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10-748031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4 06:26:18 来源:网络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新时代、新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分析并找出了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结合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的实施效果,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外高职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社会背景及社会形势,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内部因素包括学校自身硬件及软件因素,如教学设施及资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等。

1.2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都发挥了相应的作用,研究发现,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教学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调查问卷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发现课程、学生和教师这三个因素最为关键,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这三个关键因素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是“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队伍为保障的”的互动关系。课程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成败;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2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2.1.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作为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是教学质量的“尺子”和标准。很多高职院校将教学质量问题归咎于高职院校单招扩大后生源质量的下降,认为新时代学生存在“不爱学”“不愿学”“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就学生而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自主吸收,学校不应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裁剪”学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将传统教学思想中“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有教无类”与现代教学思想“立德树人”相结合,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值得信任的卓越“品牌”。

2.1.2制定学生发展标准

要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迫切需要立足国情、结合校情,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细化为高职院校学生需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构建学生发展标准,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大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从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自我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分析自身状况,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最终实现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

2.2深化专业与课程建设

2.2.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性教学文件,是学校进行教学组织、运行、管理、监控和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师生完成教学工作各环节的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正确与否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据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了金融院校复合技能型人才“P+M”培养模式。“P+M”人才培养模式中,“P”指的是Platform,包含通识教育平台、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平台3个平台。“M”指的是Module,包含综合素质课程模块、专业融合课程模块、人文素质网络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六大模块。学校明确了“具有金融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通识人文素质和专业融合,全程融入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的培养路径,以学生获得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为衡量标准,形成与培养目标相比对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诊改反馈螺旋。同时,根据“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综合反馈,形成外部反馈螺旋,构建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证岗赛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等,加大人才培养的灵活性,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2.2.2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素质养成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厘清课程目标定位、教学进程、学时及资源需求等,编制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课程标准开发与修订机制。在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和完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进行课程标准优化,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举办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地方财经高校教学竞赛、“国泰安赛名师杯”教师创课大赛等教学比赛,将“课证岗赛”一体化、“工作过程系统化”融入课堂教学,将课程设置与岗位职责、教学内容与

与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与对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授课方法的改进,通过“微课”“慕课”推动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步伐。

2.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一系列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措施,吸引并留住所需的优秀人才。第一,通过学校办学条件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第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实行分层分类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可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提供享受出国培训、进修、项目开发补贴、提高课时津贴标准、职称评聘优先等优惠待遇,让双师型教师享有充分的教学改革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第三,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多渠道筹集师资培训经费,创新培训方式,遵循教师意愿,按需培训,突出培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院级培育-校级助推-省级终审”的三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学校培育省级“双师型”教师116名、校级“双师型”教师21名,建设了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4构建教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高职院校目前正从外部评估向内部诊断与改进转变,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逐渐由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向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转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指全面提高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它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把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网络化、全覆盖的有机整体。它能调动全校各部门、教学单位及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建立目标体系、标准体系与制度体系,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五纵五横五链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由“五纵”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的诊改支撑立柱和“五横”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诊改分层横梁交叉构成。在“一平台”即智能校园管理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五链”即“目标链、标准链、执行链、保障链和信息链”的全链覆盖,源头采集、即时采集、开放共享,及时发现问题、偏差,发出预警,实施调控改进。通过“目标-标准-诊断-改进”八字螺旋运行机制,做到“决策有目标、质量有标准、建设有设计、服务有组织、实施有监督”。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