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20-667514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31 16:09: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与项目负责人

榆林经济开发区,是陕西省政府1999年批准的省级开发区,项目负责人马志高(榆林市市长助理)。

二、开发管理单位

榆林经济开发区的管理单位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榆林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地市一级经济管理权,对开发区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土地价格,并推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工作,一个窗口服务。目前,开发区管委会已经成立,与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办公室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近两年,榆林地委、行署多次研究开发区的启动建设问题,确定了开发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发区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地形测量,加强了土地管理,并于1999年5月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最近又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土地价格进行了评估。

榆林经济开发区遵循“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突出主体,一区多园,滚动发展”的宗旨,以榆林得天独厚的能源矿产为依托,立足榆林“低价资源、低价劳动力、低价土地”的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以能源重化工建设项目为主体,以荒沙地综合开发治理、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主开发为突破口,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进行建设与管理,将成为集农业、工业、商贸、科技、教育、居住、娱乐、旅游为一体,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健全,功能结构布局合理,既具榆林独特风格、又有现代化特色的综合型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区。

凡进入开发区的企业除享受国务院、省政府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地方制定的土地、税收、技术人才引进、尤其是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三、项目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情况

榆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榆林市西南郊,北邻西沙区,东跨榆溪河与榆林南郊化工企业相连,距市中心5公里,北起沙河南岸,南至闫庄则村,西以西包铁路为界,东到榆溪河西岸,总体规划用地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6.5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

四、项目的性质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性质

榆林经济开发区诞生在西部大开发之时,依托于榆林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和陕西的科技优势,以能源化工建设项目为主体,处于我国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换、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迅速发育的时期,决定了开发区的职能是:

1、二十一世纪榆林经济发展的支柱,重化工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效农业、生态农业项目的示范基地,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增长极和榆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

2、支撑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一流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3、晋、陕、蒙接壤地区中心城市—榆林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主要建设内容

开发区的建设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要达到“七通一平”,即路通、排水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讯通、煤气通、热力通和场地平整。

五、开发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建设榆林经济开发区是发挥榆林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

榆林作为资源富集区,是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前沿地区和晋陕蒙国家能源生产的重要组成区域。依托资源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运用优惠政策建设开发区,实现产业聚集和生产要素的聚集,是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榆林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建设榆林经济开发区是实施《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的迫切需要。

为了尽快开发利用榆林的优势资源,陕西省政府于1997年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国家计委于1998年7月以计规划[1998]1404号文件批准了该规划,明确提出近期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实施规划中的项目创造条件。为此,榆林地区于1998年向省政府上报了设立榆林经济开发区的报告,省政府于1999年2月10日以陕政函[1999]24号文件正式批准榆林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明确指出以能源重化工项目建设为主体,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管理、开发和辐射作用,启动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榆林经济开发区是榆林地区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榆林目前还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还很小,要建设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必须走外向型的路子,通过设立经济开发区,依靠特殊优惠政策,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吸引区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是实现榆林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四)建设榆林经济开发区是带动榆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加大榆林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必将带动榆林的市政建设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榆林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加明显。

(五)建设榆林经济开发区是实现山川秀美新榆林的客观需要。

榆林经济开发区将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绿化覆盖率,建设一批高效农业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使开发区成为生态园林开发区,将为榆林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六、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目的、依据和范围

(一)研究目的

1、为开发区管委会决策提供依据。

2、为土地开发后熟地的出让、出租等提供依据。

3、为合理确定土地使用费、土地税、宗地地价提供依据。

4、为征收城市配套建设费提供依据。

5、为招商引资和融资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通过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项目决策、项目融资和招商引资提供依据,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291—1999《房地产估价规范》。

3、计规发[1998]1404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的批复》。

4、陕政函[1999]24号《关于同意将榆林经济开发区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批复》。

5、《榆林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6、《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

7、榆林开发区土地价格评估报告。

8、《陕西省92市政综合定额》。

9、《陕西省经济区条例》。

10、榆林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榆林经济开发区土地统征划拨实施方案》的通知。

11、榆林经济开发区土地统征划拨实施方案。

12、国家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有关政策。第二章 项目用地现状及征地补偿

一、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现状

开发区范围内现有的居民和单位很少,有农户40多户,分布于区内中部和沙河与榆溪河交汇处。有粮库、道班、沙地治理公司、华龙私立学校、白界乡政府等单位。分布于210国道西侧,在区内中部只有南郊农场2200多亩耕地。

开发区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程995-1095米之间,自然坡度约为1%,开发区地势平坦、开阔。地表特征为风积沙丘,地形高低起伏较大,沙丘相对高差3-10米,沙丘以下大部分为Q3和Q2黄土状亚砂土或黄土状亚粘土,属榆溪河二、三级阶地。

开发区境内多为活动性沙丘及覆盖沙,受风或重力的作用均能移动,须采取治沙防风措施后方可作为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和改造后方可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开发区中部,地形较平坦,沙丘起伏变化较小。不宜建设用地主要是榆溪河西岸和沙河南岸切割较严重及地形坡度较大、冲沟发育等用地。另外,区内多处冲沟,并呈“V”型,处于发展阶段,沟长几十米到几百米不均,沟深约3-10米左右,宽度与沟长成正比,其中草沟长可达千米以上,加之榆溪两岸地形坡度大,切割严重,均不宜作为建设用地。

二、土地统征划拔及补偿

(一)统征划拔方案

今年五月,榆林行署制定了《榆林经济开发区土地统征划拔实施方案》,对开发区内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一次性有偿划拔;对以农业综合开发或以五荒地划拔出让的农业项目用地的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依法有偿统一收回;对集体土地统征为国有土地,在1999年7月2日榆林行署发布关于冻结开发区土地的通告前已由省、地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在服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按期建设并补交有关费用,超过法定建设期限的依法无偿收回。对非法买卖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一律依法收回;对在发出通告后横山、原榆林市审批划拔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均为违法批地,统一收回;南郊农场在开发区内的土地,可按统征土地及所涉及人员、债务整体划转开发区管委会或有偿划拔土地的办法解决。统征划拔后、收回后的土地由现榆林市土地管理局统一管理。

(二)土地和建筑物补偿标准

1、用地补偿标准

水浇地 3000—4000元/亩

林草地 300—500元/亩

平整后土地 1000—1500元/亩

覆盖土壤土地 1500—2500元/亩

苗圃地 2000—3000元/亩

2、树木砍伐补偿标准

用材林:树木直径5—20公分以上10—50元/株。直径底于5公分以下的0.5—1.0元/株。

经济林:挂果树 50—80元/株

幼果树 10—20元/株

3、拆除建筑物补偿标准

砖混房 200—400元/平方米

简易房 30—50平方米

围墙 5—20元/平方米

大门 100—300元/个

水井(压井)100—300元/个

机井 2000—5000元/个 厕所 50—80元/个

圈棚 50—80元/个

村碑 50—100元/个

坟(三年内新坟)50—500元/座

(三年以上老坟)50—150元/座

4、迁移

下列设施均由产权单位自行迁移,不予补偿。

(1)本区电力系统的杆线、铁塔、变压器等电力设施;

(2)电讯、线务部门的光缆、电缆、杆线及设施;

(3)各种铁皮房、临时工棚。

产权属于村集体或村民、非电力系统单位、居民的电力设施,补偿标准为:电杆迁移费100—300元/根(含电线),变压器1000—2500元/台。

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

一、榆林社会经济状况

开发区的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榆林位于陕西最北部,地处中国中西部结合地带。全市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有1区11县,总人口329万,资源富集,区域经济的特色明显,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也是陕西重要的农牧业基地。改革开放20年来,昔日贫穷、落后、封闭的榆林,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18亿元,比1978年翻了2.5番,比上年下降了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3亿元,下降了42.6%,第二产业增加值29.26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22.09亿元,增长7.0%。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66元。全年社会商业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2.2%,失业率4.5%。全市财政总收入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6.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7.4%。

目前,榆林市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治沙治土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优势资源开发全面启动,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轻纺等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榆林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市容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榆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条件

(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开发区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资源开发、科技力量等方面看,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桥头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陕西已产生了榆林和西安两个有重大开发价值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陕西的选择一是发挥科技优势,开创知识经济,二是利用榆林的资源优势,走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子。榆林有“中国的科威特”之称,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全国第四位,地位十分突出,可以和以太原为中心的能源基地,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能源资源开发区和以新疆三大盆地为基础的石油化工基地联成一体,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带。

(二)良好的经济地理区位,能够让开发区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榆林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也是陕西省“圭”字型经济发展带的北端极核,处在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北邻呼和浩特---包头经济区,东接太原经济区,南连关中经济区和兰新经济带,西接兰州---银川经济区。在区域体系中,榆林为晋、陕、蒙、宁的接壤地区,与包头、呼和浩特、银川、太原、西安等大城市构成等距周边态势,据断裂点理论分析,有望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经济增长极核和完整的经济区,即榆林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可同时受到几大经济区的推动,容易产生自身发展的动力和广阔的辐射空间。榆林开发区建设正是增强榆林晋陕蒙地域中心城市的重大举措,能够为榆林的产业集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给开发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包神、神朔铁路建成通车,太中铁路前期工作全面展开,贯通西包铁路全线的神延铁路工程进展顺利,线下工程基本完工,铺轨工程已经开始,2001年建成通车后,将对榆林的资源外运,信息内输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10国道绥清段建成投运,榆神段完成总工程量的94%,纵贯全区南北的干线公路全部实现了二级化。榆佳公路改造、野大公路一期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神盘公路和全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如期开工,青银高速公路吴定段和靖延高速公路进入工可研阶段,县级公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已有125个乡镇通了油路,占乡镇总数的48%。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947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达到580公里;榆林机场已开通至西安、包头航班,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扩建后将开通北京、上海等地的航班,成为陕西省第二航空港;电力方面,府谷沙川沟电厂和榆神二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榆神330千伏线路输变电工程今年可望建成投运,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通讯方面,国内两条I级干线光缆交叉经过榆林,建成了具有多种先进手段和多种业力的公用通信网,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6%,90%以上的乡镇通了程控电话,通信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城镇建设方面,按照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路,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中心,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市道路,供水、供热、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红石峡供水工程、榆林市西人民路等市政建设重点工程建成并交付使用,榆阳区供气工程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全市又确定了23个重点建设项目和209个重大前期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左右。从目前的势头看,再用5年左右时间,榆林的基础设施将达到根本性改观。到2010年,将形成干支相济的公路网络,与铁路形成复合交通运输体系,能够为开发区的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开发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榆林是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矿产资源富集区,有世界级的大煤田,国内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和最大的岩盐矿,有相当丰富的铝土矿、高岭土、石灰岩、和石英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6万亿元,现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煤炭,总量有8640亿吨,预测储量6940亿吨,探明储量1660.68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天然气,预测远景储量4.1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3184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5-6亿吨,探明储量1.7亿吨,是陕西省最有潜力的石油开发区。原盐,全国特大巨型原盐储藏地,其中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292万吨。岩盐探明储量1.39-1.93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13-18%,探明储量51.44亿吨,储量大、品位高、杂质少、易开采。高岭土预测储量30亿吨,探明储量6.8亿吨。铝土矿预测储量1亿吨,探明储量319万吨。石灰岩探明储量1385万吨。石英砂探明储量217.5万吨。罕见的丰富资源,为开发区的资源转化项目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资源开发初具规模,为开发区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85年开工的神华工程已初具规模并向纵深发展,一个以神木大柳塔为中心的现代化煤炭基地正在陕北高原崛起,神府已形成年产2800万吨的原煤生产能力,煤电转化明显加快,一批中小电厂建成投运或正在建设,特大型电厂建设和西电东送工程正在积极争取之中。天然气已投入开发利用,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已在靖边建成投产,年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开始向北京、天津、西安、银川等地供气。石油开发初步形成了钻采炼一条龙生产体系,现已形成12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和20万吨加工能力。15万吨醋酸、60万吨甲醇、30万吨合成氨、8万吨真空盐、10万吨电解铝等项目正在加紧进行前期工作。在资源开发的带动下,近几年榆林的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经济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了全省前列,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开发资源的雏形已经形成。

(六)优越的开发建设条件

开发区北邻榆林市榆阳区的西沙城区,东跨榆溪河与榆林南郊化工企业相连,为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依托市区联合发展。开发区内210国道纵贯南北,西包铁路紧邻西侧,铁路客货运站场分别位于开发区的北、南两端,北侧紧邻榆林飞机场。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开发区的原材料及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110千伏电网覆善全市,延-榆-神330千伏电网已建成投入营运,榆-靖-定-银330千伏输变电线路即将开工建设。府谷4×100万千瓦、榆林4×60万千瓦、神木4×60万千瓦火电厂和靖边1×3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机组等大电厂项目正在规划、论证,到2010年,榆林将成为电力装机容量近1000万千瓦的特大型火电基地,实现“西电东送”的战略目标,近远期电力供应充足。国内两条干线光缆交叉经过榆林,全市开通了程控电话,通信能力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开发区内用地平缓开阔,水资源丰富,榆溪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711×108立方米,该河上游建有6座4立方米以上大中型水库,水量稳定,水资源丰富且可以调供。尤其是尤家峁水库位于开发区西北1.5公里,有效库容1500万立方米,可就近自流供给,使开发区的建设不受环境容量的限制。

另外,开发区用地平缓开阔,大部分为荒沙地,开发成本较低,建设条件十分优越。

(七)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成就,为开发区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建国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榆林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植树造林,治沙改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市在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的成片林165块,环绕沙区建成总长1500公里、林木面积116万亩的四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850万亩流沙有600万亩达到了固定或半固定,实现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629万亩,人工种草1000多万亩,修成基本农田600万亩。林草覆盖率已由建国前的不到2%提高到25%,其中沙区达到32%,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初步得到控制,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不仅如此,榆林坚持适度、有效地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脱贫致富步伐加快。沙漠中的片片绿洲,变成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水果和鱼虾的“鱼米之乡”,榆林的治沙成就和整套防风固沙经验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联合国有关专家称赞我市“创造了世界奇迹”。目前,榆林市12个县区都被国家计委列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国家对榆林生态环境的关怀和榆林人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给开发区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八)久远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淳朴、忠厚、勤劳、节俭的民风,奇特的塞外风光,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榆林历史悠久,黄土文化浓郁深厚,历代人民留下了很多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有秦直道遗址、1700多里的古长城、道教圣地—白云观、大漠明珠—红碱淖、大夏国都—统万城、天下第一台—镇北台、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等等;塞上明珠榆林市榆阳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遗址众多,现有有170多处。榆林的塞外自然景观壮丽、独特,既有广阔无际的毛乌素大沙漠,又有榆溪河沿岸的塞上江南,水丰草美、林木茂盛,一派塞上江南风光,“塞上榆林十八滩,水清草绿似江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奇特的风光,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为榆林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榆林经济开发区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明显,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将使开发区建设如虎添翼,在不久的将来,榆林经济开发区将成为榆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必将为榆林的经济腾飞作出重大贡献。

三、不利因素

客观地看,榆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榆林人目前的思想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虽然近年来榆林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有80%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全区等级公路较少,县乡公路以土路居多,机场容量小,铁路尚未建成,外运通道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投入和完善。

(三)区域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国民经济总量小,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装备水平低,工艺技术落后,规模小,经济效益较低,影响开发区的发展与建设。

(四)科技、教育水平比较落后,人才缺乏,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软环境较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强。

(五)建设依托条件差,尤其是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一切均需从零开始,启动困难较多。

(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榆林地区财政困难,启动资金筹措面临困难较多。

第四章 开发区布局

一、规模

(一)人口规模

经综合分析,榆林经济开发区人口控制在6万人以内最适宜。

(二)用地规模

全区总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6.5平方公里,实际开发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在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占40.5%,绿地占30.2%,人均综合用地指标274.3平方米,见附表

1、附表2。

(三)布局形态

根据规划,开发区由三大组团形成,即210国道以南组团,主要为工业用地。210国道以北组团,主要为开发区综合中心区。沙河以南组团主要为飞机净空区,以高效农业用地为主。各组团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干道成为一个整体,也可动态调整,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四)功能结构

开发区规划为“一心三区、一带二圈”的功能结构,详见规划图。

1、一心

即开发区的中心,为行政管理、商贸服务、文化信息、科研居住的多功能区,是支撑开发区的指挥服务中心,开发区的窗口和灵魂,城市景观风貌的集中区。

2、三区

(1)工业区

主要布置在开发区南部210国道的南侧,形成开发区的能源重化工项目基地,也是开发区产业支柱区。

(2)多功能中心区

位于开发区的几何中心处,部分职能与“一心”叠加,是开发区行政管理、文化娱乐、金融贸易、商业服务、科研机构、生活居住、医疗体育的集中区域,为开发区的指挥服务系统,是开发区现代城市的窗口。(3)高效生态农业区

包括高科技园区在内,位于开发区的北部,主要以生态农业、观赏农业、设施农业等为主。此区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耕地,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环境和社会效益。

3、一带

从乡企城到南郊工业区,纵贯开发区南北的一条主干道,是开发区的景观序列带,为开发区的纵向主轴。布置的中心广场和工业广场是开发区景观序列的高潮;主轴两侧规划有30米宽的绿化带,作为街景景观的烘托,绿带后为开发区的建筑景观,性质以公建为主,步移景异,街景轮廓丰富多彩。

4、二圈

为沿沙河南岸300米宽、榆溪河西岸100-500米宽、210国道两侧各100米宽、铁路两侧各100米宽的绿化带,在开发区形成“两圈”。“两圈”不仅具有防风固沙、减少污染和水土流失,改善小气候等生态环境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开发区的绿地,体现“绿色”特色的需求。沿榆溪河的景观休闲带状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游憩的场所,是城市通风廊和植物景观序列带。

第五章 开发区单项土地利用

一、居住用地

开发区居住用地分为二大区:

(一)区东居住区

位于中心区的东侧,东邻榆溪河西岸的带状公园,西靠开发区中心,环境优美,区位优越,可形成一、二类居住用地,是安居工程和房地产开发的建设用地,此居住要求安静、舒适、整洁、安全,为开发区后期开发项目。

此区面积59.2公顷,可居住2.9万人,除进住开发区的职工外,随着榆溪河大桥的建成,可解决榆林市南郊区职工的居住问题。

(二)区西居住区

位于开发区中心的西侧,国道210线的两侧,以醋酸厂建设配套居住用地为主,在靠北部及中心区处可进行房地产开发。此处交通方便,设施齐全,面积61.4公顷,可居住3.1万人,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可作为西沙及市区单位、个人的建房用地。

(三)公共设施的配置

两个居住区均按GB50180-193国标的规定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如中学、小学、商场、市场、文化娱乐等,形成居住区级中心,以满足居民日常购物和游憩、社交等的需要。

二、工业用地

(一)工业布置原则

依据开发区形态、功能结构、工业性质、交通体系和主导风向,地下水流向等,对工业用地布局的规划着重强调了以下原则:

1、为投资者创造在短期内即可进行实施开发的条件。

2、开发初期,尽量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项目的投资。

3、集中布局,紧凑发展。避免过于分散的布局而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同时为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奠定基础。

4、基础配套,逐步完善,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尽可能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等,初期首先形成最基本的开工条件,实现快速启动。

(二)南部能源重化工项目工业区的布置

根据国内目前已有的类似工业区的开发实践经验,规划将用地划分成适当大小的地块,主要原则是:

①适应多种类型投资商的需求;

②建设标准厂房,使土地利用最经济;

③各地块在可达性和使用公共设施的机会方面尽可能均等;

④具有一定的弹性。

1、标准地块

根据各地经验及对国内外标准厂房尺寸的研究,在一般情况下,5000平方米的厂区适用范围最广也最为经济。因此,规划结合化工企业的工艺流程,其主要组团均由200米×300米、或200米×400米的标准地块组成,在其周围布置道路;根据需要进行100米×100米、100米×50米地块的进一步细分。在开发建设中,无论是单幢通用厂房,或成片开发,均以标准地块为单位划拨用地。

2、内部道路

工业区的道路布置使每个最小单元(100米×50米)至少有一个临街面,使每一单元地块有相近的交通可达性;所有工厂均不设有直接进入城市干道的机动车出入口,为保证城市快速干道主轴的畅通,除减少出入口外,还在工业区内部加辅助路及20米宽的绿化带。这样既减少了工业区对干道的干扰,又使工业区内部形成独立的环路系统,使各组团的道路系统相对独立。

3、绿化布置

南部工业区要形成花园式生产基地,除在沿干道米宽的绿化以外,还在工业广场的南侧规划有250米宽的绿地,一则为开发区公园,二则为防护空间,三则绿地起到吸尘吸收有害元素,减少空气污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建设花园式产业区。

(三)北部工业区的布置

北部工业区主要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依托乡企城的优势,以发展地方轻工深加工,形成开发区的小型工业区。

三、仓储用地

(一)仓储用地布置原则

规划按照“满足合理的物品流向,降低商品流通费用”的原则,并注重开发区发展的需要,按使用性质进行了布置。

(二)仓储用地

依据仓储用地的布置原则,规划在西包线货站处布置仓储用地,根据化工企业的性质,仓储分三类,一是储存仓库,二是周转仓库,三是堆场。在储存仓库中考虑油罐、汽罐的位置,且留有足够的防护距离,周转仓库和堆场还有为榆林地区物资周转服务的功能。

四、公共设施用地

(一)布置原则

依据开发区的地位和作用,并与开发区形态、性质、规模相协调,公共设施布局按照“分级配套,相对集中,均匀分布,就近方便”的原则,将开发区分为区级中心、居住区级中心、二级公共设施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分布在中心区处。

(二)用地布置

1、行政办公用地

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主要实行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规划考虑的管理机构主要为管委会下属部门,其次为市、区级行政管理机构的进驻,并在世纪中心广场西南侧予留行政办公用地。

2、商业、金融业用地

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集中安排在80米宽大道两侧。为了减少投资、协作使用方便、减少人流穿越干道、快速形成规模、易于实现城市形象,以建设集中购物中心、金融大厦、服务大楼的形式集中布置。

3、文化娱乐用地

以静为主的文化设施,如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布置在世纪广场周围,形成文化气氛很浓的文化园区。各种文艺团体、广播电视、电影院、音乐厅、舞厅、老年活动中心等主要集中布置在中心区80米景观大道的两侧及居住区中心处符合规定的服务半径之内,以方便居民使用。

4、体育用地

因市区总体规划在西沙布置有市级体育中心,开发区规划在高效农业区的南侧布置小型体育运动场所,配合市级体育中心进行训练、比赛、教学之用。

5、医疗卫生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3处分别位于居住区和中心区,中心区为综合性医院,规模100床以上,居住区为专科医院。

6、教育科研用地

科研机构布置在中心区的西侧,以科研、设计机构为主,进行知识经济的转换,研究适合榆林资源优势的高科技产品。

7、市场用地

市场用地主要分三类,一是为市民日常生活服务的专业市场,如肉禽蛋、蔬菜等,可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内。二是同开发区的工业生产有关的市场,如产品集散地,原材料的采购点等,可考虑放到工厂附近和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方。三是同周围农村有关的土特产专业市场,如粮食、饲料,可布置到开发区的边缘地带。

五、高效生态农业园用地

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位于开发区的北部,一是充分利用了原耕地;二是为满足机场的扩建和净空的要求;三是开发区生态环境的需要和空间艺术的要求。此区主要以花卉、草皮、苗木、精细蔬菜、瓜果的繁育、生产、加工基地为主。分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几类。

(一)设施农业

运用组培、水培、工厂化等高新技术,以先进的设施装备农业,生产反季节及特供的时鲜蔬菜、食用菌、名优花卉等,包括繁育、无土栽培、绿色种苗繁育、鲜花栽培、盆花种植、插药、摆花等。

(二)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把一种农业生产形式产生的废物作为另一种农业生产形式的肥料或燃料,从而形成一种对环境产生极少污染或丝毫污染的循环,开发区要求多数农业项目达到这一要求,成为全市的示范基地。

(三)旅游观光农业

将农业生产试验与观光旅游活动相结合,包括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带有三产业的性质。规划有开辟塞北风情农庄、果园、植物园、花卉园等内容,为再建山川秀美陕北培育苗木,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去处。第六章 开发区工程

一、道路交通

(一)对外交通

1、铁路

西包铁路从开发区西侧通过,为电气化一级铁路。北接包头,南接西安,并在西安与西康铁路衔接,沟通华北、西北与西南地区,形成国家南北向铁路干线。区内设站场2处,即榆林车站和阎庄则车站,其中榆林车站为客运及货运站,阎庄则车站为货运站。整条线路预计2001年3月建成通车,可极大的提高榆林地区的对外运输能力和对外辐射力。

2、公路

国道210(西包公路)贯穿开发区南北,是榆林市目前对外的主要运输通道。至2000年,西包公路榆林地区段达到二级公路标准;至2010年,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可不断增加榆林地区公路运输的运行速度和通过能力。规划西包公路与开发区道路交叉两处,近期为平面交叉,远期规划为互通式立体交叉。其中:与榆溪大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与工业大道为互通式立体交叉。

3、航空

榆林机场位于开发区北部,拥有客机7架,现已开通榆林至西安、包头的航班。根据《榆林机场改扩建可研报告》,榆林机场将由目前的3C级扩建到4C级,可起降大型客机,增加航运班次。届时榆林机场将成为陕西省第二大航空港。与铁路、公路相结合,形成便利的对外交通网络,为榆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4、汽车站

目前,榆林一级汽车站已扩建已经开工,项目完成后将大大增强旅客的输送能力,为方便开发区内居民出行,加强开发区与周边城市及乡镇的联系,规划设三级汽车客运站一处,用地0.69公顷(站场位置见规划图)。

(二)公共交通

1、规划总体目标

在规划中,开发区公共交通的总体水平将达到中等城市的水平,并具备超前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能力。形成以公路汽车为主力,出租汽车、中巴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公交网络系统。这个系统与铁路、公路、航空等外围大交通紧密衔接,服务一体化,具备强有力的内外幅射功能。确保市民出行方便、快捷、舒适、安全。交通出行结构合理,公交车辆出行比例达到20%以上(见附表3),居民车辆数达到每万人7.4辆标准车,线网覆盖率达到75%以上。

2、公共交通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和原则,公交线路的设置将根据其服务范围的特点而定,服务范围按两个层次划分:

(1)榆林经济开发区内部公交网络系统(见附表4)(2)与榆林市公交网络系统的衔接与延伸

第一层次:在开发区总体规划和榆林市总体规划道路网的基础上,规划公交线路,最大限度满足区内居民的出行需要。根据区内吸引人流的不同情况,合理配置公交线路。将各个功能分区有机结合,形成快速便捷的公交网络系统。线路长度控制在6-8公里,站距控制在500米,服务半径按300-500米计。站点设置使居民的步行距离一般不超过500米或步行时间不超过6分钟(按步行速度4公里/小时计)。

第二层次:市区公交线路可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向南延伸,通过榆阳路、老西包公路、机场路、南沙大道接入开发区内主要道路,形成市区与开发区之间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

3、公交站场

根据《道路交通设计规范》,按每万人7.4辆标准车计,到规划远期需公交车辆44辆。参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及公交站场的布置原则,规划公交站一处,用地面积0.87公顷(含维修厂),见规划图和附表

4、附表5。

(三)道路系统

1、规划依据及原则

开发区道路系统规划以1994年的《榆林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为基础,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远期,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16.46平方公里。开发区由生态区、中心区、工业区构成。道路系统规划既要使这三个功能分区内部有相对独立的主干道网络,又能相互便捷联系,加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城市道路网的覆盖能力和辐射能力。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按功能划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本次规划在《榆林市总体规划》道路网的基础上,采取延伸、新辟等措施,规划开发区道路网,并与市区路网紧密衔接。开发区内部道路网主要以方格网为主体,局部环形的路网结构。东西向3条、南北向3条,共计6条主干道构成开发区内部主要道路骨架。在干道骨架网的基础上规划次干道及支路。主干道间距一般为800-1000米,红线宽度控制在40-80米;次干道间距一般为400-600米,红线宽度控制在25-40米。

城市道路网系统南北向主干道3条,分别是机场路、南沙大道及工业大道;东西向主干道3条,分别为榆溪大道、化工一路、化工二路。

通过规划,共计主次干道及支路32条,总长78.11公里,道路广场面积243.61公顷。干道网密度4.4公里/平方公里,面积率14.8%,人均道路用地40.60平方米(见附表

6、附表

7、附表8)。

(四)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1、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

根据规范,停车场总用地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平方米计算,规划确定停车场总用地为4.8公顷。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占80%,为3.84公顷,自行车停车场占20%,用地为0.96公顷。机动车停车服务半径按500-1000米考虑,规划停车场6处。停车场面积由0.4公顷至1.8公顷不等,以每个停车场所处地块的人流及车流的流量决定。位置见规划书《道路交通工程图》。

2、广场规划

根据规范,结合总体规划布置要求,规划广场3处,总占地面积为23.22公顷,见规划图和附表9。

二、给水排水

(一)榆林市总的水资源条件

1、地表水

①、榆溪河:榆林市地表水资源集中在榆溪河流域。榆溪河全长130公里,流域面积4938平方公里。据榆林水文站资料,其多年平均流量为11.768立方米/秒,最大年均流量为15.60立方米/秒,最小年均流量8.09立方米/秒。据谢家洼观测资料,其多年平均流量5.046立方米/秒。

②、榆溪河支流:共有7条支流,分别是五道河、白河、圪求河、头道河、沙河、二道河、芹河。

③、榆溪河流域主要水库基本情况见附表10。

2、地下水

榆林市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沙漠滩地孔隙水区,该区西北与内蒙古接壤,东部以榆溪河与秃尾声河分水岭为界,面积为3121.25平方公里。本区风积沙与下伏萨拉乌素组砂层构成统一含水层,水量较丰富。因河流切割多以侵蚀下降泉形式排出地表形成泉河。区内6处水源地面积2115.4平方公里,天然补给量89.08×104立方米/日,可开采量47.37×104立方米/日,已开采量1.94×104立方米/日,剩余量45.43×104立方米/日。

3、水资源评价

榆林市虽地处内陆,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按水利区划的划分,属于长城沿线风沙宜井水质改良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可为工业项目提供可靠的水源泉保证。

(二)开发区水资源条件

开发区北依沙河,东临榆溪河,西北距尤家峁水库1.5公里。

1、尤家峁水库概况

①、库容:总库容1584×104立方米,兴利库容1180×104立方米,死库容210×104立方米,已淤积库容53×104立方米。

②、来水量:沙河多年平均流量0.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立方米/秒。榆溪河上游刀子湾水库通过西沙渠向水库注水,平均流量2.5立方米/秒,设计流量可达4.0立方米/秒。

③、榆溪河上游红石峡水库库底已打出一口压渗流井,流量达15×104立方米/日,在刀子湾水库不能向尤家峁水库供水时,可由红石峡水库通过西沙渠向尤家峁水库调水。

④、可供水量:综上所述,西沙渠向尤家峁注水可达2.5立方米/秒,最大可达4.0立方米/秒,可保证尤家峁水库年来水量8115×104立方米,灌溉用水1069×104立方米,蒸发渗漏654×104立方米,年可供水量6389×104立方米,平均日供水量可达17.5×104立方米日。

2、地下水资源

榆林市区地下水已探明可开采量5.0×104立方米/日,已开采量仅为0.3×104立方米/日。开发区内醋酸工程拟建厂址周围,已开采地下井3口,单井出水量均超过3000立方米/日。

3、水资源评价

从开发区现有水资源情况分析,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均很丰富,适于开发大中型化工企业。

(三)供水工程

1、供水量

①、生活用水量:根据国家规范,开发区可高于本地区平均用水量,取200Lρ?d

Q生=6×104×0.2=1.2×104立方米/日

②、工业用水量:根据化工基地建设,每小时新鲜水补给量为4240立方米。

Q工=4240×24=10.2×104立方米/日

③、未预见水量按用水量的15%计,Q未=(Q生+Q工)×15%=1.7×104立方米/日

④、消防用水量:按2次着水,灭火水量取40升/秒,持续2小时计。

Q消=2×3600×2×0.04=576立方米

Q总=Q生+Q工+Q未=13.1×104立方米/日

2、农业用水

开发区北部为生态农业区,虽然榆林市地处沙漠边缘,水资源较丰富,但水资源是宝贵的,要尽量考虑节水措施。开发区现有耕地采用明渠灌溉的方式,显然不符合节水要求。作为生态农业园区,可根据农作物的不同,采用喷灌与微灌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节水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砂质土壤中采用喷灌技术可比明渠节水70%,而微灌比喷灌节水10-20%)。

3、规划水源

①、工业与生活用水:采用尤家峁水库为主供水源。工业起步阶段,由刀子湾水库引水,在刀子湾水库不能引水期间,由红石峡水库向尤家峁水库注水,这样可以满足开发区起步阶段用水;开发区完善阶段,由刀子湾水库、红石峡水库联合向尤家峁水库注水,最大注水量采用西沙渠最大设计 流量4.0立方米/秒,这样尤家峁水库最大供水量可达21.8立方米/日,为工业发展留下充足作地。

②、农业用水:由于开发区主要是化工企业,用水量较大,为了给将来开发留下充足的水源泉,农业用水不考虑地表水,可在农业园区内打井取地下水灌溉。

4、规划水厂

在规划区西北角设一水厂,水厂规模取13×104立方米/日,水厂采用两条水处理流程,开发初期建设一条,开发区完善阶段再建设一条,同时,由于工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水厂再留下一条水处理流程的用地,出水标准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水源保护

尤家峁水库设计库容岸界两侧纵深2公里及沙河干流,一级支流两岸纵深1公里为一级保护区,整个沙河流域其他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源泉保护执行国家环保局、建设部等五部委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一级保护区不能新建排污口,不得新建与水源保护相矛盾的建设项目,不允许放牧。

6、管网设置

形成以网环为主,辅以枝状网的管网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统一管网,减少管网穿越铁路、主要公路的次数。

(四)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的选择

根据榆林市总体规划,开发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2、污水排放系统

排水量

①、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

Q生=1.2×0.9×104=0.98×104立方米/日

②、工业废水量:工业用水应加大重复利用率,减少排水量,其排水量应小于榆林市工业排水率(80%)按用水量的60%计。

Q废=10.2×0.6×104=6.12×104立方米/日

③、未预见污水量:按未预见水量的80%计,Q未=1.7×0.8×104=1.36×104立方米/日

④、总排水量

Q总=Q生+Q废+Q未=8.46×104立方米/日

3、污水厂设置

在规划区能源化工厂区的东侧建一污水厂,污水厂规模为8×104立方米日,占地面积8公顷,污水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水质标准。

4、管网布设

采用枝状网,南、北两个片区分别引主干管进入污水厂。

5、雨水排放

①、暴雨强度公式采用西北建工学院根据榆林市气象站多年自计雨量资料分析得出的计算公式:

q=1370(1×1.2LgP)/(t+9)0.75(升/秒?公顷)其中:设计重现期采用P=1年

地面集流时间t1=10分钟

②、受纳水体:以榆溪河、沙河为受纳水体,雨水就近排入两条河流。

三、电力电信

(一)电力工程

1、现状

榆林地区现有总装机容量近60万千瓦,在建电厂装机32万千瓦。

榆林市现有一座热电厂,装机容量2.95(2×1.2+1×0.55)万千瓦,由35千伏双回架空线送至南郊110伏变电站并网。

榆林市设置110千伏及以上等级变电站3座,北郊330千伏变电站,南郊110千伏变电站,西沙110千伏变电站。

榆林北郊330千伏变电站,距开发区约12公里,1998年投运,设置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00000(2×150000)千伏安,330千伏线路2回(延榆线、榆神线),110千伏线路3回(榆南Ⅰ、榆南Ⅱ、榆北)。

南郊110千伏变电站,距开发区约2公里,1977年投运,设置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47500(16000+31500)千伏安,110千伏线接至榆林330变,神木110变、鱼河110变。

西沙110千伏变电站,距开发区约6公里,1977年投运,设置主变压器1台,容量31500千伏安,110千伏侧出线3回(西店线、西南线、西参线)。

2、负荷预测

开发区按负荷性质大致可分为3类,即工业区、生态农业区、综合区,后两类负荷按与用地面积相关的综合密度指标分类预测,远期负荷密度分别为1000千瓦/平方公里和10000千瓦/平方公里,工业区负荷根据工业项目的具体要求的安排按大用户单列计算,预计远期工业负荷18.7万千瓦,生态农业区0.3万千瓦,综合区3万千瓦,总计22万千瓦。

3、方案要点

①、榆林市规划建设神华店塔自备电厂(30万千瓦),府谷电厂(300万千瓦),榆林头道河则电厂(120万千瓦),神木硬地场电厂240万千瓦)。并计划进一步建设由神府通向华北电网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届时榆林将成为向省内外供电的火电基地。

②、榆林北郊330变将进一步加强电源侧330千伏线的结构,形成北至神府,南接关中的330千伏双回路干线通道,北郊变将是开发区电能的主要来源。

③、工业区用电主要由自备热电厂就近供给,工业区内设热电厂2座,总容量14.8万千瓦,由10千伏或6千伏向工业用户供电,并分别与设置在工业区的高压变电站的低压侧联网。

④、设开发区公用变电站1座,工业区投接入主网的专用变1座。开发区公用110千伏变电站,规划容量2×5万千伏安,可预留第三台主变位置。110千伏电源3-4回(引自西沙变1回,引自北郊330千伏变1-2回,自南郊变经工业区专用变引来1回),电压等级设置为110千伏、10千伏,预留用地0.5公顷。

⑤、开发区工业专用110千伏变电站,规划容量2×5万千伏安,110千伏或6千伏,预留用地0.5公顷,工业区内还可根据具体项目安排设置其它必要的自备变电站。

⑥、开发区内的电力线原则上应采用电缆敷于地下,主干通道采用隧道、沟槽,其它一般通道采用直埋。

⑦、开发区外围110千伏线路采用架空布置,设置高压走廊,走廊内宜作绿地或农田,但不应种植高大乔木,走廊宽度及环境要求应符合有关法律和规程规范的要求。工业区内的110千伏线(单回、东西向穿越)在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架空布置。

⑧、开发区的各级线路原则上敷设于道路两旁,与电信线路分侧布置,新建电力线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北侧。

(二)电信工程

1、现状

榆林市设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8万门,国家级通信干线有两条交叉穿越全市,已开通数字微波、“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等多种通信手段,建立起多种业务的公用通信网。榆林市电信中心局现设在榆林市区,安装程交换机1.1万门。

2、市话用户预测

规划按开发区内接入公用网的市话用户采用与居住人口相关的普及指标法预测,电信规模作到适应区内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在通信设施上适度超前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标志性设施。指标参照饱合段的用户模式特性,市话主线普及率取40-50%,远期市话主线用户达24000-30000户。

3、方案要点

①、开发区设公用电信端局1处(可有多种信息服务业务),占地1.2公顷,是全区信息交换中心,市话交换机终期容量3.5-4万门,至中心局的中继光缆电路终期应达3840路。

②、工业区设行政管理电话总机站、生产高度电话总机智站各1处,与公用网的中继线引自开发区电信端局,总机站的容量及中继电路根据工艺以及管理要求确定,总机站用房可与工业区其它办公建筑结合统一考虑。

③、开发区对外通信传输将以大容量光缆为主。为提高通信可靠性,还将开通数字微波电路。形成多通路、多方式、大容量、高可靠的对外通信网。

④、开发区内的通信网及对外网将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为建设目标,以适应开发区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建立一个高质量、高速度、多业务、高度自动化的网络。

⑤、规划区内的电信线路采用地下或隐蔽方式敷设,各类电信线路(含电话、数据、电视等)统一规划,原则上应布置在同一沟道内。区内管线采用单管式布置,电信线路在道路西侧或南侧。

⑥、各类建筑物,各级道路均应预留电信线路管位、通道及电信设备的安装空间。

四、燃气供热

(一)燃气工程

1、耗气定额的确定

根据榆林市榆阳区居民生活水平及目前我国中等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社会化的普及程度,居民生活用气定额取较高值,为3000兆焦/人?年,气源来自靖边。

2、供气对象

由于工业区已作天然气工程规划,考虑到开发区的实际情况,供气对象确定为居民生活为主,考虑部分公建用气。

3、用气量计算

气化率按1.0取,则总用气量为1.7万标立方米/日(558.5标立方米/年),用气平衡见附表11。

4、用气不均匀系数

居民生活与公共福利设施对天然气的需求是在一年中是逐日、逐月、逐时不均匀的,故用户不均匀系数如下:

月高峰系数:1.15(以平均月为1)

日高峰系数:1.1(以平均日为1)

时高峰系数:2.8(以平均时为1)

时低峰系数:0.2(以平均时为1)

5、规划方案

①、天然气从北部的榆阳城区中压管网引入,在各单位设箱式调压器调压后进入低压管网供用户。

②、压力级别 中压管网压力为:0.2MPA 低压管网压力为:0.03MPA ③、气量:可按630万立方米/年的气量申报。

(6)管网:以环网为主,枝状管网为辅,采用直埋式敷设。

(二)供热工程

1、采暖热负荷

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民用建筑热指标取80瓦/平方米,热化率取1.0。一般建筑容积率按0.5考虑,别墅区建筑容积率按0.25考虑,总计供热面积113.4万平方米,热负荷为91.16兆瓦。

(2)规划方案

将规划区内设一座集中供热锅炉房,占地1公顷(工业区已作供热规划)。锅炉房设4台29兆瓦的热水锅炉向规划区供中温热水,除工业区及生态农业区外划分10个供热小区,每小区设一座换热站,换热后向用户供低温热水,换热站供热面积控制在10万平立米左右,各换热站位置在进一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

(3)供热系统形式、热媒及参数

供热系统采用二级管网制,一级管网从集中供热锅炉房至小区换热站,二级管网从小区换热站至热用户。

(4)管网敷设方式

规划路段敷设方式原则上全部采用有补偿直埋方式,穿越街道采用半通行式地沟,与各管线水平间距应符合规范。

五、综合防灾(防洪、消防、抗震、人防)

(一)、防洪工程

1、设防标准

规划区内沙河、榆溪河按50年一遇洪水设防、河道上的桥梁等工程设防需大于或等于50年一遇洪水。

2、设计洪水量

采用原榆林地区“水文手册”有关设计洪峰流量计算公式Q2%=0.87h0.87ψ0.08F0.70以及无定河流域城风沙区小流域经验公式Q2%=0.039H1.3J1/3F0.65综合分析计算得各河设计流量见附表12。

3、防洪工程位置及措施

(1)、沙河上尤家峁水库的修建,基本根治了沙河洪水对规划区的危害,可不重点设防。但为了使水流顺畅,利于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河宽8-10米。

(2)榆溪河按50年洪水设防,规划区位于河西岸,高于河床10-20米,局部冲刷严重,可采用木桩加沉排作基础,用固沙草皮护岸,河东侧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设防。

(二)、消防

1、消防用水标准

按同一时间两处着火,每处消防用水量40升/秒计。

2、消防站布置

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6平方公里为宜,共设三处,消防车辆15辆,工业区则以厂内消防队为主要消防力量。

消防采用低压消防,消火栓间距为120米,集中给水站服务半径不大于50米。

(三)人防抗震

1、人防

(1)充分利用开发区地下空间,同居住小区、商贸中心的建设紧密结合使地上地下浑为一 体,提高使用能力,最大地发挥其双重作用。

(2)对重要要害部门必须分级保护,以保证战时城市中枢神经的正常指挥。

(3)对城市生命系统的人防工程应提高等级,提高城市应战及救灾能力。

(4)编制计划周密的防空袭预案,编制抢险救灾方案。

2、抗震

(1)生命线工程规划

①、加固水泵房,改造供水管道接口形式,提高管道抗震能力,管道敷设应尽量避开地裂缝。

②、对电力设施进行抗震加固,增装生命线系统供电馈路之间断路器。

③、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电管委会采取加固措施,提高电话传递等级,增强综合抗震能力。④、改善天然气管道接口形式,加强地基刚度,提高天然气系统的抗震能力。

(2)防止次生灾害

地震后威胁规划区的有油库、可燃易爆品引起的火灾爆炸、化工厂产生的有毒污染等,所以必须将危险品生产和储存单位以及库房、设备进行抗震加固。

(3)避震疏散规划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宜采取“临震避难为主,震前疏散为辅”的原则进行疏散,绿地、生态农业区、防护林带、广场、体育场、室外停车场等都可用为避震疏散场地。

第六章 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

(一)开发区污染预测

由于开发区地处沙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沙尘,开发区的逐步形成,各类污染随之产生:车流量的增加带来交通噪声,化工基地的建设加剧大气及水质的污染、固体废弃物产量增加……污染成份将呈现多样化,如不及时治理,将会使整个开发区乃至附近的榆林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二)环境保护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总方针,以防为主,防治并重。力求在发展的同时,逐步改善并保护好开发区生态环境。

(三)环境保护目标

全面开展环境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及早入手,以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适用环境标准及具体指标见附表13。

(四)环境污染综合预防措施

1、大气

①、严格控制新的大气污染源,提高执法力度,将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内,污染源治理按分担率削减污染物排放。

②、加强机动车辆污染防治。机动车辆行动带来的扬尘和尾声气对城市环境影响很大,光化学烟雾的生成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汽车尾声气的缘故。建立洗车场,保证车辆清洁进入开发区。

③、加快法规建设,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制定防止工业废气污染、防止恶臭污染、防止机动车辆尾声气污染等法规,使大气污染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鼓励并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污染。

④、加强绿化,提高绿地覆盖率。

2、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①、引进清洁生产工艺,加大企业废水回用率,工业企业对生产废水实行清污分流,工艺废水尽量回用或闭路循环;对化工等用水大户冷却水应全部循环使用,严格控制重金属、剧毒和生物难降解的有毒害污染物的排放。

②、实行开发区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后达到二级处理标准方可排入受纳水体。

③、保护水源地,强化水质监测及水源管理。对尤家峁水库的开发应当谨慎。

3、噪声污染防治

①、加强交通管理,开发区实行禁鸣。

②、加宽干线两旁绿化带以加快噪声衰减。

③、加强对商业噪声、文化娱乐噪声的管理,造就安静的生活环境。

4、环境保护的其他措施(1)对化工基地的所有项目上马前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

(2)加快治沙步伐,建立开发区外围完善的防护林体系。

(3)对开发区的农业项目应积极推行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

二、环卫设施规划

1、主要街道两侧每隔80-100米设置一个果皮箱。

2、在生活区按照服务半径50-100米范围和工厂适当位置设置垃圾筒(组),对生活垃圾应当袋装分类收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运输。

3、规划密闭或垃圾转运站四座(位置如图示),垃圾运至市垃圾处理厂实行全无害化处理。

4、工业固体废弃物以综合利用为主,暂不能利用的考虑贮存或深层填埋处理,但同时应考虑对环境的长远影响。

5、在居住区和公共场所等人员流动密集区设置公厕,规划8座公厕。

6、环卫车辆按人口0.5%0配备,达到30辆。

三、绿化及生态环境

(一)绿化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建设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园林开发区,将开发区作为一个大公园来建设,即在绿色中建城市。使城市绿化真正成为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改善开发区气候,美化环境作用的良好园林绿色系统。把开发和绿色融为一体,将绿色引进到开发区的每个地方,让自然演化过程中的绿地系统和开发区自身的发展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开发区提供满意的绿色空间,同时充分挖掘众多的民间传说及自然、人文景点与绿化建设紧密结合,给绿地赋于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游之可亲,观之有味,使开发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

(二)规划内容

开发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充分考虑了开发区地形地貌,从实际出发,以生态为指导,以植物为主体,以人的需求为对象,合理地组织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的布局,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园林的良性循环系统。

1、开发区园林绿地的布局

沿榆溪河、沙河、铁路、210国道形成“两圈”的绿化系统,通过公园、游园、绿带、农业生态园、道路作为通风管道,形成包围、分割、渗透、融合的绿化格局。这样的布局将由于热岛效应的作用,在开发区上空逆温层的形成,排放于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CO2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和大气的稀释。

(1)公共绿地

建立区级综合公园五个,依据规划立意,使其各具特色:沿榆溪河西岸100-500米宽的带状公园,可大量植树造林,搞好植被,设置帐棚、木屋、开展休闲、游憩活动。中心区南侧公园,利用真实的建筑标本和广泛收集的人文学展品,充分反映榆林乃至陕北的人文风情,民众文化,展示各种民众及建筑与实用艺术中多彩多姿的民间创作,同时给到公园休息的人们增加知识,形成文化娱乐公园。规划中心区北侧公园,该园结合农业生态园,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植物种植特色,如在其中建立丁香、樱花、杜鹃区等,形成不同季节的花、果景色,形成一个主要为观花休息的公园。南郊工业区公园以高大乔木为主,形成森林防护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林荫路规划均衡布置,多布置,美化区内每一块地方,使其接近群众,提高绿地使用率,提高绿地率。

(2)防护绿地

沿210国道、铁路两侧各建宽约100米的绿化带。树种选择以对所排废气有一定吸收净化能力,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

沙河南岸及榆溪河西岸可建杂果林,建造沟壑水土保持林、以针叶树为主,要形成一定规模,人为促其植物群落的形成,待形成大片森林后,变为开发区沿河带状公园,使绿化和生产相结合。达到春季花香万里,秋季果实累累。

榆溪河西岸的带状公园,即可用为开发区公园,还作为开发区生态保护林,同时也兼水土保持林的作用。树种上注意植物叶色的选择,每到春秋和水面开阔时,可形成榆溪河优美的风景带。规划时要考虑风景带的节奏与韵律,使之成为开发区的绿肺,净化开发区的空气。尤家峁水库的绿化目的是将其作为水源泉进行保护,树种选择上近水处宜常绿树,少落叶及飞絮,远水处可建经济林或杂果林。

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在生态农业园区里面考虑,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可在农业园区北部空地建设第二苗圃园。

居住区绿地与单位附属绿地

居住用地和单位用地占开发区面积的绝大部分,保证这些用地中绿地的比例与建设,才能使绿色与开发区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单位内绿地率最少要达到30%以上。

2、树种规划

树种的选择原则为“适地适树”,使树木在本地能健康的生长,乔、灌、草搭配,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使绿化见效快,且有一定的连续性。

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选择6-8种基调树种:国槐、悬铃木、白皮松、刺析、榆叶梅、丁香等,选择2-3种作为绿化骨干树,形成开发区的绿色特色之一。

卫生防护林、工厂等宜选用抗染性强的树种,有针对性地防护,水土保持林宜植深根性、抗性强(尤要抗旱、抗贫瘠)树种,如小叶杨、泡桐、紫穗槐及一些松柏类针叶树。另可组织园林工作者研究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一些观赏性或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丰富本地的树种资源。

(三)绿地指标

开发区规划绿地面积49.7公顷,人均82.8平方米,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30.2%。其中规划公共绿地面积92.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4平方米,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5.6%。

第六章 开发建设计划

开发区建设将需要10 15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期按计划进行实施。

一、起步阶段

在“九五”末和“十五”期间,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为启动建设和功能开发阶段,主要结合醋酸项目的建设,铁路站场的建设,以210国道两侧为起步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完成大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吸引或启动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进入规模化生产,初步形成开发区的雏形。

二、完善发展阶段

利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规划建设,强化和扩大资源的深加工,加快规划建设目标和功能完善阶段。要加快工业结构升级和高效化,培植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超前、交通便捷、居住舒适、商贸发达、服务支撑健全、环境优美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具体实现三大目标:

基础设施超前化--高标准和完善的给排水系统,普及率100%;供热供气率达到100%;通讯普及率50%以上;道路交通畅通快捷,并有与外部联系的交通干道,使道路广场面积占总用地15%左右。

生态环境优美化--环保环卫要达到国家一流水平,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同时加强“三废”治理,建立高水准的社会服务设施,高档次的环境质量。

空间形态、景观序列个性化--通过各种广场、中心区的建筑造型、道路断面形式、绿化、城市标志、雕塑等丰富开发区的景观和轮廓线。

这种发展目标,体现了对功能、环境和人的重视与关心;体现了开发区建设从城市风貌到内在气质的追求;体现了一种“新”的建设模式的探索。是一种从布局结构、交通体系、居住环境、产业结构、中心区建设等方面均有别于其它开发区的建设模式,一种适应21世纪发展需求的模式。

三、持续增长阶段

开发区各功能成熟完善,工业产业进一步升级或优化,开发区内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力,国家特大型现代化能源重化工基地完全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第七章 投资额估算

开发区的投资总额即为开发区的土地取得费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土地开发费)。开发区的直接收入即为开发区熟地的出让金或土地租赁费。

按照科学、合理、稳妥的原则进行测算,开发区直接收入与开发投资持平,以成本价出让,计算期取15年,分三个阶段计算,其中启步区5平方公里。根据实际情况,对征地费标准、土地开发期、贷款利率进行调整,其中:

1、征地费标准:征地面积按12平方公里计,开发区内土地除2200亩耕地外,其余几乎全是尚未平整的沙地,原土地估价报告所定的征地费过高,但由于目前尚无开发区内各类用地、树木、建筑物的准确数据,估计平均每亩不到2000元,按2000元/亩测算。

2、预计银行贷款利率在短期内不会上调,以银行现行五年期贷款利率6.03%为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为6.168%,作为项目的贷款利息率。

一、地价测算

(一)土地征地费用

全部用地征地费平均为2000元/亩,即C1=3元/平方米,总费用为3600万元。

(二)土地开发费

采取土地估价报告中的数据,榆林经济开发区按“七通一平”后的熟地出让,根据我国省级开发区的资料,七通一平土地开发费一般为1—3.8亿元/平方公里,即6.67—25.33万元/亩,平均为16万元/亩,榆林经济开发区位于中等城市,经济落后,区内基础设施水平低,启动前还要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其开发配套取中等水平,即10万元/亩≤C2≤13万元/亩,折合149元/平方米≤C2≤194元/平方米。

(三)土地税费

土地征地管理费,按征地费的3%计取,C3=3×3%=0.09元/平方米。

(四)土地开发期

由于开发区启动现无资金来源,前期又无基础,加之前期工作千头万绪,估计前期的进展会比较缓慢,为稳妥保守起见,滚动开发的阶段周期以1.5年计,n=1.5年。

(五)贷款利率

取银行中长期贷款名义利率6.03%,实际利率为6.168%。

(六)开发利润率

取近几年社会平均利润率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规定利润率,r2=7%。

(七)无限期土地成本价格范围计算

由P=(C1+C2+C3)×(1+r1×n+r2),149≤C2≤194得: P1=(3+149+0.09)×(1+6.618%×1.5+7%)=177.83元/平方米。

P2=(3+194+0.09)×(1+6.618%×1.5+7%)=230.45元/平方米。

二、50年土地价格测算

P50=无限年期土地价格×{1-[1÷(1+基准还原利率)]50}。

基准还原利率=(1+年资金费用率)×(1+年风险贴补率)-1。

年资金费用率取银行多年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平均值7.02%。

年风险贴补率取1.5%。

经计算,基准还原利率为8.62%。

174.98元/平方米≤P50≤226.76元/平方米,换算后得:11.67万元/亩≤P50≤15.12万元/亩。

三、比较法分析

将榆林开发区与国内和省内其他中等城市产业用的基准地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附表14,从表中可看出,与榆林类似的城市边缘地带三四级工业用地土地的基准地价一般为236-172元/平方米,即每亩15.7-11.5万元,居住用地三四级的基准地价一般为304-220元/平方米,合20.2-14.7万元/亩,二三四级居住和工业综合用地地价平均为283元/平方米,合18.8万元/亩。

从一些开发区的地价来看,安阳经济区工业用地12万元/亩,居住用地14万元/亩,商业用地16万元/亩;呼市经济区工业用地14万元/亩,商业用地16万元/亩,生活用地20万元/亩;九江经济区工业、仓储用地8-10万元/亩,房地产用地13-16万元/亩,商贸、金融用地16-20万元/亩。

榆林经济开发区位于市西南角,从土地级别来看,位置相对偏远,土地利用方式是居住和工业,高效产业化农业园综合利用型,所以土地级别应在二至四级之间,从发展水平看,榆林低于咸阳、包头、安阳、自贡等城市,却高于杨陵、兴平等城市,所以地价应界于两者之间,估价结果为175-227元/平方米,可信度较高。

四、总地价

总面积以12平方公里计算,则总地价为:

174.98×12×106≤P总≤226.76×12×106

20.998亿元≤P总≤27.211亿元

P总=(174.98+226.76)÷2×12×10 2=24.1044亿元。

P单=24.1044÷(12×102)=200.87元/平方米=13.4万元。

(以上土地价格包含土地征地管理费、耕地占用税、土地登记费、水利基金、放线定界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附属物补偿费、人员安置费、契税等费用)。

五、基础设施配套费

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就是开发后的熟地价格与生地价格之差。

(一)生地价格

P生=征地费用×[(1+r1)n+nr2]+出让年限内场地使用费的折现值之和。

其中:征地费用为3元/亩;

r1-开发贷款利率,取6.618%;

n-开发年限,取三年;

r2-投资年利率,取7%;

出让年限内土地使用费按榆林市规定为2-4元/年?平方米,取3元/年?平方米。生地单价=3×[(1+6.618%)3+3×[(1+6.618%)50-1]÷[6.618%×(1+6.618)50]=47.14元/平方米。

生地价=47.14×12×10 2=5.658亿元。

(二)开发基础设施配套费

开发基础设施配套费合计=24.1044-5.658=18.446亿元。单位基础设施配套费=18.446÷(12×102)=153.72元/平方米=10.25万元/亩。

5平方公里启步区基础设施配套费共为7.69亿元,如在五年内完成,平均每年需投入1.54亿元。

第八章 先期产业开发项目

榆林经济开发区启步区重点选择在南部重化工区和铁路、二级公路沿线。

一、南部工业区

在南部重化工区将要实施的首批重点项目有:

(一)15万吨醋酸项目

总投资10.57亿元,年利税1.6亿元,投资利税率15.24%,投资回收期8.93年(含建设期),目前国家计委已起草批复,有关司局已会签完毕,可在近期批复立项。

(二)60万吨甲醇项目

总投资16.96亿元,年实现利润2.6亿元,投资利税率20.8%,投资回收期7.9年(含建设期),项目预可研完成,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计委待批。

(三)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

总投资22亿元,年实现利润2.19亿元,投资利税率9.04%,投资回收期9.43年(含建设期),项目预可研完成。

(四)8万吨真空制盐项目

总投资6946万元,年实现利税2248万元,投资利税率31.21%,借款偿还期5.8年(含建设期),1999年国家轻工业局、盐业总公司批准建设,可研报告省计委已批复,完成了选址并办理了土地征用手续,初步设计结束,正在委托施工图设计。

以上重化工项目市场前景好,技术成熟,竞争力强,效益显著,是榆林首批重点推出的入园建设项目。

二、北部生态农业区

近年来,榆林每年都有很多的林业治沙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将符合入园条件的农林开发项目安排在北部区建设。还可将其它产业项目安排在与乡企城相连的北部区建设。

三、铁路、二级公路沿线

另外,铁路、二级公路沿线可以建设一些仓储服务设施。

从以上项目储备看,启步区的基础设施建成后,开发区是能够顺利启动的。

第九章 社会效益

陕西省把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摆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计划利用10-15年的时间,使基地初具规模,成为下世纪陕西乃至全国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榆林经济开发区是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的重要载体,是陕西由资源富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所在,事关我国能源重化工的发展和陕西经济的振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第十章 结论

榆林是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前沿和晋陕蒙接壤区国家能源基地的主体,充分利用榆林资源富集的优势,走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生产装置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建设榆林经济开发区,符合国家能源和原材料发展战略西移的战略布局,也符合国家关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决策和产业政策导向。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启步区的产业项目储备较多,可以利用银行贷款或其它资金快速启动。下一步开发区管委会将着手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各部门的机构与人员编制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根据平均地价尽快确定各类用地的出让价格及主要生产和服务的费用标准,以利于开发区的启动和招商引资。

第二篇:某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5第一节项目概况5

第二节建设单位概况7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与研究内容8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

第五节结论与建议10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

1第一节项目背景11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

3第三章开发区前景分析15

第四章开发区发展总体思路与功能定位

第一节总体思路19

第二节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和功能区布局

第三节开发区发展总体目标26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内容27

第六章建设条件30

第一节地理位置30

第二节自然条件31

第三节基础设施条件33

第四节资源条件35

第七章总体规划方案36

第一节方案设计原则36

第二节方案设计支持系统38

第三节总体布局规划41

第四节主要技术指标4

4第八章工程建设方案45

第一节土地开发工程45

第二节道路工程47

第三节给排水工程50

第四节电力电信工程55

第五节管线综合60

第六节绿地景观工程61

第七节环保、环卫6

3第八节防灾工程规划6

5第九章环境保护67

第一节园区地址与环境质量现状67

第二节环境影响分析69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7

2第十章开发经营与组织管理机构78

第一节开发原则与形式78

第二节开发经营方式80

第三节组织管理机构8

1第十一章工程节能与节水83

第一节节能、节水概述83 1921

第二节节能措施84

第三节节水措施85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86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8

第一节估算依据及取费标准88

第二节投资估算90

第三节资金筹措93

第十四章经济评价94

第一节基础数据及说明94

第二节财务评价

第三节国民经济评价

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95100101103

第三篇:【推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推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11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上级单位及所隶属的市级部门名称等情况。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资质等级等。

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等。

2.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职务、职称、专业、联系电话、与项目相关的主要业绩。

3.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属性、主要工作内容、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情况;主要预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指标;项目总投入情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1.项目背景情况。项目受益范围分析;国家(含部门、地区)需求分析;项目单位需求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属于国家政策优先支持的领域和范围。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项目实施对促进事业发展或完成行政工作任务的意义与作用。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项目的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项目预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与同类项目的对比分析;项目预期效益的持久性分析。

4.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项目实施存在的主要风险与不确定分析;对风险的应对措施分析。

三、实施条件

1.人员条件。项目负责人的组织管理能力;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专业、对项目的熟悉情况。

2.资金条件。项目资金投入总额及投入计划;对财政预算资金的需求额;其他渠道资金的来源及其落实情况。

3.基础条件。项目单位及合作单位完成项目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重点说明项目单位及合作单位具备的设施条件,需要增加的关键设施)。

4.其他相关条件。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2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发展和改革局主持,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了《富兴花园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咨询评估会议。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发展和改革局、鄂尔多斯市建银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乘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以及专家组成员(名单附后)出席了会议。专家组审阅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后,提出如下咨询评估意见和建议:

一、总体评价

编制框架内容基本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但在建筑规模的确定依据、建筑和结构设计方案说明、消防内容和建筑设备选型等方面没有达到编制深度要求,缺乏附图,核实总投资。建议重新编制。

二、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总论、建筑、结构

1、报告已提供净用地面积、绿化率、停车位数量,未提供基底面积和道路面积,建议报告补充完善。既为三期工程,应先说明地块现有设施。市场预测应针对项目内容进行。

2、“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意见书”要求本项目建筑密度<20%,而本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建筑密度为26.5%,超出规划条件,建议说明理由,并重新确定实施方案建筑密度。

3、“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意见书”要求本项目建筑高度<80米,而本项目实施方案虽说明各建筑总层数,但未提供实施方案各建筑高度,也未说明主要建筑高度是否满足规划条件,需补充实施方案各建筑高度。

4、完善建设项目的平面布局、建筑功能、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5、细化建筑方案内容,各建筑应分别说明,特别关于地下室应单独说明功能。

6、补充结构设计内容,说明建筑结构基础的形式、埋置深度及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完善建设项目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建筑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等。

7、补充建设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建筑的相关图纸。

(二)建筑设备

1、核实市政给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电信的条件和参数,补充室外管道和设施平面布置图,明确主要水池、设备、管道等的规格和数量,补充主要设备材料表。

2、各建筑的设备工程应分建筑分别说明。

3、补充负荷估算的内容,如用水量、排水量、供热负荷、用电负荷、空调冷热负荷等。

4、细化动力设计内容,如换热站等。

5、补充说明设置空调和燃气供应的范围,细化设计方案说明。

6、校核消防设计内容。

(三)投资估算

补充建设规模确定依据、土建、装饰工程估算指标测算过程。

1、编制说明:补充工程概况并说明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构成(X栋、X层)、投资估算编制基准期及总投资;编制依据应为09届造价依据;补充工程费用估算编制方法及土建、装饰估算指标测算过程;并计取基本预备费。

2、单项工程估算表:

①主体工程建设规模缺乏依据,土建、装饰估算应分列,校核给排水、暖通、电气估算指标;

②小区辅助和基础设施工程应在补充工程量依据(图纸)基础上,其估算指标应重新测算,并补充给水泵房、换热站、配电室、燃气调压箱等设备分摊投资。

③按照《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及当地文件,合理计取工程其他费用,土地及拆迁安置补偿费应附依据。

(四)经济评价意见

完善销售价格的测算过程、核实开发成本、销售费用数据,调整评价指标。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3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安远乡年产XX吨优质大米加工厂建设

2、项目建设地点:

3、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

4、项目建设类型:新建。

5、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新建年产XX吨优质大米加工厂。

6、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3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30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7、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年创利税12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产粮的主业,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经济意义,粮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物质保证,同时对改善人们生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2、优质大米符合人们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少吃好吃绿色产品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普通大米的市场越来越窄,优质大米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生产加工优质大米,是市场消费的需要。

3、优质大米加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和市场的制约非常大。近几年来。农民增产不增收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对大宗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增值,是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唯一出路。

4、发展粮食加工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安远是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很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直接从农产品中获得财税收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只有走农产品深加工,把直接农产品通过工业转化为工业产品,政府财务部门才能获得利税收入.本项目通过先建种植基地,就地加工,适应了当前国家改革趋势,为解决安远财政增收难问题开辟了新的财源。

5、粮食生产和加工面临着发展的机遇。首先在我国大部分地方粮食以及农副产品价格出现自1998年以来的粮食价格上涨,为我国进行粮食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建立良好的粮食流通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其次,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了全球一体经济。我国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卫生安全质量有所改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所增强,使我国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得以体现。粮食出口量有所增加,为我国粮食生产销售提共了广阔市场空间,第三当前粮价回升,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从人、财、物等方面的粮食生产体系倾斜,为粮食生产和加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4

一、内容提要

1、项目评估原则、评估工作实施概况等。

2、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及主要问题和建议。

二、项目及项目法人概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2)建设必要性、建设目标、功能及建设规模。

(3)建设内容、规划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

(二)业主基本情况

(三)项目规划背景

三、评估依据

1.咨询评估委托书

2.教育部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

3.有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招标方案)

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5.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规划意见

6.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7.建设单位建设资金来源证明及近三年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

8.规划部门批准或学校编制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9.地方行政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现行各种行政收费文件

四、评估意见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方针。从本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是否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分析建设规模的确定原则和依据是否正确有据,对项目的必要性提出具体意见。

(二)文件编制依据和深度的评估

(1)编制依据的评估

检查项目是否具有立项批复文件,编制内容与投资规模是否在批准范围之内;民用建筑工程是否有当地规划部门批复的规划要点,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是否有重大变更,其变更是否合理,是否经主管部门批准。

(2)对报告文件完整性及编制深度评估

可研报告应包括报告文件、建设地点位置图、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方案图、投资分析情况等内容。各项内容的编制深度应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评估报告应明确指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否有漏项、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内容,并提出建议。

(三)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功能的评估

项目建设目标是否符合我国国情,是否满足该校总体规划目标的要求,是否有重复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是否准确有据,项目建设规模是否经济合理,功能是否合理并满足使用要求,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建设用地,在满足当前规划的前提下为学校今后一定时期内留有发展余地。

(四)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1)项目选址评估

项目选址是否符合规划原则与要求。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选址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所在地区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项目建设用地的属性是否符合决策部门的要求,总用地规模是否明确,各种功能用地的规模及地点是否明确,各类建设用地是否落实。

(2)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项目建设所需要的供电、供水、供热、供气与交通运输、通讯等设施条件是否落实且可靠稳定,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和建成后正常运行的需要。当不能满足需求时,建设方案中是否有相应措施。

(3)根据提供该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场地地层地况进行评估。对于无法提供拟建场地地质勘探报告的项目,可参考附近建筑物地质资料进行评估,待正式勘探报告出来以后由初步设计再进行复核和调整。

(五)项目技术评估

(1)规划总平面设计评估

规划总平面设计构思意图及布局是否科学、合理,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竖向设计、交通组织、绿化景观、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留有扩建、改造与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其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当地城建部门规定。

(2)建筑方案评估

建筑方案首先应满足该建筑的功能需要,其建筑形式、控制高度、层数、立面、出入口等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建筑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考虑建筑风格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方案中描述的建筑标准、采用的材料、采取的措施,如通风、采光、日照、出入交通、节能等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规定。

(3)结构方案评估

评估结构设计依据是否正确,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所选用的主要结构形式等是否符合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及规定的要求,是否安全可靠。结构设计中是否考虑到了建设地点特殊的地基条件。

(4)电气方案评估

设计方案依据是否正确,内容是否齐全,用电负荷、各系统参数能否满足功能需要,建设标准是否恰当,系统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是否符合相应规范与标准。

(5)给排水方案评估

设计方案依据是否正确,内容是否齐全,给排水量、系统参数能否满足功能需要,建设标准是否恰当,各系统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经济、合理,是否符合相应规范与标准。

(6)采暖通风与空调、燃气方案评估

采暖通风与空调、动力、燃气等方案设计依据是否正确,内容是否齐全,负荷、参数能否满足功能需要,各设备系统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经济、合理,建设标准是否恰当,是否符合相应规范与标准。

(7)环境保护评估

评估是否按有关要求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在可行性报告中是否有专篇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其报告内容是否全面,保护措施是否得当、可行等。环评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解决的措施,措施是否可行。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措施是否有效。

(8)安全卫生、安全生产评估

对于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和对卫生防疫有要求的项目,如实习工厂、生物化学实验室等类型项目,应重点评估项目技术方案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可靠性。

(9)节能节水评估

评估建筑物的建筑、结构、采用材料和建筑设备的选型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是否有节能节水措施,能源来源的选择、供能方式的选择、能耗指标的控制、节水方案等是否合理,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六)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的评估

(1)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组织管理。评估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是否明确;对于不具有建设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建设单位是否落实了管理机构和管理方案;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管理方案或措施是否具体;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机构设置是否落实及合理;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管理或经营方式是否可行;对于运行经费的解决方案是否作了分析和说明。

(2)项目实施进度

根据项目的建设周期,评估其是否最有效的安排了项目实施计划和工程进度,是否编制了相应的框图,说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安排。

(3)项目招标方案

对土建工程、设备、设计、监理等投资额达到国家规定额度的,应进行招标,评估其招标方案是否合理,招标方案应符合国家发改委有关文件的规定。

(七)投资估算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估算依据、编制方法、范围、内容及深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是否正确、合理,是否真实反映了可研报告中建设内容的要求。

(1)投资估算的内容

投资估算包括总投资估算和分项投资估算。在项目评估中,应对项目总投资构成的完整性、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总投资估算表包括建安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和贷款利息等内容。

(2)投资估算评估要求

①投资估算依据是否准确。因各地政府出台文件不同,对于地方性收费标准,数额差别较大,应审查取费依据是否齐全、合理。

②投资估算的编制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各项内容的组成是否详细,仪器设备是否有估算清单,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否有详细内容等。

③对投资水平、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评估拟建项目投资水平是否恰当。投资结构主要是评估各个分项如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投资是否合理,其他费用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投资部门对投资方向、投资结构的要求。对不合理的投资部分进行调整,并编制投资估算评估调整表。评估调整表应含申报投资额、调整后投资额和调整增减额等内容。

(八)项目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评估

对项目的资金来源、筹措方式、筹资额度、筹资风险及资金使用计划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1)资金筹措

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各类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合理、可靠,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各项资金来源是否落实,使用条件是否合理等内容。审核相关的证明文件和材料是否齐全,评估地方承诺的配套资金和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到位的可能性。

资金筹措方案的分析评估:含筹资数量及投放时间、筹资风险以及筹资成本等的分析评估。

(2)资金使用计划方案

资金使用的计划是否与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相衔接,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用款计划安排能否与资金来源相适应,能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有无调整和修改的建议。

(3)对还贷能力的评估

对贷款建设的项目,评估是否有银行贷款证明或意向,并评估建设单位财务状况,以确定其还贷能力。

(九)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估

主要是从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状况进行评估。

(1)经济效益(主要用于生产性项目和有经济收益的项目)

主要评价项目自身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状况,评估其计算是否准确全面,是否合理、客观地反映了项目的经济效益。非经营性项目建成后能否持续、稳定运行,其运行费用如何解决等。如建设项目是以经营性为主,则必须进行财务分析。

(2)社会效益

由于所评估项目大多数为非经营性项目,因此应对建设单位投资所取得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分析项目对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及各建设单位带来的效益,包括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家、部门或地方的教育科学技术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

五、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或遗留的重大问题

(二)潜在的风险

(三)建议

(1)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六、项目总体评价

项目总体评价是在汇总各分项评估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对于报告中各部分内容和方案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申报投资估算作出投资估算调整表,确定具体调整额。对不能确定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供主管或决策部门决策时参考。将其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审核和整理,对比分析、归纳判断,提出最终结论意见和建议,并作出项目评估报告。

七、评估专家名单

评估报告应附评估专家名单,含专业、专家姓名、执业资格及职称等内容。

八、附件

1、项目投资估算评估调整表

2、项目专家评估意见(含专家签名)

3、项目评估意见的回复及补充说明文件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5

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

xx县整体概况

xx县位于xx省西南,属xx辖区。地处东经xx°xx′xx″—xx°xx′xx″,北纬xx°xx′xx″—xx°xx′xx″之间。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全县辖区有x镇x乡,xx个村民委员会,xx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xx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xx人,县境北依xx与xx县分界,南与xx毗为邻,东与xx县连接,西与xx县连接,县城距xx940公里,距xx120公里。

xx县地处xx山末端,境内最高海拔为xx米,最低海拔为xx米,属xx山脉xx山支系。因地质构造成因所至,形成中低山窄谷地貌景观,全境可分为窄谷地貌,xx地貌。

xx县地处低纬度山区,属xx气候。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年平均日照xx小时,年平均无霜期xx天,年平均气温xx度,东南部为多雨区,北部为少雨区。

水利资源,境内主要河流为xx河水系,现有xx千瓦水电站一座,拥有xx平方米容量的水库一座,饮用水供水企业一个,能满足项目建设。

经济来源,xx为主,XX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xx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xx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xx万元,城镇居民年平均收入xx元,财政收入xx万元。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启动。

中共xx县委、县人民政府于XX年x月成立了由xx任组长,有关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xx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住址:xx镇,法定代表人:xx,负责承担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实施工作,土地使用、地质勘察、规划、设计、项目预算、资金筹划、项目方案编制、项目招标、项目建设实施、住房销售、物业管理、服务等。

第二章、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1.1、《关于对xx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1.2、xx

1.3、xx

1.4、《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工程)xx省预算基价》;

1.5、《xx省建设安装工程综合费用定额(99修订本)》;

1.6、xx;

1.7、《xx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汇总表》;

1.8、《市政工程预算定额》;

1.9、《xx省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

1.13、其它文件规定要求。

二、报告编制原则

2.1、可操作原则,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情况、结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社会购房需求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2、合理性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是有较好的合理布局性和科学性。

2.3、整体性原则,突出项目开发的整体布局,连片开发,确保项目的整体效果。

2.4、环境保护原则,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建筑与绿化按规范实施,塑造优美、舒适的经济住房小区。

2.5、政策稳定性原则,经济适用住房始终坚持国家、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的政策。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镇居民住宅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国有土地,合理布局、规模建设,集中连片,城市居民住宅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以城市发展配套,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推动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

三、城镇居民住房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国家对城镇公有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进一步深化,公有住房制度改革推动了城镇住房市场的形成,同时推动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城镇居民住房以实物分房转变为货币分房,从而推动了城镇居民住房市场化的形成和发展。城镇居民可以在房地产开发商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商品房。对此,城镇居民住房市场化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必然的趋势。

第四章、项目建设相关条件

一、住房政策的扶持

1.1、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住房奖励政策。

1.2、国家税收优惠

1.3、土地使用优惠、低成本使用划拨,“三通一平”用地。

1.4、金融部门扶持信贷。

三、居住观念的转变

随着城镇居民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国家对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住房以市场化、货币化方向发展日趋成熟,城镇居民以居住面积、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以高标准要求,适用、舒适、经济、美观、功能齐全为标准的新型住房需求。

第五章、项目规划及建设规模

一、规划的基本构思和建设原则

1.1、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面向未来”的要求,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为经济、适用、美观、功能齐全的现代园林小区,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1.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住宅、商铺、车位、健身休闲广场、绿化为一体的园林住宅小区,符合“安全、适用、舒适、环境优美”的原则。经济、社会、环境三效原则。

县级事业

xx

省属行政事业

xx

省属企业

xx

县级企业

xx

合计

xx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2.1、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经济适用住房xx套,xx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实施xx套(户);二期工程实施xx套(户),规划用地规模xx亩(xx万平方米)。

2.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内容

2.2.1、经济适用住房xx套,总建筑面积xxm2,(其中:住房面积xxm2,商铺面积xxm2)。a户型(xxm2)xx套,b户型(xxm2)xx套,c户型(xxm2)xx套,d户型(xxm2)xx套。

三、总体规划与分区建设规划

3.1、总体规划:xx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布局为xx、xx、xx、xx,4个区域。

第六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市场分析

1.1、住宅市场

公司经过调查摸底,报名购房xx个单位,报名购房干部职工xx户(套),其中:报名a户型xx套,报名b户型xx套,报名c户型xx套,报名d户型xx套。

按单位性质分:

(1)县级地方行政单位xx个,住房xx套,占报名总数的xx%;

(2)县级地方事业单位xx个,住房xx套,占报名总数的xx%;

(3)县级企业单位xx个,住房xx套,占报名总数的x%。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6

一、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总结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

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2007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2003年10%上升到2005年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汽车的保有量及高速公路交通量将急剧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省来说,当前交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安全事故正处于多发时期,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安全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应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比如甬台温高速与上三高速交汇处的吴岙枢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通车后发生多起恶性事故,后通过改善安全设施,运营安全性显著提高;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段,在开通之初,事故频发,后通过在落差较大的危险路段加高护栏,引起驾驶员的视线警觉并在防撞时提供有效的阻挡,在嵊州东二桥等重点防护路段,还增加了警告标志、防撞水马和爆闪灯等,上述措施改善了道路安全性,事故率明显降低。从全省高速公路事故统计来看(见下表),随着交通安全设施的不断完善,虽然高速公路里程在增多,但事故数量在逐步减少:

高速公路历年事故统计表

年份上报事故数死亡人数

20041550472

2005789371

2006644318

注:

1、上报事故指有车辆损伤或人员伤亡的事故,不含轻微碰擦事故;

2、2006年数据为1~10月份的统计数据

(三)设计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基础工作方面

(1)勘察设计尚存在“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的现象。原因主要是设计周期偏短,设计单位任务繁重,设计人员理念落后、对基础资料不够重视、设计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不注重细节设计等,导致设计文件深度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工程数量难以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技术方案与实际环境有出入等。

(2)设计管理和设计审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审查深度不够。尚未制定出台设计管理办法、设计审查管理办法,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要点不够明确,编制单位内审不严,外部单位审查深度不够。主管部门对编制单位尚未形成有效的设计监管。同时设计审查人员数量、政策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3)前期阶段利益交织矛盾突出,在设计中不能统筹处理、把握全局,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工程设计的大局。

2、管理方面

(1)有些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尚未全面落实,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2)对前期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大,对各地执行国家基建程序的稽查力度不够等。

(3)交通设计市场培育滞后,设计招投标没有有效开展。

3、人员素质

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建设单位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熟悉理解以及业务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研究与工作措施

从本质上讲,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确保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是确保优质工程的前提。设计文件在很大程度上讲是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设计好坏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首先,设计方案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规模、标准、路线走向、结构形式、投资概算等;其次,施工方案一般由设计方案决定,包括后期的运营管理在很多方面也受设计影响,因此设计好坏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及营运安全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如何提升设计理念、有效地确保设计质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国外发展经验和我省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科学设计,才能确保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而科学管理就是确保设计质量,全面落实设计思想,抓好工程建设实施,确保有序运营的必要手段和保障,科学设计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7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县“山涧·竹韵”。

1.1.2项目建设地址:XX县溪洛渡镇农具厂片区(干海一社)。

1.1.3建设单位

1、项目承办单位:XX晟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建设单位简介:

XX晟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位于XX县溪洛渡镇景新六组67号,属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820万元。XX晟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综合处、发展处、工程处、营销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主要承担房地产开发经营等业务。目前承担实施的建设项目有XX县“山涧·竹韵”项目二期建设项目。

1.1.4建设规模与内容

该项目建设占地239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424.48平方米,其中:地面建筑面积119863.8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4560.62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五栋(3栋33层、1栋26层、1栋27层)高层建筑、建筑景观、道路及公用工程等。

1.1.5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1、资金筹措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2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静态投资23000万元,建设期利息0万元,涨价预备费为20xx万元。资金按以下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

2、资金使用计划

该项目计划从20xx年4月开始至20xx年12月止项目全面竣工。

1.1.6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建设工期共计68个月。

1.2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细则》(建设部,1995);

3、《XX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4、《XX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

9、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0、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其他规定。

1.2.2编制原则

1、该项目合理使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潜在优势,达到工期短,投资省,见效快的目的。

2、认真执行《XX县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必须满足总规划要求,布置合理、方案精典的建设方针。

3、以节能和实用的结构来进行技术建设。

4、可操作原则,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情况,按照社会需求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5、合理性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是有较好的合理布局性和科学性。

1.2.3编制内容与范围

按照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完成了XX县“山涧竹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工程建设方案、公用工程、节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项目组织与实施、项目招标、投资估算、社会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决策和判断提供具体、完善、科学的依据。

1.3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1、项目在XX县南部新城区建设,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基本满足要求,电力供应有保障,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2、项目的技术成熟,设计方案切合实际,既能满足目前需要,也适应未来房地产产业的要求。

3、地方政府重视,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人民群众热情支持,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有保障,管理措施有力。

综上所述,XX县“山涧竹韵”建设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促进XX县城区经济建设,还可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使城区做大、做强、做活、做美,很符合目前XX县政府的指导思想,带动XX县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经济发展的渠道,改善XX县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其意义是深远的。因此,本项目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1.4.2建议

1、项目承办单位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汇报,争取尽快开工,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2、本项目建设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建设方案合理可行,建成后的效益理想,并且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建议有关部门积极促成本项目的建设。

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应严格按环保“三同时”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2)建议加快实施步伐,加大宣传工作,注重降低项目成本;

(3)积极做好项目的施工组织工作,确保项目按施工计划进度顺利完成;

(4)加快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多方筹措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项目背景分析

据了解,本项目所处的XX,位于云南省东北部,XX市北面,处于XX江下游东南岸的XX峰山系段上。东于XX、大关县比邻,南连XX区,西隔XX江与四川XX、XX两县相望,东西横距46.6千米,南北从距121.2千米,总面积2789平方米。最高海拔3199.5米,最低海拔340米,县城海拔820米,距离XX市驻地200千米,距省会XX580千米。

XX目前成片房地产开发刚刚起步,自20xx年以来,荷花片区、兰花片区、校园片区、粮食局片区等几大片区开发体量小,品质差,开发周期长,总建筑体量约30万方。

山涧竹韵项目位于XX县城的西南处,处于已建县城城区位置的至高点上。地块北面较低位置处为规划中的县城公园,南面是已经建成的该项目一期工程,东面为规划中的轻工业园区,西面为散居的民居及山林地。

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目前XX县第一个纯居住小区,功能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属标志性建筑。对推进XX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配套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3.1.1选址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办法》;

3、《XX县城市总体规划》。

3.1.2项目位置

项目选址位置:位于溪洛渡镇干河村干海一社,原农具厂片区。一二期地块,呈不规则鸽形;场地为自西向东、从南至北的一个坡地,场地北部有一条历经多年形成的沟渠。内部高差较大,地块内最高点为973.5,最低点为916.00,最高点附近区域形成山包,最低点附近形成洼地。项目并着一栋约400平米的民用建筑处于城市道路十字交叉口,场地南与项目一期工程相连,场地东侧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点924.40,最高点为937.33.3.1.3项目位置优势

1、项目地理位置居高临下,昭永路、溪务路围绕项目东面、西面穿越而过,规划中南部新区制高点,内外交通发达。交通便利、通达性好,周围毗邻城市道路,整个项目区被编织在便捷的交通网络中。

2、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最佳的建设条件。由于项目区临近城区城市道路,城市给排水、供电、电讯、燃气等各种公用设施配备完善,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建设条件

3.2.1区位条件

XX县,位于乌XX脉西北面的XX江南岸,介于东经103°15′-104°01′,北纬27°31′-28°32′之间。东与大关、XX县接壤;南连XX市;北接XX县;西北隔XX江与四川XX、XX两县相望。东西横距46.6千米,南北纵距121.2千米,总面积2778平方千米。县城驻地溪洛渡XX拔820米,距XX市政府驻地XX区180千米,距省会XX市580千米。全县辖溪洛渡、黄华、莲峰、茂林、桧溪、大兴6镇和细沙、青胜、墨翰、码口、团结、务基、马楠、水竹、伍寨9乡,137个村(居)委会。

3.2.2经济条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XX县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2141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280万元,同比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564万元,同比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1%,其中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631万元,同比增长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272万元,同比增长1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9、3.9和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27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7%。其中,溪洛渡电站投资完成139014万元,同比下降38.5%;地方投资完成93258万元,完成市下达89000万元的104.8%;完成市下达93000万元的100.3%,完成年初计划的106%,同比增长31.6%。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12735万元,下降27.2%。

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86亿元,增长55.5%,工业增加值完成16933万元,增长55.6%。工业对税收的贡献率达到19%。非公经济从业人员17978人,上交税金8203万元,完成增加值8.25亿元。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个,协议引资1.17亿元,实现到位资金2.56亿元。

3.2.3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XX褶皱带的结合部,地质复杂,地貌多样,属山岭重丘区,山体条状,单斜地形,厚层硬持砂岩发育区,区内海拔300m到350m左右,地势起伏较大。

2)地质结构

①地层自上而下由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和侏罗系中下统XX组基岩构成。(基岩按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基岩和中等风化带基岩)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可塑-硬塑状,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手捻稍有砂感。可搓成1-3mm的土条。土质较均匀。

②强风化带基岩(Jl-2z):该层颜色较为杂乱,主要为紫色夹灰色,分布不均匀。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结构构造不清晰,风化裂隙发育-极发育。未见充填物,岩石破碎,手可折断,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该层厚度分布不均匀,约在1.50-7.00m.③中等风化带基岩(Jl-2z):该层颜色为零乱,主要为紫色夹灰白色。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粉细粒结构,薄层状-中厚层状构造,节长约5-48cm。

④不良地质情况及地震烈度,拟建场地未发现古墓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据《1:400中国地震列度区划图》(1992),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场地中等风化带岩土类型为坚硬土,场地中等风化带岩土类型为坚硬土,场地类为I类,属少震,弱震区。

3.2.4气候条件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6.8℃,总降水量825.2毫米,总日照时数1056.3小时。多年逐月平均温度:18.6度;

(2)气压

历年平均气压:976.8MB(732.6㎜);

历年平均最高气压:977.5MB(733.1㎜);

历年平均最低气压:9761MB(732.1㎜);

(3)自然资源状况

1)水文项目区XX江段水文资料

最大年流量:901.85亿m3

最小年流量:230.29亿m3

多年平均流量:530亿m3

3.2.6基础设施条件

1、供水项目供水源为XX县云荞自来水公司水厂的供水管网,压力充足,可保证项目用水需要。

2、供电项目供电电源为XX县城郊变电站,高压线路已接至小区,供电线路采用架空线,可满足本项目用电需要。

3.2.8建筑材料及交通运输条件

1、建设材料

①、砂、石料砂、石料主要由当地提供。

②、工程用水、用电项目位于城市内,有充足的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用电满足项目要求。

2、三大材料来源及供应

木材:木材市场供应充足,能满足工程需求。

水泥:当地及附近水泥厂,可满足工程需要。

钢材:可参照本地情况就近购买。

3、运输条件:项目区交通便利,运输条件满足工程需要。

根据以上分析,该项目选址合理,建设条件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4.1基本原则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设计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

2、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执行“节能、省地、环保”的国策。采取具体措施和作法,满足有关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充分挖掘用地潜力,多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停车位。采取具体措施和作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

3、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形象美观。

4、结XX涧竹韵小区项目特点,在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中体现现代民居的特色;

5、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充分考虑水源、能源、交通、通讯、防洪、水土保护、防灾等建设条件。

4.2设计范围及内容

该项目设计范围:包括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燃气、消防、节能、景观及绿化、环境保护等内容。

4.3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xx);

2、《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xx);

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xx年版);

6、《云南省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xx年版)―房屋建筑部分》;

8、国家和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现行设计规范、标准、法规和条例。

4.4总图

1、总平面布置

(1)在平面布局上,根据总体规划,主入口分别设置北面、南面,方便使用。满足功能、城市规划要求及技术经济合理性。

(2)说明根据《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布置建筑之间间距和建筑物退让的情况。

2、交通组织

可通过南、北面道路进入,形成内环绕道路,人车分流,可满足通行及消防扑救要求。

3、无障碍设计

(1)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人行道在交叉路口、广场入口等设缘石坡道。

(3)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4)在休息座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

(5)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地段应设盲道,绿地内台阶和其它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提示盲道。

4.5项目方案设计

4.5.1建筑设计

1、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五懂33层建筑点式布局,配套局部小区商业,地下停车库,与小区一期完美结合。

2、立面设计

本建筑设计采用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追寻一种浪漫高雅的情调,形成其独有的魅力。设计中强调山、水、园林融入自然,成为环境整体的天然部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最和谐的相处方式,在这里不仅能体验悠然的自然风光,更能深入地感受XX特有的山水园林,使整个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净化和陶冶。设计的不仅仅是一个住宅区,更是一种生活。色彩上采用深色调的建筑色,配合玻璃等作为建筑元素,使得建筑显得尊贵清新。

3、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设计要求符合国家规范相应规定和要求。

4、建筑安全

(1)女儿墙完成面净高应≥1100。

(2)面积大于1.5m2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500的落地窗,面积大于0.5m2的有框门玻璃均应采用安全玻璃(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无框玻璃门应采用公称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化玻璃。安全玻璃厚度根据《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xx选用。

(3)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执行《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xx的有关技术要求。当基层的抗拉强度小于外墙饰面砖粘贴的粘结强度时,必须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后应对样板进行强度检测。找平层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外墙饰面砖粘贴的粘结强度。

(4)安装在易于受到人体或物体碰撞部位的建筑玻璃,如落地窗、玻璃门、玻璃隔断等,应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应视易发生碰撞的`建筑玻璃所处的具体部位不同,分别采取警示(在视线高度设醒目标志)或防碰撞设施(设置护栏)等。对于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处人体或玻璃坠落的情况,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

(5)楼梯杆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应小于900。靠梯井一侧水平长度大于500时以及顶层,栏杆扶手高度自可踏面计算为1050。

(6)露台、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板)下部离地0.10m高度不应留空。临空高度在六层及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六层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于1.10m。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7)低窗台(窗台净高度低于0.8m或住宅窗台低于0.9m时)的防护措施应遵守以下规定: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护栏或固定扇的高度应自窗台面起算;窗台高度高于0.45m时,护栏或固定扇的高度可自地面起算(但护栏下部0.45m高度范围内不得设置水平栏栅或任何其他可踏部位。如有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起算)。阳光窗(凸窗)范围内设有供人坐或放置花盆等用时,护栏或固定扇的防护高度一律从窗台面起算;

5、建筑面积计算见下:

拟建规模:134424.48㎡。

4.5.2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xx;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xx(20xx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xx;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223-20xx)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23-20xx;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8-20xx

(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xx年版)。

2、设计荷载

屋面及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

W.=0.4kN/㎡

B类

3、结构选型

(1)地基基础

依据地勘报告及本工程上部结构特点,选用中风化砂质泥岩作基础持力层。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88Mpa,基础承载力特征值泥岩fa=941Kpa。选用人工挖孔桩或者独立基础。

(2)侧力体系

本工程住宅为框架结构。

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3)屋盖及楼盖结构

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次梁楼屋盖体系。

(4)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

本工程长度均未超出规范55m,故不考虑设变形缝。

(5)结构分析

①整体分析

本工程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8》进行结构分析。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同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表1结构自振周期

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允许值为1/600。

4、主要建筑材料材质和强度等级

(1)混凝土

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表

(2)混凝土耐久性分类

处于二a类环境部分:地下室外墙、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其它和土壤直接接触的构件、水池、集水坑;其余部分处于一类环境。

(3)钢材:

钢筋:梁筋采用HPB400级钢,墙柱采用HRB400级钢筋和HRB335级钢筋,楼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型钢、钢板等:Q235B钢。

(4)焊条:

HPB235钢筋,Q235B钢焊接:E43系列;

HRB335钢筋焊接:E50系列;

HRB400钢筋焊接:E55系列。

(5)填充墙:8.0KN/M3容重的页岩空心砌块,混合砂浆强度不小于M5.0。

4.6公用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xx;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xx;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xx;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xx;

(5)《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xx。

(6)总图、土建和公用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和作业条件图。

(7)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和本工程周围的市政管道资料资料。

2、设计范围:建筑物红线范围的给排水管网(甲方提供场地红线图)

3、给水

(1)水源

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设进水管1条,管径为DN200mm。

(2)用水量:

用水量:最高日水量1038.3m3,最大时水量117.2m3。

(3)水压

经估算所需水压为海拔高度1100m。

(4)水质

一般按生活饮用水水质考虑。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8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省深入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关系到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协调发展。兴仁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2010年7月13日全州“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工作会议和国家、省对“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及精神,结合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明确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编写。“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是在《兴仁县“十一五”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乡村油路的规划建设问题,深刻领会林树森省长在省交通厅调研时的讲话要点,即:“关于乡村油路问题?在目前投资压力比较大,而投资体制还没有变化之前,乡村道路建设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搞计划推进,原来怎样安排就怎么去做。在投资方面,交通部能给多少,省里面能安排多少,地方能出多少,只能按原计划来安排,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腾不出更多的资金往里投;二是要多跟交通部汇报,反映情况,争取他们加大对我省乡村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要发动州、市、地出钱出力,原来确定的谁把路基搞好省里就给谁铺油,这个原则目前不要变。实际上在沿海地区,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村镇都要自己拿出钱来修路,你想加快发展,全部依靠国家投资不行,自己也要努力。我们的村镇穷,无钱,但目前也只好如此维持一段时间;四是要完善乡村道路建设规划,形成乡村道路网络,不能只有直进直出的路,形不成路网,要全省形成网络,不要太多断头路。”这就是我们编制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树立县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国家高速路建设和二级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有机地联系起来,规划上处理好县级规划与部门和国家规划的关系,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的关系,解决好路的好与坏是经济发展快与慢的“瓶颈”。兴仁《规划》是紧紧抓住兴仁地处黔西南州中心,北面有#320高速路、西南面有#324高速路。正在建设的晴隆、兴仁、兴义高速公路,在兴仁里程43公里,兴仁处建有一个立交互通。这是连接沪昆和汕昆高速公路的连线,对兴仁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条高速公路是惠水~贞丰~兴仁,途经兴仁的巴铃~陆关~黑石头~大桥河~马金河,在小石桥与晴兴高速公路兴仁立交互通连接。西南面距南昆铁路郑屯车站40公里,兴仁与毗邻的兴义市、安龙县、贞丰县、普安县、晴隆县形成公路网。《规划》公路的走向上形成以晴兴、惠兴高速为骨架兴仁高速路(拟修二至三条由县城连接晴兴高速兴仁立交互通的高速路)和以国道线为骨架的公路布局,即:东面以贵阳为通道,连接四川、湖南;南面经南昆铁路进云南、出广西、广东;西北方向连通六盘水,毕节等。可以说,与东部沿海地区、东南亚沿海国家形成便利快捷的通道。

一、“十一五”农村公路计划的执行情况

兴仁县位于黔西南州府所在地的东北部,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辖8镇6乡、4个办事处,286个行政村,人口48万。居住汉、苗、布依、回、彝等民族,有煤、金、锑、铊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乡油路率100%,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1363公里,其中:省道98公里,县道178.2公里,乡道195.978公里,村道705.246公里,其它公路185.58,其中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70.2%。在未实施通达工程之前全县通村公路的通行状况极差,公路路基陕窄,技术标准低,有47%的村不能正常通车。从2003年至2009年共实施通达工程553.6公里,小桥6座,使我县的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

二、“十一五”期间对农村公路具体管理与做法

兴仁县农村公路建设根据通达工程项目的下达,结合县情实际,通过调研,充分听取乡(镇),村民广大群众的意见,用好用活项目资金,严把质量关,修出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路,真正解决农村通行困难的问题,我们通过探讨摸索,从2006年基本形成了符合兴仁实际的通村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和实施办法。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通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州交通局的指导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通村公路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分管副局长和纪检组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技术人员监督指导服务,到职到位的工作格局,接受村组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项目下达后,我们将通达项目实施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引起县领导的高度重视,纳入县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明确分管公路建设的副局长和一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通村公路建设日常工作,建立通达工程项目专户,由交通局财会人员兼任通村公路的财务工作。乡镇负责通村公路土地占用和村与村之间的协调工作,村委会负责组与组之间的协调工作,组长负责户与户之间的协调工作。同时分管副局长负责协调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料场、炸材、林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局领导为通村公路建设配备了电脑、相机、并确保工作用车。在工作经费上充分给予保证。确保了通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我们根据省州对“通达工程”项目管理文件精神和技术质量高级标准的要求,首先建立项目法人制,我们实施的通村公路项目大部分是通达工程项目,除个别项目资金来源和方便实施关系委托项目所在乡镇担任业主组织实施外,其余项目全部由县交通局担任业主组织实施(公路管理所实施部分)。全县通村公路建设局长总揽全局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是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具体落实的责任人,工程技术人员严把质量标准和技术等级的责任人。其次是履行合同制度,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不得违反规定,工程质量、进度、计量、工程预付款必须合同执行。三是资金管理制度,整个项目资金设立专户(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帐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帐,单位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着它用,资金支付先由施工方按工程进度填好计量单,技术员核实签字,分管副局长审核,局长最后把关签字支付工程款,凭合同计量单到会计核算中心拨款。使整个资金拨付无超预付工程款情况。四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业主同施工方或委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合同,施工方与从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合同,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在施工中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五是廉政合同制度,业主对每个项目实施都必须与施工方签廉政合同书,增强透明度,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人民群众监督,提高预防xx和自觉抵制xx的能力。对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方便管理,制定了两套工作实施方案:

(1)《通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主要设定“施工自主负责,群众义务监察,乡镇村责任监理,交通依法监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模式,实行严格的程序监控和质量管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把“三关”即“路基路面关、砌体质量关、督促检察关”;严控“四度”即宽度、厚度、强度和平整度。明确规定:违反施工程序的责令停工,质量不合格的停拨工程预付款,发生责任事故全面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限期整改,停止拨付工程款,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工程质量标准。

(2)《通村公路建设内部资料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主要从档案管理的角度规范项目工程实施的完整性,以备审计部门审计,从文件、合同、施工程序、检查记录、计量清单图片、施工设计图、初步验收及复查验收文件、表册等进行收集归纳整理上报。

3、突出重点抓典型,整体推进搞示范

从2007年通达工程项目实施标准提高到7万元/公里,从质量标准要求上应比2006年实施4万元/公里要高,最主要的是老百姓对这一民心工程的满意程度和修出质量标准高的路。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筑路材料;二是项目路施工程序;三是施工队伍的考察,采取五条强有力措施:一是县交通局对实施通村公路建设主体主动权不能放,自己组织实施一部分、委托公路管理所和有施工管理能力并把资金全部投入公路建设的乡镇为实施单位;二是选择诚信高的施工队伍,严禁工程分包和转包;三是规范合同内容增加2cm磨耗层和浆砌片石镶边;四是严格按项目实施,突出与县道、乡道、村道路网联接,使修好后通村路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搞好协调服务,为施工队伍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抓了三个典型,一是由县交通局组织实施的交乐至长田公路6公里,该项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和防护工程量大,路基宽只有2米,车辆不能通行,路基土石方开挖靠国家投入的资金是不能完成工程施工的,由村委会一事一议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完成路基土石方开挖。二是雨樟镇政府组织实施的青底至并嘎公路计划7公里,实际修了7.5公里,联通了雨樟和屯脚两个乡镇。该条路路基宽7.5m—4.5m两个等级,由雨樟镇政府投资5万元,对该条路的两座危桥进行了除险加固,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桥梁,为国家节约资金10余万元,受益群众7412人。三是公路管理所组织实施的鲁础营至水河7公里,联通兴仁西北环线与楼下至雨樟公路,形成了鲁础营乡的公路路网骨架,通过这三条公路规范了我县通村公路的技术质量标准。我们组织各施工队及部份乡镇领导到现场参观学习,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培训,使各乡镇和各施工单位,相互之间有学习,有比较,认真总结自己的施工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通村公路的技术质量标准。2007年11月对全县承建的158.1公里通达工程全面启动,按照施工管理程序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通村公路建设“一事一议”,加强领导和技术指导,对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责令其施工方进行整改,提高履约认识,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和乡镇村的积极支持配合,使得我们07年通达工程如期完工验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我县通村公路建设突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乡(镇)村公路的网络建设,服务效果好。如青底至并嘎公路7.5公里,联通了屯青路和雨青路,搭连地至学堂坪公路9公里,联通了沙兴线和西北环线,鲁础营至水河7公里,联通了西北环线与楼下至雨樟公路,使得村与村之间,不形成断头路,保证了公路的运输畅通。二是把便民与矿山经济路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高武至杨家庄公路,计划里程6公里,实际修了7公里,有效地使矿区公路和通村公路联成路网;三是覆盖了烤烟基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交乐至长田公路6公里,大山乡耳期至马店至猪长箐公路8公里,三是结合新农村试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改路,如百德至新元沟边村10公里。四是解决沿河一带多年来交通闭塞的问题,如大山至红背公路6公里,耳期至孔绕公路6公里。五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点问题,如屯脚格老坝至新山公路4公里,新寨至光明公路4公里,充分反映应兴仁县通村公路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扬溢着交通引领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十一五”农村公路实施完成后的几点体会

1、农村公路在交通行业中项目虽小,但意义却大,他解决了兴仁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广大农村最根本的“三农”问题。大大节约了劳动力运输成本,使农副产业快速流入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地方产业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从落实中央的政策上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2、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除领导组织实施好通达工程项目外,还从财政纳出上千万元资金抓新农村试点公路建设和草地畜牧业配套工程建设。同时加大通乡油路改造工程力度和矿山经济路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3、农村公路建设在搞好路网规划的同时,关键在于管理和养护,前些年我只抓建而忽视对村级公路管理养护,路时修时烂,现我们修好验收后按村级行政区域签订管养协议,由村级负责管养,既抓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又抓村级公路的管理与养护,明确职责后好路率逐步提高。

4、交通局如何给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是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农村公路建设要有开拓精神和超前工作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随时调整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交通工作的需要,让农村公路建设引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村公路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角,除搞好规划设计外,在人民群众中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公开、公示,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监督,管好用好项目建设资金,组织实施好农村公路建设为人民群众搞好服务,为社会各项事业搞好服务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

四、“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十二五”规划是根据“十一五”的成功经验和兴仁县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进行编制;其原则:

①项目的申报必须以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更新为主,包括路线名称、编号、里程等;

②规划建设的建制村要以拉动经济发展、旅游等社会影响大、见效快为主;

③规划建设的项目要先易后难,地质不良或因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等区域宜重点考虑项目;

④建制村的畅通点应为村委会或村小学;

⑤规划的项目必须同时考虑该项目连接到上级路网的具体情况,原则上上级路网必须已经是油路(水泥路);

⑥建制村必须按照农村公路基础数据中不通畅的286个建制村进行项目申报;

⑦项目所在地地方必须承担征地拆迁等相关费用。

五、“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

1、凡州局作预先安排计划下达现正在实施的,作为首批项目进行编报;

2、重要的乡公路、经济路、港区、码头的连接路、旅游景区路(环库路),优先编报;

3、通达计划下达未实施可以两块补助资金一步到位,实现油路(硬化)的通村路优先编报;

4、编制按286个建制作基数一次性编制(除现已油路硬化)的建制除外;

六、“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通达工程(通村公路):21条、189.5KM;工程总投资2757.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68.00万元,地方自筹189.5万元。

2、通村沥青(水泥)路147条、705.246KM; 工程总投资57359.0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985.81万元,地方自筹6373.23万元。

3、通乡油路:16条、195.978KM; 工程总投资12738.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758.7万元,地方自筹979.9万元。

4、路网结构改造(危桥改造):11座264延米;工程总投资45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24万元,地方自筹132万元。

5、路网结构改造(安保工程):8条241.7KM;工程总投资1208。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66.8万元,地方自筹241.7万元。

6、路网结构改造(灾害防治):8条235KM无工程总投资524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894万元,地方自筹348万元。

7、县乡道改造:10条、178.2KM工程总投资11580.08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689.30万元,地方自筹890.78万元。

8、农村公路新建桥梁(含渡改桥):3座117延米;工程总投资33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81万元,地方自筹59万元。

9、其它农村公路(自然通达工程、乡村连通工程、农业产业区公路、农村旅游点公路、库区公路以及国有林区道路):7条、11.9KM.工程总投资38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57万元,地方自筹30万元。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9

项目背景:

随着即将结束,“十三五”发展目标与纲领陆续出台。近日,据媒体报道,“十三五”期间低碳环保将是主线。与此同时,在冬奥会的助力下,张家口将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上述利好事件下,预计我国新能源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的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与汽车新能源等。近年,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十三五期间国家依旧“主打”低碳绿色,从产业角度来看,光伏、风电与核电等清洁发电产业将获得利好。

光伏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简称,指的是可以将太阳能辐射转换为电能为用户供电的系统,分为并网与独立式,并网式具有成本低、环保等特点,正成为光伏行业主流。并网式发电又分为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我国太阳能市场以地面电站为主,分布式光伏只占有20%市场。不过考虑到地面电站需要大量土地,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并不适用地面电站,因此分布式光伏近年被大力推广。

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并网式太阳能发电装机为1758万千瓦,为去年同期的4.4倍,西部地区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对其贡献巨大,而受融资、并网以及商业模式等因素困扰,我国分布式光伏进展缓慢。不过,光伏“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预计在政策影响下,光伏累计装机目标可能由最初的100GW进一步上调,分布式光伏难题将逐步解决。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地与海上可开发与利用风能共计10亿瓦,业界统计如果风能被全部开发,可以满足我国目前的用电需求。我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增长速度最快、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国家,风电并网装机已达到7500余万千瓦。不过,作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局部地区弃风的“生长痛”也困扰着业界。

对此,业界认为,解决弃风问题要追根溯源,理清上游规划环节,加强管理与科学规划,让风电发展和电网消纳均衡同步;建设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通道,构建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风电消纳市场。根据国家规划,风电十三五累计装机目标大概率将上调到250GW,风电行业有望破局。

核电采用核裂变的方式释放巨大能量发电,与光伏和风电相比,核电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又不存在水电季节性等弊端,因而正成为我国重点推广的新能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役核电机组数量达23台,从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事故与事件;在建核电机组为26个,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建机组质量受控。20xx年一季度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约为2.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2%,这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带来想象空间。

随着沿海核电项目不断建设、内陆核电释放开启信号,预计至2030年,国内核电总装机量将达到1.5~2亿千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至8%。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市场现状及需求前景分析

三、市场需求预测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产品介绍

一、产品简介

二、产品特点

第五章技术工艺

一、技术方案介绍

二、技术路线

第六章项目运营及发展规划

一、运营模式

二、组织架构

三、劳动定员

四、盈利模式

五、发展规划

第七章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第八章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布局

二、设计依据

三、项目用地规划

四、用地规划指标

第九章节能、节水

一、编制依据

二、节能措施

三、节水措施

第十章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三、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十一章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安全卫生

(一)设计依据

(二)危险因素分析

(三)安全卫生措施

二、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二)消防设计

(三)消防措施

(四)消防人员

第十二章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实施各阶段

(一)前期工作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四)施工准备

(五)土建施工

(六)竣工验收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投资估算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一、基本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一)收入与税费预测

(二)总成本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第十五章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二、项目建设建议

第十七章附件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0

第一章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福州市金山七期小学建设项目

1.2 承建单位

福州市教育局

1.3 建设地点

福州市范围

1.4 建设性质

新建

1.5 建设内容

项目拟规划用地20亩(合约13333m2)建设金山七期小学,总建筑面积为6224m2,办学规模为24个班,在校学生为1200人。其中:教学综合楼3661m2,图书、行政综合楼2563m2。项目建筑为框架结构,建筑耐久年限为7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设配套设施,购臵相应教学、办公设备等。

1.6 建设期限

20xx年12月~20xx年8月

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52万元,全部由市财政划拨。

1.8 项目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改善教育结构体系,有利于有效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全面加速教育强市创建进程,是为社会生产、公共生活服务和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可以缓解福州市城区中心小学就学压力,有利于促进全市义务教育稳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为国家和本地区培养人才的步伐,从外部环境上实现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贡献。

1.9 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由来

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福州市保护城市中学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若干规定〉的决定》实施方案的报告要求,并根据城区发展规划和现有中小学布局实际,合理配臵城区教育资源,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对城区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和扩容提质。本着均衡化、合理化,就近入学的原则,切实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促进该市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目前该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方面地处城区中心地带的一些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较强,成为学生择校的热点,近年生源剧增而超负荷运行。另一方面,随着金山片区建设的突飞猛进,仓山区金山片区人口以每年8000-10000人的增量递增,再随着沿江两岸、金山大道、橘园洲周边及附近小区大量建设,择址选址地址建设一所规范化的合格小学势在必行。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落实《关于修改〈福州市保护城市中学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若干规定〉的决定》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城区发展规划和现有中小学布局实际,合理配臵城区教育资源,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城区学校进行布局和扩容提质。切实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促进全市教育和谐健康发展。随着福州市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市区人口的增量递增,城区教育设施的配套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不少新建住宅小区教育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足,使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落实会议精神,合理配臵城区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一,化解大班额矛盾的需要。

2.2.2项目建设是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福州市现辖5区2市6县。至20xx年底,全市总人口683万人,其中市区常住总人口187万人。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284.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13%。

福州市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是福建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人民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4年经中央批准福州市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5年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级开发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别是1996年福州被国务院定为两岸通航的首批试点口岸之一以及被列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以来,福州市抓住这两个难得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扩大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大发展,先后迈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行列,分别两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大关,达1011.6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26个省会城市前列。“十五”期间,福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9%,2005年达到1476.31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水产业和特色种养业等农业主导产业逐步扩壮,电子、机械、轻纺等工业支柱产业初具规模,旅游、会展、房地产等新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县域经济也日益壮大,福清市已名列“全国百强县”第十四位。

目前,福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民经济体系较为完善,内外贸易较为繁荣,城市建设管理较为完善,科技教育较为发达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沿海城市;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拥有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等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各类园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1

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发展和改革局主持,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了《富兴花园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咨询评估会议。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发展和改革局、鄂尔多斯市建银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乘风交通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以及专家组成员(名单附后)出席了会议。专家组审阅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后,提出如下咨询评估意见和建议:

一、总体评价

编制框架内容基本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但在建筑规模的确定依据、建筑和结构设计方案说明、消防内容和建筑设备选型等方面没有达到编制深度要求,缺乏附图,核实总投资。建议重新编制。

二、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总论、建筑、结构

1、报告已提供净用地面积、绿化率、停车位数量,未提供基底面积和道路面积,建议报告补充完善。既为三期工程,应先说明地块现有设施。市场预测应针对项目内容进行。

2、“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意见书”要求本项目建筑密度<20%,而本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建筑密度为26.5%,超出规划条件,建议说明理由,并重新确定实施方案建筑密度。

3、“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意见书”要求本项目建筑高度<80米,而本项目实施方案虽说明各建筑总层数,但未提供实施方案各建筑高度,也未说明主要建筑高度是否满足规划条件,需补充实施方案各建筑高度。

4、完善建设项目的平面布局、建筑功能、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5、细化建筑方案内容,各建筑应分别说明,特别关于地下室应单独说明功能。

6、补充结构设计内容,说明建筑结构基础的形式、埋置深度及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完善建设项目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建筑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等。

7、补充建设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建筑的相关图纸。

(二)建筑设备

1、核实市政给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电信的条件和参数,补充室外管道和设施平面布置图,明确主要水池、设备、管道等的规格和数量,补充主要设备材料表。

2、各建筑的设备工程应分建筑分别说明。

3、补充负荷估算的内容,如用水量、排水量、供热负荷、用电负荷、空调冷热负荷等。

4、细化动力设计内容,如换热站等。

5、补充说明设置空调和燃气供应的范围,细化设计方案说明。

6、校核消防设计内容。

(三)投资估算

补充建设规模确定依据、土建、装饰工程估算指标测算过程。

1、编制说明:补充工程概况并说明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构成XXX栋XX层、投资估算编制基准期及总投资;编制依据应为09届造价依据;补充工程费用估算编制方法及土建、装饰估算指标测算过程;并计取基本预备费。

2、单项工程估算表:

①主体工程建设规模缺乏依据,土建、装饰估算应分列,校核给排水、暖通、电气估算指标;

②小区辅助和基础设施工程应在补充工程量依据(图纸)基础上,其估算指标应重新测算,并补充给水泵房、换热站、配电室、燃气调压箱等设备分摊投资。

③按照《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及当地文件,合理计取工程其他费用,土地及拆迁安置补偿费应附依据。

(四)经济评价意见

完善销售价格的测算过程、核实开发成本、销售费用数据,调整评价指标。

第四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规定的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①总论。包括:

a.项目提出的前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b.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②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包括: a.国内外需求情况预测。b.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估计。

C.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前景。d.拟建项目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③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a.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使用条件评述。b.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可能。C.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④设计方案。包括

a.项目构成范围(指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设备的国内外分别交付规定或与外商合作制造的设想。改扩建项目要说明原有固定资产利用情况)。b.全厂布置方案的初步选择和土建工程量估算。

C.公用辅助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初步选择。⑤建厂条件与厂址方案。包括:

a.建厂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b交通、运输及水、电、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C.厂址比较与选择意见。

⑥环境保护。调查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初步方案。

⑦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⑧实施进度建议。⑨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a.主体工程与协作配套工程所需的投资。b.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

c.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偿还方式。

⑩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要求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不仅计算项目本身微观经济效果,而且要分析项目对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效果的贡献和项目对社会的影响。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规范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范,以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例,一般包括以下11项内容。

第一部分 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项目的主管部门

(四)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

二、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可行性研究结论包括。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厂址

(四)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

(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第二部分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二、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的发展概况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包括: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三、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一、市场调查

(一)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二、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本产品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出口分析 2·出口可行性分析

(三)价格预测

三、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研究。

(一)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四、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

(二)建设规模

五、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第四部分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分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与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和经济分析,确定新厂址方案。

一、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详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要量及供应 2.燃料动力及其他公用设施的供应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二、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他应考虑的因素

三、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2.占用土地情况比较 3.拆迁情况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在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5.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部分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构筑物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他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一、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二、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及原材料贮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贮方案(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四、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及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五、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六部分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三、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四、治理环境的方案

五、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六、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八、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部分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三、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项目均需计算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一)固定资产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部分 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四、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五、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第十一部分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二、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3.工艺流程图

4.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5.其它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信息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简化版)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二○一年月日

《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一、单位概况

单位简介及主要职责:描述项目申报单位主要职能和相关工作。

二、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工程项目的全称。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姓名、职务及联系电话。

建设目标: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效益目标等;提出项目建设的本期目标,清晰界定由本期目标到总体目标的演进过程。

建设内容:根据项目目标,结合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项目建设任务。建设规模:描述项目建成后应用覆盖的范围。

本项目创新点:描述本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先进性。

编制依据: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法规、文件、文号、发布日期等,包括:信息化建设规划等。

三、需求分析

现状与差距:分析项目申报单位当前信息系统的状况,与上级部门的要求或同行业相比的差距。

发展趋势:描述先进城市与本项目相关的信息化发展状况。主要业务流程分析:描述与职能相关的各项业务流程。

主要应用描述及功能需求:描述与职能相关的各项业务功能和应用系统的结构。性能需求:系统建成后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

网络需求:网络系统结构、技术特征、网络带宽及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朴图。

安全需求:分析安全风险隐患,明确安全域划分,确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策略,提出安全解决方案和主要软硬件设备选型。

软硬件需求:提出软硬件设备配置原则和软硬件设备清单。软硬件配置清单包括:设备及软件参考型号(同等国产品优先)、单价(近期市场成交价)、数量、总价,提出国产化和自主品牌软硬件配置投资比例;列出各应用系统建设工作量。

节能需求:提出项目节能措施和解决方案。

本项目需其他单位提供的数据:为了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项目目标,节约建设成本,需要其他单位提供的数据。

本项目建成后可共享的数据:本项目建成后,能够提供共享的数据。

四、实施进度

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提出项目建设期和建设各阶段的划分。描述项目实施进程安排,绘制项目实施进度表。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及有关说明:说明各项建设内容的测算依据和费用标准;如:设备关税、软件开发费的测算标准、系统集成费费率、监理费费率等。

资金来源:说明国家、省、市以及其他渠道资金的数量及落实情况。

六、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描述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尽可能用量化指标描述。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公共服务能力、决策支持能力、信息共享程度、效能提高和成本降低程度等

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