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伊斯兰与宽容
浅谈伊斯兰的包容
□王吉惠
包容是伊斯兰提倡的美德,也是穆斯林所遵行的处世原则之一。其阿语是“塔沙穆哈”,本意是相互原谅和允许,在阿语词汇里,与之同义或近义的词汇还有很多,如 “饶恕”、“宽厚”、“原谅”等。具体讲来,就是对不同的意见、文化、信仰、生活方式和立场观点等的容忍、尊重和理解。在《古兰经》中就经常提及这些品德。比如:“谁愿宽恕而且和解,安拉必报酬谁。”(42:40)“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这样,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亲如密友。”(41:34)
在上述经文中,安拉号召人们要以包容和谅解来处理人们之间的不愉快,用以德报怨来消除人们之间的仇视,这样人们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变仇恨为和睦,实现不同人群间的和平共处,和睦相处。因此,在每一个穆斯林的修养中包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处世品德。
那么伊斯兰是如何看待包容的?
一、包容是对他人不好的言行能宽大、有气量
对于包容,《古兰经》25章63节是这样说的:“安拉的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愚昧的人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回头说:‘祝你们平安。’”对此,著名经师塔巴里在其经注里做了这样的注释:安拉的仆人宽仁地走在路上,别人对他蒙昧无理,他对别人却不这样。是啊,这就是穆斯林应有的行为。当我们回顾穆圣的生活时,就发现他总是把呈现在古兰中的教导付诸实践。当年,有一个异教徒老太太,经常把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放到穆圣的门口。穆圣总是心平气和地把它清理掉,从不埋怨。连续几天穆圣没有看到这位老太太,心想,难道是老太太病了吗?于是他就去老人家里探望,热情地询问老人有什么需要自己做的,这一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老妇人„„”。一个人对你无理,你不但不耿耿于怀,反而祝他平安,给他关怀。如果没有包容、没有气量,怎么可能会铸就如此伟大的胸怀呢!
二、包容不是意志的软弱,而是心灵上的勇敢
穆圣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不在于他能在战斗中击败对手,而在于能控制自己。”又说“能抑制自己愤怒的人才是强者。”
穆圣自己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说明。在光复麦加城的那一年,穆圣率领十万
/ 4
大军攻入麦加城,城中曾经迫害过穆斯林的麦加人惊恐地聚集在“克而白”天房周围,等待穆圣的发落。按照一般的逻辑,他们必遭到严惩。但穆圣看到了昔日的仇敌,却胸怀释然地说:“今天对你们毫无谴责,你们去吧!你们是自由的”。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穆圣这样做是他害怕得罪故乡人而软弱了嘛?不,是他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谴责,那就是包容,他那如此宽阔的胸怀,如此宽容的对待,反而让古莱什人对自己过当的行为感到无地自容,同时也被穆圣的行为所折服所感动,他们当即就对穆圣表白,真诚地加入了伊斯兰。
然而,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伊斯兰的包容并不是无原则、无条件的屈服和纵容邪恶,也绝不是对任何屈辱都能容忍、对任何压迫都能让步、对任何暴虐都能迁就,而是把为安拉而愤怒和为自己而愤怒截然地区别开来,即该忍则忍、该怒则怒。就是说,当穆斯林发现有人亵渎我们对安拉的信仰时,因此而愤怒是必须的、是可取的。但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特别是为了小小的伤害而发怒时,则不必发怒,必须要忍。
穆斯林之所以能够做到包容是基于以下这些观点:
一、宽容别人就等于留一片天地给自己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穆斯林每天都在祈求安拉对我们自身的过错给予宽恕,从这一点上,就证明没有哪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既然我们本身就需要安拉宽恕,就没有理由不宽恕他人,而我们得以安拉宽恕恰恰是在我们多多体谅别人的困难,宽容他人的错误时才能得到的。正如古兰所云:“如果你们宽宥他们,原谅他们,饶恕他们,〔安拉就赦宥你们〕,因为安拉是大赦大慈的。”(64:14)
二、包容别人可化敌为友
穆圣经常说:“德,能化敌为友”。在麦地那时期,由于生活窘迫,穆圣曾向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借了些钱,而后,这个犹太人来向穆圣要债,当时穆圣虽为穆斯林的领袖,但手头拮据,没有能力立即偿还,这个犹太人却不依不饶,硬是把穆圣拘留了一天一夜,而穆圣却没有对他表示任何的嗔怪和不满。后来这个犹太人受到了感动,说:“我为了讨债这般刁难你,而你却没有生气,也没有叫人把我赶走,还这么有耐性地对待我。”最后这个爱财如命的犹太人把身上所有的钱都送给了穆圣,并说,以前的债务一笔勾销。
三、不包容别人实则是束缚自己
如上所讲,包容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然而,就有一些人拒绝包容,遇事
/ 4
喜欢与人一争高低,或者锱铢必较,因蝇头小利而怒目相向,结果弄得两败俱伤;有的人喜清流而厌混水,眼里就是揉不下一粒沙子,结果水至清在而无鱼,毕生难以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还有的人不仅不容纳他人的缺点,更不能接受别人的优点,心里长满了妒嫉的杂草,遇到贤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心灵的天空被阴云笼罩着,坠入在天长日久的煎熬之中,到头来,斤斤计较换来的不是得,反而是失。而真主却明明教导我们:“赦免是最近于敬畏的,你们不要忘记彼此的情谊。”(2:237)是的,赦免好,情谊贵啊。放开自己,容纳别人也就把快乐还给了自己,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快乐,就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一个乐人乐已者吧!
那么,我们如何来实现包容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点愿与大家共勉
一、学会理解他人
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穆圣的做法就是我们最好榜样。
有一天,穆圣正在组织一次重要会议,眼前走来许多送丧的人,声音嘈杂,影响了会议。有人报告说,是城内的犹太人,他们平常对穆斯林不满。有人请示穆圣,是否阻止他们路过这里时,穆圣说:“被送葬的,不也是一个人吗?”穆圣要求大家宽容,会议稍停一会儿,让送葬的队伍过去。值得一提的是,穆圣还起身目送亡者远去。穆圣这样做正是站在亡者家属的角度来处理事情的,同为人类,就同有生死别离之痛。所以,凡事如果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就会多一份包容之心了。
二、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与包容美德对立的行为是不包容,表现为自私、狭隘、恼怒和针锋相对。这些行为,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因此而导致的气恼,其实就等于拿别人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真主说:“你要宽宥,要劝导,要避开愚人。”(7:199)面对无理的人,经文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对能够接受劝导的人,要主动原谅他的过失和误解;对无知、不易接受劝解的人,要敬而远之,暂时躲避,不可与之针锋相对,而此时的退就是进。正如中国古典故事所讲的,争一争行不通,而让一让,六尺巷。因此,针对不同的人,要因势利导,有进有退。
三、学会忍耐
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我们每一个人难免要与别人产生误会或磨擦,这时,我们如果不愿意吃亏,步步紧逼,据理力争,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
/ 4
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一时的忍耐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多一份宽容,就少一份怨恨,岂不更好?正如古兰经所云:“忍耐是俊美的”(12:18)
四、克制怒气
克制怒气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深厚的表现,而易怒则是缺乏涵养和自制力的表现,它使发怒者推动理智做出伤人伤已的事来。伊玛目安萨里说:“过分的恼怒会使人脱离理智和宗教的指导,失去思考和选择的余地而变成‘失控者’,当人被怒气冲昏头脑时,往往会成为聋子瞎子,看不见真理,也听不进劝告,甚至劝告会使其怒气骤增。”放纵脾气的结果这是这样的。当然,“克制怒气并不在于盲目压抑愤怒的本能,而在于使人具备驾驭怒气的能力,将怒气的挥发限制在宗教和理智嘉许的范围之内。”如果我们有效地控制住愤怒,不但能息事宁人,而且还将进入到真主的褒奖之中。真主说:“你们当争先趋向从你们的主发出的赦宥,和那与天地同宽的、已为敬畏者预备好的乐园。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且能抑制怒气、又能恕人。”(3:133-134)正如经文所示,我们抑制恕气的结果就是得福报,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包容是伊斯兰所倡导的美德和优良传统,是穆斯林修养中必不可少的处世品德,我们应该保持并加以弘扬。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多民族共处,多种文化杂居并存,不要以个人的印象和成见概括哪个民族优劣,哪种文明高低,然而我们应该相信:凡是正确的,美好的都是来自于伟大安拉的启示。那么,就让我们谨遵安拉的教导,以包容的胸怀在各民族、宗教以及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包括我们穆斯林自身中加强交流和往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认识,消除彼此的分歧和成见,促进社会的团结与和睦,进而成为一名伊斯兰诸美德的践行者。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安宁、和谐美好的社会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祈求伟大的安拉赐予我们力量。
阿敏
安河桥清真寺阿訇:王吉惠 2012年3月18日星期日
/ 4
第二篇: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历史,如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灿烂的伊斯兰文明。而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起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说说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学习收集、处理和组织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伊斯兰教的创立在阿拉伯国家统一、帝国的建立等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要求学生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六至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基本情况、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阿拉伯民间故事。
通过分析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特点,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理解宗教对政治、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通过了解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与传承。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古代文化的成就。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突破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穆罕默德的活动,认识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教学方法:
通过两条主线贯穿课堂:一是明线:“四个一”即一位领袖,一种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化。另一条是暗线:即阿拉伯帝国与古代中国的联系十分密切。郑和、回族、蒙古族、伊本·白图泰等等。以启思助学。
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课前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组员竞争和小组竞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合作能力。通过“知识大比拼”,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google earth、合作学习记录单,补充学材。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古代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查阅有关地图、图片、资料。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google earth,定位阿拉伯半岛)
师引导:通过七年级上册《干旱的宝地》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的一些基本情况,请你向同学介绍一下。
师归纳: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地区之一,波斯湾沿岸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现今的阿拉伯半岛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购买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使用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把瀚海的沙漠改造成了干旱的宝地、出现了美丽的城市和绿洲。教师同时展示一些多媒体画面。
(过渡)那么你是否了解1400多年以前的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国家的情况呢?知道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补充,适时过度到新课。
新课教学:
【活动一】教师介绍6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当时的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常为争夺水源、牧场和掠夺财富而发生战争。6世纪时,波斯与埃塞俄比亚发生战争,给半岛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波斯人控制的半岛西部的商道陷入萧条。
【活动二】主题:一位领袖:穆罕默德。教师展示图片,导出伊斯兰教创台人:穆罕默德。
学生活动:小故事《穆罕默德介绍》
适时过渡。
【活动三】主题:一种宗教:伊斯兰教
教师随堂提问,介绍伊斯兰的基本情况。经典、教义、穆斯林的宗教义务等。
重点介绍:麦加和麦地那。
(过渡):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在他去世前,已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过渡到一个帝国的教学。
【活动四】主题:一个帝国: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中的作用
活动目的: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扩张中的作用。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
(1)伊斯兰教创立的社会背景?既七世纪时阿拉伯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情况?
(2)伊斯兰教与各部落分裂状态下的信仰有何不同?
(3)伊斯兰教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讨论: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扩张中的作用?
【学生反馈】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中感受宗教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力。
2、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教师展示《阿拉伯帝国扩张》图和《8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帝国》。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帝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过渡)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也迅速传播。并酝酿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活动五】主题:一种文化: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活动:视频播放古代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思考阿拉伯文的突出表现。
教师提供材料一:阿拉伯格言和穆罕默德的话“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材料二:阿拉伯文的组成。
引导学生思考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和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
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一位领袖,一种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化。要求学生串联起来,以清理脉络,巩固所学。
【活动六】主题:知识大比拼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课外探究。
教师提供抢答题,学生抢答。主要内容为本课知识的复习,知识的补充及课外延伸。
隐含主线:中国与古代阿拉伯地区关系密切!学点:郑和、回族、蒙古族、伊本·白图泰等等。
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进一步的查阅和归纳。
课堂反馈:统计学生的学情及得分情况,适时激励。
布置作业:作业本和填充图册,做好复习和预习。
课堂练习:自我测评(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课后小结:本课以一位领袖,一种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化为主线,以时间为主轴,布局合理,脉络清晰。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和阿拉伯文化与中国的关系,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拉近了与本课堂的距离,使历史知识生活化。
附:探究单与学习资料: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小组活动记录单
姓名:__________
活动参与度:
1、我的得分:组员每回答正确随堂小题一次加5分,抢答每题10分,大题加20分。
(底分)100+ 总分:__________
2、本课最佳参与组员:
合作探究记载:
1、试分析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统一所起的作用。
(提示: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1、公元7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社会状况。
2、伊斯兰教与各部落分裂状态下的信仰有何不同?
3、伊斯兰教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2、试分析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我在本节课的表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我的收获:
补充阅读材料:
伊斯兰教 “伊斯兰”一词为阿拉伯语的音译,为“顺从”和“皈服”之意,即顺从和皈服真主的宗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我国旧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一神教,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它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当时,各部落之间经常进行劫掠与战争,社会充满动荡与不安。波斯人占领也门后,又将传统商路转移,促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实现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结束混乱局面,维护民族生存的愿望。穆罕默德就是通过创立伊斯兰教的一神崇拜,废除阿拉伯半岛部落的多神崇拜为建立统一国家奠定思想基础。伊斯兰教建立后,经过了许多艰难曲折。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在那里继续传教,并组织起武装,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初步确立伊斯兰教。至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完成统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对推动社会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从7世纪中期到8世纪初,穆斯林的对外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使伊斯兰教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现今伊斯兰教徒约有七八亿,人数仅次于基督教而远远超过佛教,散布在90多个国家。
阿拉伯文化 形成于阿拉伯帝国时期。它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历代哈里发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一方面,他们组织力量大力翻译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作“智慧之宫”。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长于学习,提倡教育和学术的精神,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另外,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使阿拉伯人得以广泛继承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成果。因此,阿拉伯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渐融合而成的,也是阿拉伯人和境内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工具,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所以又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称。其次,是它的多民族性和综合创新精神。
阿拉伯文化以建筑、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和文学的成绩最为突出。其建筑艺术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清真寺的建筑和装饰方面。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封闭院套,四周环以拱廊或柱廊,中心的礼拜寺大厅顶部耸立着圆拱顶。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人物和动物。所以,艺术家们都利用阿拉伯数字和几何图形进行艺术创作,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是阿拉伯艺术的独特风格。
在天文学方面,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等地,都建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还创造了许多精密度的天文仪器,长期进行天文观测。他们制造的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仍被欧洲天文学家使用。天文学家白塔尼的著作《恒星表》,在几百年内都是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基础。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学家利用并改造了印度数字,使用十进位法,使数学计算大为简化。他们创立了代数学,数学家花刺子密(约780~850年)的代数学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直到16世纪都是欧洲大学的主要教科书。代数学的阿拉伯名字就是通过这部著作传人欧洲的。
医学是阿拉伯人最重视的科学之一,最杰出的医学家有拉齐斯(865~925年)和阿维森那(伊本〃西那,980~1037年)。前者是巴格达国立医院院长,著名临床外科专家著有《天花与麻疹》和《医典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著有《医典》,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论著,获得“医中之王”的美誉。直到17世纪,该书都被西方视为医学权威著作。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交通方便,朝觐和经商活动的进行,使地理学非常发达。阿拉伯人还是世界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由他们传到西方的,这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当今的现代社会造成城市环境越来越拥挤不堪,人们居住在越造越高的楼房里,居住环境日益背离原先对美好的居住要求的时候,就应境产生了“闲适、从容、意趣与浪漫及奔放”的生活意念,而西班牙别墅建筑风格的出现就是这一生活方式的最佳载体。
西班牙建筑中最突出的是它的庭院建筑,西班牙文叫Patio(帕提欧)。“帕提欧”,是西班牙语对建筑物之内,柱廊四围的露天庭院的称呼。西班牙的这种庭院在欧洲建筑中是独树一帜的,由于西班牙独特的地理位置,日照充沛,西班牙人喜欢在午后的庭院里喝茶、聊天、休憩、沐浴阳光,因此庭院之于西班牙建筑来说其功能有如其他欧洲建筑中的living room(客厅),是西班牙民宅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从另一层含义来说,西班牙崇尚奔放的情怀,浪漫与自由是它的理想。昂扬的斗牛与热烈的弗拉门戈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拘谨,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在这种文化的濡染下,西班牙没有陌生人。将这种理念导入居住,以融洽自然的邻里关系为出发点,讲究形式的美感与空间的流畅,从而绽放明媚浓郁的“院落情怀”,这也是PATIO院落的生活特质。美院COAST倡导的院落生活,便是吸取西班牙建筑的精髓,精心打造原味PATIO,由4栋或者6栋独体别墅巧妙围合,形成私家生态庭院、邻里组团庭院、公共坡地庭院三重院落空间,同时又与传统的“四合院”思想不谋而合,抒写了人性化居住的新美学。
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有美丽的海岸线,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水岸是曲线的,路也是曲线的,建筑沿水岸自然排布,体现了建筑与水、与人的和谐的居住形态及港湾式规划理念。
为了营造可参与的水岸生活,不少西班牙风格的项目引进了私家游艇,使居者亲身体验水岸生活。一些项目还会在空间分割中使用水系,以绿化带为分隔媒介,使社区与外部自然区分,由社区空间到生活空间,水岸气息散落每个角落。建筑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与空间的尺度感。
从古至今,人类的景观园林设计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世界园林的类型亦是纷繁多样,难以计量。尽管这样,也有学者将影响世界园林发展的因素大致概括为四个主要走向:古代西班牙的摩尔式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别
关键字:园林 摩尔 建筑 其它
从古至今,人类的景观园林设计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世界园林的类型亦是纷繁多样,难以计量。尽管这样,也有学者将影响世界园林发展的因素大致概括为四个主要走向:古代
西班牙的摩尔式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花园,英美的现代设计风格,以及日本的禅宗园林。可见,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古西班牙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对整个南部地中海岸展开数年的征战和攻掠之后,公元711年,第一批穆斯林信徒越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这些西班牙摩尔人在这片分离的土地上创造了一种新文化、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环境,并将其反映于当时的园林设计理念之中:由厚实坚固的城堡式建筑围合而成的内庭院;利用水体和大量的植被来调节园庭和建筑的温度。
在摩尔人统治下,伊斯兰西班牙超越了欧洲其它国家而成为文明中心。通过研究和实验,摩尔人的农业和园艺知识得到长足进步,他们吸收其它文化,发明了花园及其相关房屋设计的审美导则,尽管这些导则并不十分严格。用灰泥墙体所分隔的台地花园成为这种新文化的最爱。在伊斯兰宫殿庭园中,人们可以发现其与过去的沙漠绿洲的联系。这些庭园被白墙环绕,被水道和喷泉切分,并种植了大量的常绿树篱和柑橘树。摩尔人将自己的旧习惯带到了西班牙,并对这些旧习性加以改善和调谐。尽管摩尔人最终被基督教徒逐出西班牙,他们对于整个西欧景观设计的影响至今依然显而易见。下文展现的即是两处城堡中的王室园庭。阿尔罕布拉(Alhambra)宫
在西班牙的阿拉伯式宫殿中,阿尔罕布拉宫并非最重要者,但却是当时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例。这座孤立的宫殿位于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外围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由格拉纳达王国的摩尔人君主兴建于9世纪,并保留了摩尔人的建筑风格:其厚重的、堡垒式的外形即是为了抵御基督教徒的入侵。在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人们可以看到,伊斯兰艺术及建筑的精致、财富、微妙达到其最后的顶点。
在阿拉伯语中,“阿尔罕布拉”是红色的意思,它代表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 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用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堡”。在高地环境中,阿尔罕布拉宫具有鲜明的色彩,摩尔诗人即用“翡翠中的珍珠”来描述其建筑明亮的色泽,及其周边丰饶的森林资源。春季,阿尔罕布拉繁衍着由摩尔人种植的野花和野草,以及玫瑰、柑橘、和桃金娘,这些,构成了阿尔罕布拉独特的环境特征。该宫殿用工作间和个人房间将不同的台地连接,并借此与周围地形相适应。台地长约730米,最宽处约200米,覆盖面积约14公顷。
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内院):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的布局都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就这四个中庭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庭”。宫殿中的“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
桃金娘树篱的种植则要溯源于1492年西班牙占领该地之后。在桃金娘中庭内,可以欣赏两个极佳的建筑外观,其一的主景为一座超出40米的高塔,在塔上能够观看引人入胜的美景。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庭,也即苏丹家庭的中心。在这个穆罕默德五世宫殿中,四个大厅环绕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庭——狮庭(Patio delos Leones)。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由于《可兰经》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所以,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承喷泉的做法是很令人称奇的,可将其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而这里的狮子雕像的形态还会让人回想起古代波斯雕刻家的作品。
狮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走廊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相当精美: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同样,走廊顶棚也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木工手艺。由于柱身较为纤细,常常将四根立柱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层次感,使空间更为丰富、细腻。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精神和转换个人心态。在狮庭,同样可以看到与中世纪修道院相似的回廊。它按照黄金分割比加以划分和组织,其全部的比例及尺度都相当经典。所以,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
在欣赏了几处西班牙王室庭园之后,可以看出,“装饰”在阿尔罕布拉宫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在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最有意义的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在这些装饰性元素的作用下,中庭回廊的外观显得豪华而耀眼。
格内拉里弗(Generalife)
如果说阿尔罕布拉宫的特征在于其惊人的复杂和精细,那么,同样建于格拉纳达的“格内拉里弗”则表现出彻头彻尾的豪华。格内拉里弗有“建筑师之园”的含义,它与阿尔罕布拉宫接壤,只需通过一座架设于溪谷之上的桥梁就可从阿尔罕布拉宫抵达。它是苏丹的夏宫,其内的设施略感凉爽,包括数个非同寻常的园庭。这些园庭建造于14世纪初,迄今仍保持其原有形态,包括若干对称种植的台地花园。这些可爱的花园内,有着不计其数的小水渠、喷泉和喷射水流。
经台地花园,场地入口可径直导入内庭——水渠中庭(Patio de la Acequia),它是格内拉里弗中一个典型的精美园庭,也是所有花园的最高点。庭院的中心主要由一个长形的水渠构成,它从主人住宅导向位于庭院另一端的门房。为使该空间更为凉爽,并达到悦目悦耳的功效,水渠两侧还设有若干喷头,产生一道道高射的、连续不断的拱形水流。庭院周边的建筑物底层是一条开放的拱廊,边缘是装饰性的拱门。从处于有利位置的观景点俯瞰中庭,映入眼帘的即是格内拉里弗最为壮观的景致。由于有喷射水流的存在,水渠中庭的环境气氛显得更为活泼、亲近。
水渠中庭北面是另一个水景庭园——罗汉松中庭(Patio los Cipresses),该中庭呈规则的几何形态,同样设有喷射的水流及高大的周边建筑物,属典型的摩尔人式园庭设计。修剪得四四方方的树篱有意凸显了建筑物的形体,并为完全白色的墙面增添了深色。
在原始设计中还包含了其它一些较高的平台,不过在后来都经过了修改和重建。在1900年代初,格内拉里弗的边远地区又增添了大量的园庭,以及壮美的罗汉松林荫道。如今的格内拉里弗,每年都会开展一次音乐和舞蹈节庆,而花园的场景,便为节庆带来几分神秘的感觉。
中世纪的西班牙伊斯兰建筑,选用的是非常简单的建筑材料 :灰泥、木材和瓷砖等,但这些建筑内外空间的组合及布局却反映出摩尔人式建筑的要旨,即在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居者提供凉爽的小气候条件,不过,为防止入侵,它们自始至终都不对外显露其内部的富有和华美。所以,它们的外观朴素耐用,内部却如同豪奢华美的天堂。事实上,伊斯兰园林的起源是对农业的直接摹仿,后来,它发展为对灌溉、气温调节和植物种植的一种研究。再往后,这种园林设计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林设计之中。其中庭的平面布局较简单,但因其整体设计非常注重细部,从周边建筑至院落中的花草小品,常令人驻足观赏。直至今日,停留在这样的庭园中,人们依然可以获得身心的放松,依然能被庭园的环境气氛所深深打动。
第四篇:伊斯兰经典话语
伊斯兰教经典语录
伊斯兰经典话语
你耕耘今世如永活不死,你耕耘后世如明天就死。◆不讲信用者无正信,不守盟约者无正教。◆骗子不是我的教民。◆清洁是信仰的一部分。
◆伪信者的特征有三:撒谎、失信、奸诈。◆克扣工资是大罪。◆凡善功都是施济。
◆多谈正义获取胜利,不谈妄言得平安。
◆引人行善如同自自己行善,诱人作恶如同自己作恶。◆孝敬父母者必会得到子女的孝敬。◆最好的人是最能善待其家属的人。
◆原谅者愈高贵,虚心者愈进步,施济者愈富有。◆莫谦善小而不为。
◆慈爱动物,蒙真主的慈爱,即使宰牲也当减轻声其痛苦。
伊斯兰教经典语录
◆辱骂穆斯林是作恶,杀害穆斯林是叛教。
◆你不要吝啬,否则真主会减少你的给养,你当尽力施舍。◆不知感谢人者,就没有感谢真主。
◆你们吃,你们喝,你们施舍,你们穿,只要不浪费,不炫耀。谋求 合法福利是主命后的主命。
◆你们不可丝毫轻视善行,即使是和颜悦色的会见你的弟兄。一个人 不得远离他的弟兄超过三天。◆谁不向真主乞求,真主便恼怒谁。
◆你们当在家中礼副功拜,不要把你们的家当作坟墓。
◆如果有困难时,要看到容易。一切善功确是抵消息罪恶的。这是对 觉悟者的告诫。
◆真主将在困难之后创造容易。
◆你们要为主道而施舍,不要自寻伤亡,你们要行善,真主喜爱行善 的人们。
◆对于宗教没强迫,因为正确与谬误已经分明
伊斯兰教经典语录
◆你们远离猜疑,因为猜疑是最大的谎言。◆圣训:教育孩子一次,强于施粮升。◆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主命。◆求学从摇篮直到坟墓。◆远大的志向出自正信。
◆求助于真主者不失望;协商者不后悔;节约者不贫困。◆施舍的手强于接受的手。◆求知是全体男女穆斯林的主命。
◆智慧是圣人的遗失物,无论在那里发现它,就要拾起它。◆你中最优秀的人是学习《古兰经》并教授它的人。◆辱骂穆斯林是作恶,杀害穆斯林是叛教。
◆你不要吝啬,否则真主会减少你的给养,你当尽力施舍。◆不知感谢人者,就没有感谢真主。
◆你们当在家中礼副功拜,不要把你们的家当作坟墓。◆勇士不以摔跤格斗而定,恼怒时能控制自己者方是勇士。
伊斯兰教经典语录
◆信士!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同诚实的人在一起。◆谁信仰真主和后世,谁就当敬待客人。
◆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你们当着真主不要祈求任何人。◆你要以德报怨,我是最知道他们所述说的。◆真主的宗教是伊斯兰。◆确实困难伴随着容易。◆我确已创造人类于困苦之中。◆真主只责成人所能及的。
第五篇:伊斯兰饮食禁忌
伊斯兰教规定,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的肉是不干净的,所以不能吃。所以不能吃的肉有很多种,猪肉、蛇、驴、狗,都不能吃.猪肉不过是我们禁食食物中的一个。回族能吃的肉只能是食草动物(兔子),具有反刍现象的动物(牛羊骆驼鹿),海鲜(鱼虾等),鸟类(鸡鸭鹅鸟)。中国56个民族里,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等,就连云南的傣族里都有部分是“回傣”,最少有10个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也就是说有10个民族都不吃猪肉、蛇肉、驴、狗。但是由于汉族人以猪肉为主,所以大部分汉族人就以为回族不吃的只有猪肉,其实完全是误解。回族不吃的肉好多的!!!!并且,如果是可以吃的肉,必须要回民自己宰杀掉才可以食用,这洋的食品才能叫清真食品。所以回民能吃的只有清真的肉类。回族饮食禁忌:
禁食血液: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视动物倾流出来的血液为污秽不洁之物,并在《古兰经》中明载禁食。故回民屠宰行可做血肠出售,但不自食。禁食猪肉:回回等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的饮食禁忌之一。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传布伊斯兰教时,把禁食猪肉作为教规,视猪肉为污秽不洁之物。《古兰经》中,有禁食猪肉的经文,称为哈拉目(阿拉伯语,意为禁忌)。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这一禁食习俗同时传人。
禁食自死物: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视自死物为不洁之物,故禁食。
禁食非反刍畜:回族饮食禁忌之一。回族禁食驴、马、骡等非反刍动物的肉,也禁食食肉类动物如猫、狗的肉。
禁食猛禽猛兽: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不仅视猛禽猛兽及怪兽怪鱼为不洁之物,而且认为其性凶残、暴戾、性恶,人如食后会移性,故严格禁止。
美国人欧洲人都提倡不吃猪肉,对体质不好!中医就知道,一个病人病重的时候,医生说:“回去炖点牛肉,羊肉补一补。”你见过医生让吃猪肉的吗?猪肉是败肉类,身体不好的吃了能把人吃死的。还有,中国的职业球员,外国教练对他们第一条要求就是不吃猪肉,第二条是不抽烟。还有犹太人也不吃猪肉,犹太教也认为猪肉是不干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