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磨课总结[合集]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0-951463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7 21:50: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磨课总结

从11月22日参与磨课学习这一专题以来,我们数学研修组在朱丽云组长的带领下,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磨课有个人思考,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学生实际,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更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课更有趣,让学生乐学,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的挖掘教材,创新的使用教材。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拼命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研讨时,每个老师的建议和点评,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是经过深入思考的,是独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

我们经过磨课,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观课、议课评课,总结反思,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丰富,语言的运用变得更为精辟、简练、生动。议课时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理论性更强,更为客观实际。这使我充分感受的磨课的魅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

一、教学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经过研修,我真正的认识到,数学情境的创设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并注意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例如分数的认识就是从学生熟悉的分披萨开始引入,体现了分数的产

生的必要性和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二分之一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加深通过动手折二分之一,说出自己的折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地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二、突现主体意识,培养探索精神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面向全体设计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情景,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喜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口,在活动中去寻求突破口,在问题中寻求探索途径,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精彩的评价语让课堂充满活力

本着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老师的评价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所以课堂上要尽力多用鼓励性的评价。

四、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掌握学法,必须通过教师的“教”,教师的“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把有关学习方法的概念和

理论,科学地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

总之,磨课让人在不断反思,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通过磨课,陈晖老师这节课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尤其是一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非常乐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一些情境的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学生学生们的学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非常值得我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研修已近尾声,从开始的兴奋焦急到现在的充实幸福,远程研修一路风景一路收获。在目不暇接的风景里我们慢慢汲取渐渐吸收,一遍遍地回首观摩、一次次地激情讨论、一阵阵地沉思让我们把最想要的沉淀下来。

通过磨课我们成长着、快乐着: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磨课总结与反思

从开始的兴奋焦急到现在的充实幸福,远程研修一路风景一路收获。在目不暇接的风景里我们慢慢汲取渐渐吸收,一遍遍地回首观摩、一次次地激情讨论、一阵阵地沉思让我们把最想要的沉淀下来。

通过磨课大家共同成长着、快乐着:

一、教研组整体再上一个新台阶

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执教人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

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

二、教师在活动中迅速成长

在听课、评课环节中,我们共同感受了课堂的“精彩”和“困惑”,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听课时观课分工明确,设计观察量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评出了优点,还指出教学中的不足与建议。

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教师们密切合作,集思广益,反复打磨,创造出了一堂优质高效的课例。在磨课过程中,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课例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磨课的着眼点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敬业的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大家通过反复磨课后,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三、学以致用,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磨课之后,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大家根据自己所学和理解自备一节数学课,组内互听互评互改,再次掀起一股研讨课堂教学的小高潮。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家渐渐自信,在自信中感知要充实的还有很多,大家对自己将来的课堂教学都有了新的规划和追求。

反思是一条促使教师快速成长的好方法,我们通过磨课也不断收获着:

一、抓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一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怎么办?”“一半”怎么表示,自然地引入分数。我们在以后的新授教学中要抓住生活化情境作为载体,教学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中,从学生1/2的认识,到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方式进行的。学生以这些长方形的纸片,或者是其他形状的纸片为载体。通过“为什么形状不同,却都是1/2呢?”这样一个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数 的意义。这种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设计值得我们学习。

(1)自主探究,着眼一个“探”字。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地去学习。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教师要善于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当学生认识了1/2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学们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为什么同学们所选图形不同,涂色部分都用1/4来表示呢!两次引导学生思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索。

(3)实践能力,突出一个“动”字。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三、教学程式设计合理、课堂有深度。

潘老师的课结构合理,重难点突出。新课引入用了5分钟,新知解决用了25分钟,课堂练习用了8分钟,交流收获用了1分钟。这样的课堂时间安排,有助于解决难点问题。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交流。做到了详略得当。同时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新课,而把情境图延伸到练习中,在教完1/2后,直接让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经验,自己动手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学习了二分之一后,师展示三种折法的作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阴影部分都用1/2表示?”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确“只要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在学习了几分之一后,教师出示从学生中收集的作品——用圆、正方形和长方形表示出的四分之一):“同学们,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那你们为什么认为,涂色部分都是它们的四分之一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都能表示1/4呢?”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确“只要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得出

潘老师的这节课无论是从教材的挖掘到课堂的设计,还是从课堂上的语言组织到积极有效地评价,都让人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大胆尝试,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应用教材,才能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才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再美的设计也有遗憾的美,我觉得在认识一半用二分之一表示时,即可教学生书写顺序,在后面的创造分数中学生就可以把创造的分数写出来,使孩子更进一步地感受平均分几份,取其中的几份怎样表示。然后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一下二分之一,进一步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如果再多一些操作材料重点认识二分之一,后面的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就举一反

三、水到渠成。

研修即将落下帷幕,但新的追求和目标又在催我们不断奋发,有了这次研修盛宴的补给,每位教师必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二篇:磨课总结(范文)

课,多磨才精

好事多磨,好课也要多磨才精。自从磨课学习以来,我们组的老师们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课,进行了备课——打磨——再备课的过程。通过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观课评课、总结反思,一路走来,收获颇丰。

磨课,磨得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一种教研的氛围,一种教学的严谨。研修组制定了周密、详细的磨课计划,从磨课内容、磨课目标、研究重点、磨课时间、磨课形式 等方面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各项任务分工到人,确保了计划的稳步进行。磨课伊始,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们讨论教材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究 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磨课指导我们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磨课让老 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气氛活跃;磨课让教师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 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感悟。

研修让我们充实,打磨让我们提升;研修让我们完善,打磨让我们超越。通过磨课学习,深感自己存在的不足。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把磨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磨课总结反思

回首研修经历,通过磨课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现总结一下几点。

1、通过磨课,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们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磨课内容进行反复研讨,探讨遇到的问题。出现问题及时解 决。整个磨课过程,全组教师群策群力,开展的扎扎实实,正是有了这样规范的磨课过程,才会有良好的研修效果。

2、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 和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 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研修,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 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 本上简单的知识。

3、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单就课堂展示而言,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不足也是存在的,于是利用课后时间积极进行教学 反思。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能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社会、家长满意的学生。由此,我们也觉悟到,磨课的内 涵,课堂上需要打磨的东西很多很多,教学需要全方位的打磨。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们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

第三篇:磨课总结

磨 课 总 结

转眼间,磨课工作已进入尾声,回首这段时间以来的研修历程,感觉既紧张又充实。因为今年接手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许多习惯要培养,所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自然要多说多做更辛苦一些。但是对我来说珍贵的研修就像是免费的加油站,又怎能轻易放过?所以一处理完教学方面的工作,我就激情满怀一头扎进工作室去吸收营养大餐,一直忙到深夜不舍得离开。

在群组磨课环节,我们组刘明红老师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一课,从选题到备课、上课、评课、反思各个环节我们组老师积极参与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一个个难题,打造成一节精品课,不仅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了新知识,更加感受了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通过本次课例打磨,我对一堂好课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过程来讲需要着力打造以下三个环节:

一、精彩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导课环节能抓住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思维的热情,就算是一个成功的开端,这样的一个环节就已经能让师生从心理上轻松愉快的进入后面的探究环节,可以说是取得了成功的一大半。本次的磨课环节,刘老师对烙饼策略做的导入设计,就很好的展示了这样一种导入。

二、夯实过程。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探究问题。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讲,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从错到对,从不会到会,学生的错误可以看成是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使教师的引导更加有的放矢。我们群组磨课,刘老师安排学生对重点的突破完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让学生对思维冲突充分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再次利用小组合作巩固、引用最佳烙饼方法,并探索多张饼的不同烙法。得出规律并应用规律,指导生活。整个过程完整连贯。

三、巧妙练习。通过本次磨课学习,我认识到了,今后的练习绝不能像以前那样完成几道练习题就是达到目标了,应该注意通过巧妙地设置练习不仅让学生巩固技能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例打磨充分突出了学生感受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努力的方向。总之,在本次的研修学习中尽管忙碌,但是忙碌中满是收获。

第四篇: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青岛开发区王台小学杨立芳

作为一名乡镇的一线语文教师,我很幸运地和来自山东省各市区的课程专家、齐鲁名师、特级教师等共100名教师齐聚在美丽的泉城济南的林业大厦,带着项目办的殷切期望、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与任务,参加了本次为期10天的“山东省202_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集中培训。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聆听仰慕的专家教授的讲座,与前两年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远程研修学员在网络平台中认识的(其中有许多是从未谋过面的)那些令我敬佩的课程专家、指导教师一起听讲座、一起参加磨课……真令我欣喜万分。欣喜之余,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借这次研修培训,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我分到小语研修四组后,作为一名磨课组成员,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要求全程参与打磨过程,亲身经历、亲眼看到我们小组打磨的课例——《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在沈大安教授、课程专家宋道晔、孙传文老师的指导下,在执教者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王春蕊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全组成员的群策群力下就像一株破土而出的“小苗”,一天天茁壮成长,直至“开花”“结果”。而我在这期间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

这次培训中,沈大安教授的专题讲座《研究学生 以学定教》课程专家宋道晔老师的专题讲座《习作主题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及下发的专题学习材料《“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为文先动情,情动而辞发》《小学基础作文,指导贵在开窍》大大提升了我在习作教学方面的理论水平。在此之前,如我这样的在农村教学的一线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往往都是亟待提高的。

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亲历磨课的全程,尤其是沈大安教授、课程专家宋道晔老师、孙传文老师、刘丽萍老师的适时指导,让我真切懂得了一节好课是怎样“炼”成的。它让我懂得如何紧紧围绕研究主题,立足习作指导课的特点,从“目标的科学制定和准确表述”、“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作用的适时发挥”到每一个“授课环节的安排”“教学策略的正确选择”等等,都必须一一进行斟酌。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正确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三、差距与不足:

这次培训,与我以前所参加的任何一次培训不同,它更真、更深、更广。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磨课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尤其是像这样面对面地和我如此多知名的教授、课程专家、指导老师以及在前两年暑期远程研修中执教的老师一起切磋研究,聆听他们的精

彩报告和发言„„这一切,既让我受益匪浅、感动万分,又让我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对此,我有清醒地认识:这次短暂的磨课虽然即将结束,但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唯有充分利用这次磨课的机会,在今后漫长的教学工作中边干边学,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我也会把这次磨课中所学到的通过向多种方式传达到全校的每个语文老师。因为我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第五篇:磨课总结

岁月如斯夫,不舍昼夜,磨课活动已圆满结束。回首磨课活动,感慨万千,受益良多。现梳理思绪,反思自我,期待提高。做学问有三重境界,我们的磨课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大浪淘沙,最终洗尽铅华,凸显真淳。

一、磨课初期——山重水复疑无路

接到磨课任务,有几分神秘,又有几分迷茫,不知道磨什么,怎么去磨,感觉山重水复,却找不到出口。我们磨课组的全体老师经过观看视频,阅读磨课的有关要求,共同讨论、相互学习,慢慢地明白: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们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而非专家纯粹的理论指引,而“磨课”正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是帮助教师提升和发展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磨课组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确定磨课的内容、研究的问题,确立执教人,制定磨课计划,知晓操作过程。

我们磨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题目为《酸的和甜的》,这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呈现的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由于谢芳老师长期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一致推选谢老师来执教这节课。通过磨课来探究在阅读中识字的一般流程,探寻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磨课中期——为伊消得人憔悴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反思,让一颗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自从制定磨课计划之后,全组的老师都异常地忙碌,既要备课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处理日常琐事,关注学生的情况,还要参加磨课活动,真个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可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重视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细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1、线上教案修改——读你千遍不厌倦

谢老师基于个人经验,发布了自己的教案。教案发出后,我们一遍遍地阅读教案,一遍遍地重读教材,尽量让教案和教材相契合,然后字斟句酌,展现自己的课堂构思,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

2、线下磨课研讨——删繁就简三秋树

线上教改修改后,在研修组长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针对谢老师的教案进行了线下磨课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就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达成共识。原设计的第二、三教学目标的主语是老师,不符合要求,将主语改成学生;原设计的教学目标的第三点正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应在学生充分识字学问的基础上再突破比较好,将原设计的教学目标的第三点“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放到第二课时完成。原设计的教学流程个别环节不流畅,结合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流程进行了调整,大致分为四步:故事导入,随题识字;初读课文,感知生字;图文结合,随文识字;生字复现,指导写字。

3、第二次备课——千锤万凿出深山

文章不厌千回改,磨课在于千遍磨。根据大家的建议,加上自己的推敲思考,反复打磨,谢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无论是提问的预设,还是学生学习的调控,谢老师事无巨细,做到心中有数。

4、观课准备——众人拾柴火焰高

9月28日,我们组全体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观课的有关事宜。经过商议、讨论,确立了观课的角度。为了观课更加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我们还制定出观课表格。主要从随文识字教学的一般流程、识字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在阅读中识字教学策略、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几个方面观察,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观课角度,精心做好准备,熟悉操作步骤,做好详细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总结与分析

5、上课——领异标新二月花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谢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注重教给学生方法。体现出许多亮点。

如:平时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还见过这个“酸”字?可以看出谢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生活中识字 在教“串”字时,利用字理识字,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奇妙。抓住本课几个带有反犬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并着重指导写好带有反犬旁的字。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做到了生本高效。注意词语的积累。本节课学生积累到的词语不少,如:自欺欺人,垂涎三尺,道听途说,迫不及待。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用删减的办法引导学生感受词语表情达意的妙用。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方法,不仅有利于积累语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

6、观课评议——大珠小珠落玉盘

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观摩了谢老师执教的《酸的和甜的》一课后,在杨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及时召开了观课评议会。大家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就自己的观课角度,依据课堂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观课报告。大家的发言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形成一曲和谐的乐曲。

三、磨课后期——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过千淘万滤的辛苦,才有收获真金的喜悦。全组老师参加了听课和研讨评议活动,一致认为谢老师能围绕研究主题和学科目标,把握教学起点,在预设中生成,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堂。指导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教海探航路漫漫,“磨” 你千遍不厌倦。“磨课”,是精益求精的教学历程和反思,更是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和创新。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获,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磨去了认识的肤浅,磨出了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高度;磨去了简单和粗糙,磨出了课堂的精致与灵动!

磨课总结[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