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流材料汇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202_.12.12 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我有机会学习借鉴各位老师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以帮助自己今后将本职工作干得更好。
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在成功和收获的同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下面,我就做好一年级班主任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习惯养成的楷模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新学期开始,他们第一个好奇的就是有怎样一个老师,而且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时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回忆起开学第一个月的情形,的确相当辛苦。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班中,从坐姿、站姿、举手、排队等细小的事情一一教起。每节课下课后,如果不是我的课,我就会赶到教室提醒孩子们做好下一课的准备工作,直至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响,站在门口指导孩子们如何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而这样的努力也终于有了成效,一个月下来,孩子们渐渐地知道了每天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事`。
以前我也当过高年级的班主任,相比起来,高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要轻松一些,只要布置了,就有学生来做,起码他们有这种能力去做,例如出黑板报、扫地,收发作业本等等。而低年级却什么都不会,什么事都要你教,教了还不一定会,都是些琐碎的事。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从班级的常规教育开始,一步步来教,怎样打扫卫生、怎样擦桌子,怎样摆桌椅,其实说白了,最终还是我自己在做,但就是这样点滴的影响,却给以了学生莫大的影响。小学生都是需要多多表扬的,就拿扫地方面的事来说吧,我说哪个组扫得又快又干净就奖励他小红花,他就很有劲的干。但过了没多久,又开始乱了,原来他们对奖品也会厌倦,于是我又把小红花变成小印章,他们又来劲了。这样慢慢地形成习惯了,我就固定将一个班分5个组,轮流打扫卫生,并安排一个劳动委员,让他来管理。在学习方面我也是采用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对于作业写的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坐姿端正的我也不断的变换奖励方式,有时是小红花,有时是小贴画,有时是小印章,有时发放小礼物。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反思,再发现问题再总结反思,自己也随着学生进步了。
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自己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如果不管不问,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那时时刻刻都会有杂事来烦你,学生又怎么可能管理得好呢。每次这样一想,我就努力的干。说真的,如果把自己带的班级管好了,会发现做班主任其实也挺轻松的。
二、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本学期我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1、低起点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可以先降低要求,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2 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2、细要求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要求不能理解,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我用一首首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儿歌来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一听就懂,可操作性强。这样,既便于记又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如: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竖起来。要发言,先举手。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身直腿放好,一尺一拳一寸高……上课时,老师说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复习了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强训练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光靠课堂上的讲、练还远远不够,我利用活动课分组进行“坐立行姿势”的比赛,请各组做的好的同学上台示范,做的不规范的大家一起帮助他纠正。平时也以比赛、竞争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及时提醒、督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虽然刚开始时花时较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训练,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4、常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平时细心观察,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有时是一个赞许的微笑,有时是一次亲昵的抚摸,有时是一句由衷的赞扬,有时是一张粘贴或是一份小礼物。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往往更加积极,表现更出色,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如,我班的周洋总是把教室打扫干净,同学的桌椅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经过我多次表扬后,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
三、培养好班干部队伍,让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虽长,可也不是每时每刻,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班级中个别榜样息息相关,因此,刚入学小干部的选举和培养犹为重要。
1、如何选班干部
面对一个个生的面孔,低年级班主任会觉得无从选起。我的方法是先在班级中了解一下,以前在幼儿园,谁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谁曾经当过班长、学习委员?你们最喜欢和谁在一起玩?这些学生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已经有一定的威信,可以在班集体中暂时安排一些职务。为什么说暂时呢?你要在下面的时间中注意观察,看这些同学是不是能起到榜样作用,有些小缺点要帮助他改掉,可也不排除他不能起到带头作用甚至在班级中带给学生不良影响的可能,这就要及时的更换班干部。一年级上学期,我觉得一定要选择一个积极向上的班干部群体,对学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当他们树立起班级威信后,可以让其他同学也来当一日小班干,轮流做班干部,管理班级,让他们受到熏陶,自觉争做榜样。
2、教会班干部如何管理班级
班干部在班级中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号召力,自我管理能力靠他们自己,而号召力的形成,班主任也可以推波助澜。选好班干部后,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大力表扬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做得好的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必要的时候甚至在刚开始要夸大一些班干部优点,让他们工作更有干劲,当学生与班干部管理产生冲突时,班主任要及时疏导,维护班干部威严,当然,也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其他学生对班干部的管理心服口服。一年级小同学毕竟很小,他们还不懂班干部要做什么,因此,我会定时跟班干部开小会,教他们学习委员要按时收作业本,劳动委员长要督促大家维护好班级卫生,体育委员要带领大家做好两操,每天小干部要轮流带大家早读。班主任要让他们明确分工,虽然你告诉班干部这些,并隔一段时间就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一下总结,但是班主任在低年级还不能完全放手,要“扶”,要持之以恒,你可以偶尔放手,你会惊喜的发现班干部队伍已经成长起来。
接下来,我给大家念一篇开学一周后我写的一篇班主任日记,和各位老师分享一下,题目是《惊喜》。
下午上课时间已调到1点,进到教室时,学习委员陈夏融正带着同学读拼音,班里秩序井然,说实话,当时太惊喜了,老师不在的时候同学们知道跟着陈夏融一起学习,教室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真是好感动。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下去。问到是谁让带读的,班长靖宇彤站起来说是她。瞧,这就是仅入学一个星期的班长,已有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这个小助手真是幸福!
四、培养学习兴趣,为梦想插上翅膀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在于他们全心全意地热衷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对于一个刚刚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幼儿生活,正步入知识殿堂的七岁孩童来说,怎样才能获得更多更新的语文知识呢?不言而喻,兴趣便是一趟最快的列车。
1、整合活动,培养兴趣。
作为老师,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因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和欢天喜地的做游戏相比,自然后者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所以,我竭尽全力地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融合在表演,游戏,讲故事,比赛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当中。比如:在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我就让孩子们边读边模仿鸭子和老鹰的样子,并让演得好的孩子,登台亮相,这样,课堂便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舞台,看着别人声情并茂的表演,孩子们的脸上顿时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花,乐不可支。然后,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编你所喜欢的小动物的故事,这样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对课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2、整合学科,培养兴趣。
我试着在语文课上注入新鲜的血液融音乐、美术等其它科目于一体。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社会竞争越演越烈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发挑剔,只有高素质,全方位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人,才有可能在未来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我力争在课堂上,捕捉到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切合点。比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我便先让孩子们学唱《小小的船》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然后,把自己对夜晚的独特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画画,可以唱歌,也可以跳舞。在他们充分体会到夜晚的 5 美丽后,再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在宽松、愉悦、情趣共济的课堂气氛里,轻轻松松便坐上了《小小的船》。
3、体验情境,培养兴趣。
我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知识体验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因为,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我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创造生活体验的情境,让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我在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小燕子观察一次比一次专心,我便把冬瓜和茄子带进了教室。在学生充分地朗读后,便让孩子们扮演燕子妈妈和可爱的小燕子。于是,教室成了菜园,学生们成了一只只聪明可爱的燕子。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大大地提高了。
记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在浩如烟淼的知识海洋里乐学好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五、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促其健康成长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我努力的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六、七岁的孩子们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打滚,都不讨厌妈妈,为什么?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把一切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就深深的爱自己的妈妈。我常想,一个一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平日里,学生病了,尿裤子了,我会及时打电话通知家长,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班上的优等生,更爱班上的后进生。在学习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我班张振同学,上课经常溜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问题。作业写得简直就不是字,像是在画画。我没有放弃他,而是手把手的教他写字,抓住他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他,在学生面前夸奖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渐渐的,他不但能认真地完成各项作业,而且他的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激励其他学生。现在就连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生活上,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课下帮他们削铅笔、有时还要 6 提醒学生按时吃药、帮学生补习不懂的题,甚至有的学生发烧、肚痛、呕吐、我都能尽心帮助他们。所以每到我们班的学生下课了,他们总爱围着我问东问西,跟我说知心话。
六、多给孩子一点宽容,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小学生的心是稚弱的,如果老师说话不考虑后果,不讲求方法,就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小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另外,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干傻事,犯错误。对此,我对孩子非常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群单纯的孩子呢?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不是简单地批评,训斥,而是对他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相信他们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我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样做,既容易加深我与学生的感情交融,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一节课以后,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次,有一个学生早上到校后主动扫地,我马上当众表扬说:“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立刻,有好几个学生过来抢扫帚了。如果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乱哄哄的,这时我会大声表扬一个坐得最端正的学生:“瞧,某某已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大家都要学习他呀!”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现在,不管是纪律方面还是卫生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改观。
七、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携手开创孩子的未来
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我认为取得家长的支持是干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这个学期,我特别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开好家长会。本学期,我班一共组织了三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讲稿内容反复修改,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一次家长会,因为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家长对学校情况以及要做的事情不是很清楚,我以介绍学校情况和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主。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醒,开学第一个月,我班一切事项运转良好,没有出现问题。
第二次家长会,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我向家长介绍了一个月以来学生的表现,并重点就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探讨。我从思想品德教育、溺爱和智爱的问题、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四个方面向家长作了发言。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很多,这也为我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这次家长会以后,我明显感觉到家长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更大,积极性也更高,特别是作业辅导,我班家长几乎每天都签字,学生的作业质量也明显提高。家长也特别支持我的工作,只要我要求到得家长都会尽可能的去做。
第三次家长会是在学期末。我首先向家长介绍学生这一学期的表现和成绩,并从做一个合格的一年级学生家长、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关于孩子的学习、家长的过失等反面进行了发言,并重点就孩子的读书问题与家长进行了探讨,要求家长多督促孩子读课外书。在这次家长会后,家长普遍表示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
其次,与家长多联系,并要求家长与老师多联系。开学初,我就把我的联系方式公布给家长,并收集了所有家长的联系方式。让家长有问题随时可以发信息或打电话询问。当家长打来电话时,我总是耐心地对他们讲解、沟通。在平时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另外,本学期我还给家长们写了三封信,信中的内容包括最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哪些好习惯,以及坏毛病该如何改正等,以期通过此种方式灌输给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家长成为老师的强大后援。
通过家长会和平时与家长的及时联系,家长们都对我非常信任、理解和支持。我感到很欣慰。
最后我想对老师们说的是:教师的职业是美丽的,在孩子们眼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这种美丽,尽管岁月会在我们眼角刻划皱纹,但是我们却用岁月美化人生。蜡烛般的消耗,粉笔般的磨损,铸就的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把爱与奉献给永远的孩子们,我们就会永远年轻,永远美丽!让我们在与学生共处的这一片天空下,踏踏实实地尽我们所能,默默地奉献着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爱,各位老师们,就让我们一起在爱的付出与奉献中等待着收获幸福吧!
第二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艺术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优秀教师总是让开场的讲话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了重视课前导入教学设计,就能把课上得精彩,学生也喜欢上,能积极参与,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知识。相反如果上无准备之课,随意走进课堂,一味地呆板地直接教课,学生会厌倦,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当然会不尽人意。因此怎样导入新课成为我备课时特别注意的一点,尽量在这个环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本次课顺利进行下去,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
一、抓住领题法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题常设有领题,是为了突出文章叙述的重点、难点。在讲授这类课文时,教师如果能从领题入手,设计导语,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颗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
生:见过。
师: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我在我家屋后的小河边见过柳树。
生:在公园的湖边,我也见过柳树。
师: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生:柳树高高的,叶子狭长,枝条也是长长的,往下垂,有的还能一直垂到水边。
师:对。你说的这种柳树叫垂柳。你们读过贺知章的《咏柳》吗?谁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生:学生背。
师:很好。现代作家陈忠实写过一篇关于柳的文章,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了,它的题目是——
生:(齐)青海高原一株柳。
师:对!如果用一个“柳”字来做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大。既可以写所有的柳,也可以写指定的柳;既可以写垂柳,也可以写不垂的柳。
师:枝条不垂的柳叫旱柳。用“一株柳”做题目好吗?
生:用“一株柳”做题目太普通了。
师:那用“青海高原一株柳” 做题目有什么好?
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不是一般地方的、普通的柳树,而是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不一般。
师:它为什么不一般呢?
生:我知道青海高原雨水少,风沙大,气候恶劣,一般树木难以生长。这株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上,一定有特别的地方。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想要了解什么呢?
生:这一株柳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会“令我望而生畏”?
师:好!那就让我们读课文来弄懂这些问题吧!
这样的导入设计,有利于诱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青海高原一株柳” 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会“令我望而生畏”?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氛围中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索未知领域,为学生学习新课作了有益的铺垫。
二、进入角色法
小学生可塑性强,他们不光喜欢新异直观的画面。更喜欢参与一切娱乐活动。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录音、挂图或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犹如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事,从而被陶醉在这情境之中,使学生兴趣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并深情朗诵:“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同学们,听——《二泉映月》缓缓响起。”稍后,师又描述:“熟悉的乐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山水秀丽的江苏无锡: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展现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丽的景色。伴着泉水的涌动,这支婉转的乐曲又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板书课题),它自始至终流露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阿炳的思绪情感。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走进《二泉映月》,走近这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阿炳。”
这样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角色,有的同学课前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边听、边想,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这自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音乐导入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音乐不以文字语言、不以具体的形态为媒介就可以打动人心,培养美的情操,这种力量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在课的开始就把与本课教材同主题或题材的音乐作品送入学生的感官,这不仅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展现美好的意境,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内涵。
运用音乐导入新课,能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课堂上。比如在教学《草原》,导入新课时,我在课堂上播放一曲悠扬的带草原风味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顿时,音乐旋律在教室里舒缓地流淌,轻轻地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享受音乐带给他们奇妙视听效果的同时,一幅幅富有草原风光的画面随之展现在学生眼前: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放牧的牛羊„„如诗如画的意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他们一下子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在黑板上板书出醒目的课题——《草原》。在教学中,我正是恰当地借助音乐这一媒介物,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很快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直奔主题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我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56个和睦有爱的兄弟民族,有勇于开拓创新的杰出人才„„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我们怎能不热爱她呢?”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用这样充满激情的导语揭示课题,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读书兴趣,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课时衔接法
其目的是衔接上下课时之间的知识衔接,复习巩固,或知识整合。因此,课时导入可采用“提问导入”或“测试导入”或“抽背导入”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既养成严谨的学风,又学好知识。如在教学《草原》第二课时,课前可以先听写“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重点词语,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这些词的含义,再用词造句,学会积累运用。讲读课文时直接抓住这些重点词再提问:“草原有什么特点?课文中哪些描写草原的自然美?”请找出有关词句品读悟感。同学们马上会从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感悟课文内容,说出出美丽大草原的特点:绿、大。而“襟飘带舞”则反映出蒙古族人民欢迎远客的迫切心情和他们那种豪放的性格。这样的测试、提问导入,既集中同学们学习的注意力,又把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第二课时讲读课紧密衔接,使知识性上下联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
总之,新课的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视频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表演导入、画画导入、谜语导入等,但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求变,有灵活性
再好的导入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地采用,想必它的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差。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及他们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新奇感,让他们总保持“乐学”的态度。
2、求精,有概括性
导语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并不能代表所要讲授的课文内容。导语设计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准确。导语的设计还应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尽可能把导语设计得短小精悍。在设计导语时还要把握好导语所用的时间的“度”,尽量把导语所用的时间控制在二、三分钟左右。
3、求巧,有趣味性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行文有趣,言之有味,形式多样的导语,效果绝对要比枯燥乏味的好得多。因此导语的设计要讲求洁简概括,形式多样,既使是简短的几句导语也要尽可能的巧妙有趣。新课的导语设计还要讲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导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导入新课是一门艺术,以上的介绍仅是举例而已。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艺术性导入新课的方法,也要因文而异,因班而异,灵活多样,门径各异。但切不要摆花架子,要实中求活,要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叶圣陶对“导”说得最为切中:“‘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三篇: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
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黄宝坤
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得精心畴划,其中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乃是重中之重。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它既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一、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好导语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首先,导语的设计要有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其次,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导语设计应力求有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师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这样在设计时才能融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情感去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的共鸣。
再者,导语的设计要不乏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导语一定要和教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二、导语设计举例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1、悬念激趣式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如某老师的一堂公开课《烛之武退秦师》,就用‚三十六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再如在教学《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等课文时,可说:‚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她们究竟因何而被休弃的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并结合《礼记》中的古文化知识 ‚女子七弃‛及有关事例,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地学习。又如在教学《祝福》时,可用‚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设置悬念导入。
-1-
2、串联照应式
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3、面点过渡式
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后人传唱。‛
4、故事吸引式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拿来主义》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就想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
5、对联引入式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它,学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可用对联导入:
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闾,亲朋盼信。
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学生读了对联,会兴趣倍增。对于对联中所描绘的悲惨命运深感同情。然后再说:‚这副对联是周作人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人而作的对联,周作人对两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对于两人的遭遇,鲁迅先生也拿起他那匕首般的笔,写下了这篇《记念刘和珍君》。‛根据对联,学生理解文章就方便了很多。
6、概括留白式
国画中的‚留白‛有着无穷的空间,使人无限遐想,是一种特殊的审美需求。而语文教学的导入,提倡概括简练的粗线条设计,给予学生教学的整体感,并留出‚足够‛的空白,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如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可如此导入:‚本文可用三句话概括,即‘一间破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句话进入课文,寻找感觉。‛在教学《赤壁赋》,则这样导入:‚本文很美,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请同学们美读体会,再畅谈感受。‛而在教学《逍遥游》时,导语可这样设计:‚本文中有‘四笑’,它们是谁‘笑’谁呢?又是为何而‘笑’呢?请同学们在这些‘笑’中去揣摩庄子的大智慧,领会庄子的思想。‛
7、关注生活式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是语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信息传输量越来越大,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留心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并能信手拈来,认真提炼。这样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使语文课真正地和课外联系在一起。
8、情境创设式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鸿门宴》时,可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点出人物导入等。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导入应该切合学生实际,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第四篇:良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西安铁三中韩丽萍
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又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因素。一个学生在家里如果不看书,不做作业,肯定会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招来严厉训斥。但只要这个学生伏案学习,家长就会心满意足,至于孩子用的什麽方法学习,家长就不过问了。古代有一个穷汉,遇到一个能点石成金的仙人。仙人看到他生活很困难,就把路边的石子块点成金子送给他。不料穷汉竟说:“你给我金子,我总是要用完的,还是教给我怎麽才能有你这种点石成金的石头吧!”它告诉我们,金子固然宝贵,但更重要的是获得金子的方法,即点金术。引用到学习上来,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使离开了老师,照样可以获得知识。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再一次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事”就是学习,“器”就是方法。宋代学者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能。师舍是(方法)则无以教,弟子舍是(方法),则无以学。”可见,无论教师和学生,都要讲求方法。
现在不少学生,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大重视,整天在“听课、做作业”的两维空间里活动,他们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遇问题,不假思索问别人,有的甚至于抄作业他们从小学到初中还没有掌握学习过程的基本科学程序。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不少学生学习成绩提不高,有的导致心理受挫,身心出现疾病。因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如何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既然学习方法这麽重要,那麽什麽叫做学习方法呢?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得手段、方式或途径。事实上每个在学习的人,都采用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不是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而是采用什麽方法的问题。方法有恰当与不恰当,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抛弃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班上几十个人,由同样的几个老师授课,用的是统一的课本,学习都很用功,甚至基础也差不多,可是一段时间后,学习上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距,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各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下面,我就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学习方法:
(一)、“凡事预则立”,变被动为主动。预习是超越目前学习现状的重要手段。
预习是指在老师上课之前,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了解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超前思维”,事先把老师课堂要讲的主要内容了解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归结起来,预习有三大好处: ⑴、预习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应做学习的主人。要做学习的主人就要主动的学习。
预习就说明不是被动地在课堂上听讲,而是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课。在预习中能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把疑问带到课堂上去,听课就主动了。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没有预习的效果好得多;有了预习,虽然开始费点时间,但上课效果提高了,自然作业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长期坚持预习,学习成绩就一定会稳步上升,不断进步。
⑵、预习能够提高听讲水平
经过预习去上课,就是打有准备之仗;因为上课时目的性强,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讲,求知欲格外强烈,大脑异常活跃,接受的知识量就可达到最佳程度,听课水平也相应得到较大提高。当老师讲到预习时自己已经理解的知识,可以学习老师讲课的思路,并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怎样分析问题的,怎样解决问题的,老师的思路比自己的思路高明在什麽地方,原因是什麽。经过比较,取长补短,加以改进,不仅使知识能更加扎实地掌握,而且使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样在一个教室上课,由于各人听课起点和接受能力不同,没有预习的同学,如果加上基础差,上课想听懂就很困难,更没有精力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⑶、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独立学习能力(即自学能力)何等重要。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跟着老师,呆在学校里,他总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承担重任,所以一定要学会自学,懂得方法,如果有了自学能力,有了方法也就有了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定会终生益无穷。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进行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预习是自己独立进行的对新知识的初步学习,要自己读、自己想。长期坚持预习的学生,往往阅读速度快、思维敏捷,善于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归类等,因而能较快地发现问题和抓住问题的实质,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旦形成,不仅可以大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终生受用不尽。
⑷、掌握常用的预习方法
1、浏览教材法:即读第二天所上课的教材,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概要。研究一下课题,本课讲什么?需运用哪些已有的知识?基本思路是什么?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课本是否一致?
2、寻找难点法: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教材大体内容,理清新知识思路、把握要点之后,进而寻找出疑难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样听课时就有了针对性,可以集中精力攻克难点,这样就提高了听课效果。
3、回答问题法:按照课文后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去进行预习,先作尝试性回答。了解自己能掌握多少知识,并可在回答问题时发现难点。
4、尝试笔记法:在课前试作学习笔记。划圈点:在重点、难点、关键性地方加圈点或划线;写批注:在书在天头地脚、句子旁边、章节后边写上自己的看法(古人称“旁批”“眉批”。)列提刚:对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原理,用自己的话扼要摘记下来,或列出提刚。
5、同类比较法:将同类体裁的文章或讨论同一问题的不同体裁的文章放在一起对照阅读,从不同作者的叙述中找出异同点,经过分析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方法能助天地博采众长,多方面考虑问题,深化知识,发现问题,取得新成果。运用同类比较法能锻炼同学们的钻研能力。(适合高中学生)
例:华罗庚读书法(《中学生学习方法》P61)
(二)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我们说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五一节,是同学们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渠道。上课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形式,一年有九个多有在课堂度过,每学期就有600多节课。课堂上由老师主讲,同学讲座中师生问答,造成一种热烈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同学们的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一种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一个在校学习的学生,能否上好每一节课,直接关系着他学习的成败优劣。
怎样做到专心听讲呢?
1、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自学排除干扰。列宁学习时,故意在人来人往的城门洞里专心读书,旁若无人,锻炼自己抗干扰能力。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室外往往有各种杂音和过往行人,对专心听讲有干扰,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每当出现干扰,要自学 意识的拉回自己的思绪,强化注意力,2、跟着老师思路走,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老师讲的“是什么”、“为什么”。一位全国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学生说:“我听课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老师的做比较,找出差距,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跟着老师思路走,要善于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对教师反复强调、加强证据讲授的内容,要认真听记,凡老师板书的都要认真思考,做好笔记。
4、跟着老师思路走,跟不上了怎么办?如果一时想不明白,就应当做个记号,或先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下课再问。不要因一时听不懂就中断听讲,有些知识,开始不甚明白,但听到后来,老师会一步一步讲解明白,自己也会豁然开朗。如果课堂上一直还未听懂,那么下课后要问老师或同学,直到明白为止。
(三)、作业——学习成果的检验
独立完成作业是指学生城课内外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完成种类练习的过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独立完成作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作业是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独立地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综合等方法去解决问题,可见,做作业实际上是消化吸收知识,运用知识并使之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独立完成作业能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果能顺利、迅速的独立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知识理解掌握了;相反,如果作业中出现难点、问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温和补救。因此,抄袭作业是学习的大敌。在做作业过程中要求做到:
独立作业——不抄按时完成——不拖
一丝不苟——认真及时更正——改错
(四)、复习——巩固知识的法宝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83岁高龄时,还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的准确数值。人们在惊叹他高超的记忆力的同时向他请教,他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他又说:“根据心理学研究,没有八次重复,要记住是不可能的,我为了把它牢牢记住,化了不止十个八次的功夫。”邮电局电话总机114查询台的话务员,面对无数群众的查询,对答如流。这种过硬的本领,也是经过无数次“重复”磨练出来的。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强调了复习的重要
性。复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复习可以提高培养自学能力。
复习的方法:
1、及时复习:指每次上课后对所学的知识内容的复习。使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更是防止知识遗忘的有效方法。它为系统复习奠定了基础,也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2、系统复习:指对平时所学的零碎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进行“组装”,使形成为较为完整的系统知识。
3、阶段复习:指学完一个单元、章节后对所学知识进行的复习。
4、总复习:指在学期末或毕业前夕集中一段时间对这一学期或整个学习阶段所学内容进行的复习。
除以上介绍的这几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外,搞好课外学习,扩大知识视野;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能,联系比较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及做法
1、我们的同学中,有的学生坚持进行预习,有的学生上了课才知道老师要讲什么内容,一个是打有准备之仗,一个是临时对付,听课效果自然就不一样。即使都进行预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同学看起书来,像看小说一样,一目十行,过眼云烟,在头脑中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有的同学就不一样,看书时又动脑筋又动手,把新课中涉及到的旧概念、旧知识点记录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对所学的新知识新内容认真思考,似是而非之处做到胸中有数,保证了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
2、上课时,有的学生只重视记笔记,不重视听讲思考,下课后笔记一大堆,问题一大堆;有的同学不记笔记,课本也不打开,只是两个耳朵干听,自然没有什么学习效果。
3、课后,有的同学只是埋头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一向轻松。作业本发下来后,有的学生只看老师批改日期,至于为什么有的题错了,老师如何批改,则看都不看。
4、“一个人一个样,别人的方法没法学。”有为种想法的学生,往往是学习较好而不急于改变现状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很自信,否定在学习方法上有普遍规律。这些学生往往是用勤奋掩盖了方法上的不足,而好成绩又暂时起了迷惑作用,使他们不太重视学习方法。事实上这些学生是用长时间、低效率换来了好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难度加大,就显出了他们的不足。事实上每当长入初中或高中,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变成学习上的后进生,除适应性问题外,许多学生是因为方法问题。
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带来事半功倍的高效率,带来学习上的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愉快,成绩优良,往往归功于他们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例一:
我校高二学生王彬就是一个例子:为了了解他学习的奥秘,我专门找他谈了一次话。通过交谈,才知道他有一套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是自学能力,一是勤奋刻苦,一是坚强的意志力。他把学习过程总结为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消化和阶段复习四个环节。前三步当天完成,最后一步每周日上午完成,把一周所学内容按顺序复习整理一遍。爱学又会学,所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好成绩。
例二:P355页为了对明天的承诺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开发智力、挖掘潜力,要学会学习,要学会点金术而不仅仅是金子。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是效率之父,求知之魂,博学的翅膀,成才的飞舟。”我们相信,只要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订好学习计划,重视课前预习;专心致志听讲,提高课堂效率;独立完成作业,学会运用知识;坚持复习,注重方法,我们一定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的技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祝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五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范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化学是九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在以前学习的自然学科中虽然接触到一些化学现象,但那是点滴的、零碎的,虽然生活中化学现象随处可见,但很少有学生留意过,要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化学这门学科是系统的向我们传授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教学的成与败,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培养,首先得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入门篇是向学生敞开大门,把学生引入化学神圣的殿堂的钥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入门篇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入门篇教学的。
一、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设置情境。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我就农村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引起争论,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进入角色。
情境1:⑴ 当我们发现一稻草堆着了火,我们应如何去灭火?
⑵当我们炒菜时,不小心让锅中油烧着了的时候,我们应如何去灭火?
当这两个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就开始讨论开了。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还争的面红耳赤。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了,气氛非常活跃,这不像是在上课,倒像是在开辩论会。这时老师可稍加点拨,并告诉他们,我们只要学习了新开设的这门课——化学,就会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情境2:我们大多数同学家都有铁锹、锄头、菜刀、铁锅等铁制品。当我们每次用完后,一般都把它们洗净、再擦干。这样,一般就不容易生锈,而用完后不洗且沾满水,那么到第二天就会锈迹斑斑。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此大多数同学会低头不语,有少数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一般都讲不清楚。此
时,老师可趁热打铁向同学介绍:我国每年的钢铁总产量达1亿多吨,而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量占总量的1/4,即每年有2500多万吨的钢铁因生锈而损失,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阿!通过这个事例学生们会明白:作为21世纪的主人必须学习化学,掌握一定的知识,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他们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是感兴趣的,对抽象的说教毫无兴致。“实验”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热情。下面试举几例:
1、猫捉迷藏
实验: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酚酞试液)在滤液上画一只小猫,稍稍凉一会儿,什么也看不见,这时用喷水壶向滤纸喷洒一种无色液体(NaOH溶液)。很快在滤纸上就出现了一只红色的小猫,当学生兴致勃勃地看着小猫的时候,再向滤纸上喷洒另一种无色液体,小猫不见了。同学们都流露出诧异的目光。
2、魔棒点火
一根普通的玻璃棒能把酒精灯点燃吗?
实验:向学生出示一根普通的玻璃棒和一个酒精灯,预先请一位同学做助理。趁同学们都在注视着玻璃棒的同时,让这位助理把已准备的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在一起,这时向同学们介绍酒精灯。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酒精灯的同时用玻璃棒在已准备好的混合物中蘸几下,再用这根普通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很快酒精灯被点燃了,这时点燃一串预先准备的小鞭炮。在鞭炮声中,同学们激情高涨,欢欣雀跃,此实
验让学生笼罩了一种神秘感,这时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这不是魔法,此时可向学生揭开神秘的面纱。当他们得知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将自己动手实验,个个无比兴奋。
三、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创设情境
古语道:人到七十古来稀。而如今,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七十一岁,为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这是因为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技术大大的进步,而使得人的寿命延长了。的确如此,而这些都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例如:优良品种的培育,新型农药、化肥的研制和生产,医疗上新药的研制和开发,这都属于化学的领域和范畴。再如:当今高尖端的生物化学领域,我国欲取得卓越的成绩。对此,我们应感到自豪。(课件展示我国在这些项目上的成就)
四、利用化学史设置情境
通过以上几个小实验,同学们会觉得化学这门课有趣、好玩。而为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位中外著名的化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让学生体会和学习科学家们勤奋刻苦,攀登高峰的科学精神。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制碱专家侯德榜,他留美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后,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美国公司所垄断,非常气愤,毅然回国,担任我国爱国致意实业家范旭东筹建的永利制碱厂的技术师,但第一次生产出的碱却是暗红色的,工人们失望了,但侯德榜并没有放弃,他带领200多助手长期奔波于香港、美国、大陆三处实验室,经过上千次的实验,克服无数困难,冲破重重阻力,刻苦钻研,终于研制开发出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荣誉,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世界著名的女化学家、第一位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她在研究放射性现象时,发现了镭元素,但当时化学界的人士对她的发现并不认可,就说:“你弄点镭元素给我们看看,我们就相信你”。
居里夫人在丈夫的帮助下,申请了一间简陋的实验室。在这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的煮沸,还要亲自用棍子在锅里不停的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 溶液倒进倒出,就这样,经过了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人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分离出金属镭。居里夫人这种坚毅刻苦、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同学们都对 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 也认识到学习化学这门课的必要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当然他们也相信将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个个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憧憬着美妙的化学殿堂,到此本节课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