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0-105606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30 18:47: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

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202_-06-29 18:55:0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2)

一、**区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市拥有船舶生产和修造企业94家,配套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据**区经济贸易局和**区船舶行业协会统计,**区拥有船舶生产和修理企业18家,其中中等规模二级ⅰ类4家,其它是二级ⅲ类,还有停建4家,202_年产值达亿元;202_年25亿元,同比增长%,就业人员2万多;202_年1-3月产值亿元。202_年和202_年上半年是造船高峰期,造船企业家们“饭都吃得很香”。

但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和世界经济放缓,航运经济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据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2_年11月份全球造船市场新签订单量大幅萎缩,全球新造船跌幅同比达%,各类船舶订单合计仅为202_年月均签单量的6%。受之影响,我区船舶工业急转直下。202_年下半年,一些尚在建的企业已停建,少数已建企业也处于停产状态。202_年,造船企业将重新洗牌,这意味着传统低水平作业和制造“小、劣”型船舶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散货船产能过剩,40万至50万吨级矿砂船和大型油船、大集装箱船和特种船却有较大的市场,而小型船场不具备该级别新船的制造资质。小型船场想在新一轮的格局中不被淘汰,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面向全球市场做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准备。

二、**区民营船舶工业发展中主要问题

从**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全区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区民营船舶工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

(一)土地及基础设施急需解决。目前**区民营造船企业只有海昌船舶公司用地已进入招拍挂程序,其它企业都没有土地使用权证,企业不敢多投入,大都处于低水平投资,走滩涂造船的落后生产老路,因而企业规模小,硬件软件缺少,没有生产、组装和涂装车间,不能分段规模组装和展开流水线生产,生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差。多数企业只是建造简易船台而没有船坞,有些建有船坞或船台自己却不造船,只是租赁给造船者,收取租赁费而已,红火之时一坞难求,萧条之际租费大跌或停产闲置。另外,椒北地区不少船厂地处沿海滩涂,原有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企业生产所需的水、电、路等基本条件无法满足,沿江道路凹凸不平,200吨以上主机无法运入,生产所需原材料运输困难;电压不够,网线需要改造;自来水

不通,生产生活用水无法保障,且一旦发生火灾,没有水源无法及时扑救。同时,江堤之外大量发展的造船企业,对江堤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二)市场信息不灵。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仅局限于单项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尚未采用,这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国内外信息交流平台的缺失,也制约着民营船舶制造业发展。有的企业干脆先造再说,跟风造船现象严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对国际市场产品需求的预测能力。

(三)人才缺乏。高素质技工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民营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专业人才存在“少、低、散”的特点,没有统一的船舶网络人才库可提供最新人才信息,因而难以满足现代船舶修造业“求才若渴”的现状。另外,受各种因素制约,现有人才也很难留住。

(四)竞争力弱。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以低价、低成本开展

竞争的格局急需打破。

(五)民间集资为主。企业资金主要来源是民间集资,股东分散,发展后劲不足,且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

(一)政府扶持,打造上规模的船舶企业

1.加强规划,落实土地。土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基础,造船工业是**区极具优势且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要认真解决造船企业的用地问题,在用地规划和用地指标等方面予以必要的倾斜支持,让船厂拥有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证,减少投资的后顾之忧,也能争取金融部门中长期贷款,减少民间集资所占份额,降低企业和社会风险。同时,金融部门要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企业有自己的土地后,将增强船东进一步注资力度,建造船坞、组装和涂装车间,使造船周期从一年多缩短为四至六个月,提高效率。这也符合国防科

工委对造船硬件的要求。

2.加强服务,保障发展。**区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关心造船工业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椒北地区要结合台电以东工业区块开发,优先解决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开工建设前所沿江路。电力部门要加快电网改造,保证电力供应。供水部门要尽快通水,满足需求。

3.加强扶持,重组优势。国家已经通过了船舶工业振兴规划,**区政府应积极通过信贷和财政政策支持,稳定船舶企业生产,通过限制产能扩充或淘汰旧船和兼并重组。目前**区只有一家企业有土地使用权证,船舶企业间重组条件不具备,但上下游企业之间可以采取合作生产的方式,形成

第二篇: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

一、**区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市拥有船舶生产和修造企业94家,配套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据**区经济贸易局和**区船舶行业协会统计,**区拥有船舶生产和修理企业18家,其中中等规模二级ⅰ类4家,其它是二级ⅲ类,还有停建4家,202_年产值达16.51亿元;202_年25亿元,同比增长151.5%,就业人员

2万多;202_年1-3月产值5.287亿元。202_年和202_年上半年是造船高峰期,造船企业家们“饭都吃得很香”。

但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和世界经济放缓,航运经济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据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2_年11月份全球造船市场新签订单量大幅萎缩,全球新造船跌幅同比达95.6%,各类船舶订单合计仅为202_年月均签单量的6%。受之影响,我区船舶工业急转直下。202_年下半年,一些尚在建的企业已停建,少数已建企业也处于停产状态。202_年,造船企业将重新洗牌,这意味着传统低水平作业和制造“小、劣”型船舶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散货船产能过剩,40万至50万吨级矿砂船和大型油船、大集装箱船和特种船却有较大的市场,而小型船场不具备该级别新船的制造资质。小型船场想在新一轮的格局中不被淘汰,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面向全球市场做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准备。

二、**区民营船舶工业发展中主要问题

从**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全区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区民营船舶工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

(一)土地及基础设施急需解决。目前**区民营造船企业只有海昌船舶公司用地已进入招拍挂程序,其它企业都没有土地使用权证,企业不敢多投入,大都处于低水平投资,走滩涂造船的落后生产老路,因而企业规模小,硬件软件缺少,没有生产、组装和涂装车间,不能分段规模组装和展开流水线生产,生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差。多数企业只是建造简易船台而没有船坞,有些建有船坞或船台自己却不造船,只是租赁给造船者,收取租赁费而已,红火之时一坞难求,萧条之际租费大跌或停产闲置。另外,椒北地区不少船厂地处沿海滩涂,原有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企业生产所需的水、电、路等基本条件无法满足,沿江道路凹凸不平,200吨以上主机无法运入,生产所需原材料运输困难;电压不够,网线需要改造;自来水不通,生产生活用水无法保障,且一旦发生火灾,没有水源无法及时扑救。同时,江堤之外大量发展的造船企业,对江堤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二)市场信息不灵。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仅局限于单项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尚未采用,这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国内外信息交流平台的缺失,也制约着民营船舶制造业发展。有的企业干脆先造再说,跟风造船现象严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对国际市场产品需求的预测能力。

(三)人才缺乏。高素质技工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民营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专业人才存在“少、低、散”的特点,没有统一的船舶网络人才库可提供最新人才信息,因而难以满足现代船舶修造业“求才若渴”的现状。另外,受各种因素制约,现有人才也很难留住。

(四)竞争力弱。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以低价、低成本开展竞争的格局急需打破。

(五)民间集资为主。企业资金主要来源是民间集资,股东分散,发展后劲不足,且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

(一)政府扶持,打造上规模的船舶企业

1.加强规划,落实土地。土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基础,造船工业是**区极具优势且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要认真解决造船企业的用地问题,在用地规划和用地指标等方面予以必要的倾斜支持,让船厂拥有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证,减少投资的后顾之忧,也能争取金融部门中长期贷款,减少民间集资所占份额,降低企业和社会风险。同时,金融部门要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企业有自己的土地后,将增强船东进一步注资力度,建造船坞、组装和涂装车间,使造船周期从一年多缩短为四至六个月,提高效率。这也符合国防科工委对造船硬件的要求。

2.加强服务,保障发展。**区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关心造船工业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椒北地区要结合台电以东工业区块开发,优先解决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开工建设前所沿江路。电力部门要加快电网改造,保证电力供应。供水部门要尽快通水,满足需求。

3.加强扶持,重组优势。国家已经通过了船舶工业振兴规划,**区政府应积极通过信贷和财政政策支持,稳定船舶企业生产,通过限制产能扩充或淘汰旧船和兼并重组。目前**区只有一家企业有土地使用权证,船舶企业间重组条件不具备,但上下游企业之间可以采取合作生产的方式,形成

第三篇: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解读

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解读

202_-08-16 08:30:58

来源:交通运输部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务院日前印发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_—202_年)》(简称《实施方案》),将对我国造船行业、航运业等有何影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运输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纪永波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中国能造全世界的船?为什么还不是造船强国?

记者:202_年,我国造船规模便已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受国际航运市场持续走低的影响,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业内流行一种说法:光中国产能就能满足全世界。如何看待我国造船业的困局?

纪永波:21世纪以来,国际海运市场的新一轮繁荣极大地刺激了世界造船业,需求疯狂增长导致世界造船能力迅速提高,达到历史最高,超出正常需求3倍以上。而中国造船业在这一轮发展中把握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趋势,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202_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突破10%大关,202_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占世界市场份额40%以上,跃居世界第一位,全面实现规模突破。

但在这一轮发展中,我国造船业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配套产业滞后等问题逐步显现,产品以干散货船(船型 船厂 买卖)为主,高附加值的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轮、超级集装箱船(船型 船厂 买卖)等船型的研发、工艺与生产技术还无法与日本、韩国等造船强国抗衡,迫切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到强。

此外,受202_年以来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影响,海运需求增长幅度减缓,而202_年至202_年每年近2亿吨的巨额订单开始陆续完工,航运市场运力严重过剩,供需失衡加剧,世界海运市场经历了空前繁荣后进入新一轮漫长调整期。反映航运市场晴雨表的BDI指数202_年以来年均下跌超过38%,航运企业普遍亏损。

面对下游需求的减少,我国船舶工业迅速规模扩张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产能严重过剩,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干散货船型等更为严重,造船企业由原来的“一坞难求”转变为现在的“一单难求”,船舶工业内部化解产能过剩、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突出。

订单不足、价格腰斩,市场低谷期是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吗?

记者:新增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几乎是高位时的一半,造船业这种现状为我国工业领域及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为什么选择在此时进行船舶工业结构调整?

纪永波:据统计,在国民经济135个产业中,船舶工业和其中113个产业直接相关,对钢铁、石化、轻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可以说,船舶工业目前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对产业转型升级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新一届政府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以调结构、促改革推进稳增长的又一重大举措。可以说,市场低谷期是进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在此时出台《实施方案》,把政策鼓励与行业内生动力相结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造船业“拯救”行动,能给同样深陷低谷的航运业带来变化吗?

记者:深陷低谷的造船业及航运业将如何摆脱困局?《实施方案》会对我国造船业及航运业带来哪些利好? 纪永波: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将有利于我国航运业节能减排,推动运力结构调整,打造绿色低碳水运体系。当前,国际航运界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船舶绿色革命正愈演愈烈,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提出涉及25个领域的绿色减排技术,并不断扩大污染控制区(ECA)范围,将航运业节能减排技术和营运要求转化为强制性标准,积极推行市场机制,将航运业绿色革命进一步推向深入。

交通运输行业高度重视水运节能减排,把船舶领域的技术节能减排作为运力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据悉,交通运输部正在研究《加快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计划在202_年大幅提高船舶使用LNG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在这些背景下,船舶发动机(产品库 求购 供应)混燃技术、纯气体和双燃料、LNG电力推进等技术还存在制约因素,航运业发展亟须船舶工业的技术支撑。《实施方案》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要求船舶工业适应国际船舶技术和产品发展新趋势,实施创新驱动,突破液化天然气船双燃料、纯气体动力技术,发展绿色环保船舶等,将为我国绿色节能环保船型的推广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加速实现构建绿色低碳水运体系的目标。

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改善我国沿海航运市场供需关系。《实施方案》从改善船舶工业需求结构的角度,明确提出要调整延续实施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至202_年12月31日。“延续”意味着老旧运输船舶在未来三年内提前报废仍可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调整”意味着原有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可能有所改善。可以预见,《实施方案》的落实有望在短期内促进航运企业加速运力淘汰,在国内沿海这一相对封闭的市场,可以直接起到削减运力,缓解供需矛盾的作用。该政策中超预期增加的“远洋”船舶,则会使相关国内航运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改善。

淘汰老旧船,着眼高端船,对船队绿色革命、运力供需调整是机遇吗?

记者:目前,《实施方案》的细则还未出台,是否会有不确定因素影响《实施方案》的预期效果? 纪永波:《实施方案》的实施必将对我国航运业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和船舶技术水平提高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但是,该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果补贴标准不能达到船东的期望,将影响船东提前拆解老旧运输船舶的积极性;如果仍然采取原有“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老旧运输船舶退出后将会有同吨位甚至更大吨位的新船投入市场,无益于运输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如果集中拆解,由于拆船业供求关系急剧变化,势必降低拆解价格,补贴力度会有所打折。对于航运企业来说,可能出现互相观望的局面,即大家都在等其他企业先拆,以期留存运力,独享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后带来的收益。

由于补贴政策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目前还难以准确判断该政策对我国航运业产生的具体影响程度。

记者:面对航运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局面,造船企业和航运企业应如何借助《实施方案》良机,加快结构调整? 纪永波:航运企业应抓住国家出台《实施方案》的良好契机,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支持政策,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努力实现转型升级。

航运企业应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细则的研究和制定,真实反映航运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只有航运市场供需趋于平衡,才能形成稳定的造船需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导向,加速淘汰老旧运输船舶,只有航运企业统一认识,共同削减运力,才能尽早使航运市场恢复到合理水平。

航运企业应加强研判,做到科学决策,平抑需求;建立与国内造船企业的创新战略联盟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判,致力于绿色环保节能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船型开发,以产业链形式共同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海运产业链。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七大任务

《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二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三是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四是改善需求结构,加快高端产品发展。五是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六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七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

第四篇: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实施方案(202_-202_年)

船舶工业是为海洋运输、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要求,为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面临形势

(一)主要成就。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船舶工业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取得显著成就。202_年,国务院批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_-202_年)》,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全面启动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地区等三大造船基地建设。202_年,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船舶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我国船舶工业在极其不利的市场形势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比重显著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流船型形成品牌,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新进展,船用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城市船厂搬迁有序推进,三大造船基地形成规模,发展质量明显改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造船大国之一。

(二)挑战和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手持订单持续减少,产业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航运和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密集出台,船舶产品节能、安全、环保要求不断升级;需求结构加快调整,节能环保船舶、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产品逐渐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世界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深刻调整期,围绕技术、产品、市场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我国船舶工业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薄弱、配套产业滞后等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十二五”后三年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造船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齐全,劳动力资源充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比较优势依然突出。必须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质量效益,为建成造船强国、实施海洋战略积蓄力量和创造条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加快转变船舶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适应国际船舶技术和产品发展新趋势,着力改善需求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推动技术和产品结构升级;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着力推进兼并重组和转型转产,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产能结构;积极应对国际船舶市场变化,着力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稳定和巩固国际市场,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强化需求引导,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绿色环保船舶、专用特种船舶、高技术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船用设备配套能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动船舶产品结构升级。

实施创新驱动,提高竞争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全面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要求,提高船舶设计制造水平,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实施海外投资和产业重组,开展全球产业布局,积极拓展对外发展新空间。

控制新增产能,优化产能结构。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利用骨干企业现有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能力,推进大型企业重组和调整,整合优势产能;调整业务结构,鼓励中小企业转型转产,淘汰落后产能。

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顺应世界船舶工业深刻调整新形势,完善船舶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企业管理,改善行业服务,不断增强船舶工业自身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产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后三年,国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船舶工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全面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要求,船用设备装船率进一步提高。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5%和20%以上。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建成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世界级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骨干企业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造船效率达到15工时/修正总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海洋开发装备明显改善。运输船队结构得到优化,渔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学考察、资源调查等装备配置得到加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满足国内需求,邮轮游艇产品适应海洋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海洋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行政执法船舶配置大幅提升,调配使用效率明显提高,适应海上维权执法需要;救助、打捞船舶升级换代,航海保障能力及海上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

——化解过剩产能取得进展。产能盲目扩张势头得到遏制,产能总量不增加;企业兼并重组稳步推进,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批大型造船基础设施得到整合,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一批中小企业转型转产,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

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大主流船型符合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节能安全环保技术开发,做好宣传、培训和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支持数字化智能设计系统等重点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液化天然气存储技术研究,突破液化天然气船双燃料、纯气体动力技术;组织豪华邮轮总体布置、减振降噪、海上舒适度等技术以及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特殊建造工艺研究。开展深海浮式结构物水动力性能、疲劳强度分析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钻井船、半潜式平台、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水下生产系统等核心装备的概念设计和基本设计水平,掌握大型功能模块的设计制造技术。突破磷虾捕捞加工船、大型拖网加工船等大型远洋渔船设计建造技术,提高金枪鱼延绳钓船、金枪鱼围网船、秋刀鱼捕捞船等远洋渔船设计建造能力。加快产品开发,建立标准化船型库,加强防撞击、适航性等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提高行政执法和公务船舶设计制造水平。

(二)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

重点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推进关键船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以及特种材料的制造,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高速柴油机、小缸径低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优势产品自有品牌,加快转叶式舵机、污水处理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油水分离机等产品产业化,提高通信导航和自动化系统制造水平。加快液化天然气船动力推进系统、低温冷藏系统、低温液货装卸系统等关键系统的研制。开展透平和原油发电机组、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电力推进系统、海洋平台吊机、水下井口装置、铺管专业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研制技术攻关。推进渔船探渔、诱渔、捕捞、加工、冷藏等专用设备制造。推进行政执法和公务船舶电子、通信、导航设备产业化。发展耐腐蚀、超低温、高强度、超宽超长超薄和异形船板,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油气输送管线用钢等特种钢材。

(三)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

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矛盾。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突出主业,整合一批大型造船、修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资源,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通过调整中小船厂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修船、拆船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实施城市老旧船厂搬迁。依托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地区三大造船基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形成造船、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改善需求结构,加快高端产品发展。

鼓励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更新。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远洋、沿海运输船舶,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节能安全环保船舶,优化船队结构,提高航运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发展钻井平台、作业平台、勘察船、工程船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骨干油气、造船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成立专业化企业或联合体,培育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

加强行政执法船舶配置。增加海上行政执法船舶数量,提高配置水平,开工建造一批海上行政执法船舶,改善装备条件,充实执法力量,尽快提高海上维权执法能力。

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和应急保障船舶建造。建设专业化海上应急救援队伍,开工建造一批大型救助、打捞船舶,提高海上综合救援能力。加快开发建造一批资源勘察、环境监测、科学考察船舶,改善海上科研条件,提高海洋科考能力。依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工程,建造一批水上工程船舶,形成规模化海上施工能力。

开拓高技术船舶市场。大力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提高专业化设计制造能力和配套水平。加快培育邮轮市场,逐步掌握大中型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完善游艇产业链条,培育豪华游艇自有品牌。

实施渔船更新改造。逐步淘汰老、旧、木质渔船,发展选择性好、高效节能的捕捞渔船。加快老旧远洋渔船更新步伐,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水平。发挥船舶工业研发和制造优势,整合科研生产要素,提高渔船开发设计和制造水平。

(五)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拓展对外发展新空间。

加强对国际船舶市场态势、产品发展趋势以及主要造船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析和研究,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稳定和努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支持引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核心人才和团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支持开展海外产业重组,掌握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配套设备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支持大型船舶和配套企业开展全球产业布局,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和维修服务基地。

(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促进军用与民用科研条件、资源和成果共享,促进船舶军民通用设计、制造先进技术的合作开发,加强军用与民用基础技术、产品的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推动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的互通互用。引导造船企业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拓民用特种、专用船舶市场。立足民用船舶工业基础,依托重大民品研制项目,突破关键产品、材料、加工制造设备等军工能力建设瓶颈。

(七)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

引导船舶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加强成本和风险控制,增强应对市场变化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精益造船,应用节能、节材技术和工艺,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船员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船员培养、选拔、考核、退出机制,提高船员综合素质,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加强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在行业自律、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检验检测、宣传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支持政策

(一)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

调整延续实施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至202_年12月31日。鼓励老旧远洋、沿海运输船舶提前报废并建造符合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要求的绿色环保型船舶。

(二)支持行政执法、公务船舶建造和渔船更新改造。

支持海上行政执法船舶以及救助打捞、资源调查、科学考察等公务船舶建造,支持航海保障设施、设备的配备,支持海洋渔船更新改造,满足船舶建造和更新改造资金需求。

(三)鼓励开展船舶买方信贷业务。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对在国内骨干船厂订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境外船东提供出口买方信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募集资金。

(四)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和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原则,做好对在国内订造船舶且船用柴油机、曲轴在国内采购的船东的融资服务,加大对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海外并购以及中小船厂业务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信贷融资支持。研究开展骨干船舶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等。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船舶出口。优化船舶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政策,创新担保方式,简化办理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船舶融资租赁试点。

(五)加强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增强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创新能力,开展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加强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设备专业化能力建设,以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填补国内空白的产业化项目建设。

(六)控制新增产能,支持产能结构调整。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造船、修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项目,国土、交通、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土地和岸线供应、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对船舶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项目,要停止建设;国土、交通、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停建的违规在建项目,按照谁违规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债务、人员安置等善后工作,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分类处理。对已经建成的违规产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入条件等进行处理。在满足总量调控、布局规划、兼并重组等要求的条件下,推动整合提升大型基础设施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转型转产。

五、实施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保持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做好有关指导和服务工作。各有关地区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

第五篇: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步入关键时点

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步入关键时点

202_年08月04日16:02 新华网 我有话说(697人参与)

202_年8月1日 南海开渔日 临高迎新港 8月1日,海南省临高县渔民在船上鸣放鞭炮庆祝武莲港开港。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李春)为促进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日前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_-202_年)》。这是新一届政府立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施策,出台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造船市场持续低迷,中国船舶工业在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发展后步入调整发展的“困难期”——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导致我国船舶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今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主要造船指标和经济指标持续下滑——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3亿元,同比下降18.5%;利润总额35.8亿元,同比下降53.6%;

此时出台《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显示出决策层对产业转型升级高度重视。《实施方案》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加快转变船舶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着力改善产品结构、提升技术结构、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七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开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培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重点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推进关键船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以及特种材料的研发、制造。三是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规建设项目,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四是改善需求结构,加快高端产品发展。鼓励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更新,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加强行政执法和公务船舶配置,实施渔船更新改造,推动船舶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五是稳定国际市场份额。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进核心人才和团队,开展海外产业重组和全球产业布局。六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军民科研条件、资源、成果共享。七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引导船舶企业全面加强管理,加强船员队伍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在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施方案》所提出七项主要任务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对破解当前船舶工业发展困境有很强的针对性,更为行业的长远发展释放了充足的政策红利。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陷入阶段性的发展困境,但是我们还应看到行业发展所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造船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齐全,劳动力资源充裕,国内市场潜力较大;船舶工业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由“自我封闭”到国际性产业的历史性飞跃。

在国际造船市场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实施方案》为我国船舶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通过主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主动融入世界船舶工业深刻调整的大趋势,才能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矛盾和困难,进一步积蓄力量做大做强。

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