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及对策研究5篇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21-79525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3 18:33: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及对策研究

康 钢、洪 进、尹文专(401331 重庆科技学院保卫处)

[摘要]通过对大学城高校治安现状调研,分析形成目前治安现状的因素,针对因素提出科学、合理对策。[关键词] 高校 治安 对策 正文:

2009年6月,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大学城校园治安现状的认识,重庆科技学院保卫处成立高校治安现状研究小组,制作了《重庆市高校校园治安现状调查表》。在重庆科技学院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在比较有代表学生出入场所大学城熙街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进行网络问卷调查10份。共收回调查问卷455份,其中有效问卷401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接近80%,整个调研科学有效,基本真实反映出大学城高校目前的治安状况。

一、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

在回收的40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针对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学校的治安现状如何?”的选择中,选择“很好”有41名,选择“较好”的有110名,选择“一般”的有216名,选择“不好”的有34名;对“你认为维护好学校治安应该有哪些人组成”的问题中,选择“保卫处”的有225名,选择“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有187名,选择“周边派出所”的有110名,选择“学生字律组织”的有176名,选择“每个同学”的有144名;第三个问题“你有发生意外被盗和其他治安事件?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时,选择“有”的学生有257名,其中“是因为自己疏忽,无防范意识”的有159名,“是因为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的有31名,“是自己运气太差”的有67名,选择“没有”的有144名,其中“是因为自己有安全防范知识和技巧”75名,“学校安全教育到位”21名,“是自己运气比较好,所以没有碰上”48名;第四个问题“你有治安方面的防范知识吗?”中,选择“很多”的有41名,选择“有一些”的有220名,选择“很少”的有34名,选择“基本没有”的有40名;第五个问题“你认为现在诈骗方式最多的是哪种?”中,选择“网络”的有180名,选择“手机短信”的有90名,选择“宿舍”的有34名,选择“骗取同情”的有72名;第六个问题“你认为学校周边治安状况如何?”中,选择“很好”的有20名,选择“较好”的有123名,选择“一般”的有229名,选择“不好”的有39名;对于“你对校园治安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问题的回答中,建议学校加强校区管理占70%以上,建议完善校园管理制度的占20%,建议加强队伍建设的占10%。

从调查问卷统计情况看,目前在学生中反映出对校园治安方面的现状有:

1、校园内治安不容乐观。仅有接近1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治安现状很好,学生对学校的治安现状感知是一般占到54%,达到较好以上的占到80%左右,充分说明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感是不足的。

2、学生对校园治安的认识不够。学生认为要维护好学校的治安最重要的部门是“保卫处”,占总数的56%以上,而“学生自律组织”和“每个学生参与”占总数的43%和36%,而认为是应该由“保卫处”、“学校领导和老师”、“周边派出所”、“学生自律组织”、“每个学生”都重视的占25.5%。对于学校治安工作的建议中没有基本没有学生提到学生应该做什么。说明学生对参与到校园治安工作中的认识很缺乏,认为这个问题肯定是学校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事情。

3、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知识匮乏。在选择“有”过发生意外被盗和其他治安事件的选择中可以看出,选择有的学生中认为“自己疏忽,无防范意识”的占到60%以上;选择“没有”的学生中认为有防范知识的占50%左右,而认为“自己运气”方面的原因比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的比例要高。5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些”治安方面的防范知识,很好和基本没有的占到35%。说明大部分学生有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但是意识不够造成64%左右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过意外事件发生。

4、学生对诈骗手段的认识不够。学生中有45%以上选择了“网络”诈骗是目前诈骗方式最多的,对于“手机短信”和“宿舍”等诈骗方式的比例较小,对于其他的诈骗方式几乎学生举出实例。充分说明学生对诈骗手段的认识面太窄。

5、大学城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堪忧。学生认为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很好”的仅占总数的5%,“较好”占30%,“一般”占56%以上,说明大学城周边的治安环境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学生对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期望值较高。

二、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分析

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各种国际国内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到2009年形成了多节点、多拐点、多矛盾的复杂形势。对高校的治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目前治安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体现在多个方面,有政府的,有学校的,也有学生个人的。在大学城这样一个新建的高校聚集区中,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对于治安的重视实际上是不够的,接近10万年轻气盛的青年聚集在方面10公里左右的区域,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一旦疏忽酿成的事件是难以预测的。

2、安全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上,高校治安事件多出现在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于治安防范技巧掌握不够,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进入学校了一切就安全了,夜间睡觉宿舍门不关,随便留宿网友等情况经常出现。从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学生还认为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才发生案件。

3、校园内部环境影响。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校教职员工的利益分配问题,学校建设过程中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学校其他问题等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大的治安事件。

三、加强校园治安环境建设对策

通过对目前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分析,结合当前“平安重庆”建设,对高校治安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以增强安全意识为首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增强各级领导、教职员工、每个学生的安全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抓好抓实,层层落实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防安全。只有安全意识到位,校园治安和校园周边治安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积极出击,争取工作主动权。主动是一种工作态度,尤其是在和平环境下,很多潜在影响校园治安稳定的因素是存在的,作为高校的治安工作,不能等到发生事情后去处理,而是要在未发生事情前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预测,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被动地思考校园治安工作只会让工作永远都落后与现实情况。主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显性的工作状态,被动是一种隐性的工作状态,人们愿意看到的是主动的态度而非被动的状态。

3、合理布局,科学设点,形成治安网络。针对校园周边治安工作,高校要密切与主管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提出建议,在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的连接点进行规划,将现有警力进行划片区包干负责,在大学城外围,校园外围,校园之间科学设立治安点,形成大学城外围治安网,高校校园外围治安网,高校之间连接治安网,将所有治安点通过布局连接起来,形成一张高效的治安保护网。

4、加强巡逻,严格检查,构筑高校周边安全网。建设治安网络后,针对大学城特殊的地位位置和环境,在属于城乡结合部的重要位置和点上加强治安巡逻,对出入大学城的人员进行设卡检查,对大学城周边乡镇和各高校的流动人口进行严格排查,从外至内构筑高校的安全网。

5、加强校级信息共享,形成联动机制。目前各高校的校园治安工作都是由各高校保卫处或派出所具体负责,各方只要保一方平安就算完成工作任务。今后要打破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想,各种治安信息进行共享,可依托重庆市高等教育协会保卫专业委员会平台,定期举办校级治安工作研讨会,交流先进经验,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各高校之间配合行动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各高校在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方面及时知晓信息,及早发现事件,进行有效控制。

6、信息渠道畅通。高校治安信息渠道可以分为校园内搜集信息,校园之间的信息渠道,社会治安事件信息渠道等。对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治安事件,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向各高校传递。各高校之间也要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渠道畅通对于及早预防和遏制校园治安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平安校园”体系建设。各高校要根据校园治安工作特点,防重于治。要有各自的校园安全工作的规划,可以依托“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将安全制度建设,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综合治理责任落实,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师生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教育“三进”等工作结合起来,精心谋划高校治安工作。将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作为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工作规划,加强自身的安全体系建设。

8、加强队伍建设和素质培养。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特别需要加强队伍建设,要科学规划队伍建设问题,逐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队伍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和应用高科技侦查手段能力。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为学生上学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它的许多不足之处也被暴露了出来。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入手,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不足 对策

随着国家对公民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高校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结合实际,从而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通过行政手段造势,一般都是形式主义,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高。随着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高校教师也开始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也逐渐意识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重新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

对一个国家公民的思想造成积极作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通常反映了这个人的需要。前些年,分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教育方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并没有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它不能有效地将客观需要与主观要求结合在一起,且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去。而高校是学生通向社会的阶梯,此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应重视学生的要求,也应重视学生的需求,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与考察。只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导向性,才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才有利于熏陶和启迪教育客体拥有比较科学的思想以及优良的品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般都比较生硬、简单,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一定要多样化,一改过去强迫性的教学方式,站在让教育者和学习者产生共鸣的高度,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环境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政治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在此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向,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工作对象以及新的时代主题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政治体制、道德观念、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随之改革,而且一定要与上述的体制相对应。这就使得在教育对象方面,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1)不知道怎样使得人们冲破传统的束缚,确定主体意识;(2)不知道怎样激发进入市场的独立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3)不知道怎样让人们快速适应行为、思维等方式的变化。

(三)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不断变化

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的提高,致使他们比较重视自己的利益;第二,现在大学生的实用意识以及趋利倾向比较严重;第三,现在大学生的社会意识浅薄、诚信缺失。现在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直接体现出了学生的道德情况不容乐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一定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一个人道德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该人行为和思想的善恶,以及荣辱观等,而法律和道德是相互渗透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充分地体现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它有利于提高人们在道德方面的责任感,而且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判断善恶、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少、自治能力比较弱,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法律法规、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二)一定要在大学课堂上积极发挥政治普及作用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结合新要求、新形势,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发挥政治普及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而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法律知识。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健康的、文明的校园活动,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办相关的法律网站等。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加强典型事例教学,以增强大学生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

四、总结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相关部门以及教师一定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而努力学习。

第三篇: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

[提要]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总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探索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审计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0日

高校内部审计是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本系统内直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关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机构技术力量较弱,审计手段落后,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

二、影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高校没有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高校即使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形式独立而实质上未独立,这些情况均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高校内部审计项目缺乏计划性。高校审计部门虽然在年初就制定了审计计划,但由于中间临时任务时有发生,导致计划任务服从临时任务,项目质量服从审计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审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人员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审计项目只有尽量压缩审计的准备时间和报告时间,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甚至减少了现场检查,不仅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而且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不够规范

1、方案编制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审计方案编写匆忙,使审计方案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可比性。

2、内部审计在复核制度上不够健全。一般只注重对报告的多级复核,没有全面贯彻分级复核制度,对审计的全过程没有建立有效的复核、监督制度,不能及时地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3、审计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审计成员缺乏必要的沟通,在检查重点、范围、问题的定性等方面不尽一致,使得审计项目的质量低。

4、工作底稿记录不规范。如部分底稿对时间、金额、事件经过等相关要素交代不清,或者记录重点不突出,专业判断含糊其辞;底稿记录中对样本比例、审计取证对象等都交代不清;复核者、编制者遗漏签名,看不出是否经过复核环节等。

(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目前的高校内审人员大多由会计、财务转岗,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业务等方面知识,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影响审计的质量。

三、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管理机构,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经营部门,保障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自由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建立规范、系统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1、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通过建立审计机构、完善审计机制,及时对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集,并建立以风险管理平台为载体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对审计项目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追踪等各个环节进行督导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2、切实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审计人员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类学校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做好教育基础经费投入审计调查,摸清家底、查清问题、分析原因,同时加强教育经费审计,防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部门预算计划,审查预算编制及调整的符合性,从源头上制止教育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教育财务常规管理水平;审计学校各项收入的来源和内容情况,学校的所有收入是否及时全额上交财政,纳入学校的财务核算,有无隐瞒、截留、挪用、转移学校收入的情况;审计学校各项经费的支出情况,重点审计公用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学校各项专款的使用情况,是否按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专款专用,使用是否及时,是否出现赤字等等;审计学校资产管理情况,货币资金是否按规定办理收付手续,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材料物资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保管、领用、报废、变卖等手续,固定资产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一致;各类应收款项的清理情况。

(三)科学合理编制审计计划,确保审计质量。审计部门在系统地分析风险、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审计工作计划。对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领导和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合理地安排审计的时间,实施计划外的异常事项的审计,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项目,压缩审计的时间和报告时间,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四)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审计程序、审计手段的先进与否,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素质更直接影响着项目质量的好坏。随着审计工作国际化及审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人员必须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及发展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审计部门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开拓审计思路,更新审计知识,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庆龙.内部审计价值[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张艳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审计文摘,2011.8.[3]王爱东.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J].中国内部审计,2003.8.------------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开展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活动现状原因的分析,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切入点,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字】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机制;措施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个方面。根据能力素质的“冰山”模型理论,优秀大学生至少应该具备“知识、技能、个性、品质、个性、身心”5个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则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素质培养的成果与高校文化品味的高低紧密相关。要真正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要用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手段来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

本文从素质教育运行的几大机制为依据构建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四大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可理解为在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时,其内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运行方式,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起着或约束、或保障、或制约、或激励的作用。

1、约束机制。根据约束机制本身内涵以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殊对象,本文将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约束机制分为:规则约束、组织约束和文化约束三个方面。规则约束是指个高校对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各项规定制度;组织约束是指个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的组织要求等;文化约束是指个高校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学校的文化形态约束。

2、保障机制。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保障机制,是指高为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主要包括一下两点:一是制度保障,即高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相关制度。二是物质保障,即要保证高校学生活动的经费和设施等达到一定的标准。

3、动力机制。要提高活动的运行效率,就需要认真研究调动人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即动力机制问题。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动力的开发和转化,带动参与人这一子系统的能动性运作,从而推动整体系统运行。

4、激励机制。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环境因素,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据此,本文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分为激发、引导、评价和分配和反馈五个环节。激发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驱动模式下激起学生的能动性参与;引导就是对活动的开展

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即对活动效果予以价值判断;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将活动资源分配给组织和个人;反馈即对评价结果分析后对激励手段、标准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公正。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苏联教育家家苏〃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素质教育作为其实践语正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活动也在如火似荼地进行。但目前,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下面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切入点对现在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首先,约束力度不到位。虽然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臵过程中,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念。但在实际中可以发现,关于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定制度却一直停留在盲目地喊口号、走形式的层面上。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从组织约束机制的角度来看,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系统性差,组织结构的不科学性等问题导致活动缺乏系列化和程序化,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化活动的低水平形态不但没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反,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其次,保障机制缺失。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庞大的人员基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这些表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不足和活动设施的缺乏。软硬件设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参与量。软件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支持不足。

再次,动力与激励机制不健全。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可以看出动力源的开发不足导致了活动参与率低下。同时,在激励机制的引导、评价和反馈环节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不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的方式就致了引导机制的无效。对于学生活动的成果,过于注重物质方面的奖励而忽略其在精神方面的榜样作用。在反馈方面,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为了活动而活动”,无论是校方还是主办方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并未能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参加活动时的盲目和活动后没有太大的收获。

三、如何开展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有关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充分发挥规则约束机制。

2、加强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学校的相关领导部门以及活动组织应该高度重视组织机制的构建与运用,充分发挥起应有的组织作用,保证校园文化有序、有效开展。

3、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态与校园文化活动有密

切的关系:校园文化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

4、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条件。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主要要求解决包括经费、场地以及设施方面的问题。充分运用保障机制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5、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既要运用动力机制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又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兴趣。当然,这两项机制也要对活动本身的改进与完善。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上述改进措施虽然只是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四大机制入手,但同时也包含了对于活动本身的改善,包括对活动合理性、价值性以、多样性、创新性等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郑学宝,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

高书朝.素质教育的机制与运行探索.济宁师专学报纸。2001

许再银.刘亮.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

焦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活动设臵.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

黄顺年.彭栋梁.郭晓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问卷调查分析.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

张慧.王宇红.优秀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科技信息.2007年

第五篇: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调研对象,分析了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对如何进一步发展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23年来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广大高校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例,我院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依托,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形成“引领朝阳 与爱同行”李楼乡爱心支教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天使不孤单”湖光小学支教活动、四点半“阳光课堂 伴爱同行”活动、“至白首 伴同行”敬老活动、“筑爱夕阳”老年人修养院活动、龙子湖区残联“援手之行”活动、禹会区残联“益起来”爱心助残活动、业余团校活动和戒毒中心讲解员等多项长期活动。无数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奉献社会、促进自身发展。

尽管如此,目前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的缺失

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缺乏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大量志愿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志愿服务阵地,所有志愿服务信息都要通过协会的渠道获得,活动的组织和人员的安排都要经过协会的统一协调。这些因素使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僵化,不利于志愿者自发性活动的开展。

(二)志愿服务领域单一化

志愿服务的领域主要停留在支教活动、敬老互动、助残活动等社区服务领域,缺乏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高校志愿者的自身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志愿服务领域的单一化不利于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进行有效结合。

(三)志愿服务地点路程较远

大部分支教、敬老和助残地点距离高校较远,志愿者们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可能多于他们志愿服务的时间。由于一路颠簸,志愿者们到达服务地点时已耗费大量精力,甚至有的志愿者因晕车呕吐等不良反应无法参与志愿服务,如此一来志愿服务的质量便大打折扣。

(四)志愿活动中被服务者配合度低

以支教活动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一开始把志愿者当成是孩子们免费的家教老师,两三次活动后觉得志愿者的支教对孩子成绩没有实质性帮助便不再愿意让孩子参与支教活动。被服务者的配合度低下打击了志愿者服务的热情,缺少被服务者的配合与支持,志愿服务活动也难以为继。

(五)志愿者的服务主体意识较低

许多志愿者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缺乏自己作为服务主体的意识,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视为参与普通的校园课余活动,无法长期坚持下来。不少志愿者一开始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但随着新鲜感的淡化,往往表现出浮躁、退缩等心理。

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社会声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发展,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建设志愿服务基地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应以志愿服务基地为平台,推动志愿服务的阵地化。志愿者可以从基地获取各种志愿服务信息,组织各种自发自觉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再依赖于学校行政和志愿者协会的力量。将较为消极被动的、听从协会号令安排的普通志愿者变成自我志愿服务意识强烈的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人翁。

(二)志愿服务领域多元化

扩大志愿服务领域,使原本停留于社区服务领域的志愿服务扩大到环境保护、扶贫助困、大型活动等领域。尊重高校志愿者的个性差异,为不同的志愿者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结合。

(三)就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寻找距离高校近的志愿服务地点可以减少志愿者在路途上的精力损耗,使他们更专注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在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被服务者的满意度,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当然,想要实现就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标还需要志愿者们与各方面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四)提高志愿活动中被服务者配合度

以支教活动为例,高校应教育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家长们对支教活动的错误看法,让家长们明白支教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长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与被服务者的良好沟通,提高被服务者的配合度,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五)增强志愿者服务主体意识

高校应组织志愿者学习志愿服务精神,使他们充分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增强自己作为服务主体的意识,提高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避免志愿者随着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新鲜感淡化而大量退出该类活动的现象。

总之,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也日益重要。我们要不断加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建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及对策研究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