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小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合集)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20-106671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5 18:10: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郎溪县实验小学题组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是我校在全国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中立项的子课题,202_年申报,20011年通过论证开题。有孙如意校长领衔,李爱国校长负责,教科室主任吴艳翎监督,陈芬组长主持。历经四年,现将有关工作向大家做如实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

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它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作为当前的教师不可以离开信息教学,不能不善于提炼信息,不能不运用信息,必须在运用和加工信息的同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当前多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使学习和娱乐融合;“网络”更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室,突破了校园的束缚;“通信”解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全球的信息都可以检索,并可以通过“通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交流活动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变单向的、平面的、乏味的教学方式为互动、立体的、开放式教育方式。新的平台给教育教学工作赋予了新的生机,在它的推动下让传统的教学、课程开发、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

信息技术为教学教学资源提供了开放式选择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使我们获得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为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而欣喜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准确有效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目前网络上信息有“内容量巨大”“获得简单”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难以处理”的特点。为此,就需要我们科学的、有效的、富于创造性的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并积极的进行研究,才能驾驭信息时代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才能不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迷失。因此,我们选择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具体细致的研究方法,且通长时间的积累,把信息技术架构下的课堂展现出来。通过课例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优点,推广致用。

本课题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从课例入手,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该课题既与现实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又有开拓的前瞻性,它的研究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无可限量的作用。

二、中期研究成果

202_年本课题开题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与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们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1、学校的公开课成为交流研讨的重要场所。新设备的使用促进一批优秀信息技术员的产生。

学校的公开课成为交流研讨最重要场所,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教育教学实施所在,因此我们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这块入手,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确实通过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这一基本点展开研讨。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而是让孩子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研究中对孩子做了调查,通过对孩子们的课堂接受效果考察,通过孩子们的参与互动性来评判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于此同时,我们转变观念,不再是简单的通过几个专家来评析课例,我们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孩子们学习的帮助做出了整理。让孩子发表意见,帮着出谋化策,对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课堂的教育教学研究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分工,例如每节公开课主授课人应当做什么,记录人保证记录的完整性,调查员搞好孩子们的调研,整理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课题组长对课题组每个成员的进行监督等等。在研究的经历中确保每个研究的学员能够学到了许多,能够提高了许多,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责任感增加了,研究的意识和目标也更加明确。

“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我校为了使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土壤”,花巨资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的添置必然涉及到使用,所以我校展开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员。利用这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员,我们带动了全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热潮。在这种交流中增进教师的学习,触发了教师研究的热情,真正的实现了“科研兴教,以教兴研。”的初衷。

通过研究,我们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积累课例研究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课例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

2、在互助式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围绕“课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与模式,让授课教师得到提升,也为其他同行教师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在前期与中期的研究中,我们把优秀的课例进行了整理。有针对性的就课例进行评价与探讨。例如:“我们在朱兆勇老师的课堂中发现了过分依赖课件,对于学生提出

生的想法和老师的课件不一致时就会让老师的教学被动起来„„”

“在张云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中,我们研究发现,该让学生动手的部分,老师也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直接给了学生结果。缺乏动手去操作得到的答案,不能给孩子深刻印象。使孩子缺少了自主探索的乐趣,信息化课堂有各种优点,但是过分依赖它也会造成教学中的遗憾„„”

在课例中明确了优缺点,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根据问题的成因我们分析总结并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将我们的研究汇编成册。这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向各兄弟学校、向主课题组展示研究所得的依据。

3、借助校园网、校园论坛、县教育信息网等信息化途径,扩大课题研究的范围,提升研究的层次。

在我课题组对课题的研究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将研究的方向扩大到网络,在网络中将研究的所得公布,让有识之士看到我们的研究。利用网络我们得到了各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途径。

例如:在《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例中,我们将老师们的课堂实录上传到我校网站,在网络上听各方面的评价,针对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我们收到了一百多条意见。正是这些研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使我们的研究得以提升。

我们的研究虽然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仿佛该研究拘泥于课堂,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将它超脱于课堂。真正的做到了将研究进行到底。

4、将研究扩展到学生与家庭中,让学生和家长深入课堂,让学生和家长对我课题组的研究提出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深度。

在课例研究中,我课题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做到了将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深入课堂,让家长们看到我们的教学。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提出对我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不足与优点。从请入家长到研究中这一研究方式中,我们整理了八个班级家长对我们课题做出的评价,将他们的评价汇总反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这一研究方式直接促进了家校联系,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最终实施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5、研究成果斐然,课题组老师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各种荣誉。例如:课题组老师朱兆勇,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全国信息技术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刘贤丽(课题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省级优质课中获奖;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宣城市汉字录入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张云老

并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特长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市级电脑设计大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面对众多的成绩,我们深知不能懈怠,不能骄傲,我们肩负的使命越发沉甸,这越是能激发我们研究的兴趣。我们将更加投入,更加坚定的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

6、中期研究经历汇编成册。

我们已经将前期的研究整理汇编成册,现将我们的中期研究汇编,我们调动各方面力量将所有研究材料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汇编,一方面是将研究资料做到了合理的归纳与整理,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好的方式方法。最后,我们的汇编材料也将成为各个学校的研究工作的范本。

7、问题探讨

纵观前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研究中也遇到了三大类问题——依赖症(过分的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学的偏执)、浮躁症(研究中对某些问题仅仅只能停留在表面,难激发教师投入深入研究的潜心性)、和疲塌症(除了用制定的规章去约束外,是否可以找到应付疲塌的新方法),面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各种解决的方法与方案,也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的路还长,要走的路依然崎岖,所以还希望各界领导,各界人士给予我们再次深入的指导。

我们真诚感谢上级领导和专家对我们的帮助,特别鸣谢刘雍潜教授对我们课题组做出卓绝指导。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界领导的关心下,在我课题组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必将迈出新的步伐,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我们的教育教科研工作将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

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成立了课题组并加强学习、以此转变教师思想、提高素质。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的研究》这一小课题。要使研究工作能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特别注重教师的学习培训及提高,先后组织教师学习或自学了《课程改革与研究》、《数学课程标准》等书籍刊物有关理论知识。多次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研讨,并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回校作汇报和交流,为科研提供理论支持。

二、完成了学生对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口头评价的调查。

通过调查,学生从内心讲是愿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有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教师激励性评价,而实际课堂上能得到教师激励性评价的不到30%。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只有精彩的回答,教师才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我们的学生。教师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现状我们决定采取的措施是: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积极使用准确、规范的激励性语言;适时发现、捉学生的闪光点;恰当地运用延缓性评价手段。

三、丰富了师生的评价语言,培养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爱因斯塔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景,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表现者。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一位同学评价他的同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说:“你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够把数位对齐就更好了。”有的同学这样评价自己:“我今天的字写得很端正,老师,我可以获得一颗作业星吧”。

学生变得自信,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

由过于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单向传递,转向评价的多向互动;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随意性,转向注重口头评价的激励功能。

五、改变了师生关系。

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局面,事实表明,传统的评价只能使教学陷于脱离实际、毫无生机的陈腐状态的深渊中,使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大,不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人才。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改变了师生之间对立关系,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六、课题研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如何恰当地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总之,我们的小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中期的工作基本取得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个别教师还停留在评价就是表扬的层面上,语言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有时为了激励学生,教师不敢轻易说学生错了。教师只是含糊其辞地让学生坐了下来,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或者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答案。个别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强调陈述性知识的回忆,而对于思维、技能、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极少,只有24%的教师能够经常抓住契机,肯定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给与全班同学的指向性评价。

2、反思:明确评价目标

我们应明确有效性口头评价的三个必须:

(1)必须要有激励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对于不痛不痒的或者重复罗嗦的评价是要杜绝的。(2)必须要有针对性。即时口头评价更重要的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新变化,不应该是同一个标准,同一形式,而应该具体化,有针对性。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给学生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3)必须要有全面性。教师的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关注学生的面要广。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重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能力、情感等。

七、总结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

为了从理论实践上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研讨课后尽量做好教学反思,记录自己的教学所得、所失。让我们从中学会如何结合课题研究更有目的地听课、评课。

总之,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争取研究取得更加圆满成功。

第三篇:高中英语课改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高中英语课改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高一英语备课组骆仕威

课题名称:

详析问题,精设任务,巧组学生合作小组活动

课题提出背景: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但任务型教学常用模式----小组合作活动在实际课堂中组织、操作出现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

1、任务型教学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成因;

2、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进展:

经观察、体验和实践,已完成以下两个阶段性工作:

1、总结出问题所在及成因:

①有活动没体验;

②场面冷落,学生无话可说;

③尖子生尽情表现,其他人冷眼旁观或不专心听讲;

④貌似热烈讨论但学生谈与讨论内容无关的话题;

⑤小组活动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2、探究得两个对策:

①加强支持性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②真正理解任务的定义和类型,作好课前准备,精设任务。后期计划:

预计3月中旬可完善解决对策的探究及结稿。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我们如何给予我们的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的语文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些什么?我认为应该是:“语言习得,打好扎实基础;习惯培养,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引入读书殿堂;价值引领,铺垫人生底色。”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重讲轻练”的传统中解脱出来,优化作业设计,提倡“习行之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在阅读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选择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及评价的有效性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下面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一、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的处理。

首先,我在本校语文老师、各年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主观上对于自己每天应该完成的家庭作业,他们的态度是喜欢的,大部分学生是乐意去完成各自应该完成的家庭作业的。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遗憾的看到,大部分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感到快乐和幸福。老师的抱怨也挺多,应付上级各类检查、抽测等等,不得已布置一些学生不喜欢的作业。因此,我更加觉得要把此课题扎扎实实地研究下去。

然后,我学习了于永正老师主编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我还从网上下载与课题相关的一些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学习,帮助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二、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

本课题是着重从作业设计如何讲究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研究。“趣味性”当然是最重要的,学生不喜欢谈何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的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开放性”是指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类型多样;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层次性”是指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分层布置,“有坡度”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下面就结合具体例子谈谈我是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即设计绘画式作业。

(2)根据学生喜好新事物的特点,选择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也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例如,我们每学期都要求写小作文,男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在“体育方面”,就让男同学写《我喜爱的体育明星》;女同学的兴趣多集中“电视上”,就让女同学写《观后感》或对剧中人物进行点评;让低段学生说说或写《我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到了高年级,比如我就发现我们班学生对手机着迷时,就让他们“创作手机短信”;有时女生们又喜欢手工制作,让他们写《幸运星的叠法》《我会折千纸鹤》《手指偶真好玩》„„

(3)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学完《天游峰的扫路人》我让学生演一演30年后重遇扫路人的情景,并写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兴趣很高。

(4)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次布置作业。首先,我认为可以将作业分为三类:①必做题(必须做的基础知识题)②选做题(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做)③自设题(魏书生说自设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能力和个性,而且有利于创新)这种“自助餐”式的弹性作业,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的目标。比如,在上《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我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交上来的作业真是花样叠出、五花八门:有简单的抄词训练的;有收集各种大自然“文字”的资料、图片、作抄录,并整理成小报的;有整理生活常识的,就是根据大自然的“文字”反映气象、季节变换获得的生活常识的;有图解课文片断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的;有为保护大自然写广告语的等等,不胜枚举。

(5)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设计延伸性的作业,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这其中包括迁移性的练笔再造课文。比如教古诗《游园不值》一课时,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可谓春意盎然而又含义深刻,满园的春色到底是什么样呢?留给了学生无穷的遐想。于是,我布置的作业:A、画出满园春色在你脑中的样子。B、将你脑海中的满园春色倾泻于笔端。再比如:学完古诗后的抄写,设计为:“用你最喜欢的形式来书写这首诗”。学生完成作业后,发现它已不是单一的语文作业了,而是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是一幅幅美观的书法作品了。

还有就是拓展性的课外阅读作业。我在班上建立了“班级图书银行”,做到图书资源共享。除了做每天不同的活动作业外,还有每天都必须完成的固定作业——课外阅读。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固定读半小时上完课外书,不一定每次都写读后感,但每周必须有2-3篇;每周星期六,做一份课外阅读简报,将一周内自己所读的最美的文章摘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几道练习题,星期三的课外阅读课上交流。每周我不定期地抽查读书笔记,评选出每周的“读书名星”和“读书进步之星”。“读书明星”意在促进“优生”的阅读提升,而“读书进步之星”更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选几本学生的阅读笔记)

(6)利用节假日布置实践性作业,做到作业的开放性。如“国庆节”前,学生以“祖国,我爱您”为主题,自行设计和完成作业,结果学生设计的内容很丰富。本学期的母亲节,让学生搜集母爱方面的知识点,学生搜集了诗歌、名言等等,做的作业很有个性。

(7)改革出卷方式,倡导“我的试卷我做主”,由学生自出试卷。每个单元学完后,出一份有基础题也有难题的试卷,出好的试卷就是同学之间互换、互做,你考我出的卷,我考你出的卷。试卷题型不限,设计版面不限,也可以配上你喜欢的插图,题量不要多,但要有质量,要想好,你为什么要出这一题,你出题的目的何在。试卷出好后,组织学生小组内评优、再拿到班上评优,老师给每一分试卷打分,分数加入到每周一评比的纪律分中。学生一听完,都很感兴趣,纷纷扬言回去要出好试卷。

(8)开办班级“作文月报”,选登班级优秀作文、练笔、读书笔记等等,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个性化的评价。

作业评价要有激励性、启发性、多元性、艺术性等特点,才能让作业评价走向有效。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如果老师善用有创意的评价,将会使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大幅提升。我在网上学习了别人一些有经验的做法。比如:有趣的图案评价法,这更适合低年段的学生,可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案来代替传统的“√”和“×”,让评价更具人文性。如“大拇指、笑脸、五星”代表优秀;“哭脸、三角、小辣椒、大问号”等代表不足。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但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冷漠。我们要允许孩子的作业有错误,可以在错的地方打上直角三角形,待订正完了,加一笔,变成小旗子的形状;或者在错误处画圆圈,订正完后,加一笔便成了笑脸。这样有趣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乐于订正,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信心。这种方法我更多的是用在对我班孩子的听写作业上。还有“期待式评语评价”、“ 肯定式评语评价”、省自评、互评等等。

四、结论与反思

此课题的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现在我们班不做作业的情况比原来好多了。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尤其表现在个别优等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研究此课题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个性化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本人还需进一步加强。

3.作文是学生一大重头作业,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当今面临的普遍问题。虽然我尝试了每月让学生出一期“作文月报”,让一些优秀作文“上报”,鼓励学生,但是,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还是没什么大幅提升,只是个别尖子生你追我赶,劲头很足。那么就如何提升整体学生习作水平,仍存有很大困惑。

3.农村孩子有电脑的很少,这为一些需要上网操作的实践操作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的实施带来难度。

4.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或无力关心。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是不现实的。

当然课题我仍会认真研究下去,即使课题研究结束了,但这项工作也应该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走向完善。

第五篇: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根据市教科所《关于做好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期调研指导工作的通知》(银教科函[202_]73号)要求,我们对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XKT-ZH-04-033)两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归纳、自查自评,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主要工作

(一)完善方案,及时开题

一是完善方案。接到课题立项通知,我们认真研究了评审表中专家提出的意见,并按照意见认真进行了修改。首先,精简拟解决问题。将原拟解决的8个问题减少至3个,原拟定的8个研究目标任务,压缩至4个。问题更具针对性,目标更集中。其次,细化研究步骤。研究步骤由原来的三阶段8个环节,增加至三阶段10个环节,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具体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二是及时开题。202_年11月19日,灵武市教培教研中心在灵武市第三中学召开《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会。会上,灵武市教培教研中心书记刘学科宣读了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批准《农村小学和谐互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作为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立项通知书。课题负责人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等方面详细汇报了课题有关情况,刘学科等评审专家对课题的针对性、实用性、可行性及课题报告内容、结构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目标的拟定、研究步骤的细化、人员配备等进行了指导,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三是细化步骤。针对开题报告会专家提出的建议,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研究步骤,进一步明确了每个环节的任务,将实施阶段任务具体为24项活动,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确定了研究人员,明确了任务分工。

(二)学习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组织成员集中学习。通过开题报告会、课题申报研讨会等活动,组织成员在活动中学习、在研讨中培训,了解了课题概况、熟悉了研究目标、明确了研究步骤、知道了研究方法。

二是鼓励成员自学理论。提供《即墨二十八中解码》、《课堂风暴》等关于和谐互助教学的书籍,倡导教师通过浏览即墨二十八中网站,网上查阅和谐互助教学资料等方式,学习和谐互助教学理论,学习和谐互助教学各环节操作方法,了解和谐互助教学新发展,吸收和谐互助教学最新成果、最新经验。

三是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宣传。通过教师例会、和谐互助教学课题推进会、印发和谐互助教学宣传资料等形式,促进教师了解、熟悉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基本内容、操作环节等,坚定开展和谐互助教学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组织和谐互助教学主题论坛。以教师论坛形式组织和谐互助教学论坛2次,教师就和谐互助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和谐互助解决教学难题等进行了交流探讨,丰富了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三)模仿学习,感悟模式

一是建立学习小组。在中高年级个别班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仿照即墨二十八中操作策略,进行师友划分、分工,建立互助小组。并不断完善结对学习小组,调整师友学习小组,使师友在学业成绩、学习习惯、性别搭配、认知基础等方面更具有互补性、合作性,借鉴性。同时,开展宣传动员,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班级开展师友培训,使师友知道各自承担的责任,开展教师培训。

二是尝试课堂教学。仿学和谐互助教学设计,为促进和谐互助教学有效开展,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计内容,补充了课标理解、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等内容,从环节上,把过程分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备课更好地服务于和谐互助教学。仿照即墨二十八中操作模式在语文新授课、作文课、复习课,数学、英语新授课、复习课,开始和谐互助教学。

三是仿学和谐互助教学环节。课题组教师仿照和谐互助教学操作环节开展教学。如:语文设计课前预习提纲,明确课前预习内容、要求,课堂用检测单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督促学生课前主动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数学课把学生每两人分一小组,每四人分为一大组,“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的时候“师傅”再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讲给“师傅”听。

四是仿学和谐互助教学评价。课题组教师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如有的班,以2-4人为评价单位,用成员名字命名小组名称,对小组在课堂表现打分奖励小红花,并在黑板一边统计公布,激励学生合作共进。

(四)模仿改进,理解模式

一是开展课前和谐互助学习。尝试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课后合作学习,课堂互助学习。针对学生早晨到校早,学习时间长的情况,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开展督促学习、检查预习、温故复习等学习活动,形成班干部负责整体、组长负责小组、学友负责结对的课前互助学习机制。一些班级早读学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学习环境初步形成。

二是开展课堂和谐互助学习。课题组积极探索课堂和谐互助学习形式,逐渐形成了结对小组互助解决字词、听读课文、复述内容,班级互助质疑问难、汇报展示、竞赛交流等形式的课堂合作互助学习方式。

三是开展和谐互助教学展示。组织课题组成员以汇报交流和谐互助教学体会、探索为内容,开展了上汇报课、研究课活动,全体课题成员用课堂展示了自己对和谐互助教学理论的理解、展示了自己在和谐互助教学上的探索,有效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发展。

四是及时交流体会。每学期利用学校教师论坛交流和谐互助教学理论、操作体会多次,组织专项课堂教学研讨交流1次,学期和谐互助教学工作汇报会1次,交流了教师在和谐互助教学上的探索,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多名教师撰写的和谐互助教学方面的论文获市奖次。

(五)初步融合,实践运用

一是探索不断优化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始终是开展好和谐互助教学的关键,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才能实现互助、共赢。教师对和谐互助小组成员在怎样情况下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发展进行了进一步实践探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1-2名和学困生1-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师傅、学友(徒弟)或者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探索发挥互助小组作用。小组是学习的主要单位,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小组确定好后,各班积极探索发挥和谐互助小组的作用。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练习,还是自主学习,都注意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尽量体现学习小组的教育力量。通过发挥互助小组的作用,自习课上讲话的现象少了,课后作业组长会认真检查后才上交给课代表,拖交作业现象少了;课堂上讨论更加热烈,参与率提高了。如一位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班规时,每个同学都各抒己见,不仅列举他们班已有的班规,还补充了一些对本班比较实用的其他规定。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时,有意识仔细观察某组的发言,并为她们计时,该组4个成员个个发言,每人列举了1-2条班规,而且他们在2-3分钟内完成了发言。这位教师后来反思,如果不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小组间的竞争,估计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几倍。他们的主动性更是让教师感动,那节课后学生主动要求写班规,要求教师帮他们修改。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立,整节课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是探索和谐互助教学技巧。互助小组如何开展学习,怎样使他们的互助学习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对课堂引导学生互助学习的技巧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有教师在教学《夜莺之歌》一课时,与学生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何来读懂一个人物呢?”然后,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学习,解决问题。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探究的空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时机,体验了“合作”。其次,注意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而复杂的知识内容,重点的问题,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教师教学《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时,当学习了本课字词后,教师让学生自学解决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解决了问题。合作互助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是探索和谐互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转变,是实践和谐互助教学方式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探索是:课堂上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先不讲,而是师傅讲。徒弟自己可以学会的,师傅就让他们自己钻研,师傅的训练质量大大提高。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达到对知识更加透彻的理解和领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求异的思维能力,而给别人讲的过程中又是一种熟练的过程。师徒结对荣辱与共,当师傅想教会徒弟,自己必须先熟练掌握教材才能给徒弟讲明白,要会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把题同更多的类似题,相应的知识点和拓展点联系起来,从而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师傅都有一种使命感,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榜样,有责任心,对于培养师傅的品德和素质非常重要。师徒管理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对于师傅时刻保持绷紧的心弦,既要学习好,又要管理好徒弟。教师在学习小组困惑时指导,在师傅困难时点拨,在困难生气馁时鼓劲。

五是探索和谐互助评价运用。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我们探索通过奖励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去主动学习。奖励的方式有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六是探索和谐互助德育实践。在学习上实施和谐互助的同时,我们也提倡各班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实行和谐互助实践。有的班级实行小组和谐互助这种学习方法后,极大地发挥了小组互助合作精神,组内互帮互助,组间互相竞争,比学习习惯,比作业效果,比行为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班主任把小组合作方法还用到了班级管理上。比如,有的班级上半学期班里纪律差、卫生乱,整顿了一段时间无效后,教师就采取互相监督的方法,每个小组负责一星期的卫生纪律监督工作,小组间成员互相约束,不许把垃圾扔在地上。如果有人扔在了地上,那么无论小组成员谁看到之后都要捡起来,否则就惩罚小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轮流监督,很长一段时间地上都没有垃圾,教室保持的特别干净,班里连着得了好几周的流动红旗。纪律方面也是如此。

二、初步成效

(一)大多数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些转变。通过长时间大量的学习、讨论、交流,大多数教师的课堂观、学生观、质量观、效率观得以更新和转变。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模式的实施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变为自觉。

(二)教师角色在课堂上有了一些转变。学生积极展示,认真反思,充分交流;教师由前台退到了幕后,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演员变成了导演,体现了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课堂变得和谐高效。

(三)“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一些教学方式。新课程要求将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自己,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老师尽量少讲,强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弄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能明白的不讲。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一些转变。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方法明确,时间明确,检测题目和方式明确,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合作探究都比较注重实效性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三、存在问题与困惑

(一)教师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转变。基于教学成绩等的考虑,教师仍然喜欢用自己熟悉、习惯的教学方式。另外,研究实践带来教师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增大等,都增加了教师畏难情绪。

(二)学生学业成绩有待进一步提高。刚开始,学生处于好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但随时间增加,学习主动性与学习量的增加,学习热情、动机受到一些减弱。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或父母早出晚归在外打工的学生,缺乏家长的支持,在家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学友互助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调动学生互助动力、积极性的手段、方法不够丰富多样、务实有效。合作互助的意识、习惯有待继续强化。任课教师、班级、学校缺乏富有实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

(四)和谐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初步形成一些学科教学操作流程、相对固定的环节,尚未进行归纳、概况、提炼,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验证。

(五)教学模式融合有待进一步加深。以和谐互助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情、校情开展校本化、本土化的和谐互助教学,融合不够、创新不够。

(六)和谐互助理念有待进一步理解。存在和谐互助教学理念与合作学习混淆的情况,把和谐互助教学教学等同于合作学习,弱化了师友职责,弱化了效果。

四、下一步研究思路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心。深入学习和谐互助教育理论,丰富理论素养,增强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用科学的操作保证教学实践。

(二)融合创新,实践运用。综合和谐互助教学理念、操作方法、学校班级实际,开展本土化和谐互助教学实践、德育实践。

(三)归纳提炼,形成模式。相同学科教师结成结对发展共同体,对本学科同课型进行归纳提炼,形成具有共性的课例模式,创建个人特色课堂教学形式。

(四)多措并举,激发动力。加强班级、学校对和谐互助进步明显、表现突出的优秀小组的鼓励,要求教师更多地使用发展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五)注重实效,提高质量。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最终要落实在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落实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师德进步、知识丰富。

(六)整理收集,汇总资料。边实践边收集整理资料,同时做好资料的分析工作,为总结做准备。

总之,我们将按照既定研究方案,结合近两年实践,继续脚踏实地、稳步有序地开展各项活动,力争取得满意的效果。

小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