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精选5篇)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20-1120117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8 12:20: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摘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突出特征,其中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是人为影响水资源布局,而且由于工程实施过程对于生态保护问题中考虑不足,南水北调工程给水源区、供水沿线及水资源调入区的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于工程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工程的供水区、工程沿线及受水区三个方面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减少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不利生态影响。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影响、盐碱化、海水倒灌、水污染、措施

引言:作为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等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实施,必然对水的调出区、调入区及其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影响[1]。

正文:

1、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包括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线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汉江与其最大支流丹江 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2900-4000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 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1.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电力提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 3 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 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供水区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从长江调水北济,大量水资源抽出加上另一个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坝使得长江在水文水质方面都有这极大改变,对于其生态周边环境主要是不利影响。

2.1.1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有着很明显的影响。在长江水系, 有很多产漂流性鱼卵的年洄游性鱼类, 它们的特点是大多需要进入通江湖泊摄食生长, 然后再洄游到江河中产卵繁殖, 甚至到达极上游区,例如中华鲟。有些鱼类能逐渐适应改变了的环境, 能照常进行生殖、摄食、越冬, 并保持一定数量的种群。例如, 建坝对铜鱼的环境条件和饵料生物有较大影响, 但仍能维持其种群的增殖, 使铜鱼产量增加。但是, 由于库区上下游流程变短, 水流升温时间推迟和水量减少, 对鱼类生长会有负面影响, 正常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在已建坝库区已经发生, 表现出幼鱼个体较小、鱼类生长缓慢和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种类少等特征。[2]由于库区水位大幅提高,下泄水的水温将降低,对汉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水质得不到有效改善,水生生物种群将会大大减少。

2.1.2水利移民对调水区森林植被及动物的不利影响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移民不可避免, 一旦搬迁, 移居地所砍伐的木材都远远大于当地现有的森林资源的承载力。如果再加上移民垦殖、制备用具、燃料或因建房标准而提高用材量(砖木结构等), 其耗材将更加惊人。如果对移民问题处理不当, 有限的森林植被将被砍光, 库区也将出现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调水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应地被缩短。土地开发和居民区扩大等因素对库区动物组合及种群数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些野生动物专门食用某些植物, 一旦减少, 动物本身就难以生存;有些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非常固定化、规律化、模式化, 如果改变了它们的外部生活环境, 它们就难以生存。[2]

2.1.3造成长江河口海水倒灌

长江河口由崇明岛分为南北两支在径流减弱和潮流加强的作用下, 苏北沿海向南而来的海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河口的北支, 这在枯水期更为显著近十多年来, 已出现北支的水沙和盐水倒灌到南支的现象,平均每年倒灌进入的泥沙约为4360万吨。此外潮流顶托和盐淡水相遇, 水的动力作用将减到最小并加速细粒泥沙的沉降和长江口拦门沙滩的发展。[3]枯水期东线调水使河口段径流量减少, 可能加重泥沙的倒灌和淤积。

2.1.4加剧河口水污染

东线引水口附近污染比较严重, 长江口地区因枯水期海水倒灌, 常引起上海市一些水厂供水氯化物和硬度的增加。如1978年枯季镇江江段酚的含量超标二倍左右, 长江口有害物质分析项目大部分都超过标准, 黄浦江因排污造成江水黑臭达160天, 盐水入侵一直到 距海口21公里的江苏省常熟的望虞河。另外,由于襄樊以下江段流量减少,水流变缓,水位稳定,使汉江中下游沿岸城镇与工业排放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浮游藻类可能发生爆发性生长繁衍形成“水华”。

2.2 输水沿线

南水北调对输水通过区的影响范围包括输水干线两侧的狭长地带、蓄水体及其周围地区。由于长距离输水和长时期蓄水往往引起一系列环境效应

2.2.1渠道渗水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南水北调过程中,当输水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位时, 因侧渗作用引起沿线地下水位抬高和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这种影响在中线和东线各有不同情况。[4]中线输水干渠穿过山前平原或洪积冲积扇地区, 地势较高, 坡度较大, 地下径流通畅, 地下水理献较深, 渠水侧渗转化为地下水可以较快排走, 引起土壤盐碱化的可能性较小, 同时还将对干渠东侧地下水起到有益的补给作用。东线榆水干渠穿过黄淮海冲积平原东缘, 地势低洼, 地下径流缓慢, 地下水埋藏较浅, 土壤易受盐碱化威胁, 渠水侧渗将大幅度抬高两测地下水位,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2.2.2人为工程活动对植被造成破坏

沿输水线路的施工过程对植被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 其中的工程占用场地、破土动工和土石方开挖等将扰动原地表, 破坏调水沿线两侧原生的植被, 甚至使某些地区成为裸露地, 从而加剧人为水土流失。这种影响和破坏虽然具有临时性特点, 但是,它同时具有快速 6 性、灭绝性以及范围集中等特点, 如果不及时修复, 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2.3.受水区

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北部受水区主要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施工不当等,也会产生一定生态破坏。

2.3.1积极影响

调水后通过大面积灌溉, 将提高地下蓄水量, 可使太原、大同等城市的地下水位逐年恢复, 超采地下水并引起地面沉降的问题得以缓解;同时,现存湿地白洋淀和衡水湖也多年面临水面萎缩、干涸及水污染的困境, 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虽近年引入黄河及岳城水库水, 湿地得到一定恢复, 但水量、水质难以保证。衡水湖和白洋淀作为南水北调调蓄枢纽, 调水后每年有数亿m3 计的优质水输入,平均蓄水位将有所抬高和趋于稳定, 水面扩大, 不会出现干涸的生态灾难, 水质也将有很大的提高。这一切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的环境, 对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5]

2.3.2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灌区大多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在这个地区调进大量外水发展灌概, 会直接改变区内水量收支状况。如果每年每亩地平均灌溉水量为2 5 0立方米, 灌溉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系数为0.1, 给水度为0.03—0.0 5 , 则灌后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值约为0.75 米—1.25 米, 若土壤强烈返盐的地下水临界埋深按2.0米计, 凡调水前地下水埋深在3 米以下地区,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控 7 制地下水位上升, 调节土壤水盐动态, 就有发生大面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险。[6]东线灌区的情况尤为严重。

2.3.3 造成水体污染

南水北调来水改变受水区水资源态势, 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开创基础条件。受水区所在海河南系平原属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 河网仅季节性过水或常年无流, 几乎丧失稀释自净能力。非达标排放的废污水导致河流、湖泊洼淀地表水质的重度恶化, 许多河流遭到严重污染。应当采取的措施

3.1 针对调水工程对周边植被及动物、水生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首先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构。应在相关省市的统一领导下, 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 开展调水区和受水区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生态的治理保护工作, 加强监管, 准确掌握情况,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打好基础;[2]其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加速发展调水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途径。应当结合库区和沿线的发展规划, 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 依法监管, 依法治理, 依法保护, 并逐步扩大自然保护区的层次和规模;另外,完善移民迁建规划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在迁建规划地安排生产、生活和建设交通设施时, 要加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教育, 提高移民区公民素质, 保护好自然植被, 避开珍稀动物的栖息场所, 不能用牺牲环境的方式来安置移民。

3.2 防止河口及调出水的水污染

要加强长江水量调配的统一管理, 做好生态规划。东线工程通过采取 8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长江口的综合治理, 可基本消除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不利影响。在调水前尽快建立关于地下水和水质等水环境重要因子的监测网络, 并根据相关标准建立量化的生态环境本底值, 以便于和监测数据比较并进行动态分析。另外,利用三峡大坝调节长江水时空分布,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枯水期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可能性。保护好长江口水源地, 保护长江水质免受进一步污染, 以保证清洁水源供水,也可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要求。

3.3防止次生盐渍化

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现有管理水平, 改善灌溉制度和灌水方式, 控制灌水量和灌溉时间, 防止农田地下水位大幅度升高。二是在广大灌区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治理经验, 如修建排水系统、排灌工程配套、渠灌和井灌相结合, 并要发展林业和培肥地力, 以减轻次生盐渍化的危害。[7]

结论:综上所述,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 在在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衡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对其供水区、工程沿线、受水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昌明 202_.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河水利 第133页

[2]苏万益, 田卫宾, 乔翠平, 孙万里, 申玉霞 202_.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对调水区及受水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

第32-34页 [3] 杜耘,王学雷,蔡述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刊.202_年第06期 [4] 左大康,刘昌明,许越先 1982.南水北调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地理研究 第32-35 页

[5] 刘剑锋, 张可慧, 刘芳圆, 裴青

202_.浅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北省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第27-29页

[6]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 1 981年。中国自然地理(地表水), 103-108页

[7]中国环境规划院.202_,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介.中国水利, 1(B 刊): 23-27.10

第二篇:南水北调工程

媒体叹南水北调工程:北京一杯水 移民几滴泪

来源:京华时报 202_-08-22 08:03:

41本月底,南水北调中线集中移民工作基本结束,届时河南境内的16.2万人将搬离家园。202_年,丹江口水库的水将淹没自己的过去,改变轨迹流向陌生的北方。南阳市移民局称,河南南阳丹江口库区移民,被评价为继长江三峡移民之后最大的一次国家行动。

三峡工程实际搬迁45万人,历时16年,平均每年2.8万人。而丹江口水库移民和搬迁的人数为16万,这个时间只有两年。一年搬迁8万人。

库区发展停滞

停建令要求停止基础设施投入,库区人出现了吃水难、用电难、出山难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改革开放,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水库与移民似乎永远相伴而生,建水库必先移民。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因地域内的丹江口水库成为202_年北京市的水源地,这个拥有67万人口的县城,四分之一都要搬离故土。

樊桂英是淅川县香花镇赵王营村的村民。8月18日,他们全家人还在收拾剩余的家具和零碎物品,其他家具都运到邓州市穰东镇涅阳的新居了。按照搬迁规定,运物和人的车是分开的,所以村民们要第二天早上坐客车去新家。这天晚上是他们在故土的最后一夜。

这个40多岁的女人,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看到记者来,她躲开,趁人不注意打开水龙头,洗了几下黑乎乎的脸,“俺啥也不会说,说不好,你问领导吧。”她指着村支书说。

村支书说,“让你说你就说”。樊桂英有点不情愿地面对着记者。

“舍得离开这里的家吗?不舍得,但也没办法。舍小家为大家。”

这句“舍小家为大家”,是目前库区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外人看来,让樊桂英舍不得的这个家实在不是一个“像样”的家。

走进惟一没有被拆掉的厨房,这是土制的,房子从外边看上去,随时要倒的样子。走进厨房内,可以看到房顶上都是窟窿,漏雨是不用说的了。自搭的灶台上还放着几个大馒头,上面落着苍蝇,厨房里有一张床。樊桂英说,因为这几天在收拾东西,房子都拆了,所以临时住在厨房里,这个脏兮兮、黑乎乎的小屋子弥漫着难闻的味道。202_年国家颁布丹江口库区停建令,国家、集体和个人都不允许在库区投入建设,准备随时启动搬迁和移民工程。为此,很多移民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停建令”还同时停止基础设施投入,库区人出现了吃水难、用电难、出山难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改革开放,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

南阳市移民局领导说,“有报道采访团来这里看完后回去写新闻说,北京一杯水,移民几滴泪。这话一点没错,库区人民为南水北调牺牲太大了。”

一生都在搬迁

“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这把岁数还要再离故土,我想不开,但是咱不能让儿女受连累。”

这次搬迁是樊桂英记忆中的第二次搬迁,她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曾经带着她从库区下边搬迁到上边,为了库区的加高。

实际上,这个记忆是丹江口水库多次移民中的一回。

1958年丹江口大坝开工,1959年淅川县2.2万人移民青海,1961年大坝围堰壅水,丹江岸边淅川县又有2.6万人搬出库区。1962年大坝工程因质量问题暂停,迁出的大部分移民又返回库区。1964年,中央同意丹江口水库工程恢复施工,移民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那一次搬迁从1966年持续到1968年,分3批近7万人被分别搬迁到湖北的三个地区。从1971年开始到1978年因水库加高,淅川县8万多人搬迁到县内其他地区。樊桂英一家就是那次的搬迁者。

库区的特殊,造就了新名词移民标本。何照胜就是“移民标本”之一。这位75岁的老人一生都在搬迁。23岁远赴青海,后返流淅川,30岁再迁湖北荆门,然后再返老家,如今因为水库加高,他还要再次搬迁到黄河以北太行山下的新乡。老人一生辗转三省四地,如今已是拄着拐棍走路,还要搬迁。老人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国家需要”。

香花镇移民干部说,搬迁最难的是老人,年轻人好说。但是老人们多数不愿离开故土,这样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了搬迁一个老人,可能要动用十多个亲属来劝说,子孙不行,就找亲戚朋友。

“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这把岁数还要再离故土,我想不开,但是咱不能让儿女受连累。”一位八旬老奶奶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走,全家都动不了,还是走吧。移民时间减半

“快一个月才搬迁1000人,还累倒了好几个干部。我们想这样不行呀,完不成任务,到202_年工程肯定无法保证通水。就定下新政策,盖好房子再迁人。”

202_年,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开始实施,原本中央要求4年完成搬迁,但是河南省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对此,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庹军解释,搬迁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稳定、要发展、要致富,所以必须给后边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如果拖到202_年,肯定影响到工程建设和移民村的发展稳定。此外,202_年正逢全球金融危机,搬迁尽快启动,尽快投资,也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然而计划虽好,实行却难。搬迁初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从202_年开始,淅川县开始搬迁10个村的1.1万人,这次试点搬迁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很多干部都接近精神崩溃。

试点期间,淅川县全体村干部投入到搬迁,其他工作都暂时放下,全市围绕搬迁工作开展。早上5点多出门,晚上最早10点半到家,每个人精疲力竭。“效果太差了,快一个月才搬迁1000人。”而移民也不满意,反对情绪很大。

“这样不行呀,完不成任务,到202_年工程肯定无法保证通水。就定下新政策,以前是发钱补贴农民自己盖房子,后来是盖好房子再迁人,过渡初期为移民发放一周的粮食。”

经过调整后,搬迁速度上来了。按照当地信息显示,本月底,淅川县16.2万人将全部搬离,目前完成90%多。

南阳市移民局称,现在回过头来看,提前到两年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时间太长,恐怕很多人的精神意志要崩溃,而且像三峡一样,搬得越久可能越搬不动。补贴发放公开

南阳市移民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的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制,该发多少怎么发相关文件都公开公示,“这个款项各级机构都不敢截留”。

移民后的生活问题,是移民领域的普遍难题。

邓州市穰东镇,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樊桂英的新房就在穰东镇。

一进村子就能看到新建起来的一排排白色整齐的小房子,有一层的,还有两层、三层的。根据人口数量和安置标准,樊桂英家是一个三层的楼房,每一层都有三间房子,这是一个气派的新家。

村里配套有医务室、学校、超市等,路面是水泥马路,如同一个新的小镇一样。樊桂英很满意,她的计划是自己和老伴继续种地,两个儿子一直在城里打工。不同于尚未开始新生活的樊桂英,已经在新居生活一年的陈大姐并不满意。她所在的厚坡镇陈庄村去年从库区搬迁到新房,已经搬迁一年多。陈大姐指着她家卧室的墙角,“漏水一个月了也没人给我修,你看看”,墙角的雨水印记清晰可见。这个家因为只有3口人,所以只有一层房子,3个小房间,屋内放着破旧衣柜和床,与新房显得并不协调,唯一一件像样的家电就是一个小电视。

按照国家标准,移民每人每年国家给予600元的补贴,一直发放20年,同时搬迁初期一年内每人每月还要额外发100元。陈大姐说,她家的补贴一直没有发下来。“我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我靠什么生活。”

村干部否认了她的说法,补贴都按国家标准发到位了。村干部认为,移民后的新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比如有的人家已经开始谋第三产业,搬下山后养殖蝎子想致富的门路。

南阳市移民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的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制,该发多少怎么发相关文件都公开公示,“这个款项各级机构都不敢截留”。

该领导也承认,当地政府财政压力极大,整个丹江口库区移民复建项目200个,包括房子等项目因物价上涨等原因,超出国家的预算拨付,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同时地方政府因库区水质的安全,大量关停污染企业或危险项目,地方财政损失数十亿。该负责人希望移民区的发展能够按规划实现。(记者 文静)回复引用

第三篇:论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之我见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虽然能够缓解北方用水紧缺、南方水过剩的问题,但是它所带来的生态

环境的负面效益也不容忽视。再者,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未来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关键字:南水北调负面影响经济效益前言

我国水利部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并进行了研究规划,最后确定了三条引水方案。在这过程中,我国水利部门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北方缺水地区得到南方水资源的补给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问题,而忽略了南水北调后所带来的危害。如今,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南水北调所带来的危害问题重新得到了关注。

2南水北调工程的负面影响

就国外而言,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建设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如此浩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2.1 淹没与移民

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面积的淹没,大面积农田受淹被毁,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将被破坏,淹没地区居民的房子、土地、生产设施及其财产遭受损失,居民被迫搬迁他乡,并更变职业。就中线而言,总干渠占地宽200米,除湖北省少数地区外,直接占用约40万亩农田,如果加上使用工地,总占地可能达到50亩。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资源非常宝贵。而我国肥沃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与中部,但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与东线方案均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通过,延绵几千公里,占用耕地面积相当巨大,对我国的经济损失巨大。

并且大量的移民的安置问题以及移民以后的乐业问题,又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移民安置一是要安居——盖房,二是要乐业——种地,这两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开发与原有植被破坏,同时人类活动的污染物处理不当也会在库区造成新的面源污染。因此,工程带来的淹没与移民问题将会对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2水量区域间重新分配产生的负效应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其实质导致区域间水量的重新分配。这样一方面调水会减少被调流域的径流量,当超过一定数量后会影响该流域的工农业用水、人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最终会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受水区而言,受水后也会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壤盐碱化等;再者,由于供水量增加,原先不

曾发展的行业也可能在受水地区出现,尤其是供水边际产出高的行业可能使受水区增加新的污染物,对受水区的环境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

2.2.1西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西线计划在长江上游建筑高坝,从通天河、金沙江饮水,而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在这种脆弱带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生态环境必将遭受破坏不可能再恢复。按计划,西线工程将于202_年从黄河调水170亿立方米,约占所在河流河川径流量的5%—14%,占引水枢纽处河川径流量的48%—71%。上游河道的水量减少,会引起调水枢纽下游河道水位下降,进而会改变地下水向河水补给的格局。再者,引水枢纽下游河道径流减少,水深变浅,导致水面宽度变小,河流水面宽度变小,蒸发量减少,因此对枢纽下游的地区的气温、湿度、水气都有一定的影响;蒸发量的减少,影响到局部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对陆生动植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就较为严重。另外,引水枢纽下游河段水量的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对下游水质造成影响。

2.2.3中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命线是丹江口水库引水。丹江口引水对整个长江最为重要的支流——汉江会产生巨大的生态影响。

(1)对库区水源地的影响。由于大坝高于23米,库区水位上升,淹没地区扩大,产生

破坏森林植被和土特产声生长地,危及部分陆地濒危动物的生存,产生新的污染源。

(2)汉江水量的减少对汉江流域甚至对长江下游的生态影响。丹江口水库一年调水146

亿立方米,汉江年平均流量为381亿立方米,调水使汉江年平均水量要减少38%。这意味着汉江的纳污与自净能力也要减少相同的比例;汉江下游各段水位会降低,会影响到通航能力、沿江城镇取水能力、流域的灌溉能力;沿江湿地沙化,降低水地保持能力;减少长江中游的水量,影响长江航运,特别是枯水期的航运,同时增加汉江排入长江的污物总量。

2.2.4东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东线计划近期的取水量为每秒钟抽水1000立方米。东线取水口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繁华地区,距离长江口不太远,上游不远是南京,下游是上海。实行南水北调之后,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流量的减少,会改变下游河道与河口的水情。枯水季节,长江的径流量约为每秒6000立方米,仅东线取水量就占长江流量的16%,如果此时中上游西中两线再抽水,到达下游的水量尚不足每秒5000立方米,再加上东线抽水,还要减去长江下游两岸抽引江水,入海水量必然大量减少,将引起海水严重倒灌,盐水入侵。长江河口现在已然海水倒灌,但是江水的含氯度不太高,历时又较短,供水问题尚不严重;若南水北调后,海水倒灌的时间将加长许多,海水倒灌的范围上沿,江水的氯化物和盐量增加,则必须较长关闭沿江的所有水厂和抽水站,问题将很严重。

东线方案实施后,输水渠道和原河道平面相交,所有相交口都必须建设闸门加以控制。这样的水网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去甚远,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全部依赖于人工控制。东线

输水线路所经过的地区,也是经常遭受洪水危害的地区,而建设东线输水线路,必然增加这一地区的洪水危害。洪泽等湖泊已有蓄洪任务,再让它们担当存储北调水量的任务,就失去了自然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又由于人为地抬高了湖泊的蓄水水位,增加了对周围地区的洪水威胁。

南水北调由南向北的输水渠道中常年充满了水,将中止原来华北平原上的自西向东的冲盐排水渠道,加重加快土地盐碱化。

2.3 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使得区域河道渠网密度加大,从而引起单位水体所承受的污染密度加大,这必然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过程。再者,由于上游被调水,下游的水量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使调水过程中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供水,而且需供应质量符合要求的水。虽然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可达Ⅰ类,然而经过一千多公里后水质下降,到达目的地水质质量下降至Ⅱ、Ⅲ类,甚至下降至更低。另外,按规划,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河南及河北部分区段的总干渠宽100米,外加保护隔离带100米,宽大的水面完全露天,水质很容易下降。

受水地区得到供水后,用水量增长,污水量也会大幅大增长。按规划,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自然排放,另一部分为地下水回灌用。然而回灌形成的地下水由于水源问题水质显然大大低于自然水源,而且,由于污染物积累作用,使地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传染病的传播、物种的迁移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给受水地区引发多种传染病,这是因为在调水过程中某些有害的物质、化学元素、病毒及微生物,其总量因冲刷而减少、其危害因拮抗作用得以缓解;或者因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其总量因淤积而增加、其危害因协同作用而强化,长期作用会导致受水地区的水质、土壤、生物(食物)和人群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以病毒、病菌和微生物流行传播的伤寒、疟疾、脑膜炎、血吸虫病、痢疾、霍乱等得以蔓延,危害人群的身体健康。

历史上,北方人少患如脑膜炎、血吸虫病之类的传染病,但近几年这类的传染病已经在北方出现,这是由于南方的物种(例如:南方的蚊虫)迁移至北方,使得这类传染病在北方出现。以血吸虫病为例,该病主要的宿主是钉螺,随着钉螺的北迁,该病传播至北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端取水口江都市及输水干渠途经的高邮、宝应等县(市)均有钉螺孳生,且近年来钉螺面积逐渐扩大。钉螺可随漂浮物和水流远距离扩散:由于钉螺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通过吸附在船底、水上的漂浮物、植物茎叶等载体上扩散;幼螺还具有明显的浮游习性,它们借助于水流,以浮游、漂浮和吸附于漂浮物的形式扩散到远处。因此,钉螺能随江水北调到达山东。又由于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北方冬季温度的升高,使得钉螺在北方能够生存繁殖。

并且有学者研究表明,北移的钉螺在北方基因发生了变化,将会适应北方的环境,并在北方由于缺少天敌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呈现高速生长繁殖的特点。血吸虫寄居于钉螺内,随着钉螺的生长繁殖,该病虫将对通过饮食等渠道对北方人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3经济效益分析

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与东线方案均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通过,延绵几千公里,占用耕地面积相当巨大,并且所通过地区基本的农田基本是常年耕作农田,农田表层有30公分厚的土壤都含有大量的腐质层,土壤相当的肥沃,粮食产量较高。然而,从长期来看,引水到北方灌溉增产的粮食还不抵三条引水工程沿途所占用的耕地减产的粮食,从这一点来看,南水北调的经济意义有待商榷。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大量的移民,就中线工程而言,移民数就达22万人。从以上的数据可知,要安置三条工程的移民这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再者,倘若移民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国家安全问题。

如前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在水的输送过程中水质将下降,到达目的地时,处理水质将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倘若要达到Ⅱ类水质的要求,工程费用、运行后的维护费用和污水处置费要增加好几倍。

南水北调工程的总干渠要穿越数百条河流,跨越许多铁路、公路和一般道路,还要经过两大地震区,经过膨胀土区、矿区和矿井沉陷区,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投入还不止以上这些因素,但仅从直接成本而言,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令人担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说:根据投资规模,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主体工程总投资1240亿元,而初步估算用水用户需支付的实际水价为3.2—4.8元/立方米。这仅仅是直接成本和直接收益,还未包括移民等的问题。如果把所有的成本和费用都详细计算,可以肯定,南水北调的总成本或总费用必将大于总效益,也就是说,南水北调没有经济效益可言。小结

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最基本的要素,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其他生命的生存都离不开对淡水的需求。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全球普遍出现水的需求和浪费同步增加的趋势。我国水资源向来分布不均,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就造就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南方水资源过剩的格局。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格局,反而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更应该注重于采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水源的涵

养林的保护、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地调度水资源、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等多方面措施。

第四篇:城市生态学作业

202_-202_学年第二学期《城市生态学》

期末考试试题

行政班级:11电气1班学号:111220101 姓名:张松浩序号:39

问答题:

1、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呈现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人工环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有哪些? 答:城市人工环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1)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凤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2)对大气组分的影响

.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综上所述,热岛效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的确不小,但若能够正确的利用已有的技术,控制城市的过快发展,合理规划城市,这个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3、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分为多个方面,可以说城市植被从不同方面改善着城市的生态环境。

(1)在光能效应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城市植被的光能效应显著,尤以热带和亚热带最为突出。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植被能使局部地区降温 1~3℃,最高可达10℃,同时增加相对湿度3 ~33%,并且可遮荫、阻挡太阳辐射到地面达6O,最高可达9O%以上,只有 6 ~12 的太阳辐射通过植被叶子到达其下边,有效地减少 30 以上的太阳辐射。植被的蒸腾耗热占辐射平衡的60 以上,气温明显低于投有植被的街区。但是,不同种类植物吸收光能调节小气候的能力亦有不同,如小叶榕与草地配合要比单一的草地植被降温效果明显。(2)在碳氧平衡效应方面,由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于郊县。从工业革命时期到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在急剧增长,这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形成城市 “热岛”,严重影响了地球气候和生态平衡,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城市植被对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减低城市“热岛”效应起了一定的平衡作用,原因是植被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当然,不同植物的吸碳放氧能力不同,如乔木的吸碳放氧能力要大于灌木。(3)在净化环境方面,城市植被可以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城市植被还具有杀菌效应,一方面植被能吸滞粉尘而减少细菌载体,使大气中细菌含量减少;另一方面植被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因为许多植物能分泌出杀菌素而杀死细菌、真菌及原生动物。城市植被还对灰尘有吸附滞留、过滤的功能,其吸尘能力随植被种类、地区、面积大小、风速、季节等因素而异。除此之外,城市植被还有降低噪声的功能,在居民区与公路之间建立防护林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总之,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它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强对城市植被生态功能的研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

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依据是什么?

答.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5、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有:生态环境优先原则、景观多样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整体规划设计原则、地域化原则、综合性原则、人本化原则。主要内容: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加强城镇景观功能,提高城镇环境质量,促进城镇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有: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等。

6、简述城市生态评价的一般程序。

答:1.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2.城市生态系统组成因子的分析3.评价指标筛选和指标体系设计

4.专家咨询5.确定指标标准,选择评价方法6.进行单项和综合评价,向专家咨询和民意检测

7.修改评价8.论证与验证9.提出评价报告

7、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

2.努力控制城市三废”污染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3.提高城市工业技术水平,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5.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8、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科学内涵:“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基本特征: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

9、生态思维的内涵是什么?试论述生态思维观念在生活中的意义。

答:生态思维的内涵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与原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态思维具有系统整体性的认知结构、开放性的思维视野、前瞻性的思维战略与和谐性的价值取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生态思维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意义: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更离不开生态思维。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树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以及此基础上的生态思维促使人类能够自主、自觉地承担必需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持续生生存与发展。

第五篇:城市生态学作业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城市,以人口、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主体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

其特点是:①以人为主体,人在其中不仅是唯一的消费者,而且是整个系统的营造者;

②几乎全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运转均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居民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过人工改造,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③城市中人口、能量和物质容量大,密度高,流量大,运转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有关;

④是不完全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许多输

入物质经加工、利用后又从本系统中输出(包括产品、废弃物、资金、技术、信息等)。

故物质和能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线状而不是环状。因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地,城市依赖区域存在和发展,故城市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弱。其研究内容包括:人口构成、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是否能保证城市的功能作用;城市人口及其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土地、淡水、食物、能源、基础设施等)的保证程度,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确定城市生态合理容量和制订和谐、稳定、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可行方案及其管理技术措施等。

2现代城市化的概念有明确的过程和完整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请陈述你的观点。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分析城市化的含义着手,从城市化的几种不同类型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

3简述自然生态系统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点。

1)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没有决然的界线;

2)生态系统可能是复杂的巨系统,也可以是简单的小系统,谈论生态学问题时候必须注意尺度,就是考察尺度相同的情况下二者的特点与区别;

3)要具体针对某类生态系统来进行比较才能准确进行分析和说明,一般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的能流比较稳定,而人工干扰的生态系统能流波大。

4你是如何理解城市中农民工对城市的影响。

影响:当大批劳动者都拥入城市后,城市可安排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呈现出大批的劳动者就业困难,大量的劳动者闲置,这给城市造成了一种不安定因素的上升;另外农村的劳动力又极其匮乏,因为都进城打工了,所以农村里留守的基本都是一老一小,能够创造价值的中坚力量都闲置在城市里了。这就像是中国社会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越来越穷。

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人讲究团圆,不然也不会有春运大潮了。自己家乡发展好了,我想不会有人愿意背井离乡的。

5不同的时期城市与农民在人流,物流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物流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空间变化,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质资料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最有效地完成资源配置。现代物流成为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综合性研究应用领域,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包括运输、存储、仓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从整体上说,农民工进城对于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其自身所带的农村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生态学作业-----南水北调工程(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