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202_.5.18深化土地管理改革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0-1056904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1 12:22: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5.18深化土地管理改革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探索改革

统筹发展

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综合效益

——睢县关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省、市下达的关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调研任务要求,睢县围绕调研课题,专门组建由国土资源局牵头、有关部门和乡镇配合参与的调研工作组,调研人员分赴全县各乡镇、部门企业等基层一线实地调查、走访座谈,召开不同类型的交流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总结分析会,对贯彻落实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总结,并结合睢县工作实际,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和政策变革方向,对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睢县贯彻落实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情况

睢县位于商丘市西部,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原水城”之称,是全国一级英模任长霞的故乡,是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和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属典型的农业县。全县共辖8镇12乡,554个行政村,1099个自然村,86万人,县域面积926平方公里。耕地66989.81公顷、基本农田57505.44公顷。

多年以来,睢县立足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护权益三方兼顾、统筹协调的土地利用管理目标,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多策并举、多措并施,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基本制度,尽职尽责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尽心尽力保护权益,取得了较为显 1 著的实效。

(一)防控建设多措并举,切实严格保护耕地

1、强化执法监管共同责任,落实耕地保护目标管理制度 县、乡、村分别成立了以政府和村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耕地保护工作领导组,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了耕地保护工作目标和重点,强化了县、乡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主体责任,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了每一块耕地和每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块。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探索实行了“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三级管理平台,开发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将保护耕地和执法监管的重心放在乡(镇)、村两级,强化了基层的土地管理和执法监管责任,建立了“全覆盖、无死角”的执法监管动态巡查机制,真正做到了违法违规用地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了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我县各类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明显减少,违法违规用地比率逐年下降。

2.严格执行土地规划和计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对耕地实行特别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坚持按规划管地、用地的原则,依法认真落实建设用地预审制度。凡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预审,不受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申请,不得违反规划批地和用地,也不得擅自修改规划;对国务 2 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要依法根据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文件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或调整规划后才能报批用地。所有建设用地必须遵循以项目带开发的原则,按照耕地占补平衡的规定,全面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圈占土地行为,确保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年度用地计划之内。严把工业用地总量关、预审关、审批关、供地关;加强计划控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过快增长,对用地粗放的项目进行计划限制、核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控制好占用耕地的闸门。

3.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一是组织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历年来,积极组织申报补充耕地项目,为我县县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用地提供补充耕地指标。同时,非常重视补充耕地的质量建设,从补充耕地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到项目验收,都有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实施补充耕地培肥改良综合措施,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二是试点推进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坚持建新与拆旧统筹的原则、建新与拆旧年度占补平衡的原则、新增耕地任务分年度完成原则、分别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与分年度实施计划的原则,采取“围棋战略”、局部连片拆旧复耕、整村推进多种措施试点推进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确保项目占补平衡,并实现新增耕地目标。全县经市政府批复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24个,21个开工建设。所有试点项目旧村已拆除房屋3860余户,复耕土地2890亩;新村已新建房屋9810户。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项目11个,下达资金共计5666万元。三是持续推进集体建设 3 用地整治工作。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整治,202_年新增耕地3000亩,202_年新增耕地202_亩。202_年创建“整体建库、分期实施”的整治模式,在建的16000亩集体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库按计划实施后,至少可保障睢县3-5年建设用地的挂钩需求,用地瓶颈将会有效破解,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土地支撑。

4.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通过实施睢县蓼堤等两个镇土地规模整治项目和“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睢县基本农田异地补划项目”,对农田道路、水利、电力设施工程进行修建和配套,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都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统筹协调保障发展 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拓展发展用地空间 202_年,睢县产业集聚区面积仅为8.86平方公里。为拓展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我们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政策,结合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全县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向城郊乡、董店乡和河集乡进行了集中,在8.86平方公里东侧和南侧划定了10.83平方公里挂钩建新区,城北产业集聚区的实际发展空间就由8.86增加到了19.69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目前,已入驻工业企业128家,规模以上企业42家,省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同时吸引了安踏、富士康、浩然、安琪、广硕等多家上市企业入驻,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呈现出知名企业纷纷落地,闽台商扎堆发展 4 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以制鞋制衣、电子信息为主导,以现代纸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2.强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解决发展用地指标

近几年来,睢县县委、县政府先后抢抓三项整治项目指标使用、人地挂钩政策机遇,整合各种力量,采取县领导包片、重点局委包乡、乡镇干部包村的方式,分解任务,层层负责,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调整思路,创立了“整体建库、分期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统一建立“睢县土地综合整治拆旧项目库”。202_年完成度5100亩新增耕地目标任务,202_年整治出新增耕地4005亩。通过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睢县城市规划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用地的指标保证。202_年共报批新增建设用地693.28公顷,202_年获得省政府获批准土地12个批次,总面积共计388.53公顷,有效保障了格力顿汉、鼎豊木业、锦灏服饰、源龙鞋业、滕润鞋业、豪烽国际鞋业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3、规范土地出让,扩增土地利用效益

我县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法制办、发改、规划、住建、财政、监察、环保、国土、方管、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城关镇、城郊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睢县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领导组”,建立了集体决策平台。根据拟出让土地的位臵、用途、面积、建筑规模、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综合确定该宗地的供地方式、起始价、增价幅度和竞买保证金数额,推进依法依规阳光运行,避免在出让过程中出现“自由裁量”。202_年出让供应土地68宗,面积249.85公顷,5 土地收益达7.7亿元。202_年共成功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32宗,总面积125.91公顷,划拨土地5宗,面积17.94公顷,实现土地收益逾10亿元。

4.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导作用,科学编制《睢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二是严格准入标准,提高用地效率。合理确定用地规模,提高建设用地准入门槛。小项目不单独供地,一律进标准化厂房;大项目分期供地,实现节约集约。三是建立预测制度,严把供地闸门。科学制定年度供应计划,确定年度供地总量,规范操作程序,优先保障重点建设和民生项目,按照项目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行分期供地,核减供地,防止企业盲目扩大占地规模。四是实行“网格”管理,加强批后监管。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平台,定期对出让后的土地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和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五是加推旧城改造,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把旧城改造与城市存量土地挖潜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盘活存量。我县已成功对老睢州剧院、老交通局、老睢中、老回中片区进行了改造,面积达到400亩。六是清查闲臵土地,提高利用效益。开展以闲臵低效利用土地为重点的清查处臵工作。通过对闲臵低效利用土地的清查、认定、处臵、整改,达到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实现闲臵低效土地的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依法实施土地确权登记和征收,保护群众土地权益 1.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权益 202_年11月,我县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自202_年10月起,全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开展,力争202_年底前完成任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后,将对切实有效保护农村群众合法土地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2.严格落实土地征收法规政策规定,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一是严格执行国土资源听证程序。征地报批前,认真做好征地报批前的告知、确认、听证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在组织征收资料时,至少2人将征地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在土地所涉及的村委会进行了送达,并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臵进行了张贴、拍照,张贴、拍照时送达人和村委负责人均留在影像资料之内存档备查。对征收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调查情况,由国土局、土地涉及乡镇政府、土地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涉及被征地农民或被征地农民委托代表以及地上附着物所有权人共同确认。无论村民是否提出听证申请,均由县政府通知土地涉及乡镇、村委会及被征地农民进行开会,将拟征土地的位臵、地类、面积和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臵途径等一一传达,放弃听证的,要有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章的书面意见。

二是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2_‟139号)文件 7 规定,征地报批前扎实做好征地报批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坚持“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坚持依法评估,维护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的原则。针对涉及农民土地征收征用、补偿、安臵,涉及较大范围群众利益的重大土地权属调整变更事项,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并成立以主抓土地副县长为组长,各个职能部门局长为成员的《睢县国土资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我局。对每个涉及群众重大土地权属调整变更问题,领导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评估方案、公告公示及其他征求群众意见材料、召开分析论证会的相关材料及分析论证结果、评估报告及风险化解方案等,且县国土资源局信访机构要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和评估内容及程序等进行审核,并出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审核意见》作为上报审批事项的必要材料。

三是切实做好征用土地公告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认真履行“两公告一登记”程序,将《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臵方案公告》,在土地所涉及的村委会进行了送达,并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臵进行了张贴、拍照,张贴、拍照时送达人和村委负责人均留在影像资料之内存档备查。

四是严格执行新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保农民合法权益。我县严格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河南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和《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市国家建设征收土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补偿标准和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切实做到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8 做到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3.实施旧城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我县把旧城改造与城市存量土地挖潜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目前已对老回中、老剧院、老政府、原商业幼儿园、老睢中、原卫生学校等七个片区共计300亩土地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了拆除和整治改造,改造片区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体系,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历史与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彰显,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为保障性住房提供用地保障,如202_将位于中心大街东侧约100亩的土地划拨给房地产管理中心作为惠安小区公租房使用。

(四)工作实践存在问题与困惑 1.补充耕地压力较大,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每年对用地需求很大,新上建设用地项目大部分占用优质耕地,补充耕地难度大,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少,数量、质量难以保障。一是后备资源匮乏,我县处于平原地带,本来在耕地后备资源中,面积较大、条件较好、易于开发利用的地块均已被开发利用,剩余的大多是开发难度较大的地块,开发整理的地块面积小而分散,而且后备资源越来越少,补充耕地的难度增大,整治质量不高,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加大,导致部分建设项目不能报批。其他能作为补充耕地后备资源的只有滩涂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睢县境内大部分河道滩涂宽度狭窄,有的只有十几米宽,开发整理后,难于配套,形不成规模;境内最大河流就是惠济河,其两岸滩涂用地相对来说宽一些、易于整理,但惠济河不是县管河道,县里无权对滩涂进行开发整理。二 9 是后期管护力度不够。集体建设用地整治,主要是居民点整治,选点及整治难度大,地块零星、分散,不集中连片,无法进行配套,再加上整治地块在村庄内或周边,易于被建设占用,后期管护难度大,质量无法保障。近几年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工作,由于存在“重整治、轻管护”的问题,忽视了后期管护工作,致使有的整治后的地块又被栽上树、建上房,增加后的耕地再次减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中重建新、轻拆旧,致使部分试点项目仍未实现占补平衡。另外,补充耕地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实施,到最终验收,历时长、程序多,无法及时为建设占用耕地提供补充耕地指标。三是重点项目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较多,自求平衡难度大。商登高速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工程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过大,在本辖区内自求平衡难度大。

2.耕地保护政策倾斜力度小

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从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乡镇政府领导保护耕地的意识,但对提高普通老百姓的耕地保护意识没有效果。对耕地保护工作先进的乡镇政策倾斜,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项目,对项目区进行修路、打井、供电等配套,方便农民耕种,提高耕地质量,很受农民欢迎,但对农户、农民的奖励基本上没有。耕地分为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分在地块现场没有明显界线,无法区别,只能在比较专业,很抽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体现,使得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不明显。

3.用地瓶颈依然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待提升

首先是用地瓶颈依然存在。日渐增大的集体建设用地整治难度及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难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迅猛势头和逐年递增用地需求。其次是土地利用效率低,闲臵浪费现象严重。一方面用地缺口很大,指标紧张,另一方面个别企业土地低效利用和闲臵浪费问题依然严重。由于个别供地模式仍是政府招商、企业申请、国土部门供地,此种模式容易由于用地审批把关不严,造成供而不用、供多用少等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就是企业集约用地水平较低。按规定我县的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为每亩216万元,容积率要达到1以上,综观我县的企业,达到这一标准的很少。三是旧城改造困难重重,盘活存量任务艰巨。由于拆迁、安臵、资金等问题,我县在对旧城区的开发和拆迁力度还小,没有形成成片成块的旧城改造态式。目前我县也只是仅对老睢州剧院、老交通局、老睢中、老回中片区中原企事业单位办公用地进行了改造,而涉及广大居民居住的闲散地还没有进行整合改造,影响了老城区的建设步伐,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

4、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亟待改革

根据农村地籍调查、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近来信访举报农民私自买卖、转让土地建房等问题增多。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按现行制度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农村宅基地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宅基地管理不够规范。由于农村宅基地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疏导,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11 的流转秩序混乱,一户多宅、乱占地建房、多占地建房的现象盛行,需要建房的又无地可建形成违法占地。闲臵宅基地现象大量存在,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建新不拆旧”,在农村不少地方,农户建房申请新的宅基地,新住宅建好并搬入居住后,原来的旧房不拆、旧宅基地不交。旧宅基地的收回及其具体规范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举家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农村的房屋长期闲臵。宅基地及住房闲臵,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而且影响了村容村貌,“空心村”现象明显。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解决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低下、规划不合理问题;促进居民点集聚,改善农民住宅问题;增进城镇化建设层次,或解决中心村的空臵问题。

二、当前土地管理改革形势与政策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内容,触及了现行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中的诸多核心问题,指明了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趋势和突破口,其意义深远。总体来看,现有土地管理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特点,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尤其是一些法律和相关制度与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不适应之处,亟待夯实集体土地权能,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征地制度,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

(一)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决定》提出,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和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第一,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进入市场。目前的改革任务,是要使这些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合法地、公开透明地进入市场,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形式和市场规则,并保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中“同权同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也与国有建设用地一样,可以转让、抵押、入股等,即两种所有制土地在权能上应该是一致的。

第二,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所谓“合理、规范”,是指要对征地对象进行合理价格补偿;在规范程序和补偿到位的前提下,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才能征地。多元化保障是指除了货币补偿外,还应在城镇社保等方面给予相应补偿,更多采取“留地安臵”(征完地后,留一定比例的地给农民)的方式,其核心是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

第三,减少非公益性用地的划拨,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未来除了军事、国防、教育、文化、国家安全、社会保障等真正属于公益用途的领域之外,都应按有偿使用的原则,公开在市场上出让,让土地出让更加透明化,不能再实行无偿划拨。要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四,促进土地抵押、转让、担保的二级市场发展。未来要建立规范、透明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等二级市场,所有城镇建设用地转让,都需统一进入规范的土地二级市场中进行交易。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对土地一级出让市场也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五,建立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合理比价关系。今后改革 13 的方向应是建立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合理比价关系。对此,一些专家建议:一是要改变现行工业用地一次性出让几十年使用权的供地方式。二是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后,在规划允许和符合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工业用地可直接由集体经济组织出租给用地者。

(二)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

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规定,允许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决定》又新增加了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和担保功能。此外,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参与现代农业的经营。具体来说,《决定》赋予了农民以下几类财产权利:

一是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和继承权。首先要保证集体组织所有成员拥有平等的权利。同时,农村集体资产可抵押、担保,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可获得金融支持,从而缓解以前农村因缺乏抵押物造成的金融支持缺乏的问题。

二是保障农户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决定》指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的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所谓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权利。这次《决定》提出在慎重稳妥、选择试点的前提下,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和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是对这类用益物权价值实现的进一步探索。

三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当前农村各类资产非正 14 规、非法流转现象比较严重,大量集体资产被少数人支配的情况屡有发生。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首先是要界定农村的产权,如承包地、宅基地上的农民住房、林地、房屋、集体资产等。农村产权交易一定要在规范的有形交易市场里进行公开、公正、透明的交易,使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有合法规范的实现渠道,农民也可分享到合法、合理的产权收益。

四是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核心是要改变目前三者之间不合理的分配格局,提高个人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例。

三、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202_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第20次部长办公会,研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框架,明确指出,要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理清思路、抓紧落实,从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维护群众权益和转变政府职能四方面入手,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规划管控和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既保耕地数量又要保耕地质量;二是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等措施予以落实;三是夯实权能,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权益;四是转变职能,简政放权。

(二)对策与建议

1.抓住政策机遇、优化土地布局,统筹协调保护与保障关系 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对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引导新型城镇化科学推进的重要契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肩负起法律和政策赋予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切实抓住政策机遇,长远谋划、科学安排,优化土地结构和布局,坚决守住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红线,保障好科学发展。工作中,要统筹处理好保护与保障的关系,做到三个到位,即城镇发展用地要调到位、科学发展载体用地要留到位、生态环境用地要布到位、优先保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用地,对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进行科学的调整优化,通过多种途径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的合理空间。

2.扩大农村土地综合内涵范围,优化城乡用地配臵机制 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把荒滩等未利用地、工矿废弃地、农村废弃集体建设用地、农林场废弃建设用地等综合整治土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拓宽城镇建设用地来源。综合利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土地整治等措施,因地制宜盘活农村建设用地,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在空间优化配臵。完善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等级和加大废弃建设用地复垦、抵扣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办法。

3.科学分类、计划安排,合理调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严格控制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实行增量供应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的供地、用地政策,提高城镇建设使用存量用地比例。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对落户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城镇增加供地指标。保障中心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合理需求,适度增加资源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集约用地程度高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用地供给。严格执行城镇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适当控制工业用地,优先安排居住用地,合理安排生态用地,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杜绝工业用地零地价甚至负地价现象。

4.探索政策、完善措施,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一是探索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限政策。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按照不同产业项目类型及其生命周期,研究确定不同的土地出让年限,防止因企业破产倒闭、停歇业或低效产出而长期闲臵土地或厂房的现象,减少政府土地收储难度和成本。二是制定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政策措施。加强国土资源规划计划管控,强化主体功能定位和国土开发强度双约束,严守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双红线,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过快增长,提高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和容积率门槛,探索实行租让结合、分阶段出租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研究建立新增用地审批与存量用地盘活挂钩机制,加大批而未用土地和闲臵土地的处臵力度,批次用地供地率等指标与新增用地计划指 17 标、农用地转用审批挂钩,促进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研究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旧城镇、旧厂房、城中村等改造和保护性开发,发挥政府土地储备对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的作用。统筹利用城镇地上地下空间资源,鼓励立体开发,市政公用设施尽量使用地下空间资源,与商用、住宅等有机结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益评价,继续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业用地内涵挖潜、推广使用节地技术模式等活动。

5.完善土地出让制度,深化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逐步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对以划拨方式取得的经营性项目用地,通过增收年租金等方式纳入有偿使用范围。强化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管理,确保国有土地资产和税收不流失。进一步规范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出让工作,从健全土地出让决策机制、建立土地出让公告审查制度、强化土地出让信息公开、杜绝随意变更土地用途和规划条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出让行为。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网上公开,开发应用土地出让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把土地出让工作纳入网络系统,按照统一流程和办文格式进行在线办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对土地出让权力运行进行全流程监控。

6.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建立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联席会议制度,梳理相关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情况,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和机构编制整合方案,推进相关部门职责整合,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加快推进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7.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试点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标准。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搭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所有权等农村产权流转的专业交易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多样化实现形式,稳妥推进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妥善处理好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问题。

8.深化征地制度改革

合理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一是进一步探索被征地农民多元安臵政策,推动安臵变安居。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多元补偿安臵机制,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保障被征地农 19 民长远生计。探索以社会保障和就业安臵、征地补偿安臵费用为主,农业安臵、留地安臵和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安臵方式为辅的征地补偿安臵模式。二是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知情权,认真履行告知、确认、听证和“两公告一登记”程序,将履行程序的有关材料作为建设用地报批必备要件。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强化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公开,建设用地一经批准,依法可以公开的批复文件及其他有关材料由相应发文(报批)单位上网公布。

第二篇:​深化农田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深化农田水利改革调研报告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化农田水利改革书面调研的通知》(粤水农水函[202_]867号)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加快水利发展的精神,抓住开展水利大会战的机遇,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来抓。近年来主要实施的项目有:

(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我县被列入中央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该项目按202_-202_年共3年进行规划,计划一年实施一片区,实施内容包括末级渠系建设、引水工程整修加固等。202_实施中片区,直接改造农田面积1.28万亩,包括汤溪、浮山、浮滨、东山、新圩、樟溪等镇,总投资1900万元;202_实施北部山区片,直接改造农田面积1.72万亩,并顾及和平衡沿海片,涉及上饶、饶洋、三饶、新丰、新塘、建饶等镇,总投资1916万元;202_年实施沿海片,直接改造农田面积1.19万亩,涉及黄冈、海山、汫州、所城、大埕、柘林等镇,总投资1942万元。

至目前,我县三年的建设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直接改造农田面积4.19万亩,完成渠道整治155公里,建设加固小水陂23座,拓宽修整机耕路2.6公里,新建提水泵站5个,蓄水池6个、取水井1口,铺设高效节水灌溉管道68.5公里,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5758万元。

(二)灌区改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1、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饶平县新塘浮滨油茶、茶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追加补助项目,总建设面积1.02万亩,总投资202_.84万元。该项目分新塘镇、浮滨镇两个片区建设,项目自202_年8月开工,至目前各片区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02_万元。

2、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

我县有汤溪水库灌区等3宗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和高堂顶高线灌区等5宗小型灌区列入省灌区改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目前汤溪水库灌区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

高堂顶高线、黄冈镇联埭、上饶镇柏峻灌区坑前村片、联饶镇三光灌区、大埕镇水吼灌区等5宗小型灌区,计划总投资1764万元,目前已全面完工。

此外,近年来,我县还积极争取上级投资700多万元,用于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加固、维修和养护等,有效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为确保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积极措施,主要有:

1、加强领导,落实管理制度

为加强各项工程建设的领导,各工程项目都成立了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指导和协调。特别是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为切实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县水务局和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印发<饶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意见>的通知》,规范了项目建设管理及资金使用管理程序,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加快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完成,我县成立了“早开工、赶工期、促进度、保质量”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明确责任、规范程序、加强监管、限期完成”的原则组织实施,明确了工程建设任务、时间要求以及项目法人代表,逐宗落实了政府、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责任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县严格规范,按基建程序办事,逐宗工程落实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邀请 村民代表参与监督管理,业主、施工、监理、设计、质监等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严格规范,强化资金管理

我县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项目所在镇按规定在银行设计建设资金专门账户,建立专账落实专人进行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报账制的规定执行,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投资项目竣工定案审查和财务决算审计,并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财务核算管理档案,并随时准备接受中央及地方审计部门的财务审计。

近年来,通过各地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积极实施,全县增加和恢复灌溉效益约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约7.0万亩,灌区灌溉水利用水系数达到0.65,年新增节水能力约0.37亿立方米,项目区农民人均年增收近200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收入。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一)工程建设方面

1、工程建设考虑不够周全,缺少地区统一规划,参建各个行业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对项目规划建设往往没有系统性的全盘考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建设标准低。农田水利工程是补差工程,建设资金有一部分由当地自筹,部分出现资金缺口,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设计与实施标准的提高。

3、因技术力量薄弱,规划编制时间较急促等原因,一些项目规划设计不够完善,影响项目的实施。

(二)资金方面

1、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水利投入后劲不足,重点工程建设自筹资金难以落实,部分工程项目未完成或难以实施,致工程无法竣工验收,无法正常运行,无法移交管理。

2、申报立项的工程前期工作繁琐复杂,缺乏前期经费,影响工程上马,一些项目难于列入上级计划,无法争取上级的投资。

(三)管理方面

1、由于个别地方领导重视和抓落实力度不够、自筹资金难到位等原因,一些镇场争取工程项目时积极性很高,但到了实施的时候积极性就大打折扣,造成工程进展缓慢。

2、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移交使用后,缺乏及时的维修管护,工程设施在运行过程中老化破损较快,降低了工程效益。

四、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建议

为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1、各主管部门间应加强交流配合,强化意识。系统性地规划地区项目建设,项目上马之前要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一旦启动,就要按既定目标实施,按时按质完成,发挥最大的效益。

2、要抓紧时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参建各方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推进在建工程建设,力争尽快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3、要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继续推进“四制”的规范化制度,依法依规做好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与资金使用安全。

4、要积极拓宽农田水利工程筹资渠道,增加建设管理投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进一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和建设水平。

5、要完善工程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落实专岗专职管理,破除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及时养护维修,保障工程正常运行使用,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第三篇:农村土地管理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管理调研报告

(一)农民要地的背后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滞后

农村土地流转无序、失范现象。一方面有农民自身草率了事,缺乏法律意识。村委会、乡镇越俎代疱替农民签约;另一方面则是缺乏为农民土地承包服务的中介机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相关条文也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集体或村委会管理、经营,可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村委会将弃耕田、农村死亡五保户承包田收回向人多地少户发包,或成片“反租倒包”给企业、种田大户时,无论是出于“好心”,还是为增加集体收入等因素。但土地流转中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事实上,倘若有个能站在农民立场,以同一个声音为农民服务的土地流转服务中介机构。这样势必公正、公平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

(二)土地产权不明晰

土地产权又称土地所有权。土地产权其含义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对土地占有、处分、使用、收益的权利。土地产权是物权的一种,它的主体是土地所有权,客体是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自留地,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经营、管理,已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营组织经营、管理”。事实上,法律对农村土地阐述只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根据《宪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国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通过承包获取了土地使用权。在这种体制下,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实际上不明晰,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所有权主体缺位的所有制,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向企业、种田大户、缺田户集中时,就产生村委会或乡镇代替农民谈判签订合同、协议现象。同时征用土地过程中,农民作为承包人和经营者,却不能参与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这实际上极易造成交易双方主体缺位,农民的合法利益受损。

第四篇:关于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是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激发培训主体内在活力、扩大培训效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xxx”的要求,我们在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有效提高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加强干部理论武装、加大专题培训的力度、统筹抓好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在总结以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突出特色,利用多种现代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开展专业化培训,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幅度提高了干部素质。一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高校专题培训和自主选学。从事业、组织和干部成长需求出发,采取“调研定专题、内容定方式、项目定师资、效果定取舍”的培训工作模式,配合高校专题培训,大力开展领导干部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培训。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设计培训班次,依托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市党政领导干部作风锤炼基地举办自主选学培训班和域外专题培训班,受到广大干部的一致欢迎,培训主体的主动性得到提高。二是积极探索干部培训新模式,利用短信群发平台开设移动课堂,对广大干部进行“即时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培训渠道,增强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自移动课堂开通以来,已累计发送涉及换届纪律、时事动态等相关政策信息xxxxx余条,显示了移动课堂的自身优势和功能特点。三是探索实行专项问题研究式培训,以学员为资源,挖掘学员智慧和潜力,利用集中培训研究破解全市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使干部在研究问题中增长才干。开设了“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题研究班”,在培训过程中做到 “三个突出”,培训结束后把培训成果编印成册送各有关部门,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借鉴指导。

二、影响和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由于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1、主管部门和参训主体缺少主动性,全员培训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改革创新的全面推进。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系从上到下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分类的方式组织各类干部培训,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抓好对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模糊,导致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组织部门、党校或行政学校在具体组织,具体落实,而有的主管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不搞干部教育培训与自己无关,是组织部门或党校、行政学校的事情,整日埋头于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之中,对如何组织本系统、本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这种单纯靠一个或几个部门去抓培训去抓落实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干部教育培训对象的覆盖面上、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上、质量上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推进。另外,作为参训主体,不少干部认识不到教育培训是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缺乏长期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培训,也存在应付心态和完成任务心理。实践证明,参训主体的积极性是保证完成培训任务和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参训人员没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或精神面貌去投入,必将直接影响到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也必然使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受到影响。

2、学用结合不紧密,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形势新任务下,要求干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增强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然而,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大多数干部培训内容与此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组织培训时,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与日常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地贴近工作实际、服务工作实践,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学用脱节等问题。目前普遍的现象是,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性和知识性的比较多,没能针对年龄、岗位的不同,实行分层次、分类别、按需设计。受训干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和主动权。虽然尝试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但由于受到培训主体不重视、需求设计与具体实施相互之间脱节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培训内容不切实际,导致学非所用,在训后的工作中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不能真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3、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高,培训方式方法陈旧。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状况与培训工作的发展要求不完全适应,教师队伍结构、学科门类、授课水平与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党校教师队伍的力量从整体上讲还比较单薄。对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和中央的方针政策的阐释性教学还可以轮训式培训,对专业性较强、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成果等进行培训的教师人才则比较匮乏,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不能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上大都以课堂灌输为主,实行的是传统课堂讲授方式、面对面师带徒式的培训方法。这种方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难免存在距离,在理论教育的表现形式和传授手段上尚显呆板单调,没能找准和抓住学员的兴奋点,致使学员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来。特别是受教师能力水平的限制,能够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案例式、研究式、互动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还没有被广泛采用和推行,教学方法不新颖、课堂气氛不活跃,使学员产生厌学情绪,从而直接降低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培训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没有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选任制度设计和实际考核中忽视干部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缺少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机制,造成学员学与不学、学好学坏都一样。有些单位没有完善的干部学习制度,对干部学习的课时、教材、授课、笔记、考试以及学习纪律、检查考核方式缺乏具体规定,干部学习不规范、不系统、不深入、不持久。有些干部借口工作忙、事务繁杂,学习不认真、不刻苦,搞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干部述职制度没有明确的评学要求,没有个人述学,也就是没有对个人学习情况做客观、真实地评价和自我总结,群众就无法对干部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风气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学,故此,干部就没有提升学习力、创新力的动力。

三、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要围绕中组部长李源潮同志提出的把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主要目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完善党的理论教育、领导知识教育和干部党性教育体系,满足干部多样化多层次培训需求的要求,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一是健全完善全员培训机制。实行全员培训是《干部教育条例》的明确要求,也是营造良好学习风气,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各级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一步健全完善本部门(单位)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干部的脱产培训和在职自学,实现教育培训的全覆盖,切实保证人人受教育、人人得提高。要抓好本部门(单位)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完成调训任务、抓好自主培训、对干部在职自学提出总体要求、建立和落实激励与约束制度、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为本部门(单位)干部参加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并要认真做好本部门(单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结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发挥部门(单位)领导干部“三带三促”作用,即:带头学习,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带领学习,上台授课、营造氛围,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头践学,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促进本地本部门工作科学发展。要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组织部门和党校根据培训任务的需要选聘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作为党校的兼职教授,在主体培训班上为学员授课。领导干部每年都要为本部门(单位)干部讲一次课,推进全员培训开展。

二是要强化学习培训成果转化,促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围绕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形成岗位职责、业务知识和工作任务等板块,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注重从政治理论和实践能力两个层面入手,全面加强干部素质能力培训。在实践能力上,重点开展专题问题研究班,通过此类培训不断增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建立培训总结报告制度。每期培训班都要求参训学员撰写总结报告,并在抓好总结报告质量的同时,重点抓好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培训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还要建立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学习实践成果交流制度。即,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每人每年都要提交一份有关本地本部门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汇编成册在本地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范围内发放,既用于各地各部门之间学习交流,又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三是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干部学习培训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完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强化对干部在职自学的管理。要求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向本部门(单位)的干部开展一次述学,由本地本部门的干部对其进行一次评学,组织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政治理论测试对其进行考学。完善干部培训情况通报制度。组织部门要创办《干部教育培训简报》,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好的经验做法予以宣传,对未完成培训任务和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人员予以通报。要严格落实干部计划调训和点名调训制度。调训干部一经确定,不得拒绝参加培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训的,由所在单位党组织出具书面报告并提出调整名单,报组织部门审批。

四是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积极探索干部网络培训管理模式。研发在线教育平台,发挥网络教育所具有的教学时空的延展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自主性、个体性等特点,为干部学习提供方便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内容、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高效率的获取各种知识技能,成为满足干部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层次培训需求的有效载体。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及时更新完善,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调控。

五是要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的领域和渠道,突出组织需要。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在更好地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要通过完善竞争择优、优化整合、考核评价等机制,激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活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要注意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在保证党校教育、域外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同时,积极探索境外培训的模式,进一步拓展干部学习的渠道,搭建对外沟通联络的平台,增强外向度和知名度。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土地管理调研报告0910

科学管理土地,保持持续发展

———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

研报告

一、土地的管理与公司的成立

(一)土地管理重要性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顺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栖息、繁衍、生活、生产等活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向人类提出了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不同位臵、不同质量的土地,以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任务。

在我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近年来我国土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土地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土地管理的必然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中国的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严格土地管理,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局面的当务之急。

(二)土地管理对于港城的重要作用

港城集团公司有土地开发,房地产开放,市政建设等一系列职能。资产管理部是主要负责对集团公司经营性资产(不包括资金类及办公类资产)进行管理、运作,并代表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对集团公司对外投资实行有效建管,以实现集团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部门。我公司定位为管理型公司,对港城主城区74平方公里土地进行管理。对于一个正在开发中的城市,对储备土地进行管理是相当必要的。

首先,土地管理是确保各项目顺利开工的前提。集团公司董事长曾提出每年确保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开工的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工程用地的要求,有力地配合了各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先要将土地进行回收,办理各项权证,然后要将土地管理起来,保证在项目开工前,土地上不出现任何问题。

其次,土地管理是杜绝土地荒芜现象的必然要求。临港新城主城区位于上海最东端,在当前的开发初期,人口还比较稀少,一旦建设项目不能跟上,就很容易造成土地荒芜的现象。由于一些外来植物品种的存在,土地荒芜后,缺少对土地的管理,外来植物就将在土地上泛滥,如加拿大一枝黄花,不仅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又影响市容。土地荒芜现象的出现,还将造成土地资源的大大浪费。

再之,土地管理也是杜绝违法用地现象的必然要求。由于临港新城主城区处于开发初期,很大部分的储备土地上还没进行开发建设。一些闲杂人员经常在储备土地上出入,一旦缺少了对储备土地的管 理,违法用地的现象就将出现。非法种植,非法养殖,非法搭建的现象已经在储备土地上出现,如缺乏对储备土地的管理,这种“三非”现象就将蔓延,造成后果就比较严重,小则与非法种养户造成纠纷,大则影响建设项目开工。

因此,对港城储备土地进行科学管理,是港城顺利开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公司成立背景

由于土地管理对于港城开发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07年3月,为加强港城主城区储备土地的管理,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港城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公司与集团资产管理部合署办公,以确保主城区开发建设、项目开工为目标,以土地管理为中心,积极办理土地权证、用地手续,同时对土地进行管理。我公司的成立,使得集团公司在资产方面有了正真的“采购员”和“保管员”。在做好“采购员”和“保管员”的同时,我公司以“种(植)养(殖)代管”的方针管理储备土地,并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基地,苗木基地,合理推进合作经营,同时创立生态农业品牌“普露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是土地能够有可持续的发展。

我公司的成立,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成立的目的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土地进行管理,在确保主城区各项目开展的同时,使得储备土地有一定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二、回顾近年来工作

在力求发展的同时,回顾过去的工作是相当重要。公司成立两年多来,主要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土地管理工作 1.土地回收

目前,主城区的回收土地面积为约2.46万亩,除主城区北部的警备区土地、东滩土地、东海农场及书院镇部分工业、集体土地等三部分土地共计约2.21万亩以外,主城区全部土地均已回收。2.权证办理

土地权证是集团建设发展的保证,为此,根据集团领导的指示,资产管理部克服了政策障碍、技术障碍、手续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种种困难,努力推进权证申办工作,目前,除三部分未回收土地外,主城区全部土地均在今年年初前办妥了土地权证,土地权证面积为7.56万亩。

3.土地管理及用地手续办理

为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部从去年开始实行了“五表一图”制度,即《土地办证情况表》、《土地回收费用情况表》、《供地及收款情况表》、《用地手续申办进度表》、《建设项目用地情况表》和《土地回收情况图》,1~2月汇总一次,上报集团领导。4.正在实施的相关工作

(1)土地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工作。(2)土地权证清查工作(3)主城区一期土地成本测算(4)海塘所土地的移交工作

(二)生产经营情况 1.生产基地情况

公司在石皮泐塘南侧、人民塘东侧建立了农业生态基地,总面积约为1000亩。其中种植桃树396亩、梨树164亩、桔树43亩、葡萄44亩,桃研所的研究基地150亩,桃总计20个品种,梨树4个品种,桔树3个品种,葡萄5个品种,均为通过研究所或原产地引进或嫁接的优良品种。目前,生产基地各项工作进展稳定,预计202_年开始投产。

2.苗圃管理情况

现有苗圃土地大部分位于塘下公路至94塘之间,目前生态园林公司苗圃用地共计近4000亩,大小苗木有80多个品种,238种规格,近125万株。我们在认真做好苗木养护工作的同时,积极接洽多方苗木求购公司,包括集团有关部门,开拓苗木销售渠道。3.合作经营情况

根据储备土地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积极贯彻领导以种(养)代管的原则,实施了不同于土地出租的合作经营方式,现已和6家单位分别签订了合作经营管理协议,现在总计有约6000亩土地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种植、养殖工作,有效地控制了非法种植、养殖、土方偷盗行为的发生。4.正在实施的绿化样板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公司和农业绿化系统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广泛合作,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的新路,以合作经营的方式,组织实施3个样板示范基地:绿地公园、湿地花园和“林克斯”景观。通过建立以上样板示范基地,推动“生态港城”“景观港城”的建设。

生产经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生产基地和苗圃,用发展的眼光实施绿化样板示范基地。

(三)内部管理 1.制度建设

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调以制度管人,公司根据集团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了日常工作。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公司将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2.组织建设

公司成立后,设臵了办公室、管理部、市场部,共两部一室。随后,为了对港城主城区内已回收地块进行更有效的监管,组建巡查队。3.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通过组织培训、外出学习、座谈交流、工会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公司在网上建立博客,介绍公司的情况,并编写《园林动态》。每月一期,将公司的各方面工作报集团领导和 公司的各董事、监事。

(四)其他工作

1.农业管理用房停建后的处理

经集团招标领导小组讨论,我公司组织实施的农业管理用房工程停止建设,由于施工单位已经进场,施工单位一度情绪比较激烈,经过多次的沟通、协商,妥善解决,对设计、勘察、监理、审价等单位的合同终止事宜也全部处理完毕,没有留下隐患。2.“一枝黄花”的治理

根据区府办《关于今朝做好全区“一枝黄花”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申港街道的有关工作部署,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一枝黄花”的治理工作,结合港城实际情况,在养护公司的配合下,对申港大道、临港大道、沪城环路以及杞青路、花柏路周围苗圃内“一支黄花”的开展了清除工作。

三、土地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储备土地管理

我公司采用“以种(养)代管”的方式,对储备土地进行管理。储备土地的管理过程中,有以下的问题,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1.黑恶势力非法占用土地,管理难度大

在近期的土地巡查中,我们发现大片滩涂地上,有非法养殖的现 象。经过了解是当地黑恶势力所为,公司有关人员多次想取缔非法养殖现象未果。

解决办法:以政府部门为依托,协助做好执法整治工作。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和街道、城管、派出所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形成灵活的日常工作机制,采取不定期的联合巡逻、联合取缔的方式,明确配合整治执法的二个重点是,一打重点区域,二打涉黑势力,露头就打,制止蔓延,确保主城区土地的安全稳定,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2.违法用地情况屡教不改

在对非法用地现象进行整治的过程中,发现同一地点,同样的非法用地情况多次的出现,屡教不改。这些非法种养人员面对我们的整治,采用“打游击战”的方式逃避。

解决办法:以责任制为抓手,强化土地的现场管理。一方面,加强各部门的纵向管理,实行分层管理和网格管理相结合,职责细化明确;另一方面,加强横向监管,巡查组主要负责对生产基地和合作经营地块的种养业务、未种养的储备土地的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等方面及苗木养护情况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登记汇总,要求责任部门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要加强最基层的监管,基层管理由合作经营单位完成,合作经营单位派遣一定人手进行巡查工作,同样每天以文字形式将发现的问题记录汇总,及时汇报上级。通过这样的层层管理,强化各级责任,有效应对非法种养人员的“游击战”,将非法用地现象制止于萌芽阶段。3.非法种养户法律意识淡薄 在巡查过程中,时常发现一些当地老年人,在零星的土地上进行小面积的种植。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也不知道他们也种植的土地为港城建设用地。

解决办法:事前防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巡查队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准备相应材料,在制止非法种养现象后,将相应材料派发给当事人,增强其法律意识,并明确不得在储备土地上进行非法种养活动。4.加快土地信息化管理

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已经开展,但是由于开发系统不完善等众多原因,导致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停滞不前。

解决办法:认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加快土地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前时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港城土地信息化是个庞大的项目,涉及到集团的市场部、规划部和资产管理部等多个部门。采用现代化技术与方法,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使土地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图文办公,从而使土地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已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市场管理等信息的网络共享,使集团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提高。

(二)苗圃管理

因苗圃面积较大,品种较多,为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存活率,我们在接收苗圃后,通过邀请招标程序,委托了专业的绿化养护公司进行管理。至09年上半年,养护合同终止。现在,苗圃由虹升公司负责 看护。在此过程中,苗圃的管理也出现一定问题。1.一支黄花泛滥

由于苗圃在回收之前管理不当,造成苗圃内一枝黄花泛滥。一支黄花泛滥,不仅影响美观,同时影响了苗圃内苗木的长势,甚至造成了一些苗木死亡。

解决办法:增加一支黄花清理次数。对于泛滥的一支黄花,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清理次数,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清理方法。例如,春季在一支黄花生长期,多使用药物喷洒的方法;秋季在一支黄花繁殖期,集中割除一枝黄花花冠,并集中在安全的地方将其焚烧,防止其籽传播,大大降低第二年一支黄花的生长量。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同时增加清理次数,有效遏制一支黄花在主城区的生长。2.苗圃内空地的合理使用

在我公司管辖的苗圃中,有几块苗圃内存在大面积的空地,如杞青路南苗圃和张新根苗圃。空地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易产生非法种植的现象,也可能造成一支黄花泛滥。

解决办法:进行合作经营或进行科学试验。由我公司的市场部与农业绿化系统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在这一类空地上可以种植草坪、花卉等。例如,202_年市场部与上海伟欣绿化景观有限公司合作,在苗圃内空地上种植向日葵的项目,虽然此项目最终因种种原因搁浅,但是这样的合作经营思路是可以在以后的苗圃管理中尝试运用的。另外,就是在苗圃内进行科学试验。如土壤成份试验、某种植物存活试验等。因为港城建设处于初期,这一类试验是相当有必 要的。例如,202_年,市场部做的关于桂花在港城盐碱土上存活和长势情况的试验。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发挥出土地的使用价值。3.苗圃内苗木死亡情况严重

由于苗木种植过密,经过几年的生长更是密上加密,已经影响到树型树姿,造成苗圃内有很大一部分僵苗和死苗。

解决方法:对苗木结构进行调整。我们可从控制品种规模入手,重点抓好种植结构的调整工作,对苗圃尽早作整体规划布局的设计,作出种植调整计划,对于现苗木密度过大的问题,建议及时进行抽稀。抽稀后苗木的处理应该区别对待,优良的品种建议提供土地重新种植,滞销品种则可以考虑放弃。对于品种不适应港城土质的苗木建议用适合港城环境的同等苗木替换,对滞销品种则建议自然淘汰。

(三)生产基地管理

生产基地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二年提高完善,三年创出实效”的管理要求,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技术,努力打造“普露湾”精品园。202_年,“普露湾”农产品即将上市。关于生产基地,有以下几点想法: 1.丰富种植品种

目前,生产基地内种植的品种有:桃树、梨树、桔树和葡萄。均为水果,202_年,生产基地曾经种植过玉米,投放市场后,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因此,生产基地是否考虑丰富种植品种,特别是蔬菜品种。2.生产基地的生态管理模式

我们生产基地在种植果树方面目前正使用“以草代肥”的有机种植法,当果园植被(目前为野生草和黄豆)长到30-40厘米时,人工收割,散覆于树盘下。在整个生长季节,草在15-40厘米交替生长,连年坚持下去,果园有机质及有效矿物质含量会有明显上升,土壤PH值下降,有利于缓解果园土壤的碱化,有机质矿化及被侵蚀。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生草和养殖相结合的方法。果园自然或人工生草法、植被残体可以覆盖果园结合喟猪、牛、羊、鸡、兔等,再以动物粪便还田的方式实现物质循环。例如,上海近郊的一些种植示范园,推行的“一棵果树一只鸡”、“行间种苜蓿,树下覆草,一亩果树两只羊”的生态模式,解决了肥源不足、土壤恶化的问题,还可减少一些生理病害,提高果品质量。我们的生产基地也可以运用这样的一种科学的模式,使生产基地有更好的发展,同时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3.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

明年即将是生产基地果品的产出年,目前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为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在果品成熟后,我们可以将经营模式改为生产+经营+旅游的经营模式,这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种植园经营模式,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我们公司生产基地占地1000亩,在上海近郊可算是占地大的种植园,一旦宣传到位,将占地面积作为卖点,旅游的模式是相当可行的。另一方面,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方面,可以使用竞争战略的经营模式,农产品使用差异化模式,差异化模式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独具特色,这种特色足可以给产品带来额外的加价。例如,在日本相当流行的方型水果,其原理就是在水果生长期在水果外套上方形模具,这样的水果相比普通的水果,价格就高上3-5倍。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科学手段,使我们产出的果品在市场上以特色取胜。4.加强合作,减少风险

我公司农业基地规模较大,而相对来讲管理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较薄弱。在桃、梨、橘树的日常的种植管理中,技术方面依靠桃研所较多。而葡萄和蜜橘种植在南汇是薄弱环节,种植较少,技术相对较落后。例如,我基地种植的44亩葡萄,对设施设备的要求较高。投资风险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可吸引有一定的种植经验的人或者科研机构合作经营。由我们提供生产资料,对方提供技术经验,合作种植,获得的利益可以共享,且减少了种植的风险。

胡易宏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三日

202_.5.18深化土地管理改革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