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麦肯李谈教育九)兴趣和专业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20-1084257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30 01:31: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麦肯李谈教育九)兴趣和专业

作者简介:李睿,人称“麦肯李”,因为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获名。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智康1对1老师。专注研究教学,现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九)兴趣和专业

我也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学习的时候无精打采,但是一到下课,出去玩或者打游戏或者谈到其他他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往往神采飞扬,完全换了一个人。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在旁边,往往会一声叹息,觉得孩子不务正业。他经常说“如果把打游戏的劲头用一半到学习上,成绩该多好”。

事实上,我看到的情况往往是(尤其是男生),成绩好的孩子游戏打的也不错,但是喜欢打的游戏没那么多,但是在他喜欢的那个领域,一定是领先的;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兴趣广博”,谈到很多游戏都会玩,但是打的不好。我一个很好的 朋友,被称为“数学王子”,和我在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一个高中、一个大学……我就知道,凡是他喜欢玩的游戏,永远是我们之中玩的最好的……当然他数学也 是极好的,如果全年级只有一个满分,一定是他。我们很少看到那种游戏打的特别好,但是成绩很差的。

其实还有很多例子也可以说明我的观点 ——在我认识的钢琴弹的好,画画好,或者是书法、下棋好,我说的是“真好”而不是“喜欢”,在这些孩子中,很少有那种木讷的。不一定他们的成绩都领先,但 是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成绩没有达到最好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学习上激发出热情或者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一旦找到了,他们的成绩进步会非常快。相反,那些每天嚷嚷着自己对游戏多么多么热爱,甚至叫嚣要走职业道路的人,往往成绩都不好。

这里面的根本问题,是当我们区分了“专业”和“兴趣”之后,我们的判断标准就不同了。我 以前班上有喜欢打魔兽争霸的孩子,这个游戏大部分家长都不懂,所以不知道孩子玩的

“好不好”。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是学校战队的二线队员,所以简单聊两句,发现这些每天谈到游戏就来劲的孩子根本不入门。于是我就利用课间给他们讲各种战术、操作以及思维——在我看来,这些思维和做数学题是同源的。我发现我一 讲,他们就表现出不耐烦——这就是我想说的。但是我发现有几个女生,他们学习不错,听我讲这些游戏中的道理,虽然不明白具体的情境,却也津津有味。这就是 问题所在——一个孩子说“我喜欢xxx”,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这个东西没有成为他的专业。如果成为了专业,他就不喜欢了。

同样,看小说,看漫画,打游戏,为什么这些东西孩子喜欢?不是因为这些东西好玩,而是因为没有要求。我 在打一些竞技类游戏的时候,真的感觉很累,因为我每次会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在多久时间内打到何种级别——可以说,这和学高等数学没什么区别。一旦有了这 种要求,相当于把兴趣变成专业,立即感觉到压力,于是“游戏”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同样,我也有一些兴趣爱好,我也很清楚,我喜欢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他 们不是我的专业,所以我会很有动力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如果你的工作是你真正的兴趣,而且也是你擅长的,那么你会做的非常舒服。

因此,我们在关注孩子的成长的时候,在关注孩子的注意力的时候,在思考孩子为什么成绩和别人有差别的时候,完全可以多从生活中的角度观察。那些喜欢打游戏的孩子,我会和他们聊聊游戏;喜欢打 牌的孩子,我会和他们聊聊打牌;喜欢音乐、美术的孩子,虽然我也不是很懂,但是我都很愿意和他们聊聊他们喜欢的东西。你可以发现,有的孩子是真喜欢,去研究,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哪怕是游戏; 有的孩子不是真的喜欢,只是消磨时间,这种情况,要培养孩子“认真做任何事情”的习惯,哪怕是看小说,也要有点收获。这些细节习惯的培养,都是对学习有正 面作用的。同样,那几个打游戏的同学,和我聊完之后,觉得太无聊了,打游戏都打不过。我就告诉他们,别打游戏了,如果你们不改变这种习

惯,这辈子也打不过 我,就是耽误时间,不足道也。年轻人总是有点心气的,虽然不一定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他们会有所思的。

202_年我曾经作为北京队的随队记 者和他们去了海南参加CMO总决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闲暇之余,这些孩子会在一起打牌,玩实况足球。实况足球我也玩过,和一个孩子对战,最终战成 2:2,结束之后,他们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讨论刚才那场比赛哪里踢的好,哪里踢的不好……这些孩子都是一群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的孩子。他们并不是因为玩游 戏所以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刻意突出“兴趣”和“专业”。对他们来说,任何一个能够刺激他们思考的地方都会让他们兴奋。我相信这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的。

如果我们只是因为不用负责任,不用努力花精 力,不用痛苦获得回报,这或许只是一种耽误时间;而“专业”和“兴趣”的差别越小,就越容易融会贯通。真的要求做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 精力不够,在这个时候,选择一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不爱学习爱游戏”。真爱游戏,就去做职业,每天训练14个小时,还要训练敏捷度、体能 等等,我想,那些在学习上觉得厌烦的,应该是也打不好游戏的。

第二篇:麦肯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麦肯

一、公司简介

麦肯世界集团成立于1902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公司创立超过百年的历史,是全球著名的跨国4A广告公司之一。麦肯世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广告服务网络系统之一,麦肯投资建立的独资或合资广告公司遍布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的191个城市。

麦肯世界集团中国与光明日报于1991年创立麦肯·光明广告公司,目前是中国领先的传播集团之一,202_年营业额达36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均设有办公室,全国员工(含本地及外籍员工)近800名。

二、公司历史

自1902年至今,已经走过百年的历程。(1902年,阿尔弗雷德·埃里克森成立埃里克森广告公司,1912年,哈里森·麦肯创立麦肯广告公司,1930年10月,两家各自取得长足发展的公司合并成麦肯广告公司。

在这一百年中,麦肯一直扮演着全球广告先驱的角色,沿着明确的发展策略,发展成包括广告公司、媒体购买、公关营销、医疗保健营销、互动关系营销、品牌营销在内的从事整合传播的麦肯集团。202_年全年营业额266亿美元,收入30亿美元,位居全球广告公司第一名。

麦肯·光明广告公司是麦肯集团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成立于1991年,服务于埃索、可口可乐、雀巢等全球著名品牌。10年中,麦肯·光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明广告公司营业额不断提升,其创意策略和手法为广告业内人士高度赞赏,其作品也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1年,中外合资麦肯·光明广告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2年,麦肯·光明在上海,广州成立分公司 1993年,麦肯·光明赢得了强生公司的媒介集中购买 1994年,麦肯·光明广告营业额排序全国第五 1995年,麦肯·光明广告营业额排序首年全国第二

1996年,麦肯·光明赢得中国在国际广告节的第一个奖项-戛纳国际广告节铜狮奖

1997年,麦肯·光明赢得雀巢,高露洁的媒体集中购买

202_年,全年营业额266亿美金,收入30亿美金,位居全球广告公司第一名。全球覆盖率:131个国家和地区的191家分公司。全球员工总数:24152人

三、发展状况

1、麦肯是一家有104年历史的广告公司。基于做全球品牌行销的理念,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麦肯曾把埃索石油带向了全球。如今,麦肯的许多国际性的客户,像欧莱雅、强生、联合利华、UPS、微软、英特尔,都在中国市场建立起了经营系统。2、10年中,麦肯·光明公司在国内外广告竞赛中赢得了50多个奖项,包括戛纳国际广告节铜狮奖、莫比广告金奖、纽约广告节铜奖、伦敦广告节入围奖、时报亚太广告奖、媒介亚太户外创意奖、龙玺环球华文广告奖、全国优秀广告作品展金奖、创意无限户外与杂志广告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金奖等,其中戛纳国际广告节铜狮奖是中国广告业在国际广告节获得的第一个奖项。

3、202_至202_年,每年的全年广告营业额均在全国广告业中位居前三名。

四、主要业务

麦肯是广告业中的知名品牌,长期以来,麦肯和其他广告公司相比,他们经营着更多的品牌如:微软、摩托罗拉、雀巢、朗讯、杜邦、强生等世界500强中的多家公司,同时还经营着如中国电信、中国平安保险、北京晚报、李宁等一些国内知名品牌。

国内业务主要有:上海强生-邦迪、中国强生-娇爽、中国强生-沙威隆、雀巢、固特异、联邦快递、杜蕾斯、万事达卡、高露洁、欧莱雅、美宝莲、强生维达视力保健、黑人牙膏、平安保险、可口可乐、不凡帝范梅勒糖果、埃克森美孚、中国移动广州(全球通)、蒂芙尼、微软、国泰航空、日立、统一食品、上海通用汽车-雪佛兰、羽西化妆品、西门子输配电、生力啤酒、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普施保健国际、吉列、英特尔、中国移动佛山(动感地带)、中国移动广州(动感地带)、安利纽催莱、美的、中国电信、北京晚报、中央电视台、康富莱、UPS、中美大都会、瑞士信贷银行、好来化工。

五、经营理念:

现在大多数的广告公司的管理制度都是一种以好的业额为主要目的的,一个好的品牌、好的销售、好的定位、完美的创意、公司设计人员的创意手法等等麦肯主要是以客户的要求为主,市场的需求为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主,他肯揣摩顾客的心理,看了很多资料,可以看出麦肯特别注重客户的反映,也特别注重维护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

麦肯坚持品牌的形象比黄金更有魅力,一个公司能否有好的发展不仅是市场,客户重要也要看品牌的形象。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也要按中国市场的发展按中国人的思维发展,因地置疑的考虑发展中存在的因素,这样才是一个公司的好的管理。

六、岗位设置

七、主要策划

以202_年,麦肯·光明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作的广告为例。中国平安保险是一家很专业的保险公司,但它提出的“生前为死后作打算才是真豁达”并不为内地的消费者所接受,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平安保险在服务方面没有特别的优势。麦肯·光明发现,平安公司有一些优势是那些外国公司所不具备的,这就是平安作为本土公司,更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国际局势日益动荡、社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平安”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的美好愿望;“平安”是平安保险的名称。因此麦肯·光明根据广告主题“个人的平安是小事、国家的平安是大事;国家的平安高于一切”为平安公司做了“中国平安平安中国”的广告语,并且在全国寻找像平安县、平安大街这样的本土化的地名,就这样拍出了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广告。通过广告和品牌推广活动,进一步加强平安保险的品牌及服务知名度,让“中国平安平安中国”深入人心。这次整体的品牌推广活动帮助平安保险在202_年实现35%投保额的增长,并成为202_年中国保险业的第三大保险公司,被评为202_年世界百强保险公司第20名,是惟一获得该项荣誉的中国保险公司。

下面四幅截图是麦肯为平安保险做的影视广告——《地名篇》。

八、创意人员情况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吉姆·麦肯(Jim McCann):麦肯公司的创始人。

孙浚良(LES SUEN):现任麦肯光明广告公司M LAB.总经理。莫康孙:曾任麦肯香港、新加坡、纽约总部国际创意组及台湾创作总监;1994年开始在中国内地负责多项国际客户广告项目。刘丹: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客户总监。凯文(Kevin McNulty):麦肯全球首席营销官麦

第三篇:(麦肯李谈教育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

作者简介:李睿,人称“麦肯李”,因为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获名。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智康1对1老师。专注研究教学,现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

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中,许多家长都说孩子缺乏学习动力,不推动就不学习,对于未来似乎没有任何打算,孩子有的听话有的不听话,虽然说也在学习,也不能说完全不学,但是总是感觉不够意思。其实啊,我们不妨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对 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让他们理解中国梦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而且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学习就没饭吃”的理论越来越站不住 脚;再加上现在的信息爆炸,我们小时候家长讲的那一套理论已然对现在的孩子不太起作用了。“队伍不好带啊”,不仅是家长,学校的老师也会有如是的困惑。

学习动力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通过说教解决的。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学习的动力最根本的来源就是好奇心。当我们感觉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时候,不要盲目去指责孩子为什么不努力学习,我们应该反过来想:他为什么要学习?如果孩子天性是不爱学习和探索的,那么人类社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靠一群变态和天才?显然不是。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天生的。从小时候他们看到任何东西都要吃一下,到后来经常问各种为什么,再到拿着螺丝刀把家里能拆的东西都拆掉——在他们没有形成世界观的情况下,只有好奇心才是驱使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我曾经和获得 IMO金牌的一位同学的妈妈聊天,她说孩子三岁的时候到处找人问数学中的运算怎么算。我很难想象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学数学是出于远大理想活着天赋异禀,唯一 的解释,就是他对这件事情“好奇”——就好像现在的孩子不用教就会用ipad一样,这也是一种好奇。对孩子来说,数学和游戏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要是他们

好奇的东西,就都会全力以赴的学习,去探索。在初中和高中数学上有很多新名词,比如说“有理数”,我就发现有的孩子在没学有理数之前,就会问一个问题:有理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个词让他们很奇怪,所以他们会天然的有兴趣。

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在任何方面的好奇心,永远不要觉得孩子“多管闲事”。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问的任何问题,网上都可以找到答案。我们应该非常大力的鼓励孩子自己在网上找答案。很多时候孩子问的问题是非常深奥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鼓励孩子。孩子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对他自己好奇心的释放。当 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有成就感,会更加喜欢问问题。而如果他们的好奇心被压制,那么他们就会逐步丧失自信——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在 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网上寻找自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网上的答案不一定对,我们要继续鼓励孩子去甄别。即使孩子得到了一个我们认为错误的答案,这种探索也是极其有价值的。

有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我们认为的“不务正业”上,正如上篇文章所提到的那样,兴趣和专业本不是对立的,任何兴趣如果深入研究变成专业,这种研究和探索的精神会成为一种通用能力。所以,无论孩子的好奇心用在哪里,都要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归纳。天 天看路牌,能不能归纳出路牌设立的一般规律,进而能发现一些设置不够合理的路牌;天天看堵车,为什么这段路堵车?可能提出集中假设,能否进行验证?这一点 孙鹏老师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在看了《地心引力》之后写出了其中违反物理常识的若干错误——我觉得这就是好奇心,就是思考和探索。你说这对考试有用么?这 对学习有用么?

另一方面,即使在学习中,我们也鼓励顺应好奇心的学习。在 上课的时候我经常问学生,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函数么?学生的答案异口同声:考试要考。如果我们的学习都是这样的动力驱使,我觉得学不好也很正常。我们现 在的很多知识的设计师违背好奇心的。比如初中课本上对“负数”的描述,“小于0的数是负数”——在一个孩子的世界观里,0就是最小了,如果他的好奇心没有 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是不会问:有没有数比0小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用绳子上打结的例子问孩子:今天我给你一只兔子(又是兔子……体验过大海的都懂 的……),明天你给我一只兔子,怎么打结?如果一直打结,合不合理?这时候孩子就会说:你给我打个结,我给你解一个结——看,这就已经是负数的精髓了,相 反意义。教材上不顺应好奇心的知识讲解太多了,不顺应好奇心,真正学懂的概率更低,遗忘的概率也越大。

再比如说,讲直角坐标系,学生会问: 两个坐标轴必须垂直么?老师回答:必须垂直,记住。这样的回答完全没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那怎么回答?可以反问孩子:如果两个坐标轴不垂直,那么那些我们 学过的结论还能用,哪些结论不能用?为什么?然后带着学生一个一个分析,这个分析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其中隐含了坐标轴旋转的知识。满足好奇心的探索,不一定以得到老一辈人的标准答案为目的,思考的本身,就是学习的价值所在。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因为这是学习动力的本源。

第四篇:(麦肯李谈教育十一)我们的应试水平,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作者简介:李睿,人称“麦肯李”,因为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获名。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智康1对1老师。专注研究教学,现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十一)我们的应试水平,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我们经常把“应试”和“素质”对立起来,可 能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新闻比较多,诸如高考高分考生跳楼或者毕业之后混的很惨,再比如说有成功人士学历不高但是混的相当好,于是让我们得到了“应试教育害死 人”的结论。其实仔细想想,任何事情能成为新闻,本身就是因为其出现概率低。如果我们站在概率统计的角度分析,高考成绩和成就之间一定存在某种正相关的关 系,一流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状况一定好于二三流大学。那么我们是拼一个大概率事件去考一个好大学,还是自我安慰式的说其实没事的。

同样的道理还会出现在其他方面,我们自己的 想法和行为会影响孩子。我们要不要努力工作?确实,付出和回报似乎从来都不成正比,但是同样我们站在概率的角度上看,这个世界上通过努力、通过付出获得回 报的概率一定要比中彩票的概率大。我们的生活不是一个通过函数定义的世界,总有人中500万,也总有人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最后破产。那我们靠什么指导我们的 价值观?因为“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因为概率较低的事情放弃概率较高的事情,其实是不明智的。

同样,应试和素质一定是对立的吗?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必须以牺牲“素质”为代价吗?我觉得不一定。很 多人说应试教育摧残了一代人,韩国的应试教育程度比大陆更甚,不信你可以图片搜索“韩国高考”,非常震撼,像三星这样的企业,就是靠一群在应试教育下产出 的人才发展并壮大起来的。我认为,“应试”本身是没有错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就是一个目标管理而已,相当于制定了一个标准——只是逃离这个标准相 对比较困难罢了——但是逃离困难的反面,却让高考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最公平的一个社会选拔机制,没有之一。考研、考博、公务员,没有任何一个 考试要比高考来的更公平。所

以高考只是设置了一个一视同仁的标准,谈不上好与不好。

大家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但是完成的策略有差别。有人说高考扭曲了很多东西,其实不尽然如此。我们所看到的目前的现状,不是因为高考,而是因为我们的应试教育水平太低。我 举个管理的例子,军事化管理是最无脑的,只要有强制力保障,就可以实施。所以一个企业如果实行“军事化管理”,说明这个企业管理水平低,这个企业一定是处 于价值链的底端——比如富士康。同样,一个高中如果采用军事化管理,说明管理水平低。教学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学校只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除了说明这 个学校水平低之外,什么也说明不了。

或许你会质疑,现在考的好的学校都是这样管理的啊!这其实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罢了。我 们有志于提高应试教育的水平,但是这种提高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任何教学改革都会遭到保守派(以军事化管理和高压题海为代表)的嘲笑——但是我想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旦有新的教学方法被研究出来,保守落后的教学方法就会被革命。新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应试,不是素质,新的教学方法,一定是用更短的 时间让学生考出更好的成绩,而不是鼓吹“素质教育”。很多我的朋友问我,你们这样做辅导班,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我告诉他们,同样3个小时,学生在我的课 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绝对超过他在家自己做3小时题目或者是到学校去上半天课。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比填鸭更高的效率,获得比题海更大的收获,这就是价值。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方面是保守派的既得利益——我这样教,80分保底;另一方面是一些伪改革派在鼓吹“素质教育”,想颠覆整个选拔体系。我所期待的,并非高考取消全体拼爹,而是不断有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让那些有好奇心、愿意研究、对于论证逻辑要求更严格的孩子在这个体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任重道远。

第五篇:李培根谈教育范文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

谈教育

 [人民网教育频道]:各位网友好,3月13日下午3点,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和将做客人民网谈教育热点话题,敬请期待![14:01]

 [主持人]:您好,这里是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躲猫猫”、“妈妈喊你吃饭”、“被就业”、“被坚强”,这些都是一些红极一时的网络热词,在202_年,这些热词出现在了一位校给大学毕业生的致辞中。致辞中还这样说到:尽管你们不喜欢“被”,但是根叔在这里还要给你们强加一个“被”,你们被华中大所记忆。没错,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欢迎您李校长。[15:03]

[李培根]:您好。[15:03]

[主持人]:李校长,一提起“根叔”,大家都很熟悉,是该叫你根叔呢,还是该叫您李校

长呢?[15:04]

 

[李培根]:叫李培根更好。[15:04] [主持人]:更喜欢哪个名字?[15:04]

[李培根]:“根叔”它是一个在特定范围里的称呼,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们叫我“根叔”,我觉得很亲切。毕竟这是学生们跟我距离比较近的一个表现。[15:05] 

  [主持人]:一下子缩短了校长原来高高在上的距离感。[15:05]

[主持人]:这次您作为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您比较关注哪些教育话题呢?[15:05]

[李培根]:教育的话题里,我特别关心一件事情。我今年写了一个建议,建议的主题是让学生自由发展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或者说能够包含于我们国家教育方针里。为什么说到这个话题呢?因为总书记最近谈到“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教育在这里头是起到很关键作用,我相信很多人会承认这一点,会承认教育的作用。但是,现实中间,可能我们很多人会不一定记得这个,而会一下子想到发展,想到GDP。

[15:06] 

 [主持人]:GDP在我们观点中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15:06]

[李培根]:对,我们现在把发展这个话说得过硬,这也是我在人代会上发言谈到的建议。比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间,我们还说到发展是解决我们国家所有问题的关键。我认为这个话其实是说得太硬了。至少应该讲,科学发展是解决我们国家所有问题的关键。如果这样纯粹地讲,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是经济的发展,是GDP。如果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恐怕会带来一些误解。[15:07]

 [李培根]:咱们国家在十八大之后,还在强调要继续改革开放,总书记也在报告中强调了。当然,另一方面,到底怎么改革开放,这也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也注意到俞正声同志昨天在政协上说了一句话,原话我一下子记不清了,就是改革者不要有浮躁的心态。因为我们有一些人对改革的确有比较高的期待,巴不得一下子。可是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改革的确要保证平稳过渡。我就想到一个话题,我是觉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方面的改革。因为教育,一方面它是国家长远发展有非常重要作用的领域,比如我刚才讲到日本人战后,他们能够认识到国家的财富实际上是取决于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我们未来想崛起,想实现中国梦,如果咱们国家人民受教育的程度不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是没法实现的。所以,现在我们着手教育,这也是中国崛起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15:07]

 [李培根]:我们谈到改革要循序渐进,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改革不能冒进。的确有时候速度太快了,转弯转得太急、太猛,都会有问题。教育的作用,它不是立马体现出来,假如我们教育方面的改革有一点风险的话,风险有足够时间去应付。因为它的效果、它的作用也是很多年后,不是马上能反映出来。所以,我们改革应该抓教育这个方面,或者

能不能把教育作为突破口之一。[15:08]

 [李培根]:要谈到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我个人感觉,我们有一个结没有解开。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我的文章,叫《解教育之结是时候了》。那篇文章里我谈到一点我的观点。就像刚才我讲,我们国家这些年没少提生态文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等,教育改革也一样,我们没少提教育改革,我们一直在提教育改革,而且实实在在地在施行,比如大学,大学也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我们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似乎总是难以解决,不管是普通老百姓也好,还是我们教育圈子内部的人也好,我们大家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这就是因为,一个结没有解开。[15:10]

 [李培根]:我们在正进行一些改革,但我们还是停留在技术和手段层面上,比如我们进行的教学改革,课程内容增加一点、删一点,学时缩减一点等等。这些改革有意义,但是

它没有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15:11] 

[主持人]:治标不治本。[15:11]

[李培根]:对。大家一谈到教育的问题,自然就联想到“钱学森之问”,他很多年前看出我们目前教育体系很难培养杰出人才。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从很穷的时候,一下子快速发展,那个时候杰出人才少一点,可能这还不是一个主要的矛盾。但是,我们国家想要真正崛起,发展到一定层面需要高端人才,想成为强国的时候,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在未来,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15:12] 

[主持人]:怎么解决?[15:12]

[李培根]:我是感觉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这都是需要的。的确,它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我觉得我们似乎还缺少了一点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这是讲国家的教育理念。现在的问题,每个大学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现在关键的问题,我认为它不是从学校层面上的。[15:13]

 [主持人]:不是学校层面做的改革能够改变的现象。[15:14]

[李培根]:如果我们想真正地深化我们教育改革的话,我们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就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在国家教育理念这个层面上,我们要有进行改革。[15:14]

 [李培根]:什么样子的改革呢?我们现在培养的人,基本上在学校里头,有一种模式化的倾向,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有一种模式化的倾向,这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大一统的内容。具体到学校来讲,我们教育有点像批量生产这种方式,我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生当成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这是有问题的,这对创新人才培养是不利的。[15:14]

[主持人]:完全出来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15:15]

[李培根]:对。我们从实现中国梦这个角度,我们未来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也需要一批杰出人才。这样的人才的培养,我们如果在模式化教育理念里面,这是难以培养杰出

来的。这是从创新人才培养这方面讲的。[15:15]

 [主持人]:现有的教育模式、环境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所要需求的人才,满足不

了。[15:15]

 [李培根]:另外,我还注意到总书记,他在十八大之后讲了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很朴实,我们当然希望老百姓生活更好一点,收入高一点,住的房子好一点,我们希望有车等等。[15:16]希望

 [李培根]:我在想一个话题,我们很穷的时候,我们想有房子住,吃得好,穿得好,这就是幸福生活了。当我们现在都基本上已经实现,当然,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但是,尤其在城市里头,这个基本上是小康达到了。未来中国崛起,中国梦,那我们不只是这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包括什么,我想它还包括其他一些梦想。[15:16]

 [李培根]:还是用马克思的话来讲,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也应该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我相信大家都会同意这一观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就讲,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多么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他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一切自由发展的前提。也就是说,我们讲社会主义好,讲共产主义也好,共产主义更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不光是从创新能力提高这一点讲,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来讲,自由发展也是重要的。[15:18]

 [李培根]:我刚才说两点,一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都是总书记非常关注的。但是这两点都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的自由发展。[15:18]

 [李培根]:我就想,在我们国家层面的教育理念上,我们似乎对个人的自由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我的建议是什么呢应该让学生自由发展,把他和我们对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要求结合起来,使他成为我们教育方针的一部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个国家层面涉及教育的宗旨、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15:19]

 [李培根]:我前面讲解教育之结是时候了,就是这个结要解开,要真正地从国家层面上,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宣誓,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甚至应该把学生的自由发展放在最前面,只有学生自由发展了,他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5:20]

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校长这个理念非常的新,也让我们忽然眼前一亮,我也感觉出来您说的这种教育是大道无形的教育,您是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在高等教育当中,我们如何来对待自由发展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究竟是学在大学还是玩在大学?把这个理念下放以后,我们该怎么去实施它?[15:21]

 [李培根]:当然,我们讲自由发展,绝对不是说大家就去玩儿,它不是这个含义。自由发展的含义,简单的讲,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说得具体一点,我们现在在华中科技大学就推行什么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前年还是大前年,我们在开党代会的时候,就说过华中科技大学三大战略转变,其中之一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我们的观点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还是有导的作用。[15:23]

[主持人]:老师是引导学生发展。[15:23]

[李培根]:对。我们不是说自由发展就无拘无束了,那也就不是教育了。教育的主导作用,其实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是主体,这一点,我们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现实情况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实际上不自觉地把学生当做生产线上的产品。既然是生产线上的产品,作为教师来讲,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我们大家都是过来人。

[15:24]

[主持人]:完全没有自由而言。[15:24]

[李培根]:虽然教育中间肯定是有很多教师要教的内容,但我们怎样去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间更能够自主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很多人不是太明白。其实我们想一想毛泽东说的话,毛泽东有过谈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论述,他的论述,如果我们从教育层面来讲,我们就是怎样引导学生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真正自由发展了,也就是进入了自由王国。所以,我觉得马克思矛盾论,有些东西其实是一致的内容。当然,在毛泽东那个时代,我们教育有过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论述,但是在现实教育中,我们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15:24]

 [主持人]: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离这样一种期待、这样的梦想、这样的自由式的发展还这么

远?[15:26]

 [李培根]:我之所以说一个结没有解开,就是我们从国家的层面,对教育的理解,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工具意义上面。就是我们理解教育,我们停留在工具意义上面。意思是说,我们把人培养成流水线上的工具。教育,首先应该是什么?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成为人,使学生个人更好地发展。个人更好地发展了,他们也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其实是可以结合起来的,是可以一致起来的内容。但是,我们如果忽略个人的自由发展,仅仅是停留在希望培养什么工具,这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种工具主义,就会容

易陷入模式化的教育。[15:27]

 [主持人]:过度功利化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15:27]

[李培根]:对,成为一种模式化,当然就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杰出人才,这就是我们教

育的一个很大的问题。[15:28]

 [主持人]:也就出现了“钱学森之问”这样的问题存在。[15:28]

[李培根]:对。这个结不是我们的学校,某一所、两所学校能够解开的,需要我们从更高

层面去解决。[15:28]

 [主持人]:刚才对您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的一些理念,以及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您都给了我们一个专业的看法和认识。谈了这么多,我们又回到之前的话题,就是您在202_年的时候发表了一个致辞,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忽然一下高高在上的校长就一下子走到他们身边了。当时我们觉得大学校长,是一个位高权重的,是非常严肃的这样一个形象。您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创新的想法,就不怕到时候大家觉得这个校长不是太严肃,是不是在这样学术氛围内会引发一些负面的讨论呢?有没有这样一些考虑?[15:29]  [李培根]:我先跟你说一个笑话,我读硕士的同班同学,他目前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有一次他严肃地跟我讲,他说培根你怎么让人叫你“根叔”呢,太庸俗了,身为一个大学校长,你像黑社会这样。我说我完全没有这样的理解,我倒是觉得这是学生跟我距离比较近的表现,学生叫我“根叔”,很亲切。我没有那样感觉很庸俗,甚至像一个黑社会。我当时是这样回答他的,他的意思是不准以后让别人叫根叔,现在也无法考证谁先第一个这样叫起来的。所以,总的还是反映了学生跟校长之间的一个距离吧。[15:29] 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当时也很大胆,在毕业致辞的演讲当中,蕴含了这么多学生这么热衷的网络热词,他们口中的新词,怎样想到把这些词用进去?[15:30]

 [李培根]:说实在话,其实我不大善于使用网络的新词。我印象中间,在那之前也好,在那之后也好,我都没有用过网络词汇,平常也很少用网络词汇。但是那一年,说起那个话题,那年恰好有流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等,我引用几个词,是希望学生从这些词的背后,我们去认识什么东西。比如我希望大家,你们认识公平和正义,你不是从热闹中间觉得好笑,仅仅是这样,这个层面就低了。[15:31]

 [李培根]:我们学生要从热词背后认识什么社会问题,这是我希望学生理解的。它的本意,不是说我们要用这种网络的词汇去取悦学生,用网络词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至少我本意上面不是这样的。至少我之前的讲话都没有刻意用网络词汇。[15:31]

 [主持人]:和学生这么贴近的一种关系,改变了学生原来觉得我们的大学校长总是离我们很远,我们都是敬而远之的,竟然现在这么亲切地自发地称您为“根叔”,对您的教育

工作有没有很大的改变?[15:33]

 [李培根]:这么些年来,我们学校有一个好的变化,就是什么呢?学生对于学校事务的质疑,对于校长的质疑,比较随意了,放得开了。别看我跟学生有比较近、比较亲切的这一面。但另一方面,我在学校里头说过,我说我是华中科技大学历史上受到批评最多的校长。学生可以随意的批评我。[15:33]

 [主持人]:大家开始站在基本上是很平等的层面上开始相互对话。[15:34]  [李培根]:学生对学校事务有什么不满意的,他们批评我的讽刺我的,这些东西也多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所以,我在学校里头,提倡质疑精神,我有一年开学典礼的讲话,就是以质疑的话题跟学生说的内容。其实这是让学生自由发展的一方面。[15:34]  [李培根]:我们强调大家听话,我不大强调这个东西。咱们国家有些学校,非常好的学校,提倡听话[15:35]

[主持人]:一定要顺从,保持大的环境。[15:36]

[李培根]:我觉得质疑精神是非常好的。创新精神、创造精神,都需要质疑。质疑,使社会进步,也使自己进步。不管怎么讲,华中科技大学这些年,我们的学生至少对学校事

务的质疑,这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变化。[15:36]

 [主持人]:自您之后,各个大学的校长开始使尽浑身解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您是如

何看待近些年来上演的流行致辞?[15:37]

 [李培根]:我个人的观点,什么样的讲话不能够去招搬任何一个流行模式,任何的流行,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我不主张讲话要有一个什么模式,关键的是要用心。就像一个家长,他用心去跟他的孩子说话,我相信一个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说话,一定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他是发自内心的想跟孩子说话。我们的学生,他毕业了,他要走了,这时候我想,我内心里想跟我们孩子里说什么呢?你要用心跟学生说话,这就行了,至于什么

形式,那不重要。个人有个人的形式。[15:40]

 [主持人]:只是外在一种表现方式而已,还是话由心生最关键。也许这一点,学生觉得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跟他们去交流和谈话。[15:40]

 [李培根]:也有过人批评我的意思是说,我的毕业典礼讲话,就是要学生注意什么,你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提到,这个没有提到,那个没有提到。[15:40]

[主持人]:上纲上线的东西。[15:41]

[李培根]:我也觉得有很多校长讲话比我更有思想、更有文化,这个我都承认。但是至少一点,我是用心在跟学生讲话。至于别人的的思想有多高,那也是和我的局限性连在一

起的。[15:41] 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了很多教育理念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了,还有一些学生逃离科研现象频频出现,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提高,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方法?[15:42]

 [李培根]:研究生,尤其对于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们,当然是太重要了。我们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确我们可能对数量的发展追求得多一些。前面我们党代会的时候,我们讲三大战略转变,就鲜明地提出来了,其中有一个转变,刚才说了一个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的转变。研究生教育也一样,我们现在更重视质量。

[15:42]

 [李培根]:其实前几年开始,我们就有一个很小的举措。我们也从来没有在媒体上去宣传。我们取消了对硕士发表论文的要求,以前是硬性要求,以前我们规定硕士毕业生一定要在什么什么杂志上面发表多少篇论文。我们对硕士生的要求后来取消掉了,我们觉得尽管他会对学校论文的总数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想那个不重要,我们还是强调质量。别人就会讲,你取消了以后,质量就提高了吗?至少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质量。我们取消了对硕士生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的要求,这不影响我们学校在论文方面的质量。好的学生,研究做得好,不会因为我们不要求而他不发表文章,好的东西,他一定还是要让它在好的杂志上发表,这不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避免了什么呢?避免了那种为发表论文而发

表论文。[15:42]

  [主持人]: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而刻意去做的工作,失去了它的本意。[15:42]

[李培根]:对,过分的要求,可能的确会导致有些垃圾论文的出现。当然,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关键的问题在什么?还是在于研究水平的提高。学校的研究水平的提高,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强调在学生研究工作中,我们也强调质量,包括在大校里头有纵向和横向课题之分,纵向课题,比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下来的课题。横向课题,就是从企业里头的课题,以前通常有人认为,好象纵向课题质量会更高一些,其实也不见得。我们在引导我们的教师拿横向项目,就是从企业拿项目的时候,我们就希望他们拿高质量的项目,不要去为经费而经费,即使是企业的课题,假如我们做的是稍微前瞻一点,对企业来讲,可能是五年以后所要涉及的事情,它的质量肯定也会比较高。有一些课题,完全是像跟别人打工一样的,就是做一点工程师的事情,现在马上就可以用的。这样的事情,相对来讲,它质量可能会差一点。我们更重视引导教授们,我们要去拿一

些横向项目中间,它也有高质量的课题。[15:43]

 [李培根]:所以,你在学校的研究项目水平提升了,自然研究生的水平也就跟着提升了。

[15:43]

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校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15:44]

[李培根]:谢谢。[15:45]

[主持人]:在短短几十分钟与李校长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他独特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也正如他所说,经济的发展可以决定我们的今天,科技的发展可以决定我们的明天,而只有教育的发展才可以决定我们的后天。中国梦的崛起,还要看教育的改革。好了,今天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您的收看,再见。[15:45]

(麦肯李谈教育九)兴趣和专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