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谈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姓 名:学 号:班 级:指导教师:
冯婷婷 113210162 11级专升本计科1班
陈秋
早在1938年,就曾有人提出吸烟对人体有害,而喝酒,吸烟是当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一种最常见的社会行为。它越来越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精神、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吸烟和过量饮酒,本来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如果一边吸烟,一边饮酒,则是“雪上加霜”,危害更犬。烟草中含有苯并芘、苯甲葸、氧化氢,一氧他碳等多种有害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数散发在烟雾之中。能在口,鼻、咽喉、食道、气管和肺的内表面形成焦油薄膜层,成为致癌物的隐藏之处。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吸烟者如同时接触化学性致癌物质(如石棉、镍、铀和砷等)则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将更高。烟叶烟雾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需经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羟化酶代谢作用后才具有细胞毒和诱发突变作用,在吸烟者体内该羟化酶浓度较不吸烟者为高。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者喉癌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十几倍。膀胱癌发病率增加3倍,这可能与烟雾中的β-萘胺有关。此外,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 2 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但其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异常起着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上这些都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据报告,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此外,吸烟者易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吸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最终导致肺原性心脏病。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在狗实验中,接触大量的烟尘可引起肺气肿性改变。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者下呼吸道巨噬细胞(AM)、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弹性蛋白酶较非吸烟者明显增多,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烟粒及有害气体的刺激,下呼吸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活化的AM除能释放弹性蛋白酶外,同时又释放PMN趋化因子,使PMN从毛细血管移动到肺。激活的AM还释放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吸引成纤维细胞;以及PMN释放大量的毒性氧自由基和包括弹性硬蛋白酶、3 胶原酶在内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肺的弹性蛋白、多粘蛋白、基底膜和胶原纤维,从而导致肺泡壁间隔的破坏和间质纤维化。据报导,1986年美国患COPD者近1300万人,1991年死亡9万多人,吸烟是其主要病因。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2~4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COPD易致自发性气胸。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饮酒有其益,也有其害。适量饮酒(一天不超过一两),有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气血运行,解除疲劳等好处。如果饮酒成癖,或暴饮而醉,均有其害。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一次饮用乙醇75—80克可引起中毒;一次饮用乙醇250—500克可以致死人命。
如果适量地喝酒,又有点好菜,心情舒畅,往往会化害为益,收到意外的好处。因为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就越多,故应及时补充。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均可作为佐菜。
酒是纯热能食物之一。在体内可分解产生能量。但不含任何营养素,过量饮酒第一减少了其它含有多种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的摄入。其次,可使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减少,以及长期过量饮酒损伤肠黏膜,影响肠对营养素的吸收。连续过量饮酒能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乙醇减慢脂肪酸氧化,可能有利于膳食脂质的储存,肝脏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发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
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多少人把命断送在这酩酊酣热之际,4 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间。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近年来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男女饮酒率分别为84.1%和29.3%,其中16.1%的男性和2.5%的女性为每日饮酒。1982年我国酒依赖的发病率仅为0.16‰,到了1990年已上升了3倍多,且酗酒者出现低龄化现象,女性的比例不断增加。
在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2737000人,占总致残率的3.0%。
大脑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机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心脏大量饮酒的人会发生心肌病,即可引起心脏肌肉组织衰弱并且受到损伤,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胃一次大量饮酒会出现急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连续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胃炎。
第二篇:烟酒对人的危害健康教案
烟酒对人的危害
五(6)班
魏发琴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中小学生绝对不能吸烟、喝酒。
教具(课前准备): 有关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宣传资料。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宣传世界“无烟日”的有关材料)国际上为什么要定出一个全世界的“无烟日”?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讨论一下这个课题。
二、学习新课
1、阅读介绍吸烟有害呼吸道的资料。思考问题:(1)吸烟对人体有害吗?(2 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哪些器官?(3)长期吸烟,这种危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4)在你的观察中,吸烟的人有些什么表现?
2、学生交流讨论。
3、香烟中有害成分是尼古丁,它的毒害程度是什么呢?(介绍关于尼古丁的材料)吸烟的人无疑会受到尼古丁的伤害,那么对周围被 动吸烟的人有没有伤害呢? 世界定了一个“无烟日”,它的意义是什么?在哪一天?
小结:酒是用粮酿制而成的,成年人少量地饮用是有好处的,所以,医学上还用它制成药酒治病强身。但是,如果大量地喝酒,就会损 伤脑、胃、肝等内脏,长期大量饮酒,课文上介绍会有更大的伤害是什么?
三、总结: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不能喝酒。过年或过节,有时大人一高兴,也会让小孩喝酒,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少年儿童自己也要自觉地抵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好玩而无 所谓。大家一定要记住,烟酒有害健康。
板书:
烟酒对人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尼古丁 气管 肺)
喝酒的危害(脑 胃 肝)
反 馈 检 测:
1、烟里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它的毒害程度怎样?吸烟由于哪些害 处?
2、酒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
3、中小学生为什么不能喝酒?应该怎样做?
第三篇: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202_-01-17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PM2.5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因此,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的一项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雾霾天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PM2.5治理刻不容缓
最近我国多个城市爆发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随着PM2.5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被公众熟知,人们对于“雾霾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人调侃,重度污染天走在上班路上就是一台“人肉吸尘器”。
进入秋冬季以来,我国多个城市爆发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随着PM2.5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被公众熟知,人们对于“雾霾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人调侃,重度污染天走在上班路上就是一台“人肉吸尘器”。人民日报也发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的微博呼吁加快治理大气污染。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多为PM2.5。雾霾中的PM2.5小颗粒,不光是粉尘,还有烟尘,包括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的废气等,这些物质都含有很多环境污染毒素,学术统称为环境污染雌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侵入人体。
日前,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等,还会影响生殖能力。这一说法得到众多生殖专家的认同。北大医院男科主任医师辛钟成表示,雾霾影响生育系统是有根据的,相比较而言,男性生育系统比女性更易“受伤”,从新生儿到成年男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雾霾天气除了会影响男女生育能力,还会影响孕妈妈腹中的胎儿健康。美国一项研究曾对每位怀孕妇女周围环境的48小时空气样本进行采集,白天采用便携式空气监测器,夜间则把空气监测器置于床边。这是首次针对孕期空气污染对胎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怀孕妇女,娩出的宝宝出生体重降低9%,头围数减少2%,而生活在空气相对较好的环境中的怀孕妇女娩出的宝宝则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和胎儿的低出生体重和小头围有影响,研究显示环境污染已对纽约市的胎儿生长构成威胁。
2113年1月1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则显示,全球10大污染最重城市7个在中国,“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资料显示,202_年中国的GDP是47万亿元,若按GDP的1.2%算,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已经达到5600多亿元,是口罩、监测设备等“雾霾经济”的100倍之多。但如果按3.8%来算,这个损失近2万亿元。如果任其发展,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地变大,大到我们无法正常呼吸。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9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发布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等地密集出台了治理细则,并制定实施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中央财政还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并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
大气治理离不开空气质量监测,据了解,目前国外一套PM2.5环境监测系统价格动辄上百万,限于成本原因,不少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点还比较少,国产监测设备与外资设备相比,价格比较便宜,但稳定性上有所欠缺,故而目前市场上占据主流的还是外资产品。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PM2.5监测设备生产企业正迅速成长,“中国制造”的PM2.5监测设备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扩大。据了解云创存储研发的PM2.5云监测平台突破传统的监测方法,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使环保与云计算技术有机的结合,架构云计算海量数据处理平台,通过GPRS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送到部署了数据立方云计算数据库的数据中心,配合现有的环境监测站点,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空气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空气质量监测和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其每个监测点仅是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适合大规模部署,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成功部署。
PM2.5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雾霾天气的危害性,一再爆发的大范围雾霾天气,亦提醒各地政府不能再拖延,必须加快治理步伐,严格治理手段,尽快改善空气质量。日前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表示,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已作大量工作。环保部已逐渐展开“十三五”环保相关规划工作,其中大气污染治理仍是重点领域。有了顶层设计,加之具体举措,天蓝云白,值得期待。
关键词: 雾霾 大数据 PM2.5 责任编辑:杜庆先
第四篇:核辐射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核辐射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202_年3月11日的日本9级特大地震,短短四天内,已经造成了日本福岛核电站一号、二号和三号机组发生爆炸,四号机组发生火灾。位于一号反应堆附近方圆20公里的人员已经被疏散,上百民众已经被辐射,甚至参加地震救援的17名美国士兵也受到核辐射,放射性物质更随风飘到东京,造成东京放射性物质超标。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反应堆出现爆炸的话,核辐射物质将会随风向扩散到其它国家,朝鲜半岛、中国,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目前,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核辐射主要来源于核爆炸和核电站事故。核辐射主要包括:伽马射线、中子辐射、电离辐射以及剩余辐射。在核爆炸后最初发射的辐射以伽马射线及中子辐射为主,当人体直接接触到这些辐射后便会导致死亡。一般核爆炸后的辐射并不是在爆炸产生后一次性放射完,许多剩余辐射会在爆炸结束后很久依然存在于环境中,影响人类健康。剩余核辐射主要是放射性尘降物,这种辐射来源于核武器碎片、核裂变产物、以及核武器爆炸时受核污染的土壤。在裂变反应中,有超过300种裂变产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的时期,这些物质对环境的危害才能减少到其初始的一半,如铯137半衰期为30年。
当核电站出现事故而造成泄漏后,放射性物质主要以烟雾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如日本福岛核事故中,由于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而出现核泄漏,使得核电站周围20公里空气中出现放射性物质铯137、碘131和钚,这三种物质对人体都有着巨大的伤害。
而且,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危害甚至超过核爆炸,比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放射性物质比广岛核爆炸多100倍以上。且因为广岛核爆炸是在空中爆炸,没有火球落在地面,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在地面爆炸,其污染的环境面积也远远大于广岛。切尔诺贝利附近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污染,250万乌克兰人受到核辐射。
不过,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与人体接触到的放射性物质的强度有关。那么,究竟核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呢? 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当放射性物质形成的离子侵袭生物体分子后会形成自由基,进而损害蛋白质、细胞膜以及DNA。而人体最敏感的部位会开始大量的分裂细胞,如皮肤、肠道、脾脏、骨骼、淋巴,最终导致癌症及其它各种疾病。尽管,人体细胞在受到低强度辐射损害后会自我修复,但辐射超过一定数量,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当人体受到25雷姆(1雷姆相当于吸收1伦琴的辐射,辐射量按照伦琴/小时计算)辐射时,便可以到检测血液中的变化;
辐射量小于100雷姆时,人体不会出现明显的损害; 但如果辐射量超过100雷姆时,人体便会立刻出现一些疾病征兆:恶心、呕吐、头痛,身体内白细胞数量也会减少; 而超过300雷姆的辐射,就会造成头发掉落,体内也会受到明显的破坏,如神经细胞、消化道细胞会被损害,而白细胞会大量减少,人体免疫系统受到重大打击;此时,辐射还会制造大量血小板,使得血液凝固;
如果辐射量达到450雷姆,50%的人会死亡;
而所有暴露在800雷姆以上核辐射中的人会出现发热及腹泻症状,且没有任何治疗方法,这些人会在2—40天中死亡。
可见,核辐射与核爆炸具有同样的威力,其导致的后续灾难更为严重。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核爆炸后,许多人并不是被炸弹炸死,而是由核辐射致死。如广岛市一个14岁的小男孩在核爆炸两天后开始发热和呕吐,9天后头发开始掉落,白细胞开始大量减少,17天后,开始不停的流鼻血,而核爆炸后21天,他在医院去世。
关于核辐射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原子能委员会遗传学家詹姆斯•奈尔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辐射中幸存的人比普通人有更高的几率患癌症及其它疾病。事实上,在广岛和长崎核爆炸后,许多幸存者罹患了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以及其它癌症,还有一些人精神出现异常。而受到辐射后的胎儿,许多在出生后便患有白血病,其中一个在核爆炸两天后出生的孩子18岁时死于白血病。而那些受到核辐射后怀孕的母亲,产下的婴儿也更容易畸形或患上各种疾病。
由于目前医学界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方式来治疗致命性的放射性疾病,医生只能为受到300雷姆辐射以上的人输血或者进行骨髓移植,但也不能保证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在遇到核辐射时,一些简单的自救知识也很重要,请继续阅读下节,了解如何在核辐射中逃生? 如何在核辐射中逃生?
当然,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倒霉生在广岛、长崎、切尔诺贝利,而只是“幸运”的与某核电站比邻而居,那么,在一些核泄漏中,如此次日本福岛核泄漏,我们还是有许多机会逃出生天的。因此,了解一些应对核辐射的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一旦出现核泄漏,我们要尽快撤离被辐射的地区。通常政府会告诉我们哪些区域已经被辐射,哪些区域是安全的。在撤离的时候选择上风区,因为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风吹到下风区,那样的撤离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遭受更多的辐射。
其次,假如出现如地震、道路倒塌而无法撤离的情况,应立马回到室内,关好门窗,以免放射性物质侵入室内。这时,穿一些严密厚实的衣服,戴上帽子与口罩,等到救援人员到来便立刻撤离。此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一定要知道愈是慌乱便可能面临更多的危险,而且,我们的家人也希望看到一个坚强而勇敢的亲人。
第三,如果被放射性物质击中,或者放射性物质落在了身体上,切不可接触其他人,以免将放射性物质传给他人。要立刻把所有的衣服脱掉,尽快用香皂进行清洗,而自己也要快点洗澡。
第四,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小心接触到放射性物质,此时医院还在正常运转的话,立马去医院检查。正如上文所说,某种程度的辐射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所以不要担心。此外,如同此次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政府大量发放碘片给民众,以帮助他们应对辐射可能引起的甲状腺疾病。我们在受到辐射后也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补充适量的碘,尤其儿童,甲状腺更容易受到辐射侵袭,父母要更加注意他们的身体检查,时时监测其身体变化。
第五篇:“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摘要]阐述了人们长期饮用“纯净水”的潜在危害性;指出适合人体饮用的水应该是没有污染物质的,且保留天然水体中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元素的洁净水,指明提高饮水质量在于解决净水技术和材料,净化自来水的二次污染,自来水现在和将来仍是饮水的主体,其他水种只是补充,不适合长期饮用。
关键词 长期饮用 纯净水 健康 危害
1概述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经过长途管线的输送和高位水箱的贮存等,水体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由于水源水质变差而造成自来水质量的下滑及其二次污染,还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等因素,引起人们对饮水质量高度重视,使人们对洁净水的启盼心理越来越高。人们从“吃”得好转向“喝”得好,从而转向对“好水”、“优质水”、“纯净水”的需要,甚至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感觉,认为水越纯净越好。此时市场上冠以各种好听名称的商品水便应运而生,如纯水、高纯水、超纯水、太空水、宇宙水、磁化水等,正在将人们的安全饮水观念引入歧途,特别是在大量的商业广告宣传下,饮用“纯净水”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范围也在扩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们已将“纯净水”作为长期饮用水,殊不知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人们没有认识到长期饮用“纯净水”和饮用受污染的水一样,都有害人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关注和研究讨论这个问题,使人们尽早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2人造的“纯净水”
自然界中并没有“纯净水”,所谓“纯净水”在工业上称为除盐水或去离子水,这类水是人们将自来水通过蒸馏、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等技术制造出来的产品。经过多层过滤的“纯净水”,在把细菌和有害物质滤去的同时也把自然水中的养分和矿物质滤出去了,因此含有很少或不含有矿物质,是一种非常好的溶剂、清洗剂或中间媒体,在工业、科研和医疗上有着广泛的用途。这种水虽然比较“纯净”,但是并不适合人们饮用,尤其不能长期饮用。
3长期饮用“纯净水”的危害
人体离不开水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关于水中矿化度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大多数人就不一定很清楚了。用现代量子化学的观点来看,水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矿物质,因为它们不单单是营养素,它们对于维持水的构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矿物质好比水分子中的支架,抽走了支架即改变了水的结构,失去支撑的水分子会串联成线团凝聚态,使水分子团变大,而这种比自然水分子团大得多的“纯净水”分子团,失去了穿透人体细胞膜的能力,不能将人体所需的养分运送到细胞内。相反,由于“纯净水”是一种呈酸性的全溶剂,它进入人的胃、肠后,反而把人体内养分和矿物质溶解到“纯净水”中,无法将其中的营养返回到人的细胞中去,只得随汗水、尿液等排出体外。因此使人的养分流失,久而久之,酸碱失去平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而影响健康。人从自然界中所吸取的水,加上本身制造的水,通过出汗和呼吸以蒸汽及废液的形式排出,在整个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中构成了一个子循环。自从有生命出现到现代人类,参与整个生命过程的水及水中天然元素的组分,是构成人体内外水文循环中物质平衡的基本要素。这种平衡关系是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果人为破坏这种平衡,人的生理机能将会出现障碍或者病变。历史上有些地区天然水的基本要素不满足人体的要求,就会出现区域性地方病。我国的克山病,高氟水地区的牙齿斑釉和长期饮用低氟水造成的龋齿就是例证。
国外的科学家早在60年代就开始对饮用除盐水与各种生理病变的关系作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的溶解性固体对人体健康都是有益的因素,饮用蒸馏水、“纯净水”等,虽然不会立即致病,但逐步造成人体一系列生化反应失调,经过十到二十年的时间,人体就出现明显的症状。此外,我国的医学界也在临床上发现了很多饮用“纯净水”而产生严重后果的病例。
因此,在全国上下强调环境保护,治理水源污染的同时,也要注意另一个极端,就是有些人们长期饮用“纯净水”,这和饮用污染的水一样有害。
4正确选择安全的饮用水
天然的洁净水是最适合于人体饮用的。如果水体达不到这项要求,应不断研究新的洁净措施,开发一些新的净水技术和材料,保护和充分利用好水资源,生产出符合人体实际需要的安全洁净的饮用水。现在和将来饮水的主体仍是自来水, 其他各种各样的水只是自来水的补充,我们不能从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而走向饮用“纯净水”的极端。
5结语
饮用水的水质与人民的健康至关重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已经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改善各地饮用水的水质,提高自来水水质的关键在于加强水源保护和污染源的根治,根除二次污染,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一定会生产出优质的饮用水,造福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