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发动态-太原地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2010年07月30日
“三大基地建设”
相关信息汇编
第五期
研发动态
宝钢输出高速冷轧在线检测系统
宝钢自主开发的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系统,将用于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热镀锌机组。日前,项目合作启动会举行。这是该系统首次实现技术输出。
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系统由宝钢股份冷轧厂、研究院联合开发。该系统能够适应冷轧机组运行速度快、作业环境恶劣的特性,解决肉眼难以觉察带钢表面微小缺陷的难题,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2004年,系统率先在宝钢股份1420冷轧产线投入使用,后在宝钢股份冷轧厂、冷轧薄板厂多条产线及梅钢、宁波宝新等冷轧生产单元陆续投用,缺陷探测率达到100%,有效杜绝了因缺陷造成的轧制断带、设备损坏、机组停机、用户异议等问题。去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广州JFE于去年提出关于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系统的合作意向。经过多轮考察、技术交流及谈判,宝钢在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胜过另外两家海外竞争对手。宝钢股份冷轧厂、研究院将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宝信软件提供设备、工厂设计,及相关技术服务。
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系统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不少同行相继前来学习取经,一些其他生产性行业厂商也提出合作需求。目前,与国内其他钢厂的一些合作项目正在洽谈当中。
宝钢自主集成全数字脉冲加热技术
日前,经过综合大修改造的宝钢股份2050热轧产线3号加热炉提前一个半月实现一次点火成功。此次改造首次采用了由宝钢自主集成的全数字脉冲燃烧技术,该技术先进节能,且改造过程也更加注重将经济与低碳化有机结合。
宝钢股份热轧厂3号加热炉于1989年投产,运行时间长达19年,超过了一代炉龄。由于设备劣化、腐蚀严重,加热能力和能耗指标均落后于同龄新炉,不利于节能环保和工艺技术的持续提升。为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宝钢股份热轧厂、宝钢工程、十三冶等单位组成项目团队,于去年上半年启动了3号加热炉综合大修改造项目。
改造后的3号加热炉真正成为绿色装备:加热炉燃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全数字脉冲燃烧技术,可自动调控燃烧所耗能量,达到均衡燃烧的目的;由重油、煤气混烧改为煤气燃烧,可降低烟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采用先进的低碳烧嘴,使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浓度每立方米不超过200毫克。此外,水梁和立柱采用汽化冷却,节约大量净环水;汽包产生的蒸汽经蒸汽过热器过热后并入车间蒸汽管网,节约大量热量,预计每年可回收蒸汽5.993万吨;炉体砌筑采用复合炉衬,强化隔热,减少热损失;炉子采用热工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既节约燃料,又提高钢坯加热质量等。
政策法规
工信部颁《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6月18日透露,由工信部组织制定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已经相关部门会签完毕,近期将对外公布。下一步我国将开展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条件较好的第一批规范企业名单也将很快正式公告。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工信部正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拟定实施工作方案。
目前,工信部正在组织各地编制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制定和规范审批办法,并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具体审批办法,使审批工作能够规范操作有序进行。同时,工信部将布置各地抓紧制定2010-2011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并对条件成熟的方案组织审批和实施。笔者了解到,工信部还计划近期召开“全国钢铁工业工作会议”,具体布置加快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工作,分解目标和任务。
李毅中:下半年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减排等六项工作
7月2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形势,研讨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谋划“十二五”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重点难点工作任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苗圩、娄勤俭,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郭炎炎,部党组成员、国家烟草局局长姜成康,部党组成员刘利华,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总工程师苏金生,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上海市副秘书长肖贵玉出席会议。李毅中作了题为“把握形势
攻坚克难
狠抓落实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奚国华主持。
李毅中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业经济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开始放缓。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增速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增速同比加快10.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4、5、6三个月环比分别增长1.03%、1.09%和0.72%。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9.4%。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各地区加大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9.6%回落到17.2%,其中6月份增长11.8%,比上月减缓4个百分点,回落速度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1.2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改善。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54万亿元,同比增长81.6%,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2.4%,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4.62%上升到6.07%;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8651万人,同比增加540万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1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2.2%;吸纳就业人数达到6673万人,增长7%。
三是内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外贸出口加快恢复。随着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内需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内销部分增长34.9%,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86.9%,比2009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35.2%和52.7%。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8.4%,比2008年同期增长8.5%。消费品工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21.9%、30.2%和29.2%。
四是工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增幅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4.9%,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得到较好控制,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由去年同期的25.6%回落到16.3%。技术改造对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作用增强,2009年中央财政下达的4441个技术改造专项贴息补贴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6326亿元,截至5月底完成投资3443亿元。2009年技术改造结转项目投资计划全部下达,安排专项资金43.22亿元。
五是结构调整取得进展,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上半年,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的9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电子制造业、国防科技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20.6%,分别加快21和10个百分点;电信业和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9%和29.1%,分别加快3.6和6.4个百分点。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上半年,东中西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7%、20.7%和17.6%。工业节能减排取得进展,部分“两高”行业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前5个月电厂火电标准煤耗、吨钢和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9%、2.7%和1.1%。二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扭转了一季度的上升态势。
李毅中表示,工业经济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根据目前情况预测,下半年增速略高于10%,全年增速可达到13%左右,年初提出的11%预期目标可以完成。下半年,全系统要继续落实好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需要突出抓好六项重点难点工作:
一是加强工业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十一五”前四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根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5.61%,今年单位GDP能耗需下降5%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还须下降7%。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召开了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和任务分解。各省区市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到地市、县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紧迫性,下更大力气做好下半年工作。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是解决工业领域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必须痛下决心,落实措施,坚决完成任务。一是严格工作进度。尽快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二是严格落实政策。加快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界定标准,认真执行环保、能耗、安全、质量、土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未完成任务地区和企业的行政处罚力度,实行区域限批。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四是坚决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同时,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行业分类指导。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分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三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围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力抓好国发3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会同财政部下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7.7亿元,有关部门出台了16个配套文件。山东、河北、海南、黑龙江、吉林、上海、广东、江西等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度过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困难时期。目前还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受到不公平待遇,用工紧张、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创新能力不强、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生产工艺落后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帮助小企业克服困难。突出解决融资难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要求,推动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和领域的具体措施,尽快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引导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此外,要会同统计等部门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争取年内颁布。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持之以恒地抓好质量品牌建设。一要加强产品标准和对标达标工作。重点对比分析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异,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提高采标率,稳定提升产品质量。二要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研发推广适应不同需求的新产品,引导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抓住3G发展、三网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新机遇,开拓新型消费领域。三要开展创建自主品牌工作。以家纺、服装、家电、汽车等行业为切入点,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产业聚集区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研究出台指导工业产品品牌建设政策措施。四要开展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对黑龙江乳制品、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企业试点的指导,开展示范推广,扩大到其他地区、扩展到其他产品。制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通用要求和企业诚信评价准则,切实推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作。五要推动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抓好六部委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研究规范我国工业产品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督促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通过开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和“质量兴业”等活动,促进地方和行业质量进步。
五是扎实推进三网融合。去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广电总局拟订了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并经国务院发布,第一批12个试点地区(城市)名单也已公布。要落实好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的部署要求。要积极稳妥抓好试点,探索有效的业务运营模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强规范和引导,推动试点示范。要积极引导三网融合与信息化工程和行业应用相结合,带动相关技术、产品、软件的研发和生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同时,继续推进信息网络的发展,加快3G和TD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宽带网络、宽带业务应用,推进物联网发展,推进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核心产业布局与重点项目建设。
六是切实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加快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李毅中在报告中强调,要积极谋划“十二五”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他指出,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各项规划,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具有重大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完成了45项重点课题、42项一般课题和11项部省合作课题,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研究提出了部规划的框架体系。各项规划编制正在按计划开展。各省市也都在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十二五”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各项规划编制中要重点把握好几个重大问题。一是明确“十二五”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框架体系。二是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的关系。三是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五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态体系,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做好下半年工作,李毅中提了五点要求。第一,要加强形势跟踪分析研判。第二,要攻坚克难狠抓重点工作落实。第三,要把握工作的渠道、切入点和着力点。第四,要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要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管好规划、管好政策、管好标准,加强行业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社团的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第五,要抓“三定”职责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目前各省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要进一步落实“三定”规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磨合,促进各项职责到位。要加快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集中精力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管好,依法履职,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李毅中最后指出,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圆满完成全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行业动态
欧洲钢厂不锈钢附加费年初以来首降
最近几周LME镍价低位不进,由此欧洲钢厂7月份不锈钢附加费下调,而此次附加费下降为年初以来首次。根据已公布数据及钢厂方面反馈,7月欧洲奥氏体扁平材附加费环比回落10%。
与镍价类似,过去几周钼价也疲软不振,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奥氏体附加费下调,同为钢厂月度合金附加费参考的铬铁价格也有较大幅度滑落,铁合金废料价格同样走低。
不过,考虑到欧元兑美汇率走软这一因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调对于欧洲买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奥托昆普已公布的7月附加费中,304材质为1633欧元/吨,316材质为2588欧元/吨,430材质为482欧元/吨,而上月附加费分别为1821欧元/吨,2888欧元/吨和470欧元/吨。蒂森克虏伯7月附加费也有类似幅度的下调。
早些公布的西班牙阿赛里诺克斯7月附加费则继续上调,其中奥氏体附加费环比上调幅度6-7%,铁素体环比走高15%。
钢铁业产能过剩难改变 下半年国内钢价继续探底
继宝钢之后,国内两大钢铁央企——武钢和鞍钢公布了7月价格政策,将主流产品的出厂价下调了300元/吨—1200元/吨不等,三大钢厂悉数下调钢价,为今年来首次出现,而幅度之大以往也不多见。业内普遍认为,国内钢铁供应过剩的现象导致了钢价持续探底。钢价持续下跌引发忧虑
国内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监测的数据显示,节前一周,西本——钢材指数报收于3860元/吨一线,一周微跌20点。在此期间,国内主要建筑钢材市场普遍回落,回落幅度差异较大。截至6月11日,华东区域上海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降至3780元/吨附近,较4月最高点回落约600元/吨;华南区域广州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报在4030元/吨一线,一周累计下跌150元/吨,较4月最高点回落约600元/吨。
华北区域北京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收在4050元/吨一线,一周累计下跌160元/吨,较4月最高点回落逾700元/吨;西南成都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收在4090元/吨一线,一周累计下跌190元/吨,较4月最高点回落近800元/吨;华中武汉市场螺纹钢代表品种规格价格收在4020元/吨,一周累计下跌40元/吨,较4月最高点回落约600元/吨。
而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截至6月11日,兰格钢铁价格综合指数为161.95点,环比下降8.43%,同比上升14.91%;兰格长材指数为178.84点,环比下降9.20%,同比上升11.26%;兰格板材指数为141.61点,环比下降 7.24%,同比上升20.94%。自4月中旬开始下跌以来,钢价已持续下跌将近两个月,长材和板材全国均价已下跌633元。供大于求钢价难掩跌势
钢价缘何持续下跌,业内人士认为供需矛盾或是钢价疲软的主因。6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614万吨,同比增长20.7%;生铁产量5226万吨,同比增长14.3%;钢材产量7122万吨,同比增长23.6%。
5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81.1万吨,较4月份的184.7万吨,环比下降了1.95%;但仍处于历史次高水平。1-5月,我国粗钢产量达到26890万吨,同比增长23.8%,照5月份的粗钢生产水平生产,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6.56亿吨。
西南证券的钢铁行业研究员刘吉吉分析说,这是因为钢铁的产量和用钢大户的需求量这两者的走向完全是背道而驰。现在钢铁业陷入这种被动的局面,在于它们前期有着过于乐观的预期。在3、4月份,国际铁矿石涨价的背景下,反而去拼命扩大产量。这种追求极限式的高速“奔跑”事实上是无法长期维持的。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王国清表示,如果国家在钢铁产量难以控制,国内需求难以有较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供应过剩的现象将更为严重。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测算,目前7个主要钢材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市场成交价格低于其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将成为后期钢价止跌企稳的主要推动因素,但短期内钢材价格仍将延续下行走势。
权威专家:我国不锈钢行业面临三大问题
中国特钢协会不锈钢分会会长、中国钢铁企业网专家顾问李成日前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及国家有效的经济政策实施的基本动力。继续拉动今后不锈钢市场的动力。但依然需要克服面临存在的以下三大问题:
1、关注不锈钢产能的问题:不宜再盲目投资,根据政策淘汰落后产能。
2、提高不锈钢产品质量的问题:满足市场对内在钢质及外观表面和尺寸公差高质量的期待;提高工业用高质量的特殊品种及完整规格的配套产品。
3、揭露假冒伪劣不锈钢产品的问题:充斥在建材及五金制品上不符合国家标准并假冒美国201、202牌号的“所谓200”不锈钢,是易生锈且冷加工后出现延迟断裂的伪劣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诋毁了不锈钢的信誉。
企业动态
本钢X100螺旋焊管钢通过中石油检验并成为行业标准
日前,由本钢自主研发、填补国内钢铁行业空白的厚15.3mm、宽1550mm的高级别石油管线X100螺旋焊管钢,以其耐严寒、抗冲击性能高等特点,先后通过中石油的宝鸡制管厂、华北石油制管厂、西安管材研发所的各种理化性能检验,同时,其性能指标成为中石油此类产品的行业标准。
X100高级别石油管线钢作为国内外钢铁行业中的尖端产品,其高强度、高韧性、低温耐寒等理化指标要求十分严格。目前,世界钢铁行业生产该类产品的工艺标准模糊。受热轧带钢轧机装备水平的限制,可以生产这类产品的国内外企业较少。
本钢技术中心自2009年开始研发高级别石油管线X100螺旋焊管钢。集团公司十分重视这一产品的研发。研制期间,该中心高强钢研发所专业技术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打破常规制订工艺操作标准,在炼钢厂、热轧厂、质管中心、集团公司制造部等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试验厂3次模拟试验,与现场生产设备磨合,逐步完善、修改各工序工艺操作标准后,仅用一年时间,分3次进行冶炼、轧制试生产,成功轧制出该产品中的难轧品种螺旋焊管钢。这一本钢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是目前国内同行业轧制X100高级别石油管线钢中最厚、最具应用前景的产品,目前国内尚无热带钢连轧机成功轧制先例,填补了国内钢铁行业空白。
由于X100螺旋焊管钢没有钢铁行业及石油行业标准,中石油3个单位和部门在对本钢高级别石油管线X100螺旋焊管钢进行制管理化性能检验后,将试验结果起草制订成为中石油此类产品的行业标准。这在本钢新产品研发史上尚属首次,成为本钢新产品研发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本钢高级别石油管线钢研制已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表明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本钢,围绕建设品种全、质量高的千万吨级精品板材基地发展目标,新产品研发效率快速提升,工艺转化程序更加科学紧凑,企业市场竞争实力显着增强。
目前,技术中心正与中石油相关部门探讨使用本钢生产的X100螺旋焊管铺设国家重点工程实验段的可行性。
科技创新案例
太钢,创新体系的金字塔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春天的早晨,坐车去太钢采访。今年的1月8号,太钢申报的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这是山西省企业的头一家,是山西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性事件。
不创新,能行吗?
“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一定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尽快地把科技能力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进而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市场的竞争,这种作用会越来越大。”太钢董事长李晓波说。
山西要转型发展,从战略角度讲,就是要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而如何转,实在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去太钢,就是要了解他们是如何构建企业创新体系的。
从太原市市中心去太钢,一路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原的市区已经和太钢紧紧地融合成一体,道路两旁不再是空旷的田野。十年以后,重回太钢采访,也感觉太钢的厂区天更蓝,树更绿。
“有学者认为,太钢是在山西这样一片依赖于资源经济的土地上,开出的依靠创新发展的奇葩。太钢为什么会走向创新的道路?”一见面,我们就问了太钢技术中心主任王立新这样一个问题。
“太钢处于太原的上风口,原来是太原的郊区,现在城市发展,已经把我们包围了。如果我们走粗放的数量型扩张的道路,必然带来相应的环境损害,必然不能与城市共荣。另外,矿石在海边,市场在南方,走数量型扩张的道路,物流成本十分高昂,压缩了我们的利润空间。结果就是,我们要不搬迁,要不关门,没有别的路可走。”王立新一项一项地给我们算账。
“所以,太钢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如果不上低污染高效益的产品,我们早就被挤出十大钢企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十分坚决。“在国外,也有一些冶金企业靠这种方式,与城市很好地共存共荣。”
创新,是太钢唯一的生路,这条路,他们是怎么走?
成为“国家队”的一员,意味着巨大的信任与荣耀。
今年的1月8号,国家确立在太钢设立国家不锈钢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平台。依托在哪个单位,哪个单位就算是正式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范围,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对于任何一个单位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信任与荣耀。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个研究方向,放在一个基地,以一个重点基地建设为主。过去,一般是放在大学里的。以前山西只有两家,一家在山西大学,一家在煤化所。后来,国家提出科技创新的主体从大学、研究院向企业转变,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为了适应这个要求,国家科技部就决定在大型企业中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立新介绍说。
太钢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假如国家在太钢设立以不锈钢为主的重点实验室,必将对太钢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太钢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引领不锈钢产业的发展。于是,从2007年开始,太钢筹划申请山西省第一家省级的重点实验室。三年之后,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太钢脱颖而出,国家确立依托太钢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要怎么建呢?要依托企业建立公开、公共的平台,公开科研项目和方向,解决前沿基础性的学术问题。国家为什么在太钢建?我认为国家认为太钢有实力,硬件设施好,软实力适合国家的要求,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成为了国家不锈钢研究开发的一支主要力量。所有太钢的申报如愿得到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将对太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王立新自豪地说。
作为一个NO.1,你好意思去模仿谁,又能够去模仿谁?
从世界来看,许多企业在成长初期,或多或少会采取跟随的战略,对行业领先者进行模仿,这虽然是为人诟病的通病,但也减少了企业创新的风险。
“但现在太钢是世界不锈钢产量最大的企业,作为一个NO.1的企业,你好意思去模仿谁,又能够去模仿谁?”王立新的目光逼视着我们,好像我们身后就是波谲云诡的世界市场。“太钢必须要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不管是在工艺方面与品种优化方面,都应有自己的原创性与超前性的东西来引领。”
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必然,这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障。为了便于我们了解,王立新随手在纸上画了一个金字塔,来解释太钢的技术创新体系。
“首先,金字塔的塔尖,是这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其工作就是要有超前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要有围绕我们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我们国家不锈钢产业的发展方向,紧盯国际同行最新研发的重点,拟定的研发方向。下一层,是我们的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中心负责接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围绕销售市场,组织生产现场工作。技术中心连接大学和科研院所,目前已经与国内14个大学联合开办了各类实验室,太钢委托他们进行一些项目的科研攻关,同时外聘国外专家成为技术顾问,实现产学研、产销研的结合。这个层面之下,是各个工序、各个分厂的技术队伍,他们主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创新。这个层面之下,就是广大职工的创新,创效,小改,小革,群众的合理化建议。”
SBU,使得科研管理一竿子插到底,使得很好的科研决策能够很好的执行。
创新体系建立起来,但并不意味着创新就能顺利产生,为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太钢设立了战略经营单位,简称SBU。
SBU是StrategicalBusinessUnite的缩写,即战略事业单位,又称战略业务单元所谓战略事业单元(StrategicBusinessUnit,简称SBU),既可以指一家完全独立的中型企业,也可以是一家大公司或集团内的一个事业部门,只要这个部门能够独立规划自己的经营战略、有独立的经营目标,就可以被视为一个战略事业单元。
辛宪诚是太钢技术中心硅钢研究室的高级研究员,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解释SBU的作用。
“2005年的时候,浙江客户反映我们的产品不如别人的好。营销人员得到这个信息,马上就反映到我们这里。我们马上成立了解决这个问题的SBU项目组,迅速派人去了解情况,很快就发现问题。SBU于是组织开会,市场、制造、技术多个部门的人员在一起查清原因,起草方案。确定方案后,所有流程执行的都非常顺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问题就解决了,客户很满意,而且增订了我们的产品。SBU把市场、与生产现场和技术人员挂起钩来,让创新为生产销售服务。有了SBU,解决问题都是短、平、快。要是没有这样的组织,这样的可能要用到半年的时间都解决不了。”
编辑:张建英
—————————————
联系我们:
单 位: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 址:金刚里西二巷赛德大厦805 邮 编:030009 邮 箱: tykjwx@aina.com 电
话:0351—3334338
传
真:0351-3334575
第二篇: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对外服务典型案例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对外服务典型案例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站对社会公众开放,网站年均访问量为40万人次/年,注册用户201879个,标准文献检索总量50万次,为科研机构和和企业及时获取标准文献资源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同时,通过建立地方化、行业化和部门化的服务模式与相关共享机制,为地方、行业和部门的科技与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标准文献资源保障。用户普遍反映,“标准文献平台”整合了全国的资源,建立了服务系统和服务队伍,使他们能够及时查找和获取到所需的标准文献,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截止至2010年9月底,共有湖北、福建、陕西、甘肃、沈阳、广州等20多个地方标准化院所成为“标准文献平台”的服务站,利用“服务站网络系统” 为本地提供标准信息服务。自2006年11月开始至2010年9月底,全文资源使用量达70936份,提高了国内外标准的利用率。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发挥了国家、地方和行业的优势,使国家投资建设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解决了地方企业和科研领域获取标准难的问题,解决了政府在质量监管和发展经济中遇到的标准化问题。
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利用“标准文献平台”资源,以重点企业为对象,实施了资源本地化解决方案,发展个性化服务,将标准信息通过其服务系统推送到企业研发人员的桌面。这一做法,提供了一个高效解决企业标准文献信息需求的新模式。例如,广州日产电梯有限公司在使用了网络版的标准查询系统后,缩短了83%的标准文献查询时间,降低了72%的标准获取成本,增加了100%的信息检索渠道。这一服务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受到政府和用户的肯定与赞扬。
案例一:
无锡市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在太湖水污染事件后,利用本项目建设的资源,建立了太湖流域水务管理规划设计标准体系等二十个太湖流域水务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涉及1882个法规和标准,在网站公开发布,公众点击率达19112次,为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太湖水治理的各项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无锡702所成功开发了“蓝藻综合治理自动化机械船”。太湖蓝藻打捞处理船2008年9月9日通过验收。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无锡通过了“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太湖水终于变清了。受到当地政府和其它机构的好评。
案例二:为“世界常用1000种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系列国家标准研究”项目提供国内外标准指标比对分析研究。
日本肯定列表的出台对中国的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提出严峻要求,为此,国家支持开展相关研究。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世界常用1000种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系列国家标准研究”课题任务,研究目标是提高我国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制定36项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接受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服务请求,利用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国内外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检索查询和指标分析工作,及时、准确查找到了国内外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标准,并进行了指标分析,为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课题成果36项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可检测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药兽药残留,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经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主持人庞国芳院士非常感谢“标准文献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案例三:为2008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研制提供标准查新服务。
在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需设立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即在通往比赛、训练场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住地、媒体酒店、机场、主新闻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及奥运相关设施的道路上辟出一条专用车道,仅供奥林匹克相关车辆通行。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标志和标线在中国将首次投入应用,为保证其良好的视认性,交通部下属研究所承担标准编制研究工作。标准编制单位在开展工作前,利用本平台项目成果进行了国外相关标准的查询工作,并委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调研国外有关标准、详细技术要求以及应用评测数据方面的资料,出具查新证明。标准编制单位利用这些调研资料,制订了颜色、图案、间距、大小等一些相关的设计参数指标,规定了设置区域、地点和方式,这些标准成为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专用车道上标志和标线的技术依据。该标准《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标志和标线》经批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标准号为GB 21253-2007,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已经投入使用。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对履行北京申奥报告中关于“奥运会道路系统上将设有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的承诺,保障奥运交通安全、准点、可靠、便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四: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标准文献中心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标准应急服务,以建立抗震救灾标准化服务专栏、组织专人值守、建立快速服务通道和开展专题研究等形式,面向政府机构、地方标准化院(所)、科研机构、检测机构、企业等无偿提供各类标准信息服务,全力支持国家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至8月30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向各类用户免费提供电话咨询两百多次,为成都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四川德四川德阳杰特机电设备公司、四川久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眉山机车车辆厂、四川成都西华大学、陕西西安长安大学、德阳东方电机、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巫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无偿提供标准文献近100项。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重庆市和甘肃省的标准化研究院(所)利用 “地方标准化网络服务系统”,直接为本地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标准信息服务,自2008年5月12日至12月30日,已向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重庆市和甘肃省标准化研究院无偿提供标准文献6199项。抗震救灾标准化服务专栏于2008年6月10日正式开通,至2009年1月11日,页面访问数32848次,访问人次16240。
国家标准文献中心组织撰写的美国建筑抗震标准规范研究、国内外基础隔震技术标准进展、日本和中国地震法规概览等研究报告,向20个国务院各大部委、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认监委等机构发放,同时向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发放,取得良好效果。例如,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震标化技术委员会看到相关信息后,立即联系进行相关标准咨询,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案例五:
甲型H1NI流感疫情发生后,国家标准文献中心立即开展甲型H1N1流感标准应急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动物检疫、疫病防治、卫生检疫、抗生素药物、消毒与灭菌等方面的国内外标准与技术法规的检索、收集与分析研究工作,通过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站专栏和专题服务光盘向社会各界和检验检疫部门提供信息,为检验检疫部门提供标准全文服务,全力支持国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治工作。
第三篇: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工作总结
篇一:中小企业服务汇报材料-构建信息网络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服务汇报材料-构建信息网络搭建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国家发改委工作要求,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我办把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小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把建设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构建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作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推进措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的政策体系、网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已成为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开展电子政务,知道和服务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平台。现将我办依托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开展电子政务服务中小企业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的规划部署,于2006年3月30日正式建成开通的,是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两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着力搞好三个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网站已成为我办和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指导和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小企业展示形象、捕捉商机的重要窗口;成为社会服务机构认识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
一、正确功能定位,创新政府建站理念
准确定位是建好网站的前提,办出特色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办网初期,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政府门户网站单向发布信息、公众被动接受的建站模式,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服务”的建站理念,即:从我办的基本职能出发,把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网站的中心定位;把为中小企业、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服务作为基本出发点,注重了双向互动,资源共享的综合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建设。通过服务实现省中小办对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指导;实现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提高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培训、创新、创业、维权、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实现中小企业与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的多维沟通,增强法律观念,掌握国家政策,提高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搭建政务平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信息化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的重要手段,结合电子政务及中小企业系统工作,我们围绕“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一条主线、“节能减排、结构调整、自主创业”三个重点和“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三项计划的实施,积极构建政务平台,并根据各部门、各处室的工作性质和需求开发了相应的系统与栏目,有力地促进了部门行政职能的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是及时发布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方便中小企业查询,指导中小企业把握、运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品牌战略实施,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中小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中小企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二是提高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行政效率和水平。通过建立oa办公系统,使我办各处室、各单位和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库,基本实现了资料网上传输、联系网上沟通和信息资源共同享用,加强了我办内部各单位、我办与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了解,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办公经费。三是加强了政府与中小企业和中介机构桥梁与纽带功能的开发,通过“我要留言”和公共邮箱进行三方互动,及时了解中小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的要求和动态,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支撑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是中小企业为社会服务机构建设的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平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资源匮乏、技术力量不足、实力薄弱、融资困难等问题,在利用社会资源,获取公共服务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构建“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法律服务、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行业协会”十大服务体系,提出了“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思路,与高校、科研、金融、法律等机构与部多方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搭建起了中小企业与社会服务机构互动的中介服务平台,收到了明显效果。一是为担保协会开发了东方担保网。利用这一平台,一方面可宣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担保体系的完善、行业自律的加强和担保行为的规范;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沟通供需双方需求乃至对象选择等互动信息的重要平台,撮合双方尽快成交,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二是联合律师事务所搭建了法律服务平台。主要是帮助中小企业增强法律意识、提供法律支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解决中小企业养不起法律顾问的问题。平台特设了律师在线咨询,中小企业可随时免费登陆发布困扰企业的各种法律问题和困难,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在2天之内给予详细解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与产权交易中心联合开发了投融资服务平台。基本运作方式是,产权交易中心定期发布适合中小企业的投资项目,中小企业及时发布融资需求。通过这一平台把两者邮寄的联系在一起,便利了沟通,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双向选择的机会,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四是与“中小企业与高校写作联盟”共同搭建了校企协作平台。针对中小企业人才资源不足、技术项目缺乏和创新水平不高的问题,校企协作平台重点开发了技术成果库、项目难题库、专家资源库三个基础信息库。成果库主要是把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收集起来推荐给中小企业;难题库是将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所需求的项目及遇到的技术难题收集起来,由校企联盟组织专家进行科研和攻关;专家库主要是将高校、科研 机构的专家、教授等优先人才聚焦起来,通过常见问题查询与专家在线咨询,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项目开发或技术创新等问题。目前,已有51所高校、61家中小企业和10个高校创新实践基地进入平台开展了产学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找到了一条现实的结合之路。
四、搭建商务平台,增强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技术素质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除少数实力较强的企业外。绝大多数不能独立建设和管理网站。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我们专门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商务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基础工作,提高拓展市场能力提供以下多方面的服务:一是免费提供自助建站与自助链接服务。主要是为那些无力独立建设和管理网站的小企业提供简便易行的模板,轻松建立简易网站;为那些已有网站的企业提供自助链接,宣传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目前已有3848个企业通过这一系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实现了连接。二是建立网上产品展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发布产品及图片信息的功能,扩大企业影响,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目前,已有2万多个企业依托展台发布了产品及图片信息得到了有关企业的普遍好评。三是建立供求信息发布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发布供求信息服务,使供需双方能够便捷沟通与交流,既节省了营销成本又扩大了市场范围。目前,借助这一系统发布篇二:2014年中小企业工作总结
二〇一四中小企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为了促进全县中小企业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县中小企业局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五县战略、三区支撑、四化同步”的发展总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中小企业局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突出改革创新,落实发展政策,加强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和转型升级,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稳步增长。预计至12月底,全县中小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 亿元,完成计划任务 %;实现增加值 亿元,完成计划任务 %。
(二)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全县中小企业计划新增企业400户,截止目前累计新增企业 户,其中公司制企业 户。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一是与建行、邮政银行合作推出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由政府拿出一部分风险补偿金,贷款企业缴纳一定比例助保金,扩大企业授信额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截止目前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1180余万元。同时为解决部分企业缺乏抵押物
— 1 —的问题,中小企业局与邮政银行合作推出“五户联保”业务,目前已有风动工具、盼多肥业、合力电器、合容电器、烽和保温五家企业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预计为企业发放贷款1400万元。二是把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目前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正式投入使用。已引进陕西炳辉律师事务所、渭南市智诚中小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渭南市智诚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陕西华林商标事务有限公司、陕西久尊联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合阳县中小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五家服务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会计事务、法律援助、项目策划等11个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同时举办了危化企业安全生产、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及预防等三期300多人次的业务培训,并组织6户企业厂长经理参加渭南市举办的mba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三是为提高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程度,县中小企业局高点规划、科学设置,创办合阳县中小企业网,将近年各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县中小企业名优产品、国家产业政策等进行网上公告,方便企业查询,同时,积极宣传推介我县的中小企业和知名产品,提升其知名度,为其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营销目标创建新平台。
(二)加强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按照省、市中小企业局、财政局《关于做好2015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了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项目”和“人才培训项目”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申报工— 2 —作,拟争取扶持资金60万元;完成了合阳县天淇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植物油加工生产线制造水平提升项目和陕西太姒工艺品有限公司年产10万件土布制品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两个项目的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拟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350万元。二是为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缺乏问题,组织部分企业登录中国中小企业网发布招聘信息,招聘高校毕业生,解决企业用人难的问题。同时组织风动工具、源化公司登录中国中小企业网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布信息,解决企业融资难、要账难的问题。三是将全年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搞好中小企业生产运行分析,对列入工信部和省中小企业预警系统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测,确保县域中小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同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名录库入网工程,目前全县入网企业283户,14户企业进入省预警监测系统,10户企业进入工信部运行监测平台。四是按照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开展企建教育“千企万人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太姒工艺品公司、赛众公司、顺天纸业等7户企业完成网上注册,开展企业管理远程课程的学习,有力地提升了全县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三)加强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夯实工作责任,层层鉴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分管领导与主管股室、局机关与各镇(办)、各重点企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二是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对重点企业、重点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 — 3 —态,努力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一是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在全局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总书记“三严三实”总要求和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在充分吸取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定出了中小企业局领导班子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组织干部职工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分管领导黄家安县长和督导组对中小企业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建议。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党员干部根据查摆出的问题,制定出各人的整改清单,明确时限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截止目前,整改方案所列的1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3个,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5项。通过群众路线整改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觉悟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局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二是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加快生态合阳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筹资约3.1万元为俭泗村购买了100株塔柏、200套垃圾箱,完成300米巷道和村部广场的绿化任务。9月份,由于我县阴雨连绵,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许多不便。为了摸清包联村防汛减灾工作开展情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小企业局机关全体同志,由局长孙光红同志带领,对全村防汛减灾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查出隐患点3处。中小企业— 4 —局迅速组织机关同志,帮助村民开挖了两处渗坑,将窑洞口和院内积水引入坑中,同时购置抽水设施进行排水作业,疏导群众由窑洞挪入厦房居住,联系村委会将学校作为防汛减灾临时安置点,以备不时之需。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基本排除了该村防汛安全隐患,有力地保证了该村“生态合阳 美丽乡村”建设进度。三是包扶工作有序推进。我局抽调人员已入驻基层组织整顿的王村镇北蔡村、扶贫包扶村金峪镇南营村,深入村组农户,了解情况,摸清底子,制订了包扶规划,配合镇(办)村做好包扶工作,已给王村镇北蔡村赠送果树栽植类图书50余本,为南营村两名贫困大学生捐资支助1000元。目前正在想法设法筹集资金,努力为包扶村改变面貌、整体推进做出积极的贡献。四是加大工作力度,搞好对外宣传工作。按照局机关《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信息报送工作,加强我县中小企业工作亮点的宣传报导,其中被《渭南日报》采用一篇、《西北信息》报采用一篇,《印象合阳》采用一篇。五是创文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县委、县政府“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战略部署,按照县级文明单位评价标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勤俭节约活动、道德经典诵读,着力加强机关道德讲堂建设、学习型单位建设,为我县创文工作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当前,我县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税、职工增收和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
— 5 —篇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计划展望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2012年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中小企业局大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引深六化建设、加速五大赶超”战略,咬定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目标不放松,积极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融资服务,推进银企合作实现新突破。资金缺乏是困扰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年内我们把此项工作当作重头戏来抓。一是认真开展融资调研,及时提供和发布企业融资需求信息。今年,我们在全认真开展了一次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大调研活动,了解掌握了企业融资需求情况,并将需求信息提供给本各银行及担保公司。我有20多家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已进入全省“中小企业融资网”,并成为免费注册用户。二是积极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我们多次组织有关银行和企业召开座谈会、推介会、洽谈会,面对面推介,使银企之间互通信息,互利合作,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奠定了基础,全年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额达到23亿元之多,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三是着力加强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我们想方设法引进了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进驻我,为全融资开展担保业务。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已通过其担保获得贷款融资;同时,我们通过努力和多方协调,兴沁担保公司担保功能实现恢复,已经正常开展业务。四是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年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预算增加至300万元,目前项目考察、评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二、推进人才服务,中小企业人才素质实现新提高。人才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和根本,年内我们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开展了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专项调研活动,为大学生进企业就业和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信息,组织明源公司、黄土坡公司等企业参加了全市人才招聘会议。二是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7月中旬我们专门邀请到全国较著名的职业化讲师主讲,成功举办了一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人员2000人次,培训中员工们坐得住、听得进、启发大、效果好。三是全力抓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截止目前,已申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86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正在紧张申报中,近期将组织对申报人员进行考试、评审,此项工作可在12月底按时结束。预计今年评审人数将实现新的突破,全中小微型企业人才素质实现新提高。
三、改善信息服务,宣传平台与信息交流实现新发展。谁掌握信息,谁就掌控市场的主动权。今年,我们一是在充实硬件设施基础上,对原有的“中小企业网”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版、新增了多项实用功能,落实了专职网站管理人员,建立了网站信息更新监督管理机制,充实了企业形象展示板块,多数重点企业、新型产业企业及其产品在网上得到展示和宣传,确保了中小企业网常态化运作,成为了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社会之间重要的的宣传和交流平台;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项目库”建设,对全120余个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实现了信息共享、动态管理、对口扶持、分类指导;三是积极开展“送政策”下乡和大型政策宣传活动,专门印发国家、省、市关于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0余份,免费向企业、群众发放,使广大企业及时掌握政策信息,促进了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四、拓展法律服务,企业维权机制迈出新步伐。为了更好地保障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为给企业保驾护航创造便利条件。今年以来,我们在15个企业建立了法律维权服务和减负监测点,并于8月15日邀请了律师事务所并组织部分企业召开了全中小企业法律诊断会议,具体协调解决了企业存在的土地纠纷、劳动用工、经济纠纷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广大企业的法律维权意识。通过与律师事务所协调,我们与该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建立了以事务所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法律指导和服务中心,对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将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完善创业服务,新型产业发展进入新境界。一是积极开展项目推介服务,使一些好项目尽快打开市场。今年组织内重点企业参加了会议和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公司分别与食品有限公司签约5000吨600万元白灵菇销售合同,与公司签约5万件600万元白灵菇罐头销售合同,我国新能源煤炭运销公司与**公司签约煤炭运销及农产品开发5000万元合作项目,山地自行车生态休闲旅游开发项目在中博会上被推介。二是着力培育示范型企业服务平台,使农业产业化形成新动力。多年来,我中心瞄准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公司等企业作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来培养,惠及了全数十个村的小杂粮种植,在全普及了14个白灵菇种植基地,吸引了150个贫困户、500余人口的劳动力就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三是启动了直属企业平台建设、乡镇站所服务平台建设,为促进创业提供了必要保障。对原直属企业国新能源煤炭运销公司资本溃乏、功能缺失的问题,对其果断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新的“国新能源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后,引进深圳市**公司1.5亿元,用于企业增扩资本金、重新申办铁路发运资格及后续投资建设。通过改制,使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了新的投资主体,拓宽了经营服务渠道,增强了企业资本信用等级,提高了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其次是积极指导乡镇站所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建设,具体针对农业产业化园区、工业新型化园区开展专项技术和信息服务,目前,赤石桥乡、交口乡、官滩乡等乡镇服务站已初具规模,逐步显现威力。
六、强化政策扶持,政府激励机制形成新动力。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结合我实际,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由我中心拟草了《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请政府研究审核,现已于9月19日由人民政府以沁政发?2012?41号文件正式出台。该《实施意见》具体就如何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如何在财政、税收、融资、科技、营销等方面鼓励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明确了具体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两金”的投入,加大了对各类税费减免和专项资金扶持的力度,为我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切实抓好政策落实,政府成立了以长杨红旗同志为组长,分管长及政府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24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我中心,为此,我们及时建立相应的协调运作机制,制定了专门计划,责成专人负责,落实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和联系领导组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七、强化自身建设,党务政务工作实现新飞跃
年内,我们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机关党建工作和效能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在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
第四篇: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
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1-8-12信息来源:
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姜常梅蔡馨燕李瑞兰
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程
科技进步成为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科技文献资源是重要的科技基础条件,是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等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利用的程度与速度,是决定国家或地区科技能力强弱、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2002年7月,国家科技部启动了旨在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筹建工作,正如同经济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性一样,平台是增强我国科技总体实力、实现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这是国家第一次就平台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纲要》突出了“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的指导方针,对平台建设的建设任务、组织保障都提出了若干纲领性意见,明确提出了搭建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大共享平台”。按照《纲要》的要求,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二十多个部门和有关地方,加强统筹规划,科学部署,采取增量资金带动存量资金,共建共享等多种机制,整合100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推进平台建设,为一些重要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
2005年7月,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凝练出了“六大共享平台”24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并在平台建设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监督管理、共享服务等重要环节提出了若干重要措施。“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制度创新,为科技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全社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是六大平台之一,自提出至今,初步形成了涵盖全国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网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二、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科技文献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基础资源,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都发生质的变化。在信息业发达的国家,以整合,共享和服务为目标的大型文献资源系统越来越多。
科技文献平台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保障,实现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下:
1、有利于有效整合分散的科技文献资源,减少文献资源的重复购置,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进一步提高我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战略意义十分明显。
2、有利于科技文献资源结构和品种的调整。通过对专业性与综合性、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一般文献与特种文献、基础文献与辅助文献等方面的调整措施,实现科技文献资源结构和品种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扩大科技文献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通过实施分工协作、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加工成本,扩大科技文献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
4、有利于增强科技文献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专用网络、联合开展文献加工和在线委托等手段,提高各成员单位的科技文献利用率,丰富科技文献服务内容,增强科技文献服务能力。
三、国家及有关省市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一)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为了促进国家层面上的科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科技部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基础,于2002年建立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中心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农科院图书馆、中国医科院图书馆、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为核心,吸收了30多个部委的文献情报单位参加。
中心实行理事会制,理事会由上述7家核心单位、科技部、财政部有关司和科学家组成,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工作小组,如统一采购小组等。中心的职能是统一规划制定成员单位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的方案;统一采购各成员单位的科技文献,特别是国外科技文献;对采购的科技文献按一定的标准统一加工;将加工好科技文献统一上网。中心对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上网的科技文献予以一定的补贴。网上对外服务的外文科技期刊已达15500多种,占全国外文期刊总量的2/3以上,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术保障。
(二)部分省市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顶层设计和思路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各省市均出台了平台建设方案,并适时开通了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下介绍上海市、甘肃省、安徽省、贵州省、浙江省、江苏省和陕西省的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2004年7月14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是我国第一个启动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它的建成不仅优化上海本地的创新环境,而且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华东地区科技资源的集成、共享和利用,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并最终服务全国。平台框架包括十大系统,科技文献服务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了上海市各图书情报单位、专利标准文献机构的馆藏科技文献资源。到目前为止,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拥有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东华大学图书馆等等28家加盟服务单位。能够为各行业、各领域的用户提供文献检索、专利检索、科技查新、参考咨询等公众服务,以及网络原文传递、检索代理、馆际互借等个性化服务。
甘肃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已于2005年底开通运行,是以甘肃省科技图书馆为主,联合省内其他主要科技文献信息机构,实现对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建设,链接和集成国内外其他文献信息系统,组织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建立有效支持全省科研创新活动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联合保障与服务的网络化共享平台。平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文数据库检索及发布系统、异构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系统软件,上网数据库已达110个,组建了由16家单位参加的“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联盟”,实现了与国家图书文献中心、中科院资源环境中心、兰州大学、省图书馆等主要文献单位的光纤对接和互联互通,科技人员足不出户即可上网查阅各种文献资料。
2005年11月13日,由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持申报的“安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方案”通过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论证,标志着安徽省科技文献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年初已完成建设工作,投入试运行。平台在贵州省科技厅的直接指导下,由贵州大学组建项目工作组,积极开展平台系统的研发和建设工作。平台充分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对贵州省现有科技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利用,建立了一个涵盖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教育学、专利、标准等学科及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库及资源访问渠道,具备了向全省范围提供科技文献服务的能力。平台投入应用后,将提高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可获得能力,促进全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协调发展。
2006年4月3日,随着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点击浙江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网站,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三大平台”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全面开通。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包括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和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三个平台。其中,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首批成员单位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省内10家主要科技图书文献信息机构组成。通过资源整合,科技文献资源总量占全省的80%以上,通过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的组合,该平台可以满足全省95%以上的科技文献需求。
2006年4月12日,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并对外服务。据介绍,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和开发了江苏省科技、教育、文化三大系统10家单位的主要优质文献信息资源,目前可提供服务的各种电子文献资源总量已达8000G。包括中文科技期刊10000种、外文期刊15000种、中外会议资料30万篇、学位论文40万篇、中外专利文献1800万件、中外标准30万件、国内外科技报告30万件、中国重要报纸全文350万篇等文献信息资源。平台同时开通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南京镜像站。
陕西省已制定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规划,到2010年建成五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盘活全省现有的科技存量资源。这五大共享平台分别是: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实验动物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另外,天津,湖南,广东等省市也先后制订和启动平台建设。各省市前期投入多在2000万元左右。
四、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现状及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研究制定统一订购制度和数据采集加工的规范与标准,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省域特色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库,搭建山东省科技图书、专利、标准等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及与外省市、国家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提高科技文献资源利用率。
山东省科技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和科研单位三大系统。据不完全统计,三大系统文献收藏总量约在3000万件(册)左右,主要品种有科技图书、国内外科技期刊、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和检索工具书等,基本涵盖了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和专业。使用的数据库(1万条以上)130余种,其中高校系统的文献数目约占总量的2/3。由于资金来源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尤其是服务的领域不同,三大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互之间共享的空间很大。
以山东省科技情报所开发的“山东省科技资源检索系统”为标志,已经开始探索我省科技文献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该系统由27个数据库组成,包括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外文期刊库,科技成果库,学术、学位论文库,企业产品库,科技新闻库等,采用一方投入,多家共享的模式,现有规模单位用户50多个,地区资源代理用户14个,为我省的三大科学院、部分科研机构、信息机构、企业提供远程资源服务。
(一)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现状
为做好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准备工作,2005年7月底开始,重点对科研系统124家科研机构(包括89个省属科研院所和35个省重点实验室)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情况的进行了调查,其中主要48家科研单位的汇总情况如下:
服务收益为152—157万元/年,从业人员总数为554人,中外检索工具书总数为13861册,文献收藏总量达91余万册,会议论文集总数为238册,学位论文集总数为200072册,学术论文集总数为1123册,科技档案总数为6909册,中国标准库总数为9334条,行业标准库总数为5239条,国际标准组织标准ISO总数为14条,中国专利总数量为115个,入网计算机总数为1317台,2004年科技资源经费投入为926.56万元,流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的时长总共为12757分钟,自建和联建数据库数据总量为661126条,拟建数据库数据总量为1500条,购入数据库数据总量为55048523条,网络接入商有中国网通,联通,济南广电,百灵,接入方式多为光纤宽带。总之,我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有一定的基础,但从需求和整体而言,我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与分布不合理,保障服务能力待加强;长期以来,“条、块”分割,使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拥有单位在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中缺乏资源共享意识和全局观念,全省缺乏权威的、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因经费缺乏,我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总量不足,不能满足我省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服务手段方式单一。因此整合科技信息资源,以增量调动存量,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为我省科技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文献基础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二)山东省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1、逐年增加经费投入。
建议对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平台建设经费实行单列。在平台建设初期适当加大投入力度,用于平台的开发和现有文献资源的激活。以后确定一个基础投入数额,每年在此基础上增加20%。同时调动多方积极性,实行省财政投入与部门投入相结合的投入政策,共同发展分布式资源分中心或专业资源分中心。
2、技术标准制定和规范实施。
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整套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协议来实现,才能做到网络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国家已有的配套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各参与建设部门要严格实施;国家没有现成规范标准的,山东省要抓紧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实现全省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能够共享和兼容的根本目标。
3、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强化平台建设的资金、绩效管理。
参与共建共享工作的部门较多,情况各不相同。必须综合不同部门及相关文献资源的特点,以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绩效为核心,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动态监测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保证平台的高效运行和国有资产安全及有效使用。
4、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网络环境、信息组织处理、共享服务中的知识产权、用户行为及需求分析、评估体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并建设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和水平、具备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整合、检索、研究、管理、服务能力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保持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5、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家、相关省份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国内科技文献资源互补共享。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建设、管理经验和技术,借鉴和引进科技文献建设、管理方面成熟的制度及标准规范,推进交流合作,提升资源共享层次。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九三学社海淀区委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战略方针。海淀拥有最优越的科技发展能力,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海淀区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海淀区企
业成长为自主创新主体的过程中,由政府主导建设一个能为企业、研发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多种困难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重要的措施。自主创新、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基础研究、小试、扩试、中试到产业化,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汇集多个学科的技术人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面向产业和政 府决策机构公共的科技服务平台将是十分必要的。林抚生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的方针。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员会对当前国内、北京市和海淀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状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本调研报告,对海淀区如何进一步推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关于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新的技术变革带来新的理念,“共享”和“服务”带来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概念。资源“共享”能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新技术高速发展。在新的技术革命面前,基础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大,用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产生“共享”概念最直接推动力。政府的职能由直接管理转向“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服务型政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有效措施。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是由政府主持办理的、面向企业、帮助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服务体系。我国省、市一级已经建立的综合性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有上海、辽宁、江苏等省市。在地级市一级建设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则有青岛,苏州等城市,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为促进公共科技服务管理平台的发展,还专门制定了科技服务管理平台管理条例。张江科技园为了促进动漫产业在上海的发展,建设了“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包括30台HP9300,HP6200等工作站,100个CPU的HP刀片式渲染服务器、软件方面还包括AVIDSD和HD非编系统、电影格式的实时处理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国家863高科技攻关项目。由于这一平台的建立,上海发展动漫产业就比其他地方具有了明显的优势。
北京最早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当属海淀区,比如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创新园、孵化器。而现在除海淀园以外的北京经济开发区等其他中关村园区也都陆续发展了自己的科技园区,为创新性企业提供服务。近年来,北京市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又有新的发展,在北京市科委的主持下,陆续建设了20个功能性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仅今年6月北京市科委就为中国生物技术研发服务联盟(ABO)、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北京集成电路测试科技条件平台等15家科技条件平台授牌。这20个科技条件平台共整合资源61.5亿元,其中各平台建设单位自身拥有的资源价值约为6.28亿元,但引导整合的资源达55.224亿元,大大扩展科技资源的可利用范围。
二、关于海淀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是广泛的,既包括实体的,也包括虚拟的。其主要特点是向社会开放,为科技发展提供服务。实体的可以是一座建筑物,也可以包括其中的设备;虚拟的如一个网站,可以从网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按照这个定义,海淀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起步是很早的。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创办的留学生创业园
是创办较早、规模较大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海淀园内各类孵化器也属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海淀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既有政府主办的,也有高等院校和企业主办的。如各高校的科技园区,企业的科技孵化器。有一些科技园区发展得很不错,部分科技园较早地就突破了单纯提供办公用房这样一些较简单的服务模式,如留学生创业园很早就引进了项目评估信息系统,生物医药园提供了很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材料库房,为入驻创新企业提供优秀服务。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涵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型科研设备的共享和服务、科技文献的提供、科技数据和科技信息、动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信息等。有关这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在海淀的基本情况大致如下:
(一)科技文献服务平台
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科技情报所这些国内最大最好的图书馆、科技情报资料库都在海淀,海淀又是信息产业非常发达的地区,所以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海淀很早就拥有科技文献服务平台。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以万方数据(集团)公司为基础,建立的“万方数据”信息资源平台是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
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清华大学建立起的“中国知网”网上图书馆,走产业化的道路,在基础研究领域已经发展具有相当规模的文献资料平台,基本确立了其在国内科技文献服务方面龙头老大的地位。所以在海淀,科技文献服务平台是已经获得良好发展的一类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二)政策、资料信息服务平台
企业在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国家政策和其他有关信息。在政策法规、各项优惠政策方面的信息提供方面,北京市、海淀区各类政府网做得比较好。市、区政府在大约10年就开始了信息化进程,致力提供政策法规、办事流程。企业需要的有关政策文件、管理信息都可以从政府网站得到,有些业务也可 以通过网络办理。政府的信息化进程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的信息比如专利查询,在北京市范围内建设也是比较好的。北京市的企业也可以得到比较完善法律服务,所以在这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问题。上海市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把这些政府信息归纳到其平台里面,如果这样也很好,但我们认为这也不是必要的。
(三)科技数据和科技信息
很多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数据支持。位于海淀区的国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搜集了大量数据和信息,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数据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大部分归部门或单位所有。这些数据中有部分是专业性的数据,比如气象、地震方面的数据,对于企业发展并不重要,但比如人口、教育、收入水平、消费等方面的有一些 数据对企业发展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但目前这些数据开放得很少。对这些数据、资料的开放利用,希望政府能进行一些调查,看那些数据即是企业需要的,也是可以向公众开放的,尽快组织好其开放利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有很好的动、植物标本库,种质资料库。这些资料库现在都是有条件地对外开放。部分资料也进入了计算机资料库,他们是否对企业发展有用,如何利用,由于专业性很强,需要进一步在行业内调研。
(四)大型科研设备的共享和服务
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中最感困难的是大型科研设备的共享。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学科,但从整体上说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大型、先进的科研实验室、科研设备无论从数量和设备的先进程度上都没有那个省、市、自治区能和北京相比。而且这些实验室和设备相当大的一部分就坐落在海淀,但在北京市范围内的实验室、科研设备的开放程度、利用程度却是相当差的,原因就在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体制上形成的“条块分割”。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国家对实验室建设是非常重视的,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室建设和购置仪器设备。在这方面国家投入的经费主要是面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但由于部门所有制和缺乏“共享”的理念,尽管这些设备都是用国家财政资金买的,却被单位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其他单位和企业要想使用这些设备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投资的高端设备的单位所有制,设备的利用率又很低。但我们也知道有很多科技创新项目离开了这些大型设备有是根本做不成的,这些设备又是科技创新必须的。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无力购买这些高端、大型设备造成创新工作无法开展。进入市场经济后,也存在高端设备如何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的问题。海淀区政府在大型科研设备服务平台的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8年2月海淀区开始创建“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电子测试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科学仪器设备、专用软件开发平台和引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和网络设备。
三、对进一步加强海淀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几条建议
只有建成良好、完备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才能为自主创新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这对于吸引创新型企业来海淀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海淀区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起步早,规模大,在扶植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必须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海淀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根据海淀产业发展的趋势 采取一些新的步骤。
1.海淀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数量是不少的,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象生物医药园已经向企业提供多方位的综合服务,但也有一些孵化器仍然停留在提供办公用房,资金等条件比较初期的阶段上。应该推广生物医药科技园的经验,使科技园的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2.建议在管理方式吸取苏州工业园管理的经验,使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更加规范化,同时促进目前尚停留在简单提供办公用房和资金支持的孵化器向高层次发展。
3.确定产业方向对专业化公共科技平台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
张江科技园建设动漫产业服务平台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关于动漫产业,在四、五年前海淀的呼声不断,可是什么具体事情也没做。现在张江科技园把服务平台做了,优势地位一下就确定了,海淀再想做也就难了。海淀不一定非要做动漫,但确定自己的优势项目却非常重要。海淀科技园区确定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优先发展领 域,这都是包含很多很多内容的领域,现在真正做得好的项目也就是那么几个,如网络安全、企业管理软件、移动存储等。专业性很强的公共科技平台建设,必须与政府计划和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相互一致起来。在海淀象用友、同方等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自己增加所需要的设备,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对于一些新兴的尚处在 初期阶段的项目来说,类似张江科技园的动漫产业服务平台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这就要求政府的科技园区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有前瞻性。通过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来帮助产业发展。
4.海淀区创办的“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不到一年,以租赁方式取得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涉及到目前的一些政策,比如很多国家拨款的科研课题,只有仪器购置费而没有设备租赁费的预算,购买的仪器可以作为固定资产入帐,花钱去租就不好说了。以合作方式共同利用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经济发达国家是比较普遍的,那里有适合“共享”的文化氛围与体制,我们国家在文化上和体制上都有不适应的地方。而且设备租赁在如何引进设备的类型和种类方面也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前瞻判断力。“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不能运行得好,要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配合,这一项目能否成功尚有待观察。希望政府密切关 注这项工程,随时注意解决存在的问题。
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政府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展早期,从政策层面上扶植创新企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在规划、公共设施(交通、环境)建设、资金等方面做了不少实事;现在,正在努力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已逐步形成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政府的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当然我们不是说,政府服务已经尽善尽美了,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了,政府服务仍然需要近一步改善。比如如何充分利用海淀及其优秀、丰富的设备资源和智力资源,构建更好的服务平台,但仅依靠改进政府服务来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余地已经不大。我们认为,政府未来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关键是抓两头,一头是自主创新,一头是市场。2007年九三海淀区委在调研报告《自主创新经济增长的实现途径和推进模式的研究》中已经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对“自主创新”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青年以知识创业的精神,把他们的才能组织起来,努力探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应该是具有海淀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即政府要抓创新。另一方面,政府应努力为海淀优秀的科研成果开拓市场,只有创新产品有了广阔市场,自主创新也才能有广阔发展前途。进一步加强海淀区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淀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希望海淀区政府能在此方面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