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落实“两个责任”集体约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落实“两个责任”集体约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落实“两个责任”,进行一次集体谈话。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想法,一是上级有要求。要各级党委通过座谈会、谈心会等形式,增强落实“两个责任”的认识。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10多次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省委召开全省性专题会议达到平均每月1次,部署之密集、强调之严厉、措施之强硬,前所未有,而且相应出台了落实“两个责任”的意见。州委也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开展县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约谈、专项督办检查、实地调研走访等一系列活动,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州委王书记要求我们落实“两个责任”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成效上,争做“两为”干部,并利用在汉培训的机会,对我们进行集体约谈,提醒我们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增强政治定力。二是个人有责任。开展集体约谈,是市委书记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作为市委书记,有责任和大家一起座谈交流,传递信号,统一思想,增进共识。三是现实有必要。“十二五”以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有2个以上的重要指标实现重大突破,全市人民对××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充满了期待。但仍然有许多不和谐因素制约了发展、影响了发展,尤其是少数党员干部为官不为、为官慢为、为官乱为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全市发展形象,损害了市场主体利益,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与勇当××山排头兵的任务极不和谐,与市域经济实力走在全省生态功能类县市前列的目标极不和谐,与建设首善之区的要求极不和谐,对此,我们各级党委(党组)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主体责任,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想法:
一、把握大势,当好清醒人
第一,要清醒认识加强反腐败斗争是党必须作出的重大抉择。我们党已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正处在向长期执政党建设转变的历史节点上。当前,一系列重大“选择题”摆在党的面前,党必须作出正确抉择。是选择容忍腐败,还是选择争取民心民意?是选择“下台”,还是选择长期执政?答案无疑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些“选择题”,中央选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反腐败斗争,不达目的不罢休。王岐山同志指出,即使因反腐败而产生一些“不作为”现象也在所不惜,因为与“不作为”相比,“乱作为”危害更大,当前就是要集中精力把“乱作为”治住,下一步再解决“不作为”问题。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中央在当前形势下的正确抉择。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长期执政。这是历史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但如果腐败蔓延,党迟早会丧失执政资格,一切就都无从谈起。现在,我们党尚且还有选择反腐败的权利,因为我们还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腐败问题。一旦腐败侵入骨髓、病入膏肓,反腐败的能力就会彻底丧失,那就无力回天了!党中央所作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对民心的选择。民心金不换,民心最可贵。孔子曾经讲过,对治理国家而言,粮食、军队、民心三者必不可少。若三者去其一,只能先去掉军队;若再去其一,去掉粮食;只有民心不可无。失去民心,即使有军队,有粮食,仍将难以立国。总之,在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做清醒人,决不能犯糊涂。不仅自己不能犯糊涂,而且还要履行“一岗双责”,牢记政治责任,让本地区本单位党员干部不犯糊涂,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定决心,巩固和扩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反腐败斗争成果。
第二,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目标。当前,反腐败斗争的目标是什么?从短期来看,就是以治标为主,5年内有效遏制腐败,为治本赢得空间、换取时间;从长期来看,就是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保驾护航,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腐败问题的顽固性注定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腐败毒瘤一日不清除,反腐之战一日不停息,反腐之战永远不可能划句号。省委李鸿忠书记强调,反腐败之战是“卫冕之战”、“长久之战”,所谓“影响论”、“刮风论”、“过头论”等都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常讲,反腐败斗争要决战决胜、“毕其功于一役”。这个“役”,不是打一仗、两仗,一年、两年,而是要一直打下去,直到滋生腐败蔓延的土壤彻底铲除。“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败斗争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只能继续深入,不能半途而废。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做好长期作战、长期反腐的斗争准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三,要清醒认识党中央抓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和空前力度。之所以说是决心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省委李鸿忠书记说,反腐败如同治癌症,用一般的措施和力度,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用猛药、下重拳,采用化疗和放疗的办法。就像关羽中毒箭之后,华佗亲自上阵、刮骨疗毒,如果只敷点外用药或只吃点保健药“意思意思”,根本无济于事,必须清除毒素和腐肉才行。之所以说力度空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雷霆之势和空前的力度反腐肃贪、惩治腐败。中央反腐败的坚决态度,空前力度,有目共睹。作家二月河感叹,“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这种力度,绝对是不见史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在中央强有力的反腐攻势下,50多位省部级干部、若干厅级干部进了“笼子”,甚至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也进了“笼子”。为什么?一方面,因为腐败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腐败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当前腐败蔓延的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另一方面,因为腐败问题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反腐败斗争形势复杂,历史欠账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这种决心、力度、目标的认识是否到位?王岐山同志在讲话中说,“忠不忠,看行动”,“关键是落实”,与中央相比,我们在反腐败的认识和行动上还有一定差距,大家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充分认识加强反腐败斗争是形势所迫、职责所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二、正视现状,当好明白人
㈠从查办的案件来看,主要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目无法纪犯案。我们经常讲,“胆大”分两种,“艺高人胆大”,“无知者胆大”。有的人对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州委“六条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认为“艺高人胆大”,冒天下之大不违。有的对党纪国法不懂不学,对于新政策不闻不问,结果犯下了低级错误还不自知,造成顶风违纪,罪不可恕。这种目无法纪,事实上是低估了党和政府铲除腐败的决心和力度,高估了自己的伎俩和本事,错估了党纪国法的威严和力量。
第二种情况,心存侥幸犯案。认为腐败不一定会暴露,被查处的只是少数人,即使败露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认为偷偷摸摸很难发现,高明地贪不会出事,聪明反被聪明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时不被发现,不代表以后不被发现;暂时不出问题,不说明长期不出问题。所以,只有不伸手,否则伸手必被捉。
第三种情况,从众心理犯案。对待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有的党员干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怀有程度不同的从众心理,对腐败现象也具有一定的“容忍度”,总是以“别人也在这么做”来麻痹、安慰自己。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大家都见怪不怪,随波逐流。在他们看来,“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千里做官,为了吃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手中的权力是自己“挣”来的,可以用来谋私牟利,结果往往是“一粒老鼠屎,端了一锅汤”。
第四种情况,相互攀比犯案。与商人比收入、与同事比“官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心中失衡,造成盲目攀比,想方设法搞点“蝇头小利”,结果是得不偿失。
㈡从干部状态来看,主要有四种不良现象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假睡叫不醒”。
少数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主角”,对目前的形势缺乏理性的判断和深刻的反思,对落实主体责任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是“实功”,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虚活”,“只挂帅,不出征”。二是在履行职责上“遇事找客观”。
过去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上,热衷于开开会、表表态、签责任书,做表面文章。有的对眼皮底下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对下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知之甚少、不管不问,导致问题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有的在任用干部时当仁不让,而干部一旦出问题,就认为是纪委的事情。三是在推进措施上“老瓶装新药”。
习惯于当“甩手掌柜”,抓不住“牛鼻子”,更没有硬措施。有的党委书记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领导,纪委负责,忘记了自己的党内职务和职责。甚至在内心深处滋生了“反腐过头”“官不聊生”的错误认识,办法不多,困惑不少;功劳不多,牢骚不少。四是在发挥表率作用上“只管自己盐罐不生蛆”。
在执行决定、规定方面,存在“揉”“绕”现象,自廉自律意识还“过得去”,他廉群廉意识还“差把火”。有的纪检干部怕得罪人,对监督畏首畏尾,对问题熟视无睹,得过且过,监督缺位。㈢从面对新常态来看,还存在“四个不适应”
一是由“奢”入“俭”的不适应。
过去对吃吃喝喝、大手大脚习以为常,对讲面子、讲排场、讲档次乐此不疲,现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用经费开支更加规范透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倒让大家一时“难以适应”。二是由“松”到“紧”的不适应。
在相对松散的从政环境下,有的人放任自流惯了,一时难以承受这种强力反腐的高压态势。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点滴小事都要被通报、被问责,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让不少人一时难以适应,甚至心存困惑,无所适从。三是由“慢”到“快”的不适应。
以前,大家对“磨洋工”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搞“暗箱”操作也许可以“蒙混过关”,现在监督的手段越来越多,监督的渠道越来越广,今年我们通过建设“市民之家”,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对这种快节奏的变化,有的人还不适应。四是由“逆”到“顺”的不适应。
“劣者上、优者让、老实人靠边站”的“逆淘汰”现象,让少数人一时得逞,但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选人用人的“顺淘汰”机制不断健全,“得逞”的那一少部分人,感受到了危机。“逆淘汰”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占有市场,但是,也请大家记住,关系淘汰不了能力,平庸淘汰不了优秀。三、要以上率下,当好局中人
今天参加会议的,是所有市级领导,各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纪委书记,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是落实“两个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两个责任”在××市落实得怎么样,大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就如何当好局中人,强调“五个务必”。
第一,务必心存“三个敬畏”。
一是要敬畏党纪国法。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则,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一个人心中有了敬畏之念,行为就有了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反之,就会丢失做人的原则,放弃为官的准则,逾越廉政的底线。虽然时代在变,但保持敬畏之心始终是我们安身立命、进而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否则,无论是“苍蝇”还是“老虎”,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二是要敬畏手中权利。
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包含着组织的重托和信任。权力本身就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考验,既有指挥和支配的力量,也有担责被罢免的风险。对权力心存敬畏,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告诫全体党员干部的一句话,要求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要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念好“紧箍咒”。对权力心存敬畏,体现的是一种忧患、责任和自律,是智慧之源,也是成事之基。只有心存敬畏之心,才能于临事之际小心谨慎,克勤克俭,严于律己,有所作为。毛泽东从西柏坡进北京,怕当李自成,称自己是“进京赶考”。邓小平同志告诫领导干部,谨慎总是好一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正是有了这些“怕”,才能在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上慎之又慎,时刻牢记责任,严格约束自己,清白为官,公正用权,不闯红灯,不越雷池。三是要敬畏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大家的衣食父母。前不久,省委办公厅《决策参考》印发了省委原副书记邓道坤同志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农民颂》,我签批了一个意见,要求办公室发文各乡镇办、市直单位学习,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这里面说的是,农民伟大,农民可亲、可敬、可畏,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说到底就是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史,创造这一历史的主体是农民。所以说,不忘农民,是绿叶对树根的回望,是草木对大地的眷念,是江河对源头的不舍,是子孙对祖先的敬仰。作为领导干部,一方面,一切工作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倍受关注,更要求我们自觉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要自觉学会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第二,务必强化“三个责任”。
一是“一把手”的第一责任。
党委负总责,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就是第一责任人、首要负责者,尤其需要自觉践责、勇于担责,积极履责,不敷衍塞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那些领导不力、不抓不管而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或者屡屡出现腐败问题而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只要有责任都要追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首先是“一把手”必须坚定清醒,主动担当组织领导之责、教育管理之责、检查考核之责、责任追究之责、支持执纪之责。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家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要高度重视和掌握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在思想政治、廉洁自律、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批评教育,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个别问题演变成普遍问题。二是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领导责任。
在落实“两个责任”的过程中,分管领导作为某个领域的直接领导,同样要强化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主动研究部署、支持查办案件、加强督促指导、参加检查考核、严格廉洁自律。对某个单位、部门出现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不仅要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分管领导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分解。今天的会议结束以后,也请大家在各自领域,开展好廉政约谈,把责任落实到位,把压力传导到位。一是所有市级领导,要到所联系的乡镇、市直单位、基层党建联系点开展廉政走访和廉政调研,约谈乡镇党政正职、纪委书记和市直部门“一把手”。二是乡镇正职、市直部门“一把手”要约谈班子成员,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及时通报典型案例,教育大家认清形势,保持警醒。三是乡镇、市直领导班子要到分管领域、驻村包片联系点开展廉政约谈,教育好中层干部、村级班子主职和普通党员干部。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层层问责问效,在全市上下形成“各级党委(党组)直接抓直接管、书记亲自抓亲自管、班子成员具体抓具体管”的责任网络。三是纪委的监督责任。
纪委既是监督主体、执纪主体,也是问责主体、管理主体,要切实担负起纪律监督责任,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协助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维护党的纪律、推进作风建设、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强化党内监督。纪委要充分发挥好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再次强调所有纪委书记不再参与其他工作分工,专司执纪,当好“警察的警察、宪兵的宪兵、得罪人的专业户”,把精力放在“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上”,是“钟馗”就要“打鬼”,是“猫”就要咬“老鼠”。同时还要加强对同级党委的监督,虽然很难,但这也是你们的重要职责之一。第三,务必当好“三个表率”
一是讲规矩的表率。
规矩,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领导干部要带头学规矩、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用规矩。同时,要坚持一手立规矩、定制度,一手抓整改、抓落实,保障“两个责任”有序有效运行,并最终形成落实“两个责任”的长效机制。二是敢于担当的表率。
担当,往大处说,就是要敢负责任、敢担使命;往小处说,就是要不怕困难、能担重任。7月17日,省委李鸿忠书记在落实“两个责任”工作会上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过去不可谓抓得不重,不可谓抓得不严,但为什么效果不理想?根本在于党委主体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大家要认真领会落实好主体责任的重要性,真正把责任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三是增强政治定力的表率。
定力,是修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就是要做到坐怀不乱,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要主动加强学习,自觉接受教育,提升思想境界。通过深入学习,切实把握大势,领悟实质,增强定力;通过学习,率先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进一步增强“内省”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使我们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自觉行动。第四,务必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发现一批问题线索。市纪委参照中央、省委巡视组模式,拟定了巡访监察方案,正在开展相关工作。要通过巡访监察、受理网上投诉和信访举报等方式,发现干部违纪线索,该提醒的提醒、该教育的教育、该惩戒的惩戒。二是要查办一批典型案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线索,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研究处理,重点查办“两违”、征地拆迁、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基层“小五长”(站长、所长、校长、院长、村长等)不作为、乱作为等方面的腐败案件。三是要整治一批违纪乱象。为官不易,但不能为官不为,更不能为官乱为。在整治违纪乱像方面,市纪委牵头做了大量工作,针对州城治堵保畅、公车管理、农村乡镇干部“走读”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广受领导认可、群众好评。下一步,要以治理“中梗阻”为重点,重拳整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特别是要突出抓早、抓小,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强力反腐、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
第五,务必达到“三个效果”。第一个效果,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转变。要通过落实“两个责任”,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惩戒,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得到重用,在全市营造“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良好氛围。第二个效果,政治生态要进一步优化。生态,通常用来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态环境好,则各种物质、要素和信息能够在系统内顺畅流动,生物就会茁壮成长;反之,则生物凋零,物种灭绝。一个地方腐败问题频出,说明其政治生态、从政环境、选人用人存在问题。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既要靠每一名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更要靠各级党委及其领导同志的正确引导和严格管理。一个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平时提倡什么、喜好什么、用什么人,对于一个地方和部门而言,就是导向。只要领导同志态度坚决,整个班子就会纪律严明,整个地方和部门就会风清气正。第三个效果,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偏离了这个方向,就是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要通过抓“两个责任”的落实,为加快发展保驾护航。今天已经是9月28号,第三季度即将结束。今天参会的除了市级领导,都是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市直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请大家在落实好“两个责任”的同时,对照各自工作目标,对照州对市的考核指标,一项一项加以分析,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尤其是从今年开始,州政府将直接考核到乡镇,大家要主动适应新的考核体制,认真盘点各自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