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体验性学习方式为例
以体验性学习方式为例,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而以往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带有明显的被动、单一的烙印,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机械背书、刻板听讲、死抠硬记历史知识点的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异化了历史课程的应有价值,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使命之一。这一变革,体现着历史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历史学习状态的关注,说到底,也就是体现了对“人本”的实质关注,就是要让学习回归人性化、回归生命,让学习体现历史教育的本真,这也是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根本追求,而新课程改革所倡扬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则是这一根本性追求的具体体现,体验性学习方式则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一种知识与情感相融的生命构建过程,就历史学科而言,学生的体验性学习目标明确地指向学生的精神人格领域;指的是学生对历史学习材料、历史学习过程、历史学习结果的一种全身心的领悟和体验。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受制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那么,面对新课程,我们究竟如何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精髓,呼吸历史知识的生命气息呢?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突现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为学生营造体验性的教学情境,并且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活动,由切身的活动而生发出体验性的学习,并由此而感知历史、经历历史、最终产生对历史知识的个性化的、独特的认识。具体作法如下:
1、心态放松,让学生自由开放地感知历史学习材料。
这实际上是指,要借助多种形式的、鲜活的历史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从呆板地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神入”其中,自由参与,亲历体验,从而使历史学习过程变为一件不再困难的事情。比如在学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秦王朝采取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的意义,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教师请四位学生给全班同学读来自不同地区小朋友的信,信的内容是用不同语言的文字写的,有些字学生根本不认识。
活动二:小品表演,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外汇花光了,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发生的情况。
活动三:根据上述两项活动,让学生设计有关“度量衡”的历史剧并进行表演。
这样,我通过轻松的生活化的历史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感知了历史学习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2、激发动机,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课堂需要。
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动机,一方面在于设置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另一方面则是借助问题情境的设置与优化使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之中。
比如在学习《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业》时,我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腾格尔的《天堂》,不知牵动多少人的心,很具有典型性,通过这首歌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思维带入茫茫的大草原,带入了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奔腾的骏马、成群的牛羊之中、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大家回答问题“通过刚才的歌曲大家欣赏到了我 国的哪个地方?”“蒙古草原”“在蒙 古草原上生活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哪一个?”“蒙古”“蒙古族为祖国大家庭的建设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历史上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什么王朝?”“元朝。”“如果你想知道元 朝更多的历史的话,请跟我一块学习第十四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在这个案例中,我利用腾格尔那迷人的歌把大家带入了人间的天堂--蒙古草原,然后导引大家走向《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基业》这一课。
3、情感渲染,让学生与历史共鸣。
“披情入境,真实体验”需要教师的激情投入以及教学内容的情感升华,架起外在环境与学生内在情感的桥梁。历史是饱含深情的,让学生体验这一感情,就需要良好的教学活动作为载体。
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我组织学生编演商鞅变法的短剧(可以查资料了解历史真实过程并表演,也可以凭借联想模拟历史事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如商鞅、秦孝公、大臣等。再现当年商鞅舌战群臣、力主变法的场面,使学生从中体验秦孝公的知人善任、商鞅变法的决心和胆识,从而感悟:自古以来改革、变法之路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荆棘与艰难。进而增强学生对现如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与认识。
4、直观感受,让历史与学生亲密接触。
“直观感受性情境”的形成,需借助教学材料,包括媒体、教具、书籍资料等。譬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查看地图、查看课本,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战役、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
5、生活互融,让历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同样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历史教学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要使历史与学生的生活互融,教学环境就应当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加工、再现,以便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然,这里所说的生活加工,并不仅仅是指与生活内容的联系,而且还在于与生活状态的联系,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介绍到“萨拉热窝”事件作为偶然因素却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谈谈对暗杀之类的恐怖主义行为的看法,学生纷纷回忆起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有关恐怖主义活动的事例,深切体会到恐怖主义到人类和平的威胁,并一致形成坚持反对恐怖主义行为的正确观点。将生活加工成为一种体验性的教学环境,就会产生了显著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6、活动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动”起来。
从任何意义上说,活动都是学生体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的历史的活动,有课堂讨论,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仿制历史文物,举办小型历史人物小传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直接性,增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切身体验,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教学作用。
7、对话交流,让学生在表达与反思中构建。
作为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的学生的体验性历史学习活动,在学生的整个身心对历史的体验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实现着主体的积极构建。学生的体验学习不仅只有外在物质因素的作用,还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借助对话与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表达思想、反思体验的机会,将自己的切身体验充分展示出来,与人共享、交流收获、反思不足,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主体构建,使体验性学习的价值得以有效生成。
第二篇:感悟体验性学习
感悟体验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它将使语文学习更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际,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只重知识化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作为“人”所特有的感性需求和主题体验。正因如此,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体验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体验的愉悦中找到打开阅读理解大门的钥匙。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新课改呼唤体验学习。
一、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手体验的重要活动形式。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小语教学三外维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充分地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
1、师生互动,创设情境,体验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此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发现过程。这样,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读书,获得对语言的认知、理解、体验的感悟;诱发体验的的欲望。
(1)、在读中体验情感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领会课文意境,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读来落实,于永正教师曾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朗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范读、引读、齐 1
读、赛读、分角色读„„。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情感波澜起伏,更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能力。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育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标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寓意,进而达到情感体验学习的目的。
例如学习《月光曲》时,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意境一段时,指导学生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在结合画面,启发学生边读边想像,让学生仿佛也置身于茅屋之中,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泛读,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在读中也就把自己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跌宕起伏,读后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如《圆明圆的毁灭》一文教学不妨这样设计:先利用媒体展示圆明圆的旧面貌,引导学生体验它昔日的辉煌,而后再现如今残垣断壁下的圆明圆废墟,让学生体验今日的荒凉,通过今昔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激活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从而探寻圆明圆毁灭的原因、经过、获得各自不同的学习体验。
在语文教学时也就是这样多读,读出生命的感动,读出情感的体验。从学生的主体入手,寻着课文情感体验的“蛛丝马迹”,把学生导入课文制定的情感世界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学生就会在体验学习中以心换心,在激情中沉醉和超越,在振奋中创造和奉献,在“高的瞬间”窥见人生的秘密,这就是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吧!
(2)、在疑问中体验精华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从而在体验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文章的精华所在。
如教学《黄山奇石》中“奇”能删吗?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鼓励学生在课前提问:“看到课题和预习部分,你们想知道什么?”结果孩子们争着问,问题有:“夜莺的歌声从哪儿来的?”“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课文为什么多次写到‘夜莺’的歌声?”在《小珊迪》的学习中,一生提出:“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说明他死了,为什么后面还要写“他死了”这不是重复吗?在《西门豹》中生质疑,既然西门豹是先
令,为什么他不用手中的职权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惩办,而花费那么多的心思?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无论是放在课前还是课后质疑,都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验到文章的精华。
每当我看着高高举起的小手,听着天真烂漫的童语,顿时感悟到体验学习的力量,感悟到学习方式变革给教学带来的希望。
2、生生互动,诱导多“动”,体验学习
通过生生互动,体验学习,多向交流,不断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不断增强获取新知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如《人有两件宝》的学习中,鼓励学生自己为课文配节奏,或画一幅画,或做小制作等等。通过动手操作他们便体验手脑并用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做”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2)提供“演”的机会,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
爱演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把课本中的内容转换成“表演”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自然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还能从“表演”中自觉地理解课文内容,探求有关方法和技能,使“演”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会演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如:低年级口语交际《学会做客》一课,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做客时的礼仪,培养学生自然大方、文明有礼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课型单靠文本资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只有将学生到亲戚家做客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演一演,使之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才能使学习更有效、有情、才能引发学生的创造,增强语言感悟能力。这样的教材才能真起来,课程才能活起来。
还可以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来学,学生兴趣盎然又能让学生在“移位体验”中体会小珊迪一颗善良的心,体会蔺相如不畏强暴的爱国主
义精神,体会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爱国,体会小红军的倔强、至死也不愿拖累别人„„
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交流,重视应用,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延伸至生活,增进学生体验学习。
课堂是语文学习体验的主要途径,而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体验的拓展和延伸,是社会情景、生活情景与语文学习的有机整合,它将使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社会的体验、反思和批判,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积累,增强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信心,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不难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气候的变化,二是人为的开垦和破坏,提出了整治黄河对策,懂得破坏自然是要受到惩罚的。这是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难以唤醒学生深层的情感体验。这时只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参观、考察周边的生活环境,真切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沉重的话题。
又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正是鲫鱼结伴时”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以下几项内容:
1、观察鲫鱼,描述鲫鱼(写作);
2、为鲫鱼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
3、采访渔民家庭,了解鲫鱼的生长过程(口语交际,写采访稿);
4、实地查看富屯溪水面,访问环保部分(调查访问,小组汇报);
5、为了子孙后代——致渔民的一封公开信(应用文)这样在生活中进行综合性的体验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成为时代的需要,才能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第三篇:以体验为话题作文
以体验为话题作文
体验生活
生,是一个点;死,亦是一个点。生与死之间的线段便是人生。而这条线段似零散又似紧密的一个个点便是生活。
生活需要体验,用心用脑去体验。
在奋斗之后享受成功,是体验生活的快乐;在挫折之后品味失败,是体验生活的苦涩。生活就是这样,是苦与乐的结合体。
在追求个性的路上活的轻松自如,是体验生活的潇洒;在追求事业的路上活的异常艰难,是体验生活的艰辛。生活就是这样,是潇洒与艰辛的结合体。
在沿着自己生命主线前进的路上披荆斩棘,是体验生活的硕大;在前进途中细细品味路边不起眼的花草,是体验生活的微小。生活就是这样,是大与小的结合体。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下选择友情而不是权欲,是体验生活的真知;在某些背景下选择私利而不是友情,是体验生活的虚伪。生活就是这样,是真与假的结合体。在自己理想变为现实后尽情的欢乐,是体验生活的得意;当自己的美好愿望付之东流后闷闷不乐,是体验生活的失意。生活就是这样,是得与失的结合体。
在成功后尽情与知心朋友狂欢,是体验生活的豪放;在失意之后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是体验生活的无奈。生活就是这样,是豪放与无奈的结合体。
食有五味,生活亦有五味。生活就象一盘许是美味许是残羹的饭菜,人拿着筷子去盘中夹东西品尝,或许会为这一筷而兴奋庆幸,或许会为这一筷而后悔痛苦,但没人知道他吃下去的这口会是什么味道。
体验生活其实也简单,只要早晨出门前想一想今天该怎么活才有意义,晚上睡觉前想一想今天在生活中的得与失……
评析: 文章对体验生活的议论富有哲理而又全面,但是在最后一段请更具体地阐述自己是怎样体验生活的,以表明自己向往的或者赞赏的体验生活是怎样的。
如果说生命本是一张白纸,那么人生中的种种体验便是那涂抹在这白纸上的色彩,或绚丽,或清淡,或空灵,或凝重。我静静的、愉悦的、勇敢的享受着——我的生命的色彩。
高洁之蓝
高远的蓝天下,我肃立,伴随着国歌的节奏,鲜艳的五星红旗从容升起。我不顾那毒辣的日光灼人眼目,定定的注视着它,心里琢磨着该为它做些什么,长大后要报考什么志愿。
勤勉之紫
我身边是一群埋头苦读的朋友:有的背书,有的演算,有的沉思,有的轻声讨论,主旋律是那一片笔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我是这集体中的一个分子,我们表面沉静,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烈火一样的热情。
纯洁之白
学校里那只涔涔流水的龙头已经烦得我几夜睡不好了。几个电话,几次三番的催促,均不见效。直到我说出最“狠”的话语:如果再不来换,我就天天打电话骚扰你们!终于一支崭新的水龙头代替了那个位置。那天夜里,我睡得很踏实。诚信之黄
手里拿着多找的两元钱,折回商店还给老板娘,心里松了口气。回家的路上反而后怕,我以后会不会一直这样?现在连高考都要签诚信的承诺,可见它正面临挑战。“当心你的诚信被偷跑了!”我暗暗的告诫自己
也许我的生命里没有辉煌的胜利,没有嘹亮的凯歌,但我不介意。我只期待着体验将我生命的白纸渲染的绚丽多彩!
第四篇:浅谈语文的体验性学习
谈 语 文 体 验 性 学
金昌铁路中学窦建荣浅习
浅谈语文体验性学习
摘要: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性学习是学生获得隐性知识的常用方法。体验性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求的学习程序,学生用已有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积极深刻地进行学习并获得体验。课前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作体验的准备,课堂上施行开放式教学,运用整体感受、角色体验、模拟体验、联想体验、想像体验、移情体验等体验性学习方法,改变重传授,轻领悟的现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求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往往可以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获得,而隐性
①知识的获得则要更复杂得多”,“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前
较多重视显性知识的灌输,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现在应多重视隐性知识的学习,倡导“体验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一、体验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一)体验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②“体验”即“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③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④体验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通过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体验状态是一种多水平要素的整合,有感觉水平、认知水平和意志水平。内心体验有加工、深化扩展和升华的功能。
(二)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其特征是重在学生自主的感悟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对新情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或体验,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
二、体验性学习的意义、作用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体验学习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体验性学习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实践性的特点。体验性学习既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新知识。体验性学习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体验性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漠视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如何主动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体验性学习能较好的实践新课标提出的要求。⑤
因为体验性学习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在经验,所以,体验性学习既有感情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吻合的,体验性学习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体验性学习的实施
语文的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和向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语文学习认知的对象,理解语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领悟其内在蕴涵的意义,从而逐步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初中生比小学生多一些生活经历,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知识,但是与成人相比,则少了许多生活上的知识,特别缺少理性的知识,书本上有些知识学起来会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对这些知识有所关注:哪些知识学生会了解甚至掌握,哪些则不然,等等,然后指导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的相应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竹影》的教学目标有“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在上本文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找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等在课堂上要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的内容时,出示几幅西洋画、中国画,稍一指点,学生就理解了。因为文章内容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喜闻乐见,所以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课前加以关注,学习轻松。
2、课堂上开放化教学。实现体验性学习
(1)理由开放新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细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给出了三种答案,都有道理。该题既体现了人文性教育,又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在新情景感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学(2)策略开放上例文中有一个名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课后题目问“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这个特殊的复句,通过学生体会,促进思维广阔性的发展。用“单是”句是强调的重点。仿写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如要表达家园中是十分干净整洁的,就可选择“客厅”、“卧室”、“厕所杂物间”,学生十分明白:重点强调“厕所杂物间”。
(3)结论开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有“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这些既是大人又不是大人的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有许多话想说,并且好说。生能讲出各自理由,都应当认为是收获,但从比较中,会体验出第三种答案更为合理。
(二)运用多种体验性学习方法,理解学习材料
体验性学习涵义集中,方法多种,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是:
1、整体感受法。对人物形象丰富,意境深远,意象丰富的材料适合这种学习方法。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其姓名不为人所知,不识字,好事,言行粗俗,青年守寡,一生做保姆,是一个很不幸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又有许多规矩,用之管教孩子,了解孩子,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通过整体阅读,多角度、全方位探究,获得整体性感受体验,理解了材料。
2、角色体验法。深入课文的某一角色,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背影》中“我”对父亲“还是自己送我去”,和脚夫讲价钱“说话不大漂亮”,为我拣定椅子,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等做法感到“迂”。让当今初中生深入角色,体念一下当年作者之感情,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好学法。因为当今许多学生整周、整月寄宿在校,每次去学校时,父母也总是放心不下,通过角色替换,能理解作者当年对父亲的言行感到的“迂”和作者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含义。
3、模拟体验法。对材料学习时,再现材料的情景,在再现材料的情景中体验。如学习《斑羚飞渡》,创制课件来展示飞渡的情景。看到老斑羚们为了种族的生存,用自己的身躯托起年轻斑羚的生命,体验当我们在危难关头,应该有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4、联想体验法。就是在阅读中想开去,回忆相关知识、过去有关事物或某段生活经历,触发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或生活经历的感悟,从而使认识深化、情感升华、经验提升。对情境距离学生比较远的,或要说明的道理不太容易体会的,可以用联想体验法。如《天上的街市》要表示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所描绘的美丽的天街景象,学生是不可能见到过的。通过回忆自己现实生活中马路、大街上晚上灯火闪烁的情景来体验理解。
5、想像体验法。就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意境展开再造想像,还可以就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像,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对描写生动、意境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像中体验。如高尔基的《海燕》,利用学生对浩瀚大海的表象和暴风雨来临之自然景象的印象,想象海燕在此时在大海上搏击风浪,穿过乌云的雄姿,体会作者对革命先驱者的赞美之情。
6、移情体验法。就是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移位到他人的身上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分析问题,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的反应过程。如《我的第一本书》,当你站在文中“我”的位置上思考:父亲要我把送给同学的“半本国文书”拿回来时,你会怎样做?当父亲把一分为二的“两本国文书”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并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了名字的书要你送给同学时,你又会怎
总之,体验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它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生命质量的发展即“人本发展”为本。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相互合作,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在体验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实践体验性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世纪课堂教学的重要实践活动。
①
②样想,怎样做?让学生移情体验文章中同学之情,父子之情,父亲的品质。《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资料选编》第15页 《辞海》第22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③《教育大词典》第58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④《现代汉语词典》第1130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⑤ 《新课程通识》第14页
第五篇:以体验为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探析
百色高级中学 韦荣金
【摘 要】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强调师本位来灌输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出现抵触心理,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落实和教学效果的实现。以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和情感升华,可以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激发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体验导向 思想政治课 有效性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_)04B-0034-0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注重生活体验;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提升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体验情感,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然而,传统应试考试下的教学评价方式衍生出来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整个教学活动中除了知识本身外的其他因素,忽视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性和学生行为思想的体验性,从而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狭隘的认知主义直接联系在一起,使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陷入知识目标教学的樊笼里,违背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除此之外,新课程改革仍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在高考面前,考试成绩和分数的量化评价还是考核学生学业的主要标准和评价方式,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还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式,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生活、个性体验已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的现实意义
以体验为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行为及个性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全面而充分发展,真正意义上体现思想政治课程德育的价值功能。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像是教师将要装载知识的容器,被政治教师不断地往里面填灌知识,不论学生的喜好一味地输送,满堂灌输没有体验、没有行为互动,学生完全没有主体地位,更不用说个性体验和自由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学生感到政治课十分枯燥乏味,也由此产生厌学甚至是逆反心理。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发展严重受制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在以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有效参与和行为体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障,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个性体验和发展中去了解和掌握知识,以生活体验增强对知识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被激发出来,在情感上自愿地产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逐渐觉得思想政治课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及课程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创建交流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以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其讲究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模拟或现实情境中进行情感、行为体验,教师和学生都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去体验应有的角色。体验导向教学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感受身份的平等性,个性发挥的自由性及以知识体验活学活用性。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处于一种轻松的互动而且平等的和谐关系之中,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源于体验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应关系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人在台上、所有学生在台下的“二元结构”方式。而体验导向是“多元无界”,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成为教学活动中“特殊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解惑。因此,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在体验过程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发挥探究式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参与体验活动的积极性。这种关系使教师有效了解和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判断,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与支持。因此,体验导向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实现平等互动,实现双边情感体验,共同成长发展,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新型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优化学习过程。在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知识,课堂下学生在不停地划重点做笔记,但最后仍一头雾水,一知半解,课堂收获非常有限。这种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授课目标的任务性,只注重教师对知识内容讲解性,忽视了学生接受能力与喜好,也忽视了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需要的理解、反思和体验。这样一味地灌输,只能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远离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本来目标,造成教学有效性降低和学生的反感。而体验导向的教学方式恰恰相反,它强调教师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理解、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讨论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轻松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情感。这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知识的有效转化,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以体验为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量的情感体验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自己树立起自己愿意饯行的道德品质素养和道德信念,提高教学的德育效果。
二、优化以体验为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
体验导向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但是它也随着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而得到不断地推广和发展完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去促进体验导向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率。
(一)精心创设教学设计,以多样化体验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体验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区别是体验导向教学跳出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唯一性,采取多种体验方式进行教学,能有效激活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以及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应用自己个性化的认知体验去提升和构建新的知识和情感,并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形成新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目前教学实施过程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方式值得我们去推广运用:一是情境体验法,就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主题,巧妙设计出相应的活动体验情境,让学生在自己实际已有的知识和生活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视角去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在活动情境过程应用到所学知识去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以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讨论式教学体验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或者小团体进行自己讨论或主题辩论,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相关问题的讨论、辩论情境中获得亲身亲历的体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民主平等意识。三是回归社会实践的生活体验法,就是让学生回归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学习到的知识,关注社会问题,不断增进所学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让所学知识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
(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这一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都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应该建立基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有效激励进步的评价机制。因此,寻求一种能表现学生思想发展、教学体验过程与知识行为结果相统一的评价方式,是思想政治教师共同的愿望。而采用以实质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改变过去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的评价方式,把应试成绩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跟踪分段评价,实质性评价和描述性评价能够客观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过去实质性结果量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和教师被束缚在课本知识内容掌握和讲授上,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行为以及个性情感的形成与提高,机械化和固定式地判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结果。这种评价方式是不科学、不完整的,它没有看到学习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态度和思想动态的进步和变化,只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显然不能正确全面反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改革意识,促进教师自我角色的转变。无论是新课程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还是体验导向教学方式中让学生有更多体验的要求,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它是体验导向教学方式过程中教师自我角色转变成功与否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体验导向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效果和实践指导。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教学模式,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全面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具体内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反思、学习、领悟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形成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以适应体验导向教学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各科知识,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来应对现实教学的需要,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综合化和多样化的知识内容。只有跨学科掌握一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够在体验导向教学中以全方位的思维和灵活多样的课堂体验形式来呈现课堂教学,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完善体验导向教学方式,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