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达标作业
一、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圈出错误读音并在横线上改正。
1.卧(wò)室
均(jūn)匀
叶柄(bǐng)
洞穴(xié)
2.痕(hén)迹
弯曲(qǔ)
输(shū)赢
倾(qīng)斜
3.空隙(xī)
慎(shèn)重
嫩茎(jīng)
住宅(zhái)
4.住址(zhī)
临(líng)时
蜗(wō)牛
铺(pū)开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庐山
沸过
舒服
收拾
光滑
B.山峰
牢固
触角
干躁
修理
C.题诗
休想
平坦
优良
选择
D.波纹
皮劳
操场
粗糙
隐蔽
三、读句子,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打上“√”。
1.我们要多吃(新鲜
鲜艳)的蔬菜和水果。
2.因为蟋蟀建造房子的工具很(柔软
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他的生活很(简朴
简单),除了一些日常的必需品,他什么都不舍得买。
4.教室里很(安静
寂静),同学们都在认真写作。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但是有温和的阳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不仔细观察,怎么能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秘密?(去掉问号,意思不变)
3.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把太阳当作人来写)
4.爬山虎用脚巴住墙。(把句子写具体,至少增加两处)
5.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用加点字词造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朝诗人,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出自宋朝诗人卢钺的《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
3.《爬山虎的脚》是我国著名作家
写的,作者在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先讲爬山虎的脚的、和,再讲爬山虎,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
4.《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
国昆虫学家
。作者把蟋蟀当作
来写,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
和
两方面的内容。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人物、动物,()山水、花草,他都画得十分出色。
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他家院子前后栽满了青翠的竹子。文与可每天都去观察竹子,看看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竹子有什么变化。他看得高兴了,就挥笔作画。转眼之间,他的笔下就出现了一根根生动传神的竹子。
一次,文与可把一幅刚完成的画放在书桌上,走出了书房。画面上是几根新生的嫩竹,靠近竹根的地方,有几个刚出土的竹笋,生动极了。当他从外面回到书房时,发现一只猫正抓着那幅画玩呢。原来,那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
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竹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出色:
秘诀:
2.下列词语,适合填入文中括号里的一组是()
A.不但……而且……
B.无论……还是……
C.因为……所以……
D.不是……而是……
3.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4.文与可说自己能画好竹子的原因是“非常熟悉竹子”,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对竹子如此熟悉呢?
5.(1)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A.势如破竹
B.竹马之交
C.胸有成竹
D.丝竹之音
(2)这个成语现在被用来比喻,用它写一句话:。
七、实践活动。
小猫的眼睛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会呈现不同的样子,毛毛虫经过一系列的“变身”最终会成为美丽的蝴蝶,蜻蜓在晴天和阴天的飞行姿态也有差异……小动物们的身上有很多神奇的变化,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进行连续观察,并记录变化的过程。
观察对象
时间
状态
参考答案:
一、1.xié改为xué
2.qǔ改为qū
3.xī改为xì
4.líng改为lín
二、C
三、1.新鲜
2.柔弱
3.简朴
4.安静
四、1.“但是”改为“并且”
2.不仔细观察,就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秘密。
3.示例:太阳从东边露出了笑脸。
4.示例:爬山虎用细细的脚紧紧地巴住墙。
5.示例:即使老师不在教室,我们也要遵守纪律。
五、1.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示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3.叶圣陶
位置
形状
颜色
是怎样向上爬的密切关系
4.法
法布尔
人
蟋蟀住宅的特点
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六、1.特别好,超出一般。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的办法。
2.B
3.原来,那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
4.因为他家院子前后栽满了竹子,他每天都会去观察竹子,看看竹子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
5.(1)C
(2)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示例:他写作文前就胸有成竹,所以很快就写好了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