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医案心得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10-945790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3 15:21: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医案心得

医案心得之针灸治疗急性颈肩腰腿痛

针灸科

黄凤云

针灸的临床适应范围很广,针灸可以治疗的病种极多,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针灸适应症范围。我的临床医案大多数针灸方法以及取穴思路,或来自我的上学所学,或来自跟师,或来源于读书。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效果也是得到临床验证和肯定的。众所周知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根据近三个月的临床医案现主要谈谈针灸在颈肩腰腿痛方面的治疗。

颈肩腰腿痛是现在一种常见病,其致病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除机体的组织病变外,还与年龄、发育、体质、解剖变异、工作体位、外界环境变化及刺激等有密切关系。临床上颈肩腰腿痛常见有急性发作和慢性劳损。急性期一般指发病的三到五天。临床多采用选部远部取穴缪刺和运动疗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远部取穴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它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主要以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这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体现了针灸辨证论治的思想。像急性腰痛多采用后溪腰痛点等,急性颈椎病,落枕等多取外劳宫,中渚后溪等。肩周炎多采用条口透承山等等。

缪刺是古代刺法的一种。《素问·缪刺论》:“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又“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指人体一侧络脉有病而针刺对侧络脉的方法。属于现代左右配穴法。例如急性腰痛如偏右侧疼痛下边针刺左手的腰痛点,落枕或者急性颈椎病针刺一般针刺疼痛对比的中渚或者外劳宫穴。

运动针法也叫做运动一刺法,凡是远端取穴治病时,配合患者运动,会明显提高疗效。针刺时让病人保持最痛的体位或状态,止痛效果最好。急性期的颈肩腰腿疼一般多采用运动针法,针刺后嘱患者活动疼痛部位,或者让患者保持最痛的姿势或体位。

针灸治疗急性颈肩腰腿痛取穴和操作有如下特点:一取穴少,一般一到两个穴位二进针快,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l秒。三是手法快,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四是得气快,得气快是手法快结果,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五是收效快。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六是取穴原则,以经络的循行线路进行取穴,即循经取穴。

另外颈肩腰腿疼偏于正中疼痛的多采用后溪穴,因为后溪通督脉;颈肩部疼痛偏于一侧者多采用对侧中渚或外劳宫穴;腰腿疼痛偏于一侧疼痛者多取对侧腰痛点。

第二篇:医案整理(师承)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胡某 性 别: 女 年龄: 79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2_.4.5 主 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

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 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 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复 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 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郭某 性 别: 女 年龄: 51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2_.5.15 主 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现病史:患者干咳,每至冬天发病,至春而愈。近半年加重,入秋即咳。到某西医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故求治于中医。现症:干咳无痰,咽痒,大便稀,纳可,小便可。舌质红,苔白,脉弦 既往史(药敏史):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辅助检查:-

辨证分析:气阴两虚证 中医辨证:咳嗽(气阴两虚)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治 法:益气养阴,宣肺止咳。

方 药: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2g,干姜15g,细辛4g,柴胡15g,黄芩10g,炙麻黄6g,附子6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15剂,水煎服。

复 诊:咳嗽明显改善,现遇冷咽痒,咳嗽无痰,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以上方加桔梗12g、半夏12g。15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内伤“咳嗽”一证,多因感冒迁延日久,脾肺气虚,肝阴血虚,致使土不生金,木火刑金,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本案辨治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患者患病日久,气阴耗伤。二是遇冷而发咽痒,为风邪犯肺之象。三是大便稀,为脾肾阳虚,清阳下陷之证;舌质红,脉弦,为木郁化热所致。故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入疏风(肝)宣肺、温补脾阳之品。签 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梁某 性 别: 男 年龄: 47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2_.5.20 主 诉:气喘10年余,加重2年。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出现咳嗽、气喘症状,晨起吸烟后症状加重,伴咳嗽、吐白痰,未予治疗。近2年症状日渐加重,遂来诊。现症:阵发性咳嗽、气喘,吐白痰,鼻塞,活动后气喘加剧,心慌、胸闷,饮食尚可,便溏,一日3~4次。舌质暗,舌苔黄腻,脉细数。

既往史(药敏史):对橡胶、冷空气过敏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3次/分;②侧壁及下壁缺血,T波改变。胸片提示:支气管炎性改变(肺纹理增粗,模糊,肺中下野点状阴影)。辨证分析:外寒内饮证 中医辨证:咳嗽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治 法:外散风寒,内温化饮。

方 药:小青龙汤合生脉散加味 炙麻黄6g,桂枝15g,炙甘草10g,干姜12g,细辛3g,五味子10g,白芍15g,党参30g,麦冬10g,陈皮20g,杏仁10g,附子6g,茯苓30g,厚朴20g,白芥子12g,苏子15g,莱菔子15g,柴胡15g,黄芩12g,生姜30g。6剂,水煎服。复 诊:咳喘明显减轻,活动后仍有气喘,大便稀薄,1日2~3次。舌质红,舌苔腻,脉细数。上方炙麻黄9g、干姜18g、附子9g、黄芩10g,加入白僵蚕15g、白术10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本案为气阴两虚之咳嗽、喘证。患者先天不足,肺脾气虚,脾阳不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肺气失宣,气津失布,痰浊更盛,上阻肺气,肃降失常,发为喘促。久咳肺虚,久病及肾,肾不纳气,则喘促亦甚。肺卫气虚,无力御邪,遇冷风及烟雾刺激则咳嗽、气喘、鼻塞;气阴两虚,心失血养,则活动后气喘加重、心慌、胸闷;脾虚湿盛,则大便溏薄。治疗上以宣肺散邪,温补脾肾,止咳平喘。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赵某 性 别:女 年龄: 43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2_.6.14 主 诉:哮喘10年余,加重1个月。

现病史:哮喘10年余,每遇感冒发作,1个月前因受凉后致发热、哮喘,经西药治疗无效,遂来诊。现症:发热,体温36.8℃,哮喘(遇刺激性气体),鼻塞,流泪,打喷嚏(早晨),口干欲饮,目赤肿痛,恶心。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数。既往史(药敏史):-辅助检查:-辨证分析:肺脾两虚证

中医辨证:哮病(脾肺气虚)肺失宣降,肝经郁热。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 法:温补脾肺,疏肝清热。

方 药: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6g,杏仁10g,苏叶15g,葛根30g,青蒿20g,鳖甲15g,生地黄20g,牡丹皮15g,知母15g,黄芩15g,川芎20g,当归15g,柴胡15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5g,干姜20g,茯苓30g,细辛3g,炙麻黄6g,附子3g,青葙子30g,生姜30g。3剂,水煎服。

复 诊:服上方发热退,头昏、流涕、打喷嚏明显改善,目赤肿痛有所减轻。现仍哮喘(每遇刺激气体发作),平素受凉感冒发作,微鼻塞流涕。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缓细数。患者发热止,故去青蒿、鳖甲、知母、当归、川芎。仍目赤肿痛,故加入茺蔚子30g、决明子30g。仍哮喘,加入厚朴15g、苏子15g,化湿消痰、理气平喘。4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哮喘”一证,多因外邪入侵、饮食不当等原因造成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所致。本案辨证注意三点:一是患者因外感风寒致肺气失宣,鼻塞,流清涕;二是寒邪阻滞经络,营卫受伤,郁而化热,故发热、目赤、咽痛,木郁克土则胃气上逆而恶心;三是伏痰遇感引触,邪气触动停积之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于气道,气道狭窄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痰气相互搏 而致痰鸣有声。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范某 性 别:女 年龄: 39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2_.6.14 主 诉:胃脘部嘈杂疼痛3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胃脘部嘈杂不适、闷胀疼痛,烧心,心烦,口干,口苦,头晕,大便基本正常,嗳气频频,纳差,大便正常。病人性情急躁,上腹部无压痛。舌红,苔白厚腻、中间微黄,脉弦。

既往史(药敏史):胃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辅助检查:-辨证分析:胆胃不和证

中医辨证:胃脘痛(胆胃不和)。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 法:清胆和胃。

方 药:桂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5g,黄连12g,吴茱萸3g,白芍20g,连翘20g,茵陈20g,乌贼骨20g,焦三仙各20g。3剂,水煎服。医嘱:忌食生冷及辛辣食物,调情志。复 诊:病人服药3剂,自觉胃脘嘈杂不适减轻,纳食增加,嗳气减少,余症同前。舌红,苔白腻,脉弦。处方对症,上方加枳实10g以加强疏肝理气之效。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本病案因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木郁化热,横克中土,导致脾胃升降纳运失常,而出现一系列脾胃失和的症状,故本病案症状在脾胃,实因肝胆木郁横乘中土而为,治当清疏肝胆,和胃降逆。故用小柴胡为少阳经之主方,实为肝胆与脾胃同治,具有清疏肝胆,健脾和;另配左金丸为《丹溪心法》治疗肝火犯胃证的代表方,黄连、吴茱萸相配,一则清泻肝火,二则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可使肝胆疏利,脾胃调和则诸症自除。早期以嘈杂湿热征象为主,故用乌贼骨收敛制酸,待嘈杂好转,去乌贼骨,加党参使邪去后脾胃得复,寓补于清疏之中,使补虚而不腻滞。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张某 性 别:男 年龄: 45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2_.7.17 主 诉:胃胀不舒3个月。

现病史:自觉胃胀不舒,胃镜诊为“胃部幽门水肿”。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其他中药,多方求医无效遂来诊。现症:胃胀,大便可,小便黄,右侧胁肋部闷痛,饥饿时伴耳胀,耳鸣,耳干。舌淡,苔白,脉弦。既往史(药敏史): 辅助检查:-辨证分析:寒热互结 中医辨证:胃痞 西医诊断:胃部幽门水肿

治 法:清疏肝胆,温补三阴。

方 药:柴胡20g,黄芩12g,牡丹皮15g,栀子20g,桂枝20g,赤芍20g,白芍40g,炙甘草20g,茯苓20g,鳖甲15g,泽泻20g,白术10g,附子10g,丹参20g,檀香10g,砂仁10g,党参15g,干姜15g,桃仁10g,蒲黄15g,五灵脂15g,炙麻黄10g,细辛5g,生姜30g。6剂,水煎服。

复 诊:胃胀、耳胀减轻,大便稀,每日2次,小便黄,眼睛时感模糊。舌质淡,苔白,脉弦滑。上方去砂仁、檀香,加茵陈30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本案辨治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患者胃胀及右胁部闷痛,为肝胆郁热,横逆犯胃,胃纳脾化失职,故脘胀痞满,肝木横克脾土;二是患者伴耳胀,耳鸣,眼干,为肝火上炎所致,暗耗肝血继而出肝经阴虚而耳鸣、眼干。方选清胆和胃汤加减。方中柴胡、桂枝、鳖甲、白芍、黄芩入肝胆疏木达郁;茯苓、甘草健脾脾培土,渗湿化痰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孔某 性 别:男 年龄:40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呕吐2个月。初诊:不明原因出现呕吐,饮酒后加重。曾服多种中西药,效果欠佳,后经人介绍遂来诊。现症:呕吐,口干苦,嗳气,大便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辨证:呕吐(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治法:清疏肝胆、温中健脾。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党参20g,半夏12g,炙甘草6g,桂枝12g,白芍10g,干姜6g,青蒿10g,竹茹12g,生姜15g。6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呕吐止,现仍嗳气,胃脘胀满,昨日受凉感冒,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上方加苏叶10g,焦三仙各10g。6剂,水煎服。后随访胃胀止,感冒愈,呕吐无复发,已停药。心得体会 :“呕吐”一证多由饮食不慎、外感六淫、情志不调等原因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但本案辨证应注意三点:一是患者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均为肝胆热邪,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所致;二是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证属胆胃不和,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柴胡、黄芩、桂枝、白芍使木得以舒、热得以清、体得以补,则肝胆疏泄功能正常。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干姜、炙甘草温中健脾。青蒿、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二诊患者感冒加入苏叶,散寒解表;胃胀不舒加入焦三仙,健脾开胃,行气消食。诸药合用,肝木条达,脾升胃降,而诸症自愈。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金某 性 别:女 年龄:50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腹泻伴胸脘部疼痛半年余。

初诊:半年前因饮食生冷后引起腹泻,水样便,伴腹痛,无下坠,日行七八次,不伴脓血,服黄连素片后,减至每日五六次,后逐渐出现下坠,大便伴白色黏液,胸脘部疼痛、纳差、消瘦、乏力气短,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多方求治无效(曾用激素),近日加重。现症:腹泻,水样便,伴腹痛下坠,日行七八次,不伴脓血,伴白色黏液,胸脘部疼痛、纳差、消瘦、乏力气短。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细沉。大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中医辨证:泄泻(肝脾肾功能失调)。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治法:疏利肝胆,健脾温肾。处方:方拟小柴胡汤合黄土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20g,半夏20g,陈皮20g,木香15g,生地黄20g,阿胶2g,白术12g,附子12g,罂粟壳4g,炙甘草10g,灶心土30g。6剂,水煎服。医嘱:忌食辛辣。

二诊:病人服上方6剂,大便减为每日4次,精神好转,胸脘部疼痛减轻,但仍食欲不振,乏力,气短,余无特殊不适。舌质暗,苔薄白腻,脉弦细。证属肝经郁热,脾湿肾寒,治仍宜清疏肝胆,健脾祛湿,温肾祛寒。上方加延胡索20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本病腹泻是因足三阴功能失调,且以太阴脾虚失统为主所引起。脾土虚弱,一则不能培木则厥阴肝经化燥而生热,二则无力制水则少阴肾阳衰微而水寒,如此形成寒水侮土而木郁克土,脾受水侮而木贼是导致脾虚失运而泄泻的根本原因。故此时非培土补中则脾不运,非温脾暖肾则寒不除,非养血调木则热不解。治宜温脾暖肾,疏肝养血。经方小柴胡汤是医治足少阳胆经功能失调的代表方剂。运用小柴胡汤化裁可治疗许多胃肠道病证,本病案症状在脾胃肠道,实因肝胆木郁横乘脾土,土不制水,寒水侮土。治以疏利肝胆,健脾温肾。故用小柴胡疏利和解,肝胆与脾胃同治。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宋某 性 别:女 年龄:44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右下腹胀肿块2年余。

初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满胀,下腹部肿块,经输液后症状减轻。近期症状加重,经人介绍,遂来诊。现症:腹胀,畏食生冷,下腹部及阑尾部硬块,平素畏风,双手中指关节郁胀,胸闷。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有胆囊炎、阑尾炎、过敏性鼻炎病史。

中医辨证:积聚(肝脾不和)。西医诊断:肠胃功能紊乱。治法:逐痰祛湿,温经通络。处方:大建中汤加减。

花椒6g,干姜10g,党参15g,薏苡仁30g,附子3g,败酱草30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15g,黄芩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小茴香15g,黄连10g,当归15g,通草15g,细辛3g,丹皮15g,生地15g。6剂,水煎服。

二诊:202_年9月8日。胸闷已愈,阑尾部硬块消失,现感阑尾部与脐部发硬,服药后仍腹胀,面色有光泽。自述畏风减轻,下肢冷感减轻,遇季节变化及咸食后手指中指关节郁胀,二便正常,睡眠可。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上方干姜加至15g,加大温中健脾力度。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本案辨证应注意三点:一是患者平素畏食生冷,腹部肿块,时消时起,脾胃虚寒,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食滞、湿浊、痰气交阻,气机壅结,而为积聚证。二是患者脉弦数,为土虚不能培木,肝血虚累及于心,而见胸闷。《伤寒论》云:“阳明病,腹中寒痛,呕不能食,有物突起,如见头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汤主之。”故方选大建中汤。方中花椒味辛性热,温脾胃,助命火,散寒除湿;干姜温中散寒,助花椒建中阳,散逆气,止痛平呕。党参健脾和胃。柴胡、黄芩、桂枝、白芍疏肝,清肝,补肝。生脉饮益气养心定悸。薏苡附子败酱草,健脾温肾,清热祛湿排脓。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治疗手指肿胀。诸药合用,气机调畅,方获佳效。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张 性 别:女 年龄:48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头痛10年余,加重1个月。初诊:偏头痛(右侧)10年余,加重1个月。遇冷热刺激则头痛发作,常服西药止痛片,效果欠佳,遂来诊。现头痛,遇冷热刺激则头痛发作,眼干涩痛,耳痒,口苦,睡眠欠佳。舌质暗,舌苔白润,脉弦缓。既往史:①慢性胃炎史;②过敏性鼻炎(花粉,尘螨及油漆过敏史);③202_年5月查出卵巢囊肿。

中医辨证:头痛(肝胆郁热)。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治法:温经散寒,清疏肝胆,疏络止痛。处方:温经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当归15g,白芍40g,桂枝12g,吴茱萸10g,川芎30g,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15g,柴胡15g,黄芩12g,葛根30g,煅龙牡各20g,炙麻黄6g,附子3g,细辛4g,白芷6g。3剂,水煎服。医嘱:慎食辛辣刺激食物,避风寒,慎起居。

二诊:服药后病情好转,头痛减轻,上火症状减轻,活动后少腹痛,睡眠欠佳,白带量多、有血丝出现,食纳可,大便可,小便黄。舌质暗,舌苔白,脉弦缓。处方:柴胡15g,黄芩12g,炙甘草15g,赤白芍各15g,当归15g,川芎30g,黑干姜10g,葛根30g,桑白皮15g,丹皮15g,栀子20g,桂枝12g,生龙牡各20g,茯苓30g,桃仁10g,炙麻黄6g,附子3g,细辛4g,吴茱萸10g,党参15g,阿胶10g,麦冬10g。6剂,水煎服。心得体会:患者偏头痛部位在头之两侧,属于少阳头痛。且患者有眼涩、耳痒等肝胆经热邪上扰清窍的症状,故属于肝阳头痛。肝郁化火,暗耗阴血,风阳上扰清窍发为头痛。证属冲任虚损,肝胆郁热,瘀血阻滞。方选温经汤加减。吴茱萸性辛苦热,归肝、脾、胃、肾,伍桂枝辛温入肝以散肝经之寒邪,解肝气之郁滞,治疗头痛;伍柴胡、黄芩、当归、川芎、阿胶、白芍,清肝、疏肝、补肝、敛肝。炙麻黄、附子、细辛温经通络止痛。党参、生姜、炙甘草入太阴补中益气,使脾阳壮而气血生化有源。升麻、石膏、谷精草、栀子、黄连清热泻火,清利头目,眼干痒自止。诸药合用,经络疏通,则头痛愈。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许某 性 别:女 年龄:40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眩晕头痛1年。

初诊:眩晕、头痛1年,发病前因洗头受风寒而致头痛,经西药治疗,有所减轻,但始终不愈。近两日因情志不舒致头痛,头晕,睡眠欠佳,心慌,口苦。现症:眩晕、头痛,睡眠欠佳,心慌,口苦,心烦,表情痛苦。舌淡苔薄黄,脉缓。血压正常。

中医辨证:眩晕(水寒土湿,木郁风动)

治法:温阳利水,清疏肝木。

处方:真武汤合小柴胡汤。

茯苓30g,泽泻20g,白术10g,附子6g,柴胡15g,黄芩15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0g,枳壳15g,生龙牡各30g,夜交藤30g,益母草30g,豨莶草30g,夏枯草30g,珍珠母30g,怀牛膝20g,川芎30g,龟板10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5g,细辛3g,生姜30g。6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头晕头痛诸症减轻,睡眠正常。停药1个月,现头晕微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缓。予原方继用。

心得体会:眩晕一证,多由情志、饮食、体虚年高等多种因素,使肝风内动,脑失所养所致。本案的特点有二:一是患者因情志不舒,而致肝失条达,木郁化火,气血瘀滞,则头痛,口苦,睡眠欠佳,心慌。二是木郁克土,土不制水,肾水虚寒,水不生木,木郁风动,则眩晕。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宜温阳利水,清疏肝木。方选真武汤温阳行水,健脾补肝。小柴胡汤疏肝解郁,清心除烦。因肾脾寒湿,致水不生木,土不培木,则木郁风动,伍三草益母汤(益母草、豨莶草、夏枯草、珍珠母),疏肝清风。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刘某 性 别:女 年龄:46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胁痛半年余。

初诊:半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右胁下时发隐痛,睡眠不安,多梦,晨起全身困乏。门诊给予知柏地黄丸,无明显效果。现右胁下时发隐痛,伴全身困乏,小便失禁,劳累后双眼肿胀、睡眠不安、多梦,口干,饮食、小便正常,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胁痛(肝胆火旺)。治法:清疏肝胆,温补三阴。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5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5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5g,生龙牡各30g,夜交藤30g,丹皮15g,生地15g,茯苓20g,泽泻20g,干姜10g,附子3g,黄芪20g,升麻6g,大黄5g,细辛3g。6剂,水煎服。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二诊:服上方睡眠好,多梦症状消失,右胁隐胀痛,口干苦黏,晨起口中有味,饮食正常,时有小便失控,大便正常,月经不调。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患者睡眠好转,去养心安神、滋阴潜阳之夜交藤、煅牡蛎。仍胁痛,加入疏肝理气止痛之延胡索、川楝子,温经通络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5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5g,党参10g,枳实20g,川芎15g,香附15g,炙麻黄6g,附子3g,细辛3g,丹皮15g,栀子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黄芪20g,升麻6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足少阳胆属甲木,化气于相火,少阳相火上扰则多梦,内传阳明而化热,则大便干。全身困乏、口干、小便失禁,为脾肾阳虚,全身气机失调,清阳不升,不能濡养全身脏腑所致。治宜清疏肝胆,温补三阴。方选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丹皮疏散肝胆郁结之气,清泻肝经。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王某 性 别:男 年龄:25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右胁胃脘部不适2年余,加重半个月。

初诊:2年前饮酒及劳累后出现胃脘及右胁不适(憋闷隐痛),乏力,食后尤甚,无泛酸烧心,常服香砂六君子丸等药无明显效果。当时查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具体不详),诊为乙肝。此次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现症:右胁胃脘不适(憋闷隐痛),食后尤甚,乏力,纳差,腹胀,嗳气,无泛酸烧心,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腻微黄,脉弦细。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c阳性。肝功能SB0.4mg/ml,SGPT26U,SGOT36U。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

中医辨证:①胁痛(肝脾不和);②胃痛(胆胃不和)。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治法:疏利肝胆,和胃消痞。

处方: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加减。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2g,党参20g,干姜12g,黄连10g,白术12g,茯苓30g,厚朴15g,焦三仙各20g,枳实15g,炙甘草10g。3剂,水煎服,日分3次服。

二诊:胃脘憋闷隐痛等症状减轻,仍食少乏力,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白腻微黄,脉弦细。仍属肝胆与脾胃不和,宜疏利肝胆,和胃消痞。继服上方。3剂,水煎服,日分3次服。

心得体会:本病案胸部及胃脘部憋闷隐痛久治不愈,并有右胁不适,问其治疗多为健脾和胃之品而效果欠佳。胃痛之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治疗不效必然病机复杂。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此病人病因饮酒及劳累而加重,劳累伤气,酒伤肝胆且生湿热,导致肝胆郁滞,郁而化热,横逆侵犯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而出现上述诸症。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华某 性 别:女 年龄:45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失眠半年,加重1个月。

初诊:发病前月经淋沥不尽,服中药西药消炎后,月经止,继而出现失眠多梦,全身乏力,到某医院,给予安眠类药物,未服用,感觉异常痛苦,遂来诊。现失眠,多梦,月经淋沥,全身乏力,自汗出,饮食二便尚可,表情抑郁,形体正常,面色微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辨证:不寐(心肝阴虚火旺)。西医诊断:失眠。

治法:清补心肝,养血安神。处方:清木安神汤加减。

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5g,柴胡15g,黄芩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6g,生龙牡各30g,夜交藤30g,当归15g,川芎20g,干姜6g,半夏10g,葛根30g,桑白皮15g。6剂,水煎服。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二诊:服上方睡眠恢复正常,饮食二便可,夜间偶醒,多梦,口唇干。舌红苔黄,脉沉缓。上方加黄连6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

本病案乃因月经不调所致失眠,“调经不离肝脾”,病因肝脾功能失调,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致月经淋沥,肝血亏虚,木郁化火,母病及子,一则心失血养,二则肝火扰心,终致失眠。本案辨证应注意两点:一是患者本月经淋沥,气血不足,后因服多种清热泻火类药物更伤人体正气,造成体内阴血不足,血不养心,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云:“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二是舌质红、苔黄为肝经热盛。证属心肝阴虚火旺。治宜清泻心肝,益气养阴。方选清木安神汤加减。方中柴胡、黄芩疏木达郁,清泻肝经热邪。当归、川芎、桂枝、白芍滋肝阴,补肝血,疏肝滞。配伍生脉散益气养阴止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以党参、干姜、炙甘草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生龙牡、夜交藤滋阴潜阳,养心安神。诸药合用,郁火得清,气阴得复,心血得养,神有所藏,而诸症自愈。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李某 性 别:男 年龄:68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心悸胸闷6年,加重1周。

初诊:患者6年前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于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平素服用通心络胶囊,病情稳定。2年前体质渐弱,易患感冒,每年感冒次数较多,且恢复时间较长,近日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感冒痊愈后余症不解,遂来诊。现症:夜晚心悸、胸闷,自汗出,头晕,腰腹部自觉发凉,口中涩,大便不调。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缓。

中医辨证:心悸(气阴两虚)。西医诊断:冠心病。

治法:益气养阴,温补三阴。处方:生脉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15g,黄芩10g,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15g,生龙牡各30g,益母草30g,丹参20g,檀香10g,砂仁6g,白术10g,干姜12g,附子6g,生地15g,酸枣仁30g,阿胶10g,陈皮15g,杏仁10g。3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觉全身有冷感,夜间睡觉时心慌,口中涩,口干喜饮。舌暗,苔黄腻,脉弦滑。处方: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苏叶15g,玉竹15g,苦参15g,柴胡15g,黄芩12g,炙甘草10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20g,干姜12g,葛根30g,桑白皮15g,桂枝20g,生龙牡各30g,炙麻黄6g,附子6g,细辛3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患者年老体弱,脏腑亏虚,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生长之气不足,以致气阴两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不能化生气血,肝血不足,不能灌心,则心失所主,血脉失充;气弱不足,则鼓动无力,血行迟缓,心脉不畅,加之感受寒邪,寒性凝滞,痹阻心阳,故胸闷。夜间阴盛,故常于夜间发作;心脉痹阻,心失所养则心悸;脾气虚弱,土不生金,肺卫不固,则表疏自汗出;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则头目眩晕;脾主运化,肾主行水,脾肾虚寒,水寒土湿,则腰腹部自觉发凉;脾虚肝郁,肝脾不和,则大便干稀不调。故本案为肝脾肾功能失调而致气阴两虚之心悸。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徐某 性 别:男 年龄:56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双下肢水肿4年,加重2周。

初诊:患者4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西医院诊断为 “急性肾炎”,服中药7剂而愈。近2周因工作劳累,经常熬夜,出现双下肢水肿,经西医输液消炎治疗5天,症状缓解,但停药后复发,遂来诊。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腿沉困,自觉乏力,饮食、二便尚可,形体消瘦,面色晦暗无华。舌质暗,苔白,脉结代。

中医辨证:水肿(脾肾阳虚)。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治法:温阳化气行水。处方:真武汤加减。

茯苓30g,泽泻20g,白术10g,白芍30g,附子6g,桂枝15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炙麻黄6g,细辛3g,羌活20g,柴胡15g,黄芩10g,炙甘草10g,干姜6g,升麻10g,黄芪30g,当归15g,陈皮15g,怀牛膝20g,生姜30g。4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下肢浮肿减轻,双腿困痛减轻,睡眠欠佳,时发右胁下隐痛。舌暗,苔白,脉结代。上方减炙麻黄至3g、白芍至15g,去羌活、当归、陈皮,加附子3g、黄芩2g、苦参20g、生龙牡各30g、生姜30g。6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本案为脾肾阳虚之水肿。患者长期饥饱不调,脾气亏损,脾失健运,运输无权,水湿内停;长期劳累,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最终引起脾肾俱虚,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发为水肿。同时脾肾阳虚,土不培木,水不涵木,肝失条达,不能正常疏泄水湿,也是水湿停聚的因素之一。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故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腿沉困;脾肾阳虚,清阳下陷,中气不足,则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晦暗无华;脉结代,乃少阴阳虚,心阳不足,心失所主之故;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则胁下隐痛。治以温阳化气行水为总则,方用真武汤为主方,取其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功;配以升麻、黄芪、当归、陈皮、柴胡、炙甘草,构成补中益气汤,以温补脾土,益气升阳,增强化湿之力;麻黄、细辛,取其辛温之性,宣散肺气、发汗行水、利水消肿,即《素问》“开鬼门”之意;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泽泻利水渗湿;黄芩、桂枝疏肝泻热;怀牛膝补益肝肾。诸药合用肝脾肾同调,三阴并治,脏腑通调,水肿自除。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李某 性 别:男 年龄:40岁

民 族:籍 贯: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自汗2月余。

初诊:2个月前因劳累出现出汗量大,动则加重,夜间盗汗,自服六味地黄丸效果不明显,遂来诊。现自汗乏力,右侧手掌及前臂酸痛,平素畏食生冷,食后腹泻。胸腹部皮肤红斑、瘙痒。舌质淡红,苔白腻。

中医辨证:汗证(自汗)。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法:调和营卫,固表止汗。处方:麻黄汤加减。

炙麻黄6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党参20g,麦冬10g,五味子10g,煅龙牡各30g,柴胡15g,黄芩12g,附子6g,细辛3g,连翘20g,赤小豆20g,桑白皮15g,丹皮15g,生地30g,干姜10g,茯苓30g,白术10g。4剂,水煎服。

随访汗已止,已停药。

心得体会:患者食欲不振,畏食生冷,乃脾胃阳虚,气血生化乏源。土虚不能培木,导致肝血亏虚,疏泄失常,气血不和,营卫失调,卫归肺气,营归肝血,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营阴失敛,则汗出。卫气外发而病解。方选麻黄汤。方中麻黄味辛性温,善走卫分,为宣肺发汗的要药;桂枝辛温专走营分,善于解肌发表,配在本方辅助麻黄,使营气外透而卫气外发,营卫调和;党参、麦冬、五味子养心气,益心阴,敛阴固表止汗;伍茯苓、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柴胡、桂枝疏肝散郁,白芍、煅牡蛎补肝体、助肝用;麻黄、附子、细辛温阳解表,以防阳气外泄;合连翘、赤小豆解表透疹。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 名:

年 月 日

第三篇:医案记录[模版]

表6

上海市杏林新星计划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就诊日期: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过敏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中医诊断: 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 治 法: 处 方:

复诊:

心得体会: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年 签 名:年月 日 月 日

第四篇:医案记录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朱峰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9、7 就诊日期:202_-01-13 初诊 发病节气:小寒 主诉: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1周

现病史: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滑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8.5°P94次 /分,R19次 /分BP135/8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202_-1-12 胸片示双肺下叶肺纹理增粗,呈片状、斑片状 炎性浸润;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为15×109/L,中性85%。痰液细菌涂片检查找到大量葡萄球菌与脓细胞、痰中白细胞可找到革兰阳性菌。中医诊断:咳嗽 证候诊断:痰热郁肺 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 治 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 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 复诊:202_-1-19患者自觉咳嗽、咯痰减少,胸闷气喘,气息粗促好转,食欲进步,未曾受凉感冒,胸片示双肺下叶肺纹理增粗,炎性表现较前明显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为5.2×109/L,中性65%。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方中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 自消;更以瓜蒌仁、贝母、桔梗清热涤痰,宽胸开结;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 肺止咳;黄芩、栀子、桑白皮清泻肺火,甘草补土而和中。故全方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之功。适用于痰浊不化,蕴而化热之证。

签 名:于立波 202_年 1月 21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董慧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9、2 就诊日期:202_-01-25 初诊 发病节气:大寒 主诉: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6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6月前无诱因引起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颈项左转可,右侧转欠利,右上肢上举时麻木减轻,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4次 /分,R19次 /分BP131/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202_-1-25 颈椎CT:C4/5椎间盘突出。颈椎X片:颈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项痹病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 方: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地龙5g 川芎15g 甘草10g 香附15g 牛膝20g 秦艽15g 羌活15g 葛根20g 桂枝10g 五灵脂15g 威灵仙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配合针灸治疗:曲池(右)大椎 后溪(右)申脉(右)C3-7夹脊穴 风池(右)天宗(右)肩井(右)

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复诊:202_-02-16 10:00 患者神清,精神可。述颈项部级右上肢麻木明显减轻,颈项转侧利,右上肢平举与平时感觉无大碍,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查体:击顶实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双侧(-),右侧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触痛(+-),霍夫曼氏征均(-),双手握力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疗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心得体会:

能够全面认识、了解项痹病的发生、治疗及愈后,在急性期治疗中对症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以活血通络止痛,平时可适当做颈部保健操(米子),避免长期低头、高枕、受凉。

签 名:于立波 202_年 02月 17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王海峰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6、8 就诊日期:202_-02-18 初诊 发病节气:立春 主诉: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1年,加重10天

现病史: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 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8.6°P90次/分,R23次 /分BP145/85mmHg患者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水肿明显。辅助检查:202_-02-18 血常规及肝功、肾功、离子均示正常。心电图正常。中医诊断:水肿--阴水 证候诊断:脾阳虚衰 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 治 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处 方:实脾饮加味

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202_-2-19患者自觉全身浮肿,下肢肿明显减轻,食欲进步,二便正常。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签 名:于立波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李舒颜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6、8 就诊日期:202_-02-24 初诊 发病节气:立春 主诉: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痛7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7天前因劳累引起腰部刺痛伴左下肢麻木,转侧欠利、行走、劳累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症状减轻,夜寐差,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7°P78次/分,R18次/分BP124/6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双下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辅助检查:202_-2-21腰椎CT:L4/5椎间盘突出。腰椎X片:腰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腰痛病 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 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15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12g、廑虫9g、香附9g、没药6g、五灵脂6g、地龙12g、牛膝12g。7副,水煎服,日一剂。

配合针灸治疗:L3-S12华佗夹脊穴 肾腧(左)大肠腧(左)腰阳关秩边(左)委中 阿是穴(左)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

复诊:202_-03-12 患者神清,精神可。述腰部刺痛及左下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转侧可,行走\弯腰劳累时症稍感明显,平卧时症状减轻,睡眠可,纳食可,二便调。查:屈颈试验(-),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80°(-)双下肢肌力均正常;4字实验左(-)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 心得体会: 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经脉以通为常,跌仆挫扭,影响腰部气血运行,以致气滞血瘀,壅滞经络,凝涩血脉,不通而痛。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说: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推拿手法疏通腰部肌肉,缓解腰部疼痛症状,并配合自创拉压摇晃手法,使患者更快的减轻痛苦,减少花费,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腰痛病的发生。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夏丁玲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6、8 就诊日期:202_-03-09 初诊 发病节气:惊蛰 主诉:头痛3日。

现病史:患者自述3日前因感受风寒而引起头痛,呈紧束感,痛连项背,遇寒加重,得温症状减轻,伴有怕风和身体寒冷,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4次 /分,R19次 /分BP142/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双手握力正常,双霍夫曼氏征、桡骨膜式征均(-)。双上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辅助检查:暂缺 中医诊断:头痛 证候诊断:外感风邪 西医诊断:伤风感冒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处 方:

1、中药川芎茶调散加减,以疏风散寒止痛,整理如下: 川芎 15g 荆芥12g 白芷12g 羌活12g 甘草 9g 细辛3g 防风 12g 薄荷15g当归9g 黄芪15g 干姜9g 7副水煎服,日一剂

2、配合针灸治疗。取百会 四神通 后顶 风池(双)后溪(左)申脉(左)风府(左)列缺(左)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心得体会:

外感头痛的发生常与感受风邪有关,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故治疗给于针刺配合口服中药综合治疗。嘱风寒、防外感,饮食清淡。

签 名: 202_年 03月 15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张春雨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56、7 就诊日期:202_-03-25 初诊 发病节气:春分 主诉:颈项部刺痛伴伴头晕25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无诱因引起颈项部刺痛伴双上肢麻木,颈项转可,低头、劳累、受凉、活动时症状加重,在外外敷膏药治疗,效果不减轻,于今日来我科就诊,症状从前,查:击顶实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双侧(-),双侧横突、前中后斜角肌、斜方肌、冈上肌、肩胛提肌触痛(++)。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7次 /分,R21次 /分BP156/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87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查: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击顶实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双侧(-),双侧横突、前中后斜角肌、斜 方肌、冈上肌、肩胛提肌触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

1、202_-03-15颈椎CT:C4/5C5/6椎间盘突出。颈椎X片:颈椎退行性变。

2、经颅多普勒:

1、颈动脉硬化

2、大脑左右两侧中动脉、前动脉示供血不平衡,左前动脉血管痉挛。中医诊断:项痹病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 方: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方中当归以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川芎以活血行气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为臣药;红花、桃仁、牛膝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共为佐药;党参补元气,使气行则血行;透骨草、细辛、肉桂以舒筋活络为使药。整理如下:透骨草10 g 红花6 g 桃仁10 g 当归10 g赤芍15 g 党参10 g 细辛3 g 牛膝10 g熟地黄15 g 川芎12 g 肉桂12g 配合针灸治疗:C3-7夹脊穴 风池(双)天宗(双)肩井(双)曲池(右)大椎 肩外俞(双)肩中俞(双)后溪(右)申脉(右)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复诊:202_-04-16 患者神清,精神可。述颈项部刺痛消失,时感右上肢麻木,颈项转侧利,右上肢平举与平时感觉无大碍,无头晕、头 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查体:击顶实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双侧(-),双侧肩胛提肌、斜方肌、冈上肌触痛(+-),霍夫曼氏征均(-),双手握力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疗继续给与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加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心得体会:

能够全面认识、了解项痹病的发生、治疗及愈后,在急性期治疗中对症给与治疗继续给与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加中药五虎丹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平时可适当做颈部保健操(米子),避免长期低头、高枕、受凉。

签 名:于立波 202_年 04 月 17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胡清河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4、7 就诊日期:202_-04-13 初诊 发病节气:谷雨 主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1月

现病史:1月前因精神紧张后突发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在某医院诊断为脑出血,经用中西医治疗患者神志清醒,血压恢复正常。但仍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伴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悸,手足肿胀,舌质淡紫,脉沉细弱。既往史:患者有三十余年高血压病史,自服降压药维持血压,但血压时高时低,无重大疾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94次 /分,R19次 /分BP165/11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左偏,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左侧肢体肌张力高,肌力2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202_-3-12 脑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证候诊断: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脑出血后遗症,高血压 治 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处 方:补阳还五汤

药物:黄芪240g 当归6g 赤芍6g 川芎6g 桃仁6g 红花6g 地龙6g 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202_-4-29患者言语较前清楚,左侧肢体肌张力仍较高,肌力恢复到4级。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患者素体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瘀血痹阻脑脉,清窍被蒙,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痹阻经脉,故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 汗,心悸,手足肿胀,舌质淡紫,脉沉细弱均为气虚之象。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运用 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加减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使用注意 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年 月 日

名:于立波 名:霍爱民

签签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刘冬梅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3、1 就诊日期:202_-04-28 初诊 发病节气:谷雨 主诉:双膝关节交替疼痛4月

现病史:患者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交替疼痛,上下楼梯痛,下蹲痛,行走打软腿,休息后疼痛稍有缓解,劳累后加重,为求系统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侧髌骨软化症‛之诊断收住我科。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潮热盗汗,无恶心呕吐,饮食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9 °P68次 /分,R19次 /分BP125/7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左偏,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膝关节轻度肿胀,皮肤正常,皮温不高,髌骨周缘压痛,髌骨研磨试验(+),浮髌实验(+-),抽屉试验(-),侧方挤压实验(-),研磨试验(-),患肢运动及感觉正常。

辅助检查:202_-4-28 X线检查:双膝髌骨与股骨髁部间隙变窄,髌骨和股骨髁部边缘可有骨质增生。中医诊断:痹症病 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髌骨软化症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 方:补阳还五汤

药物:水蛭15g 土鳖6g 丹参6g 骨碎补6g 白及6g 没药6g 血竭6g牛膝12g 7副,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202_-05-29经服用本方治疗2周,配合局部推拿、理疗,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股四头肌,症状明显减轻;治疗4周后痊愈,复查X线片,双侧髌骨骨小梁增加。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髌骨软化症常见于中年女性,因关节疼痛影响行走及生活,最苦恼的是每逢下蹲时膝关节疼痛,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本方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可促进软骨的修复。方中水蛭、丹参、土鳖虫活血化瘀为主,骨碎补补肾健骨,活血疗伤,白及含有白及胶,可促进修复生长,血竭、没药活血解痉止痛,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补益肝肾,诸药合用,配合局部推拿、理疗及股四头肌训练,治疗髌骨软症疗效显著。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年 月

名:霍爱民签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王淑芬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1、10 就诊日期:202_-05-10 初诊发病节气:立夏 主诉:腰部刺痛伴双臀部麻痛痛半月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月前因劳累引起腰部刺痛伴左下肢麻木,转侧欠利、行走、劳累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症状减轻,夜寐差,纳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0°P84次 /分,R19次 /分BP128/90mmHg 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双侧腰椎横突侧线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双下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辅助检查:202_-05-01腰椎CT:L4/5L5/S1椎间盘突出。腰椎X片:腰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腰痛病 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 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 :当归15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12g、廑虫9g、香附9g、没药6g、五灵脂6g、地龙12g、牛膝12g。7副,水煎服,日一剂。

配合针灸治疗:L3-S12华佗夹脊穴 肾腧(左)大肠腧(左)腰阳关秩边(左)委中 阿是穴(左)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

复诊:患者神清,精神可。述腰部刺痛及左下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转侧可,行走\弯腰劳累时症稍感明显,平卧时症状减轻,睡眠可,纳食可,二便调。查:屈颈试验(-),双侧腰方肌、多裂肌、回旋肌、触痛(++),棘上韧带触痛(+),L3、4L4、5L5、s1触痛(+)、叩击痛(+)、放射至左腘窝部,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80°(-)双下肢肌力均正常;4字实验左(-)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继续给与中药汤剂及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牵引、推拿治疗;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 心得体会:

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经脉以通为常,跌仆挫扭,影响腰部气血运行,以致气滞血瘀,壅滞经络,凝涩血脉,不通而痛。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说: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推拿手法疏通腰部肌肉,缓解腰部疼痛症状,并配合自创拉压摇晃手法,使患者更快的减轻痛苦,减少花费,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腰痛病的发生。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王巧荣性别:女 出生日期:1950、9 就诊日期:202_-06-08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芒种 主诉:左肘关节疼痛1月,加重7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1月前因劳累引起左肘关节部疼痛,屈曲受限,扫地、洗衣、做饭动作使症状加重,疼痛时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候症状明显减轻,夜寐差,纳食可,二便调。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4次 /分,R19次 /分BP118/90mmHg 患者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左肘关节内外旋转及肱骨内、外上髁部、掌长肌起点触痛(++),前臂伸肌群紧张性实验(+),伸肌群抗组实验(+),双上肢肌力均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202_-06-04左肘关节肌骨关节彩超:左肘关节肱骨外上 髁部肿胀,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 中医诊断:肘老 证候诊断:血瘀证

西医诊断:肱骨外上髁炎治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 方:尺泽(左)少海(左)曲池(左)阿是穴

手三里(左)养老(左)

留针30分钟,中等刺激及强度,平补平泻,日1次,7次一疗程。复诊:患者神清,精神可。述左肘关节外侧疼痛稍减轻,扫地、洗衣、做饭动作使症状加重,疼痛时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候症状明显减轻,双上肢肌力均正常;双手握力实验左(-)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疗继续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手法整复;避风寒、调情志、适劳逸。心得体会:

本病是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治疗时间长,现在微波照射加针刺、中频脉冲电、手法整复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期间避免劳累、受凉。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赵佳旭性别:男 出生日期:202_、3 就诊日期:202_-06-26 初诊 发病节气:夏至 主诉:剧烈活动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玩耍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患儿被其家属带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髋关节滑膜炎‛之诊断收住我科。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P89次 /分,R22次 /分BP115/70mmHg 患儿青少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上肢、左下肢、脊柱及骨盆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骨盆倾斜。右下肢查体:右腹股沟区稍肿,皮温稍高,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较左下肢长约3cm,不能下蹲,行走跛行,右侧‚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患肢远端感觉及血运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X线片:双髋关节正位片未见明显骨质及结构改变。中医诊断:痹病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右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治 法:活血化瘀 舒筋活络 消肿止痛 处 方:活血通络汤加减

药物:当归5g 赤芍7g桃仁4g 苏木5g 川牛膝5g 川芎5.g透骨草6g乳香5g 没药5g泽兰5g生地5g 复诊:给予和血通络汤4剂,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4天一疗程,并嘱其卧床休息,患肢下肢牵引带制动,禁止下地负重,一疗程后已不跛行,步行时右髋部疼痛基本消失,‚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双下肢等长,继续服用本方四剂巩固疗效,两疗程后诸症均消失,‚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双下肢等长。心得体会:该病为髋关节局部气血受损,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且又精微物质不能输送受阻,不能荣润髋关节,故该病的主要病机在于‚瘀‛。治当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方用当归、赤芍、苏木、透骨草为君,佐以桃仁、川芎活血化瘀通络,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泽兰利水消肿,生地凉血养血,川牛膝引药下行,利血脉。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之功。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李戴军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8、3 就诊日期:202_-07-16 初诊 发病节气:小暑 主诉:反复双下肢浮肿、尿少1年余,复发半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来每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头晕,乏力,畏寒,面色苍白,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时有好转,但病情反复出现,半月来下肢浮肿复发,尿量少,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进食少,腹部胀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6°P68次 /分,R18次 /分BP145/75mmHg 患儿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

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上肢、左下肢、脊柱及骨盆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

辅助检查:未回报 中医诊断:水肿 证候诊断:肾阳衰微证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 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处 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药物:制附子10g(先煎)肉桂10g 熟地15g 丹皮15g 白术15g 伏苓15g 泽泻15g 车前子10g(包煎)牛膝15g 生姜10g 山茱萸10g 淮山15g 日一剂,水煎服。

复诊: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症状减轻。嘱继续服用2周,复诊。

心得体会:平素劳累过度,肾气亏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水泛肌肤,发为水肿。膀胱开合失常,出现尿少,肾气虚则出现腰酸乏力,阳气不足,不能温达四肢,则出现畏寒肢冷,脾气虚,运化失职,则出现进食少、腹部胀满,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面色苍白、头晕。舌质淡胖,苔白,脉细为气虚水停之象。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年 月 日

签 名:于立波 签 名:霍爱民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李广义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1、9 就诊日期:202_-08-06 初诊 发病节气:大暑 主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2小时。

现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上午9时在活动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出现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身热汗出,躁扰不宁,体温38.5℃,血压180/110mmHg,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6°P88次 /分,R18次 /分BP175/95mmHg 患者男性,神志不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

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四肢无自主活动,生理反射存在,巴士征阳性。

辅助检查:脑CT示脑干出血。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 证候诊断:痰火淤闭证 西医诊断:脑出血

治 法:熄风清热,豁痰开窍

处 方:(1)安宫牛黄丸1丸,温开水溶化后鼻饲。

(2)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1g(冲服)生石决明20g 夏枯草10g 菊花10g 龟板15g 生地15g 白芍12g 天竺黄10g 胆南星10g 栝蒌10g 每日1剂,水煎分次鼻饲。济生 复诊:未回。

心得体会: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神明不用,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痰火内闭,故牙关紧闭,面红气粗,两手握固。风阳痰火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肝风窜犯络道,则肢体拘急。身热汗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阳痰火内盛之征。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年 月

签 名:霍爱民 日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姜莲惠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0、9 就诊日期:202_-08-26 初诊 发病节气:处暑 主诉:尿频,小腹坠胀2年。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尿频、尿急、尿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后好转,以后上症反复发作,经常用抗菌素治疗,病情时轻时重,但尿频、小腹坠胀症状不见好转,现症见:尿频,小腹坠胀,排尿无力,食欲不振,腰酸乏力,偶有恶心,舌淡红,苔白略厚腻,脉沉细。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4°P76次/分,R19次 /分BP120/85mmHg 患者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

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生理反射存在,巴士征阴性。

辅助检查:尿沉渣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脓细胞。中医诊断:气淋

证候诊断:脾气不足,中气下陷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 治 法:升阳益气 处 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20克,白术20克,太子参20克,当归20克,陈皮15克,升麻10克,柴胡15克,炙甘草15克,薏苡仁20克,苍术10克,乌药15克。7付,水煎服,日三次。

复诊:服上方后自觉小腹坠胀及乏力减轻,但仍有尿频及排尿无力,舌质淡红,苔白略厚腻,脉沉细。久病及肾,肾虚下元不固,故尿频。故在上方基础上加菟丝子20克,山茱萸20克,肉苁蓉15克以温补肾阳。10付,水煎服,日三次。

心得体会: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金匮要略》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

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指出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景岳全书》提出淋证的治疗:‚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本例患者虽为年轻女性,但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加之久病淋证,诸医多用苦寒之品,致中气更虚,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故辨证为淋证之气淋虚证,因此,治疗上给予益气升阳之补中益气汤,此虽不是治疗淋证的常法,但辨证准确亦效如浮鼓。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宫银凤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9、9 就诊日期:202_-09-09 初诊 发病节气:白露 主诉:尿频尿急尿痛2天。

现病史:自诉2天前因朋友相聚,相继喝酒后,出现小便频数, 日解20多次, 尿道灼热刺痛, 尿色黄赤, 少腹拘急胀痛, 伴有恶寒发热, 口干口苦, 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平素嗜食煎炒辛辣之品。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4°P86次/分,R18次 /分BP130/85mmHg 患者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外观无畸形,鼻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乳突未触及压痛,粗测听力正常。各副鼻窦区未触及压痛,鼻中隔无偏移,鼻翼无煽动。口未闻及特殊气味,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腺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未见静脉怒张,未触及压痛,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触觉

语颤对称,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末闻及病理性杂音。外周血管未见异常。腹平软,呈腹式呼吸,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外阴及肛门未查,生理反射存在,巴士征阴性。

辅助检查:尿沉渣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脓细胞。中医诊断:淋证(热淋)证候诊断: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 治 法:清热利湿通淋 处 方:八正散加减

处方:木通6g 车前子(包煎)15g 萹蓄10g 瞿麦10g 滑石20g 大黄6g 山栀10g 甘草稍10g 柴胡6g 石苇10g 水煎服, 每日一剂。复诊:服上方后自觉小腹坠胀及乏力减轻,但仍有尿频及排尿无力,舌质淡红,苔白略厚腻,脉沉细。久病及肾,肾虚下元不固,故尿频。故在上方基础上加菟丝子20克,山茱萸20克,肉苁蓉15克以温补肾阳。10付,水煎服,日三次。

心得体会:因患者嗜食煎炒辛辣之品,加之饮酒之后,酿生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小便频数,尿道灼热刺痛, 少腹拘急胀痛;湿热之邪于卫阳相搏,则恶寒发热;灼伤津液,则口干口苦, 大便秘结, 尿色黄赤;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征。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金匮要略》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指出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景岳全书》提出淋证的治疗:‚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本例患者虽为年轻女性,但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加之久病淋证,诸医多用苦寒之品,致中气更虚,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故辨证为淋证之气淋虚证,因此,治疗上给予益气升阳之补中益气汤,此虽不是治疗淋证的常法,但辨证准确亦效如浮鼓。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许安庆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6、7 就诊日期:202_-10-13 初诊 发病节气:秋分 主诉:咳嗽,咳吐鲜血半天

现病史:患者1年前病起干咳,初以为嗜烟所致,未予重视,半年来自觉形体渐瘦,精神疲乏,仍没有认真诊治。近因参加劳动,咳嗽等症加重。昨天下午突然头晕心慌,咳嗽频作,吐出鲜血数口,经医生给注射‚安络血‛后,今来院诊治。现咳嗽痰少,痰中偶有少许血丝,自觉手足心热,心烦微渴,睡后汗出,大便干结,X线透视诊断为‚右上肺结核‛。舌质嫩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8.5°P94次 /分,R19次 /分BP135/8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X线透视诊断为‚右上肺结核‛。中医诊断:肺痨

证候诊断:阴虚内热,灼伤肺络 西医诊断:肺结核

治 法:滋阴清肺,佐以止血 处 方:百合固金汤加减

药物:生地30克,百合15克,玄参 12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地骨皮10克,丹参10克,仙鹤草12克,田三七2克,桔梗6克,甘草5克。

并配合链霉素、雷米封等抗结核药治疗。

复诊:半个月后复诊,诉未再咯血,低热、盗汗、心烦等症显著减轻,但仍疲倦、微咳。药已对症,仍宗前法。原方去三

七、仙鹤草,加淮山药、陈皮,并嘱戒烟酒,忌辛辣,坚持抗痨治疗,以病愈为期。心得体会:

患者起病缓慢而病程已1年有余,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故一般应属虚证范畴。低热、盗汗、心烦、手足心发热、便结、舌嫩红、苔薄黄、脉细数是为阴虚生内热之症。西医确诊为,且久病咳嗽,咳吐鲜血,乃知肺家损伤,故辨证为阴虚内热,灼伤肺络,治以滋阴清肺,佐以止血。张景岳说:‚阴虚者,水亏也。‛故阴虚证一般是指精、血、津液等整个阴液的不足,同时阴液亏虚,则阳气偏亢,所以其临床表现一般有消瘦、盗汗、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咽干、便结、尿黄、舌红少苔及脉细而数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证候。肺阴虚证除有一

般阴虚见症之外,以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为特点。‚肺阴虚‛应特别注意与‚燥邪犯肺‛’加以区别,二者虽然均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等共同临床表现,但前者多为久病,属内燥,后者多为新感,属外燥。从症状、治疗来分,前者尚有潮热、盗汗、颧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之症,其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如百合固金汤之类,药性多属滋腻重浊,后者常兼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等表证的症状,所以治疗不但要清肺润燥,还要佐以解表,如桑杏汤等,药较轻清而有生津之力。至于外燥转内燥者,证变治亦应变,宜灵活视之。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张传义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8、1 就诊日期:202_-11-23 初诊 发病节气:立冬 主诉:胸闷伴咳嗽,咳痰3月

现病史:患者素有咳嗽吐痰之疾,3月前因‚感冒‛,曾服中药3剂,表证已解,现仍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偶有气喘痰鸣,不欲饮食,大便略稀,小便尚可,形体肥胖,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苔白腻,脉濡缓。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7.5°P87次 /分,R19次 /分BP125/80mmHg 患者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率P9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肛门直肠外生殖区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X线透视诊断为‚右肺炎症‛。中医诊断:咳嗽 证候诊断:脾虚痰饮阻肺

西医诊断:肺炎

治 法:宣燥湿化痰,佐以健脾 处 方:导痰汤加味

药物:炒白术10克,法夏10克,陈皮6克,南星6克,枳实10克,炒莱菔子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复诊:先后共服12剂,病情方得平息。心得体会:

本病辨证为脾虚痰饮阻肺。痰饮内阻,故咳嗽痰多色白;痰阻气道,则胸闷,气喘痰鸣;纳差便溏是脾虚之象;苔腻、脉濡缓是痰湿可知。治宣燥湿化痰,佐以健脾,方用导痰汤加味。

痰、饮、水、湿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四者相对而 言:水,液态质清,流动性大,多流积于低下松弛部位,症见浮肿、腹水等;湿类似汽态,弥漫全身,一般无明显的异形异物,而主要是感觉沉重胀闷等饮,比水浊而比痰稀,流动性不大,常停聚于胸、腹、胃等管腔之中,可表观为呕成咯吐清稀痰诞,局部积液(如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痰,质粘稠而呈半凝固状态,流动性小,常见咯吐痰多,喉中痰鸣,以及可触及的圆滑包块等异物。四者的相互关系可概括为:水为湿之聚,湿为水之散,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由于肺主敷布津液,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能蒸化水液,故上述病理产物的形成,主要是肺、脾、肾等脏气化功能故发生障碍,影响了津液的正常敷布与排泄,以致水湿停积,凝聚而成痰饮。痰为有形之邪,常随气升降,而肺为主气之枢,故痰饮为患,以病位在肺尤为多见。脾

为胃行其津液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则可致水湿内停,进而可凝聚为痰饮。痰饮之形成与脾的运化功能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前人有‚脾 为生痰之源,肺为储搪之器‛的说法。临床上健脾燥湿,解决生搪之源的问题,对于痰饮阻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还应指出,‚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仅指咳嗽咯出之痰;广义的痰是泛指停于体内脏腑、经络等处,而表现有各种属于‚痰‛的病状的证候。如痰浊阻肺,则咯痰质稠量多,胸闷,苔腻;痰浊阻心,可见胸闷、心悸、心痛;痰蒙心神,则见神志错乱,甚则癫狂、昏迷;痰浊阻络,可见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痰浊积聚经络肌肉筋骨,则见瘿瘤、瘰疬、痰核、流注、石疽等;痰凝咽喉,则咽中如梅核梗阻;痰凝胞宫,则为经闭,不孕;痰蒙清窍,可见头痛、眩晕瞀冒。正因为痰浊为病相当广泛,故古人有‚百病多因痰作祟‛的说法。辨识痰证的要点是:素日咯吐痰涎较多,或喉中痰鸣,常兼有肢体沉重、恶心纳呆等脾虚湿困之症,脉滑,苔腻,多见于肥胖少动之体。

签 名:于立波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

签 名:霍爱民 年 月 日

第五篇:诗词医案拾例

《诗词医案拾例》 前言

专家提醒读者:要读此书,请先看《前言》,不然感情上会……

◆ 前言

这本小册子,是我根据去年以来的教学笔记整理而成的。起初,我并没有出版它的打算,主要是考虑到内容比较零散,理论上系统性不强,加之是替别人修改作品,因身份、阅历、感受、认知等各方面的不同,很难达到人人满意,如果贸然变成铅字,难免贻笑大方。后来,经不起学员们的一再要求以及几位老朋友的极力怂恿,终于鼓起勇气把它拿出来,准备接受读者的检验与批评。

书中共收各类诗词作品(含原作和改作)一百余例,其中绝大部分是我直接授课的学员的作品,约占总量的70%;另有二十余例选自国内几家刊物,以我所熟悉的青年诗人的作品为主;余下的,便是师友之间的艺术探讨以及我自己几宗“病案”的自疗。

对于学员习作的评改,多数已在课堂或信函中述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师友之间的意见交换,也已达成了共识。惟有对那些从刊物上摘引来的作品,所提修改意见未能尽数与原作者沟通,越俎代庖之嫌,所在不免。这一点,如能得原作者的谅鉴,自是深以为幸;倘不蒙宽宥,本人也诚惶诚恳地愿意接受批评乃至批判。在这里,请允许我先期向这些诗友表示深深的歉意。

有一个问题需要在这里作出特别说明,就是我在评改书中的作品时,思想情绪已完全进入状态,看到妙处,自然是手舞足蹈,兴奋不已,笔端动听的话也就多些;看到滞塞或是不知所云的地方,则情绪亦随之波动,出言时便难免有所不恭。这种带有湖南人臭性格的“辣”味话,很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刺伤原作者的自尊心。我不敢祈求这些朋友的宽恕,只希望他们在读到类似的评语时,权当是醉汉谈天,胡说八道便了。此外,有几例并非出自我门下的中华诗词高级研修班学员之作,也斗胆拿来作了评改,有的甚至和原指导老师唱上了对台戏。我这样做,虽然是纯艺术性探讨,本身并无恶意,但在客观上对这些老师犯了大不敬。好在这些老师大多是我的前辈,历来大度宽怀,不至于计较后生小子的冒失。虽则如此,但我还是要向他(她)们道一声:“对不起,请原谅!” 此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始终得到诸多师友的支持和帮助,令我难以忘怀。前辈诗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老,岭南派大诗人徐续老,分别赐题了书名,使本书增色不少;诗友孙庆波先生,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弥补了许多不足;李汝伦老在病中,还不时询问写作进度,一再鼓励要写出特色来,不要怕招致非议,成了我大胆妄为的坚强后盾。此外,内子燕婷不顾自身工作任务的繁忙,主动充当第一读者,时时为我这匹行空烈马勒口收缰,也起了很好的把关作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成书仓促,加上作者才、学、识方面的总体限制,书中疏漏乃至荒谬之处恐难避免,恳切地希望诗界同仁以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本人家无珍稀,惟常备美酒数斗,有能当面提异见者,必尽情相陪一醉。

熊东遨

辛巳闰四月于求不是斋

◆ 目录 登闾山望海寺 槐乡行(三首)槐情(三首)赏槐 江村秋夜 南疆曲 种梅 沙潭江观潮 山居人家 江行 赠钟老师 送征人 寒夜曲 江村即景

中秋与诸友登望海楼 登黄鹤楼 登庐山 浣溪沙·秋韵 有怀(二首)感事 友邻 访贫 五家站赏荷

与蒲田籍客商共庆千禧 游严子陵钓台台畔多今人题刻 秋蝉 答友人

大角湾冲浪险为狂涛吞没赋此自警读 《对庐集》赠岭南徐续老 怀程千帆先生 赠李白友先生 虞美人·访插队时房东 五泄湖抒意(二首)小景 喜雪 村童放学 农院竹枝词(二首)第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即兴 青岛听涛 惠州西湖 明月 啄木鸟

访成都杜甫草堂 游沩山密印寺 香山竹海 黄材水库 秋兴 登蓬菜阁 老农 秋意 海滩即景 菊

雅集廿八都感吟 伏明霞 慰女足 学诗漫笔 咏牛 瀑布 闻雷 秦俑坑 心曲

看鳄鱼表演有感 皮带吟

母校梅城中学百年庆 深圳参观“明思克”航母有感 庆祝建党八十周年 访普救寺

重看粤桂边纵队油印出版的书报有感 鹧鸪天·游河源桂山森林公园 顺德清晖园 芦沟桥感赋

读思学姊《伴月楼诗词》 丙子秋偶成 江心寺别木鱼法师 读报载“慧木之吻”有作 武昌东湖泛舟 田园秋色 量尺 题画 小草 秋思 旧自行车 学诗 向日葵 晨雾

观电视钱江大潮有感

飞机播种松树成林有作 乡镇干部 赠妻 雨余 玉桥春柳

报载北方有风沙泥雨感作 侗家铁道纪游 西南大开发 答方凤翔 寄孙应生 学诗 赴上清迎客

卜算子·读两首《咏梅》名作偶得 山翁

与同学登蒙山 读史

附:交情六首 ◆ 登闾山望海寺 原 作

柏美松奇可接天,登峰观海听大澜。收寻未见白帆影,忘却渔舟换巨船。改 作

云白松青接远天,我来登极听潮喧。任他海上波澜阔,难阻乘风破浪船。

山水登临,不宜尽作风光描摹,发些感慨,或更动人。原作凭高寄兴,当属正途,只是所抒感慨略显牵强,难以达到动人效果,故须别开一境,以正其声。首句状景欠佳,作“云白松青接远天”画面便丰富了。次句“大”字失律,改出不难,易以“我来登极听潮喧”,可使精神焕发。第三句“收寻”或系“搜寻”之误,即便如此,与下句构成之感叹亦不具新意,不若借海上波澜言志,庶几略具风神。◆ 槐乡行(之一)原 作

四月春深兴致浓,诸朋相伴槐乡行。赏花十里诗情醉,观水一湖俗虑融。 岸畔踏香寻古意,林中探胜访仙踪。柴庐人外开欢宴,野趣盎然更纵情。改 作

难了槐乡四月情,友朋相约作徐行。淡浓花气中人醉,断续莺声到耳清。

湖岸踏歌寻古意,峰头览胜趁新晴。林阴席地开欢宴,不觉盎然野趣生。

作者《槐乡行》共三首,此是其一。诗中用韵不够规范,平仄亦稍有不谐之处,但架构较好,可以改出。首联开门见山,章法得体,意思也有可取处,改为“难了槐乡四月情,友朋相约作徐行”,便一切都理顺了。

三、四句缺少槐乡特色,且“俗虑融”之类词语生涩之极,不作大改动难以激活全篇。故上句略取其意,改为“淡浓花气中人醉”,突出槐花的作用;下句全删,另创“断续莺声到耳清”七字补足之。不要小看这断断续续的几声莺语,有了它,顿觉画面生机无限。

五、六句句型结构不错,尤其上句,意思也好。只是“香”的内容已为改后的第三句所用,不宜重复出现,故在原型的基础上深掘一层,稍加变易为“湖岸踏歌寻古意”。别看改动不大,与原句相比,这里隐隐约约增加了一点孔门师弟郊游的味道,“知己二三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也;若浮想联翩,还可以从“踏歌”声里寻出些李太白赠汪伦的“古意”来。下句不好,尤其是“访仙踪”有点不伦不类,不如承接湖滨游兴,再登高游赏一番,来个“峰头览胜趁新晴”。两句合起来,表现出的雅兴当不输于曾茶山“小溪泛尽却山行”。结联尚好,只是“柴庐”与现代人生活似有不符,这“欢宴”倒不如就在槐阴下席地而开,如此,则末句之“盎然野趣”便会“生”得更加充分,小作改动以避重韵也就顺理成章了。

◆ 槐乡行(之二)原 作

淡淡烟云淡淡风,微微细雨渚沙凝。人歌人笑天香里,鸟去鸟来雪色中。

十里诗情流水赋,一林画意簇花兴。莫言春景江南好,槐苑芳期足可同。改 作

淡淡烟云淡淡风,满川微雨露华浓。人歌人笑天香里,蜂去蜂来雪色中。

百里诗情流细细,一林画稿影重重。漫言春只江南好,槐苑芳期足可同。

与前作相同,此诗也有用韵不规范的毛病,但整体表达较前作为强,无须句句改动。一起尚好,可以保留。次句出韵且扣题不稳,不如向太白商借“露华浓”三字以状“微雨”中的槐花,暗中照应题目。第三句好,写出了槐乡人的欢乐,“天香”二字尤具神韵。第四句亦不错,可惜犯了“孤平”,这都是“鸟”字用得不好。以“蜂”易之,岂不绝妙?想槐花盛开之日,正是养蜂最佳时期,让这些小精灵穿梭其间,不惟更符生活现实,且见上句的“人歌人笑”快活得大有理由。

五、六句亦未稳,“十里”小家子气,作“百里”何妨?不必拘泥于足迹所及。此例唐贤早开,小杜《江南春》“千里莺啼”不作“十里莺啼”是也。“流水赋”改“流细细”似较妥贴。“簇花兴”亦嫌滞涩,此句作“一林画稿影重重”,或可稍现槐林情韵。结联精警,上句“莫”字易“漫”字,“景”字易“只”字,可以更增转递力度。 ◆ 槐乡行(之三)原 作

东风送暖绽芳枝,场圃搭台社戏时。花鼓秧歌翻旧调,丝弦折剧唱新词。

红颜小姑衣妆美,白首老翁步履迟。观众如痴齐唱彩,槐林明月一竿直。改 作

东风送暖绽芳枝,正值农家社戏时。花鼓秧歌翻旧调,丝弦折剧唱新词。

红妆少妇容颜俏,白首衰翁步履迟。演到曲终人不散,树头明月也痴痴。

“槐乡”三首,各有特色,然就生活气息而言,则以此章为最。首句颇佳,以景传情,已得诗家三昧。次句承接亦好,惟“场圃搭台”四字过实,声韵亦不甚谐和,不如易作“正值农家社戏时”直截了当。

三、四句述“社戏”内容,虽属现成,却也实在。

五、六句转入对观众的描写(也可理解为台上演员的扮相),次序井然。可惜上句“姑”字违律,下句又犯“孤平”,故用“少妇”取代“小姑”,容颜与衣着的字词位置亦作了调换。一味夸人家“衣妆美”,会引起姑娘媳妇们不快,夸她们的“容颜”,便搔到痒处了。下句“孤平”,易“老”为“衰”便可救出。〖JP2〗结联上句无趣,下句有味又失了韵(“直”字入声),只好稍借原意另拟,以“演到曲终人不散,树头明月也痴痴”结尾,似能为读者留下较多余味。◆ 槐 情(之一)原 作

乡野田畴麦涌涛,路边柳絮满天飘。谁言四月春已晚,绿到槐林雪未消。改 作

野麦平畴一望遥,晓风吹起翠波高。春光也有遗忘处,绿到槐林雪未消。

欲写香槐,却先说绿麦,此欲擒故纵手法,是为得宜。只是一起字、词尚欠凝炼,故略加调整润饰,以便为后文留出余地。次句扯到“柳絮”,笔墨未免游离,应紧承前意一气贯下,方能愈出愈奇。此处以“晓风吹起翠波高”代之,方见气象。“晓风”二字不可略过,因系连章体,时序上应有总体分工,故先从“晓”说起。结语虽从前人化来,但仍可圈可点,用“雪未消”比状槐花盛开之景,精彩绝伦。而前面衬以“绿到槐林”四字,全句便成了一种极富浪漫色彩的“错觉”。只是第三句铺垫不足,使“错觉”大为缩水,难免可惜。上句若改作“春光也有遗忘处”,这“错觉”便是石上生根,牢不可破了。通篇作如是改,不说是点铁成金,也可称脱胎换骨。否则麦苗柳絮都来凑热闹,好端端的槐花,席位便要被强宾所夺。去掉“柳絮”,“雪未消”三字才能成为槐花的专利;麦苗则必须留下,以作“绿”字之根。这样,槐与麦便构成了主宾关系,相得益彰了。诗得好句不难,得好篇为难,初学者于整体构思,不可不多加留意。 ◆ 槐 情(之二)原 作

是处香槐花簇鲜,碧湖晴暖欲浮烟。一丛浅草容闲坐,且放诗情春梦间。改 作

簇簇香槐带笑妍,澄湖日午淡浮烟。一丛浅草容闲卧,好放诗槎到梦边。

此首整体构思不错,亦具浪漫情怀,不足处仍是缺乏锤炼。首句“花簇鲜”味不足,不若用拟人法易之。次句“碧湖”不若“澄湖”,变色彩为亮度,更见“浮烟”之趣;“晴暖”改“日午”,非其不佳,是为连章体时序安排需要;“欲”字易“淡”字,则是音韵效果上的精求,因前面的“湖”与改后的“日午”声韵相近,再着一近似之“欲”,有欠谐和,作“淡”字便朗朗上口了。此等小处,虽非格律所要求,然初学者稍作留神,自有意外收获。第三句“坐”不如“卧”,因其与末句“梦”字有关联也。结语放浪形骸,中寓豪兴,思维方向自是对头,只是神气不贯,有半途而返之嫌。不如略易数字,作“好放诗槎到梦边”,便通篇俱活了。其中“情”易“槎”尤宜领会,盖“情”字无根,“槎”则与“澄湖”暗中呼应,“诗槎”一泛,“情”便自生,又何必挂在嘴边耶?

◆ 槐 情(之三)原 作

一湖夜月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改 作

一川夜月渚流光,暗树明花散异香。未置清樽心已醉,欲邀槐影舞成双。

此首写月夜情怀,于连章体机宜已得。起句着“湖”字不宜,因前章已及,场景难免重合,作“川”字避之便好。次句亦未佳,以数字开头略同前句,又非对偶,便显呆滞;末三字亦太过现成今易作“暗树明花散异香”,于月下槐林,或具几分真趣。第三句思路好,文字却未臻佳境;第四句俗,且失律,不可用。然而有第三句的“心醉”作粬种,酿出一壶佳醪并非难事。太白《月下独酌》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名句,今置身槐蕊林中,又当月夕,何不略取其意一二,另铸新型若以“未置清樽心已醉,欲邀槐影舞成双”为转合,其浪漫程度未必便输于李诗仙也!◆ 赏 槐(五首选一)原 作

槐林四月雪,十里竟妖娆。日暖芳香重,暮春韵未消。 友朋结伴至,赏景涌心潮。中有风雅客,醉吟小石桥。改 作

槐乡三月雪,百里竞妖娆。日暖香微度,春深韵未消。 良朋携手至,美景着心描。中有风骚客,孤吟立石桥。作者赏槐诗共五首,以此篇最具情致。然声律之病与锤炼不工亦未稍免,须得例加润饰。首句“四月雪”拗,“四”应作“三”,阳历四月即阴历三月也,与下“暮春”恰合。“槐林”亦宜作“槐乡”,不必偏于一偶。次句“十里”原从“槐林”来,今前句已改,便当以“百里”易之。“竟”或系“竞”之误,亦须订正。中两联属对未工,难撑门面。第三句“芳香重”板滞,作者同题另篇中有“香微度”三字极佳,不妨移来此处,自枝嫁接,别有意味。第四句“暮春”宜作“春深”,不惟可免“孤平”,且与上联恰成巧对。

五、六句重新翻造为“良朋携手至,美景着心描”,变平行为流水,稍存原意而已。结联别出心裁,颇见情趣。惟声韵稍有不谐,须为理顺。上句易“雅”为“骚”,毛病立除;下句小变为“孤吟立石桥”,则上下贯通,枝叶皆见矣。 ◆ 江村秋夜 原 作

秋虫窸窸树婆娑,竹舞江风月照波。村童共聚青石上,坐听老妪说天河。改 作

秋虫唧唧竹婆娑,白露横江月浸波。三五村童围石坐,静听邻媪说天河。

原作写秋夜江村所见,生活气息较浓,有一定情趣可玩。惟笔墨不够经济,声律亦未尽谐,难免小有憾焉。起、承二句,既云“树婆娑”,又云“竹舞”,叠床架屋,岂不累赘?不若将次句之“竹”前移,代“树”婆娑起舞,省下些空间安排别个。“窸窸”还是作“唧唧”好,象声更加准确。次句因“竹”已另谋高就,余下的位置便可更多地安排些江上风光。顺手借来苏胡子“白露横江”四字充实其中,似也合适不过。“月照波”的“照”字虽响,但总感觉缺那么一点情韵,改作“浸”字,便不会浮在面上了。古贤作诗讲究“眼”,这“浸”字或即“眼”之一例也。结尾两句是篇中情趣所在,可惜平仄不合,须得重新调整座次。改出的两句,全是原句翻版,只不过让“村童”们提前就“坐”,另添一“静”字以示其在听故事时的片刻安宁而已。 ◆ 南 疆 曲 原 作

七星岭前揽清风,万里边陲烟云中。异国风光无异处,夕阳依旧抚山红。 改 作

七星岭上雾云空,万里边陲一望中。异国风光何异处?夕阳山在眼前红。

七星岭在广西中越边境我方一侧,此诗写登岭远眺异国风光,题材颇为独特。全诗结构尚佳,所欠者笔力也,声律未谐尚在其次。首句“前”字违律,宜以“上”字易之。“揽清风”三字虽不甚恶,但与全篇意脉不通,当目其为不称职,不若以“雾云空”三字代镇其位,暗中为下句的创意布势。次句病在“烟云”二字,实景即或如此,亦不当在此时出现,过于写实,便欠灵动。所幸上句已有“雾云空”蓄能,此处便当以“一望中”具结。第三句转递较好,为诗中闪光处,倘易“无”为“何”作设问口气,则更具意蕴。结句构想亦佳,可惜气血略亏,有如不足月婴儿,尚须补益。试以“夕阳山在眼前红”圆合全篇,不知补得是儿足月否? ◆ 种 梅  原 作

不识营谋惟乐贫,日日种梅满前岭。且待冬明花似雪,梅仙伴我苦行吟。 改 作

不识营谋但乐贫,种梅何计眼前春?冬来自有花如雪,好对知音抱膝吟。

题目自是好题目,设想自是好设想,只可惜声律未谙,全无法度。平仄之相间相粘不说,单平上声通押,就令人头痛不已。首句还似模似样,只须易“惟”作“但”,便算通过;谁知甫入次句,便不成体统了。“日日种梅满前岭”平仄既失,意思又差,速斫速斫!此处乃诗中关键位置,从通篇结构看,另拟“种梅何计眼前春”七字实之,或可上承下启,生出些意味来。

三、四句意有可取,但表达欠些火候,且兼失粘,亦须改造。作“冬来自有花如雪,好对知音抱膝吟”,理顺声律,意思亦掘进一层,似是较佳选择。◆ 沙潭江观潮 原 作

江风习习雨澌澌,十里春水尽涟漪。多情岸上行吟客,观潮不知几时归。 改 作

凉风习习雨丝丝,正是春潮欲涨时。堪笑多情江畔客,耽吟每每误归期。此亦学步之作,毛病显而易见,不加改造难以言诗。起句差强人意,“澌澌”或“丝丝”之误,订正不妨;“江风”易“凉风”,突出些冷意,好强化改后的结句“耽吟”二字的份量。次句失律且用词不当,题曰“观潮”,何可说“尽涟漪”耶?潮如烈马,“来疑沧海尽成空”,用“涟漪”一类字眼是低级错误,故此句非全换不可。第三句通,但失粘,须得调整;第四句违律,亦在当改之列。今剪取其意重新拼装,以“堪笑多情江畔客,耽吟每每误归期”的新面目出现,或许稍具意味。◆ 山居人家 原 作

山家闲傍碧水涯,舍前舍后尽山花。笑君贪心还不足,尚种荷花映彩霞。

改 作

先生家住水西涯,屋后门前尽是花。可笑贪心犹未足,碧荷新种欲成霞。

此作取材、构想俱称奇特,有情趣深蕴其中,可惜声韵未谐,表达不畅,影响了全诗的美感。犹如荆山之璞,尚须雕琢,方可成器。面对如此质地上乘的诗坯,不由人不眼馋手痒,试为一顺,读者诸君以为如何? ◆ 江 行 原 作

十里滩涂水草肥,隔岸村树烟菲菲。漫爱春来风日好,眼前惊起白鸟飞。改 作

十里江滩水草肥,烟村隔岸雨霏霏。前湾一阵渔铃急,惊起芦丛白鸟飞。

此诗虽然极不规范,但隐约有些意思蛰伏其中。犹如一个壮汉,苦被伤寒折磨,暂成萎靡之态耳。其病未入膏肓,当可药救。首句尚属健康,只“滩涂”二字方言色彩太浓,不若“江滩”便当。次句似通不通,律亦不谐,须打乱字词次序重新拼接。今易作“烟村隔岸雨霏霏”,别看模样不似从前,其实仅换却一个“树”字,“霏霏”只是纠错,当不属于调换。中华文字,玄妙多多,原班人马重新列队,竟能焕发出如此青春来,不能不使国人引为自豪。“白鸟飞”一结,颇饶情韵,全句平仄未合,理顺不难。略掉“眼前”琐屑不说,添入一“芦丛”,〖JP2〗为“白鸟”营造些环境,其谁曰不然?问题是第三句丝毫不着边际,尔自爱“风日好”,与“白鸟飞”何干?既云“惊起”,便须交代原因,否则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句是篇中结症所在,不予根治,难复活力。倘能扣住“惊起”二字,以“前湾一阵渔铃急”取代原句,那便是十足的好诗了。◆ 赠钟老师 原 作

与君泛舟清溪谷,君爱红梅我爱竹。且待漫天飞雪白,共君高唱《三弄》曲。 改 作

偕君舟泛清溪谷,君爱红梅我爱竹。待到漫天白雪飞,邀君共度红梅曲。

这是一首激情飞越,风趣可人之作,虽略欠火候,但不失为佳品。首句前四字可略为调整,尽管古体于平仄不拘,然而稍作讲求亦非全无必要。次句好,写知交间的风雅很到位。一“爱红梅”一“爱竹”,所好虽异,情趣则同,读来令人神往。第三句亦不错,惟“且待”略失分寸,作“待到”便好;“飞雪白”宜颠序作“白雪飞”,音韵更臻完美。结语稍逊,不在词语不佳,而在未能顺势将寓意进一步深化,浪费了一个十足的美人胚子。根据前意,此句可改为“邀君共度红梅曲”。其所以“共度红梅曲”者,因友人性“爱红梅”也。只此一端,便将对挚友的思念与推崇表达得淋漓尽致。◆ 送征人 原 作

帘外风寒雨潇潇,长堤烟柳旧板桥。迷蒙远山江天外,一路珍重阳关道。 改 作

风寒帘外雨潇潇,烟柳长堤旧板桥。无限关山帆影外,一声珍重泪如潮。

这又是一例令医者哭笑不得的病案。开头好好的十四个字,偏要排错队弄得平仄不谐;结尾两句则乱点鸳鸯谱,管他跛足瞎眼,统通拉进队伍里来。如此玩法,何可言诗!前两句好医,重新列队便可;后两句难办,尊容实在不敢恭维,只得略挤出些许意思,重新塑出一副模样来。此诗改造后似乎还可一读,原因是那一掬伤心泪动了真情。虽则古贤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说,然而在许多特定场合下,还确实少不了它。

◆ 寒夜曲 原 作

夜阑更深独徘徊,遥望银汉隔东西。悲笛一声寒风来,凉彻大地三千里。改 作

每向深更梦里期,可堪银汉隔东西。一声寒笛秋风起,知否良人尚未衣? 好诗常常成串地好,恶诗亦常常成串地恶,这一首又恶得可以。“夜阑更深”是何言哉?与“半夜三更子丑时,关门闭户掩柴扉”如出一辙!据作者自云,此诗是写“征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既如此,首句作“每向深更梦里期”或许有些意思。次句较好,若将“遥望”改成“可堪”,则感情份量更重,与前句衔接亦更深。后二句全无常识,上句还能将就改出,下句则非“截肢”不可。重组后这两句变为“一声寒笛秋风起,知否良人尚未衣”,从根本上挽住了原诗的颓势。手术至此,总算又救出了一条“诗命”,操刀者也可以嘘一口气了。◆ 江村即景 原 作

秋江影里夕阳红,寒烟漠漠树丛丛。村前一簇新篝火,照见归来打鱼翁。改 作

秋江倒嵌落圆红,一抹寒烟树影重。忽见村前篝火起,有人欢笑接渔翁。

原作写江村一次篝火晚会,具有一定生活情趣。全诗四句皆通,虽仍有违律,但较前几首好得多,至少没有了平仄通押现象。首句有美感,但缺乏新意,不如借摩诘诗意生出些奇特效果。次句失律,理顺不难。结二句表意不畅,律亦欠谐,重新组装后能使晚会的内容更为丰富。“照见归来打鱼翁”是一句可有可无的话,“有人欢笑接渔翁”则注入了参与晚会的村民们想从暮归的渔翁那里得到些可供烧烤之物的内涵。◆ 中秋与诸友登望海楼 原 作

十年他乡过中秋,今日高歌往日愁。海天如镜山如黛,豪英相聚望海楼。  改 作

十年客里过中秋,今日高歌往日愁。如镜海天如黛嶂,一时都向眼前浮。

作者不谙声律显而易见,不然不会想不到“客里”这样的寻常字眼而造成“他乡”违律。次句好,“今日”与“往日”对比强烈。乡愁为人之常情,今日借友朋相聚暂作高歌,一时畅快之后,恐明日愁更多也。第三句属队列错误,调整字序后能较好地起转折作用。结语极俗,“豪英”宁有自称者耶?不连根铲去,恐污人眼。上句既然说到海天山岳,便以“一时都向眼前浮”收束,岂不妙哉!◆ 登黄鹤楼 原 作

昔人黄鹤共飞去,吾坐飞机独自临。耽遇楚人吹笛韵,梅花未见落缤纷。

一江远望水天阔,三镇回眸景色欣。鹦鹉芳洲何处是?高楼江夏白云深。改 作

昔人黄鹤杳无迹,我趁秋光闲自临。邻笛有人吹婉啭,梅花未见落缤纷。

一江远望水天阔,三镇回眸风物新。鹦鹉芳洲何处是?眼前依旧白云深。

写黄鹤楼诗须得略带古味,此作多用拗,已得祖宗法度。不足处在于功力稍差,难以驾驭文字。首句末三字不够味,当以“杳无迹”易之。次句嫌俗,“吾坐飞机”之类话语,文白夹生,最好避开不用,改为“我趁秋光闲自临”,略具雅致,“独”易“闲”,是从声律上照应上句“杳”字。第三句生涩,又与下句不成对,有盲目学古导致走火入魔之嫌。今试以“邻笛有人吹婉啭”代之,与“梅花”句恰成流水对,不硬效崔相公,反觉有余味。“一江”句气象大,拗用亦好,惜下比不敌,皆缘“景色欣”三字未通,今改作“风物新”,便差可相抗了。“风”字用法同首联“闲”字。作者于拗体变通或未尽谙,每于此等地方小有疏漏。第七句套老崔,且由他。结语前四字不好,这些内容应已包括在“三镇回眸”一句之中,再次提及,实无必要。以“眼前依旧”代司其职,味便不同。前者是重复,后者却能恰到好处地照应崔相公那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老话。

◆ 登庐山 原 作

群峦涵秀谷,云雾涌奇峰。飞瀑玉帘垂,松涛天籁鸣。 手挥五老去,三叠濯尘缨。遥见仙人来,烟雨浮彩虹。改 作

白云涵秀谷,情意向谁钟?瀑尺裁苍翠,松鞭响净空。 一筇能度险,五老自成峰。真面何须识,时时不稍同。庐山诗殊不易作,有东坡绝唱在先,后来者谁敢轻易动手?然而到了当代,因为出了个彭大将军上万言书,又给诗家们添了不少原料。近年来几次全国诗词大赛,都有借彭氏影响而写庐山的诗作获大奖。故时人有“咏到庐山总夺魁”的感叹,久而久之,这事儿也就落了俗套。此作写庐山,虽未继续热门话题,免了俗套,但体式不古不今,语言不痛不痒,实在乏善可陈。本人素有“蝶谷医仙”胡青牛的毛病,见了疑难杂症便手心发痒,恰好又从未写过庐山诗,于是征得作者同意,拿该诗作了一番脱胎换骨的试验。首句用他三字,以示无意夺其版权;随设一问,略增些浪漫色彩。颔联原写“飞瀑”、“松涛”,路数不差,功夫来到。瀑布最难写,常见者多“白练”、“飞流”、“溅珠”、“泻玉”之类,久嚼无味,故施治不从这些地方入手,而是以“尺”为喻,庶几可生出些新鲜感来。当然“裁苍翠”三字,容易使人想起徐凝“一条界破青山色”的“恶诗”影子(“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是徐凝咏庐山瀑布的名句,曾被苏东坡讥为“恶诗”。其实这两句诗极具味,东坡之讥未免偏颇,只是他名气大,没人敢顶撞),不过历来用“恶”者不多,权当是物以稀为贵吧。下句“松涛”为常语,信手可拈,不若“松鞭”形象可感;“净空”二字借并列之意与“苍翠”对,应不会逃过行家的眼光。颈联原提到“五老”,但欲将其“挥去”,似有不敬,改写时作了挽留,请他们下移一座,镇住韵位,也算是重用了。“五老”腾出的席位,不妨自己来坐,补一句“一筇能度险”,多少可扣住题目中的“登”字。这在篇中是不能省略的。结联扯到“仙人”,离现实太远,又无余味可寻,裁减为妙。递补的两句,反用东坡诗意,另有寄寓在焉。

◆ 浣溪沙·秋韵 原 作

通幽曲径阻风尘,霜叶枝头黄叶匀。虫鸟秋歌醉客魂。逍遥不觉林深处,一弯碧水寄凫群。别有光景耳目新。 改 作

红叶新裁一色匀,凉生苔石净无尘。鸟歌虫语是秋魂。路向霜林深处转,影从云雁过时分。别饶清景在黄昏。

此作名曰“浣溪沙”,仅字数同耳,余皆不协。看他开篇用平起,便知其于词律不甚了了。虽然如此,改造却又不难,因其各句之中,或多或少都有可供创造、发展的“词根”在。次句写“霜叶”,已略窥“秋韵”一二,稍加润饰,作“红叶新裁一色匀”味便十足了。将其放在前锋位置,谁说不是标准的“浣溪沙”?首句留他一个“尘”字,添补些“苔石”之类的物事,再加上一把雪种让其生出些“凉”意,挪后一个席位当“二把手”,不也称职得很么?第三句只需叫那“醉客”下岗,其余全部留用,另行分配工作,“鸟歌虫语是秋魂”,酒鬼一去,这七字便如仙女临凡,光彩夺目。过片二句,按律应以对偶为常格,原句不惟不对,且文意欠通,平仄又失,故有较大改动,几乎是另出新枝。尽管如此,细心者还是不难看出其中的“根”来:“路向霜林深处转”,目光并未离开原先的林地;“影从云雁过时分”,也不过是将原有的飞禽由“凫”换成“雁”而已。结语保留原句意思较多,与前两句相比,已算不得是改动,不妨把它看作疏通理顺吧。 ◆ 有 怀(之一)原 作

沧桑人事古来匆,铭刻心怀是友情。如水月光浮旧梦,亦真亦幻到天明。改 作

空床辗转对孤灯,搅动心潮是友情。如水月光浮旧梦,疑真疑幻到天明。

怀人诗感人之处,不在涕泗交流,而在心声倾诉。此作情发于心,潜流涌动,自具感人力量。首句语意不明,且出韵,宜改。今用“空床辗转对孤灯”代之,并非单为纠正用韵,更主要的是沟通与下句的内在意脉,构成因果倒装。次句改动三个字,是为了加重感情份量,使上句的辗转难眠有更充足的理由。第三句好,着一“浮”字,使虚幻之梦变得形象可感,宜大加圈点。结句也不错,只“亦”字稍逊,改为“疑”,便无疵可求了。 ◆ 有 怀(之二)原 作

知青岁月忆当年,陋室薄衾红烛前。世事蹉跎余太息,愁思寒夜难成眠。改 作

知青往事忆当年,陋室掏心蜡烛前。双鬓已随霜雪改,思君犹自不成眠。

此首情韵略同前作,惟所思对象身份渐趋明朗,不似前作要人猜测也。首句“岁月”与“年”犯复,宜以“往事”易之。次句“薄衾”之类物事似不必提,作“掏心”则可重现当年真挚情义;“红烛”亦须改作“蜡烛”,免教人疑为洞房也。第三句转递不力,全换。结语斫去一半,重新装饰,以达到承接上气,圆合全篇的效果。此法陆放翁多用之,“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是也。◆ 感 事 原 作

倡廉惩腐议何频,百姓心中正气伸。枉法贪赃群众恨,奉公勤政万民亲。

政风清浊兴亡事,民意佣离成败因。雨雨风风三百裁,世人犹说甲申春。改 作

倡廉反腐议何频,雷要轰鸣雨要匀。硕鼠每从窝里出,政风多在嘴边纯。

任其肆虐终非计,诛却胡成已动真。五十年来时事改,旧题羞说甲申春。

政治抒情之作,无论讽谕颂扬,都以标语、口号、公式、概念为大病。时下此类犯病作品甚多,此诗亦未能免。起句还擦着了诗桌之边,次句便球入九霄了。中两联更是概念成堆,空洞无物。结语将五十年前毛泽东、郭沫若说过的话翻出来重炒一遍,也无新鲜感可言。通阅全篇,看不到半点形象思维,清汤寡水,其味可知。医治之法:首句保留,能以擦边球得分,只要后边跟得上,也能决定胜负。次句化用俗谚取代,反映民众呼声,是为必要。中两联难以支撑门面,全部换上新材料,以显梁柱之功。“硕鼠”、“政风”一联,出语犀利,能较好地反映题目中的“感”,是用激;接下二句,既有谋划、反思,又有实际行动,通过对胡长清、成克杰等巨贪伏诛之事的提点,直接回应了民众的要求,说明当前的反腐斗争,已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了,是用缓。两联诗一顿一扬,互为补益,较好地丰富了全诗的内涵。结尾两句嫌落套,意思要反过来说,方见蕴籍。故亦略有变动。这种逆向思维,是用活前人旧事的法门之一,作者不妨细细体味。 ◆ 友 邻 原 作

鱼虫鸟兽共生存,是我亲朋是我邻。滥捕滥戕濒灭绝,自然灾害必临身。改 作

大家都住地球村,鸟兽鱼虫是友邻。便作羹肴亦何忍,只缘孱弱转宜亲。

资源理合均衡享,生命焉能贵贱分。倘使一朝俱灭绝,断无人类可图存。

此作选题、立意俱颇独特,语言亦明白晓畅,只是内容略嫌单薄,难起警示作用,必得送他四句,扩成一律,方能震聋发聩。首二句压缩成一句,尽量腾出空间,另补一句家常话作开头,强调人与动物之间彼此依存的关系。

三、四句紧承“友邻”二字生发,对那些贪图口福,滥杀生灵者,既有批判,也有规劝,是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句式上则略仿老杜《又呈吴郎》,由于所咏事物差别甚大,故不易为人察觉。

五、六句进一步申述观点,强调众生平等,动物与人一样,也有权利享受地球上的资源,菩萨心肠,个中尽见。结联在原诗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深化,由担心灾害临身到肯定难以图存,在认识意义上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做诗无定法,改诗亦然,通常情况下,修改多是原型更换,少量也有压缩的,如本书就有律诗改绝句、七言改五言的例子,象本题这样进行领土扩张的,怕是破了天荒。孰是孰非,且待时贤以及后人评说。 ◆ 访 贫 原 作

岁来走访到小村,个中百姓未脱贫。老叟泪眼倾心语,陋室听来字句辛。改 作

春风疑不到边村,二十年来未脱贫。老叟见官犹嘿嘿,已无多泪对闲人。

原作写当政者对贫困地区民众的关切与同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出发点无可苛求。然而诗词作为一门独特艺术,并不能以出发点的正确与否来衡量优劣。此诗有两个明显的不到位:一是文字表达不到位,二是情感宣泄不到位。修改时第一个问题好办,从字面上理顺便行;第二个问题却颇为棘手,因为是代人作言,情感宣泄到什么程度殊难掌握。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冲破一切障碍,尽情向篇中一吐。首句套用欧阳永叔,与次句构成倒装,意思是说:改革开放都二十多年了,这个边远小村却仍然未能脱离贫困,真有些怀疑改革开放的“春风”,是不是无法吹到这里来。这当然不是对党的政策的怀疑,只是对发展不平衡的一种惆怅而已。所套欧阳氏之句,在这里已经产生了全新的意义。此诗改造后蕴含的深意,主要集中在“老叟见官犹嘿嘿,已无多泪对闲人”这个转合句中。它给读者提供的想象空间极大,至少包含了这样几层言内或言外之意:其一,落后地区的人民(诗中是以“老叟”为代表),在饱受贫穷的磨折之后,早已承认并接受了现实,生活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奢求,对于一切艰难困苦,都能以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因此,在任何人面前都能够保持他们独具个性的“嘿嘿”。其次,“官”们来这里视察,显然不是第一回(原作者可能是第一回),他们或者作过许多指示,或者有过许多承诺,或者主持制订过许多文件,但没有一件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对于这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老叟”们最初也许相信过,激动过,然而一次次竹篮打水,使他们彻底清醒过来,甚至清醒得有些过分,以后有“官”来访贫,不论真的假的,一概以“嘿嘿”待之。在他们的心目中,当官的都是些吃了饭没事干的“闲人”,自己的泪已为生活流尽,没有多余的去博取这些无关痛痒者廉价的同情。把来访的“官”们视作“闲人”,对我们的领导同志似乎是犯了大不敬,然而就尚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贫民而言,没把你看作“坏人”,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宽容、最好的评价了。将一首温柔敦厚的诗改得如此带骨头带刺,可能已大大超出了原作者所能接受的范围。原作者是一位在职的县委领导干部,能够深入边村访贫问苦,已经很能体现“三个代表”精神了,要他将自己也划入“闲人”之列,未免有失公允。好在原诗已载入文档,倘他不能接受改作,我就只好贪天之功为己有,收养这个“克隆”出来的新生儿了。◆ 五家站赏荷 原 作

一潭碧水沁魂香,绿染池塘鲤暗藏。粉粉红红风欲醉,婷婷羿羿雨梳妆。

污泥难辱真根本,蒲丛神交赏霁光。若是催萌千顷笑,娇娆有诱客成行。改 作

早从碧水识幽香,犹带娇羞脸半藏。晨露漫擎风作态,玉池初浴月催妆。

污泥不染真根本,重雾难迷好目光。安得与君谋一醉,暂忘人世有炎凉。

咏物之作,首重形象思维,若平铺直叙,便无趣味。此作写荷花,可以看出作者亦想极力描摹形象,无奈笔端功夫未到,以致画虎不成。首二句互不关联,“鲤暗藏”之类,与荷花何涉?画蛇添足,徒成累赘。不若迳从拟人入手,改作“早从碧水识幽香,犹带娇羞脸半藏”。

三、四句着了些边际,只是火候未成,形象难以确立。稍加变易,改为“晨露漫擎风作态,玉池初浴月催妆”,便如凌波仙子,光彩照人了。第五句用荷花家传典故,专利所在,不可他移,好。只“难辱”二字宜恢复为“不染”,以免夹生。第六句难成对偶,律又不谐,故宜截去,另创别意更之。所拟“重雾”一句,虽非绝妙,然亦可稍补精神,丰富荷花内在品质。结二句落俗,何谓“诱客成行”?亵渎了荷花也!必得寄寓些感慨,方可收住全篇。代拟“安得”、“暂忘”二句,赞荷而外,亦少许宣泄自身情怀,使物与人一体相融,彼此映照。如此作结,方始有些余味可寻,不然便是“秃尾”一根,徒费笔墨。 ◆ 与蒲田籍客商共庆千禧 原 作

齐闽千里好姻缘,嘉朋欢聚夜不眠。花灯溢彩豁胸襟,香茗芳飘醉心田。

漫话商海八面潮,共谋破浪百叶帆。笑傲风雨新世纪,携手发展别有天。改 作

鲁闽共庆好姻缘,宾主联欢夜不眠。溢彩花灯豁胸臆,飘香清茗醉心田。

商机漫话千条计,瀚海齐驱万里船。笑傲风云新世纪,相携同闯九重天。原作虽完成了五十六个字的填空,但只能算一首“准七律”;要提升为正品七律,还有待于手术创造奇迹。开头七字是篇中惟一未犯声律规则的句子,本来可以留住原型,但因后面手术的需要,也不得不剃掉一些毛发以防感染。所幸“齐闽”改“鲁闽”,“千里”变“共庆”,于原意并无损伤。次句写不眠夜的狂欢,依题目之意是“共庆千禧”,但主人并未到场,不免有失礼节,也不合常规。换救的办法是,将“嘉朋欢聚”变成“宾主联欢”。

三、四句只有声律上的调谐,意思未动。

五、六句亦然。第七句无大毛病,只是不该下“雨”,能保持“云”的形态,便是标准律句了。结语声律问题大一些,改造力度也因之同步增强,将前六字遣散,另请一批硬汉来顶住这块“天”,回过头来一看,哈哈,还真的配得上前面七句!全诗修改至此,签署一张升格的委任状便不会再有问题。 ◆ 游严子陵钓台,台畔多今人题刻 原 作

借得西泠酒几分,驱车来探富阳春。山云过岭思招客,江月随舟欲渡人。

访旧休嗟今俗异,开樽且共古贤亲。惟愁四壁留题者,名傍先生恐不伦。 改 作

借得西泠酒几分,驱车来探富阳春。山云过岭思招客,江月随舟欲渡人。

千载流传身价涨,万竿排列阵容新。惟愁滩浅时风盛,一个浮名钓不匀。

二000年春,我曾有江浙十日之游。在参观严子陵钓台时,发现了那里的一大奇观--古今题刻碑林。其中今人之作,整体质量之低劣,令人咋舌。当时便写了八句(即原作),想抒发一点感慨。诗的前四句,略有意味可玩。还算过得去。“仿旧”一联,则显得十分牵强。最后两句,虽然对那些沽名钓誉者有所讽谕,算是扣了题,但缺少幽默感,硬梆梆的耐不得咀嚼。可惜这些问题,自己当时并未发现,匆匆忙忙便将其打印出来,分送给了不少师友。直到同年九月,在深圳诗会上见到林从龙先生,经他过目,问题才被点出来。林先生说:前四句大好,五、六句稍弱,结尾说得直白了些。我待进一步求教,他却引而不发,只强调是一种感觉,要我自己再仔细推敲。回到房间后,我足足闭门思考了一小时,终于发现了结症所在:

五、六句之失,在于游离了主题,未能为结语蓄足势,垫足底,致使后两句苍白无力。于是立即对症下药,将原五、六句一刀割尽,另补接了“千载流传身价涨,万竿排列阵容新”两条新枝。有了这两句作铺垫,“惟愁滩浅时风盛,一个浮名钓不匀”的结语便顺流而下了。我把改过的诗再次送给林先生看,竟蒙他大加谬赏,说“万竿排列”句极为形象,讽刺那些想借严子陵之光捞取稻草的人可谓入木三分。“一个浮名钓不匀”又极为幽默,能使读者会心一笑。林先生的批评与赞扬,使我想起了袁简斋的四句诗:“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我是幸亏将未梳成的头请行家看,才得以及时重梳,不然那洋象还不知道要出多久。 ◆ 秋 蝉 原 作

寒蝉抱树不知秋,冶调临风媚欲流。梦大难从心上觉,才高合向巧中休。

霜枫飘处红迷眼,夜露凝时冷涩喉。天意果然怜尔辈。尽驱黄雀伺枝头。改 作

寒蝉抱树不知秋,冶调临风媚欲流。梦大难从心上觉,才高合向巧中休。

霜枫飘蝶红迷眼,夜露凝珠冷涩喉。天意果然怜尔辈,尽驱黄雀伺枝头。

诗中有余字,是一种病,容易被人发现;诗中有懒字,也是一种病,却很难被人察觉。这是因为余字就象柱着拐仗的老头,可以看见他形体衰颓;而懒字却颇似倚阑的少妇,只能感觉到她精神倦怠。努力发现懒字并及时更换它,是提高诗词创作质量的窍门之一。《秋蝉》一律,是我早年的作品,其中第三联原作“霜枫飘处红迷眼,夜露凝时冷涩喉”。“处”、“时”二字,尚不为余,只是不甚着力,有懒惰之嫌。后来经过推敲,决定变赋为比,用“蝶”、“珠”二字取代了它们。懒字一换,便成诗眼,诗句马上就生动、形象起来。此诗在《长沙晚报》发表以后,获得了许多师友的肯定。前辈诗家刘廉秋(家传)先生还专门来函祝贺,并赐诗嘉许云:“春秋正富好推敲,实义根情气自豪。屈指吟坛多后秀,逢人我独说东遨。”如今先生已故去多年,手泽犹新,音容已杳,思之不觉怆然。特留下这段文字,以资纪念。先生泉下有知,或当一笑耳!◆ 答友人 原 作

同具疏狂一颗心,君游瀚海我安林。林容鸥鹭相来往,海任鱼龙自起沉。

君未入林林有待,我如赴海海难禁。海深林阔无拘束,各把长歌放胆吟。改 作

同具疏狂一颗心,君游瀚海我安林。林容鹤鹭相来往,海任鱼龙自起沉。

君未入林林有待,我如赴海海难禁。海深林阔无拘束,各把长歌放胆吟。

文学艺术的本源是生活,只有深入生活中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获取真知,避免纰漏。唐代大画家戴嵩作《斗牛图》,以其牛尾指天而遭到牧童的讪笑。因为牛打架的时候用力,尾巴夹于两股之间,从不上扬。这一点,牧童自然比戴嵩清楚,戴嵩犯的是观察不细的错误。类似的错误,我也犯过,上述《答友人》诗便是一例。诗中第三句“林容鸥鹭相来往”的“鸥”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未觉察到有什么不妥。一次碰到杨金亭先生,我把诗拿给他看,他马上指出:鸥是一种水鸟,只在江海之岸栖身,从不入林。我大吃一惊,回来改了个“鹤”字,才算避免了闹出更大笑话。为了这件事,后来我专门到洞庭湖去作过观察,发现不只是鸥,连天鹅、大雁等也都不入林。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不禁在暗中替一位古人担起忧来。他就是我最崇拜、最倾仰的大文豪苏东坡。他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向来脍炙人口,可在写到“缥缈孤鸿”的时候,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句子。鸿雁只在芦丛草泽絮窝,难道还有上树去选择居所的吗?这位天才的大胡子文豪,只怕也是缺了一趟水乡行,才会写出这种不符生活的妙句来的。

◆ 大角湾冲浪险为狂涛吞没赋此自警 原 作

江河曾作等闲看,小试汪洋一角寒。跣足科头人似蚁,轰天裂岸浪如山。

当时只道屠鲸易,此际方知下海难。千古英雄能几个,龙颜纵好莫相攀。改 作

江河曾作等闲看,小试汪洋一角寒。跣足科头身似蚁,轰天裂岸浪如山。

当时只道屠鲸易,此际方知下海难。数尽英雄千古事,几人真个识龙颜? 前年秋天,我和几位诗词同道一起,到湛江地区作了一次小游。在闸坡大角湾,我经不起海的惑诱惑冲了一回浪,结果被风浪卷离海岸很远,几遭灭顶之灾。也是命不该绝,当一道山峰似的大浪将喝足了“海鲜汤”、已无力再作挣扎的我打入海底时,一煞的灵光竟使我感觉到了水下原来是布满了一道道浪沟的斜坡。浪的作用能影响水底形态,说明离岸已不远了。求生的本能使我蹬着海底朝上猛一窜,获得了决定生死的一口氧气。脑子也随即开了窍,以后不待浪来,便主动沉入水底,稍作潜行后又窜出海面换气。几个来回,终于躺过了死神的亲吻。死里逃生,不能没有诗,吐尽腹中咸水后,便写了上面一律。诗虽算不得好,但因内容独特,还是具有一定个性。初稿送偕行的熊鉴老请益时,他一路点头一路哼,哼到最后一句,声音突然停下来,眼睛盯着纸面大约有半分钟之久。鉴老向有独到目光,他一迟疑,说明定有不妥。但这不妥到底在什么地方,当时并来准确找到。一觉醒来,“海鲜汤”已完全消化,头脑反觉比以前清醒,再来看那诗稿,“不妥”处便一下子跳出来了:一介草民,写自己的生死经历,与“攀龙”扯得上吗?题为“自警”,诗里却透露出一些告诫他人的味道,也属多事。改成“数尽英雄千古事,几人真个识龙颜”,意味就不一样了,历史上许多大英雄、大豪杰,对变化莫测的“龙颜”都不能尽“识”,一个不知深浅的小民,被龙王爷捉弄一下,岂不是活该么?这里虽然也同样说到“英雄”,但已不是原句那样正儿八经的面孔,把他们请出来,不过是虚张声势,自我解嘲而已。改了尾联,第三句也要跟着将“人似蚁”的“人”字改作“身”,以免重字。此番历险,还有不少“趣闻”。原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廖启良先生,和我一道下海,情况没有我危急,样子却比我更狼狈。他在与狂涛比拼时,内裤被无情剥去(因是即兴下海,未准备泳装),不得不用双手捂住下身,赤条条地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海滩。熊鉴老有诗和他开玩笑,我也写了四句打油助兴,不妨附及: 

◆ 廖公启良被狂涛剥去泳裤戏赠

白玉条条浪里翻,衣衫剥尽见真颜。先生欲作乘龙婿,无角无鳞入选难。

◆ 读《对庐集》赠岭南徐续老 原 作

昨夜东篱酒半酣,新词诵罢有余甘。未曾雅范瞻城北,已觉清风起岭南。 心结佛缘松列五,韵涵天籁月初三。扁舟便欲随公去,好钓沧溟万顷蓝。改 作

昨夜东篱酒半酣,新词诵罢有余甘。未曾雅范瞻城北,已觉清风起岭南。

情寄云山松列五,韵涵天籁月初三。扁舟便欲随公去,好钓沧溟万顷蓝。

岭南徐续先生是当代诗坛名家,他的诗词结集出版时,曾有选择地向海内外一小部分诗友征贺。我当时与先生虽神交已久,但尚未谋面,亦蒙青眼顾及,遂写了上述一律附骥。诗寄出不久,便收到续老回信,云:“尊作大佳,足光篇幅,只是我不信佛,第五句请再斟酌。”我知道自己生造的故事在行家面前卡壳了,心中一阵惭愧。续老说得很委婉,“不信佛”云云,不过是想给我一个下台阶的机会,心里头其实早已看出这句诗前四字与后三字的不搭界。现在不妨老实交代,我写这诗的时候,对续老的生平还不是很了解,恰好有次出差路过衡山,看到祝圣寺前苍松环列,便想杜撰出一个“五松听经”的故事让人猜上一猜。当时还自鸣得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了蒋雄戏王姬的故事,让人们猜了几百年,《探皇陵》中的李妃,信口一句“昔日里有个潘老丞相,他的事儿美名扬”,便弄得徐延昭们摸不着头脑,不是都有趣得很么?如今我也照胡芦画上一个瓢,说不定也能把一些人引进迷宫里玩一玩呢。没想到假货还没上市,就被行家一眼拆穿,此时不改,更待何时!改这句诗并未花费多少气力,这要感谢朋友及时送了我一本《岭南五家诗词钞》。那是张采庵、莫仲予、刘逸生、徐续、陈永正五位诗家的合集。有了此书作根据,我立即将“心结佛缘”四字裁革,换上“情寄云山”。这样一来,那原先前后不搭界的“松列五”三字,反而因祸得福了。此诗后来在《中华诗词》上发表,获得了一些师友的谬许。上海马祖熙先生来信称赞说:“中两联清新隽永,光彩四溢,尤为可贵……”马老是不知道我原先的大胆妄为,倘若知之,不拿起板子打我一顿手心才怪哩。教训良多,以此为最,附志于此,以警后来。 ◆ 怀程千帆先生 原 作

千帆老丈坐南京,阅尽沧桑鬓转青。饮食近来无别物,一江水煮半天星。 改 作

千帆老丈坐南京,阅尽沧桑眼转青。饮食近来无别物,一江水煮半天星。

这是我《夏日怀人歌》中的一节。程千帆先生是我的同乡前辈,我虽心仪已久,但不曾拜谒过。这首诗表现的,只是我的单相思。因未识荆,故我想尽量写得潇洒,空灵一点,用浪漫笔调来弥补对实际了解不多的缺陷。谁知事与愿违,篇中错用了一个“鬓”字,几乎导致全军尽墨。问题是著名诗人史鹏先生发现的。史老对我说:“千帆丈早已秃顶,雪山上没剩下几颗松,你这'鬓转青'只怕不大合适,不如我送你一个字,作'眼转青'如何?”当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是又惊又喜,自然要厚着脸皮接受馈赠。史老的以“眼”易“鬓”,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纠错,而是起死回生,救通盘于绝境。几十年来,我就是这样不断地得益于师友们的教诲,方成今日寸进。正因为如此,如今我在指导学生修改作业或与朋友交流诗艺时,也不敢有丝毫藏私。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曾经无私帮助过我的师长?《夏日怀人歌》后来在北京《新华诗页》及澳门《写作学刊》上发表,怀千帆丈一节隐去未公布,原因就是不敢贪天之功归己有。如今千帆老人已作古,我又重新把它拿出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我这位乡前辈,另一面也是为了向史鹏老申谢。 ◆ 赠李白友先生 原 作

天下如棋万象悬,故交别后梦长牵。囊空自觉亲情薄,俗世谁弘大雅篇?

一样山川同沐雨,数声问候已经年。近来择得鱼虾侣,闲引涛声到砚边。改 作

银汉遥瞻万象悬,故人别后梦长牵。囊空自觉亲情薄,世落谁匡道义偏?

一样山川同沐雨,数声问候已经年。居闲幸得鱼虾侣,时引涛声到砚边。

这是我故乡一位青年诗友的近作。这位诗友我非常熟悉,四年前的作品,还在学步之中,没想到近来竟然突飞猛进,当真是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如此首之开阔、深沉,圆融、浏亮,已达相当成就,如果不是个别地方火候稍差,应可与当世高手一搏。首句前四字略显牵强,与次句气脉难贯。若以“银汉遥瞻”易之,则不惟前后云衔水接,且本句之“悬”字亦有了“根”。次句用“故交”或是“故人”,可依各人习惯,不必强求。颔联上比好,点透了炎凉世态,虽是古意,但有新形。下比则不敢恭维,“弘大雅”云云,实在过于常套,属对欠工,犹在其次。如果用“世落谁匡道义偏”七字易之,便与上句势均力敌,高下难分了。

五、六句大佳,看似不甚经意,实则自然成工,其空阔、灵转处,似见老杜律法之趣。结联颇饶新意,上句虽略取东坡,然得下句“涛声”一引,便掩尽前人形迹。惟个别字、词稍硬,须略加润饰,方具十分情韵。

◆ 虞美人·访插队时房东 原 作

下乡像被开除掉,都道前程杳。牛棚日子太难熬,蚊子如雷长夜睡难着。三十年后重逢了,俱道朱颜老。默然面对两心同,多少离情都在不言中  改 作

下乡像被开除掉,尚说前程妙。牛棚难比凤凰窝,蚊阵如雷长夜怎消磨? 卅年重踏山村月,不觉头俱雪。把杯相顾两无言,只有纯情依旧似从前。

原作写当年的老知青对旧房东的重访,笔端尚有感情,只是基本功太差,离及格尚有一段距离。首先是词律尚未完全掌握,《虞美人》调,上下阕须平仄转换两次用四个不同部的韵,而此作只是到了下阕才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换,也就是说,前六句都是同声部平仄通押。这还未把将入声字当平声用的错误计算在内。其次是现成词语太多,如“朱颜老”、“两心同”、“都在不言中”等等。第三是重字密度太大,如“日子”、“蚊子”、“太难熬”、“睡难着”等,都集中出现在歇拍二句中,十分扎眼。上片“都道”,下片又“俱道”,也嫌啰嗦。此外还有缺少形象思维,述事直白等问题,随手可拈,不一而足。此词的改造,须从格律与艺术两方面同时入手,方能凑效。首句以“打油腔”开篇,略带点启元白味(当代著名学者启功,字元白,长于词,以风趣、幽默的大白话入词为时人所倾倒),可以保留。次句太直白,要反过来说才能略增含蓄,故改为“尚说前程妙”。一边是“开除”,一边还要说“妙”,反差中蕴含的辛酸,比直接说“前程杳”浓烈得多。从“牛棚”句开始,依律须转换另部平声韵,加上原句欠锤炼,因此只留用两个排头兵,以“牛棚难比凤凰窝”取代原型。歇拍句“蚊子如雷”夸张过度,改为“蚊阵如雷”便准确、形象多了。末三字依前韵易作“怎消磨”,原意未失。换头二句表述无趣,声律又未尽谐,所以只稍存其意,用两句景语代之。“山村月”与头上“雪”一现,原先枯燥的场面立刻变得情韵悠扬起来,这就是以景语言情的妙处。结穴两句太现成,人人能道,说它作甚?不如稍稍变换一下角度,添一副杯盘作道具,强调“纯情依旧似从前”来得有味。

◆ 五泄湖抒意(之一)原 作

五泄湖光碧映天,桃花一路沿溪山。波吻沙岸香唇美,船剪绿绸春色妍。

岩怪峰奇萦梦忆,流飞瀑泻动心弦。越中雁荡胜人甚,诗意画情长相牵。 改 作

五泄湖光碧映天,桃花一路向人燃。波涛吻岸涨还落,雀鸟穿林静复喧。

岩怪峰奇劳梦想,流飞瀑泻动心弦。抛闲笑我红尘客,半日清游也似仙。 从原作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功较差,篇中除了一、六两句稍具情趣之外,余者不是违律,就是乏味,个别地方甚至欠通。这样的诗要想起死回生,除了大换血别无他法。首句差强人意,可以不动,保留一点原汁原味。次句末三字三平脚且意象不佳,故以“向人燃”三字易之,不惟使之谐律,且有赋予桃花潜意识的作用。

三、四句过于造作,出力不讨好,加上平仄失调,成了篇中赘疣。故上联大砍,下联全删,别出意象为“波涛吻岸涨还荡,雀鸟穿林静复喧”,一侧重视觉,一侧重听觉,视听互见,动静相生,庶几可以撑些门面。“流飞瀑泻”句好,可惜上联不敌,有跛足之嫌。“萦梦忆”三字无趣,试以“劳梦想”易之,勉强与下联成对。结联气不顺,了无余味,须得重新造境,方可收篇。根据前文意脉,另出新枝为“抛闲笑我红尘客,半日清游也似仙”。经过这番大换血,此诗似乎有了新的生命。

◆ 五泄湖抒意(之二)原 作

陟岭造幽不倦人,青山绿水娱形神。一湖波碧舒游目,五泄飞清涤杞心。

风管溪弦交响曲,虫鸣鸟啭合和音。物轻意惬尘思淡,融入自然忘自身。改 作

始信奇观亦醉人,山柔水媚倍怡神。一湖酿碧舒游目,五泄飞清涤杞心。

蝶影花形生死恋,溪弦风管合和音。自然妙趣知多少,但得些须便忘身。

此诗与前作意象近似,表达方面却比前作稍强。不过从整体上看,仍不够成熟,套一句行话说叫做“有句无篇”。首句欠通顺,全改,与次句构成倒装;次句色彩过艳,故用“柔”、“媚”二字冲淡之,以免与三、四句之“碧”、“清”相犯。“娱形神”三字不稳,用“倍怡神”代之似较合适。“五泄飞清涤杞心”好,在篇中可以称得上是警句。上联亦不错,惟“波”字欠工,故改“酿”,以使与“飞”字联动。

五、六句亦较生动,只是上、下联俱写声音,未免意象重合,故两句合成一句作下联,另配“蝶影花形生死恋”作上联。这样诗境更为开阔,味亦醇和独特。结联乏味,意思却有,表达不畅而已。故按原意进行了重新包装,使全篇有了一个较好的圆合。上述二诗出自中华诗词研修班同一学员之手,其中第二首是在老师修改了第一首之后写的,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进步来。 ◆ 小 景 原 作

郊桥南岸西堤段,不笼炊烟笼白杨。息息河川慢流淌,啾啾水鸟任飞翔。

医案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