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感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讲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即:……能安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及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实习老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的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对老师无异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的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的老师。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聊天”就能实现的。很多老师的确会经常找学生谈话,但是,这种谈话是等级分明的,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说教。但是,老师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学生却充耳不闻,这种谈话毫无成效。
可见,老师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该先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和喜好。然后通过真心实意的沟通和交流,老师和学生才可能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
第二篇:教学感悟:亲其师,信其道
在顶岗实习准备期间,学校多次组织我们亲身进入学校来真正地感受课堂。当时与老师交流时就有很多同学问老师如何“管”住学生,我也有这个担忧。当真的来到实习学校遇见我的学生时我发现担忧成了现实。
在前几周的时候,学生们总是在课堂上捣乱说笑话、传纸条、睡觉甚至还有打闹情况的出现。指导老师和他们的班主任都告诉我严厉起来,不要对他们笑,上课的时候不要有时间让他们走思,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
开始班主任批评过他们后情况有所好转,然而慢慢地学生们都开始在课上进行消极的抵抗不再说话但也不再回答问题,不传纸条但是也不记笔记,不睡觉但是也不听课。
我真的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我专门在课上抽出了五分钟的时间向他们询问情况,让他们把不满的需要我改正的写到小纸条上。忽然有学生跟我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见你在我们班笑。”再后来我不在只抱怨学生的错误也开始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真的也有很多不足。为了让学生“听话”,我从来都是严厉的批评;为了课堂正常进行,我从来都是板着脸。我又选了一个课代表,跟课代表了解情况;下课时和学生们聊上课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懂的;上课时的教学活动也设计较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现在学生们在课间的时候会来到办公室找我看他们的作业,课代表也会在课前来问我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在课上帮我维持纪律。但是现在也有弊端学生们会来找我说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我会和你们平等对话,但是需要你们把我和你们其他科老师一样看待,我不会跟你们闲聊现在你们需要回到教室去上课。
我认为平等不是没有权威,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并不是一味的满足学生的要求,去纵容他们。希望我实习结束后,他们对我的印象不是一个可以谈话聊天的小姐姐,而是一个温柔可亲但不失严肃的老师。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也明白我在教学的方面还是也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在进步的路上。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第三篇: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叙事
亲其师,而信其道
接手这个班级前,就听原班的老师说过峰的优秀了,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曾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为班级争得了许多荣誉。执教两周后,我发现峰其实有很多缺点,课堂上爱讲话爱开玩笑,课间爱打闹,属于过度活跃的类型,也是我不喜欢的那一类。我没有像原来的老师那样器重他。而成绩中等的汪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朴实上进,做事主动,低调,演讲水平较高。在新学期的班委竞聘中,我有意安排汪当了学习委员,而峰只是一名组长。接下来的学习中,汪如我所料,进步非凡,成绩从中等水平挤入班级前三名,在年段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凭借演讲上的优势,他还顺利竞选上了校大队委。而峰却安静了许多,也没那么高调了。我暗暗庆幸自己当了回“伯乐”,发现了汪这批“千里马”。
一次家访中,峰的妈妈与我说起,峰这学期似乎很失落,觉得新老师好像不喜欢他,却很喜欢汪。我震惊了,想起峰逐渐黯淡的目光,想起我布置任务时峰抑制不住高举双手又立马强要自己正襟危坐的样子,想起峰由一个活泼好表现的孩子,变成现在这般沉静,„他正努力迎合着我。我深深地自责起来。扪心自问,我确实对峰关注不够,看到他活泼好动的一面,就此忽视他的发展,扼杀了他活泼天真的天性。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忽视也是一种伤害。接下来,我有意识地经常让峰“干些活”,利用他擅长画画的优点,让他组织班级的黑板报工作,让他当当我的小助手,偶尔替我提提“公文包”之类,课堂上,我经常表扬他敢于思考,思维活跃等等,我惊奇地发现,峰又开始活跃起来了,话多了,他的眸子也重新亮了起来。
汪与峰的变化也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成长期,其个性和能力都有待开发和完善。如果我们仅凭他人认识或个人浅度认识去给一位学生下定论,就此忽视他的发展,我们就成了扼杀学生未来的庸师。如果我们能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并不断地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空间,我们才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高尚称号。
第四篇:教育叙事----亲其师 信其道
教育叙事
如何改掉学生的“馋嘴”
李祖铨
“ 馋嘴生”是现在我国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类学生。这种学生在校期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花钱买零食吃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更有甚者,这种学生通过借钱、赊物、欠账等形式来满足自己的“馋嘴”习惯,给家庭,自身,学校,班级,老师的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这种学生我们暂且称他们为“馋嘴生”。
本学期,我经过反复观察,发现本班有几位同学基本上不进食堂,每天都会花较多的钱在超市购买零食,时不时的在吃,不分课上课下。学生李**,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一种坏习惯——“馋嘴”。曾听教过他的老师,以及他本人的母亲介绍,每星期上学时家里给他一百元左右的生活费,可是没两天,钱全部就被他花干了,什么方便面、辣条、酸奶全都吃个遍。到了星期三以后,没钱买零食吃,他就想方设法向同学借,在超市里赊欠。放学回家之后又不敢跟家长反映,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积累了很多因“馋嘴”而留下的债务,当同学、店主向他要钱时,问题才暴露出来。没办法,只得回家请父母到校为自己付账。
到了三年级,李**“馋嘴”的恶习愈来愈烈,开学后短短的两三个星期,就因“馋嘴”欠下了五百多元的“债务”,为此我多次找到他的父母,共同商议改掉其“馋嘴”的坏毛病,其“馋嘴”的习惯才有所收敛。
可是到了这学期,学生李**“馋嘴”的行为又反弹了,他向自己的亲戚、同学、邻居以及其他人借钱多达一千余元,当我和他的父母问他钱的去向,他说这些钱全部被自己吃掉了。短短的三个星期,吃掉了五百多元,多么惊人的速度,多么令人可怕呀!该同学为了逃避同学、店主的欠帐,竟向我撒谎请病假回家。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商量解决“馋嘴”的问题,并将情况上报学校。
我与学生的家长制定了具体的计划,首先鼓励学生做到少吃零食多吃饭,并且要求学生把自己每花的一笔买零食的钱都上做记录,事后看这笔钱花得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谈一谈事后的想法,从而有步骤的对学生“馋嘴”的坏习惯进行矫正。接着,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形式把吃零食的危害讲给他听,让他本人看。同时,反复给他讲明乱花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存在的危害性。还让班上的同学利用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馋嘴”的不良后果。在生活上,请全班同学做他的监督员,指导他如何去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他的父母则转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心理角度去关心和照顾他,在生活上坚持每个星期到小询问。
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他终于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馋嘴”的行为了。较之学生李**的馋嘴,学生黄**稍微强一些,在通过对李**的教育劝说中,他自己也逐渐意识到了“馋嘴”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于是自己就逐步克服掉了“馋嘴”的坏毛病。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学生有“馋嘴”的坏习惯,只不过表现出来的不够强烈而已。看来,对待学生,教育方式只有不断改变,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013.6.16
第五篇:亲其师 信其道 效其行
“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的我常常自省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当有人抱怨身边社会种种不文明现象,抱怨某人某事的丑陋本质时,我便无言以对。我想:在学校这一片净土上,我们教师的责任正在于——使未来的社会更美好。
教师每天的工作,在很多人看起来似乎只是和一群孩子打交道。时间久了,自己好像也会认同别人的看法,变得麻木起来。其实,在这种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是一份严重的失职了。殊不知,未来社会的主人,正是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是他们在决定着社会的未来,他们将来的成长,决定了将来的社会,而他们成长的结果,却正是和我们教师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
于是,我便常常不由自主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简单的说,自己每天要做的,也就是教书和育人两件事。可真要以一个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话,在教改之风正浓的今天,要做好这两件事其实并不容易,从我国教改方向到身边的每位学生家长,都在给我们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到底怎样做才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终于在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学家孔子的至理名言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和理论的依据:“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在对此作了深入的探究后,才决定自己未来将以这三点作为努力发展的方向:
首先,要做到“师可亲”。一位教育界的老前辈说:“育人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爱的艺术,是沟通的艺术,是关心人和影响人的艺术。”这发自肺腑的叮咛正道出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师爱是学生“亲其师”的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著名诗人何其芳也说过:“去以心发现心,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也正是同理。
说起师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而我认为关键只有三个字:“细”、“恒”、“全”。在学生眼里,教师的一个眼神,都可能激起一片心灵的浪花。还记得著名作家巍巍先生在《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温柔而美好”的记忆“终生难忘。”其“温柔美好”不正体现在一些细而微的琐事上吗?可这个“细”字说起来虽然很轻松,真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侯,发生过的一件事让我至今不能释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在亲人的眼里一直就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每天都是早早的起床自己到学校,从不让家长为自己操心的。可是在那个冬天的一个早晨里,一觉醒来却发现快到上学的时间了,赶紧慌慌张张的洗脸刷牙,头发很乱也来不及管了,顺手抓起身边的帽子就匆匆忙忙的向学校飞奔……当我惊魂未定的坐到教室里时上课铃响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环顾四周,严肃地说:“把帽子都摘下,上课能听得清。”“天哪,我可没梳头呀!要是同学们看到我的样子会不会笑话我呢。”想到这儿我心里怦怦跳起来,看着其他的同学都一个个摘下了帽子,全班只有我自己不敢摘,班里静极了,只听一个严厉的声音传来:“把帽子摘下来!”我死死地抓住帽子不松手,可心里很害怕,眼泪也在眼睛里打着转。然后就是几个班干部在老师的要求下,从我的头上像抢一样的拿走了帽子,接着便传来了一阵阵哄堂大笑,我脑子里顿时就嗡嗡一片了,现在也记不清同学们嘲笑的话语了,只朦胧中记得语文老师当时正在门口跟着笑。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幕却给了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多么深的痛。所以,从我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随时洞悉学生课堂的情绪表现,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我也总是先轻轻地问一句:“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好吗?”我在努力要求自己不给学生一点点心灵上的伤害。而这个“恒”字,也同样是不容易做到的。“恒”也就是恒久的意思,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忙碌的家庭、社会等事务,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每个做家长的都有体会,赶上自己心情不好做事不顺时,也可能会有对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的时候。而作为老师就不行了,父母毕竟是父母,坏心情过去了,孩子不会记恨你,而老师泼几句冷水,则可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伤害。所以,要想做到保持持之以恒的耐心与热情,教师必须学会不断克制自己,调整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涵养,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说到“全”,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全面周到,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更是把“全面”、“全体”提高到了更新更高的位置上。记得一句俄罗斯的谚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可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而作为一名教师则必须要做到:以平等的态度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其次,要做到“道可信。”常有人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能流传至今,肯定会有其必然的道理。可是一般人总是把“严”,理解为“严厉”,我认为是有所偏颇的。我感觉“严”更应该理解为严谨,因为一个只有严厉而没有严谨治学态度的老师,恐怕是很难带出高徒的。所以说,欲使学生觉得“道可信”,老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业务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领先,才有可能带出高徒来。作为一名老师,不仅对学生教材中所有的知识领域都详细的领会掌握,许多课余的东西必须拿的出手。比如出黑板报,你不能迅速的整理出一幅好版面,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学生就不能信服你。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拿着一本课外读物来找我,问我上面的篆书是什么意思,幸好我平时喜欢研究点书法篆刻,很自然的就把问题解决了。学生很佩服地翘起大拇指说:“老师,你真厉害!”而我的心里却感到庆幸。从此,我便关注到每个学习的机会,课前一定把教材弄熟吃透,生怕那一天碰上自己不懂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岂不让学生笑话。
教师授道的地方当然主要在课堂教学上。在新教改精神下,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仅具有学科知识的教师所能够完全胜任的了。因为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材中,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要一专多能,触类旁通。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闹出笑话来。除此以外,要做一名好的人民教师,还必须从教学方法上不断的进行探索。尤其要在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交流上下工夫。要具有一双慧眼,要具备通过学生一个小动作或一个微妙的表情就能体察其内心活动的能力,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随时把握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最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位教育专家也这样说过:“课堂教学,说到底,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贯穿始终的交流。这种交流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又是一种以心理间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特征的情感交流,知识信息的交流是以心理的积极影响为背景的。”这给从旧的教学模式下走出的我们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我们无法忘记自己在那压抑的,没有生机的课堂中的煎熬。所以,我们不能再用这种教学模式去影响下一代。
第三,教师要做到“行可效”。车尔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这句话正和我们熟悉的一句话意思相吻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范”字,在古语中正是指做东西的“模具”。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但这也能说明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专家也曾这样指出过:教师的言行比父母更具有尊严感和权威性,因为师长毕竟是人类精神之母,学生从老师学到的将是影响终生的一种标准。正所谓:生我者父母,育我者师长。这是非常深刻的。每当学生做值日时,我也会拿起笤帚和孩子们一起扫地、排桌子;当身旁有废纸时,我会主动弯腰捡起;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我总会昂首挺胸注视着五星红旗,跟唱国歌,我的学生们不用提醒,各个抬头挺胸,神气十足„„因此,我深刻的理解到,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的“为范”作用应渗透到课堂内外的每个角落,关联日常的言行举止。尤其在课外,教师更应注意语言文明,仪表得体,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只有在教师严谨的自我表率下,才可能带来理想的教育效果,完成好一位人民教师所应该担当的重任。
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我个人经验体会的一点总结,真要做好,我深知:“路漫漫兮其修远”,为了完成这份神圣的使命,“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