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之功德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21-65717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6 04:10: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之功德

《华严经.入法界品》

弥伽赞善财童子云: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为不断一切佛种。则为严净一切佛刹。

则为成熟一切众生。则为了达一切法性。

则为悟解一切业种。则为圆满一切诸行。

则为不断一切大愿。则如实解离贪种性。

则能明见三世差别。则令信解永得坚固。

则为一切如来所持。则为一切诸佛忆念。

则与一切菩萨平等。则为一切贤圣赞喜。

则为一切梵王礼觐。则为一切天主供养。

则为一切夜叉守护。则为一切罗刹侍卫。

则为一切龙王迎接。则为一切紧那罗王歌咏赞叹。

则为一切诸世间主称扬庆悦。

则令一切诸众生界悉得安隐。

所谓令舍恶趣故。令出难处故。断一切贫穷根本故。生一切天人快乐故。遇善知识亲近故。闻广大法受持故。生菩提心故。净菩提心故。照菩萨道故。入菩萨智故。住菩萨地故。

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之功德

弥勒菩萨赞善财童子云:

善男子!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

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

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

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

菩提心者如白 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毗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

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

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

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氊线。从本已来性清净故。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

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翳故。

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

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

憍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

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犹如罥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颠倒毒故。

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

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

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人贸易处故。

菩提心者如炼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

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故。

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解脱果故。

菩提心者如净琉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

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

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

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修罗故。

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华严经.入法界品》

第二篇: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摘自益西彭措堪布讲述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上士道内容

一、教典中所说胜利分三:

一、《华严经》所说

二、《菩萨地》所说

三、《勇授问经》所说

一、《华严经》所说

【若阅经藏或从师闻,思菩提心所有胜利,《华严经》中广宣说故,应当多阅。】

修学的方法,是自己阅读经藏或从上师听闻,之后,应思惟菩提心的殊胜利益。尤其《华严经》中有广泛的宣说,故应多阅《华严经》中有关的章句。

以下引《华严经》宣说二种最重要的发心利益。

一、菩提心犹如种子,是成佛的不共因

【如前所引,说如一切佛法种子。】

如前面讲述“发心是入大乘门”时,引《华严经》说:“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

成就佛果的一切因缘中,菩提心是如种子般的不共因。由菩提心摄持的任何善根,都成为佛果之因,若无则决定不能成佛。

《八十华严》中说:“能生一切诸佛法故。”即菩提心能生一切诸佛功德法的缘故,犹如种子。

二、菩提心总摄一切菩萨道的扼要

【又说总摄菩萨一切行愿故,犹如总示。谓若广说,支分无边,于总示中能摄一切,故谓总示。】

《华严经》又说:总摄菩萨一切行愿的缘故,犹如总示。即若广说菩萨的行愿,则有无量支分,而在总示中能统摄这一切,故称“总示”。

比如,普贤菩萨的无量行愿海,或者四弘誓愿1,都能以菩提心无余含摄。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如嗢柁南,摄集一切菩萨道法所有扼要,说为嗢柁南。】

经中又说“菩提心如嗢柁南”,即菩提心摄集了一切菩萨道法的扼要,故说是大纲要。

《华严经》说:“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二、《菩萨地》所说分二:

一、略说

二、广说

一、略说

【《菩萨地》中所说胜利,是愿心胜利。彼最初发坚固心有二胜利:一谓成就尊重福田,二能摄受无恼害福。2】

《菩萨地》中所说的胜利,是指愿心的利益。菩萨最初发起坚固愿菩提心时,有两种利益:

一、成就尊重福田:唐译为:“初发菩提心已,即是众生尊重福田,一切众生皆应供养,亦作一切众生父母。”

二、能摄受无恼害福。

二、广说分二:

一、成就尊重福田

二、能摄受无恼害福

一、成就尊重福田分四:

一、成为世间殊胜福田

二、映蔽声闻缘觉

三、作小福成大果

四、成为世间依止

【】

第一者。以下从四方面宣说愿心成就尊重福田的道理。

一、成为世间殊胜福田

【如云:“天人世间皆应敬礼”,谓发心无间3,即成一切有情所供养处。】

比如,《入行论》中说:“世间人天应礼敬”,即发心无间便成为一切有情所供养的对境。

二、映蔽声闻缘觉

出自唐译《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3 无间:没有一刹那的间隔。2

【又如说云:“发心无间,由种性门,亦能映蔽诸阿罗汉。”谓成尊上。】

又比如说:“发起菩提心的无间,以种性也能映蔽阿罗汉。”这是说,发心菩萨成为超胜人天、二乘的尊上。

比如,有一种叫平伽鸟的雏鸟,还在蛋壳内就能发出美妙音声,因而胜过其它鸟类。同样,初发心菩萨虽然仍被业惑束缚,但以其高贵的菩萨种性便已超胜一切二乘阿罗汉。

《华严经》说:“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即为耆宿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皆应敬礼。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

三、作小福成大果

【又说:“虽作小福亦能出生无边大果,故为福田。”】

又说:即使只对发心菩萨稍作些许小福德,也能出生无边大果报,因此是福田。

比如《能入定不定契印经》中说,假如十方有情的眼睛都被恶人挖去,有人以慈悯心使他们全部复明,相比之下,若有人对能胜解大乘的菩萨,以净信心瞻视及由净信心欢喜瞻视,则此福德超过前者无量倍。因此,菩萨是大福田,对其稍作利益就会出生广大福德。

四、成为世间依止

【“一切世间悉应依止,犹如大地”,谓如一切众生父母。】

“一切世间都应当依止,犹如大地”,是说发心菩萨犹如一切众生的父母。

菩萨初发坚固愿菩提心时,犹如父母慈爱独子般,以大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从发起愿心开始,菩萨将会一直饶益有情的色身和法身,暂时将其安臵于善趣,究竟安臵于佛果。因此,愿心坚固的菩萨犹如一切众生的

由种性门:由种性的方面。父母。

二、能摄受无恼害福分八:

一、守护无害

二、易成咒等

三、现住安乐

四、不感病苦

五、无不堪任

六、烦恼轻微

七、伏遣随惑

八、难生恶趣、生亦速脱

【第二者。】

以下所说的八种无恼害福,几乎都是引用《菩萨地》原文。

一、守护无害

【如说得倍轮王护5所守护,若寝若狂或放逸时,诸恶药叉

6、宅神

7、非人不能娆害。】

因为有二千名护法神的守护,发心菩萨不论睡眠、迷闷或放逸时,恶性药叉、宅神、非人等都不能扰乱、伤害。

二、易成咒等

【若余众生为欲息灭疾疫、灾横所用无验咒句明句,若至此手尚令有验,何况验者。】

其余众生为了息灭疾病、灾难所用的不灵验的咒语,到了菩萨手中,菩萨尚且能使它灵验,何况本来就灵验的咒语。

【由此显示息灾等业,发心坚固则易成办。诸共成就,若有此心亦得速成。】

由此显示:凡是息、增、怀、诛等事业,如果发心坚固,则容易成办。各种共同成就,若有菩提心,也能速疾修成。

三、现住安乐

【随所居处,于中所有恐怖、斗诤、饥馑过失,非人损恼8,未起不起,设起寻灭。】

倍轮王护:人间福德最殊胜的转轮王,以福德力感召,日常有一千名护法神环绕守护他。而发起愿心的菩萨福德更殊胜,有两倍于转轮王的守护,即有两千名护法神守护。6 药叉:旧译夜叉,译为能噉鬼等,此鬼能吃人、伤害人。7 宅神:住宅中的神。8 非人损恼:参照唐译,即非人所作的传染病和各类灾难。5发心菩萨不论居住在城市、乡村或者山林,凡是他所居住的地方,所有恐怖、斗诤、饥荒等过失,非人所作的疾病、灾难等,未生的不会生起,若已生起也会很快息灭。

所以,发菩提心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宁。凡是发心者所在之地都将平安吉祥。

四、不感病苦

【转受余生少病无病,不为长时重病所触。】

发心菩萨转世再来时,以发心的福德力摄持,将很少生病甚至完全无病,不会长期遭受重病恼乱。

菩萨转世,以菩提心的特性,自然很少遭受损害,即使受到一点损害,也是短暂而轻微。

五、无不堪任

【常为众生宣说正法,身无极倦,念无忘失9,心无劳损。】

以菩提心的力量,在成办众生的利益方面,菩萨的身体和语言堪能勇猛勤作,常常为众生宣说正法,而身不疲倦、心无忘念、心力不减。

由四、五可知,发菩提心法尔感得具足大力、有大堪能,发心菩萨身心都特别有力量。

六、烦恼轻微

【菩萨安住种性之时,由其自性粗重10微薄,既发心已,身心粗重转复薄弱。】

菩萨安住种性时,以菩萨的天性自然烦恼轻微,发了菩提心之后,身心的烦恼将变得更加薄弱。

由此可见菩提心与身心的关系,发菩提心能强有力地对治烦恼、转变气质。菩提心是极殊胜的善心,决定具有对治烦恼的作用。

七、伏遣随惑

以发心力能胜伏、遣除随烦恼。

念无忘失:记忆力强,什么事都不会忘记。10 粗重:烦恼。9

【由其成就堪忍柔和,能忍他恼不恼于他,见他相恼深生悲恼,忿嫉谄覆等多不现行,设暂现起亦无强力,不能久住速能远离。】

因为菩提心使菩萨成就了殊胜的堪忍与调柔,所以菩萨受人损恼时,能够安然忍受而不恼害别人。见到其他众生互相伤害,心中便会难受、不欢喜;而且,忿恚、嫉妒、谄曲、覆藏等随烦恼大多不现行,即便暂时现起也没有大的力量,不能在心中久留,很快就能远离。

八、难生恶趣、生亦速脱

【难生恶趣,设有生时速得解脱,即于恶趣受小苦受,即由此缘深厌生死,于彼有情起大悲心。】

生起菩提心之后,很难转生恶趣,假使转生恶趣,多半也能速疾解脱。即便在恶趣中也只是略受小苦,并且以此受苦因缘而于生死深生厌离,对恶趣有情生起大悲心。

《大乘庄严经论释》中说:其他众生转生地狱等恶趣时,在寿命尚未穷尽期间,须长时间住在彼处;但是,菩萨种性者不会久住,速疾就能脱免,而且只需感受轻微的痛苦,就能从恶趣中解脱。

比如,未生怨王因为杀害了获得预流果的父亲而堕落,但他堕入地狱时,就像拍皮球,落地立即弹起,很快便获解脱。

而且,菩萨种性者感受恶趣痛苦时,见众生受业力支配不自在地受苦,便会对这些痛苦心生厌离,以此厌离为因缘,推己及人而油然发起大悲,心中唯愿与自己同样遭遇的众生能够脱离痛苦,并祈愿将他们安臵于善根中,成熟其相续。

以菩萨种性的功能尚且能使堕落恶趣者略受小苦便快速解脱,并在观见众生受苦时,自然引生厌离和大悲心,何况已发起了菩提心,力量更是不可思议!

唐译《瑜伽师地论》中,最后总结说:“如是一切,皆因摄受无恼害福。最初发心坚固菩萨,由能摄受无恼害福,便得领受如是等类众多胜利。”

三、《勇授问经》所说

【菩提心福若有色形,虽太虚空亦难容受,以诸财宝供养诸佛,尚不能及此福一分。】 菩提心的福德若有色法形相,即使虚空也难以容纳,以诸财宝供养诸佛的福德,尚且不及此发心福德之一分。

理证:

菩提心的所缘是尽虚空界从地狱乃至声缘等无量有情,所求是具无量功德的大菩提,誓愿拔除众生三苦所摄的无量痛苦,给予众生增上生与决定胜的无量安乐。因此,菩提心的福德无量无边。

教证:

【《勇授问经》云:“菩提心福德,假设若有色,遍满虚空界,福尤过于彼。”】

上文已释。

【“若人以诸宝,遍满恒沙数,诸佛刹土中,供养世间依11。若有敬合掌,心敬礼菩提,此供最殊胜,此福无边际。”】

譬如,若有人以遍满恒河沙数佛刹的各种珍宝供养诸佛,又有人双手恭敬合掌,诚心敬礼大菩提,则此供养最为殊胜,此福德无有边际。

二、以圣言赞叹之理 【 传说觉沃绕金刚座时,心作是念:当修何事而能速证正等菩提?】 传说一次阿底峡尊者右绕金刚座时,心想:应修何法才能速证大菩提呢?

【时诸小像起立请问诸大像曰:欲速成佛,当修何法?答曰:当学菩提心。】

当时,那些小佛像一致起立,请问大佛像:“若想快速成佛,应修何种法门?”

大佛像回答:“应当修学菩提心。”

【又见寺上虚空之中,有一少女问一老妇,亦如前答。】

尊者又见虚空中有位少女请问一位老妇人,老妇人也是如前一般回答。

世间依:世间依怙——佛陀。【由闻是已,于菩提心,心极决定。】

由于听到诸佛的言教,从此尊者对菩提心心中极其肯定。

第三篇:《大方广佛华严经》【发菩提心的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发菩提心的功德】

「诸仁者!其馀菩萨经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能满足菩萨愿行,乃能亲近诸佛菩提;此善男子,于一生内,则能严淨一切佛刹,则能教化一切众生,则以智慧深入法界,则能成就诸波罗蜜,则能增广一切行网,则能圆满一切大愿,则能超出一切魔业,则能承事一切善友令生欢喜,则能清淨诸菩萨行,令其具足,则能修习普贤诸行,令其成就。」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称歎善财童子种种功德,令众会中无量百千众生,坚固无上菩提之心,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利乐一切世间,汝为救护一切众生,汝为勤求一切佛法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寿命,汝善值如来出兴于世,汝善见文殊师利大善知识。汝身即是真善法器,为诸善根之所润泽。汝为白法之所资持,信乐广大,慧解清淨,已得诸佛之所护念,已为善友共所摄受。何以故?谓能发大菩提心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水,能涤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行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犹如大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菩提心者,犹如淨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盛月,普能圆满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菩提心者,犹如淨目,普见一切夷险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严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菩萨诸善根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守护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普生一切诸功德故;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如大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如大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菩提心者,如妙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一切大乘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犹如阬穽,陷没一切诸恶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如毘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菩提心者,犹如心识,能与诸根作依止故;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尊胜故;菩提心者,如毘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销一切烦恼毒故;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菩提心者,如贤德瓶,满足一切众生愿故;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菩提心者,如白?线,从本已来性清淨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镰,能翦随眠微细惑故;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器仗,能防一切诸厄难故;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智度身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功德身故;菩提心者,犹如金錍,能除一切无明翳故;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菩提心者,犹如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菩提心者,犹如涌泉,出智慧水无穷尽故;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犹如羂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除惑病永安隐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菩提心者,如善持明,能灭一切恶寻伺故;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散一切诸障雾故;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菩提心者,如好种子,出生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主贸易处故;菩提心者,如鍊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菩提心者,犹如住处,一切菩萨所依住故;菩提心者,犹如磁石,吸引一切解脱果故;菩提心者,如淨瑠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如善讽诵,普摄菩萨诸行愿故;菩提心者,如能守护,随顺长养一切法故;菩提心者,如能利益,能迴一切不善法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脩罗故;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最胜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菩萨行轮,三世十方一切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第四篇:广发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广发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慈舟法师 发布时间:2013-8-20 13:43:34 繁體版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处呢?在我们心中,佛即心,而心即佛故。然心又有何功德呢?心有觉悟之功德,我辈众生心迷,故无功德。然众生本有功德与诸佛之功德不差毫厘。佛之功德也是由众生发菩提心而成就的。不说在家居士未专学佛法,就是专学佛法的出家人,还有领会不过这意思来的。华严经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应常作如是观,否则难觉悟。

释迦佛令我等众生念阿弥陀佛,究竟阿弥陀佛是何处来的呢?可以说是我们心中所化的,释迦佛化的。约化身说,才有娑婆世界,极乐世界;释迦佛,阿弥陀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佛互为主伴,提起一佛为主,余佛皆伴。主为能化,伴为所化,佛佛道同。又阿弥陀佛及释迦佛,皆毗卢遮那佛所化。毗卢遮那佛即性,报佛即相。法报不分,故起化用,可化现一切诸佛。以上所讲皆是有根据的。常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还同魔说。” 华严经云:“一华藏世界海即一佛之报土,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为一世界种,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为一华藏世界。”乃毗卢遮那佛之报土,此去西方十万亿佛土,较十不可说刹尘数,不过一篑土微尘而已。故古人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普通人只知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为富贵之极。然佛是富有华藏世界,贵为九界独尊。一华藏世界中,东方有无数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皆为一毗卢遮那佛之报土。故一华藏世界,即有一毗卢遮那佛,其中无穷世界皆有此身,然此无穷世界皆一佛所化,故无二体。如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者。”毗卢遮那佛即众生法身。而毗卢遮那佛是已成之佛,在众生心中现;众生是未成之佛,在佛心中现。虽说诸佛乃众生心中所现,而众生不知,因众生无始劫来在迷故。

凡圣无别法,唯一心之迷悟耳!法身是心体,报身是心相,化身是心用。心迷,故体相用皆迷。若一念念佛,可一念悟;念念念佛,念念悟。口虽如此说,心中众生之执著放不下,总觉得佛是我念之佛,为我见所缚;又有你我男女之相,是为人见所缚、众生见及寿者见种种缚著。若能将佛念成自心,则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四相皆空。念佛时如此想,则知万法唯心,但切不可妄自承当,须切实用功。一念念佛一念现,念念念佛念念现。法身报身化身,皆一体一心故。非回光返照念佛不可。念佛报身显自心佛宝,念佛法身显自心法宝,念佛化身显自心僧宝。法宝即法身,佛宝即报身,僧宝即化身故,不要当面错过。

念至无能念所念,亦无身心世界,念即无念。杂念一起,即成障碍。此岂早上念几句,晚上念几句,所能念得成的吗?那怕念上千句万句,念不归一,只能种些许善根而已。此念佛之念应如铁帚一样,扫去一切杂念,虽一时扫不尽,也须减少。约位说,须经十信三贤,你我连十信位都够不上,所以要着力的扫,务必扫清方见太平。

何谓杂念呢?杂念虽多,不出念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等。华严经十地品云:“从初地乃至十地,尚须念念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况凡夫乎?先以铁帚扫粗念,后扫细念。你我要自己检察明白,念佛能不能扫去自己的恩爱牵缠。若扫不了,须生大惭愧,所谓信要真信,愿要切愿,行要实行。若信不真,愿不切,一生到老也不得真实的受用。

念佛的好处,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尽未来际说,都说不完。故要常靠佛法僧,即念念皈依不舍。你我口中都会说是三宝的弟子,那里肯真实依靠哟!所以总被境转,就是**也莫奈我等何。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字字皆给众生下的阿伽陀药,令众生自转自悟。佛与众生只在一迷一悟耳,迷如隔万重山。

孟子曾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推人之所以异于佛也亦几希,岂非只在一迷一悟之间而已。因要转迷还悟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中随依一宝亦足以转烦恼心成清净心,久久自有功效。俗语:“杵头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如有相之法转之,实难转此无相心法,说易即易如反掌,说难亦难如登天。

昔庞居士说:“难哪难,十担油麻树上弹。”庞婆婆说:“易呀易,百草头上西来意。”灵照姑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饥来无念自然吃饭,困来无念自然眠。有念即众生,无念即佛。因有念不了故,念无念之佛以治之。你看倒底是易是难。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如此著力,怎样都是隔靴搔痒。释迦非是生来的释迦,弥勒亦非自然的弥勒,彼即丈夫,我亦尔。说的不相干,父子上山还是各自努力的好。

第五篇: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的修法分三,一、菩提心的重要性;

二、菩提心的基础——四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三、菩提心的修法。

一、菩提心的重要性

第二个内加行的修法是发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说起来十分简单,但做起来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放下自私的心。但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的自私心已经串习得太久太久,这个习气对我们来说是根深蒂固、极其浓厚的。积重难返,想立即将其铲除,自然绝非易事。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先修慈悲心。我们为什么那么自私?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慈悲心,不为他人着想,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自己打算。如果真正生 起了比较强烈的慈悲心,菩提心也自然而然会大功告成,没有那么麻烦,没有那么困难。很多修法都是有诀窍的,掌握诀窍以后,就不那么难了。如果没有诀窍,让 你当机立断地放下一切自私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利益众生的事业当中,一般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无论有多大的难度,我们一定要去做。

菩提心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无论修净土宗、禅宗等大乘显宗,或是修密宗,其出发点皆是菩提心,这是它们的共同基础。

比如念佛人希望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也要取决于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认为轮回很苦,不愿意轮转其中,要到极乐世界去享受,他往生的目地只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这就已经南辕北辙了。因为修净土法门,也需要四个条件,其中的菩提心已经荡然无存,又怎么能够往生呢?

禅宗讲明心见性,为什么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要做什么?其实,明心见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转法轮度众生。如果没有考虑度化众生,仅仅为了脱自己的生死,希望能够大彻大悟,就不是大乘佛教里的禅宗,只能是小乘法而已。

所以,一切的大乘法都需要以菩提心作为基础,密宗当然也需要。没有菩提心,所作所为的因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倘若因地不正,必使果招曲迂,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

真正发起无伪的菩提心,就会不讲任何条件地付出一切。菩萨的要求就是这样:自你发心学大乘佛法以后,就不允许为自己打算。

有人会反问,我们现在都是普通的凡人,不为自己打算,自己的事情又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答复:如果你放下自己的事情,一心一意地投入,无条件地付出。那么,自己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成办,这毫无疑问。对此,有很多公案可以证明,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无不是最佳的例证。所以现在一定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所有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发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无论是大乘法或小乘法,在法的本体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比如,念一句六字真言“嗡玛呢巴美吽”,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或是密法呢?在它的本体——这六个字上面,并没有大乘小乘的差别,如何来区分大小乘呢?就是要看你的动机,即你为什么要念六字真言。

若是为了得到世间的名誉、财产、健康、长寿等而念此观音心咒,就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只是世间法;

如果你念诵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但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解脱,没有为其他众生着想,这个六字真言的念诵就是小乘法;

如果你念六字真言时,没有求世间法,而是求解脱;不但是求解脱,而且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的解脱而念,那么这句六字真言就是大乘佛法;

在这种发心的基础上,若具备了密宗所讲的殊胜见解和修法,如一切法本来清净和生圆次第的修法,以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去念六字真言,那就是密法。

这样,六字真言便有了从世间法到密法的各个层次的差别。六字真言就是这六个音节,其上并没有这些分别,念出来的是同样的发音,但是由于动机、目的的不同,就导致各种差别显现于其上。

同样的,在佛像前供一盏灯,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若不看动机,便说不清楚。如前所讲,若是为了得到健康长寿等而供灯、烧香、拜佛,就通通和解脱没有 任何关系,纯粹是世间法;如果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就是小乘法;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就是大乘法;若再有密宗的智慧和修法,那就是密法。

在一盏灯的灯芯、油和供杯上,是分不出大小乘的,在所供奉的佛像上也同样不能区分。如果是以菩提心供养阿罗汉,就是大乘法;如果发的是世间的心(健 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即使供养密宗的普贤王如来等,还是世间法。所以,法本无高下,关键在于发心,由于发心的不同,其结果也有着天壤之别。这相当 重要。

在座的各位中也有许多人曾听闻过密法,接受过灌顶,也有很多是念佛或坐禅的人。那么,现在我们回头看一看,当你去接受灌顶时,是出于好奇心?还是觉得 接受灌顶后,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获?你是为了脱自己的生死,还是为了一切众生?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念佛人也是一样,你一心不乱地祈祷阿弥陀佛,为的 是什么呢?还有,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修禅人,你的目的又是什么?请大家都回头反省一下。

或许很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那么,无论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或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则根本不是大乘法。你自以为得到了灌顶,实际上没有。灌顶肯定 是大乘的灌顶,但因为你没有这样的发心,便不能成其为大乘法。如果不是大乘法,小乘的灌顶并不存在,世间法中也没有这样的灌顶,那你得到的是什么呢?绝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灌顶。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没有菩提心,便不可能修大乘法。

刚才讲了供一盏灯,诵一句咒,是怎样区分大小乘、世间和出世间法的。以前我也有一个这方面的开示,讲了外道和佛教的差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其中也提到过这些。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这些问题说明,没有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必须要发菩提心。

二、菩提心的基础——四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修慈悲心,若慈悲心真实不虚,发菩提心也就易如反掌了。

打一个比喻,当一个人的母亲生病的时候,如果他对父母很孝顺的话,就肯定会把母亲送到医院治疗。这时,他是不会求什么回报的,只是无条件地付出。他不 会对母亲提出,我送你去医院的话,以后你要怎样怎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对母亲怀着强烈的慈悲心,所以不求回报,这叫做无条件。菩萨也就是无条件地付 出。

通常,世俗人也有一些慈悲心,但他的慈悲是针对父母亲友的,相对陌生人而言,平等的慈悲就难寻难觅。而菩萨的慈悲心就可称之为无缘慈悲心,也就是无条 件、无意识、平等地利益众生。无论你跟他有没有关系,无论是经常来往的亲朋好友,或是萍水相逢的陌路之人,他都以平等的慈悲心相待,这叫做无缘的慈悲,也 可以叫无条件地付出,这才真正是大乘菩萨的行为。除非你不想修学大乘,那就另当别论,人各有志,你也可以从小乘法起修,最后证得阿罗汉果。但只要想学大乘 法,即使步履艰辛,也必须迎难而上。

我们可以循序渐进,首先培养慈悲心,虽然慈悲心与菩提心还有一定差距,但如果具备了慈悲心,就有发起菩提心的希望。所以,我们先讲慈悲心的修法。

若要广修慈悲心,那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都需要修;如果不愿意太广,就只修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这是中等的修法;有些人的根基不一样,希望更简 单,就可以只强调悲心的修法。你们大多是刚刚开始修慈悲心的,最好完整地加以修习,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现阶段,四无量心我们都要修。

为什么称作“无量”的慈悲喜舍呢?因为修慈悲喜舍的功德不可思议,无法衡量,其善根深广难思,故叫做无量心;再则修慈、悲、喜、舍时,其对境是普天下所有众生,因众生数量无尽,所以也称作无量心。

四无量心在经书里依次是慈悲喜舍,舍心列于最后。但是在修法时,舍无量心却位居第一。因为所谓的舍无量心就是平等的观念。如果没有众生平等的感觉,则修出来的慈心、悲心都将成为片面的慈悲心,是不完整的。所以首先要修舍无量心。

(一)舍无量心的修法

舍无量心的修法有两个步骤,第一是观想,第二是思维(或叫观察)。

观想的时候,是以人为对境,无需观想本尊上师等。在自己的右边观想一排人,左边也观想一排人。

右边这一排是现世当中害自己的仇人。如果今生没有仇人,便可观想经常害自己的一些魔障,如魔或鬼。如果这样观想也感觉困难,就可以想象,在无始以来的流转当中,我们肯定有数不清的怨敌,就把他们观想在自己的右边。

左边这排人是现世的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等亲眷,也就是对我有恩的人,观想他们坐在自己的左边。

无论是怨敌,或是亲友,他们实际的相貌怎样,就观成怎样。观想就是这么简单。

第二是观察。

首先,对右边的怨敌象平时一样发起嗔恨心;对左边的父母亲人,生起爱心、贪心。生出贪嗔心以后,再回头省察:刚才我于怨生嗔,于亲生贪,而且不只是这一次,长久以来我一直都是如此,但这样有没有道理呢?我应该去观察一下。

具体观察的时候,可以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来思维。

首先观察左边的怨敌:他们不论是人或非人,现在虽然是我的仇人,想尽一切办法来伤害我,但他们是不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生生世世当中都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他们现在不择手段地加害于我,但在过去世,他们肯定曾做过我的父母。当其做我父母之时,也和现在的父母一样,心疼我、照料我,为了我宁愿舍弃自己的一切,对我的恩德是那么深厚,给我带来那么多利益。

再观察未来的下一世,当我们再次转世投胎,改身易形时,他们也不会永远都是我的仇人。而且,在无有穷尽的来世当中,他们会再次做我父母。再次做我父母时,也会与现世父母完全一样,要为我克服诸多困难,给我带来极大利益,可谓恩德巍巍。

也许无须等到来世,在不久的未来,在这一生的下半辈子也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上半辈子他对我竭力迫害,但在下半辈子我们也有可能成为水乳交融、心心相印的朋友。

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仇人也是不一定的。我们也曾互为父子兄弟,只是现在回忆不起了。如果这些仇家能够回忆我们互为母子的经历,就绝对不会 加害于我。例如,在两人打架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若能猛然忆起前世母子拳拳、手足情深的情景,所有的仇恨就会瓦解冰消,他们会立即扔掉武器,停止打斗,这是肯定的。使我们相互敌视的罪魁祸首就是无明,是它使我们前世的父母亲友们无法回忆过去。所以,即使现在他们害我,我也不能责怪他们。

这并不是精神上虚幻的寄托或安慰,事实就是这样。什么叫做仇人?什么叫做亲人?我们在轮回中流转,你、我、他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光,在这个过程当 中,有时是仇人,有时是亲人,亲怨都是不一定的。这样再三思维后,修得比较好时,对仇人的嗔恨心会慢慢地淡化,直至最后完全消失。所以,舍无量心的修法极 其重要。

之后,便开始对右边的亲属进行观察,对他们的观察与左边相反。

他们虽然现在是我的父母或者亲属,为我遣除各种违缘,给予各样恩惠,对我恩重如山。但他们是否生生世世都是这样呢?也不是。前世或者前世的前世,在无始以来的六道轮回当中,他们肯定很多次地做过我的仇人,甚至伤害过我的生命,这是必然的。

再看看未来又如何呢?他们会不会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永远做我的亲人呢?结果也是否定的。当我再投生到另一个身体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我的仇 人,那时候,就与现在右边的人一样,会千方百计地伤害我,甚至掠夺我的生命。即使在今生,虽然此时我们互相牵挂、情意绵绵,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 反目成仇、分道扬镳。这决非耸人听闻,如果在短期之内不能解脱,长时漂泊轮回的话,这就是确定无疑的。

这一切就像演戏一样,现在这边的人扮演我的仇人,另一边的饰演我的亲属。但是下一辈子就会角色互换,演仇人的扮作亲属,演亲属的饰为仇人。因为现在我们为无明所遮蔽,没有智慧了知以前的事情,对未来的前途也茫然无知,现在唯一知道的,只是眼前很短暂的时光。

但轮回却是极为漫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回忆前世,或以长远的眼光静心观察,我们就会深深地体会到所谓的亲人与仇人,根本就是无常的,确实象演戏一样。这就是观察的方法。

这样观察后,我们会开始发现,原来我只是用了一双异常狭隘的眼光,去看了一个很短很窄的范围,便指定谁是我的敌人,谁是我的亲人,对敌人生嗔恨心,对亲人生贪心,因为我有了这样的错误认识,所以就产生了这样不正常的贪嗔。

前世今生不是宗教的教条,不是臆造的神话,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且在这样轮转再轮转的过程当中,在我们投生的大多数时候,都是需要父母的。由此可知,现世的冤亲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我也做过他们的父母;同样,彼此也都做过仇人,只是在今天不能回忆而已。

大家应该思索,这一切究竟是事实,还是教条?如果你认定这是教条,就请你拿出证据来推翻。可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学说,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根本 无法推翻它。相反,却会有越来越多极具说服力的、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它。所以,这些都不是教条,不是无中生有的捏造,而是事实。

虽然是事实,为什么以前我们却从未察觉到呢?因为我们没有受过佛的教育,自己又不能高瞻远瞩、未卜先知,所以一直都是这样迷茫。现在依靠佛的教育,终于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冤亲等都是不一定的事实。

这既是理论,也是修法。观察以后,一定能有所体会。若不相信,你们可以尝试在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之内去思维,我敢保证会有感受的。那时,你就会确确实实 感觉到亲怨就是不一定的,虽然片面的贪心、嗔心仍然存在,但能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既然已经意识到错误,你就会慢慢地去改。以上是舍无量心的修法。

这种修法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它有临时和究竟的两种结果,我们万万不能停留在临时的结果上,这是一个危险的地方。有什么样的危险呢?当你这样修了一段 时间,体会比较深时,会对仇人没有特殊的嗔恨心,不想去害他;但对亲人也同样没有亲切感,也不愿意去利益他,亲怨都似乎很平等。但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这样的平等,虽然这是修法要经过的一个阶段,但最终我们要超越它。如果你停顿在这里的话,就成了我们前进的一个障碍,这叫做无记的舍心。无记的舍心就是不善不恶 的平等心,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要逾越这种无记的平等心。

但是无记的平等心并非完全不需要。首先要设法把片面的贪心嗔心降下来,降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就没有了粗大的贪和嗔,然后,我们就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 维:这些众生虽然对我们有利有害,但对于有害的这一部分,我们应不记前嫌,而只强调众生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也就是按照慈无量心的修法中所讲的知母,念恩,报恩的修法进行思维。这样,我们对所有的众生就能生起平等的慈悲心,这才是四无量心的舍心。舍心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这非常重要。舍心修好以后,我们可以 转入慈心的修法。

(二)慈无量心的修法

慈心的本意是什么呢?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这种念头叫做慈心。慈心修法也有两个步骤,第一是观想,第二是观察。

现在不用观想两排人,只须观想一个对境:现世的母亲。她的相貌是什么样的,就观想成什么样,如果她现已不在人世,就将她生前的模样,观想在自己面前。

然后我们开始思维,母亲现世对我有怎样的恩德:我们就要作三个重要步骤的思维,也即:知母,念恩,报恩。

第一是知母。生死轮回、前生后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我们看不见,但是从无始以来,在如此漫长的轮回中,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曾 经死过成千上万次,也生过成千上万次,每一次生命的流转,大多数都要依靠父母,所以我们敢肯定,所有的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无数 次,这叫做知母。

第二是念恩。就是我们要忆念他们曾经做我母亲时的恩德。虽然这些恩德是难以度量的,但在此修法里,可以归纳为五种:第一、赐给肉体;第二、赐给生命; 第三、赐予财产;第四、赐教世间法。这四种是从世间的角度讲的。第五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忆念,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听法,有机会修行,有机会解脱,这也是仰仗 母亲所赐的人身。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身,这一切都不可能有。所以,要从这五个方面去思维。

1.赐给肉体:没有父母,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有今天的这个身体,这是很肯定的。

2.赐给生命:出生以后,如果母亲不养育我们,每个刚刚落地、嗷嗷待哺的婴儿都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生活。从这方面看,不但肉体是母亲给的,连生命也是母亲赐予的。

3.给予财产:我们刚刚降临人间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身无分文。吃、穿、用等所有的基本生活用品都是母亲赐给我们的,这是给予财产的恩德。

4.教授世间法,每个人出生时,都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不会。这些人间最基本的知识都来源于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第一个老师也就是母亲。这就是教世间法的恩德。

这四点在这里讲的不是很多,但却要反复思维。小的时候,母亲对我们如何慈爱,她克服了多少困难,辛辛苦苦地打工、干活,养育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实际生活当中,提取大量有用的修行材料。

我们都明白,天下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是极其关爱的。哪怕是毒蛇、老虎等猛兽,虽然可以凶残地杀死其它生命,然而对儿女们依然是舐犊情深、慈爱有加,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既然动物都能如此,作为人又岂能例外呢?可见父母的深恩厚德是难以尽述的。

大多数人对母亲都有不同程度的慈悲心,通过这些观察,对母亲难以抑制的慈悲心就会源源不断地生起。

第三报恩,母亲不但现世是我的母亲,对我有这样的恩德,而且在多世累劫当中,她也无数次地做过我母亲。每次做母亲时,都与现在一样,对我有那么多的恩 德,她为了养育我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造了那么多杀生等罪业。一位母亲从怀孕到最后命终之时,在养育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造多少杀盗等业,这是每个 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的。因果报应,纤毫不爽,她当时为我造业的果报,我没有办法代受,却要让她独自去承担。

若她已不在人世,就很可能已因为我而造业堕落到地狱、饿鬼或畜生道中,正为众多剧苦所逼迫,备受折磨、度日如年。去救她,还是对她的痛苦熟视无睹?答 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无能为力,还情有可原,既然有办法,为什么还不立即行动?这样,想救度母亲的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来。

怎么去救度她呢?孝敬母亲财物吗?她现在身处何方,我都不知道,又怎能将钱财物品送给她呢?这些是无济于事的。更何况,钱财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能减 轻她的痛苦吗?能让她永得安乐吗?不可能!那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法,通过修法救度她,这才是报答母亲无边恩德的最好方法。如果这个念头很强,就 可以为了母亲而将自己的一切弃置不顾了。

刚才讲过,若自己的母亲患了重病,孝顺的子女绝对会不顾一切,即使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也要把母亲背到医院治疗。他不会考虑把母亲背到那么远的地方所面临的种种艰难,只会无条件地付出。

同样,如果慈悲心修得好,就会有很大的动力。这种慈悲心就会一直鼓励我们,不让我们停留。生起这样的慈悲心后,就能够放下自私的念头,不管自己成佛也好,不成佛也好,都没有关系,始终将母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督促自己:我就是要去度她!

这仅是以自己的母亲为对境,我们需要再将对境扩大,转到这一世对我不利不害的普通人。他们曾经也做过我的母亲,在做我母亲时,跟现在的母亲完全没有两样。同样赐给我肉体、生命、财产、教世间法,使我们有学法的机会,和现世母亲一样对我有这些利益。

当对普通人修得比较好的时候,再转到对仇人进行观想,将其纳入对境,对其修慈悲心:此人现在虽然这样害我,我却不能责怪他,因为无明的阻碍,使他已经 忘却我们曾互为父母的经历,如果他知道曾经发生的一切真相,是绝对不可能害我的,他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他以前做我母亲的时候,同样对我有如上的四种恩 德。我现在如果不但不能利益他、反而加害他是不应该的。

对现在的母亲、亲属、普通人甚至仇人都可以这样去思维。最后起座的时候,要把观想范围再一次扩大,对一个村,一个县,一个国家,整个地球„„最后,对遍天下的一切有情都会产生同样的慈心。

为什么首先以母亲为对境,然后是普通人,再次是仇人,最后是一切众生呢?这是一种诀窍。如果首先对所有的众生观想,而不是按照如上次序,就会导致这样 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好象慈心、悲心已经具足了,但实际上,当遇到有人害你的时候,这种不牢固的慈悲心就会倏然消失。所以,要依照次第进行观想。

为什么要首先观想母亲呢?因为对母亲发慈悲心是比较容易的,从易处下手,先对母亲生起慈悲心后,对其他人也就会觉得比较容易了。不能先做最难的,否则你会觉得根本无法对仇人等一切有情生起平等的慈悲,那时你就会失望。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依次观修。这样观修以后,即使今后有人害你,你也不会对他有太大的嗔恨心。作为凡夫,虽然现在有了菩提心,也不可能一点儿嗔恨心都没有,但相对而言,这种嗔心不会保持很久,也不会很强烈。

这是慈无量心的修法。

(三)悲无量心的修法

悲无量心的本体是愿一切众生脱离痛苦,要有一心一意祝愿一切众生脱离大大小小所有痛苦的念头,这种不造作的发心,才是真正的悲无量心。

具体的修法是什么呢?身、口、意的具体要点如前所讲,在观想上师、祈祷上师之后,就开始进行观想和思维。

有关悲无量心的观想有两种观点:

1.修悲无量心的时候,要观想自己的母亲,就像修慈无量心时观想自己母亲一样,母亲现在是何相貌,就如是观想,这是一种观点。

2.修悲无量心时,要观想一个正在感受难忍痛苦的众生,如屠宰厂里待宰的牛羊或其它生命;或者,自己认为人世间哪种痛苦最惨不忍睹,就将正在承受这种 痛苦的众生观想在自己前面。观想时,不能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象看戏一样地看着他们。而要把自己也观想成这个众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母亲观想为这个众生。

修法时按照两种修法的任何一种观想方式都可以。

如果观想自己的母亲,就与前面一样。将母亲观想在自己面前,然后修知母;知母修好以后,再忆念母亲的恩德;其后,就思维如何才能报答母亲的恩德。知母、念母、报恩修完后,接下来的修法就是悲心的修法。

首先,要培养这样的念头:愿现世的母亲脱离一切痛苦,这比较容易。然后观想,我的母亲本来希望自己能享有人天所有的快乐、幸福,不愿感受任何痛苦。虽 然她不愿意接受痛苦,但她经常做的却是让自己感受痛苦的业,她的所想和所做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她不愿意痛苦,按理来说,就不应该去造业,但事实恰恰相反,她却不明事理地经常造业,既然造了种种恶业,接踵而来的痛苦就是无法回避的。另一方面,虽然她希望拥有人世间所有的快乐,但是她却没有去做使自己快乐的因 ——行善。如果不做善事,她就不会得到人天善果。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明,正是无明才使她的所作所为颠倒错乱,最终得到的便只能是痛苦的煎熬。

既然母亲正在饱尝痛苦,我们该如何观修呢?就是要完整地修以下四条:

1.发愿,即愿我的母亲能够脱离一切痛苦;

2.希求,即非常希望母亲能够脱离所有的痛苦;

3.发誓,我从现在起就要为母亲脱离所有这些痛苦而努力。这样发誓后,我们还应有实际行动,作为大乘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就要去弘法利生。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差些,有些人强些,但无论能力如何,从现在起,就应该要有这样的想法和实际行动。

4.祈请,在有了第一发愿、第二希望、第三发誓以后,如果没有三宝的加持帮助,仅靠自己的能力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所以要祈请三宝加持我能够让我的母亲脱离所有痛苦。

这四条不但修悲无量心时需要,而且在修舍无量心、慈无量心以及喜无量心时都需要。

这样发誓后,要不要去实践这誓言呢?当然要,否则就是欺骗所有的佛菩萨,是有罪过的。但实现此誓言也需要过程,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想一下子让所有的众生脱离痛苦,是不可能的,暂时能让一个众生脱离痛苦,就让一个众生脱离痛苦,能度一个算一个。

总而言之,从现在起一定要有实际的行动,如果没有实际行动,现在的发誓,就等于是骗人的谎言。说具体一点,如果碰到路边的残疾人或是真正一无所有、生 活窘困的人向你讨钱,你却视而不见,那你的誓言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比如你能讲一点儿法,其它人又不懂,请你给他解释一些问题,你并没有其他理由,只是出 于私心就拒绝了他,那么,以前你虽然曾经发誓:从现在起为了母亲脱离痛苦而努力,但实际行为却大相径庭。这说明,当时你也许在心里诚恳地这样想过,也许你 当时内心根本就没有真正发誓,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无论哪种情况,没有实际行动都是不对的。

大乘菩萨发了大悲心后,并不是必须立即脱胎换骨,对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从此不管,专门去利益众生。如果能这样做当然好,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若能首先自己成佛,再去度化众生也可以。无论怎样,在对现世母亲进行观想时,就要以这四种发心反复修习。

对现世母亲发起这样的心,是很容易的,这样修起来以后,再观想一个普通人,对他修悲无量心。首先也是知母,即现在他虽然不是我母亲,但是久远劫以来,其做我母亲的次数却是无量无边的„„,他也与我现世母亲一样,不愿意接受任何痛苦,却一直在造令己受苦的因;她也非常希望得到快乐,但整天种的无非是使自 己不愉快不幸福的因。她是这么痛苦、可怜、愚昧,我多么希望她能够脱离这样的痛苦啊!我愿将自己三世所有善根回向给她,使她能脱离这样的痛苦。从现在起无 论有多艰难,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使她脱离痛苦的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愿上师三宝加持于我,使我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利益。要依次从这四个方面去想。

对普通人修完以后,再观想你的仇人,对他也如是修悲无量心。起座前,把所有的众生观想在面前,对一切有情观修悲无量心。这便是悲无量心的修法。

在这些修心的过程中不能认为,因为经书上这样要求,所以我才这样思维。所谓经书的要求是指:如果你要修菩提心,就应该这样修,顺序就是这样,可是做不 做却是自己的事情。不管经书上怎么要求,发菩提心当然要主动,不能被动,发出离心也是如此。所有认为“修法上这样说或是上师说要这样做,所以我才这样做”,或者“因为佛告诉我要这样做,我才这样做”的想法,都是不对的。

无论是佛的教言也好,上师的教言也好,若你心里没有真实的体验,就是被动的。我们应该做到,无论佛是否要求我们去度众生,我们都应将度化众生、利乐有情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些人会想,现在我自己都是一个凡夫,又怎么去度众生呢?虽然你现在是一个普通人,连外加行都没有来得及修,但是你可以发愿:我现在虽然没有能力,但 是我要努力让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等到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去度众生。这样的发心是必须要有的。如同一名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什么能力也没有,但是他依然 可以有很多未来的想法计划,如毕业后要怎样去开展自己的事业等等。同样的,我们现在也需要一个长远计划:虽然我现在于修行上没有很大功德,但这些是能够做 到的,做到以后我一定要去度众生,一定要去帮助众生!这样的想法一定要有。若没有这种发心,你所修的菩提心就是无根无蒂、不具生命力的。

(四)喜无量心的修法。

喜是欢喜心,愿一切众生不离开快乐,就叫做喜无量心。修欢喜心的时候,也有观想和思维两个步骤。

观想的时候,也要先将自己的母亲观想在前面,然后对母亲进行知母、念恩、报恩的思维,每座里面一定都要有这三个修法,接下来就修喜无量心。

修喜无量心要将母亲现在所拥有的,无论是出世间修行方面的功德,或是世间的种种圆满(如健康长寿等),作为修行对境,修欢喜心,进行如下四种思维:

第一发愿:愿我母亲生生世世不离开现在的快乐、幸福。

第二希求:希望母亲不离开现有的世出世间功德,而且愿她所拥有的一切善妙功德能更加增盛。

第三发誓:从现在起,为了母亲不离开这些世出世间的功德,我要备加努力。发誓以后,还应将这些誓言付诸于实际行动。

第四祈请:愿上师三宝加持,令我能够让母亲不离这些快乐和幸福。

这四个过程都要一一观修。修好以后,再换一个普通人的对境。对普遍人修完后,再换一个自己的仇人。起座前,观想天下所有的众生,对他们修喜无量心——愿一切众生永不离开快乐。

这些修法就是四无量心的修法。实际上,四无量心中的舍心,也应包含慈心和悲心,这种慈悲心没有任何亲怨分别,没有落入片面的泥潭,对一切众生都平等相待,这才是真正的舍无量心。也是菩提心的唯一的基础。

没有这样的基础,尽管嘴上说得再漂亮:“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实际上却心口不一。有些人只是因为经书上是这样写的,所以才鹦鹉学舌般地跟着念诵,但 心里却没有丝毫菩提心的影子。我们修发心的时候,发心的偈子要念十万遍。但如果你的心里没有配合,光念偈子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只有心里有这样的决心,口 中也如是念诵,才能使发心更坚固、更稳定,所以我们要真诚地念诵十万遍。这样念除了有很大的善根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巩固我们度化众生的发心。

这样修并不是自我欺骗,而是在明了真相以后,将以前因愚昧而导致的那些错误尽力挽救,改邪归正而已。刚才所讲的都是确凿的事实,以前我们因为盲目无知,所以没有平等的慈心和悲心,现在恍然大悟以后,就会生起平等的慈悲心。

在把前面的外加行和皈依修完以后,一定要下功夫修这个法。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轮回。无论轮回中的天堂还是人间,都是非常可怕的。既然想从这个恐怖的地方逃出去,当然要下一点功夫,想轻轻松松地逃脱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接受这些修法。

放下自私心,生起利他的平等心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这也不是常人所力不能及的。我们曾讲过,这不是神仙、登地菩萨以及佛做的,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像我们这样的人能做的事。很多人去做了,也成功了,他们已经做出了表率,我们只要愿意,做到这一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有些人会想,这些太麻烦了,只要求求福报就行了。为了求福报而信佛当然比不信佛好得多,但这绝对不能解决生死轮回的根本问题。我们现在讲的都是能让我 们解决根本问题的一些修法,所以难度当然会有。你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办企业、上班以及从事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也会有难度,但还是要去做。目的是什么呢?目 的是钱。既然为了钱都愿意这样吃苦,这样努力,那么为了解脱,为了全体众生的解脱又怎么能不付出呢?

发菩提心的这些修法,是佛菩萨为大乘佛子指引的必经之路,除非你觉得轮回好,不需要解脱,不做也可以。可是,你现在觉得好不等于以后仍觉得好,当来世转入三恶趣的时候,就更不堪设想。到那时,好与不好已无力扭转,趁现在有办法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抓住时机。

我们也曾讲过,要发出离心,但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就什么都不能做,不管家庭的事,不管孩子的事,不管单位的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家庭事务,孩 子的教育,自己企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照样去做,而跟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什么呢?普通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发财等等,这些就是他们最崇高的理想。学佛的人一旦 发起无伪的出离心,就不会觉得这些是最好的,他们知道还有更崇高的人生意义。虽然这些世间的事务暂时要去做,但只是一种临时的谋生方法而已。

现在尽管发了菩提心、出离心,可还是人呀,人要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吃,要穿,要生活,这些生存条件当然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佛也没有对在家人要求自从 发出离心的第二刹那起,一切都要放下。但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这些,而是求解脱,这样的观点叫出离心,这是每一个学佛的人所应该做到的。佛不会勉强我们每一 个人都要发出离心、菩提心,但如果你想解脱的话,就要接受这些修法。若不肯接受,不这样去想,不这样去做,就无法解脱。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解脱道,你不接 受,就等于是拒绝解脱。除此以外,佛也没有告诉我们第二条解脱道。

象菩提心这样伟大的发愿,是只有在佛陀教法下的修行人才可能才具备的。其他世间的鬼、神,或是任何一个未修法的凡夫,他们不但白天没有这样的念头和实 际行动,即使连做梦都梦不到。菩提心是非常高尚的一种发心,这一世我们有机会去感受这样的发心,去修习菩提心,实在是千载难逢,应该值得庆幸。所以,外加 行修完以后,一定要去体会、去感受这些大乘佛教的精髓。

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些。念咒、磕头、烧香、拜佛是不是大乘佛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衡量的标准取决于有没有这样的发心,所以,四无量心的修法至关重要。

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就要这样修,就要有这样的发心。没有这样的心,就放不下自私心,有自私心,就不会为众生付出什么,即使付出,也是有条件的,希望 自己能有所回报,这样的付出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我再三讲过,大乘菩萨要付出,而且要无条件地付出,这才叫做无缘大悲,这是很重要的。

总结归纳从外加行到发菩提心的这些修法,我们应该明白:有三种心行一定要放弃,若不舍弃,便无法修学大乘佛法,无论念佛、打禅或修密„„,你都绝对不 是大乘行者,亦非小乘行人,这种“修行人”该如何称呼呢?简单地说,只能称为信佛的人,但不是学佛的人。我们讲过,信佛、学佛是两回事。信佛是你觉得佛陀 很伟大,佛说的是真理,你不反对,但自己不去行持佛法,这叫做一般的信佛。而学佛是指,佛陀怎么做我也一定要如是去做,虽然现在我不能具足佛陀的一切功 德,所作所为无法与佛陀一模一样,但是要有此决心,这才是学佛。那么,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要断除哪三种心行呢?

第一要放弃追求世间圆满的欲望。这种贪欲若不肯放弃,那么烧香、拜佛、念佛、打座、做功课等,都是为了获得世间的圆满,你做的这些根本与解脱无关。贪图这一世的健康长寿,或者下一世的人天果报,都叫世间法。

不能贪求世间法,并不是指从今以后不要去工作,不要去发展自己的企业等等。但只能将这些当作临时的生存手段,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人生目的和价值不是这一点,而是在轮回里寻求一条非常安全的出路。所以第一个要放弃的就是贪求世间的念头。

如果你割舍不下,就仅能算是修人天福报,与解脱还相差万里。若是这样,不修五加行也可以,只须在自己家中设置佛堂,供养供养佛,或者去庙里烧烧香、拜 拜佛,或许你能得到今生的健康长寿以及后世的人天福报等。珍宝人身如今己经获得,难遇佛法如今己听经闻,却连这么一点蝇头微利都不肯放下,那么,你要等到 哪一天才能真正开始走解脱道呢?追求世间圆满的结果对你来说只能意味着:长劫轮回在所难免,解脱之日遥遥无期。因此,一定要放下贪欲尘世之心。

第二要放弃的是自私心。很多人虽然在念佛、磕头,但其目的仅是为了自己解脱轮回。比如一些人也在精勤地修五加行,若问他们:“你为什么要修五加行?” 很多人都会想:“如果不修五加行,以后我就不能听_-大_-圆_-满_-或是其它密宗的修法。”“你不能听密法又会如何呢?”“没有机会听_-大_-圆 _-满_-或者大手印的法,我就不能成就。”“你不能成就又怎样呢?”“我不能成就,就会始终呆在轮回里,那多苦呀!”。那么,他们修五加行最终的目的还 是为了自己不痛苦。若是这样,就说明他修的五加行,从名称上看是大乘佛法,但实际上却不是,因为他们只是为自己而修,没有考虑其他众生的解脱,所以这不是 大乘的修法。因此,第二个要放下的就是自私心。

有人又会提出疑问:如果没有自私心,是否便不用忏悔自己的罪障?从今以后也不必为了清净自己的罪业而修法,金刚萨埵也不用修了?不是这样的,这些修法 都需要修,修的时候也可以观想清净自己的罪业,但这不是自私之心。因为要度众生,首先必须要有度众生的能力才行。怎样才能让自己有能力呢?就是先修金刚萨 埵的修法,清净自己的罪业;再修曼茶罗的修法,增长自己的资粮,这样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好了以后,才能具备能力。之所以强化自己的这些修行能力,不是为了自 己,而是为了将来度众生。因此我们也不用这样疑惑。

从另一角度讲,若菩提心真正生起,其本身就有清净罪业的能力,如五无间、谤法等很严重的罪业都能因此减少,而普通的杀生,偷盗等十不善业,就可彻底清净。如果不修其它法,仅修菩提心,也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再有其他修法的帮助会更快,所以,第二个要放下的就是自私心。

第三要放下的是什么呢?等到把加行修完之后,就要去领悟、感受无我,即修密宗或者_-大_-圆_-满_-正行的修法,其中所讲的重点就是证悟空性的修 法,那时,我们要放下我执,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无自私的渡化众生。这是第三个要放下的。在修加行的时候,暂时不必急于去修空性,此时的机缘还没有成熟。

修出离心时,要放下世间;修菩提心时,要放下自私;修无我时,要放下我执。这些若不舍弃,所谓的出离心、菩提心就都是空话,不可能生起,所以要把它们放弃。

今后,在修行过程当中,要时刻观察自己有没有进步,如何观察呢?

第一、修外加行时,我们要观察:在没有闻修此加行法时,我们对世间有何看法、有何贪执;修了外加行中人生难得等一系列修法后,对世间又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前后毫无改变,一切还是为了自己世间的健康、长寿、快乐等,便可确认自己的修行没有任何进展,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修菩提心时,同样要反省:在听闻修持菩提心修法之前后,我的私心有何等差别?如果修法之前,一切只为自己,对他人的苦乐无动于衷;修法以后,虽 然口里天天在念发菩提心的颂词,哪怕念了十万遍,但内心深处还是认为其他人的好坏都无关痛痒,只盼自己能早日得解脱、自己能早日明心见性、自己能早日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等等,没有为众生着想,那就可以确认,听加行修加行,自己没有任何大乘法的收获。

放下我执,对我们来说还有一定距离。虽然在修加行的过程中,根基好的也有可能明心见性,但对一般人而言是比较难的。所以对这点,暂时还不能要求。

总之,第一要舍弃世间,第二要放弃自私心,但不能产生误会,认为出离心是消极逃避,菩提心也是不能实现的妄想等等。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就会成为修行的 障碍。如果如理如法地去修,这些修法与你们的工作家庭并没有任何矛盾。在佛住世时,印度的很多国王在治理江山管理天下的同时,也在发菩提心,这根本没有抵 触。所以你们不能以为一旦发了菩提心,就没办法生活和工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菩提心和出离心,绝不能认为出离心、菩提心可有可无,从而放弃这万劫不复的修行机会。从无始以来,我们已经历了成千上万次不可思议的 生死轮回,直到今天还是一个普通人,再过几十年告别人世时,如果没有加紧修行,只能再次空手归去,除了所造的如山黑白之业外,其它什么也带不走。所以,在 整个生命轮回的过程当中,这一世是非常关键的。无情的事实就是这样,珍不珍惜此机会,全凭自己做主了。

三、菩提心的修法

四无量心修完后,就要正式修菩提心。

首先,我们要认清菩提心的概念是什么?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在这里就是为一切众生的解脱,自己发誓修此觉悟的智慧。

菩提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对所有众生的无缘慈悲心——大慈大悲。在大悲心生起后,就会自然而然发起想去帮助众生的心。

若已经有了这样的发心,那么要去度众生,帮助别人,什么样的方法最好呢?若搞一些慈善机构,帮助人们解除一些现世困苦,这当然也是菩萨行为里的一种,但这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我们讲过,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自己去认识轮回的真相、人的特质以及怎样从轮回里找到 出路„„,也就是为他们指路最为重要。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智慧。若想为众生指引一条完整的路,就要自己成佛,成了佛才能有这样的智 慧。所以要为度化一切众生发誓成佛,这便是第二个条件。

以上两个条件具备了才是真正的世俗菩提心。

我们每次修法之前都要发菩提心: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所以我听法、所以我受戒、所以我皈依、所以我做功课、所以我去放生等等,这就是大乘菩萨最重视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前提是四无量心,然而仅仅只有四无量心,对一切众生都非常慈悲,有极其难忍的慈悲心,却没有考虑为一切众生而成佛,就缺少了利益他们的方法,在两个条件中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就不能称之为菩提心。

另有一些人认为:佛已经断除了所有的障碍、过失,圆满具足了一切功德,很伟大,所以我要成佛。他虽然有成佛的心愿,但并没有考虑到众生的解脱。因为缺少第一个条件,所以这也不是菩提心。只有具足了非常完整的动机,才能叫做菩提心。

初发菩提心时,因为慈悲心有非常强烈的、中等的、不强烈的三种差别,所发菩提心也因此而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国王似的菩提心,也是最差的一种。世间国王必须在自己先登位以后,才能治理天下。同样,自己首先成佛,成佛以后再度众生的发心,就叫做国王似的菩提心。

第二是船夫似的菩提心。船夫总是和他船上的乘客一起到达彼岸,他既没有办法先走,也无法令客人先走。有些慈悲心比较强的人也会发心:如果我先成佛,再 来度众生,其间要经过很长时间,不能让众生等那么久,所以,在众生没有成佛之前,我也不应该自己先成佛,我只能在他们成佛的时候同他们一起成佛。这就是中 等的菩提心。

第三是牧童似的菩提心。牧童总是将放牧的牛羊驱赶在前面,而自己走在最后。慈悲心极强的人也会将众生的解脱放在首位,视众生的利益高于一切。首先最要紧的就是让一切众生先成佛,等众生脱离痛苦以后,再考虑自己成佛。这叫做牧童似的菩提心,也是最上乘的菩提心。

这三种都是标准的菩提心。但是,由于慈悲心的强度不一样,所以愿力也不一样

往昔的米拉日巴尊者、无垢光尊者等高僧大德,他们都修菩提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动机,他们才能够排除万难。有一句话叫“为法忘躯”,那些高僧大德为了 修法,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顾任何艰难险阻。有了这样的菩提心,就能很快成就。大乘佛教最关键的不是别的,就是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所有修行上的功德都 会具足。如果没有慈悲心,却妄想修大乘法,实在是异想天开!

我们不能望而却步,灰心失望地想:“这太难了,我肯定一辈子都做不到。”肯定能够做到,关键在你愿不愿意修。这些修法本来就是为人而设的,不是为佛或 登地菩萨定的,你一旦愿意接受,用不着一辈子的功夫,仅需几个月或半年左右的专心修持,对菩提心就一定会有感受。所以不要怕修菩提心,修好菩提心后,也不 要怕修空性。对世间法非常看重的人便惧怕出离心,自私心极重的人就惧怕菩提心,执着特别强的人就惧怕空性。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只要肯修行,无论什么样的 修法都能适应,最终一定会稳操胜券。

至此,菩提心的初步修法已经讲完,自他平等等其它修法,大家可以参阅《入菩萨行论》。

修加行就是自我锻炼的过程,要亲自去观想、思维、感受,当菩提心真正生起以后,再去受菩萨戒,这样才能够得到菩萨戒。现在有很多人,因为曾参加过传授 菩萨戒的法会,就自诩受了菩萨戒。于此我要提醒诸位,自己如果没有菩提心,哪有可能得到菩萨戒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先不要急于受戒,而要反反覆覆发菩提 心,真正有了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誓成佛的决心以后,再去找一位善知识,在他面前受菩萨戒,这样才能真正得到菩萨戒。得戒以后,再去学习菩萨的学处,菩萨的 戒律。菩提心没修好以前,就不要仓促地去受菩萨戒。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的修法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不懂的地方可以参阅《_-大_-圆_-满_-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至少 要把它的内容背下来,并付诸实践,这样就很有希望成就。即或今生没有修起真正的菩提心,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串习,在心田里已经播下了菩提心的种子,这个种子 最晚在下一世肯定会成熟,这是有教证的。经书上有记载: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能够度化整个南瞻部洲的众生,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菩萨,其原因之 一是缘起力,原因之二是菩提心的加持力。所以现在就要下功夫,不能认为:放下自私心,我做不到!就草率地退却了。恒河沙数般的佛菩萨都是从凡夫地开始修行 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所以,现在至少要开始修造作的菩提心,这很重要。

至此,已讲了四个外加行及内加行中皈依和发心的修法。你们在每一个修法完成以后,都应回头比照,看自己的出离心、皈依的决心、无伪的菩提心等等是否已 经增上,还要观察自己修法的发心是否具备了不造作的菩提心。若什么进步都没有,跟以前完全一样,那只是数量上的完成,质量上还没有完成,就需要重新修。

《普贤上师言教》的作者是巴楚_-仁_-波_-切_-,他的弟子当中,没有一个人未曾修过好几次五加行,都是修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更不能认为这些修法 仅是加行,只须修一遍就万事大吉。加行是需要付出一辈子的精力去修的法,作为一个修行人,终生都不能离开这些修法。只是在修行初期对加行更强调一些,后面 会强调其他的一些修法而已,但加行是自始至终都必不可少的。

在修加行期间,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观想皈依境中的诸佛菩萨、上师、护法都安住于前面虚空中,他们手中法鼓摇动的声音将我们从梦中惊醒,观想完后,也可念诵其它语加持的仪轨,如果没有,就直接念诵《开显解脱道》(附后)。

念诵的方法是,如果在修人生难得,那就从开始一直念到人生难得修法竟,不要再往下念,然后反反覆覆去思维人生难得。回向之前,将剩下的仪轨念完。这 样,在一座里就要念完一遍仪轨,如果早晚各一座,一天就要念两遍。修其余的加行时,仪轨的念诵可以此类推。念诵仪轨时,最好念它的汉文音译,但是应当知道 自己到底在念什么,所以就应在念诵前,首先看仪轨的义译,对仪轨的内容了如指掌,这样才比较好。下面是仪轨:

!, ,}R/-:PR:A-%$-:.R/-,<-=3-

<2-$?=-8J?-L-2-28$?-?R, ,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

!/-3HJ/-3A-13-

全知麦彭_-仁_-波_-切_-造

]-3-3HJ/, =/-$?3,_-喇_-嘛_-钦

上师知(三次)

.=-:LR<-fJ.-.!:-A-.3-7-<-:S, ,达 救 逆 嘎 鹅德 瓦札

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

fJ.-/-.R/-(J/-;A.-28A/-/R<-=?-z$ ,逆那顿钦 耶 云 耨 雷 拉

既得大义超胜_-如_-意_-宝_-

:.A-:S-fJ.-0-.-

德 札 逆巴达瑞 匝耶 拉

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

.R/-(J/-$+/-IA-:./-3-3A-12-0<, ,顿钦 丹 戒 登玛莫这 巴

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

.R/-3J.-(.-9<-I<-0-2.$-&$-=, ,顿 梅 切匝 杰 巴达 加拉

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

.!R/-3(R$-!/-:.?-]-3?-,$?-eJ?-$9A$?, ,滚 秋 根 地喇 咪 特 吉 则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LR<-.R/-;R.-LJ.-0<-LA/-IA?-_R2?, ,达 救 顿右 谢 巴 欣吉 漏

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3A$?-b%-.%-0R:R, ,第一修法竟

:.?-L?-,3?-&.-3A-g$-R$-28A/-$;R, ,地 昔 踏 加 莫达漏 云 右

诸法无常迁变如闪电

$R.-2&.-$%-=-2?3?-G%-:)A$-0:A-(R?, ,耨 杰 刚 拉 萨 江 戒 波秋

思维器情悉皆坏灭法

:(A-2<-%J?->A%-/3-:(A-(-3J.-G%-, ,切 瓦 诶 香 南 切恰麦 江

决定死亡死时却不定

g$-:6B/-?J3?-GA?-< %-3$R-2{R<-/?-?, ,达 怎 斯 吉 让 够 谷 内 色

心执常法唯是自欺诳

2$-3J.-%%-.-$/?-0-2.$-&$-=, ,瓦 美 昂德 内 巴 达 加拉

我等恒处懈怠放逸中

.!R/-3(R$-!/-:.?-]-3?-,$?-eJ?-$9A$?, ,滚 秋 根 地 喇咪 特 吉 则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3A-g$-:(A-2-S/-0<-LA/-IA?-_R2?, ,莫达 切瓦湛 巴 欣吉 漏

能念无常死亡求加持

.3A$?-b%-$*A?-0:R, ,第二修法竟

.!<-/$-=?-:V?-/3-;%-(.-3A-9, ,嘎 那 雷 追 南样 切莫杂

黑白业果永时亦不虚

o-:V?-2a-2-3J.-0:A-=3-:.A-=?, ,杰 追 勒瓦梅波 拉 德 雷

于此无欺因果正道中

:#R<-.%-M-%/-:.?-0:A-(R?-?-$%-, ,库 当 酿安 得 波 秋色囊

显现一切轮涅之诸法

< %-L?-< %-=-(A/-0<-%J?-/-;%-, ,让谢 让 拉门 巴 诶那 样

虽知自作定熟于自身

5=-28A/-:)$-wR$-3A-/?-2.$-&$-=, ,策 印 皆 叨 莫尼 达 加 拉

我等无力如法作取舍

.!R/-3(R$-!/-:.?-]-3?-,$?-eJ?-$9A$?, ,滚 秋 根 地 喇咪 特 吉 则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J-#A$-]%-.R<-2IA.-0<-LA/-IA?-_R2?-, ,给 德 浪 多 结 巴 新吉 漏

能作善恶取舍求加持

.3A$?-b%-$?3-0:R, ,第三修法竟

29R.-0<-.!:-2:A-#$-2}=-3%-.%-w/, ,足 巴 嘎 卫 德 埃 芒 当 单

具足众多难忍之苦痛

2.J-2<-$%-2?-;A.-2a?-:I<-2-&/, ,得 瓦囊 卫 耶 利 杰 瓦剑

彼现安乐欺意无常众

9$-2&?-1%-0R-3,:-.$-#$-2}=-o, ,杂 吉 彭波塔 达 德 鄂 杰

一切有漏五蕴痛苦因

#3?-$?3-:#R<-2-3J-;A-:R2?-:S-;%-, ,卡 色 扣 瓦枚耶敖 札 样

三界轮回犹处火坑中

.J-v<-3A->J?-($?-w/-2.$-&$-=, ,得达莫西 恰 单 达 加 拉

我等不知如是尚贪世

.!R/-3(R$-!/-:.?-]-3?-,$?-eJ?-$9A$?, ,滚 秋 根 地 喇咪 特 吉 则

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J?-:L%-2?3-0-*J-2<-LA/-IA?-_R2?, ,诶 炯 三巴吉瓦 新 吉 漏

生起出离意乐求加持

.3A$?-b%-28A-0:R, ,第四修法竟

此上是外加行的四个修法。其中,“第一修法”是指人生难得,“第二修法”指死亡无常,“第三修法”指因果不虚,“第四修法”指轮回过患。修外四加行时,只有观想和思维,所以念一遍仪轨即可,念诵方法如上所讲。

在仪轨中,因果不虚的修法位于轮回过患之前,与以前讲的修法顺序有点不同。在修法时,先修哪一个都可以,但是念诵时要依仪轨。

下面是内加行皈依的修法。

.J-/?-,/-3A/-}R/-:PR:A-*2?-:PR-/A,复次不共前行之皈依者:

3./-.-.0$-2?3->A%-(J/-;=-$-s:A, ,登 德 华 萨 香 钦 雅嘎诶

于前_-如_-意_-宝_-树五枝上

.2?-?-]-3-AR-o/-hR-eJ-:(%-, ,喂 色_-喇_-嘛_-乌金多吉羌

中央上师乌金金刚持

2o.-0:A-]-3-;A-.3-3#:-:PR?-2{R<, ,杰 波 _-喇_-嘛_-耶丹卡 竹 谷

传承上师本尊空行聚

3./-.-!R/-3(R$-.?-$?3-?%?-o?-i3?, ,登 德 吨 乔 地 色 桑 吉 南

前方师尊三世一切佛

$;?-?-*J-Y?-,J$-(J/-:1$?-0:A-5S$?, ,意 色逆追特 钦 怕 波 凑

右旁亲子大乘圣者众

o2-+-$?%-<2-J$?-23-i3-0-&/, ,佳 德颂 绕 累 玩 南巴剑

后枝安奉善说众经卷

$;R/-.-3(R$-2o.-*/-< %-.$J-:./-.%-, ,云德乔加年让给登当

左侧八大尊者声缘僧

3,:-{R<-;J->J?-(R?-*R%-5S$?-i3?-+J, ,塔 够 益西秋 炯 凑 南得

周围智慧护法众环绕

KR$?-2&-.?-$?3-*2?-;=-,3?-&.-!/, ,秀 杰 地 色 嘉 耶 踏 加 根

所有十方三世皈依境

3-5%-3J.-0-+A=-$R%-v<-$?=-2:A, ,玛苍枚巴德 贡 达 萨 卫

悉皆明观犹如芝麻荚

3./-.-< %-.%-3-?R$?-vR?-2&?-.%-, ,登 德让当 玛瘦 都 吉 当

于前我与母等众亲眷

3#:-H2-?J3?-&/-!/-IA?-$?-2+.-.J, ,卡 恰 森 剑根 吉 给 德 得

及诸遍天有情敬顶礼

.?-:.A-/?-29%-L%-(2-~A%-0R:A-2<, ,地 德 内 纵 香且 酿 布 瓦

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

;A.-(J?-3(R$-$A?-*2?-?-:PR-2<-2?3, ,耶 起 乔 给 嘉 色昼 瓦 三

发起殊胜信解而皈依

以上的偈颂,要边念边观想皈依境,然后再念皈依偈:

/3-3#:A-$/?-?-/3-3#:-$%-2-;A, ,那 葵 内 色那 卡 刚瓦耶

安住虚空遍满虚空者

]-3-;A-.3-3#:-:PR:A-5S$?-i3?-.%-, ,喇 嘛耶丹堪 竹 措 南 当

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o?-(R?-.%-:1$?-0:A-.$J-:./-=, ,桑 吉 秋 当 帕 波 给 登 拉

诸佛正法以及圣众前

2.$-.%-:PR-S$-$?-0?-*2?-?-3(A, ,达 当 桌 折 给 贝 嘉 色切

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

*2?-;=-.J-v-2:A-3./-.-?J3?-2*J.-0-=,于如上皈依境前而发心者:

在专修皈依时,当观修的感受比较深了,就要一边观想,一边发誓皈依而念以上的四句,要如是反复念十万遍。

下面是发菩提心的修法。

发菩提心的时候,还是要将修皈依时所观的皈依境观想在面前,于诸佛菩萨上师三宝前发菩提心。,R$-3<-5.-3J.-28A-=-]R-.%?-/?-?J3?-&.-,3?-&.-2.J-2-.%-?R$?-

&A-

初修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等。

四无量心的颂词此处没有写完,因为这颂词在许多法本里都有,可以依照那些法本的颂词来念诵。

次正行发心者:

@R,)A-v<-.?-$?3-o=-2-Y?-2&?-GA?, ,吙!结达地 色 嘉瓦这 阶吉

吙!如同三世佛佛子

L%-(2-3(R$-+-,$?-/A-2*J.-0-v<, ,香 且乔 德特 讷吉 巴达

已发最胜菩提心

2.$-G%-3#:-H2-:PR-!/-21=-L:A-KA<, ,达 江 卡 恰 桌 根 扎 西些

我亦为度遍天众

]-3J.-L%-(2-3(R$-+-?J3?-2*J.-.R, ,喇梅香 且 秋 德 森 吉 多

愿发无上胜觉心

:.A-:23-2?$?,上颂诵十万遍后

发菩提心的偈子就是以上四句。修法时,依次修完四无量心、菩提心,体会很深了,再反复诵此四句。若刚刚入座,还没有很好的观想思维,就首先念发心偈,是不对的。此偈也要反复念十万遍。

皈依十万遍和发心十万遍念完以后,五加行中的这两个内加行才算完成了。

eJ?-?-:V?-2-}$?-GA-?J3?-2*J.-5=-H.-0<-IA-5=-.,次殊胜密咒果乘之发心:

2.$-.%-3,:-;?-?J3?-&/-i3?, ,达 当 塔 意 思 剑 南

我与无边诸有情

;J-/?-?%?-o?-;A/-0-=, ,噫内 桑 吉 印巴拉

本来即是正觉尊

;A/-0<->J?-0:A-2.$-*A.-., ,印 巴西 波 达 涅德

了知如是之自性

L%-(2-3(R$-+-?J3?-2*J.-.R, ,香 且 确 德 思 吉 斗

即发殊胜菩提心

如是随力诵

以上四句是密宗特殊的发心词,没有说要念十万遍。

30=-=-5S3-2-2!R.-=,供曼茶者:

<=>,嗡阿吽

(R?-.LA%?-3*3-*A.-(R?-{:A-8A%-#3?-?, ,秋 扬 年 涅 秋给 央 卡 色

法界等性法身净刹土

< %-$%-3-:$$?-=R%?-{-

让 囊玛 嘎 隆 格 热 诶 央

自现不灭报身五佛刹

3#:-H2-3=-{:A-8A%-$A-2!R.-0-i3?, ,卡 恰折 给 央各 古巴 南

周遍化身刹界诸庄严

!/-29%-2.J-(J/-3(R.-0:A-3A/-.-:2=, ,根 桑 得 钦 秋 波 真德 玻

普贤大乐供云而奉献

<-<_-30=-0-6-3J-,-?-3-S-c-<-E-?-3-;J-A->,嗡那曼扎勃匝梅嘎萨莫扎,萨帕那萨玛耶啊吽

8J?-:2=,如是而供献

hR<-?J3?-2|R3-2^?-/A,修诵金刚萨埵者

A, 2.$-$A-,A-$4$-0.-^:A-$./-!J%-., ,啊 达 格谢则 巴得 单 当德

啊 于自梵顶莲花月垫上

.0=-w/-hR-eJ-?J3?-.0:-^-2:A-3.R$ ,华 单多吉森 花 达 卫 多

吉祥金刚萨埵皎月色

hR-eJ-SA=-:6B/-~J3?-3-;3-.%-:H., ,多吉者 怎 您玛 耶 当 切

执持铃杵双运白幔母

=R%?-{:A-(?-mR$?-hR-eJ:A-*A=-N%-28$?, ,隆 给 切凿 多吉 杰 仲 耶

圆满报饰金刚跏趺坐 ,$?-!<-^-!J%->-=-;A$-2o?-2{R<, ,特 嘎 达当吽拉耶 吉 谷

心月百字旋绕于吽(>)字

2..-lA:A-o/-22-#A$-1A2-.$-0<-I<, ,德 贼 金 瓦德 折 达 巴 解

降下甘露清净诸罪障

!R2?-28A-5%-0:A-|R-/?-2..-lA-:2J2?-.R%-$A-.3A$?-0<-2&?-;A$-2o-2^,以具足四力,观想降下甘露而净除。并诵百字明:

嗡班扎萨埵萨玛雅、嘛努巴拉雅、班扎萨埵底诺巴底叉知桌美巴哇、苏埵卡约美巴哇、苏波卡约美巴哇、阿努埵美巴哇、萨哇斯德玛美扎雅匝、萨哇嘎嘛色匝美、则当协央格热吽、哈哈哈哈吙、班嘎万纳、萨哇达他嘎达、班扎嘛麦母杂、班扎巴哇、嘛哈萨玛雅萨埵啊

,/-3,<,后行者:

3$R/-0R-2.$-/A-3A->J?-kR%?-0-;A?, ,滚 波达 讷莫西 蒙 巴噫

怙主!我以愚昧无知故

.3-5B$-=?-/A-:$=-8A%-*3?, ,丹 策 雷 讷 嘎 央 年

于三昧耶有缺犯

]-3-3$R/-0R?-*2?-36S.-&A$ ,_-喇_-嘛_-滚布 嘉 凑 皆

怙主上师祈救护

$4S-2R-hR-eJ-:6B/-0-!J, ,左握多吉怎巴得

亦即主尊金刚持 ,$?-eJ-(J/-0R:A-2.$-*A.-&/, ,特 吉钦布 达 涅 剑

具足大悲体性者

:PR-2:A-$4S-=-2.$-*2?-3(A, ,桌 卫 左拉 达 嘉 切

众生主尊我皈依

2.$-.%-?J3?-&/-,3?-&.-IA-{-$?%-,$?-l-2-.%-;/-=$-$A-.3-

达 当 森 剑 唐 加杰格 颂 特匝瓦当烟 拉 各丹

我与一切有情,身语意失坏之根本支分

5B$ ,*3?-0-,3?-&.-3,R=-=R-2>$?-?R-#A$-1A2-*J?-v%-SA-3:A-

策 年 巴 踏 加 透 漏 夏 所德 者 昵 冬这咪?

誓言,悉皆发露忏悔业障、罪堕、种种

5S$?-,3?-&.-L%-8A%-.$-0<-36.-.-$?R=-8J?-$?R=-2-2+2-0?-

措?踏 加 香样?达巴?匝?德所?噫 所 瓦 达 杯

垢染,悉为清净而作祈祷。如是祈祷后,hR-eJ-?J3?-.0:A-8=-/?-

多吉森?慧?压?内热 结窝雀结达策?年?恰?踏

金刚萨埵亲谕:“善男子,汝失坏之一切誓言,&.-.$-0-;A/-/R-8J?-$/%-2-LA/-/?-< %-=-,A3-0?-< %-.%-?J3?-

加 达巴印耨噫 囊 瓦欣?内让拉 特贝?让当 森

皆已清净。”说后融入自身,观想自己

&/-,3?-&.-hR-eJ-?J3?-.0:A-{<-I<-0<-2?3?-=-;A$-S$-2^,剑?踏 加多吉森?慧?格?杰巴?萨? 拉耶?折达

与一切有情皆成金刚萨埵身,并诵六字心咒

3,<, <-2#-?-<->,咒:嗡巴札萨埵吽

3,<-2}R-2-/A,最后回向者:

.$J-2-:.A-;A?-M<-.-2.$ ,给瓦德 噫 涅 德达

我今速以此善根

hR-eJ-?J3?-.0:-:P2-I<-/?, ,多吉森 华 哲 杰 内

成就金刚萨埵尊

:PR-2-$&A$-G%-3-=?-0, ,桌 瓦 久 江玛利巴

令诸众生无一余

.J-;A-?-=-:$R.-0<->R$ ,得耶沙拉告 巴 校

悉皆安置于此地

发愿者:

2.$-.%-?J3?-&/-,3?-&.-GA, ,达 当 森 剑踏 加结

我与一切诸有情

.3-5B$-*3?-($-!/-.$-&A%-, ,达 策 年 恰根 达 将

失坏誓言皆令净

:.A-/?-L%-(2-~A%-0R:A-2<, ,德 内香 且 酿 布 瓦

从今乃至菩提间

.3-5B$-i3-0<-.$-0<->R$ ,丹 策 南 巴达 巴 校

三昧耶戒愿清净

&J?-?R$?-(R/-=3-$.2-2R, ,金刚萨埵百字明咒中,有几个字在不同仪轨中前后的顺序有些不一样,但这也不矛盾。修哪个仪轨,就依那个仪轨的念法即可。

]-3:A-i=-:LR<-/A, ,上师瑜伽者:

AJ-3-@R,哎玛吙

< %-$%-.$-0-<2-:L3?-8A%-#3?-?, ,让 囊 达巴 降 样 卡 色

自现清净浩瀚佛刹土

< %-=?-hR-eJ-i=-:LR<-3<-$?=-2:A, ,让 哩多吉那 救 玛 萨 卫

明观自成金刚瑜伽母 ,AA-2R<-(-*J?-:.2-!R%-*A-^:A-!J%-, ,谢握切吉 达 咚涅笛 当

梵顶千瓣莲日月垫上

*2?-$/?-!/-:.?-AR-o/-hR-eJ-:(%-, ,嘉 内 根 地 乌金 多吉羌

总集皈处乌金金刚持

.!<-.3<-8A-:63-hR-eJ-,R.-23-2$3?, ,嘎 玛 也 则多吉拖 窝 南

白红寂悦执持杵盖(托巴)瓶

=R%?-{:A-(?-mR$?-35S-o=-;3-.%-:OA=, ,隆 给 期 凿 措 嘉 耶 当 撤

圆满报饰双运措嘉母

{-=-< %-L%-o.-#J:A-.GA=-:#R<-mR$?, ,格拉让雄 杰 地 皆 扣 凿

身圆自生续部之坛城

l-2o.-]-3-3#:-:PR-.3-&/-2&?, ,匝结 _-喇_-嘛_-夸 竹 丹剑 吉

本传上师空行守誓等

+A=-IA-$R%-2-KJ-2-28A/-.-28$?, ,德结 工挝雪瓦印 德 耶

安住如同解开芝麻荚

d-;2-A%-/?-.J-:S:A-;J->J?-0, ,阿压狼 内得 贼 益 西巴

如是乌金刹土智慧尊

(<-v<-22-0-2|R3-0:A-gJ/-=-,A?, ,恰 达 瓦巴 估 波 登拉特

犹雨融入观修之所依

>: AR-o/-;=-IA-/2-L%-353?;

吽!欧坚意吉努向 参

吽!乌金刹土西北隅

0.-3-$J-?<-#R%-0R-=;

巴玛改萨 东波拉

莲茎花胚之座上

;-35/-3(R$-$A-.%R?-P2-2fJ?;

雅参 乔 革 俄 珠 尼

希有殊胜成就者

0E-:L%-$/?-8J?-?-P$?;

巴玛炯 内 写 思扎

世称名号莲花生

:#R<-.-3#:-:PR-3%-0R?-2{R<;

扣 德夸 桌忙 布 果

空行眷属众围绕

HJ.-GA-eJ?-?-2.$-212-GA?;

切 杰吉色 达 折 吉

我随汝尊而修持

LA/-IA?-_R2?-KA<-$>J$?-?-$?R=;

新吉 拉 些 谢 色 所

为赐加持祈降临

$-<-0E-?A:A->;

格日巴玛思德吽

格日巴玛思德吽

5B$-2./-$?R=-:.J2?-2./-/3-$?3-2eR.-0?-,/-

S%?-=-2!A3?-/?-;/-=$-2./-0-L-2-/A,此七句颂诵三、七遍而迎请融入后,复行七支供者:

@R, h=-~J.-=?-2+.-$?-0?-K$-:5=-=R, ,吙!德逆 理 德 给贝 香 擦 漏

吙!化身尘数恭敬而顶礼

$%-YA.-$8A<-28J%?-!/-29%-3(R.-0?-3(R., ,囊 折 耶 样 根 桑 巧 贝 巧

奉献现有本圆普贤供

5K-<2?-/?-2?$?-#A$-v%-&A-3(A?-2>$?, ,才 绕 内 萨 德 冬解 期 夏

无始所积罪堕皆忏悔

:#R<-:.?-.$J-5S$?-!/-=-eJ?-;A-< %-, ,靠 地 给 措 根拉吉 耶让

轮涅一切诸善作随喜

:PR-#3?-)A-YA.-hR-eJ:A-{<-28$?-/?, ,桌 卡 结折多吉 格 耶 内

乃至轮尽祈驻金刚身

92-o?-(R?-GA-:#R<-=R-2{R<-.-$?R=, ,杂吉 秋结库 漏估 德 所

祈请常转深广正法轮

.$J-5S$?-3-=?-?%?-o?-,R2-KA<-2}R, ,给 措 玛哩 桑 吉 脱 些 哦

无尽善聚回向成正觉

从“吙!化身尘数恭敬而顶礼”到“无尽善聚回向成正觉”这七句叫七支供。我们曾经讲过,有人将大礼拜与皈依一起修,但完整的修法不是这样,而是要分开修。若分开修,在行大礼拜时,就要念此七支供。

$?R=-2-$.2-0-/A,祈请者:

/2-KR$?-AR-o/-.2%-$A-1R-V%-., ,讷 校 乌金 旺 格剖涨德

西方乌金自在无量宫

2.J-$>J$?-{-$?%-,$?-GA-3=-2-!J, ,得 夏 格 颂 特 结折瓦得

善逝身语意之化现者

:63-2:A-A%-.-:PR-2:A-.R/-=-LR/, ,匝 韦 朗 德桌 卫 顿拉巡

为利瞻部众生而降临

<-IA?-2{R<, ,热 怎 卡 竹 茫布 库 吉 锅

持明空行会众作围绕

0E-:L%-$/?-GA-z-5S$?-=-$?R=-2-:.J2?, ,巴玛炯 内 结拉措 拉索 瓦得

祈请乌金莲师诸圣众

AR-o/-0E-:L%-$/?-=-$?R=-2-:.J2?, ,乌金巴玛炯 内 拉 索 瓦 得

祈请乌金上师莲华生

2.$-=-.2%-2{<-LA/-IA?-2_2-+-$?R=, ,达 拉旺 格 新吉 拉 德索

祈祷赐予灌顶作加持

8J?-3R?-$?-$.%->$?-S$-0R?-$?R=-2-2+2-&A%-:R.-9J<-2..-lA:A-o/-IA?-,A-

2R-/?-.2%-2{<-LA/-IA?-2_2?-0<-2?3, $8/-;%-AR-o/-.%-;A-.3-$%-;%-< %-2-.LJ<-3J.-GA-]-3:A-i=-:LR<-=-.0J<-35S/-/-g-3PA/-v-2-=-%R-2R-AR-o/-(J/-0R-=-i3-0-g-3PA/-.-$?=-2+2-=,如是以胜解、虔诚之心猛厉祈请后,观想其光明甘露相续而入自梵顶后,获灌顶加持。另又莲师与任何本尊无别之上师瑜伽者:如以马头金刚为例,明观本性为莲师,形相为马头金刚。

.3<-/$-P-$?3-.2%-$A-$8=-;?-/;

玛 那 遮 色 旺 格压 宜那

红黑三角自在无量宫

2..-/$-1R-3R-2mA?-0:A-$./-!J%-.;

德 那扑亩贼 波 单 当德

黑魔男女匍伏座垫上

.2%-$A-o=-0R-0E-@J-<-!;

旺 各加波巴玛嘿日嘎

自在胜尊莲华黑日嘎

0E-<;

巴 玛 热结初屋南吉 谷

莲部愤怒诸尊作围绕

g-3PA/-.2%-$A-z-5R$?-=-$?R=-2-:.J2?;

达针 旺 各拉措 拉所 瓦得

祈请马头自在诸圣众

AR-o/-0E-:L%-$/?-=-$?R=-2-:.J2?;

乌金巴玛炯 内 拉 索 瓦得

祈请乌金上师莲华生

2.$-=-.2%-2{<-LA/-IA?-2_2-+-$?R=;

达 拉旺 格 新吉 拉 德索

祈祷赐予灌顶作加持

8J?-.<-2:A-5B$-2./-0R?-$?R=-2-2+2,如是以胜解、虔诚之心„„获灌顶加持。

.J-28A/-$>A/-eJ:A-$>J.-=,如是大威德者:

3,A%-/$-AJ-=?-S$-0R?-$8=-;?-/;

糖 那诶 雷札 布 压 噫纳

诶(AJ)变蓝黑愤怒无量殿

$>A/-eJ-(-%-2mA?-0:A-$./-!J%-.;

新吉切 狼 贼 波 单 当德

阎罗水牛蜷卧座垫上

:)3-.0=-;-3_!-$>A/-eJ:A-$>J.;

佳 华 雅曼达嘎新 吉 些

文殊雅门达嘎大威德

$>J.-0R-OR-2R-SJ$?-0:A-:#R<-IA?-2{R<;

些 波初屋札 波 靠 吉 锅

佛慢忿怒眷属作围绕

$>A/-eJ-$>J.-0R:A-z-5S$?-=-$?R=-2-:.J2?;

新 吉 些 布 拉措 拉索 瓦得

祈请怖畏金刚诸圣众

AR-o/-0E-:L%-$/?-=-$?R=-2-:.J2?;

乌金巴玛炯 内 拉 索 瓦得

祈请乌金上师莲华生

2.$-=-.2%-2{<-LA/-IA?-2_2-+-$?R=;

达 拉旺 格 新吉 拉 德索

祈祷赐予灌顶作加持

自从“西方乌金自在无量宫”到这以上的三种祈请文之中观想莲师时念第一种祈请文,其余的不用念。,/-3,<-.2%-28A-=J/-0-/A,观想同上。

后行修四灌者:

]-3:A-$/?-$?3-;A-$J-:V-$?3-=?, ,喇咪 内 色 耶给折 色 雷

从于上师三处三字上

:R.-9J<-.!<-.3<-3,A%-$?3-L%-/?-?, ,澳 贼 嘎 玛 糖 色 雄 内色

发出白红蓝色三种光

< %-$A-$/?-$?3-,A3-0?-LA/-IA?-2_2?, ,让各 内 色 特 毕新 吉 拉

融入自身三处作加持

a<-;%-]-3-:#R<-2&?-:R.-.-8, ,拉 样_-喇_-嘛_-库 吉 澳德耶

又复师偕眷属化为光

5%?-0:A-=3-/?-~A%-$A-,A$-=J<-,A3, ,苍 毕 兰 内 酿 格特雷 特

由自梵穴融入心明点

]-3:A-,$?-.%-< %-?J3?-.LJ<-3J.-0, ,喇咪 特 当让 森 耶 麦巴

上师意与自心成无别

?J3?-*A.-$*$-3-(R?-{:A-%%-28$-0?, ,森 涅 聂玛秋 给昂 压 贝

心性本然法身中安住

1A2-0-28A-.$-.2%-28A:A-;J->J?-,R2, ,哲巴耶 达 旺 伊 益西 脱

清净四障获得四灌智

=3-28A-:LR%?->A%-{-28A-3%R/-I<-0:A, ,兰耶 炯 香 格 耶 问杰波

精熟四道现前四身果

LA/-_2?-.2%-2{<-3-=?-,R2-0<-I<, ,巡 拉 旺 格 玛 哩脱 巴 杰

获得一切灌顶及加持

&J?-2?3?-=,如是而观想

<-=->-2#-$-<-0E-?A:A->,嗡啊吽巴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A-<, ,随力数诵。

3,<-(R/-=3-$.2,最后发愿:

*J-2-!/-+-;%-.$-]-3-.%-, ,结瓦根德样达_-喇_-嘛_-当

生生世世不离师

:V=-3J.-(R?-GA-.0=-=-=R%?-,R.-/?, ,札 梅 秋 结华 拉隆 修内

恒时享用胜法乐

?-.%-=3-GA-;R/-+/-<2-mR$?-/?, ,沙当兰 结云单 造 内

圆满地道功德已

hR-eJ-:(%-$A-$R-:1%-M<-,R2->R$ ,多吉蔷 格顾旁 涅 脱 效

唯愿速得金刚持

?R$?-(R/-=3-$.2-0<-L:R, ,}R/-:PR:A-%$-:.R/-:.A-/A-3A-13-:)3-.0=-.IJ?-0?-2#J2?-0-.$J----=J$?-:1J=,此前行念诵仪轨为麦彭降华吉巴所造,增上善妙!

念诵时,如果时间比较多,莲师心咒“嗡啊吽巴扎格热班玛色德吽”可以多念一些。

密宗特别讲究传承,修法的时候一定要有传承,并且一定要有口传。没有口传,仅在书店 里请回法本,然后像看小说一样,它怎么说,你就照着怎么做,这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会产生一些问题,会有偏差。因此,一定要有传承。传承是古往今来那些修证 极高的高僧大德,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下来的清净法脉。为什么藏密直到现在修起来都那么快,效果那么明显?就是因为其传承、口传从没有间断过,一直保存下来 的缘故。虽然在这些过程中也有人灭过佛,但是法脉一直没有间断过。因为从未间断,传承就有加持的作用。我们得到传承,就可以得到历代修行人的加持,所以一 定要有传承,这样才有资格修密法。否则的话,即使观想人生难得、无常等外加行修法,也不能算正规的修法。到此,加行传讲暂时告一段落,望大家善自珍重,好 好修行。

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之功德
TOP