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情况调查报告 3
吉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情况
调查报告
2004年06月15日 13: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 农业产业化的成效显著
——吉林省来自88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发展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吉林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先锋队和生力军,其龙头带动作用发挥得如何、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有多大,直接决定着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快慢与质量。因此,为深入了解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省企调队近期组织力量,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全部88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问卷与走访调研相结合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发展意识空前强烈,在其带动影响下,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一、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一)龙头企业概况简介
在认定的全部88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除洮南市关东乳业有限公司、吉林省松江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乾安县植物油厂有名无实外(前二者根本未建立起来,后一户企业已连续多年停产),共有85户企业完整地填报了调查问卷及调查表。
表1: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状况表(单位:户)特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1 17 40 27 1.从企业规模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79%是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占20%,只有四平红嘴集团1户特大型企业。这说明我省农业产业化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的是依赖中小型龙头企业来带动。
表2: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状况表(单位:户)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5 9 40 11 2.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私营企业居多,占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也超过集体企业占13%。这说明民营和外商资本更看好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表3:龙头企业组织类型状况表(单位:户)独资企业 合作合伙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8 2 57 18 3.从企业组织类型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居多,占67%,其次是股份有限公司占20%。这说明我省龙头企业公司制实现程度较高,企业具备规范运作、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4.从企业行业分布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46户企业主营农副食品加工业,各有9户企业主营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有8户企业主营流通服务业,有3户企业主营农业种植业,各有1户企业主营麻纺织业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业。这说明我省的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以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pppp5.从企业地区分布上看,在我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长春市最多,达29户,其余依次是:通化市13户,四平市11户,白城市9户,延边州8户,吉林市6户,辽源市4户,白山市3户,松原市2户。长春市的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是松原市的14.5倍,这说明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pppp(二)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pppp调查结果显示:在85户企业中,目前有82户企业已经介入农业并成为具有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其中,有69户企业(占81%)对我省农业产业化具备了较强的推动能力,有59户企业(占69%)辐射和带动的地域较广阔。
pppp1.龙型结构及利益联结方式。在85户龙头企业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这一组织形式的占80%,其中许多发展壮大了的龙头企业,已经突破了“公司”直接加“农户”的传统、简单、松散的组织形式,为保证原料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而积极筹建了公司自己独有的“基地”,通过“基地”与农户建立起更紧密型的联结;采取“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形式的占15%,中介组织大到“县域政府”,中为各类经济服务团体,小到农村经济能人,他们的存在节约和提高了龙头企业的组织成本和效率;其余5%为批发市场带动型,主要是为农户和客商之间提供平台服务,提升资源集散地的吸引力,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我省龙头企业与农户及各类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中,靠合同契约联结的占85%,形成股份合作联结的占11%,以其他形式联结的占4%。这表明龙型结构的稳定性还不高,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的密切性还有待加强。
pppp2.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中的带动作用。在73户加工型龙头企业中,2003年粮食加工量达518万吨,占当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3%;畜产品加工量达521万头,占当年全省畜产品出栏总数的24%;禽产品加工量达9375万只,占当年全省禽产品出栏总数的21%;葡萄加工量达到9000吨。
pppp在12户种植、流通、服务企业中,2003年粮油交易量1622万吨,畜产品(牛)交易量25万头,禽产品(鸡)交易量6万只,苹果梨交易量58万吨,人参交易量900吨,食用菌交易量320吨,鲜花交易量1560万株。
pppp3.龙头企业在促进社会财富积累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一方面,从对社会的直接贡献上看,2003年85户龙头企业共实现利税25.88亿元,相当于712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62%。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还显示:有15户龙头企业与312户相关企业建立了较紧密的联结,并带动其比联结前平均增收23.84%;有10户龙头企业与182个各类中介组织建立了较紧密的联结,并带动其比联结前平均增收13.45%;有73户龙头企业与152万户农户(包括省外)建立了较紧密的联结,并带动其比联结前平均增收21.41%,其带动农户数已相当于全省农户总数的40%,为农户带来的增收幅度相当于近三年省内农民纯收入年均增幅的2.78倍。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 pppp1.龙头企业的运营状况良好。2003年,85户龙头企业的总资产达到3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0.28%;企业资本金合计达到66.13亿元,比上年增长8.33%;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8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1%;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9%;出口交货值达到6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8%;利润总额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58%;上缴税金8.84亿元,比上年增长7.09%;研究开发费投入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8%;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16%;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7703人,新增6811人。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装备水平较高,其中二十一世纪先进设备的拥有率已达40%,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平的占46%,八十年代水平的占12%,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设备已剩不足2%。85户企业中,已有17户企业共拥有49个国家级名牌产品,60户企业共拥有187个省级名牌产品。企业的外向型发展趋势和能力明显,从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区看,2003年省内销售只占全部产品的36%,销往外省的占47%,出口国外市场的占17%,共有40户企业(占47%)具备产品出口能力。69户企业(占81%)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龙头企业的发展热情高涨。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强大的外在竞争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使置身第一线的龙头企业深有体会、深受鼓舞,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激情在增加、发展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调查显示,80户企业(占94%)已经制定了五年以上的长远发展规划,其中62户企业正在付诸实施;仅73户加工型龙头企业到2010年的设计加工能力预计将达到:加工粮食1732万吨、畜产品1497万头、禽产品29350万只,分别是2003年实际加工量的3.34倍、2.88倍和3.13倍,相当于全省2003年实际相关产品产量的77%、76%和66%。得到国债项目支持的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更是如虎添翼,计划2010年将牛的年屠宰量由现在的20万头提高到50万头,羊的年屠宰量由现在的10万只提高到30万只,并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副产品的深加工,如年生产皮革50万标张、生物有机肥5万吨、并介入牛血清等生物制药的国内空白领域,实现年销售收入105个亿,利税15个亿,出口创汇3亿美元,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前10名的肉牛生产巨型企业,打造出“百年皓月”的坚实基础。
二、龙头企业的比较优势明显突出
85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73户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在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我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同时,立足我省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坚持走外向型发展之路,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注重标准化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使其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发展竞争力。下面,运用目前较通行的工业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省73户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综合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一)工业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工业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是一个相比较的概念,它的强弱需要通过选择一定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来体现。我们在研究影响工业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多方面可比较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发展能力、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四个主要因素、14项经济指标,来综合反映工业企业内外运作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一是企业发展能力指标(专家评价权数分值为15),反映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实力的纵向对比,它由总资产增长率和资产偿债能力2项指标组成(各二级指标权数分值见相关分析表,下同)。二是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指标(专家评价权数分值为50),反映企业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全面而真实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它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率和人均创产值数6项指标组成。三是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专家评价权数分值为25),反映企业在外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它由产品销售率、出口市场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4项指标组成。四是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专家评价权数分值为10),反映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与取得的成果,体现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它由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比重2项指标组成。本文根据2003、2002年的有关统计调查数据,首先计算出全省规模以上2284户工业企业、73户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12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14个二级指标具体数值,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为参照,利用赋予的权数再将各项比值加权平均,然后分别计算出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的竞争能力;再利用赋予的一级权数对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总值进行再次加权平均,最终计算出各类型企业的综合发展竞争力而进行比较。pppp(二)龙头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的总体评价
pppp表4:73户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比较评价表
全省规模以上 加工型 规模以上农产品
权数 工业企业 龙头企业 加工业企业
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 100 1 1.45 0.92 企业发展能力 15 1 2.42 0.87 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 50 1 1.04 0.74 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 25 1 1.32 1.52 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 10 1 2.38 0.41 从表四的计算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73户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1/3仍属于小型企业的状况下,不论是与我省规模以上2284户工业企业整体比,还是与其中同属于农产品加工业的712户大中型企业比,在综合发展竞争力方面都已表现出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工型龙头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52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其不但已经成为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中真正的龙头,而且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远远超出了我省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在市场营销竞争力方面,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都高出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30%以上,也充分证明了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如在国家支援我省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第一批国债项目资金中,仅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户龙头企业就争取到了19.97亿元,占给予全省配套资金的一半以上。
pppp(三)从四个方面比较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pppp1.企业发展能力比较
pppp表5:龙头企业发展能力比较评价表
二 全 省 加 工 规 模 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 级 规 模 型 以 上 全 省 加工型 规模以上
权 以 上 龙 头 农产品 规模以上 龙 头 农 产 品
数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工 业 企 业 加 工 业
2.42 0.87 加权平均值 总资产增长
率% 50 5.65 20.42 4.18 1 3.61 0.74 资产偿债能
力% 50 37.49 46.18 37.41 1 1.23 1.00 pppp总资产增长率是本年度总资产增长额与上年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存量的增速。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为20.42%,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3.61倍,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4.89倍,反映出龙头企业资产存量的增速非常快,表明企业普遍看好其发展前景,进而大力追加了投资。
pppp资产偿债能力是总资产全部偿还总负债后的剩余,等于1减去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自有资产的实际存量。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自有资产率为46.18%,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平均水平均高出23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积累而发展,外部推动力还有所不足。pppp由上述2项指标加权得出,龙头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实力均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平均水平,即持续发展能力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2.42倍,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2.78倍。
pppp2.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比较
pppp表6:龙头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比较评价表 二 全 省 加 工 规 模以上工业比
级 规 模 型 以 上加工型 规模以上
权 以 上 龙 头 农产品龙 头 农产品
数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企 业 加工业
1.04 0.74 加权平均值 总资产贡献
率% 15 9.19 9.87 6.59 1 1.07 0.72 资本保值增
值率% 20 108.76 116.07 102.65 1 1.07 0.94 成本费用利
润率% 15 5.46 6.82 5.00 1 1.25 0.92
与全省规模全 省 规模以上 工 业
利润增长率% 20 64.84 41.17 27.55 1 0.63 0.42 销售利润率% 15 6.05 5.96 4.11 1 0.99 0.68 人均创产值数
(万元)15 262 355 203 1 1.35 0.77 pppp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运用自己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资本所获利的程度,用来衡量企业对所有经济资源运用效率的高低。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9.87%,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35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较好,资产总体获利能力远远高于一般的农产品加工业。
pppp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净资产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报告期所有者权益和上年同期所有者权益的比率。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6.07%,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
pppp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销售成本与各类费用投入的利润产出率,消耗单位成本和费用所产出的利润率越高,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82%,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33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龙型组织形式节约原料采购上的成本,另一方面产出产品的获利能力也较强。pppp利润增长率是报告期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利润总额的比率。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为41.17%,虽然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21个百分点,但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比,落后了37个百分点,这说明农产品加工业与其他类型工业企业比,利润增长率尚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可能也是导致农产品加工业吸引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龙头企业将很大一部分利润让利于农户后的企业留利,不能简单地据此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竞争力不足。
pppp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全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5.96%,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落后1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31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已经超出一般的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到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pppp人均创产值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劳动投入综合经济效益。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人均创产值数为355万元,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35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58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取得了非常高的生产效益。
pppp由上述6项指标加权得出,龙头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竞争力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30个百分点。
pppp3.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比较表7:龙头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比较评价表
二 全 省 加 工 规 模 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 级 规 模 型 以 上 全 省 加工型 规模以上
权 以 上 龙 头 农产品 规模以上 龙 头 农产品
数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加权平均值 1 1.32 1.52 产品销售率% 20 97.62 98.14 94.77 1 1.01 0.97 出口市场比
率% 30 2.40 4.20 7.01 1 1.75 2.92 流动资产周转
率(次)20 1.80 1.92 1.50 1 1.07 0.83 流动比率 30 0.87 1.10 0.82 1 1.26 0.94 pppp产品销售率反映企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企业产销衔接、产品满足市场需要情况的指标。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产品销售率为98.14%,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4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产销状况良好。
pppp出口市场比率是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与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反映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实际销售能力。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出口市场比率为4.20%,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75个百分点,但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落后117个百分点,这说明我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制成品比省内其他工业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但龙头企业产品出口比率低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原因是许多中小型龙头企业还不具备产品出口能力和抵御国际市场变动风险的能力。
pppp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的比值,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状况。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92次,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24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的流动资产运作较顺畅,利用效率较高。
pppp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10,基本达到了200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1.11的平均水平,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高出32个百分点,说明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pppp由上述4项指标加权得出,龙头企业的市场营销竞争力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落后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20个百分点。这说明龙头企业的整体外部市场业绩较好、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pppp4.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
pppp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根本保证,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难以度量,所以对其评价主要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选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比重两个指标,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pppp表8: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比较评价表
二 全 省 加 工 规 模 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
级 规 模 型 以 上 全 省 加工型 规模以上
权 以 上 龙 头 农产品 规模以上 龙 头 农产品
数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工 业 企 业 加工业
加权平均值 1 2.38 0.41 R&D投入占销
售收入的比重 50 0.29 0.93 0.14 1 3.21 0.48 新产品产值比
重 50 22.76 35.31 7.81 1 1.55 0.34 R&D投入占销
售收入的比重 50 0.29 0.93 0.14 1 3.21 0.48 新产品产值比
重 50 22.76 35.31 7.81 1 1.55 0.34 pppp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即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同期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比。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93%,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2.38倍,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5.80倍,说明龙头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注重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pppp新产品产值比重即企业当年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2003年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比重为35.31%,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55个百分点,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4.56倍,说明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的高投入也取得了较高的回报。
pppp由上述2项指标加权得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竞争力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2.38倍,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5.80倍。这说明龙头企业具备了较高的持续发展竞争力。pppp
三、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pppp以龙头企业带动的我省农业产业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却不容忽视,这些障碍制约因素已经影响到龙头企业和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pppp(一)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pppp1.有72%的龙头企业认为,因许多优惠政策享受不到,而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调查资料显示:在85户龙头企业中,有46户企业(半数以上)未享受到任何一种支持其发展的优惠政策;享受到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的企业分别有26户,各占30%;获得过低息贷款的企业只有18户,仅占21%。这说明我省的大部分龙头企业目前还很难享受到中央和省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pppp2.2003年我省的财政支农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5.32%,比2002年的7.13%减少了1.81个百分点。我省正在进行的农业产业化,是黑土地上的一次深刻革命,是振兴吉林经济的希望所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强省富民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且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复杂性和迫切性等特点,而带动其发展的龙头企业在建设初期,又具有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投资回收慢等特征,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很难快速发展起来。因此,目前我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方面对政策还具有较强的依赖性。pppp(二)企业发展缺乏畅通的融资渠道
pppp1.有72%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影响其经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pppp2.企业吸引民间投资的能力弱。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省龙头企业的运营资金中,只有6%来源于民间投资。
pppp3.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少。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省龙头企业的运营资金中,除来自企业自有、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几个渠道外,只有9%来源于其他渠道。
pppp4.金融系统的支持力度不够。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省龙头企业的运营资金中,只有27%来源于银行贷款。而从我们掌握的统计资料看,2003年我省银行系统支持工业发展的短期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16.2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也达到15.60%,两者合计工业发展得到的银行支持资金达到32%,超出龙头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比例5个百分点。
pppp目前,我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往往边生产边购置先进设备等进行技术改造,还要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和扩大原料基地的建设以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尤其是原料收购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资金的大量使用性,而产品销售收入的回收又呈现分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需求上,比其他类型企业更迫切、更集中、更短缺。而现实情况是,中小型龙头企业因无雄厚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的难度非常大,通过担保中心解决还要承担超出银行正常利率2%的担保费,而且往往由于资金供应不及时,错过原料收购季节后只好高价收购,无形中拉升了产品生产成本,减弱了市场竞争力。像吉林德大有限公司这样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型龙头企业,在建设现代化封闭式商品鸡舍的问题上,资金缺口也达计划总投资的35%,正在寻求3000万元左右的扶持资金。
pppp(三)企业发展缺乏优良的市场环境
pppp1.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受限。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省、市、区都在大搞农业产业化,国内同类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调查资料显示,有45%的企业已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有22%的企业认为发展的市场空间比较有限。
pppp2.省内发展环境轻服务。调查中许多企业纷纷反映:土地、环保、城建、卫生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对企业的发展往往不是本着支持、服务的态度,而是只管“制约”或以罚代管。如个别地方对酒类生产企业征收较高的消费税,甚至着“酒政”服装联合公安等系统强行征收“准销标识费”和“专卖利润税”。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今天,在外省更加优惠的软环境的吸引下,许多企业,尤其是已发展壮大了的一些知名企业,对“难离的故土”也蒙生出“去意”,现在有些企业的生产或原料供应基地已经外迁,长此以往,在我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其结果对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影响不言而喻。pppp3.国际市场环境壁垒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对44%的龙头企业出口产品有利,但国际农产品贸易中除固有的高关税壁垒外,技术壁垒、反倾销、特保条款、知识产权壁垒、动物福利条款、“舆论壁垒”等新型“绿色”壁垒却呈上升趋势,这对我省尚处发展初期、规模小、实力弱、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十分不利。如延边宝利祥蜂业有限公司的蜂蜜原来70%出口欧洲国家,但2003年却受到其反倾销和提高安全准入标准的影响被“挤”了出来。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受“禽流感”日本闭关的影响,仅今年1月份生产的鸡肉产品出口转内销的直接价格损失就达1778万元。pppp(四)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低
pppp1.有47%的企业原料供应不足。表面上看,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原料供应似乎不成问题。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我省的种植业结构、品种和质量与龙头企业之间的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又面对国内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企业加工经营能力的扩大,龙头企业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我省玉米的产量虽然很大,但糯玉米的产量却很小且质量不高,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四平帝达变性淀粉有限公司等以其为原料的一些变性淀粉生产企业的发展。通化葡萄酒股份公司已在山东的高密和辽宁的瓦房店分别建设了5000亩和2000亩的葡萄生产基地,其省外基地总亩数已相当于省内基地的70%。
pppp2.企业加工能力效应没有充分发挥。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73户加工型龙头企业实际的粮食加工量仅是其设计生产能力的51%,畜产品加工量仅是其设计生产能力的49%,禽产品加工量仅是其设计生产能力的56%。所有的油脂加工企业,都面临着大豆资源短缺的问题,市场上大豆的收购价格已由今年年初的1.20元/市斤上涨到1.85元/市斤,在收购价提升50%以上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仅收购到正常年份加工量的一半以上。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若达到年屠宰50万头牛的生产能力,则需要有年存栏150—180万头牛的资源储备,目前因在省内掌握的肉牛资源有限,再加上外省更加优惠政策的吸引,已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地区投资建设了10万头肉牛屠宰基地,并以无形资产“投资”于绥化地区的肉牛产业。pppp(五)企业发展存在制度缺憾
pppp1.企业龙型功能不完善。调查资料显示,有39%的企业龙型功能不完善,不是缺龙身就是少龙尾。“公司+农户”的原始组织形式已经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相适应,如千家万户式的种、养植产出的原料很难达到外向型出口企业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企业对众多不守合同甚至个别赖帐的农户缺乏强有力的约束能力。这表明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上需要制度创新。
pppp2.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有18%的龙头企业在产权划分上不清晰,有11%的企业自主经营权还不高,有46%的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pppp
四、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pppp当前,举国上下都非常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提出,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并逐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税政策,不论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如今上有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龙头企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热情,如果再有效地解决了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速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pppp(一)提高认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pppp作为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对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97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把农产品加工业培植成与汽车、化工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围绕畜产品、粮食、特产品、绿色食品等开发为重点,到2007年最终形成14个系列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从深入调查了解中发现,各地、各部门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应该给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软环境还不理想、不宽松。因此,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将其提升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业省建设和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的高度来全面认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pppp1.应该给予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定要给好、给足,以便进一步调动其自觉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带动和加快我省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pppp2.加强软环境整治工作,强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为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提供一个优良的省内发展环境。
pppp3.鼓励和吸引已经发展壮大了的龙头企业在省内以扩建基地、兼并重组等方式自愿跨地区发展,不断壮大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规模,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其对全省农业产业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pppp(二)重点倾斜,提供财政金融支持 pppp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是社会效益非常大的富民工程,但对龙头企业来说,发展初期具有投入大、效益低、建设和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如果没有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单靠企业自身缓慢积累,很难迅速发展壮大。因此,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在资金投入上应重点倾斜,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足额、及时、到位。
pppp1.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国债资金和财政补贴等其他涉农专项资金的支持。今年以来,虽然国家为抑制经济过热一直在收紧银根,但对涉农产业还是大力支持的,我省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pppp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龙头企业与金融系统的关系,为真正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争取到更多的低息贷款或正常贷款。建议在农行、农发行设立集中投放、分期回收的“龙头企业季节性原料收购专项贷款”,以缓解目前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普遍短缺的问题。pppp3.龙头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参股、上市、发债券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海内外各类社会资金,共同做大做好农业产业化这篇大文章。
pppp(三)整合资源,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pppp长春皓月清真肉业公司、吉林华正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产业化项目的选择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立足资源优势,坚持走高科技、标准化、高质量、绿色化、外向型、国际化之路,步步为营、开拓市场,系列生产、品牌经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pppp1.在资源整合中,提高产业化项目的再建标准,达不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和在国内同行业中不具备竞争力的项目坚决不上,避免以往“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浪费原本稀缺的资金和原料资源”的现象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再次发生。
pppp2.严格清理整顿已经认定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不符合条件和要求的“挂名龙头企业”坚决剔除掉,以便对有发展潜力和能力的真正的龙头企业给予更加大力的扶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pppp3.利用制度创新调整种植业结构、更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龙头企业在加强原料基地建设时,可以考虑实行能够调动多方积极性的“长期股田制”,即农民以土地入股于龙头企业,按企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从事生产,除每年领取高于当年种植业收入的工资外,还可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股息和红利。这样,既可以解决龙头企业原料供应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又能确保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最终,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即可成功实现。
第二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省级龙头企业标准
1、企业组织形式:
依法设立的农产品加工业或农产品流通业、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企业。
2、加工企业规模:
企业总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以上,年利税60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年交易额在6亿元以上。
3、企业效益:
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4、企业负债与信用:
企业负债率应低于60%,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含A级)以上。
5、企业带动能力:
通过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基地农户5000户以上。产品产销率达到93%以上。
6、申报企业必须是市级龙头企业。
二、所需申报材料
1、申报企业向县市产业化办提出书面申请。
2、申报企业提供近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介绍。
3、开户行出据的银行信用等级证明。
4、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据的企业评估报告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5、县市农经部门出据的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关系证明。
6、企业工商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7、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文件复印件。
8、获得省级有关部门认证的各类证书。
三、申报程序
1、申报企业可直接向市农业产业化办提出申报。县属企业可通过县农业产业化办向市农业产业化办进行申报。
2、市农业产业化办对企业报送材料进行审核。
3、市农业产业化办按照省级龙头企业标准审核,通过农委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和市府主管领导同意后,向省农业产业化办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关材料。
4、省农业产业化办对申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并提交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集体审定。
5、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省级龙头企业认定通知,并颁发省级龙头企业牌匾。
四、市本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参照此程序办理。
第三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材料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材料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材料---***市***畜禽有限公司 ***市***畜禽有限公司位于***市***区风景秀丽的长虹岭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占地620亩,拥有员工230人。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畜禽养殖、绿色鲜鸡蛋生产、生态农业观光、有机蔬菜种植、沼气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近几年来,公司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先后被授予“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省畜牧行业先进单位”、“省级食品安全诚
信单位”、“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沂蒙特产放心品牌”、“***市名优农产品”等荣誉称号。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国家百强规范化养殖场,被***市科技局认定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并于2004、2009年发起成立了***区***养鸡专业合作社、***区众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一、产业化经营,壮大企业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公司的起步是从养鸡业开始,1999年,公司根据市场状况,决定实施差异化战略,上马青年鸡养殖项目,这在业界当时是一个创举,很快打开了市场,得到了客户的认可。2007年,公司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实施了***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无公害蛋鸡标准化养殖与产业化示范》,扩建先进的全封闭鸡舍20栋,其中育雏育成舍5栋,蛋鸡舍10栋,总面积22000平方米,全部采用国际化标准建设,舍内采用全封闭、自动控温等先进设备,总投资达3000余万
元,现存栏产蛋鸡30万只,育成鸡80余万只。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在养殖技术方面同时也加大了科研投入,实施了《利用沂蒙山区中草药发展绿色禽产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项目探讨总结了蛋鸡无公害养殖技术,利用中草药防治鸡病,建立了蛋鸡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公司为提高管理水平,达到绿色蛋品的生产要求。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2005年,公司通过国家质量标准ISO9001:2000体系认证和国际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1月,“***”牌鲜鸡蛋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08年12月,“***”牌绿壳乌鸡蛋、本地鸡蛋、褐壳鸡蛋、山鸡蛋、乌鸡蛋、白壳鸡蛋六个鸡蛋蛋品获得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公司的蛋鸡养殖区被***市科技局认定为“***市蛋鸡养殖科技示范园”。2008年1月,公司投资400余万元引进荷兰MOBA公司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
MOBA2500全自动蛋品分级生产线,2月正式投产运行。现公司的绿色蛋品已覆盖***市各地大、中、小型超市,畅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中城市,成为乐购、麦德龙、家乐福等国际超市巨头的品牌客户。为保证质量,避免假冒,公司采取品牌定点直销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2个办事处,32个配送网点,10余个***有机绿色食品专卖店,在各大超市设立了60多个直销专柜。公司现每年可向市场提供“***”牌绿色无公害白壳蛋、褐壳蛋、草鸡蛋等系列蛋品900多万公斤,价格比普通笼养鸡蛋价格平均高出一倍,供不应求。2004年11月,由***市***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将原来传统、粗放、零星散户养殖,发展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养殖体系。形成“企业围着市场转,农民围着企业干”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合作社实行“五统一”、“一承诺”经营模式即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
优质饲料,统一防疫服务,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结算。“一承诺”即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合作社始终按约定的保护价收购,有效化解市场风险,解除社员后顾之忧,为社员提供可靠保障,促进蛋鸡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赢得广大社员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目前合作社现有社员1780户,总存栏蛋鸡1000万只,年产蛋鸡1.5亿公斤,年产值15632万元,覆盖范围以***为中心,辐射整个***地区,带动三区九县及周边地市养殖户2万余户,每年可获利2.16万元/年/户,以每户3口人计算,单养鸡一项人均纯收入达7200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同时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二、多元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强综合竞争力。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每天产生的18吨鸡粪和20多吨冲洗废水对周边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压力。同时,这些污染物也是优质的生物质能源,任其自然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是极大的
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于2008年初申请立项并投资600万元建设大型沼气项目一处,同时实施了***省星火计划项目《养鸡场污物无害化处理及其产物在有机农业中的循环应用》,采用目前国内处理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最先进的“CSTR”厌氧消化技术和能源生态型模式,正常运行后实现了年处理养鸡场粪便污水1.1万吨,常温发酵年产沼气20万立方米,中温发酵年产沼气33万立方米,高温发酵年产沼气50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料1万吨。在实施沼气项目的同时,公司从集沂庄、尤庄子等村农户中以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20亩,投资1000余万元,按照“环境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有机化”的标准要求,建立了***生态农业基地。这样,沼气站所产沼气除公司自用外,还为周边400余户农户提供生活用燃气。而沼液与沼渣作为最安全、最有效的有机肥料,完全满足了公司有机农业基地的有机肥料供给。
基地严格按照国家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等物质,生产营养、安全的***有机蔬菜和杂粮产品。现已建成拥有30余个品种的有机生态农业基地,其中已有29个品种的“***”牌蔬菜、杂粮产品取得了农业部中绿华夏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08年12月以来,按照有机规程生产的各种有机蔬菜和杂粮陆续上市,价格比同类产品平均高出10多倍。2009年10月初,由***市***畜禽有限责任公司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区众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83户,其中107户以土地入股,2家单位以货币形式入股,74户通过土地租赁的形式加入合作社。2010年向社员分配盈余110万元,通过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入股龙头企业,融入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等产业链中,成为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农民不仅获得出售农产品的直接收益,还能分享到加工流通
环节的增值收益,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为有效解决基地建设中蔬菜的销售问题,避免基地蔬菜烂市,造成基地建设反效应。2010年,合作社采取多方位、多渠道解决蔬菜产后走向,千方百计延长蔬菜产业链。一是与***公司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区超对接、农超对接工程,将基地产出的产品打入现代商超渠道,实行订单销售,目前基地生产的各种有机产品已销往上海、青岛、济南及***周边各县市的500余家大、中型超市;二是自建终端,积极开拓市场,实现基地产品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目前合作社在***三区开设的10家有机产品专营超市已全部开始运营,销售势头良好;三是加大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推广与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发布销售信息与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目前,29个品种的“***”牌有机蔬菜和杂粮产品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基地建设也整体通过
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壮大,从最初个体户养鸡到组建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基地,发展“鸡-沼-菜”生态循环农业,塑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践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区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申请报告
平山县局:
平山县国脉菌业有限公司位于据平山县营里乡3公里处的古都村,本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是以食用菌种植、加工、储存,品种技术研发、繁育为主的专业公司,公司所辖象角村食用菌生产种植基地、古都村食用菌生产种植基地、板桥口村食用菌生产种植基地、三岔村食用菌生产种植基地、白羊关村食用菌生产种植基地、高山寨村食用菌生产种植基地等7个示范基地,员工7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人、季节农民工300余名,带动种植农户1800户。公司注册资金120万,资产总值980万元,固定资产385万元,资产负债率60%。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注重龙头作用的发挥,带动产业化调整,改进了食用菌加工技术的进步,对农村稳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在稳步、健康的发展中建立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基地4个、改进型生产基地3个,年生产食用菌菌包能力800万袋,年产干品食用菌400吨。建立现代化蔬菜加工车间1200㎡,引进国内先进的加工设备,其清洗、加工、烘干、包装、冷藏、检验等设备齐全,年加工各类食用菌600吨,建立黑木耳示范种植基地600亩,香菇示范基地100亩,滑子菇、猴头菇、元蘑示范基地200亩。年销售食用菌产品300吨,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350万元,连续经营无亏损。
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之路向前迈进推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的联系可靠、稳固,年收购食用菌种植户食用菌400吨,支付农户收购资金2563万元,使种植农户增收1400多万,带动1800多农户发展生产,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公司被平山县农业银行评为“AA+级信用企业”并具有独立生产加工能力,有QS认证与《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35万元,总投入520万元,增加销售收入3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50万元,税后利润总额120万元,上缴税金50万元,其中增值税38万元,所得税12万元。
根据我公司目前技术能力和经营能力,以及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化建设的现有水平,具备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条件,特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现将申报材料一一上报,请给予审批。
平山县国脉菌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五月六日
第五篇: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甘肃北方菜业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一、基本情况:
甘肃北方菜业靖远瓜果蔬菜批发市场位于靖远县南郊,紧靠国道109线,靖天公路和白宝铁路,距省会兰州128公里,距银川市380公里,白兰高速公路近在咫尺,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市场始建于1992年,1999年被甘肃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文明市场,2000年被确定为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同时也是农业部农产品信息网络采集点,2002年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为定点市场,2005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认定为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年12月被白银市授予“非公经济”二十强企业,2010年被市政府评为“扩内需保增长先进单位”。是甘肃省最大的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7.5亿公斤,交易额6.4亿元。现已初步形成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于一体的营销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了中心批发市场的储备调节供应作用,对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
靖远,古为“秦陇之枢机,金城之锁钥”丝路重镇,历史名邑。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地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兰白经济核心区内,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是甘肃瓜果蔬菜生产大县、畜禽养殖大县。截止2010年底,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已达3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8万亩,银区、会宁县、平川区、景泰县、宁夏的中卫、同心、海源、固源等县区。辐区域内各类瓜果蔬菜面积已达到100多万亩,各类瓜果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产品品种由原来20多种发展到目前40多个大类,100多个品种。主要销往内蒙、宁夏、陕西、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上海、福建、广东、西藏、东北等省市及周边地县,还出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2007年大白菜、大白葱、胡萝卜、绿萝卜被确定为香港专供蔬菜。带动白银市农村人口136万人,辐射周边地区农村人口100多万人。据对北京、西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地调查,结果表明,靖远县生产的黄瓜、茄子、辣椒、西甜瓜等反季节瓜果蔬菜在西北、华北各大市场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在此期间全国蔬菜总量缺口较大,且货源不足,这为靖远蔬菜特别是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区域优势:
市场紧靠国道109线,靖路和白宝铁路靖远火车站,交通便利,运输快捷是区域内最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周转运销中心,市场场地宽阔,水、电、路畅通,区位优势明显。
三、资源优势:
黄河流经靖远县境154公里,为发展黄河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靖远县及周边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是生产优质蔬菜的最适宜和产业集中区,盛产许多名优蔬
北方菜业靖远瓜果蔬菜批发市场信息发布中心可以向菜农、客商发布全国各地当天的瓜果蔬菜市场行情。配备了瓜果蔬菜无公害快速检测仪,对上市的农副产品可进行简单的检测。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与农业部信息中心,绿蓝网、省发改委信息中心、省农牧厅信息中心以及靖远县电视台等国家权威信息机构建立了互通互联关系,成立了靖远信息工作站,在省内率先并入全国农业信息网。在乌鲁木齐、兰州、银川、上海、广州等主销区建立营销网点,建立网站,宣传当地的农产品,发布信息,广泛招商。现已形成商品集散、仓储保鲜、加工运输、信息咨询、配送服务的配套体系,吸引了区域内广大菜农和运销大户在此交易,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农副产品瓜果蔬菜集散中心。
六、政府重视:
远县人民政府就市场交易、人才及外资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客商入市,坚持“你赚钱,我发展”的宗旨,降低收费标准,形成“低洼效应”会聚客商。实行减免停车费、住宿费、摊位费、交通管理费,并将收费标准制度上墙,给进市场运销车辆发放由市场、交通、公安、农机等部门联合印制的“绿色通行证”凡是运销瓜果蔬菜的车辆,交警、交通、农机部门确保一路通行。
七、基础设施、科技体系较完善。
近年来,为了促进瓜果蔬菜生产的发展,在全县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