹自己还好命大啊!没有什么大碍,可我心疼头上缝的那几针。

所以亲身经历让我懂得了:不要到水边玩耍,特别是在没有大人的时候,水能给我们身体带来水分,但也能吞噬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无法呼吸带着生命危险;还有上街时,小孩必须要让大人的手牵着,不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不要到那时候追悔莫及。

生命诚可贵,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生命的珍贵。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