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20-1087304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1 13:36: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我们也有隐私权》团队研修

三江县梅林中学团队研修报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是梅林中学政史组课题研修团队,我们团队成员有侯大地,肖桃甜,罗晓春,石彦辉,潘清林五位老师。本次青赛课我们选定的内容是《我们也有隐私权》,由侯老师代表团队主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师大广西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是法律知识的学习,整个内容非常清晰地展示了法律有关人身权利的三个方面规定,即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隐私权。这三个方面并列存在,其中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人格尊严、隐私权为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其中《我们也有隐私权》为第三节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主要阐述公民的人格尊严中的隐私权问题,教材分“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维护我们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三部分展开。新课标明确制定了本节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树立关注自身人身权利的意识,形成一定的维护自己人身权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未成年人,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或者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会产生错误的想法或做法,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维权意识必须加强。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是道德和法制双重要求,将隐私意识内化于青少年价值观中。

三、教学流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想象、展示交流——实例突破难点——课堂练习—— 课外拓展、课外作业”为思路和环节,其中加以教师的适宜引导、及时点拨和归纳小结,并将自主学习案、多媒体等多种的材料运用于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学生的情感

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让学生获得正确知识取向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主体验、探究质疑、互助解疑、共同提高”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切实构建拥有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高效课堂。

四、研磨历程

由于临时改选本课题,时间比较紧,拿到课题,我们第一时间开会研讨分工。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交流教案与集体备课,各个成员提出自己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经讨论,制定初步教学方案,由侯老师编辑教案,学生自主学习案和课件等。

4月26日,研修团队的全体成员聆听了侯老师的公开课。在这堂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内容过多,时间比较赶,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够。

2、课堂,导致给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足。

3、由于在课堂设问环节用的时间较多,结果下课时间到了还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小结效果不佳。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如何研修,写出来)再次磨课,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课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尤其在思索得不到正解的时候,让人揪心。可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研磨又变得轻松和快乐!尤其在碰撞之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让人宽心!走在痛并快乐的追梦之旅上,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加上困惑与收获)

汇报人:吴成树 202_年5月27日

第二篇: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金鹊杯”202_年柳北区小学青年教师汇报课团队研修材料

在活动中感受 在探索中发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团队研修

――柳州市第三十四中附属小学数学团队研修报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三十四中附小数学学科研修团队的成员陈灿新。我校是一所只有337名学生的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14位老师中只有4位数学教师。本次青赛课一如既往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先进行校级青赛课,在教导处详细周密地安排下,校级赛教课活动顺利结束,学校精心挑选选手先进行城区级赛教课的备战,组织了学科组成备课团队,进行积极研修。我校青年教师黄艳代表学校参加了数学学科的比赛,这一学科我亲自带队,组织数学教师汤宗建、覃炳江,体育教师杨静、美术教师韦杰、科学教师洪波、思品教师陈静等老师共同研修。真正做到“集中集体智慧,推进教学水平。”虽然我们这个团队比较特殊,大家专业不同,但是都抱着研究教学的热情走进了同一堂课中。

一、主题研制

在整个备战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的相互沟通到方法论上的相互沟通,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以“在活动中感受,在探索中发展”为主题,以新课程课标作准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涵

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是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2、教材的外延

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五

年级上册主要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本课内容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等知识打好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础与经验

在实际生活中已出现一些小数,学生对小数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长度单位的表示,商品的价格等。在数的概念中,学生知道不光只有整数,通过以前的数学学习已形成一些数的概念。

2、在学习中的困难与思考

大部分学生对小数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长度单位的表示,商品的价格等,但是小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却不太理解。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从学生手中学常用的米尺等引入,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便于学生接受。

四、研磨历程

带着研修主题,围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们展开了反复的磨课历程。

3月16日,研修团队下发人手一份打印好的教材和教参,进行了交流教案与集体备课。先由各成员认真阅读黄艳老师备好的初案教案,再由执教的黄老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思路,然后由全体成员互相交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疑问、讨论教学设计的想法和建议,各抒己见,最后综合以上的意见和建议,定下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和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炼了小数的产生、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进率四个知识点,梳理了教学思路、预设教学环节。接着进行试讲,修改,再尝试, 再修改,再尝试„„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可是大家并没有气馁,仍然进行反复研讨,教导主任是英语教师她带着病坚持在校内助教,帮忙做课件的覃炳江老师为了让黄老师能够顺利试教常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次打磨,结果终于让人感觉渐入佳境。

研磨中,我们进行的是微型课堂,让执教老师牛刀小试。由于我校四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试教机会只有一次。因此我们把四年级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小班个进行了试教,这样就有了四次试教机会。前两次试教确定上课的主要流程,后两次试教精雕细琢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导语,最后一次真枪实战,试

教练兵。精心打磨了教学流程之后,我们利用全班学生汇合进行了一次真正的试教,圆满完成整个教学流程。

研磨中,我们探讨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构建“小数的意义”这个的问题,教材中关于“小数的意义”是这样定义的:“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我们团队在研修中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一致同意仍然选用教材里的米尺图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原来在刚开始的两次试教中是采用的是平面图形正方形来设计这个环节,按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小格,在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这个环节时,学生的感官受到冲击,不好理解。便通过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为了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探索空间,在每个层次中的教学研讨中大家一致认同只说明第1个数据如何用分数、小数表示,如: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表示成1/10米,也可以表示成0.1米,其他数据的表示方法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三个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这里充分体现了在建构知识中,培养学生的猜想、类比、迁移的方法。强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更容易探究和发现,提高了学习效率。

研课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尤其在思索得不到正解的时候,让人揪心。可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研磨又变得轻松和快乐!尤其在碰撞之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让人宽心!走在痛并快乐的追梦之旅上,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汇报人:陈灿新

202_年3月23日

第三篇:团队研修汇报稿

带 着 希 望 前 行

——融水县大年乡小学数学组研修汇报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们是来自融水县西北部,处于黔桂两省三县,距县城138公里的大年乡中心小学的数学组团队。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了追逐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

(出示图片)作为一所偏远山区的小学,师资及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接到这次赛课任务,我们的小组成员是既高兴又紧张,同时也十分珍惜这个能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结合我们农村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决定将“把握学生认知度 彰显课堂实效性”作为此次研修的主题。

我们的研修分三步:

一: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教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学习才会更有

效”。《最小公倍数》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倍数概念和分解质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求最小公倍数主要是为通分做准备的,是学生学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这部分内容学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把握这些要点,我们找到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接着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个数的倍数特点和分解质因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只是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还是比较抽象,于是把握学生的认知度,追求课堂的实效性成了研修过程中的坚定目标。

经过这样的研读,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做了如下的设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完善教学设计,实现高效课堂。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之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凸显重难点?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活用教材,追求教学实效。

由于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山区,学生对“铺瓷砖”的例子比较陌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课伊始,我们选用学生较熟悉的 报数活动来引入新课,通过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报数”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理解最小公倍数知识形成的内部知识结构特征,这样学生面对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主动的借助外部的物质材料解决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数学体验,感受数学价值。

怎样准确无误地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通过观察2和3的最小公倍数,3和4 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呢?接着出示5和7,6和12,7和9,5和10,6和10,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交流,自主探究得出具有互质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的三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总结出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列举法、图示法、分解质因数法、还有从较大数的倍数中找较小数的倍数的方法。课中给足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发现规律,理解算理和算法,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习不再枯燥和乏味,彰显课堂的实效性。

3、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用韦恩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约数,目的就是向学生初步渗透集合思想。首先让学生分别填写“2的倍数”和“3的倍数”两个集合圈,再分别凸显它们共有的倍数,使共有的倍数都落在相交的区域内,最后让学生说说每个区域内的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集合图的理解,也使集合思想渗透落到实处。

三、在研修中历练和提升自己

研修是个艰辛而快乐的过程,当出现困惑和彷徨,彼此交流、探讨,直至出现“柳暗花明“时的那份欣喜,又让我们更多的体会这是一种幸福。经过磨课,大家解读教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得到彰显,更磨练了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的研修历程(出示幻灯:团队研修照片),“渐行渐远渐无穷”学习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改进,很多成绩要我们去超越,在实践中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但只要我们带着希望前行,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研修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是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每个人身处其中,感受和收获却不同,请听来自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声:

()一样的研修,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在磨课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人只有在互相学习中才能有收获,有提升,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才能触动我们真实的内心。

()研修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最后我们想说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成就最高也只是一颗灿烂的珍珠,只有用团队精神这根线把众多的珍珠连缀起来,才会组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第四篇: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回忆-梳理-应用” 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搅浓单元复习课的数学味

“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复习课教学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怎样上好复习课,今天我们就一块儿进行探讨。

复习课是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再认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重复,更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发现规律、拓展运用的过程。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复习课的核心目标和教学任务是知识的梳理、查漏补缺、深化提高。向老师执教的《表内除法复习》一课把四个游戏进行巧妙地有机整合,创设了“福娃游乐园”的情景。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活动中。

一、引导自主复习,注重“理”

开课伊始,全班同学依次口算小火车上的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自我检测计算能力,成功的自然喜悦,失败的也会产生掌握计算方法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复习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复习的主人。教师设计让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并从口算算式中提炼一道算式来讲解并复习除法的意义,其过渡非常自然,流畅。

本节课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自主交流会发现: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相同;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这样,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第二、指导复习方法,注重“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这里,向老师又引导学生斜着看除法表,即发现除数与商都相同,从而明白在表内除法中只有这些除法算式是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一道除法算式的。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教给学生整理与归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的同时,不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课重在激发学生通过对话、互动将知识进行梳理,探索知识之间联系,构建知识模块、网络,让知识与知识互动起来,知识与生活实际互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向老师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三、重视生活的联系,注重“用”

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复习课的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情境。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数学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做数学”的途径之一就是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在此向老师设计了“乐园打靶场”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然后从打靶成功所得到的奖品——6朵红花过渡到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复习课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向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注重拓展延伸,注重“延”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课上向老师引领同学们来到智慧小屋,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样的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也不仅是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想象得以展示,而是集体智慧的展示,给枯燥的旧知赋予生命的活力。本节课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本质,数学味浓厚。

感悟:

1、小学数学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与练习课。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将一单元、一学期、某一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数学思考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复习不是旧知简单重复再现,不是师问生答或师问师答的回忆,而是创设情境,重在激发学生自主将知识进行梳理,探索知识之间联系,构建知识模块、网络,让知识与知识能互动起来,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2、教有法而无定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比如我们现在经常运用的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孩子们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比如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需要复习的知识,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自己的已有认知当中。六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采用小老师授课制,由学生来当老师。当然了这时教师不是闲了而是更忙了。

当然,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得靠我们教师勤钻研,重实效在整理与复习中也能探出真正的精彩!

第五篇:团队研修

关于《端午节》的思考与实践

柳城县柳侨学校语文学科研修团队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柳侨学校语文学科研修团队的代表人。我们的团队成员有罗美燕老师和我两个人。在参加这一次的赛教课活动中,通过对参赛课《端午日》教学目标的学习、研修及备课、研课、反思、改进和参赛等活动,我们学校的教师从活动中得到历练与提高,受益匪浅。现在我把研修的过程说一说。主题研修:

通过对这文章的研读,我们最终把课题的主题定为:

1、通过了解湘西茶峒人民过端午的习俗,达到让学生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理解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去描写一个场面。教材分析:

《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民俗风情”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要求学生读课文,结合调查,了解家乡的风俗进而了解祖国和世界各国的风情。《端午日》是本单元中内容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一篇,起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并反映生活的重任。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山西茶峒人端午日的习俗,着重描写了赛龙舟和追鸭子的场景, 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对于这样的文本,除了让学生掌握精彩的场面描写方法之外,更应该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学习,了解祖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去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感受船手赛场上的风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学情分析: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当然,也要考虑到乡镇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各乡镇小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再加上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较薄弱,很难一下子就能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时缺少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加表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同时,在设计导学案和课堂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多提供一些智力帮助。例如,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不要太多,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足矣。在导学案的知识准备和交流讨论这部分里,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需要理解或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答题格式、答题思路),降低答题的难度。给学生在课前或课上思考答题时垫上一块垫脚石,使得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研磨历程:

当知道了赛教课题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课题的研读。

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确定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设计导学案。然后拿学校七年级的学生上课,四十分钟的课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七年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差,每个学习小组里只有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加上学生也没得到高效课堂模式的培训,基本还是按照小学的老模式学习。所以,在交流讨论时发言的学生很少,形成书面表达后的展示环节就更加没有学生展示了,结果就又走回老路,老师讲。

2、学案在上课的时候发,教师为了完成一节课任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文本的不熟悉,很难在三至五分钟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针对这一节课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地想办法改进,决定第二天用八年级来是上课。八年级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要比七年级强,而且他们初一时学过《端午日》,虽然过去有一年了,但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应该没问题。再加上他们是我带的学生,而且分小组学习也有了一年。有了这样的保证,我信心满满地去第二次试教。结果,上的比第一次还糟糕。这一次的失败令我们很沮丧,我甚至怀疑自己之前的教学。沮丧之余是我更多地反思,因为教学流程没有多大变化,学案提前一节课发,学生有十分钟预习、思考。为什么在这样的班级里上这堂课还会失败呢?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跟学生的交流,得出了问题的病症所在。

1、老师学生都知道是在炒旧饭,情绪激发不起。老师没激情,学生被动地学。

2、没有教材全解(参考书),这是学生告诉我的。

3、在学生预习学案的那十分钟里,我对学生不看文本,不看学习目标和知识准备就下笔做题,答题乱七八糟的情况进行狠狠的批评,学生本来就不高的热情被我浇了一盆冷水。从这三个问题来看,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是老师个人的问题。我不应该因为他们是我带的学生而缺乏激情,更不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做错的行为而生气发火,这无形就把学生拒于千里之外了,造成学生害怕老师,特别是做错后更不敢再向老师请教了的心理。第二个问题令我触动很大,因为学生刚上七年级时,我就建议他们不要买教材参考书,一定要买也要正确使用(我教过学生如何使用参考书)。可在这一堂课上,没有参考书在手的学生真的就像瞎子摸路,答题思路乱七八糟。因为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答题时更不知怎样回答才完整,这一句那一句。学生依赖参考书的坏习惯不改变,学习语文的能力如何提高呢?这引起了我极大的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把“怎样让学生没有参考书也能学好语文”当作一个小课题来研究。

分析问题的原因之后,我和罗老师在失败两次后重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备课,修改学案。针对前两次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多次研读,在学生有疑难的地方在进行修改补充,提供了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设计了现有的学案和教学流程。第三次试教拿六年级的学生来上课,文本和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提醒学生要认真阅读文本和学案里的学习目标、知识准备,最少要读三遍。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完成。要求学生走进文本,真正去感受赛场的氛围。通过课前的这些准备,第三次试教,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七八年级的学生还棒。研修收获:

一周时间,一篇课文,三次试教。这样的经历也只有参加本次赛教课才有的。在一个星期的研磨历程中,我感触颇多:

1、这已不是一次赛教,是对自己一次大的历练与提升。我教学的思想、态度,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的认知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2、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

3、力量来自于团队。感谢教研员吴婉燕老师的热情相邀,以及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