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社区阵地建设多方投入机制
抓规范 创精品 促提升
建立健全社区阵地建设多方投入机制
问问区辖5个乡,5个街道,共74个社区。近年来,问问区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区工作新情况,落实“三有一化”要求,多方投入、建管并重,采取多种途径加大社区阵地建设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区00个社区,办公场所平均面积达到00平米,其中0个社区的办公场所面积达00平方米以上,00个社区办公场所面积达到00平米以上,均解决了“有场所议事”问题,大大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我区先后被评为省市级社区建设示范区、市级社区建设先进单位,涌现出 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社区。主要做法是:
一、政策引导,为社区阵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将严重影响社区作用的发挥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服务阵地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示范点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党建示范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精品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加强全区社区办公阵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整体规划、主要措施、组织保障等内容进行了明确,提出采用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办法,争取使每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达到130—200平方米以上,在政策上给予了正确引导。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社区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建设的有关规定》(不办字„202_‟72号文件),按照“百户三十平方米”的规定,将社区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住宅区建设规划,与小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新建了800余平米的 社区、500余平米的 社区、规划面积500平米以上的 社区、社区正在建设中。
二、多方投入,建立社区阵地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建设资金的筹积是社区阵地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区委、区政府按照“财政拨付、费随事转、社会资助”的原则,建立了社区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社区建设专项基金,在社区设立专门工作窗口的职能部门每年给社区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未设专门工作窗口但需社区组织协助完成行政性工作的部门,按准入办法,依据“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相应工作经费。三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到社区办公阵地建设的资金近XX万元,区民政投入社区建设资金XX余万元,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帮助解决资金XX万元,创建了 等X个市、区级党建示范社区和精品社区;创建了 等X个小精品社区;改建了 等X个社区,在精品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档升级。
三、统筹规划,促使社区阵地建设统一规范
为促进社区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阵地建设的意见》。要求每个社区以办公、服务、党员居民活动用房为载体,成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硬件建设达到八有标准:有电话、有电脑、有打印机、有电教设备、有1000本以上的新图书、有党报党刊、每年有固定的办公和活动经费、有活动和健身器材。设立“五室四站三栏二校一场所”,即200㎡以上的社区办公室、党员活动室,20㎡以上的警务室,100㎡以上的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社区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党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信息栏;社区业余党校、科普学校;有中心花园、晨练场等健身娱乐活动场所。今年又新建电子阅览室4个。并要求活动阵地达到“六有三经常”的标准,即:有标识牌、有党员活动室、有电教及相关设施、有基本情况介绍、有党建工作制度、有学习资料,做到学习经常、活动经常、作用发挥经常。统一的建设标准促进了办公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实行的“一站式”服务让社区居民不出社区范围,就能享受优质、快捷的便民服务,更加方便了社区群众的生活。
四、共驻共建,形成社区阵地建设合力
我区积极落实社区党建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利用共建机制寻求多方支持。一是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制度。社区定期主持召开由驻区行政事业单位、新经济和社会组织等负责人参加的党建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寻求上级领导、单位负责人和业主老板对社区阵地建设的支持和资助。在保定市电力公司的支持下,社区新建了580平米的综合办公楼、二是建立社区工作帮建制度。每年我区都向 个社区派出由区直单位人员组成的扶建工作组,明确联点区级领导和帮扶单位,不定期研究指导社区各项工作,为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五、建管并重,发挥社区阵地作用
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我区 个社区根据实际,先后开展了“党员服务承诺制”、“三个一”、“连五心”、“双关爱”等主题实践活动,先后推行了社区党建“四管”工作机制、“双化双责”工作机制,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落实“三有一化”,结合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今年开展了“五制一化”、“一定双诺三评议”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城市社区充分利用社区阵地资源,共举办全民健康义诊活动、全民健身活动、法律咨询活动405场次;帮扶困难居民300余人;长期坚持为下岗职工开展免费就业知识培训,共培训1860人,并为856人解决了就业难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广大社区党员、居民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2600多次;利用“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调处矛盾纠纷439起。通过努力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干群关系,社区的亲和力、凝聚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断提升。
第二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助推综合执法上档升级 合川区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我委在中共合川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依法行政这条主线,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导向,以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引智聚力为目标,构建内外协作机制
一是构建农委内部协作机制。在“检打联动”工作中,我委以法制工作机构为桥梁,要求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法制工作机构备案。法制工作机构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当事人,及时提出查处建议,要求执法机构迅速调查处理,避免例行检测与执法抽检“两张皮”。
二是构建农委外部协调机制。我区地处重庆西北部,毗邻四川省武胜县,极易形成监管盲角。为构建疏而不漏的执法网络,在合川辖区内,我委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作,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对跨区域案件,我委扩大片区协查适用区域,案情上报、案情通报不局限于片区协查联席单位,进一步延伸至四川省武胜县、岳池县等周边省市农业部门。
三是构建辖区镇街协管机制。我委对涉及种子、农药、肥料、渔业船舶安全、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事项,与全区30个镇街签订了协管协议,择优选用协管人员140人,协助开展执法监管工作。在涉农纠纷调处上,充分发挥当地镇街协管人员的作用。通过监管领域的合理分流及监管力量的适度引入,委农业执法机构把有限精力投入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
二、以普法宣教为抓手,构建能力建设机制
一是注重提高管理对象法制意识。我委通过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全区农资生产经营者1650人、农产品经营企业300多家、渔船船员700多人进行农业法制培训。
二是注重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养。每年举办法律学习培训班,邀请法律实务专家讲解实务技能,对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网上法律知识竞赛,建立每月逢“十”集中学习日制度,着力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三、以监督考核为手段,构建内控外督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监控。针对执法逐个环节,分别制定《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等监督制度24项。农委法制工作机构不定期对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监督抽查,进行半年和年终评比考核,检查结果与评先创先、职务晋升等衔接挂钩。
二是强化外部督察。建立《农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和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作为评委,对农业执法机构的法制宣传信息报送、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创新等方面逐项打分。对执法机构评分达95分,排位前三名者,评为先进执法单位;低于85分者,在全委公开通报批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向我委作书面说明,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并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对执法人员评分达95分以上且排位前六名者,评为优秀执法人员;低于85分者,将取消其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并取消年终奖。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旭 王志高)3月2日,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9个领导小组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今年工作要求,研究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持续加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副省长、省综治委副主任傅自应主持会议,省综治委副主任徐安、孙文德、毛伟明、张新民出席会议。
李小敏指出,省综治委承担着组织协调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综治委、领导小组和专项组、成员单位三个层面的定位和作用。综治委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在机构设置上具有综合性,是各级党委政府在不改变各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组织协调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综合平台;在力量组织上具有整合性,基本整合了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各方面力量;在工作指导上具有聚合性,通过综治委这个综合平台,把打击与防范、惩治与教育、管理与服务、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各领导小组及专项组作为社会管理各项重点工作的承担者,在推进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搞好制度层面的设计,抓好相关政策的研究,谋好阶段推进的思路,引导重点工作开展;发挥主推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具体责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深入进行、取得实效;发挥主攻作用,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攻坚,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各成员单位作为综治委、领导小组及专项组工作的基础,要立足自身职能,围绕重点工作,深入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深入抓好落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到应尽的责任。
李小敏强调,省综治委要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落实年”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大组织推进力度。要健全运行机制,重点抓好定期会商、情况报告、督促检查和考评奖惩等四项制度建设,形成综治委抓领导小组、专项组和项目牵头部门,领导小组、专项组抓成员单位,项目牵头部门抓协作部门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各项任务逐一落实。要强化项目推动,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程60个项目任务,由9个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序进度、工作目标、项目载体和推进措施,一个一个攻坚克难,确保项目做实、早见成效。要注重典型培育,省综治委要结合省综合试点工作抓好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培育工作,各领导小组和专项组要紧密结合综合试点工作和联系点共建活动抓好专项工作典型经验培育工作,形成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和样板,发挥示范导向作用。要落实工作责任,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形式,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形成牵头部门主动担当、协作部门主动配合的工作格局。
傅自应要求省综治委各领导小组、专项组和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做到明确责任抓落实,准确把握各自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职责任务和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增强工作的计划和主动性,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攻坚克难抓落实,紧紧围绕年初全省政法工作会议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会明确的今年要重点突破的七个方面工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着力解决社会管理中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合力抓落实,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力量整合,强化检查督办、强化跟进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会上,省综治委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文德、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治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新民、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缪蒂生、“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邵军、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万闻华、政策法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巧仁分别汇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今年工作打算,护路护线联防工作领导小组作了书面汇报。
肖若海要求,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要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简化、公开办事程序,制定出台公共服务奖惩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完善各类便民为民服务机制,制定服务标准,推行承诺服务。积极整合服务群众的力量资源,加强群众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积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建立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机制。要加强督查督办,进一步健全完善督查专员制度,负责对重点问题和案件实行“点对点”跟踪督查和备案管理。五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将群众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主要领导政治水平、政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http://www.teniu.cc 202_年10月08日06:40 深圳特区报
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1+7”文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本报讯】(记者叶晓滨)深圳将通过3到5年的努力,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9月30日,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薪酬待遇、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工作中作用、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社工义工联动等7个配套实施文件。作为我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1+7”文件的制定出台,初步搭建起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为深圳全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工作跨越式发展绘就了蓝图。(下转A2)
市委常委会议强调,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是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迫切需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应当带头落实好中央和省的要求,加快推进步伐,力争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上尽快实现突破、探索新鲜经验。
职业化、专业化是发展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都经历了从志愿性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1+7”文件解决了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角色问题,要求把通过国家考试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并就组织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制度、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估制度做出了规定。今后,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将聘用经过国家考试、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人才。文件还规范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位体系和相应的薪酬待遇,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职业晋升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流动机制、表彰奖励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在全市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不低于同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1+7”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探索转换和引进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办法。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矫正、监所管理、禁毒、残障康复、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要认真做好现有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在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开展分期分批分层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对于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则必须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并经过登记。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也是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承载者。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对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离、政事分开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7”文件提出,要按照“多种渠道、整合资源”的思路,以“三个一批”的办法分类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即结合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一批可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造转化为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选择一批现有的民间组织,按照承担社会服务工作的要求规范整合,使之成为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一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同时,要优化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改革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注册登记办法,建立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民间组织孵化基地,加强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
推进社会工作,既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又要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发挥义工的协助、参与作用。为此,“1+7”文件提出,推行“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模式,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局面。通过向义工组织申请义工和招募新义工等方式,使每一名社工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义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继续在全社会广泛普及义务服务理念,将义工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提升义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1+7”文件提出,要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在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社会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府与社会、市与区、社会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合力。要确立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和导向作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使公共财政成为社会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
按照“1+7”文件的要求,我市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将在全面规划和制度设计的同时,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确保质量。
中国拟202_年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202_年11月08日 1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2_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据了解,该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见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据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后,中央组织部联合民政部等14个部门组建政策研究起草组开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意见,同时由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试点探索。经过四年多时间,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组研究形成了该意见。
据悉,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等。
意见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几大重点问题,意见提出:
--在专业教育培训方面
要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
要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方面
要研究制定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以基层为重点,特别是城乡社区要注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同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要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意见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
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意见最后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
第三篇: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中共福州市委
福州市常住人口6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1万人,共有街道43个、社区452个,社区党员7.6万名。近年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从建立健全 “三个机制”入手,努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着力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协调机制
一是强化一个领导核心。坚持重心下移,明确管理权限,要求街道党组织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负全面责任,通过“报告制”、“评议制”、“会商制”等对区直部门派出机构实行双重领导和双重管理,对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实行指导协调。各街道普遍成立了党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建街道党建联 席会43个,社区党建联席分会452个,驻区单位参与率达92.5%。
二是完善一个组织体系。在巩固“一社区一支部”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构架,及时做好在城市新区、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工作。202_年以来,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150个、小区党支部130个、楼栋党小组962个。通过支部“建在楼宇”、“建在商业街”,城区133座大型商务商贸楼宇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并由“一楼一支部”向“一楼多支部”拓展,实现了城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组建。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体系,以社区党组织带动居民自治组织、群众组织、民间社团组织建设。
三是建立一个共建机制。坚持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明确共建责任、共享项目及工作措施,实行党建共商、服务共做、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202_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共有897 个机关单位与社区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为街道、社区提供活动场所913处近27万平方米,提供物质与资金支持达1150万元。
二、以党员作用充分发挥为目标,着力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员管理机制
一是探索党员双向管理模式。实行“三个双向”(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的管理方法,全面加强对区域内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近两年来,有8213名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2357名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建立 “三卡”(联系卡、活动登记卡、表现反馈卡)制度,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成效作为其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全市有3.4万多名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党员登记和服务活动,72.5%的在职党员在社区担任了相应的“社区职务”。
二是畅通党员民主参与渠道。推进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完善社区党员大会、党员议事会、重大事项听证会等相关制度,通过“社区党员论坛”、“社情民意恳谈会”等形式,发动党员群众建言献策,今年以 来累计征集意见建议4319条。探索党代表常任制,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成员联系驻区党代表、驻区党代表联系社区党员群众制度,落实重大工作通报、重要决策参与、社区群众接待日等制度,使党代表成为社区党员和群众的贴心人。
三是拓宽党员发挥作用途径。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组织开展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者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广大党员说话有底气、管事有名分、干事有机会。目前,全市五个城区活跃着300多支以党团员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建立了58个社区“党员爱心超市”,有1.2万名社区无职党员走上了岗位,有7532名党员主动亮牌服务。
三、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着力建立健全区域化服务机制
一是健全服务网络。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并与市民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指导站等服务平台对接,形成辐射整个区域的服务网络,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择业指导、帮困救助、热线求助、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等服务。目前,区、街道、社区全部建立服务中心、服务站,在133座商务商贸楼宇和15个商贸街(城)也都建立了党员服务站。今年以来,共受理社区党员群众求助3.84万人次,累计为1875个“两新”党组织和28.5万名党员群众提供了各类服务。
二是打造服务队伍。探索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由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社工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服务队伍。全市有3217名社区工作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335名大学生招聘为社区工作者,111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聘为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同时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公开选拔街道副职,形成了社区工作者—社区党组织书记—街道事业编制人员—街道副职的成长链,有效破解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难题,涌现出一批如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等的优秀社区工作者群体。同时,为了壮大社区服务力量,积极发展社工队伍,目前,全市社工人数达5.4万人。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着眼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充分挖掘区域资源,采取一线(12345服务 热线)、一台(网上服务平台)、一册(社区服务手册)的便民服务措施,让社区居民不出家门便能得到优质服务。坚持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相结合,广泛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服务、就业服务、救助服务和维权服务,探索开展市场监管、诚信经营等特色服务。建立“三必访”(党员新进必访、党员遇困难必访、年终必访)、“四心服务”(真心引导、热心接待、爱心排忧、贴心服务)、“五个帮扶”(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就业上扶技、健康上扶强、教育上扶学)等服务制度,近三年来,辖区单位通过腾岗、设岗和送岗,相继帮助15万多人(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市城镇失业人员控制在1.9%以下,城市社区基本实现了“零待业”目标。
第四篇:阵地建设
丰乐镇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7月15日
会议地点:镇政府中心会议室
参会人员:各村支部书记、镇直单位负责人、全体机关干部
主持人:张勇华
202_年7月15日,丰乐镇在政府中心会议室召开丰乐镇基层建设阵地建设会议,会议有丰乐镇组织委员张勇华主持,会议主要讨论了丰乐镇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相关情况并进一步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会议主要有一下几点内容:
一、阵地建设的意义。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作为规范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必备物质条件。近几年年来,我镇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切实贯彻“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将阵地建设作为解决村党组织突出问题,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标准、节约、实用,不增加农民一分钱负担”的原则,努力在全镇40个村党支部全部建立比较规范的活动阵地,并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
二、我镇阵地建设基本情况我镇共有40个行政村,原有的村党
支部活动阵地大多破旧不堪,面积最多的有80多平方,少的只有20多平方,房屋的总价值最多的也只有2万余元。由于条件的简陋,村干部有时办公,处理事务只能在家中进行;党
员正常的“三会一课”也因场地的原因不能正常开展,针对这
些情况,我镇党委经过充分论证,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基层组
织阵地建设的决定。
三、我镇阵地建设主要工作部署和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我镇党委站在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高度,把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和永褒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实事工程来抓,坚持做到“三到位”。
1、思想认识到位。202_年初镇党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发现,我镇村级阵地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镇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感到,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推进力度,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村级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备物质条件,党组织活动阵地是引领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搞好农村扶贫致富,更好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有效载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党委一班人统一认识后,又召开全镇的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充分认识到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原则,把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强调要求,各村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会议,进一步统一村支部一班人的思想,着重从本村实际讨论研究了本村的阵地建设问题。
2、责任落实到位。党委明确由政府办负责全镇阵地建设,插村组长负责搞好所联系村的督导指导工作,确保精力、力
量到位,同时明确党委书记作为阵地建设的总指挥,分管书记和各村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党委还及时下发文件,明确阵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3、考核督促到位。我镇将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纳入年终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并同镇村相关干部的奖金进行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各村阵地建设开工以后,镇党委每周一次听取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
(二)要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农村阵地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切实加强管理,运作过程要规范,我们是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
1、高标准设计。我镇专门聘请资深设计师,按照建造楼房的标准设计施工图,同时参考其他乡镇阵地建设的优点,最终形成我镇阵地建设庄重、简练的风格。
2、严格资金运作。为了严格监管好阵地建设资金,我镇专门成立了由纪检、组织、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的阵地建设办公室。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对各村所筹措的资金全部实行镇财政统一管理,按需结报,保证了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用足用好。
3、严格质量管理。为了确保阵地建设的质量,党委专门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职监理,每天到各建设工地进行巡视。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有一定建筑专业技术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作为阵地建设施工的义务监理员。
(三)要强化功能,凸现作用
1、为了充分利用村级阵地建设,我镇党委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有的党员提出将村办公室、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室、村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四
位一体”的建设规划思路,我镇党委及时吸纳了这一建议。把阵地建设与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医疗和农资供销等公共服务整体考虑、一并规划、同步推进,并且我镇把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最终确定了“位置适度居中,方便群众办事,便于新农村建设”的阵地选址原则。
2、实行“实用”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我镇统一了阵地建设的功能布局,尽量合并和压缩村干部办公用房,建立规范的档案室,开辟了书报阅览,文化活动,民间调解等室,开设了有80多平方,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活动室,通过合理设置来最大限度发挥阵地建设的作用。
四、下阶段打算
继续落实阵地建设工程的资金,力争202_年底完成场地浇筑,围墙建筑,室内布置,电教设备添置等配套工程建设。着力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作用。积极组织投身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202_年的各项工作打好基础,确保202_年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开门红。
第五篇:社区党建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范文
“和谐家园”建设方案
――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
为扎实有效地落实好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年现场推进会工作,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社区党建阵地,现提出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和谐家园”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改善党建服务设施,提升党建创新含量,规范党建活动内容,发挥党建阵地作用为重点,在原有办公及服务用房的基础上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水平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发挥社区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综合功能。
二、建设原则
(一)规范标准,量力而行。统一设定标识,统一设计风格,规范上墙制度及内容等。在现有阵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功能,要量力而行,不能贪大求洋。
(二)功能完善,彰现特色。落实社区阵地建设基本硬件要求,能够适应社区党组织、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社区党员开展活动的需要,具有教育、管理、服务社区各类党员和居民群众的必要设施,在此基础上,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二到三个特有场馆。
(三)综合设置,一室多用。整合资源,多室合一,充分发挥各功能场馆作用。
(四)合理布局,便民惠民。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党员
群众办事,方便活动开展,布局合理。
三、外观设置
社区建筑内外形象设计上要根据本社区特点,突出体现社区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两大主题,发挥好引导效应。要突显社区位置,方便群众办事。外墙一般以桔红色为主,白色相间,内墙以灰白或白色为主。社区建筑外部统一悬挂社区标识和三块机构标牌。社区标识为: “XX街道XX社区‘和谐家园’”,在标识前印制统一设计的“和谐家园”标志;三块机构标牌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便民服务站标牌,按上述顺序挂于社区建筑大门外墙。其他各种社区组织机构标牌都不得再在建筑内外悬挂。
四、场馆设置
场馆按“一站两栏四校五室+X”的要求进行设置,其中“一站两栏四校五室”是基本要求。一站:社区便民服务站;两栏:宣传栏、居务公开栏;四校:社区党校、居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大学(大型会议室);五室:社区办公室、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室)、党员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图书阅览室(文艺活动室可整合在党员活动室内,有条件的社区可单列)。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设置X个特色功能室。
(一)和谐讲堂 1.场馆功能
作为社区党校、居民学校、家长学校、老年大学及社区大会议室使用。
2.服务形式、范围
以定期党课、专题讲座及党组织活动等各类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党员、群众的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以论坛、讨论等形式,开展党员、群众的思想交流活动。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80平方米以上,根据面积设置主席台及足够的桌椅、投影仪、音响、大屏液晶电视、电脑、柜式空调等。
4.室内装饰
根据活动阵地、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在主席台墙正中悬挂党徽1枚,在主席台侧设党旗一幅;在后墙放置1.2×3.5 m展板一块,主要展示新时期党建工作总旨、内容、原则、大政方针等内容,1.2×3.5m《党员基本情况、设岗定责一览表》一块;在侧墙挂《党员活动阵地管理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5块(60×80m)。
(二)和谐论坛 1.场馆功能
作为党建联席会、听证会及社区小会议室使用。2.服务形式、范围
群众代表建言献策、监督议事、驻区单位党建联络、社区双报到工作联系、非公企业党组织联系工作及活动。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根据面积设置㮋圆形会议桌椅、大屏液晶电视、柜式空调等。
4.室内装饰
根据活动阵地、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党徽1枚,党旗一幅;“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党建联席会制度、社区双报到制度等。
(三)和谐心语 1.场馆功能
作为综治、人民调解、心理咨询室使用。2.服务形式、范围
党内谈话、思想交淡、谈心交心、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社区矫正。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根据面积以谈话相对平等的位置摆放沙发、茶几、电话、小型音响、空调和绿色植物。
4.室内装饰
墙面重新粉刷成淡粉色,根据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人民矛盾调解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
(四)和谐沙龙 1.场馆功能
作为老年活动、棋牌书画、花鸟收藏等活动室使用。2.服务形式、范围
定期组织棋牌比赛、书画比赛、书画展览、养花养鸟及收藏交流、交易等活动。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根据面积设置方桌、沙发、茶几、空调。
4.室内装饰
根据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1.2×3.5m《绘画、书法展示园地》一块;张贴绘画、书法、作品若干副;收藏精品流动展示等。
(五)和谐书屋 1.场馆功能
作为图书阅览、电子阅览室使用。2.服务形式、范围
网上信息检索,党建图书阅览、科教书籍阅览、其它书籍阅览、党报党刊阅览,学习体会交流,现行文件查询,党课资料查询。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根据面积设置桌椅、电脑等,配备各类书籍(党报、党刊、家政服务、专业技能、科普等方面)、培训录像带、光盘等,藏书3000册以上。
4.室内装饰
根据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图书阅览室制度、电子阅览室制度,各种励志警句、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名言等。
(六)和谐魅舞 1.场馆功能
作为大型文艺活动室、健身室、音乐室、舞蹈室使用。2.服务形式、范围
大型歌舞编排、大型音乐编排、室内健身活动。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80平方米以上,根据面积设置钢琴或者风琴、音响、大屏液晶电视、电脑、空调等。
4.室内装饰
根据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塑胶地板、镜子、练习扶手、艺术墙壁。
(七)和谐驿站 1.场馆功能
作为社区便民服务站使用。2.服务形式、范围
社区党务、民政残联事务、卫生计生、劳动保障、居家养老、城管卫生等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50平方米以上,设置在一楼,根据面积设置足够的桌椅,电话、柜台、电子触摸屏、电脑、柜式空调等。
4.室内装饰
根据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背景墙,设计社区“和谐家园”标志、励志短语;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情况公示介绍(含照片)和社区办事服务指南;社区居委会自治章程,居委会选举、居委会工作、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居务公开、民主理财、居民代表联系群众、民主评议社区干部等社区自治方面的制度;吊牌按区民政局统一标识制作。
(八)和谐长廊 1.场馆功能
作为党建知识、政策或党史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使用。2.形式内容
在楼道、走廊或者阵地内围墙制作宣传栏或者绘制宣传画,展示党建成果、群团活动、政策宣传、党的历程等。
(九)和谐在线 1.场馆功能
作为志愿者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室使用。2.服务形式、范围
服务热线、结对帮扶、居家养老、应急抢险、服务信息咨询。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根据面积设置足够的桌椅,电话、电脑、一键通相关设备等。
4.室内装饰
根据活动阵地、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社区大型网格化管理分布图(此图要显示社区特殊群体分布、安全隐患分布、事故高发分布等)、志愿者队伍人员名单照片及联系方式、志愿服务内容及时间、志愿者服务标志、志愿者服务制度。
(十)和谐青春 1.场馆功能
作为社区绿色网吧、青少年活动中心使用。2.服务形式、范围
青少年社会活动、道德教育、科技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网络知识培训、绿色健康上网。
3.面积及设施设备
面积达80平方米以上,根据面积设置足够的电脑及桌椅,投影仪、音响、大屏液晶电视、空调等。
4.室内装饰
根据活动阵地、墙面结构情况,合理布局以下内容:绿色网吧上网制度、各类科技、国防、革命传统教育等图片。
五、家园效能
通过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达到“优化三项机制、搭建五个平台、强化四大作用”的目的。
(一)优化三项机制
社区区域化党建机制、党员群众教育机制、志愿者服务机制。
(二)搭建五个平台
区域党建平台、志愿服务平台、学习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群团活动平台
(三)强化四大作用
一是强化议事决策作用。通过“和谐论坛”作用的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监督议事,辖区单位及党组织积极共建,进一步强化居民及辖区单位党组织在涉及社区民生大事上的议事决策作用。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作用。通过“和谐讲堂”、“和谐书屋”、“和谐青春”、“和谐心语”等功能室作用的发挥,不断强化对党员、群众及各类特殊群体的教育培训。
三是强化为民服务能力。紧紧依托“和谐在线”、“和谐驿站”的一对一服务、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
四是强化社区维稳防线。以“和谐心语”为依托,在不断成熟的维稳防控体系下着力解决“人心”问题。
六、工作步骤
(一)制定规划阶段(3月19日至3月21日)由区民政局和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根据区委组织部制定的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总体目标和具体标准,结合各社区阵地建设实际,制定出第一批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建设内容、工作措施、成立领导小组等),报区委组织部研究审定。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22日至4月10日)在区委组织部的统一指导下,由实施第一批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的街道党工委具体负责,区政府采购中心配合,在对东坝、南河体育场、XXX、XXX等X个社区党建阵地建设基本情况做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已定的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本着规范、节俭、适用的原则,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体为:
1.3月22日至4月1日,完成设施配备工作,包括桌椅、电脑、音响、电视、空调、电子触摸屏、音乐器材以及党建工作书籍、报刊等各种设施设备的采购、拉运、安装、布置
等工作。
2.3月22日至4月5日,完成统一标识的制作悬挂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和上墙工作。
3.4月1日至4月10日,完成党建阵地综合服务功能以及其他需要完善的工作。各责任单位根据社区工作和发展的需要,按照适用、实效的原则,不断拓展党员活动阵地的服务功能,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干部工作、党员学习、居民议事以及党员、居民培训服务的中心。
(三)检查验收阶段(4月11日至4月15日)由各街道党工委负责于4月10日前,对实施第一批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整体提升工程的东坝、南河体育场、XXX、XXX等X个社区的阵地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自查自验,对达不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限期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区委组织部组成专门的验收小组于4月15日前,集中对上述X个社区的阵地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