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21-80203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8 18:50: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1、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对新生儿、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意识障碍、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高龄(≥75岁)、语言及听力障碍的患者必须使用识别腕带。

2、佩戴腕带应按照规定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科别、床号、性别、年龄、住院日期等,填写完毕后需由双人核对(医护人员—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医师—医师、护士—护士、护士—医师),确认无误方可给患者佩戴。

3、按照腕带标识制度要求使用腕带,新生儿、手术病人、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危重患者或语言、听力障碍的患者使用腕带标识识别患者身份。

4、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必须执行不少于四种以上的患者识别方法,如反问式查对、查看腕带标识、查对床头卡信息等,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开始操作。

第二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 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ICU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定患着身份识别

7、转科相关制度 ⑴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⑵转入科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如急危重病人,转入科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科医师陪送至转入科。⑶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

⑷转入科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接收等记录,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科。

⑸危重病人转科时,转出科医师应向转入科医师当面交代病情。⑹如病情需两科共管者,应以原所在科室为主,共同负责协商解 决,定期按时查房。

8、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⑴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⑵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9、急诊、临床科室、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⑴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诊就诊的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⑵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⑶科室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科室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科室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⑷手术室与科室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科室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⑸科室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责任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科室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对于违反该制度的相关责任人,予以全院通报批评,并勒令定期整改,并处与一定金额的罚金。该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表;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ICU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护士详细交班。

3、急诊与科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4、手术室/麻醉科与科室/ICU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程序与内容

术前交接:科室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手术交接核查表;准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科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术后手术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科室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科室病房;评估病人后科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在检验、放射、超声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2、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附: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第三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确认患者身份。

4.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6.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有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

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废物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附:院内关键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附:院内关键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医嘱;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表;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例;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ICU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护士详细交班

3.急诊与病房交接程序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任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班。

4.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程序与内容

术前交接:病房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收拾交接核查表;准备病例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病房护士与术前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麻醉医生开出转病房医嘱;术后恢复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病房护士与术后护士进行交接。

5.病人在院内转运时需要填写交接转运单的环节

急诊、病房、手术、ICU病房

第四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为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防止窃用医保,农保及保险费用。护理人员在首次接待入院患者时准确无误的核实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及诊断,并安排好床位; 二,患者床尾有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护理级别,确认患者的身份; 三,床位医师,核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后进行诊查,开医嘱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在标本采集,给药,注射或输液以及其他治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无误核实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和年龄,确认患者身份; 五,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前同样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床号; 六,急诊、手术室、产房及病房各科转科,首诊科室的护士,陪同病人携带病历送往接诊科室,双方确认患者身份; 七,抢救室危重病人均配带“腕带”,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诊断,以确认患者的身份 八,产房新生儿出生后佩带“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作为确认身份的依据; 九,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护士核实病人真实身份,给患者佩戴“腕带”,注明科别、姓名、床号、病区、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以确认患者身份; 十,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前手术医师进一步核对,回病房时,麻醉医师与病房护士核对病人信息,清醒后病房护士进一步核对; 十一,“腕带”质量要求要高,松紧适度,字迹清晰,不易涂抹,不伤害患者皮肤;

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方法

一、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首先确立无名氏。

2、由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氏、性别、诊断)。

3、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申请单均填无名氏、性别、诊断等,并报告医院行政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4、保卫科根据患者随身携带的相关物品,证件及时联系患者家属。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室护士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并通知医生更改患者信息,由医务科盖章确认。

3、如患者已住院其身份已得到确认,经主管医生确认在住院证更改并签字,患者凭身份证去医务科、住院处更改相关信息。

4、如无名氏出院,出院后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为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开展落实《就诊者身份确认制度》活动,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落实《就诊者身份确认制度》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和查对制度,改进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严格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医疗护理隐患,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成立实施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陶丰

副组长:韩宪云 程学玲

成员: 宋纪花 田芳 赵玲 冯莉 韩萍 臧姚远

三、具体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保证用药的安全;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嘱;

四、主要措施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在标本采集、给药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4、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门诊、病房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当病人被收治住院时,使用病人标识腕带对病人身份进行24小时随身标识。标识应记载病人姓名、病人编号等重要信息,并保证对病人身份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病人腕带标识必须不怕水及酒精擦拭。

(2)在采取各种治疗操作前,包括发送药品、输液、输血、样本采集,必须核对病人标识腕带以确定病人身份。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标识腕带。

(3)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标识腕带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