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石河子143团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5篇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20-96392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16 18:44: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石河子143团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石河子143团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讨论稿)

我校地处石河子市西郊15公里处,是一所完全中学,环境优美,学校创建于1954年,目前在校学生1700余人,学校被命名为兵团文明单位,荣获农八师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学校正努力探索优质中学的建设模式,通过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和校园文化改革等方面跨出新的一步,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现状分析

1、外在环境

学校位于石河子市西郊,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周边团场居民的生源,并对教职员工在此环境中工作具有吸引力。

143团党委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设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尊师重教薇然成风,教师地位明显提高。师市教育局把我们学校作为重点投入设施建设的地方,对教师业务管理和专业发展培养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这些都为推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内在优势

(1)学校环境优美,去年投入800万元学校已完成抗震加固工程,今年投入300万元的新建实验楼即将峻工,五月去西安实验仪器订购会落实近50万元的设备。室内体育馆、300mm塑胶跑道建设已进入起步阶段,校园整洁、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校园周边环境良好,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与家长对子女就读学校的要求相接近。

(2)教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66名,其中专任教师136名,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高级教师32名,八师石河子市名师3名,高中学科带头人16名,团教学能手10名,学校骨干教师17名。

3、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齐而不尖,年龄结构偏大,编制富余,超编严重,学科比例失调;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在教育教学上突出的拔尖教师,学科建设不易,少数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动力,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吃苦精神,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和增强。

(2)德育工作没有形成系统,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德育工作还停留在说教层面上,八大教育重形式,轻内涵,缺实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亟待培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处在应付阶段,没有发挥其育人功能,学生欠缺主动学习的精神。

(3)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需整体构思,制度文化,观念文化需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入脑、入心、变成自觉行为。

(4)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建立,专家引领,环境铺设专业指导,思想推动诸方面还需下功夫,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急需解决。

二、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办百姓满意的教育”为基本宗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在“巩固‘规范’、推进‘精细’、发展‘特色’,师生快乐,共建和谐”的学校主旋律中,探索从“规范”办学到特色发展的办学规律,突出质量主题,努力实现“垦区一流、兵团知名”的学校发展目标。

三、价值追求

1、学校愿景:师生快乐、和谐共进

我们认为,学校应以“师生发展为本”。在快乐和谐中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提供高质量、多元性、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不断提升教育品质,持续高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创造浓厚的氛围,为学生未来能够享受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教师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能不断的发展,享受教育的快乐。

2、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最佳服务,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教育追求,全体员工秉持真诚与信赖,慧心与创意,使学生快乐学习,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四、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六大工程”的实施,实现从规范办学到特色办学发展的跨越。

1、校园环境的“优化工程”

(1)建设优质的物质环境。

(2)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3)建立人人参与的德育环境

(4)营造家长放心的校园安全环境

(5)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网络文化

2、质量立校的“威信工程”

在实施质量立校方面,要以探索“有效课堂”的教育模式为抓手,具体要做的是,学习“有效”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课堂”基本操作程序,并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进行细化。强调学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兴趣的激发,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促进教师发展的“名师工程”

学将加大名师的培养力度,把教师发展品牌工程的实施作为一项极其重的头等大事来抓,形成乐于奉献,富有特色,积极反思,合作研究的教师群体。主要实现以下的目标: ①积极精进;②敏捷有效;③创新教学;④持续改进;⑤诚信包容。

4、德育为首的“育人工程”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位工作,主要实现下列德育目标:①德行高尚;②学力扎实;③体能充沛;④负责自信。

5、科研强校的“品牌工程”

要进一步确立创科研型学校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作用,完善教学科研的操作程序和考核奖励办法,激励教师人人自觉地主动地进行科研活动。三年内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要走在全垦区前列,学校要注重以提高学校质量为核心的科研工作,努力创设学术气氛,充分发挥科研在实现从“规范”办学到特色发展的跨越中的引领作用。

6、课程建设的“保障工程”

为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立足学生实际,继续开发具有兵团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实现课程成就学生,课程成就教师,从而有效地保证学校三年发展目标的达成。

(二)具体目标

1、第一阶段发展目标(202_年)

发展定位:调整管理模式,巩固规范办学成果——夯实基础,理顺关系,重树形象,追求学校的有序运作,通过岗位聘任制度,绩效考核分配办法,人员变动,结构重组,充分调动学校干部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岗位责任意识,确保质量的提高。

2、第二阶段发展目标(202_年)

发展定位:推进精细管理,谋求学校特色发展——强化制度执行力,做到管理精细,任何工作落实到位,力求精致。发扬师生自主精神,追求主动发展,以质量为主线,追求教师管理,队伍更新,专业发展,结构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3、第三阶段发展目标(202_年)

发展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学校品牌提升——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科研引领发展为主旋律,特色为主题,深化学习型团队建设,推出名师,创建学科品牌,进而提升学校品质,实现总体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学校三年发展行动计划的执行比计划的制定更为重要。为了有效执行计划,学校管理者需要重视以下问题:

(一)建立“校长——团队——个人”三位一体的规划系统

规划是学校对未来发展一个设计,它的实现必须要经历一个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落实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的各级组织,全体教职工都是落实行动计划的主人,因此,在制定规划过程,重要的是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建立一个规划团队,学校应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学校要引导教师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个人发展规划,使教师的前途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教师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结合,规划团队要经常围绕规划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如学校目标设置会,教学设计会,学生座谈会,年度总结会等。

(二)建立遵循计划—实施—反思—再实践原则的执行体系

学校规划制定的期限是3年,在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学校应十分强调规划实施的要领:“凡事有计划,凡事有程序、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监督”形成规划管理程序:

1、制定学校分年度行动计划书。

2、各部门制定年度工作策划书。

3、教师制定个人年度工作策划书。

4、对照与反思。

(三)建立适时评估和调整机制

任何一个发展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变化的情况,特别是资源和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力学策略上的重大变化。因此,需要进行适时的评估,通过评估来调整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规划的顺利执行需要在不断评估的基础上作出明智的和必要的调整。

第二篇:广州市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广州市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_-202_学)(202_年10月14日教代会通过)

一、学校现状与背景分析

(一)背景分析

21世纪,我国顺利成为WTO成员国,中国“和平崛起”理论逐渐形成,“一超多强”国际新战略格局基本定形,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力推动下,基因技术、信息网络工程、纳米技术不断普及,智能化、全球化、多元化趋势逐渐增强,人才和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教育无疑已成为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

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明确要求;广东省提出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广州市的新一轮发展规划把“努力构建学习型城市、高质量地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创建“教育强市”,在全国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荔湾区在创建成功“教育强区”后,更加高度重视教育,在继续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总之,教育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学校现状

广州一中是广州市政府举办的第一间公立中学,始建于1928年,迄今已有76年历史。76年来,学校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1994年,广州一中成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202_年被确定为 广州市创建2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之一,202_年通过省一级学校第二轮复评,连续15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学校探索、建立的“双动”教学模式在省内有一定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提出的“希望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成功在每一堂课之中”的办学思想延续至今,并已融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近三年来,学校已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先进教育单位,广州市绿色学校,荔湾区先进教育单位,荔湾区“双拥”标兵单位。学校始终坚持全面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凸现了“科技创新”、“科研兴校”和“体教结合”三大特色,若干成果已走在了广州市所有中学的前列。

近三年来,学校发展迅速,现已有64个班3217名学生(含一中实验学校),其中,高中班38个,初中班26个。教职工254人,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市中心组成员以上)18人。

对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学校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问题:

1、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管理能力方面还要继续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够理想。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8 %,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上进心强,但经验相对不足,部分青年教师的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3、学校地处老城区,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程度相对较低,在逐年扩招的同时,客观上凸现出生源质量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优秀教师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4、少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有待提高,具有教学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数量尚需增大。

5、由于高中招生政策改革和新校区建设速度滞后于高中扩招速度,本校自己培养的优秀初中生生源流失,外区的优秀初中生路途遥远难以报考我校高中,客观上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形成了较大威胁和严重挑战。

二、任期目标和各项工作指标

(一)总目标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照现代学校的发展规律,加大校本管理的力度,把学校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具有长远生命力的举措上,从根本上和全局上达到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

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思路,强化“严谨而开放、科学与民主、实践和创新”的办学理念,以两个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以两个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为聚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均衡地发展,创建成功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并做好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工作。

(二)队伍建设目标

1、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校级班子全体成员做好“四个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坚持上级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和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集体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独当一面。

根据学校将来一校两区的特点,实行高中部、初中部“统一领导、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

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三年内,培养校级干部四名,校级后备干部六名。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高、初中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三年内力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35%以上。

鼓励骨干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和有关师范大学联系,争取建立教育硕士办学点,力争产生具有硕导资格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的覆盖面达到专任教师的100%,并保质保量完成三个校本培训项目的任务。

70%以上教师能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力争三年内产生或引进特级教师。

继续坚持“以培代奖,以奖代补”的原则,用培结合,直接将对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本职工作业绩挂钩。

三年内,培养科、级长以上的骨干教师40名,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40名。

(三)德育目标

1、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寓德育于个学科教学之中,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2、操行评定优秀率、三好率、后进生转化率、非正常辍学率、学生社会实践率均保持或超过省一级中学评估标准,违法犯罪率继续控制在零指标。(具体指标见《广州一中三年发展规划指标检测量化表》)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固本培基,推进团队组织建设。

(四)教学目标

1、教学科研目标

申报3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含一项国家级、一项省级);基本实现全部学科教学研究课题进入区级以上“十一五”立项;各年级备课组根据科组和学校的课题内容开展子课题的研究活动。

完成一批市、区级课题的结题工作。90%以上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编辑、出版一本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专著(论文集)。完善、深化学校“教育花会”,鼓励百花齐放,在新校区组织实物形式的学校教科研成果展览。

举行学校论文年会,进行论文交流,突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 水平,在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宣传推广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实施《关于教工参加校外教研成果评比活动经费使用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奖励基金,对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及其指导者进行表彰奖励,选取一些课题项目向全体教师实行招标,提供经费和条件。

定期进行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发布喜讯,颁发证书和奖金。每年评选学校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年之内,学校集体或个人每年发表20篇市级以上论文或经验交流文章(含省级10篇)。

全国、省教育学会和市、区教研会理事、市学科年级中心组成员、市特约研究员的教师达学校教师总数的8%。

积极开展国家新课程改革实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设20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确保三年之内毕业生信息技术课考核合格率继续保持在100%。精心研究202_年将要出台的广东省新课改实验的高考大纲,并制定学校一级的应对策略。

2、教学质量目标

高考继续保持广州市一等奖,在高中扩招、生源改变的情况下保持高考重点率30%以上,本科率60%以上,录取率90%以上。在此基础上,涌现更多的八百分高分段学生,力争有学生考上清华或北大。

中考总分和优秀率均名列区属学校前茅。

3、体卫美劳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热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素质良好。

体育成绩合格率、体锻达标率、达标优秀率分别达96%、96%、26%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后按标准执行)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结合实际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控制在3%之内。

(五)学校管理目标

1、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改革学校奖金分配方案,激活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措施。

2、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以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理顺教师专业职务评审与聘用的关系,坚持评聘分开,强化岗位聘用,以岗定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赏罚分明,向重要岗位倾斜。

3、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学校人事管理新机制。

4、制订《广州一中高中部寄宿制校区管理办法》。

5、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建立食源性中毒应急处理机制、食源性中毒报告制度和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6、严格执行广东省教育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正确避免、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7、做好档案迎检和检查工作,保持省特级档案水平。

8、做好教代会换届工作。

坚持教代会议事制度,坚持一年一度的校长向教代会做工作报告、教代会审议校长工作报告的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

(六)学校环境设备设施建设目标

学校环境设备设施建设在202_年以前必须达到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即《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所列标准。

继续完善黄沙大道校区的净化、绿化、美化,重点放在美化;大坦沙新校区注重充分凸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校园环境布置创出学校特色;达到省绿色学校标准。

(七)教育信息化目标

在新校区建立完善的校园网及独立的Internet网站。铺设1000M光纤主干网,连接所有大楼至每一教室、教辅室及办公室。

行政办公楼设立无线局域网,满足移动办公需要。

学生数与教学计算机数量比例不低于5:1,教师办公计算机每两人1台,力争达到每人一台。

添置国际互联网主机及相关设备,配置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不少于60个。

建立电子阅览室,电子读物生均20册以上,电子阅览室有不少于50台计算机可上互联网和浏览电子读物。

建立学术信息交流中心,面积200平方米。

建立计算机多媒体多功能室,面积150平方米以上。课室与教辅室之比达1:1.2。

3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制作和开发课件,80%以上的教师具有熟练地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80%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95%以上的教师能用计算机多媒体上课,课时覆盖率60%以上。

建立校园SRP(School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学校实现教学、办公、管理信息化、自动化。

建立校园智能IC卡管理系统。高中毕业生信息技术考核合格率100%。

(八)薄弱环节改造:

1、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大胆使用和激励年轻教师,促进年轻教师迅速、健康成长。

2、加大名师培养力度,鼓励冒尖。

3、努力提高重点大学上线率。

4、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层次。

5、健全、完善图书管理制度,实现计算机管理。

6、探索和尝试在数学和自然学科类进行双语教学。

7、提炼校园文化的主题,形成自身的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领导班子建设

1、定期开好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搞一次全校性后备干部推荐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校级及中层的后备干部队伍。

3、邀请有关专家为班子成员作一次关于现代学校管理的专题报告。

4、邀请市、区督导室领导对班子成员进行学校督导评估办法的辅导。

5、赴省外1--2所名校考察取经,汲取先进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6、鼓励支持行政人员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

7、每位行政必须上交一份管理方面的专题文章,首先在《一中教研》管理专栏上刊出。

8、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交流、探讨工作。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及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学政治、学教育理论。

2、指导、要求全体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3、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历培训,学校从时间、待遇上给予优惠与保证。

4、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评比,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评比活动。组织教师撰写各类文章,参加各种评比,继续出刊《一中教研》。

5、做好“学校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提名,考核、评选工作。

6、继续做好每中级、高级职称申报工作。

7、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讲座。

8、对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达成情况进行考核、检测、评价。

9、对学校前三年师培方案进行总结反思,并着手制定新一轮师培方案。

10、全面开展学生评教工作。

(三)德育工作

1.调整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2.设立德育综合档案资料库,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师生了解各德育工作目标。

3.健全德育管理层级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责任。

4.完善落实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包括级长、班主任等教师激励机制与自然班激励机制),落实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抓好日常规范的评比活动,建立班级自我管理制度,使行为规范深入学生内心,成为自觉行为。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德育网络进一步向社区扩散。

7、完善年级组、班主任、班级工作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

8、抓好其他德育常规活动。(艺术节、校运动会、合唱节、教育花会德育系列等)。

9、制订和修订《广州一中基层团组织工作条例》、《关于我校团组织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广州一中优秀团支部等评选条例》、《广州一中学生社团管理规定》、《广州一中申请学校扶困基金的规定》等规章制度,最后整理成《广州一中共青团工作制度汇编》,使各项活动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四)教学管理

1、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利用学校教育论坛,开展有关讨论。

2、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作素质教育或新课程讲座,教师每学期完 成一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一篇案例,平时做好日常教学札记。

3、加强非毕业年级的质量监控和评估,继续完善学生学业发展数据监测,强化毕业年级的教学管理。

4、加强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研究,强化科组建设。

5、初步建立目标管理体系,注重常规管理和流程管理,强化教、学管理的责任心、积极性与自主性。

6、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高中跨市、跨省招生。

7、每学年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和教工运动会(含单项比赛),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8、建立专门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教师。

9、每学年定期举办艺术节或分别举办艺术汇演、书画展、演讲比赛活动。

10、“海模”继续摘取国际竞赛金牌;水上运动项目继续获取全国赛竞金牌;男子篮球力争保持广州市冠军(现已8连冠);“三棋”继续夺取广州市大多数金牌,争取进入全国前三名;足球进入“市长杯”前三名,荔湾区冠军;舞蹈继续获取广州市一等奖,力争进入全省前三名;管乐队全区夺冠,力争进入全市前三名。

11、按实际和按需开展劳动技术类课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指导,落实社会实践基地。

(五)教育科研

1、在教师考评制度中加强对教科研业绩的考核,把科研成绩纳入评先评优条件。

2、实施《一中教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建立课题管理规范体系,促进课题研究工作上更高层次。

3、建立学术委员会,研究学校发展方向,对重要成果进行把关。

4、健全学校课程委员会,定期评估、不断更新学校课程发展规划。

5、完善学校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打好教科研基础。

6、利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实行,把对教师和科组长的科教研工作要求纳入到岗位职责中。

(六)服务系统

1、加大绿化投入,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争创省级绿色学校。

2、加大图书经费投入,图书管理实现电子化管理,图书馆全部实行电子借书,建设电子阅览室,并适时启用,充分开放。

3、校园安全常抓不懈,完善保卫系统,在大坦沙校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

4、招标校园保卫、绿化、卫生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公司,招标学生饭堂承包公司。

四、目标监控和保障机制

为使三年规划能够切实贯彻执行,在这三年中我们将对整个规划实施全过程管理。

1、本规划是在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教代会专题整理归纳的基础上起草,经上级审查、修改,再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因此,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各部门三年规划和各学科三年规划,必须根据此规划进行修改调整,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使目标监控更具体,评价更具操作性。

3、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行政负责每年向教代会汇报规划执行情况,并接受和答复教代会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质询。

4、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及教职工的考核机制,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5、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持。

6、党总支充分发挥监督保证和政治核心作用,搞好凝聚力工程建设,齐心协力,和衷共济,为创造广州一中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五、重大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2_年9月至202_年8月)

1、大坦沙新校区全面竣工,设备实施到位,并投入使用。

2、准备申报广东省绿色学校。

3、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第二阶段(202_年9月至202_年8月)

1、申报广东省绿色学校。

2、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市级初评、整改。

3、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省级评估、整改。

4、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国家教育部复评、整改。第三阶段(202_年9月至202_年8月)

1、继续整改复评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成果。

2、全面总结三年规划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3、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向广东省实验性国家级示范高中和全国名校迈进。

广州市第一中学

202_-10-15

第三篇:2.酒泉市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酒泉市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_—202_)

(202_年11月14日职代会通过)

一、学校现状与背景分析

(一)背景分析

21世纪,我国顺利成为WTO成员国,中国“和平崛起”理论逐渐形成,“一超多强”国际新战略格局基本定形,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力推动下,基因技术、信息网络工程、纳米技术不断普及,智能化、全球化、多元化趋势逐渐增强,人才和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教育无疑已成为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

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明确要求;甘肃省提出新的经济建设目标;酒泉市的提出了调整教育布局,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的发展目标;肃州区更加高度重视教育,在继续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总之,教育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学校现状

酒泉市一中是酒泉市肃州区政府所属的完全中学,始建于1956年,迄今已有52年历史。52年来,学校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酒泉市重点中学。

近三年来,学校发展迅速,现已有64个班3217名学生,其中,高中班38个,初中班26个。教职工254人,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市中心组成员以上)18人。对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学校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问题:

1、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管理能力方面还要继续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够理想。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8 %,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上进心强,但经验相对不足,部分青年教师的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3、学校地处老城区,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程度相对较低,在逐年扩招的同时,客观上凸现出生源质量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优秀教师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4、少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有待提高,具有教学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数量尚需增大。

5、由于高中招生政策改革和新校区建设速度滞后于高中扩招速度,本校自己培养的优秀初中生生源流失,外区的优秀初中生路途遥远难以报考我校高中,客观上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形成了较大威胁和严重挑战。

二、任期目标和各项工作指标

(一)总目标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照现代学校的发展规律,加大校本管理的力度,把学校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具有长远生命力的举措上,从根本上和全局上达到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

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思路,强化“严谨而开放、科学与民主、实践和创新”的办学理念,以两个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以两个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为聚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均衡地发展,创建成功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并做好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工作。

(二)队伍建设目标

1、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校级班子全体成员做好“四个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坚持上级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和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集体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独当一面。

根据学校将来一校两区的特点,实行高中部、初中部“统一领导、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

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三年内,培养校级干部四名,校级后备干部六名。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高、初中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三年内力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35%以上。

鼓励骨干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和有关师范大学联系,争取建立教育硕士办学点,力争产生具有硕导资格的教师。

继续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的覆盖面达到专任教师的100%,并保质保量完成三个校本培训项目的任务。

70%以上教师能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力争三年内产生或引进特级教师。

继续坚持“以培代奖,以奖代补”的原则,用培结合,直接将对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本职工作业绩挂钩。

三年内,培养科、级长以上的骨干教师40名,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40名。

(三)德育目标

1、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寓德育于个学科教学之中,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2、操行评定优秀率、三好率、后进生转化率、非正常辍学率、学生社会实践率均保持或超过省一级中学评估标准,违法犯罪率继 续控制在零指标。(具体指标见《广州一中三年发展规划指标检测量化表》)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固本培基,推进团队组织建设。

(四)教学目标

1、教学科研目标

申报3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含一项国家级、一项省级);基本实现全部学科教学研究课题进入区级以上“十一五”立项;各年级备课组根据科组和学校的课题内容开展子课题的研究活动。

完成一批市、区级课题的结题工作。90%以上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编辑、出版一本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专著(论文集)。完善、深化学校“教育花会”,鼓励百花齐放,在新校区组织实物形式的学校教科研成果展览。

举行学校论文年会,进行论文交流,突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在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宣传推广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实施《关于教工参加校外教研成果评比活动经费使用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奖励基金,对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及其指导者进行表彰奖励,选取一些课题项目向全体教师实行招标,提供经费和条件。

定期进行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发布喜讯,颁发证书和奖金。每年评选学校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年之内,学校集体或个人每年发表20篇市级以上论文或经验交流文章(含省级10篇)。

全国、省教育学会和市、区教研会理事、市学科年级中心组成员、市特约研究员的教师达学校教师总数的8%。

积极开展国家新课程改革实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设20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确保三年之内毕业生信息技术课考核合格率继续保持在100%。精心研究202_年将要出台的广东省新课改实验的高考大纲,并制定学校一级的应对策略。

2、教学质量目标

高考继续保持广州市一等奖,在高中扩招、生源改变的情况下保持高考重点率30%以上,本科率60%以上,录取率90%以上。在此基础上,涌现更多的八百分高分段学生,力争有学生考上清华或北大。

中考总分和优秀率均名列区属学校前茅。

3、体卫美劳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热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素质良好。

体育成绩合格率、体锻达标率、达标优秀率分别达96%、96%、26%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后按标准执行)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结合实际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控制在3%之内。

(五)学校管理目标

1、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改革学校奖金分配方案,激活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措施。

2、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以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理顺教师专业职务评审与聘用的关系,坚持评聘分开,强化岗位聘用,以岗定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赏罚分明,向重要岗位倾斜。

3、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学校人事管理新机制。

4、制订《广州一中高中部寄宿制校区管理办法》。

5、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建立食源性中毒应急处理机制、食源性中毒报告制度和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6、严格执行广东省教育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正确避免、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7、做好档案迎检和检查工作,保持省特级档案水平。

8、做好教代会换届工作。

坚持教代会议事制度,坚持一年一度的校长向教代会做工作报告、教代会审议校长工作报告的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

(六)学校环境设备设施建设目标

学校环境设备设施建设在202_年以前必须达到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即《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所列标准。

继续完善黄沙大道校区的净化、绿化、美化,重点放在美化;大坦沙新校区注重充分凸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校园环境布置创出学校特色;达到省绿色学校标准。

(七)教育信息化目标

在新校区建立完善的校园网及独立的Internet网站。铺设1000M光纤主干网,连接所有大楼至每一教室、教辅室及办公室。

行政办公楼设立无线局域网,满足移动办公需要。

学生数与教学计算机数量比例不低于5:1,教师办公计算机每两人1台,力争达到每人一台。

添置国际互联网主机及相关设备,配置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不少于60个。

建立电子阅览室,电子读物生均20册以上,电子阅览室有不少于50台计算机可上互联网和浏览电子读物。

建立学术信息交流中心,面积200平方米。

建立计算机多媒体多功能室,面积150平方米以上。课室与教辅室之比达1:1.2。

3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制作和开发课件,80%以上的教师具有熟练地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80%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95%以上的教师能用计算机多媒体上课,课时覆盖率60%以上。

建立校园SRP(School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学校实现教学、办公、管理信息化、自动化。

建立校园智能IC卡管理系统。高中毕业生信息技术考核合格率100%。

(八)薄弱环节改造:

1、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大胆使用和激励年轻教师,促进年轻教师迅速、健康成长。

2、加大名师培养力度,鼓励冒尖。

3、努力提高重点大学上线率。

4、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层次。

5、健全、完善图书管理制度,实现计算机管理。

6、探索和尝试在数学和自然学科类进行双语教学。

7、提炼校园文化的主题,形成自身的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领导班子建设

1、定期开好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搞一次全校性后备干部推荐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校级及中层的后备干部队伍。

3、邀请有关专家为班子成员作一次关于现代学校管理的专题报告。

4、邀请市、区督导室领导对班子成员进行学校督导评估办法的辅导。

5、赴省外1--2所名校考察取经,汲取先进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6、鼓励支持行政人员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

7、每位行政必须上交一份管理方面的专题文章,首先在《一 中教研》管理专栏上刊出。

8、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交流、探讨工作。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及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学政治、学教育理论。

2、指导、要求全体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3、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历培训,学校从时间、待遇上给予优惠与保证。

4、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评比,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评比活动。组织教师撰写各类文章,参加各种评比,继续出刊《一中教研》。

5、做好“学校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提名,考核、评选工作。

6、继续做好每中级、高级职称申报工作。

7、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讲座。

8、对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达成情况进行考核、检测、评价。

9、对学校前三年师培方案进行总结反思,并着手制定新一轮师培方案。

10、全面开展学生评教工作。

(三)德育工作

1.调整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2.设立德育综合档案资料库,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师生了解各德育工作目标。

3.健全德育管理层级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责任。

4.完善落实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包括级长、班主任等教师激励机制与自然班激励机制),落实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抓好日常规范的评比活动,建立班级自我管理制度,使行为规范深入学生内心,成为自觉行为。

5、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教师,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德育网络进一步向社区扩散。

7、完善年级组、班主任、班级工作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

8、抓好其他德育常规活动。(艺术节、校运动会、合唱节、教育花会德育系列等)。

9、制订和修订《广州一中基层团组织工作条例》、《关于我校团组织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广州一中优秀团支部等评选条例》、《广州一中学生社团管理规定》、《广州一中申请学校扶困基金的规定》等规章制度,最后整理成《广州一中共青团工作制度汇编》,使各项活动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四)教学管理

1、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利用学校教育论坛,开展有关讨论。

2、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作素质教育或新课程讲座,教师每学期完成一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一篇案例,平时做好日常教学札记。

3、加强非毕业年级的质量监控和评估,继续完善学生学业发展数据监测,强化毕业年级的教学管理。

4、加强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研究,强化科组建设。

5、初步建立目标管理体系,注重常规管理和流程管理,强化教、学管理的责任心、积极性与自主性。

6、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高中跨市、跨省招生。

7、每学年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和教工运动会(含单项比赛),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8、建立专门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教师。

9、每学年定期举办艺术节或分别举办艺术汇演、书画展、演讲比赛活动。

10、“海模”继续摘取国际竞赛金牌;水上运动项目继续获取全国赛竞金牌;男子篮球力争保持广州市冠军(现已8连冠);“三 棋”继续夺取广州市大多数金牌,争取进入全国前三名;足球进入“市长杯”前三名,荔湾区冠军;舞蹈继续获取广州市一等奖,力争进入全省前三名;管乐队全区夺冠,力争进入全市前三名。

11、按实际和按需开展劳动技术类课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指导,落实社会实践基地。

(五)教育科研

1、在教师考评制度中加强对教科研业绩的考核,把科研成绩纳入评先评优条件。

2、实施《一中教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建立课题管理规范体系,促进课题研究工作上更高层次。

3、建立学术委员会,研究学校发展方向,对重要成果进行把关。

4、健全学校课程委员会,定期评估、不断更新学校课程发展规划。

5、完善学校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打好教科研基础。

6、利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实行,把对教师和科组长的科教研工作要求纳入到岗位职责中。

(六)服务系统

1、加大绿化投入,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争创省级绿色学校。

2、加大图书经费投入,图书管理实现电子化管理,图书馆全部实行电子借书,建设电子阅览室,并适时启用,充分开放。

3、校园安全常抓不懈,完善保卫系统,在大坦沙校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

4、招标校园保卫、绿化、卫生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公司,招标学生饭堂承包公司。

四、目标监控和保障机制

为使三年规划能够切实贯彻执行,在这三年中我们将对整个规划实施全过程管理。

1、本规划是在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教代会专题整理归纳的基础上起草,经上级审查、修改,再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因此,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各部门三年规划和各学科三年规划,必须根据此规划进行修改调整,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使目标监控更具体,评价更具操作性。

3、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行政负责每年向教代会汇报规划执行情况,并接受和答复教代会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质询。

4、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及教职工的考核机制,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5、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持。

6、党总支充分发挥监督保证和政治核心作用,搞好凝聚力工程建设,齐心协力,和衷共济,为创造广州一中更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五、重大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2_年9月至202_年8月)

1、大坦沙新校区全面竣工,设备实施到位,并投入使用。

2、准备申报广东省绿色学校。

3、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第二阶段(202_年9月至202_年8月)

1、申报广东省绿色学校。

2、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市级初评、整改。

3、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省级评估、整改。

4、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国家教育部复评、整改。第三阶段(202_年9月至202_年8月)

1、继续整改复评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成果。

2、全面总结三年规划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3、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向广东省实验性国家级示范高中和全

广州市第一中学202_-10-15 国名校迈进。

第四篇: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_年9月—202_年8月)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改革观念、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认真落实“双十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教科研为切入点,努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持续建设“三适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发展,激发内在活力,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高中。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发展概况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建于1956年,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同年初高中分设,学校由丹阳市珥陵中学更名为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202_年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位于地处丹阳市最南端,毗邻常州金坛区的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珥陵镇,现为丹阳市唯一的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782.67平方米。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87人;教职工154人,专任教师145人,41人具有硕士学位或以上学历,114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各级各类拔尖人才51人(含镇江2名教坛新秀)。学校以“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为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办适合的教育,育多样的人才”的目标,努力打造“三色”德育品牌。近年来,珥高人高扬素质教育大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办学绩效节节攀升,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十三五’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镇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镇江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镇江市书香校园”、“镇江市A级食堂”、“丹阳市文明单位”、“丹阳市师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二)优势与特色

1.形成依法办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监督保障作用,重大决策经教代会讨论决定,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制定系列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目标较明确,人员职责较分明。

2.队伍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制定并认真落实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将教师个人的成长目标与学校的远景规划统一起来,实施“青蓝工程”“新秀工程”,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名师工程”,积极支持名优骨干教师参加市、省、国家三级培训和出国进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并注重发挥其师德示范作用、专业引领作用、学科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学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3人,镇江市骨干教师19人、镇江市教坛新秀2人、丹阳市级拔尖人才26人,涉及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信息等10门学科;合计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2﹪。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共41人,占专任教师的28.3﹪。

3.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在“三适”核心办学理念引领下,建设 “三适课堂”,倡导适合的坡度、适合的难度、适合的速度的教学主张。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协同努力,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教育品牌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4.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设立美术专业教学班级,通过逐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办学成果。学校连续多年保持高位运行,江苏省美术统考成绩稳居镇江地区美术专业艺考前列,获得了广泛好评,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学校将成功的经验与美术班精神转化并融入到学校传统文化中去,不仅形成了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更使得学生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学校发展与时代进步、社会要求、群众愿望还有一些差距,需要我们保持理性认知和清醒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欲求突破和超越,实现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直面和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和团队建设仍显薄弱,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队伍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我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有了质的提升,但名师数量不足,学科间师资的综合素养、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不平衡,骨干教师的数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加速培养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优质的学科教学团队,进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全校教师团队,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2.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源基础参差不齐。近几年受招生政策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高低错落,喜忧参半。在短期内提高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尤其是大幅度提高高考质量,还有一定的困难与压力。如何从现在有的现状中突出自身的作用?如何从目前的现状中寻找出突围的路径?实现后发先至、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让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后劲。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等方面还需要积极努力。

3.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

作为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学校文化内涵不丰富,需要在课程建设、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挖掘、培育和凝练,办学历史所形成的文化积淀有待凸显。如何提高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努力实现师生的主体价值,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二、办学理念

学校经过多次思考与论证确立办学思想为师生共成长,崇尚真善美,办学理念为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三适: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社会;三敬:学生敬学,教师敬业,学校敬人);与此同时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是:身心健康,激发灵性,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学校校训:崇实 求真 积善 尚美;学校校风:抱朴 守诚 务实 创新;学校教风:发展学生 成就自我;学校学风:快乐学习幸福人生。

三、学校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愿景

202_年成功申报并通过省四星级高中的验收。按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绩效,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把学校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二)具体目标

1.更新完善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政策的调整,学校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与完善。这需要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2.构建“三色”德育

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促进教师成长

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研读校长、教师两个专业标准,从规范入手,紧抓教学质量这道关。通过积极争取,补充师资力量,完善培训、考核机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

4.强化资源配置

通过自身努力和上级支持,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达到四星级高中的标准要求和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的要求。

5.形成办学合力

加大学校对外宣传力度,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学校操场围墙被占用问题。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丰富落实办学理念

学习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不断更新丰富学校“潜心三适,践行三敬”核心办学理念,将理念落实到队伍管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习惯养成1.强化德育管理

学习贯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精神,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确立积极、健康、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树立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意识,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3.完善社团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学校社团建设,通过努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经典社团,形成一定社团建设的成功经验,争取尽快创建成为“镇江市中小学生社团建设优秀学校”。

4.推进心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心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

(三)教师队伍成长

1.强化师德师风

学校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2.强化教研组建设

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不断完善优化集备制度,落实制度中的每项具体要求,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个体专业提升的基础。

3.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积极配合“丹阳好老师计划”、“教师引航工程”,加强队伍梯队化培养,通过“教师关爱工程”,组织各种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争取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人数均有所突破;发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青年名师班,打造学校青年名师;筹建校内名师工作室,重视促进校内名师的培养和成长;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教学和教育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优势学科,培养出相当数量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向浙江、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学习经验,争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取得优势地位。结合本职工作,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师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推动课题研究

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应课改”的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环境。结合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带来的学科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新变化,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升教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形成和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加强课程建设

推进学校课程教育创新,树立课程意识,构建系列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功能,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四)优化办学氛围

1.密切家校联系

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完善现有如“家访”、“微信客户端”、“家委会”等家校合作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探索,让家校之间能更加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获取得更广泛的家长群体支持。

2.争取社会支持

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珥陵镇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推动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教学、活动用房,体育场馆建设,设施设备更新、添置等问题的解决,积极稳妥解决学校操场南围墙被占用问题,尽早解决校园安全隐患,改善、提升办学条件,优化发展氛围,积极建设围墙内教师安心从师,学生静心学习的精神家园。

五、重点发展领域及具体措施

(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目标:

落实课改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特色,完善教学管理,增强教学实效,初步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保障机制。

2.措施:

(1)加强教学环节管理。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我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依纲靠本,落实双基,开发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第一阶段研究重点:①以新高考和课堂教学为中心,规范新课程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推行直观教学,加强训练实践,培养竞争意识,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考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加强新高考教学研究,规范模块教学和考试纪律教育,多方位设置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授课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有效管理”为中心,以“习题训练”为手段,坚守“五严”规定,投身“活力课堂”,贯彻“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坚持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学生知识层次,规定考试次数,减轻不必要学生负担,提高教师教学层次和学生层次学习能力。第二阶段研究重点: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第三阶段研究重点:依据新课程精神,按照新课程规划,在实现教学手段(硬件)现代化基础上,初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考评(软件)的现代化,达到手段和目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2)强化特色学科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发展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加强体育工作,推进学校群众性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对体艺班的设置要转变理念,将一批基础好的学生引向体艺发展,把这一块做大做强。

(3)注重过程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自身的生命线,各年级要确立管理重点,树立目标,形成良性的教育模式,高一抓习惯养成,高二抓合格性考试,抓衔接,为高三做好充分准备,高三抓高考,提升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全面收获。广大教师要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思想,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指向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以“教学六认真”为抓手,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教师要管好课堂,管好学生,坐好班,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善待一切学生,要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克服随意性。要进一步规范听课制度,不仅在听课数量上而且要在质量上真正提高。

(4)强化备课组建设。珥陵高中教师个体实力可能不是十分突出,但整体实力较强,靠的就是团结协作精神,具体到教学上,就要强化备课组建设。发扬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强化绩效意识,营造团结向上的教学研究氛围。在工作措施上要选好着力点,抓好集备工作,积极落实集备的有关措施,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五年以内的教师要写详案,年轻教师要突出板书设计和教后感。各备课组要注意教案的汇编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电脑,加强学科基本建设,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以后教学的基础。各备课组还要按质按量完成听课任务,加强集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5)做好临界点学生的培养。尽管我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我们要自重自强,最大限度发挥有效资源的潜力,做好临界点学生的激励工作,这是我校各个年级成绩提高的重要增长点。对临界点群体要明确对象选准起点,及早入手,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要人人心中有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可采用谈心、布置个性化作业,面批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使这些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同时耐心帮助暂差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营造班级学习氛围,打造学校精神。

(6)探索评价方式。教师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否要以学生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对学生过程的有效性指导为主要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1.目标:

努力打造一支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作风踏实、严于律己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具有学习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的教职工队伍。

2.措施:

(1)凝心聚力,优化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团结、高效、廉洁、务实的领导班子,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学校的工作核心,是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的保证,为此,从目前情况出发,新的阶段领导班子建设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虽然农村高中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我们不靠不要,珍惜拥有,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克服自以为是的不求进取的思想,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发展和创新意识。②进一步明确各处室岗位工作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和锻炼,我校各处室干部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水平较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出大主意,做小事情。③强调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学校的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公”字,即公心、公正。“公心”就是要从学校利益出发,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公正”首先就是实事求是,是即是,非即非;其次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拿学校的利益与人情作交易。④干部要了解教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教师要清楚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和指导?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行政管理岗位考核细则。把学校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管理岗位,责任到人,全面考核其合作精神、岗位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另外,还要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定期公开述职、群众评议,强化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务实的作风,使学校班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工作实绩,赢得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2)以人为本,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和“敬业奉献”,是新时期学校师德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彻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性管理为人性化管理,为教师构建和谐的心理时空。学校要主动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习和培训机会等来满足教师对成就感的需求,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其次,要教育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中受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职工要把学生当人看。面对农村高中的生源现状,更要做好这一点。在这里要落实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特长,甚至于包容学生的缺点。②还要落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针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期望值和评判标准。③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求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④还要求教育者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影响教师形象的事才会真正消失,“爱心铸师魂”才能得以深化。

高尚师德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敬业奉献”。我校将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深化“敬业奉献”的师德建设主题,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骨干教师后备梯队,形成科学的分层培养机制,并制定出本校的考核方案,既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也要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校本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外语、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优势学科,培养部分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重点项目: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1.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措施:

(1)在德育的要求上。要求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2)在德育的内容上。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切实加强法制教育。要求班主任和各班级广泛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力争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安全教育有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增强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和心理环境,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预案,打造平安校园。

(3)在保证措施上。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校外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校内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工作科研。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年规划实施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二)制度保障

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加强实施过程的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实施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学校经费预算(经费收支情况)的计划和项目投入的规划要用预见性,并依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在基础建设方面,要结合校情,科学论证,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真正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安全教育意识,加大安全技术防范投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四)舆论保障

学校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院所等的指导与服务,多途径全方位寻找学科专家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向属地党委政府为办学争取足够的经费。

未来三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七、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2月):研制与论证。研究起草规划文本,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教职工代表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后交学校教代会审议,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阶段(202_年1月-202_年6月):学习与研究。一是开展规划培训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研读本规划,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文献。二是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工研究制定管理机制、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三是各处室按照分工,选定重点,组织教师逐步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202_年7月-202_年6月):全面实施阶段。依据规划和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七大任务均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02_年下半年,将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申报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第四阶段(202_年6月-202_年8月):深层推进阶段。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在若干领域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202_年12月,对五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成果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进行总结性评估。

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五篇: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市*******中学

20**年——2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优势分析

能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追求科学发展,落实办学理念。教师在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指导下,严格遵守“教学水平+教学责任=教学质量”和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一个方面,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形成了较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领导班子指数、职称、学历合乎标准,学科分布合理。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有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形成了合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 管理和监督更加民主化,重大决策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人为本,创造性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在物质分配、评优晋级上公开、公平、公正,教职工比较满意。

学校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经常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能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体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心热爱学生,不侮辱、歧视、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师生关系和谐比较融洽。

建立了教师考核奖惩制度,做到平时考核和考核有机结合。做到考核与教师福利待遇和评优晋级有机结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教师学历达标率96%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70%%以上。省市区学科骨干38.6%,中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48%。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以中青年为主体,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有自我发展意识,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和提高。评课议课初见成效。部分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较好。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在执行招生计划和政策,学生按规定学区入学,留住学区相对好一些的生源方面做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宣传学校,搞好中小学衔接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两年来,入学率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数量,办学规模稳定下来

建立完善校级领导负责德育的工作体制和德育工作制度。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了各种德育活动。能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有层次地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环保、禁烟、禁毒、心理健康、青春期和网络安全等教育。每月开展优秀班级(学科最佳班),每学期开展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主题班会——快乐星期四已成为道外区德育建设起大品牌之一。进行教学改革,按照“五重”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建构,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尝试体验,拓展提升,检测反馈,调整反思,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有效提问”为主题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创新,学校每学期有教学开放周。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四次在校内进行主备人公开教学课,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活动。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体育课、课间操和每天一小时大间操活动,开展经常性和多样性体育活动、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召开学校运动会。积极开展体育基点校专项训练,组织运动队训练和体育小组活动,培养体育人才。学生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搞好校园和个人卫生,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形成学校艺术教育氛围。

建立教育科研组织,健全教育科研队伍,落实经费。确立从学校实际出发的、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教育科研课题,科研开展有声有色。管理规范,符合科研程序,并能及时检查、评价和完善。建立科研档案。按时结题,形成阶段性成果,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部分教师对工作原则理解不深不透,落实不到位,尚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计划安排调整不够及时有力,缺少反思,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没有达到全员性,没有把自己的发展和个人利益同学校的发展及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共同愿景有很大心里距离。

没有形成学习团队,部分教师学习意识不强,专业发展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氛围不够浓烈,机制不够健全。个别教师单打独斗,缺乏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不够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作用,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提高教与学效果的实效性不高

.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健全,研究单一。专题研究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亟待加强。

缺乏电子阅览资料和教学软件。操场面积不能满足全校学生同时上间操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生均校园面积不足12平方米。学校无25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没有足球和器械场地。学生课桌椅不符合标准,不能单人单桌。三室器材药品缺乏,不能达标,没有教师多媒体备课室。书刊音像资料只有十余种。音体美劳卫生器材设施不足,实验仪器药品标本不足;藏书有80%的需下架。音像资料

室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校木制门窗严重毁损,须立即更换。四、三年规划总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2_年末,*********中学实现以下总体目标:即通过逐步落实以“实”字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办学理论和思想体系,创建教育教学特色,标本兼治,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达到良性循环状态,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1、社会、家长、社区逐步认可学校;新生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办学规模稳定在18个教学班900百名学生,每班50人左右。

2、学校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尽最大可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条件、机会,使全体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自觉的工作状态。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20人、区级骨干教师50人;管理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的被家长认可的教师达到40%以上。

3、通过以“规范---赏识---体悟”为途径,开展“五用”德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模式;经过实践和培训,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教师达30%以上的。

4、通过预习—探究—迁移—反馈—调整 “五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在熟练掌握这套教学模式的同时,有4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出专辑若干本。

5、依法办学,逐步健全各种制度,形成有行政、教师、学生、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综合手册。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进一步细化“实”理念的教育教学细节,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形成管理手册做好准备。

2、推进学校“五用”“无重”特色建设的实验工作。

3、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对口校学生高比例入学。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800人左右,16个教学班。4.计划年内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措施:鼓励教师把学校的利益和教职员工的个人利益、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事业上名利双收,做好公私利益的协调。既不因公害私,更不能因私害公,在学生和社会面前做好表帅

按照教育教学两个模式的特色创建方案和实施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和实践。

研究中小学对接问题,在办学思想上、教学模式教育方法上与对口小学形成自然台阶,使家长认可我校就是是唯一可以选择的学校。建立党群帮教联系网,规划好党员活动的具体事宜。

二、队伍建设

1、各学科、学年均有省市区骨干教师达到42%以上。

2、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胜任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普通话测试合格率达到 98%以上。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20%以上。

3、全年搞两次反思交流,交流面60%,出刊一本。措施:

1、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发展目标、计划、措施,提供经费和时间。每名教师都要制定

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符合本人实际。

2、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完善.教职工业务档案,及时、属实记录好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并管理利用好。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设立奖项,使教师优劳优得。

3、按照“岗位大练兵”具体要求,抓好落实。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探索“五用”模式,初步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评价模式。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60%,合格率100%,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2,.经过实践和培训,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教师达25%以上的。

3、完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措施:

1.通过“规范---赏识---体悟”德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模式。规范:就是通过校规、班规等外部手段强制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赏识:就是发现闪光点,发掘潜能点,发挥特长点,发展增长点对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向着标准看齐。体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体验感悟生活,体会真理,培养情感,学习优良品行,践行美好德性。

2.调整组织机构,加强德育队伍的组织领导,注重计划性、关注过程、落实到人。

3.抓好班级管理,继续开展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开展常规教育、传统教育、时事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 教学:

1、研究和实;预习—探究—迁移—反馈—调整 “五重”教学模式,形成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全面试验阶段,年末拿出研究报告。各科有汇报课。

2、在熟练掌握这套教学模式的同时,有2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有所提升。3

4、升学率,常规检查全区排名前列。措施:

1、完善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2、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作用,使教学手段多样性。

3、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体会《教学常规量化管理评分细则》,明确本学科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测试、阶段验收与质量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4通过实践探索、现场观摩、互动评价、小组讨论、个案分析、评课议课等参与式的管理方式,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四、办学条件:

1、音体美器材达到教育部一类标准

2、订阅80种以上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报刊、杂志种类30种以上

3.建有音像资料库。音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种类和数量满足教学需要。

4、实现教师用多媒体备课计算机每组一台。

5、建设好五十三中网站。

6、藏书量生均25册以上,新书上架1%。

7、学校木质门窗更换为塑钢门窗 措施:开源节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总结经验教训,初步形成教育理念规范手册。

2、支部工作有新的创建内容,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3、“五用”、“五重”模式参与率98%,经验比较成熟,可以推广。

4、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逐步达到认同的全员性。

5、重点高中升学率70%,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900人左右,18个教学班。

6、建立教学资料档案库。完善电子档案库 措施:

1、广泛开展校级守纪重教优秀教师评选活动,2、建立隔周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全员评价。结合“五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3、通过议课评课、经验总结会等形式,继续推进“五用”、“五重”模式建构。

二、队伍建设:

1、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中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52%。

2、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胜任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

3、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和整合的水平。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20%以上。

4、、提高反思质量,全年搞四次教学反思交流,交流面达80%,出刊两本。总结反思经验。措施:

1、按照机构编制部门和顶的编制配备教职工,制定措施,使多劳者

多得,优劳者优酬。激发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2、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课题开发和教学评价能力

3、引导教师自觉参加校本研修,确立“质量是学校生命力”的观念。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引导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4、激励、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作用。发挥教研组、备课组职能,细化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要求,为增强团队战斗力奠定基础。

5、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通过“师徒结对子——青年教师阶段汇报课”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成长平台

6、落实“岗位大练兵”的每一个细节。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五用”模式实验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70%,合格率100%,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2、各科教师能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融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形成经验。

3、完全胜任班任工作教师达30%。措施:

1、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系统,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班主任培训,深入研究德育渗透。

3、及时调整总结“五用”模式实验开展情况。

4、继续抓好公共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两操、卫生扫

除、课外活动、等形成良好习惯,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5、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锻造、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7、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和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良好习惯。

8、为了使“老品牌”“快乐周四伴我行”能有新发展,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

9、通过生活课,延伸德育课堂。继续“三务”教育。就是“校务、自务、家务”。“校务”为学校服务,做到“四能”。即能让花草含笑;能让垃圾归位;能让墙桌无损。能让同学开心。“自务”为自己为班级服务,学会自理、自立,做到“四整齐”。头面整齐,男生不蓄长发,男女生发不染色;衣着整齐,上学就佩戴胸卡;书具整齐;全班桌椅摆放整齐。“家务”就是学生为家庭服务,学生在家里要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

“五重”教学模式进入深入研究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提升,拿出各学科的教学课型操作模式。在熟练掌握本学科教学模式的同时,有3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省市重点升学率72%。措施:

1、全面开展“五重”教学模式评课议课、经验交流活动,进行理论提升,加强

2、五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深入研究。

3、继续开展了“集体备课观摩”活动。继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对各备课组的授课计划、集体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教学反思等项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细化要求。

4、坚持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性。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办学条件

1、订阅90种以上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报刊、杂志种类40种以上

2、卫生室器材设备药品。达到省《中小学校标准化卫生室检查评估标准》一类

3、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达到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教材配备标准的95%以上。

4、各类药品标本齐全,常用药品充足,能满足演示和分组实验的需要。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课率达到90% 5.校园绿化、美化,生均绿地面积城市1.5平方米以上,校园幽美、教室整洁卫生。

6、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楼层文化形成浓厚的有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7.新书上架3%。

8、实验仪器。达到《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一类标准。措施:

1、开源节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投入。

2、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3、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

和谐营造文明美的境界。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4、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5、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修改、完善学校管理手册。管理手册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准则。据此监督制约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五用”“五重”经验总结。

2、支部工作有经验。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3、通过竞聘上岗,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事业心强的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群众满意率98%以上中层管理队伍,教师岗位合理,人才精干,无人浮于事现象

4、在“五用”、“五重”模式基础上有50%的教师形成自己的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创造出新经验,形成独特风格和传统,体现在鲜明的校风、校训之中。学校特色得到社会和主管部门认可,拿出被推广的经验,在全区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5、重点高中升学率75%,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950人左右,19个教学班。

6、完善教学资料档案库,资源校内网教师共享。

7、建立安全常规,争创省级安全单位。措施:

1、研究和吸收本校和外地的经验,建立我校科学管理体系,突出特色,形成我校特定的学校管理文化。

2、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和教师思想管理完美结合起来。

3、抓学校管理细节化。坚持争创“文明示范班”、“学习成绩最佳班”、“纪律示范班”、“卫生示范班” “单科成绩最佳班”、等评选活动。

7、班级管理细节化,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学生自创“班规班

训”,“自选座右铭”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构建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二、队伍建设:

1、各学科、学年均有省市区骨干教师达到50%以上。

2、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普通话测试合格率达到 98%以上。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40%以上。

3、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专业知识扎实,能主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适应课改要求,形成鲜明教育教学风格。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达到80%以上。

全年搞四次教学反思交流,交流面达95%,出刊两本。有教师反思文章公开发表。措施:

1、大力开展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培训工作,强弱结对,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反思沉积理论素养,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讲责任、讲质量、讲师德、作表率的良好教学工作氛围和勤于思考、敏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志存高远、关注未来的良好风气。造就“理念领先、敬业爱生、一专多能、创新力强”的教师队伍。

3、强化师德教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树立实验中学教师的良好形象,做到典型引路,弘扬正气,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4、进一步落实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方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弱整合,在促进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力争每位教师都练就

自己的“绝活”;注重教学反思的总结与梳理以及与同行间的交流、研讨上,从而使反思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五用”模式全校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总结,学生自我教育大见成效。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80%,合格率100%

2、完全胜任班任工作教师达35%。

3、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室 措施:

1、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系统,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班主任培训,深入研究德育渗透,总结经验。

3、及时调整总结“五用”模式实验开展情况。

教学

“五重”模式全面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总结,有4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继续开展“五重”教学模式评课议课、经验交流活动,进行理论提升,加强“五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深入研究。

四、办学条件

1、藏书量生均25册以上,新书上架6%。

2、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订阅100种以上。报刊、杂志种类50种以上 力争达到一线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

3、各室建设达升级一类标准。

3、校园绿化、美化,生均绿地面积城市2平方米以上。

4、校园文化建设,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楼层文化形成浓厚的有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我校特定的学校文化。五.制定202_—202_学校发展规划。

石河子143团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