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典型汇报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20-1083355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9 13:48: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典型汇报

监管防控多措并举 治理地灾支撑发展

兴山县是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现地质灾害点515处,危及近3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277处。为切实保障受威胁群众安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县国土资源局坚持监、管、防、控并举,通过“四强化”,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使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202_年通过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验收,202_年被市国土资源局表彰为全市地灾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健全机构,完善组织领导“四级保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 “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门承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式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的责任人和监测责任。各村也根据防灾预案落实责任人,并将具体监测责任落实到组,到人。

明确责任,落实地灾防治“四包责任”。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组级网络建设,除县、乡(镇)两级政府每年签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状》外,凡有地质灾害点的乡镇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驻村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兼任地灾防治联络员包村、村主职干部包点的工作制度。并层层签订防灾责任状,进一步夯实了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防治网络。

加强巡查,构建地灾防治“四道防线”。汛前对地灾害患点及地灾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发现隐患,防范灾情、控制险情的第一道防线;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分析研究,划分类别和等级,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监测责任,建立起保障灾害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二道防线;汛中在灾情严重、险情加剧的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建立起应急避险的第三道防线;汛后对照监测记录、报表和应急调查报告,结合各地质灾害点地质特点,气象变化情况等因素进行总结研究,探索出各地质灾害点变化规律,为监测预警、防灾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起提升管理水平的第四道防线。

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全方位宣传。全县累计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光盘、知识手册和宣传单数万份,出动宣传车200多台次。并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与基本的防灾避险知识融会贯通,编成 “房前屋后有变化、积极上报请专家,灾害来时莫惊慌、避险卡上有良方”的 “顺口溜”,让群众容易接受、容易记忆,使地灾防治知识深入人心,切实增强了群众防灾自救意识。

多层次培训。每年坚持对乡镇分管领导、国土资源所、村组干部、责任人、监测人进行常规培训,累计举办了40余期培训班,有近3000余人接受了培训,有力的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工作水平的提升。

经常性演练。汛期来临前,县、乡两级政府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民兵、群众和相关部门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验各部门的机动协调性、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几年来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0次,参演人员达202_余人,有力的促进了工作思路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的转变。

强化信息掌控,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将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地灾点每年400元的监测经费用于监测人员的电话费、误工补助和监测预警工具支出,每年支出6000元预警平台费用。在库区埋设了130组地表相对位移预制监测砼桩,观察重点地灾隐患点地表变形和裂缝变化情况,同时布设宏观巡查路线定期进行巡查,在汛期和暴雨季节增加巡查频率、加密监测,并一天一报。202_年起与气象、水利、通信部门合作,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短信平台,提前将预警信息传输到相关人员,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00多条,做到早知道,早防范。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加大地质环境恢复备用金的征收力度,对废弃矿山和有地灾隐患矿山及时治理。成立8个应急调查分队,一旦出现险情,及时赴现场勘查,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并会同当地政府、村干部及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方案,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防灾救灾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在每年20到30起的地质灾害险情中,由于应急调查处理及时,没有出现因应急调查不及时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强化工程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科学编制地灾防治规划。一是编制202_——202_年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全县地质灾害预防、治理进行了统筹谋划。二是开展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全县纳入三峡后续规划地灾治理项目28个,总投资1.35亿元。其中库岸治理5个、滑坡治理23个。202_年和202_年已经通过国家批复待实施的项目6个,资金3989万元,目前正在实施。202_年通过国家批复实施的项目5个,资金2970.54万元。202_年争取后续规划以外的应急治理项目1个,资金998.54万元。202_年上报省厅审核并准备报国家批复项目5个,资金4937.34万元。三是202_年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普查,为建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扎实开展地质灾害治理。一是自202_年启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来,共争取地质灾害治理资金3.5亿元,项目55个,治理地灾点64个,使424户1696人彻底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截止目前,有52个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古夫张家坝、后坝和张家坝滑坡3个项目已经竣工正在申报省级验收。二是在工程实施中,通过严把招投标、资金使用、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等关口,所有通过上级验收的项目,均被确定为优良工程。三是注重结合,使地灾治理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与对外交通相结合,库区二期、三期地灾防治项目中,位于游峡、石峡、宝峡复建公路两侧的有25个、资金1.5亿元,在治理中通过明洞、桥梁跨越地灾点的方式,保障了209国道、312省道、以及部分县道和城区主干道路的正常通行及行车行人安全。同时通过对库区7个库岸的治理,保障了兴山县境内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峡口至昭君镇20km的航道安全;与拓展用地空间相结合,地灾治理不仅使项目区周边近6000亩耕地得到保护,还通过建阳坪、古夫后河库岸、耿家河等库岸防护建设,增加建设用地1000多亩,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局面;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在后河库岸治理中,通过对该工程进行的绿化、亮化,为市民创建了一个休闲游玩的良好环境。

积极筹措应急治理经费。自202_年起,争取和自筹资金655.65万元,对91处非库区地灾点进行了应急治理。其中自筹资金155.65万元,对非库区89处地灾隐患点进行治理并通过验收;争取国家投资450万元对水月寺高岚椿树槽、南阳镇偏岩屋危岩体进行治理并通过验收;争取国家投资50万元对峡口杨道河不稳定斜坡进行了勘查。通过应急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保护了553户202_人生命财产安全。自202_年起,争取国家投资2500万元,对兴发集团瓦屋矿区、树空坪矿区进行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矿区地质环境,使矿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篇:典型地质灾害的防治

典型地质灾害的防治

摘要:崩塌、滑坡、泥石流在我国的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笔者通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提出一些主要的工程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其中特大型和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25000处。1995-202_年,全国因地质灾害共造成13650人死亡和失踪、财产损失达717亿多元,平均每年因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1050人,直接经济损失55.2亿元。地质灾害防治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地质灾害的防治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由于地质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灾害体和受灾体。这两方面条件决定了成灾程度。因此,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1.限制灾害源,消除或消弱灾害体活动能量,解除或缓解灾害活动威胁; 2.对受灾体采取防避保护措施,使其免受灾害破坏。

虽然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途径基本相同,但具体措施不一。因此,对地质灾害现象,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勘查工作,以查清灾害体范围、性质、活动条件和受灾体类型、分布情况等。并在勘查的基础上选择防治措施,并合理地设计工程规模,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工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优选和方案优选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支撑是指对悬于上方、以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柱、墙或其组合形式支撑加固,以达到治理危岩的目的。

对危险块体连片分布,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

(3)锚固

板状、柱状和倒锥状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错落,利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锚固措施可使监空面附近的岩体裂缝宽度减小,提高岩体的完整性。因此,锚杆或锚索是一种重要的斜坡加固措施。该方法适用于危岩体上部的加固。

(4)灌浆加固

固结灌浆可增强岩石完整性和岩体强度。经验表明,水泥灌浆加固可使岩体抗拉强度提高0.1MPa,相当于安全系数提高50%以上。在施工顺序上,一般先进行锚固,再逐段灌浆加固。

(5)疏干岸坡与排水防渗

通过修建地表排水系统,将降雨产生的径流拦截汇集,利用排水沟排出坡外。对于滑坡体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将地下水排出,从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减低地下水对滑坡岩土体的软化作用。

(6)削坡与清除

削坡减载是指对危岩或滑坡体上部削坡,减轻上部荷载,增加危岩体和滑坡体的稳定性。对规模小、危险程度高的危岩体可采用爆破或手工方法进行清除,彻底消除崩塌隐患,防止造成危害。削坡减载的费用比锚固和灌浆的费用要小得多。但削坡减载有时会对斜坡下方的建筑物造成一定损害,同时也破坏了自然景观。

(7)软基加固

保护和加固软基是崩塌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陡崖、县崖和危岩下裸露的泥岩基座,在一定范围内喷浆护壁可防止进一步风化,同时增加软基的强度。若软基已形成风化槽,应根据其深浅采用嵌补或支撑方式进行加固。

(8)线路绕避

对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的地段,即使是采用坚固的建筑物,也经受不了大型崩塌的破坏,故铁路或公路必须设法绕避。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或绕到河谷对岩、远离崩塌体,或移至稳定山体内以隧道通过。

(9)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

在临近道路路基的上方,如有悬空的危岩或体积巨大的危石威胁行车安全,则应采用修筑与地形相适应的支护、支顶等支撑建筑,或是用锚固方法予以加固;对深凹的坡面须进行嵌补,对危险裂缝应进行灌浆处理。

通过上述崩塌落石的治理措施完全消除崩塌落石的危险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通常仅对即将崩塌的岩石进行清除,作为其他防治方法的配套措施。通过削坡来阻止崩塌落石的土石方工程很大,在经济上往往是不可取的;而作为加固或支护的各种措施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在坡面整体性和稳定性较好时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

被动防护措施并不试图阻止岩石崩落,但必须避免崩落的岩块危及被保护的对象。在崩塌落石规模较大或(和)发生频敏的区域,采用交通线路绕行、隧道通过或改变工程位置等避让方案可能是最为有效而彻底的预防措施,但由此必须带来工程投资的明显增加。

2.滑坡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滑坡滑动多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动有关。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设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渗入滑体,减少地表水对滑坡岩土体的冲蚀和地下水对滑体的浮托,提高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和滑坡的整体稳定性。

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拦截滑坡范围以外的地表水使其不能流入滑体,同时还要设法使滑体范围内的地表水流出滑体范围。地表排水工程可采用截水沟和排水沟等。

排除地下水是指通过地下建筑物拦截、蔬干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或减少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根据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和工程的施工条件,可采用的地下排水工程有:截水盲沟、支撑盲沟、边坡渗沟、排水隧洞以及设有水平管道的垂直渗井、水平钻孔群和渗管疏干等。(2)减重与加载

通过削方减载或填方加截方式来改变滑体的力学平衡条件,也可以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这种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加载,主滑地段或牵引地段减重才有效果。

1后部主滑地段和牵引地段减重 ○如果滑坡的滑动方式为推动式,并具有上陡下缓的滑动面,采取后部主滑地段和牵引地段减重的治理方法可起到治理滑坡的作用。减重时需经过滑坡推力计算,求出沿各滑动面的推力,才能判断各段滑体的稳定性。减重不当,不但不能稳定滑坡,还会加剧滑坡的发展。

2滑坡前部加载 ○加载,即在滑坡前部或滑坡剪出口附近填方压脚,以增大滑坡抗滑段的抗滑能力。采用本措施的前提条件是滑坡前缘必须有抗滑地段存在。与减重一样,滑坡前部加载也要经过精确计算,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目的。

(3)抗滑挡土墙

抗滑挡土墙工程破坏山体平衡小,稳定滑坡收效快,是滑坡整治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措施。对于中小型滑坡可以单独采用,对于大型复杂滑坡,抗滑挡土墙可作为综合措施的一部分。设置抗滑挡土墙时必须弄清滑坡滑动范围、滑动面层数及位置和推力方向及大小等,并要查清挡墙基底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挡墙变形,甚至挡墙随滑坡滑动,造成工程失效。

抗滑挡墙按其受力条件、墙体材料及结构可分为浆砌石抗滑挡墙、混凝土抗滑挡墙、实体抗滑挡墙、装配式抗滑挡墙和桩板式抗滑挡墙等类型。

(4)抗滑桩

抗滑桩是以桩作为抵抗滑坡滑动的工程。抗滑桩是在滑体和滑床间打入若干大尺寸锚固桩并使两者成为一体,从而起到抗滑作用,所以又称锚固桩。桩的材料有木桩、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桩等。近年来,抗滑桩已成为滑坡整治的一种关键工程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抗滑桩的布置取决于滑体的形态和规模,特别是滑面位置及滑坡推力大小等因素。通常按需要布置成一排和数排。我国铁路部门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挖孔桩,截面多为方形或矩形,其尺寸取决于滑坡推力和施工条件。

(5)护坡工程

护坡工程主要是指对滑坡坡面的加固处理,目的是防止地表水冲刷和渗入坡体。对于黄土和膨胀土滑坡,坡面加固护理较为有效。具体方法有混凝土方格骨架护坡和浆砌片石护坡。在混凝土方格骨架护坡的方格内铺种草皮,不仅绿化,更可起到防冲刷作用。

(6)绕避

绕避属于预防措施而非治理措施。对于大型滑坡或滑坡群的防治,由于工程难度大,防治工程造价高,工期长,有时不得不采取绕避的方式来预防滑坡灾害。对于线路绕避,有时也要修建工程以便线路通过,或在滑床下以隧道通过,或在滑坡前缘外以旱桥通过,也可以跨河将线路移到对岩较稳定地段。

(7)其他措施

针对滑带土的不良工程性质,通过提高滑带土强度的方法防止滑坡滑动。这种方法包括钻孔爆破、焙烧、化学加固和电渗排水等。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方法是可行的,但由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还很少应用。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其产生的地质条件、影响因素、运动机理复杂多变,预测预报困难,治理费用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工程问题之一。近20年来,特别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开展以来,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防治工程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如地下排水工程开始大量采用平孔排水和虹吸排水,支挡工程发展为大直径抗滑桩、锚索、锚索抗滑桩、微型桩群、全埋式抗滑桩、悬臂式抗滑桩和土钉墙等,这些治理效果好、工程费用合理的新技术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1)跨越工程

在泥石流沟上方修筑桥梁、涵洞跨越避险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证道路的畅道;

(2)穿越工程

在泥石流下方修筑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从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响。这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种主要工程形式,对于隧道、明洞和渡槽设计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3)防护工程

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设施修筑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防护工程,从而抵御泥石流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

(4)排导工程

修筑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5)拦挡工程

修筑拦砂坝、固床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拦挡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缓泥石流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对于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常须采取多种措施结合应用。最常见的有拦碴坝与急流槽相结合的拦排工程,导流堤、拦砂坝和急流槽相结合的拦排工程,拦砂坝、急流槽和渡槽相结合的明洞(或渡槽)工程等。防护工程也常与其他工程配合应用。多种土程措施配合使用,比单纯采用某一种工程措施要更为有效,也更为经济合理。

防治地质灾害除上述工程措施外,还要加强灾害监测,有效地进行灾害预测预报,根据需要及时疏散人口、财产,或采取其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并且合理保护和治理各个区域的地质自然环境,以消弱灾害活动的基础条件。其基本途径是根据区域条件,科学地进行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特别注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避免过渡开发。在广大山区应广泛植树造林,治山治水,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涵养水土,防治水土流失;在城镇和沿海地区,也应注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入为出,以保持地下水动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确保生命财产安全,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灾害评估治理与新规范实物操作培训教材 [2]地质矿产部等,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第一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3]张维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_.12.12卷4期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汇报

筑牢地灾防御体系,保障群众身财安全

***镇人民政府

(202_年4月X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镇地处长江南岸,全镇幅员面积101.52平方公里,境内属河谷浅丘地带。近几年,受强降雨及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辖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损失。为此,镇政府下大力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开展地灾防治,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坚持科学防治理念,去年全年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5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及253户883人,其中山地隐患点27处,库区29处,我镇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56处隐患点纳入镇级预案管理,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140余份,健全“镇、村、社、户”四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和《***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镇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镇、村、社逐级签订地灾防治责任书,各监测人还向村委会出具《地质灾害监测责任承诺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国土所加强与镇应急办、农业服务中心、交管所等部门的协作沟通,建立了地灾防治QQ工作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202_年,对片区地灾负责人、各村(居)责任人、地灾点监测人进行地灾防治专题培训2次,通过培训,明确了地灾隐患点的监测任务,监测记录本填写规范、APP监测软件上报要求,出现险情应急处置措施等,切实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宣传培训,着力提高防灾自救能力。一是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及地灾监测人观看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的专题片,以直观形式向干部群众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二是通过“4·22世界地球日”、及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100人。

(五)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灾避险能力。镇政府联合***中学开展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2次,参演人数约120人。通过模拟演练,进一步健全了抢险救灾整体联动机制,积累了救援队伍的实战经验,增强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了公众自救互救技能。

二、突出重点,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着力“避治结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202_年实施了烈火村1组马安石、关门石危岩,梧桐村1组中坝滑坡等3个区级地灾应急治理项目,投入资金77.77万元,202_年1月全部通过竣工验收。投资104万元的***镇新场镇库岸地灾治理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在202_年7月竣工。歇凉村3组油坊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治理工程已实施完毕。对还未治理的地灾隐患点,采取避让为主的原则,对垮土坡、茶树湾、青岗堡、杉树湾4处较为严重的地灾点群众详细宣传搬迁避让政策,讲解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动员其及时搬迁,并重新发放《搬迁避让通知书》,目前已有2户准备搬迁。

(二)加强汛期排查巡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测的监测网络的同时,组织力量对全镇56处地灾隐患点、在建工程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拉网式、滚动式排查,以及应急调查和专业监测指导,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死面。完成28个区级地灾监测站点的告示牌、滑坡体界桩、撤离线路等设施的安装和建立,制定地灾点《防灾预案》28套。在镇财政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整合资金约3万元新购置物资一批,包含半导体高频扩音器、卷尺、雨衣和便携式手电筒等设备,完善了物资储备,增强了应急保障能力。

三、统筹安排,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抓规划统筹,锁定目标任务。结合***镇“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镇、村两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注重以小流域或一个水文单元为基础,编制防治措施,制定防治方案,分实施治理,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二)抓基础调查,明确防灾方向。对***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开展风险评估,摸清成因、类型、范围和灾害现状。重新建立了《地质灾害安全管理台账》,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实现了地灾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三)抓知识普及,提升全民意识。编制***镇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对象、范围、内容和方式,并纳入了全镇的培训总体方案。

(四)抓科学监测,提高防灾水平。借助智能手机APP监测软件和预警信息平台适时向辖区内的干部、地灾监测人和群众预报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有效防灾做好准备。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抓好群防群治,努力打造安全地质环境,推动地灾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总结汇报

地质灾害防治总结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202_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作一简要汇报。

一、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两个”保障,打好地灾防治工作提前量。一是落实后勤保障,夯实防治工作基础。牢固树立“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理念,加强专业力量配置及物资储备的保障。4月22日,我局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确定了*区202_—202_年地质灾害驻守督导单位,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分级分类储备了足够的铁锹、防水苫布、编织袋、对讲机、照明设备等应急救援物资,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快速调拨,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及时控制险情。

二是落实方案保障,健全防治工作机制。

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编制了《*区202_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2_年修订版),正按程序送审。督促各镇(街道)编制了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一表两卡一预案”,确保责任不悬空、工作不断档,共计发放防灾预案表、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工作明白卡各84份,实现了受威胁对象“一表两卡一预案”发放全覆盖,责任压力全面传达到防治的神经末梢,真正做到防治工作“上热下烫”。

(二)狠抓“两个”重点,织密地灾防治工作安全网。

一是狠抓隐患治理重点,打好防治工作“主动仗”。目前,全区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分类制定了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等防治措施,相关治理工程全面有序推进。其中:*街道*村5、7组危岩已完成工程治理待验收,*镇*村2组红碑梁子滑坡、*街道*村3组石灰窑滑坡、*街道*村8组尹家湾滑坡等3处治理工程正在进行施工费财评,*镇*村4组危岩治理工程正在进行勘察设计,*街道*村2组新尔湾滑坡、*街道*社区5组唐家岩危岩和*镇*村8组石灰窑滑坡等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拟进行避险搬迁或其他搬迁政策。

二是狠抓隐患排查重点,下好防治工作“先手棋”。

坚持树立“以防为主”的理念,把风险隐患排查作为打赢防治攻坚战的“第一道关口”。在汛期组织各镇(街道)、驻守督导单位等相关人员对全区进行了拉网式、地毯式风险隐患排查,重点紧盯各镇(街道)上报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已投入运行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区在建工程、傍山切坡建房区域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部位、重要设施和薄弱环节,先后友情提醒区级有关部门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在建工程4处,涉及教育、交通、民政和水务等部门,切实做到不放过任何一处风险隐患,不留任何一点工作“死角”。

(三)紧扣“两个”环节,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

一是紧扣防治演练环节,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4月14日,在*镇*村2组红碑梁子滑坡隐患点组织了全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9个镇(街道)及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演练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中,在实战中进一步完善预案、磨合机制、拉练队伍。二是紧扣宣传培训环节,加强群众地防灾减灾意识。3月16日,组织召开区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地灾防治能力。利用各类集中宣传活动及日常巡排查等契机,集中或分散宣传培训人员累计达1200余人,累计分发宣传册400余本,切实增强全社会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去年镇(街道)及村委换届后,过去负责地灾防治的基层领导干部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干部对地质防治工作认识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汛期来临后,全区各类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需要监控的点位多、防控的难度大。三是地灾防治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持续鏖战下的基层干部群众或多或少存在麻痹松懈、消极厌战的情绪。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应急演练。督促各镇(街道)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及时开展应急抢险演练,坚决做到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打折扣,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主动避险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隐患整改工作。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整改工作,对已排查出来的隐患,要逐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及时编制防灾预案,设立警示标志,采取防灾措施,制定隐患整改台账并实行闭环式管理。为实现市政府制定的“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我区202_年将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清零且保留隐患点上限为0的艰巨目标,因此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整改到位,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

(三)强化隐患动态排查。

牵头组织各镇(街道)及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辖区或行业系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人员居住地和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尤其是学校、医院、旅游景点、工矿企业、村寨、交通干线、高陡边坡和项目营地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隐患动态排查工作要贯穿于汛期始终。

(四)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完善群测群防网络。

广泛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组—点”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等各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人。

(五)加强监测预警。

树牢“防灾胜于救灾”理念,不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隐患点“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工作制度;坚决落实“三个紧急撤离”做到“应撤必撤、应撤尽撤”。

第五篇: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电视会议的情况汇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_年6月28日组织召开了省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会上许绍华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就德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事项作了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具体贯彻落实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并于6月29日组织召开了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及县辖机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就抓好今年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县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并对陵县202_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详细安排部署。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好地落实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 任组长、分管 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全县地质灾害防御应急工作,编制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落实完善上级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六项制度,提高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

三、加强宣传,群策群防 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知识,提醒广大村(居)民随时提高警惕,常备不懈,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人有责,以达到群策群防的效果。

四、统一思想,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监控时间长,各级干部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配合监测人员做好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以确保本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辖区各单位要做好人力、物力等各项准备工作,服从县地质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典型汇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