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2030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20-609799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31 21:36: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2030

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

二O一八年五月

项目名称: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单位: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防护院 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214号

1、规划背景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东与陕西宁强县、广元利州区接壤,北与甘肃武都、文县接界,南连江油、剑阁县,西邻绵阳平武县,素有“鸡鸣三省”之称。于1949年建立青川县人民政府,1985年划归地级广元市,青川县现辖11个镇、23个乡、2个民族乡、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县幅员面积3216km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川县城市发展进程已超过预期,现行的10版城市总体规划已不适应青川县城市新的发展。为指导青川县的城乡建设与发展,全面贯彻党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践行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2016年11月,四川省住建厅组织召开《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审查会,会议原则通过实施评估报告,2017年3月,省政府原则同意青川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此背景下,受青川县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7年正式承担《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的修编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正确把握 3 青川县的城市定位、发展方向及规模、城市空间布局等,按四川省人民政府要求,青川县应对该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为宏观决策服务。按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以及《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07]16号)的要求,青川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于2017年委托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对《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规划概述

规划期限:2016-2035年

规划范围:规划包括城县域(城市规划区,3216km2)以及中心城区(26.4m2)两个层次。

总体发展目标:贯彻“绿色崛起”总体发展思路,坚守生态底线,使得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严格保护和优化;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构建“全产业、全要素、全空间、全季候、全社会”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格局;发展生态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及产业空间布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扶贫攻坚战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城市。最终实现安全、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全国“生态文明强县”总体目标。

县域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三轴串四片,三心七节点”的县域空间 布局结构。

县域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三核四区”的产业布局结构。一轴:乔庄至竹园一线依托剑青路形成青川经济发展轴;一带:青溪、三锅、乔庄、木鱼及沙州一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沟谷地形构建青川农旅互融经济发展带;三核:乔庄为县域经济产业核心,竹园为工业发展核心,青溪为旅游业发展核心;四区:按照县域发展分区,以唐家河—青溪、县城、白龙湖及竹园为中心分别形成西部、中部、东部及南部产业发展区。

中心城区规模: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3万人,远期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4-5万人;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8km2,远期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6km2。

城市性质:全国生态康养旅游样板城镇,灾后重建典型示范城镇,以商贸、旅游服务为主的山水园林城镇。

3、规划实施的必要性

一、宏观政策背景及要求

(1)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乡村发展之路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青川县应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完善广大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引导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村现代化进程。(2)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青川县应该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并作为贯穿发展全局的思路。关键依托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青川的绿色崛起。

(3)遵循国家“全面脱贫”要求,加快扶贫工作开展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青川县应顺应国家扶贫工作积极开展的形势,从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扎实做好支撑工作,确保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4)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合理安排空间布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在新时期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充分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推动城市科学合理发展。

青川县应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以青川发展的客观情况为基础,是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并在全县范围内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最终构建合理高效的空间系统。

(5)落实美丽四川建设部署,加快青川绿色崛起步伐 2016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提出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构建新型城乡体系等要求。

青川县资源禀赋良好,环境优美,应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主动以建设“美丽青川”为目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理念,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二、城市自身发展面临新需求(1)生态旅游发展需求。

近年来青川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理念,县域层面已建成唐家河、青溪古城、东河口3 个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和众多新兴景点,县城成功创办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要求青川以更高的标准来制定旅游发展思路,对全域旅游资源进行统筹部署。

(2)绿色产业发展需求。

青川绿色产业迅速崛起,目前名优茶叶、绿色山珍、木本油料、风景银杏、优质药材、生态养殖六大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品牌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电商发展基础,青川需要 合理安排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特色化发展。

(3)县城空间优化和拓展需求。

为更好将县城建设AAAA级景区,营造宜居、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实现乔庄和黄坪一体化发展,县城的空间发展框架需要再优化,更好统筹城镇与山水空间,合理组织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

(4)城市规划领域技术革新的要求。

从规划工作的技术层面来说,新的《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12年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审视和完善城乡规,划的通知》均对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方法、内容和深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若干修订增补条款。其中着重要求突出正确的规划导向、设定和控制城镇开发边界、把握好城镇空间的总体结构、控制各类建设用地的比例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对历史文化或地方特色的保护等方面内容。依照新的法规、规范、标准、要求,“10总规”已不能满足规划应达到的编制要求,城市发展与建设急需符合新法规、规范、标准要求的规划作指引。

三、区域发展条件变化

区域交通设施改善。西(安)成(都)高铁客运专线已经通车,并在青川金子山乡设站,大大改善了青川的对外交通条件。规划新增广平高速,纳入了青川县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预计近期将开工建设。

区域旅游发展升温。四川省和广元市均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战 略,广元市明确要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城市”,青川旅游资源丰富,在省域旅游格局中青川紧挨宝成-成昆沿山旅游发展走廊,位于大九寨旅游高山草原发展翼和秦巴高山峡谷旅游发展翼相交区域,旅游区位良好。蜀道纳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预备名单,阴平正道和阴平斜道穿越青川境内,青川是蜀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为青川未来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四、区域旅游发展升温带来机遇

四川规划形成“一廊四环、五线十区”的省域旅游空间结构,青川紧挨宝成-成昆沿山旅游发展走廊,位于大九寨旅游高山草原发展翼和秦巴高山峡谷旅游发展翼相交区域,旅游区位良好。蜀道申遗,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阴平正道和阴平斜道穿越青川境内,这为青川未来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五、有利于解决上轮规划的不足,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本规划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研究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协调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的关系,进一步突出能够代表青川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构建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品质的人居环境空间体系。

“10总规”县域统筹规划布局的内容存在缺失,利于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拓展、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科学引导;老城区受地震断裂带影响的待调整用地功能未明确,需要结合最新的地勘材料和相应管控要求进行落实;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与实际情况差距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修正;目前已接近“10总规”的规划期限年,需要对青川未来的城乡发展做更长远考虑。

新一轮城市总规的实施,一方面可解决现行规划的不足,另一方面可解决城市未按现行规划实施而引起的问题。在提倡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时代,新的城市总规将进一步贯彻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原则,力图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4、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青川县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足以支撑城市发展至远期规模,加之过境水资源对该县可利用水资源量的贡献,城市发展有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在区域水资源可承载范围内。

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从水环境容量角度,按总规提出的城镇化率、经济目标,青川县至2020年、2035年,县域和竹园水环境可以支撑城市发展;但乔庄镇水环境无法支撑城区发展,氨氮容量是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乔庄镇是青川县的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居住生活等的中心,人口密度较大,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而主要过境水资源乔庄河在枯水期的流量又很小,在乔庄镇规划范围内乔庄河河流长度较短,这些原因导致乔庄镇水容量无法承载其发展。鉴于青川县中心城区乔庄镇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水环境容量的差距并不大,建议青川县采取提高近期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尽快实施乔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扩建和提标改造、加快“青川县大坝河-寨溪河-乔庄河水系连通项目”建设进程、适时实施中水回用等措施来解决青川县中心城区的水环境制约问题。从总量控制角度,经预测,按照本轮规划的城 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规划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可满足区域总量控制要求。

大气环境:青川县区域大气环境的SO2、NO2、PM10尚有一定剩余环境容量。经分析,规划远期县域、乔庄镇、竹园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预测排放量处于相应的大气环境剩余容量内,可以支撑其规划的发展实施。从总量控制角度,至规划近期(2020年),县域范围SO2和NOx排放总量均低于“十三五”总量控制指标量,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固体废物:规划对固体废物处理提出详细的处理措施。规划环评建议生活垃圾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处理方式(以减量化措施为主)。采纳规划环评建议后,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能实现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可避免固体废弃物对区域环境质量、区域景观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远期实现城镇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理率达到100%及危险废物处理率达到100%的环境目标。

声环境:青川县城市建设中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对策和措施后,可有效的降低各类噪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影响,确保城市声环境质量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能源利用:青川县的单位GDP能耗低于广元市、四川省平均水平。本轮规划明确提出了以天然气、液化气和沼气等清洁能源改变目前的燃料结构,逐步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同时规划提出了中心城镇、重点城镇、一般乡镇的天然气的气化率,并对供气设施做 出了规划。

生态承载力:青川县生态敏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轮总规在选择城市用地扩展空间时已经充分考虑和规划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因此,只要按照城市总规中的要求进行生态及景观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城市规划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景观影响不大,区域生态环境可支撑城市发展。

土地承载力:青川县地处山区地带,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较大,现状区域分割较多,可建设区域与限制建设区、禁建区分布不均匀,城市规划实施中充分重视保护耕地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严格履行土地占用补偿相关政策,切实落实土地资源保障措施。总的来说,青川县城市规划发展与区域土地资源总体上相协调,区域土地资源能够支撑城市发展。

5、规划实施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水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l)新建和扩建各级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2)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以及节水型工业、农业、社区建设:加快推行生活污水再生利用步伐,有效控制外排污水量。3)加快推进县域重点城镇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4)科学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并划定各水源保护区,严格按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要求进行管理和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1)调整能源结构,中心城区内生活燃煤设施全部改用清洁能源,在周边农村推广使用新能源。2)严格审批各类排放污染项目,控制城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控制建材等大气污染排放严重企业的发展,提高清洁生产准入要求;同时,对于现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措施不满足国家、地方产业政策或不满足相应清洁生产标准的,应实施“关、停、并、转”,尽快予以清理。3)控制城区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施工、道路运输和堆场管理的扬尘污染控制。

声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揞施:1)过境公路两侧设置绿化隔离带,局部地段增设屏障措施,对敏感地段实行限速、禁止鸣笛、规定车流量。根据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城市内部道路调整禁止机动车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2)加大对有关防治建筑施工噪声的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防止建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推广低噪施工设备,积极采取消声、隔声和吸声等有效措施,以减少噪声扰民现象。3)城区禁止使用高音喇叭、控制音响设备音量及播放时间;限制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设置区域、数量及活动时间,提高大型商店、超市及娱乐活动场所建筑物的隔音防噪性能,在商业区繁华地带禁止机动车道通行。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与减缓措施:l)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生活垃圾收集、中转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收运能力和效率。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密封式运输,采用综合处理方法进行处理。2)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角度控制各市工业固废产生量,引导企业系统内部减量化和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品固体废物产生量。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加大其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力度,促进上下游产品、副产品和代谢废物的循环利用;促进固体废物重新进入生产循环系统,实现固体废物的回收、循环、利用及资源化。3)加快建立和完善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置的管理制度,重点加强产生危险废物单位中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转运管理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1)加强县域“两江一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沿江绿化和生态林带建设。2)在重点流域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土地整理开发及坡耕地治理改造,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3)加大生态示范区建设力度,搞好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村、长防林工程示范项目,增大森林覆盖率,合理利用土地及矿产资源,增大水土流失治理率,确保城乡环境质量的改善。4)重点保护“两江一河”水质及水生环境,保护景区的植物和动物资源。5)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白龙湖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应按照《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进行保护。

6、规划环评总体结论

就全县域而言,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表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在采取本环评提出的相应措施和建议前提下,均可支撑青川县域及中心城区规划至远期规模。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性质、规划目标、城市功能定位及产业方向与布局、城市发展规模、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等方面总体而言从环保角度是合理的。同时,针对其中不足之处规划环评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提出 的调整建议和减缓措施,可有效减缓因城市规划实施造成区域环境不良影响。

采纳并落实规划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及建议后,其环境影响较原规划方案明显减小,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青川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总体可行。

第二篇:杨坝镇民兵赴青川工作总结

27天谱写人生壮歌

——南江县杨坝镇民兵应急分队赴青川抗震救灾工作小结

“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处在重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惨重的灾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接县人武部命令,杨坝镇党委、政府在第一时间组成了抗震救灾民兵应急分队,并于7月7日开赴青川参加灾后重建工作,我镇民兵应急分队被编入参加第四批奔赴灾区执行任务,连部张勇部长亲自安排杨坝镇民兵应急分队组建为一班,接受连部的统一指挥及调度,在青川县木鱼镇文武村迅速展开了帮助当地村民的灾后重建。我班共有9位同志,由1名镇干部、6名民兵和2名电力公司职工组成,在班长的带领下,全班同志充分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重灾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在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人生壮歌。

一、基本情况

青川县木鱼镇在县辖诸多乡镇中受灾最为严重,而该镇文武村则是该镇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全村房屋几乎全部垮塌,灾民都住在帐篷和临时搭建的板房里,生活秩序正在得-1-

到恢复,但情况依然严峻,灾后重建工作任务艰巨。我班受命负责开挖排水沟、清理埋在废墟在的财物、修建简易木结构房屋、拆除危房、清理垃圾保洁、装卸活动板房材料、建简易厕所、疏通污水等工作。在此期间我班共开挖排水沟通11条、679米,确保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和板房内不进水;从废墟中清理出生活、生产用具等财务100余件,价值人民币3000多元,并挖掘出寿材2副、可用木材10方,建简易厕所一处,清理出尚有使用价值的砖瓦各31000、22000多匹,尽最大努力减少受灾群众的财产损失;还为受灾群众修建简易木房屋4间,疏通污水沟870米,为9户受灾民户拆除危房45间,清理废墟430多平方米,清理白色垃圾及废衣物1吨,清运土方415方、废木材13方。这些工作全部都是依靠双手人工作业去一点点去完成,虽然是局部的、小范围内的工作,但正是以我们9个人的力量为整个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尽到了一份绵簿之力。

二、主要做法

(一)执行任务听指挥。全班同志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大局,一切行动听从连部指挥,本着一切为了灾民,一切服务于灾民的精神,对每一项任务都做到精心组织、迅速行动、落实到位。使全班各项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面对困难勇上前。时值三伏时节,面对30多度的高温,帐篷内温度高达40多度,顶着炎炎烈日,汗水浸湿衣服,全班同志不怕苦、不怕累,总是冲锋在前,奋战在救灾任务的第一线。除了难耐的酷暑,暴雨和频繁的余震也给造成了不少的困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全班同志以一种大无畏精神,勇敢向前,宁肯多干事、多吃苦,尽力为当地灾民排忧解难,也不愿多休息。木鱼镇文武村11组灾民董洪兰家的12间房屋在这次地震全部垮塌,她的幺儿媳妇和一个小孙子不幸遇难,大儿子和幺儿子都在外地,家中只有她这个70多岁的老人。连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安排我一班前去帮助,地执行任务现场就地组织一班全体队员力量,在县人武部陈俊平同志的指挥下,几天连续奋战,以最快的速度为她搭建起了3间简易房,使她居住得相对舒适一些,老人对此感激不尽。

(三)精诚团结干劲足。我们这个班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以团结凝聚力量,以相互配合推进工作,心系一处,劲使一处,拧成一股绳,同志之间不扯皮,工作之中不抬杠,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和谐相处,这极大的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全班同志的干劲和热情,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当我们接到为营盘乡九义校开挖排水沟的任务后,正是因为全班同志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为学校开挖排水沟5条230多米,确保了该校学生在8月1日正时复课。

(四)无私奉献暧人心。全班同志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无限同情的心情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而不是把这次行动简单地当成任务去完成,我们以一种对灾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视灾民为自己的亲人,尽最大的努力多为他们做事,尽力而为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木鱼镇文武村10组村民赵成荣家上有一位年过8旬而又长年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下有一个未满10周岁并患有脑瘫病的小孩,地震更使他们一家雪上加霜,生活极其艰苦。我们一班全体队员9人当即就为赵成荣捐款200元,鼓励他们坚强地生活下去,虽然微不足道,但让他们在绝望中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好心帮助。

三、几点体会

历经短短20多天的抗震救灾工作,使全班同志都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考验,也更使我们的思想在这次任务中得到了一次洗礼,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升华了我们的认识,感受颇深,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使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杨坝镇党委政府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赴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经过严格筛选,组成了这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有奉献精神的民兵应急分队,才使我们在执行这次特殊任务时经受住了考验。队员杨清吕家有4口人,爱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两个孩子在校读书,受汶川地震影响致使他家仅有的4间房屋全部垮塌,而当他在电视上看到重

灾区的灾情后,他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报名到重灾区去参加抗震救灾。队员谢洋患有体癣和眼疾,在到达青川进行抗震救灾的第三天,因气温很高,劳动强度大,任务重,造成他的眼球充血,视力下降,但他仍然待病坚持参加执行任务。正是有像杨清吕、谢洋这样无私无畏,政治思想过硬的队员,才使我们班是一个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班集体。

二是良好的纪律作风使我们践行了党员的忠诚。杨坝镇抗震救灾民兵应急分队的成员全部都是共产党员,并且9人中间就有7人是退伍军人。在执行这次任务中,我们再一次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做到党员带头齐上阵、退伍军人做表率,组织纪律严明,做事雷厉风行,时刻牢记共产党员和民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以良好的纪律作风和实际行动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三是务实的团结协作精神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任务。人心齐,泰山移。在赴青川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全班同志非常重视团结友爱、互助合作。通过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技能,再加之我们熟悉农村生活,凭借丰富的农村生产生活经验,使我们能按时按量按要求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并做了很多超出任务之外的有价值的事情,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灾区群众贡献自己力量,使他们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

二00八年八月七日

第三篇:论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土地资源的紧缺,要求从事城市、村镇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进行合理的布局。本文提出了村镇总体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步骤步骤。

关键词:小城镇;镇域村镇;规划;原则;方法

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是在乡(镇)域范围内,解决村庄和集镇的合理布点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和各个具体村镇的数量、性质、规模及其具体位置,确定哪些村庄要发展,哪些要适当合并,哪些要逐步淘汰等。

镇域村镇体系是指在镇域范围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集镇和规模大小不等的村庄,从表面看起来是分散、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以集镇为中心,吸引附近的大小村庄组成了一个群体网络组织。它们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在生产和生活上保持了密切的内在联系。客观地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主要表现在生活联系、生产联系、行政组织联系、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

1.镇域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村镇体系由基层村、中心村、乡镇3个层次组成。

①基层村 基层村一般是村民小组所在地,设有仅为本村服务的简单的生活服务设施。

②中心村 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设有为本村和附近基层村服务的基本的生话服务设施。

③乡镇 乡镇是县辖的一个基层政权组织(乡或镇)所辖地域的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一般集镇具有组织本乡(镇)生产、流通和生活的综合职能,设有比较齐全的服务设施;中心集镇除具有一般集镇的职能外,还具有推动附近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设有配套的服务设施。

这种多层次的村镇体系,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所决定的。便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定了我国乡村居民点的人口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特点。这个特点将在一定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只是基层村、中心村和乡镇的规模和数量随农村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有所调整。基层村的规模或数量会适当减少,集镇的规模或数量会适当增加。这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而带有普遍性的发展趋势。

2.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原则

2.1工农业生产

村镇的布点要同乡(镇)域的田、渠、路、林等各专项规划同时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布点应尽可能位于所经营土地的中心,以便于相互间的联系和组织管理;还要考虑村镇工业的布局,使之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广大村庄,尤其应考虑耕作的方便,一般以耕作距离作为衡量村庄与饼地之间是否适应的一项数据指标。耕作距离也称耕作半径,是指从村镇到耕作地尽头的距离。其数值同村镇规模和人均耕地有关,村镇规模大或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的地区,耕作半径就大;反之,耕作半径就小。耕作半径的大小要适当,半径太大,农民下地往返消耗时间较多,对生产不利;半径过小,不仅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且会使村庄规模相应变小,布局分散,不宜配置生活福利设施,影响村民生活。随着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耕作半径的概念将会发生变化,它不应仅指空间距离,而主要应以时间来衡量,即农民下地需花多少时间。如果在人少地多的地区,农民下地以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时,耕作的空间距离就可大大增加,与此相适应,村镇的规模也可增大。在做远景发展规划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

2.2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对村镇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有了方便的运输条件,才能有利于村镇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促进其生产的发展。靠近公路干线、河流、车站、码头的村镇,一般都有发展前途,布点时其规模可以大些;在公路夯或河流交汇处的村镇,可作为集镇或中心集镇来考虑;而对一些交通闭塞的村镇,切不可任意扩大其规模,应该维持现状,或者逐步淘汰。考虑交通条件时,当然应考虑远景,虽然目前交通不便,若干年后会有交通干线通过的村镇仍可发展,但更重要的还是立足现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公路、铁路、河流、码头,这样更现实,也有利于节约农村的工程投资。具体布局时,应注意避免铁路或过境公路穿越村镇内部。

2.3建设条件

在进行村镇位置的定点时,要认真地进行用地选择,考虑是否具备有利的建设条件。除了要有足够的同村镇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用地面积以外,还要考虑地势、地形、土壤承载力等方面是否适宜于建筑房屋。在山区或丘陵地带,要考虑滑坡、断层、山洪冲均等对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尽量利用背风向阳坡地作为村址。在平原地区受地形约束要少些,但应注意不占良田,少占耕地,并应考虑水

3.小城镇银城村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3.1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制定。

①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②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③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④确定镇城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2 村镇体系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3.2.1搜集资料

搜集所在县的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资料镇分布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拟订村镇体系规划提供依据。

3.2.2确定村镇居民点分级

在规划区域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村镇分布形式是三级(集镇、中心村、基层村)还是二级(集镇、中心村)布置等。

3.2.3拟订村镇体系规划方案

在当地农业现代化远景规划指导下,结合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村镇道路网分布现状,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乡镇工业、牧业、副业等,进行各级村镇的分布规划,确定村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并在地形图上确定各村镇的具体方位。该项工作通常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同时完成,做到山、水、田、路、电、村镇通盘考虑,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阳建强、王海卉.最佳人居小城镇空间发展与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黄建清.浅谈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5

【文章编号】1006-2688(2016)03-0061-02

【作者简介】李康阳(1982-),男,研究方向:城镇规划。

第四篇:青溪镇关于贯彻落实温总理青川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

中共青溪镇委员会

关于贯彻落实温总理青川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

2011年5月7日,温家宝总理第四次来到青川县视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看望慰问群众。对全县干群奋发向上取得的灾后三周年恢复重建成果给予了肯定,对展现出的青川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现状、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作风给予高度评价,并老城区断裂带避让绿化广场作了重要讲话及指示。为贯彻落实温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加速加快青溪后重建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青溪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

一、强基固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灾后恢复重建三年来,青溪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灾后重建取得的成绩,老百姓给出了“最漂亮的是民居,最牢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幸福的是百姓”这样的评价。面对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代表的只是过去,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相比过去实现了“起跳跨越”,但自身造血能力十分有限,未来青溪镇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需要好的工作作风去带动,“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留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两条展现青川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风的标语,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已经得到了贯彻升华,我们全镇干群将在后重建时期,继续发扬“两条标语”及艰苦奋斗的青川精神,借鉴发挥援建人员“白加黑”和“五加二”的工作作风,为青溪镇谋发展、促跨越,建设旅游中心集镇提供充实的精神基础。

二、多措并举,实现青溪经济社会发展再跨越 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青溪在各方面基本上了一个档次、实现了一次跨越,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向前跨越二十年,建成了一个设施升级新青溪。有了“两条标语”及艰苦奋斗做精神支撑,全镇将在下个三年中,以特色生态农业及旅游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林果畜牧产业、银杏风景林产业,点亮“希望”和“勇气”两盏指路明灯,利用3—5年的时间,将青溪镇建成“川北历史人文古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实现经济社会再发展、再跨越,建设一个产业致富新青溪。

(一)抓住当前工作重点,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一是推进青溪古城建设进程。目前青溪古城(一期)已经基本建成,从游客接待中心至西瓮城的精品旅游线路得到了浙江援建回访团的称赞。在下阶段,我们将加快古城内县衙、字窟、南城墙等项目的建设进程,将古城打造成为大唐家河旅游中心集“商、娱、游、购、住”于一体的服务基地。二是加快集镇拆迁户安臵进程。加快青溪粮站、原农贸市场等因古城建设需要的被拆迁户安臵方案的上报审批,加强同拆迁户的协调,力争在6月内完成被拆迁户的全部安臵。

(二)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现有的基础条件,大力培育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加快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养猪、兔、鸡等养殖业,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和产品,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劳务经济快速发展,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符合市场需求、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劳动力市场。

(四)强化招商引资抓落实。一要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围绕大项目、资源优势、特色产业等方面抓招商,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提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水平。二要建立健全镇机关干部考核评价和管理体系,完善政绩考核制度。三是利用温州对口合作机遇,积极开展交流对接,争取企业落户。

(五)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创新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尽快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进一步铺开生态新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六)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管理,突出抓好城镇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另一方面要协调落实好优惠政策,做好优质服务,用足用活相关土地使用政策,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七)加大社会矛盾的协调化解,确保一方稳定和平安。继续围绕以创建平安青溪为目标,以服务青溪发展为大局,以夯实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信访调处工作。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基层领导调处工作责任制,通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重点对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进行集中排查化解,依托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积极构建人 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领导接访和下访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牢牢把握维稳主动权。

(八)以开展党建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继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学习重点,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有效载体,制定镇党委学习组学习制度,严肃学习纪律,做到主动学习,深入调研,能始终站在基层一线看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2、继续深化“创先争优”工作。坚持围绕青溪发展中心、服务青溪发展大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巩固和加强党建工作。塑造基层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在全镇营造出赶学先进的热潮。

3、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提高镇村两级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继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特别是在项目招投标中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要在接下去的工作中,贯彻落实温总理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依托县委、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势,规避、弥补劣势,对比既定工作目标,深化落实发展措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后重建时期青溪镇的发展振兴,并实现富民强镇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镇域交通规划说明

总结性的:234124

1、规划原则(1)加强各个中心村之间得联系(2)近期远期相结合(3)发展综合运输体系(4)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规划方案在进行多方面讨论比较后,结合小庄子镇的现状,结合省道,县道在镇域内形成了整齐的路网格局,并且调整了各道路的线型。

1、现状镇域交通的问题

(1)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线型需要适当的调整

(2)乡道和村道的道路网不完善,尤其凌家屯、东凌家屯和打雀庄子的村路比较混乱(3)道路的系统通行能力差。后永安寨和海东屯之间通行能力弱,石官屯到塔山屯方向缺少必要的道路。小李金屯和后三家子之间通行不畅。

(4)有些道路之间的路线比较复杂,不清晰。比如彭家屯和南地之间的村道就可以去掉(5)道路结构不合理、网络不完善、层次不分明

2、调整后(1)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线型都进行了调整,比较顺畅

(2)完善了路网系统,尤其删补了凌家屯、东凌家屯和打雀庄子的村路,使路网比较清晰明了(3)新增加了乡道和村道,增强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强了各个中心村之间得联系(4)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水域和农田的干扰和破坏。

2、规划方案在进行多方面讨论比较后,结合小庄子镇的现状,结合省道,县道在镇域内形成了整齐统一的的路网格局,注重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连接成完善的道路系统

构建完善的路网体系,注重,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连接成完善的道路系统,应注意道路密度。

3、规划原则

根 据 镇 规 划 标 准GB 50188 — 2007

9.3.1 镇域内的道路交通规划应满足镇区与村庄间的车行、人行以及农机通行 的需要。

9.3.2 镇域的道路系统应与公路、铁路、水运等对外交通设施相互协调,并应配置相应的站场、码头、停车场等设施,公路、铁路、水运等用地及防护地段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9.3.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用地范围应与镇区建设用地范围之间预留发展所需的距离。

规划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对于现状穿过镇区和村庄的二、三级公路应在规划中进行调整。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与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

遵循“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系统配套”的原则,协调发展镇域交通与小庄子镇和其他各镇的联系

促进多种交通的协调发展,合理引导用的布局

青川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青川城总体规划20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