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克氏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20-648197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1 09:18: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克氏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克氏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人工养殖克氏螯虾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是农民致富的一种好的生产方式。

一、建造稻田养虾条件

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m,深1m,,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m,深0.5m,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田埂面宽3m以上,田埂高1m。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克氏螯虾外逃和敌害进入。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在离田埂1m处,每隔3m打一处1.5m高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待藤蔓上架后,在炎热的夏季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在养虾沟和田间里要移栽水草,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等。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分散为好,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塞。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墙,以防克氏螯虾逃逸。

二、虾苗虾种放养

1.准备工作

1.1清沟消毒。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75公斤或其他药物,彻底清沟消毒。

1.2施足基肥。每亩养虾沟施腐熟畜禽粪肥500~800公斤培肥水质。

1.3移栽水生植物。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

1.4过滤进水。进水用筛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虾沟水深保持0.6~0.8米即可。

2.放养

2.1夏季放养。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稚虾为主。放养时间为7~9月份。每亩养虾沟放养稚虾1.5万~2万尾。

2.2冬季放养。通常在12月份进行,每亩虾沟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1万~1.5万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两季虾养殖,7~10月养一季青虾或罗氏沼虾,12月至翌年5~6月养一季克氏螯虾。

3.注意事项

3.1保证虾苗虾种质量,同一田块放养同一规格的虾苗虾种,一次放足。

3.2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

三、饲养管理

1.投喂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按在田虾体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田虾体重的2%~3%。从翌年4月份开始,逐步增加投喂量。

2.水质管理8~9月份高温季节,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

3.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检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维持虾沟内有较多的水生植物,数量不足要及时补放。大批虾蜕壳时不要冲水,不要干扰,蜕壳后增喂优质动物性饲料。

四、捕捞与运输

1.捕捞。可以在6~7月和11~12月集中捕捞。先用地笼网、手抄网等工具捕捉,最后再干池捕捉。也可以捕大留小,常年捕捞。

2.运输。商品虾通常用泡沫塑料箱干运,也可以用塑料袋装运,或用冷藏车装运。运输时保持虾体湿润,不要挤压,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作者简介:宫尚芳(1972―),女,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第二篇:池塘可控化高效生态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

池塘可控化高效生态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 池塘要求

池塘进排水系统完整,面积5-15亩,水深1.2~1.5米,设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占全池2/3左右,池塘土壤以黏土或壤土为宜,四周用加塑料布的聚氯乙烯网片作为防逃设施:池中移植水草,面积占全池的1/3~1/2,水草品种有马莱眼子菜、伊乐草、沮草、水花生、水葫芦等:养殖中架设微孔增氧设施,风机功率每亩配备0.15千瓦。苗种放养

3~5月放养规格100~300尾/公斤的克氏原螯虾苗种1.5万~2万尾/亩,如池塘条件好。养殖经验足可增加到3万尾/亩以上。池水管理

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池水要掌握“春浅、夏满和先肥、后瘦”的原则。早春适当施肥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夏季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以上。养殖前期每周加水或换水一次,每次15-30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厘米。保持水体“嫩、活、爽”。养殖期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为每亩10公斤,或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养殖池塘的水位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春季水位一般保持在0.6~1米之间,夏季水深可控制在1.5米左右。投饲管理

饲料应以配合饲料为主,根据克氏原螯虾生长特点,要求幼虾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30%。成虾的饲料蛋白质大于26%,饲料溶散时间5小时以上。日投喂两次,分别在7~9时和17~18时,以傍晚为主,投饲量占日投量的70%,在春季和晚秋水温较低时。在傍晚投喂1次即可。饲料应在岸边浅水处、池中浅滩和虾穴附近多点散投。日常管理

(1)水草养护。早春要浅水、施肥、早投饲,促进水草生长,夏天水草旺盛时要定期刈割。避免水草老化死亡,引起水质变化。

(2)早晚巡塘。观察克氏原螫虾的生长、活动、摄食、蜕壳和死亡等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定期测定水温、透明度、溶解氧、pH值等水化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定期检查、维修防逃设施。遇到大风、暴雨天气更要注意,以防损坏防逃设施而逃虾。

(4)做好塘口记录。塘口记录专人负责,记录内容详细。数据翔实,记录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总结性的语言。病害防治

养殖病害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克氏原螯虾的病害主要在5~7月发生,所以在4月初就要做好防病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移植好水生植物;

(2)控制好存塘虾量;

(3)提早投喂精饲料,提高虾的抗病力;

(4)调控好养殖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等;

(5)在4~7月每隔20天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1次;

(6)每20天投喂一次药物饲料,连续投喂5天。药物饲料的制作方法为用0.2%维生素c+1%的大蒜+2%强力病毒康,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投喂。

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主要敌害生物有鸟类、老鼠和小杂鱼。对鸟类采取人工驱赶的办法;对老鼠采用药物灭杀的办法;对小杂鱼一是进水时网滤,二是放养适量鳜鱼控制,三是用杀鱼药物拌配合饲料杀灭。及时捕捞

克氏原螯虾由于个体生长发育速度差异较大。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捕大留小。稀疏存塘虾量,苗种放养后1个月就可捕捞,一般用地笼诱捕,地笼网目2厘米以上,减少小虾的捕出率,捕捞时要轻、快。拣出的小虾要及时回塘。在9~10月捕出所有的虾。清塘消毒,准备第二年养殖。

第三篇:稻田养殖小龙虾田间管理要点

稻田养殖小龙虾田间管理要点

2009-6-5 8:01:36

养殖小龙虾的稻田在田间管理上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现介绍如下:

一、晒田。晒田宜轻烤,而且时间要短,不能将田水完全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最好在虾种入田前先烤田1次。晒田时发现虾有异常反应要立即注水。

二、施肥。基肥要一次施足,以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追肥应少量多次,最好一半田面先施,另外一半田面后施。

禁止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追肥一般每月施1次,每次每亩施尿素5公斤或复合肥10公斤。施化肥时,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中,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中,以便田泥和水稻吸收,随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此外,施追肥时应注意避开小龙虾大量蜕壳期。水稻生长期间尽量减少施肥次数。

三、用药。小龙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要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生物制剂,避免使用菊酯类杀虫剂,并尽量减少用药次数。施药要严格把握安全使用浓度,确保虾的安全。要求喷药于水稻叶面,尽量不喷入水中,以免对虾造成危害。施药前田间加水至20厘米,喷药后及时换水。稻田施药同样要避开小龙虾大量蜕壳期。

四、苗种暂养。刚放入稻田的小龙虾会在稻田或沟中到处乱爬,对刚活棵的水稻秧苗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在田间工程建设时,于逆水口处开挖深1.2米、坡比1:2.5左右的暂养池,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5%,将小龙虾暂养至秧苗活棵后再放入大田。

第四篇: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高密度泥鳅养殖技术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残饵、粪渣也可作它的食料。人工饲养还可投喂商品饲料,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水丝蚓、鱼肉、家禽家畜内脏等。泥鳅个体小,重量轻,贪吃,过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度,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度。当水温降到5-6度以下或高于35-36度时,它便潜入泥中10-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

稻田建设

稻田养殖泥鳅,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2-10亩的稻田,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入泥30厘米)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5厘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厘米。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

鳅种放养

鳅鱼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泼洒,进行清整消毒。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秧苗返青后,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2.5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

饲养管理

一、施肥

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

二、投饵

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三、水位控制

水位控制极为重要。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四、疾病防治

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为防止赤皮病发生,每月用呋喃酮药饵10-20克,配50公斤饲料投喂2-3天,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

五、日常管理 日巡田2次,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防止天敌入侵(如水蛇、鸭等),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捕捞方法

一是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度左右,泥鳅爱活动时进行;二是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三是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稻田泥鳅的捕捞新法

1、网捕法:在稻谷收割之前,先用三角网设置在稻田排水口,然后排放田水,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一次难以捕尽,可重新灌水,反复捕捉。

2、排干田水捕捉法: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把田中鱼沟、鱼溜疏通,将田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沟、溜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天气炎热时可在早晚进行。田中泥土内捕剩的部分泥鳅,长江以南地区可留在田中越冬,次年再养;长江以北地区要设法捕尽,可采用翻耕、用水翻挖或结合犁田进行捕捉。

3、香饵诱捕法: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于晴天傍晚时将田水慢慢放干,待第二天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入坑溜中,使泥鳅集中到鱼坑(溜),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沉入鱼坑(详见池塘捕捞中的食饵诱捕法)诱捕。此方法在5-7月期间以白天下袋较好,若在8月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放袋前一天停食,可提高捕捞效果。如无麻袋,可用旧草席剪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将炒香的米糠、蚕蛹粉与泥土混合做成面团放入草席内,中间放些树枝卷起,并将草席两端扎紧,使草席稍稍隆起。然后放置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泥鳅会到草席内觅食。

4、笼捕法:是采用须笼或鳝笼捕捞(具体内容见工具捕捞法)。

5、药物驱捕法:通常使用的药物为茶粕(亦称茶枯、茶饼,是榨油后的残存物,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每亩稻田用量5-6公斤。将药物烘烧3-5分钟后取出,趁热捣成粉末,再用清水浸泡透(手抓成团,松手散开),3-5小时后方可使用。

将稻田的水放浅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田的四角设置鱼巢(鱼巢用淤泥堆集而成,巢面堆成斜坡形,由低到高逐渐高出水面3-10厘米),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一般为脚盆大小,面积0.5-1平方米。面积大的稻田中央也应设置鱼巢。

施药宜在傍晚进行。除鱼巢巢面不施药外,稻田各处须均匀地泼洒药液。施药后至捕捉前不能注水、排水,也不宜在田中走动。泥鳅一般会在茶粕的作用下纷纷钻进泥堆鱼巢。

施药后的第二天清晨,用田泥围一圈拦鱼巢,将鱼巢围圈中的水排干,即可挖巢捕捉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直接上市,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鳅继续留田养殖。若留田养殖需注入5厘米左右深的新水,有条件的可移至他处暂养,7天左右待田中药性消失后,再转入稻田中饲养。此法简便易行,捕捞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且无污染(须控制用药量)。在水温10-25℃时,起捕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但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用茶粕配制的药液要随配随用;其次是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药一定要均匀地全田泼洒(鱼巢除外);此外鱼巢巢面必须高于水面,并且不能再有高出水面的草、泥堆物。此法捕鳅时间最好在收割水稻之后,且稻田中无集鱼坑、溜的;若稻田中有集鱼坑、溜,则可不在集鱼坑、溜中施药,并用木板将坑、溜围住,以防泥鳅进入。

怎样巧捕泥鳅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较高。

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宜在4~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8月至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长、30厘米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药物驱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斤。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宜在傍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

此法需注意:

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泥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厘米、深25~30厘米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池鳅。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气泡病

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1)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2)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3)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kg/亩~6kg/亩;(4)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白尾病

1、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2、防治方法:(1)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ppm;(2)将1千克干乌桕叶(合4千克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ppm;(3)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ppm,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三、赤皮病

1、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死亡率高达80%。

2、防治方法:鲜蟾酥10克,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ppm,每3天1次。

四、水霉病

1、主要症状:此病大多因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并侵入机体组织,肉眼可以看到发病处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病鳅行为迟缓,食欲减退,瘦弱致死。

2、防治方法:尽量避免鱼体受伤。(1)苗种下塘前用0.3ppm的灭毒净或3%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2)用0.04%的小苏打和食盐(1∶1)配成的混合液全池泼洒。

五、烂鳍病

1、主要症状: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停止摄食导致死亡。此病易在夏季流行。

2、防治方法:用0.2ppm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天~4天。

六、打印病

1、主要症状: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过印章,主要流行于7月~9月。

2、防治方法:(1)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用0.3ppm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

七、车轮虫病

1、主要症状,车轮虫一般寄生于泥鳅的鳃和体表。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死亡。流行的季节为5月~8月。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2)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两者的比例为5∶2)合剂全池泼洒,浓度0.7ppm。

八、三代虫病

1、主要症状:寄生在泥鳅体表和鳃,主要流行于5月~6月,对幼苗危害较大。

2、防治方法:采用浸泡法,小池子可全池浸泡,大池需将泥鳅集中于一角,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浓度为20ppm,浸洗时间15分钟~25分钟。

九、侧殖吸虫病

俗称的“闭口病”即是侧殖虫病,被感染泥鳅生长停滞,解剖后可见大量吸虫积于前肠部位,肠内无食。

防治方法:清塘,彻底消毒;消灭螺类及其它野杂鱼类。

6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一、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二、曲骨病

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

防治方法

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三、水霉病

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

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四、寄生虫病

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防治方法

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

五、气泡病

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发病重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六、敌害生物

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

防治方法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第五篇: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讲稿)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

一、生活习性: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来大虾,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等特点。其最适生长水温24-30℃,当水温下降到16℃时,行动迟缓,水温15℃,开始呈假死状态,持续24小时以上则死亡。罗氏沼虾具有攻击性及独占地盘集群爬行于池边的习性。7-10天蜕一次皮;达到5厘米,15-20天蜕皮一次;规格为10厘米,30天左右蜕皮一次,水温低于20℃,基本不蜕皮。

二、池塘条件:

面积5-10亩,池深2-2.50米,长方形,坡比1:3,池底淤泥较少并且平坦,距出水口30米挖集虾沟至出水口,沟深0.3米,宽2米,逐步向出水口倾斜下去。池塘通电、通路,配有增氧设备,进排水系配套,进水口用60目,排水口用40目密网设臵双层过滤网(或进水口80目,排水口60目单层过滤网),防止野杂鱼或鱼卵等进入养殖池,错开苗种繁殖期后,可改用30-40目密网过滤。

三、罗氏沼虾暖棚养殖阶段

热水锅炉保温暂养罗氏沼虾早苗阶段成活率为60—80%。

暂养池使用1年后,第2年一般应更换地点重新开挖或清除池底淤泥5—10厘米,减少病害。

1、暖棚建设

整个暂养期正常罗氏沼虾苗密度2000—2500尾/平方米。暂养苗床宽4.5米,按养殖1亩罗氏沼虾开挖5米长度设计。

暂养池宽度一般5米,池深1.2米,有效蓄水深度0.8米。保温棚最好选用蔬菜大棚,方便拆卸。可在暂养池中间搭跳板或暂养池边留0.8米左右道路贯通大棚,便于日常投饵、管理等。

选用无水滴塑料薄膜(无蒸汽滴水)覆盖,其保温性优,又不影响暂养池水质。

注意:⑴、暖棚暂养池池埂地势较高,四周挖环行浅的排水沟——应对雨水不流入;

⑵、大棚薄膜上用绳子等加固——防风。

2、热水锅炉及管道架设

锅炉采用1吨热水锅炉,实际容量约720升,能保障400平方米暂养池,0.8米水深水温稳定。

1只热水锅炉负责邻近2个虾塘的暂养池,一般架设在2个罗氏沼虾池塘之间池埂宽敞处。

锅炉进出水管采用白铁管,管径视热水锅炉进出水口规格而定。加温管一般用(厚壁)不锈钢管或塑料管,管径6分(英制),沿暂养池底两侧U型铺设。

为保证热水循环,应在管道上安装热水管道循环泵。

3、增氧设备

增氧用罗茨(无油)鼓风机向水中充气,安装在暖棚外,以确保气源清新。100平方米用320瓦(功率)。

曝气管(即增氧管)沿暂养池贯通,每隔0.8米开2个孔,连接2根小塑料管,另一头安装曝气头(散气石)垂于暂养池两侧,曝气头距池底0.1-0.2米。

为预防停电,准备发电机组或增氧粉等。

4、早苗放养前准备

⑴、放养前15天用25PPM(25克/M³)生石灰水泼洒暂养池四壁及池底进行消毒。

⑵、罗氏沼虾早苗放养前4天在暂养池中施放发酵过的有机肥肥水,或用装入蛇壳袋,扎几个洞,堆放池水中。培育红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供早苗开食。红虫等含丰富蛋白质、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加罗氏沼虾营养全面,增强体质适应新环境。

⑶、暂养池中设臵约10%的隐蔽物。⑷、暂养池池水加热

可用泥埂一隔为二,罗氏沼虾早苗放入可加热的1/3-1/2面积进行培育,10天左右外界温度升高,条件许可,再挖除泥埂,沟通全池稀养。

放养前将暂养池水温升高至24 ℃,采用先集中加热一个暂养池,然后再集中加热另一个暂养池。

5、罗氏沼虾早苗放养

⑴、罗氏沼虾苗要求规格整齐,无伤病,活力强,没变态幼体基本无。淡化池虾苗数量实足,盐度3 ‰以下,淡化时间不低于48小时,最好60小时以上。

⑵、放苗前将原装虾苗袋浸入暂养池水中15-30分钟,待包装袋中水温接近暂养池水温,把罗氏沼虾苗沿池均匀、慢慢放出。

6、暂养期饵料投喂

⑴、虾苗入池前几天饵料以暂养池中浮游动物为主,2天后辅以蛋羹。

⑵、虾苗入池7天后,选用新鲜小杂鱼蒸熟,用绞肉机绞成鱼糜,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并逐步用罗氏沼虾0号或1号颗粒饲料驯食,慢慢转化全部用颗粒饲料投喂。

⑶、投喂量的控制:在暂养池设1-2个用60目筛绢制成的食台,位臵随机;投饲2小时拎起检查,如果饵料有余则减少投饲量,否则适当增加投饵量。

⑷、饵料投喂掌握少量多次原则。

⑸、虾苗刚下池时每天投喂4-5次,7天后改为3-4次。

7、暂养期水质管理

前期7天换、加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暂养池池水的5—10%。中期,3天换水10—20%。后期,1—2天换水20%。换水注意:

⑴、发现虾苗乱跳,有虾苗死亡,除检查虾病外,应及时换水。⑵、换、加水选择天气晴好进行。

⑶、气温过低不宜换、加水;每次换、加水测量暂养池与外水源的水温,确保加、换水后暂养池水温差小于2℃。

⑷、换、加水不能过大、过快,否则容易引起罗氏沼虾苗绕池游动,俗称“跑马”。

8、暖棚温度控制

暂养池密闭,水温高,水质易变,池底生长青泥苔;同时虾苗蜕壳频繁而易相互残杀。所以,水温一般控制在25℃左右。

低于22 ℃要加温,高于30 ℃采取换水和将大棚保温膜掀起通风。

9、暂养期病害防治

保持池水清爽,定期使用EM菌。

发现水质偏浓,有虾苗发病,及时施用溴氯海因或碘制剂防控与治疗。

10、及时散放入池塘养殖

外池水温连续3天稳定在20 ℃以上,即可加水淹没暂养池,让虾苗自行游出。

因为虾苗有恋(原)池习性,所以要在暂养池四周掘几个出水口,同时网拖赶1—2次。

继续曝气24小时以上,防暂养池残留虾苗过密缺氧。

避免或减少拖网、计数次数,减轻损伤。大规格虾苗最好原塘养殖。

四、罗氏沼虾池塘养殖阶段

1、放养前准备工作

⑴、彻底清塘、曝晒。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全池泼洒。先铲除池底及四周(青坎)淤泥3-5厘米。野杂鱼等较多的可用“清塘灵”等清除。(茶粕40-50KG/亩.M水深或巴豆3-5KG),池的青坎越大越好。

⑵、易生长青泥苔的池,喷洒一次硫酸铜,浓度1PPM,再彻底晒干。(1克/1吨水)

⑶、培育肥水。每亩堆放有机粪肥(鸡、鸭、猪粪等)200公斤,提前发酵15天以上。选择放养罗氏沼虾苗种前5天堆放进池塘,加水50厘米,晴好天3天后红虫达到高峰。

2、虾苗放养

苗种要求淡化60小时以上,规格整齐,没变态幼体少,活力强,苗场培育正常。淡化苗每亩放养8万尾;暂养苗(锅炉保温苗)每亩6万尾,另外套养淡化苗1-2万尾。注意,池塘水温和出苗池水温温差不能大于2℃。

苗种优劣直接影响罗氏沼虾产量。购苗时选择信誉好的苗场,多看、多问、多打听。最好带水温度计,有的苗场为快出苗,育苗温度在33℃以上,这样苗成活率低、抵抗力差;为防人看出,温度计拔高位臵。

放苗选天气晴好,尽可能一次放足。

3、饲料投喂

饲料以罗氏沼虾全价颗粒饲料为主,4厘米/尾开始增喂螺蛳、小杂鱼等。一般每天投饲两次,沿池边均匀泼洒,上午8时一次,距池边稍远,占全天量的1/3,下午5时一次,距池边近一点,占全天量的2/3。每个池塘设臵食台2-4只,投饵2小时后查看一下各食台,以饲料略有剩余为好,否则就要调整第二天的投饵量。罗氏沼虾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比较高,整个养殖期最好只吃一种牌子系列饲料,以增强罗氏沼虾对饲料的适口性和适应性。

螺蛳要注意扎碎,最好不要带入没扎碎的小螺蛳,尤其前期易吃掉池底有机底泥,使池水肥力下降,水质转清,容易滋生青泥苔。

4、水质管理

池塘养殖罗氏沼虾对水质要求很高,尤其是高产塘,要求池水不仅肥、活、爽、嫩、新,而且溶氧不能低。

罗氏沼虾苗刚下塘时,水位应保持在60厘米左右,以利水温升高。以后,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深水位至1.5米到1.8米。勤换水,条件许可,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3,换掉水以底层水为佳。6-9月高温闷热天气,每天下午1:30开增氧设备2小时左右。罗氏沼虾养殖池PH值要掌握在7.5-8.5,透明度35厘米,控制池水肥度适中,过肥易孳生“臭绿莎”(蓝藻),过清容易生长青泥苔。

5、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罗氏沼虾生长、蜕壳情况,蜕壳期饲料减半投喂。每天巡池观察罗氏沼虾摄食、水质情况,晚上察看罗氏沼虾浮头、缺氧程度。一般罗氏沼虾缺氧均游到池塘浅滩处,严重时人走过虾反映迟钝,要及早开增氧机或泼洒增氧剂。保证池塘里有30%左右的水草,多的须除去,水草少要种植、移栽,水草以挺水植物为好。

经常用抄网检查罗氏沼虾,以基本适量稳定为佳。

6、常见虾病防治

罗氏沼虾病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平时一周泼洒生石灰一次,每次每亩5公斤,改善水质,减少虾病出现。常见的罗氏沼虾病有以下几种:

⑴、黑鳃病:发病初期,病虾鳃丝末端开始腐烂,严重时鳃丝大部分溃烂发黑,外部几丁质膜皱缩,病虾呼吸困难,活动迟缓。此病主要是由于池底淤泥较多、清塘不彻底、水质较差、水草少等原因引起。

治疗用强氯精0.3PPM或漂粉精0.5PPM全池泼洒2次消毒,同时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3克,连喂7天一个疗程。

⑵、纤毛虫病:病虾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或体外壳有绿色藻类包裹。虾活动力减弱,趋光性很差,易沉底,虾体质相当差;严重者不能顺利蜕壳,行动迟缓而死在池浅滩处。病因是池水富营养化,有机物多,单孢子虫大量繁殖。

治疗用纤毛净(硫酸锌)或硫酸铜0.7PPM。严重的用1—2PPM高锰酸钾和0.4PPM硫酸锌。

⑶、褐斑病:发病初期,虾的壳上有斑点状褐黑色溃疡,中间凹,边缘变白色,严重时一直腐蚀到甲壳层下面组织,变成褐黑色。褐斑通常在病虾鳃部、腹部及其附肢上出现。病情轻的经蜕皮后能消除褐斑,感染严重时新老几丁质发生粘连,造成虾蜕皮困难而死。

该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同黑鳃病相同。

⑷、肌肉坏死病:发病初期,病虾仅尾部肌肉出现不透明状白色斑点,继而尾部肌肉发白,逐渐蔓延至虾体前肌肉。病情严重的个体,全身肌肉变成为不透明乳白色,病虾甲壳变软,生长缓慢,死亡率较高。

此病主要是放养密度过密,水体环境变化过大引起,保持合理密度,一定水位以防水温突变,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可有效防止此病发生。

⑸、烂尾病:感染初期病虾的尾扇有小泡,逐步蔓延使虾体尾扇边缘溃烂、坏死、残缺不齐,呈现红色。严重个体尾扇烂光。此病主要是过度受刺激受伤或蜕壳时相互残杀而致几丁质损伤,被细菌感染。控制合理密度,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合理投饵,定期泼洒生石灰可防止此病发生。

7、捕捞上市

罗氏沼虾规格达到8厘米/尾,就可以上市。捕捞以网拖为主,捕大留小,分批上市,尽量提早,这样能减轻池塘中载虾量,保证小虾快速生长,早达到上市规格。网拖掉池中罗氏沼虾90%左右,可以排干池水,在集虾沟中干池。

五、几种罗氏沼虾混、套养模式

1、原池套养不同规格罗氏沼虾(暖棚+直放+后期暂养苗)

2、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 3.罗氏沼虾套养青虾

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孙 立 新

2010年3月23日

克氏螯虾(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